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164-7¶
1164-7¶ 第 680b 页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五

述曰。昔云栖宏祖在日。深慕飞锡法师宝王论
及妙叶禅师念佛直指二书。往往博诹未获遘
止。神庙末年古吴万融老宿某。偶于乱楮中获
一遗编。盖二书合刻也。磨灭之馀仅存墨影。韩
朝集居士正知与灵峰旭老人后先梓而行之。
及老人流通净要时。遂将二书双珏并荐。而直
指前序略载此缘。且若深惜其未入宏祖之慧
照也。今刻十要。奉宝王次十疑之后。其论所云
念未来佛即信愿二种资粮。故最为得要云。
* No. 1164-7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上)
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 飞锡 撰

客有高信至吾禅居前礼致问曰。成道捷径。法华三
昧不轻之行。念佛三昧般舟之宗。佥为无上深妙禅
门。愿闻其致。对曰。希高扣寂。未有若君之问者也。子
1164-7¶ 第 680c 页 X61-0680.png
将涉无生之龙津。欲图南以鹏举。吾不敏。尝试论之。
略开二十门以明斯旨。


* 上卷七门(念未来佛)

* 念未来佛速成三昧门(一)
*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二)
* 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三)
* 现处汤狱不妨受记门(四)
* 观空无我择善而从门(五)
* 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六)
*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七)
* 中卷六门(念现在佛)

* 念现在佛专注一境门(八)
*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九)
*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十)
*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十一)
* 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十二)
*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十三)
* 下卷七门(通念三世无不是佛)

* 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十四)
* 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十五)
1164-7¶ 第 681a 页 X61-0681.png
* 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门(十六)
* 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十七)
* 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十八)
* 无相献华信毁交报门(十九)
* 万善同归皆成三昧门(二十)

** 念未来佛速成三昧门第一(速成念阿弥陀佛一行三昧)

心之二也。生于群妄。群妄虽虚。惑者犹滞。滞之不释。
圣以之忧。(今夫)玄韵畅而无说(皆不可得是以)法身空而具相
(无不是佛)。相之不明说之不圆。(则具相)一味之旨(无说)绝言之
路讵可知其所归欤。夫帝网未张千璎焉觌(不念过现佛岂
知未来佛)。宏纲忽举万目齐开(既念过现佛则知未来无不是佛矣)。浴大海
者巳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一相之)三昧。一言以
蔽。其在兹焉。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
想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何众生非佛耶)。而世人念过去
释迦。想现在弥陀。独未闻念未来诸佛。何耶。盖不了
如来对众生之粗说诸佛之妙。遂隔生于佛外。净名
有嗅薝卜不嗅馀香。花有著身不著身者。此抑扬大
乘也。抑小则置钵茫然。扬大则(大小)同游(于)不二。法华
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则)一切(香皆)薝卜(大小俱)不著
之旨明矣。苟非其人。以诸佛为至尊也。众生为至卑
1164-7¶ 第 681b 页 X61-0681.png
也。高下出焉。群妄兴矣。敬傲立焉。一真隐矣。夫如是
必草芥万有。锱铢天下。慢幢巳设高倨棱层。目送飞
鸿心游青汉。不可屈也。维摩经。一切见敬为供养中
最。楞伽经。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一切众
生心中。如大无价宝珠垢衣所缠。又城中最下乞人
与难胜如来等无有异。所以圆念三世佛。普观十方
尊。理趣般若云。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
遍故。夫贫女怀王。米在糠𥢶。镜然可观。岂可罹八慢
之责哉。人皆侮未来玉毫。不敢侮过现金色。起罪之
源在当来佛上。非巳今佛上也。众生苟非。当佛焉在。
若知母因子贵米以糠全。有叶法华不轻之心。则念
佛三昧不速而成矣。法华念佛元是一门。如芝术之
药。列仙之子。昔各天涯都无仙号。人服其药羽化云
行。故药受仙标。人得仙誉。人药异也。其仙一也。若无
圣人谁与道游。法无佛悟岂令自悟。法非佛不悟。念
佛三昧生焉。佛非法不明。法华三昧起矣。一仙两称
俱得仙名。念佛法华同名佛慧。佛慧既同则不轻般
舟无上深妙禅于兹悟矣。

** 嬖女群盗皆不可轻门第二

问。嬖女群盗恶之至者。安得敬如佛欤。对。如佛所演。
1164-7¶ 第 681c 页 X61-0681.png
有对待门.决了门。对女子虚伪。说如来至真。佛可尊
崇。女可厌离。厌离有二。一诃欲。二放心。菩萨诃色欲
经。女色者世间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世间重患
凡夫困之至死不免。世间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行者既舍。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
得止而复乐之。从病得瘥复思得病。智者知其愚而
颠。蹶死无日矣。凡夫重女。甘为仆使。终身驰骤为之
辛苦。虽铁锧千刃锋镝交至不以为患。行者若能弃
之不顾。则破枷脱锁恶狂厌病。离于衰祸既安且吉。
得出牢狱永无患难。女人之相。言如蜜。心如毒。停泉
澄波蛟龙居之。金山宝窟师子处之。此害不可近也。
室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酷。实为阴贼
灭人慧明。亦如猎围鲜得出生。譬如高罗。群鸟落之
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肌。亦如闇坑。
无目投之如蛾赴火奔竞求之。是以智者知而远之
不受其贼。恶而秽之不为此物之所惑也。大宝积经。
锋刃刀山毒箭诸苦。女人能集众多苦事。假以香华
为严好。愚人于此妄贪求。如海疲鸟迷于彼岸。死必
当堕阿鼻地狱。现见众苦皆来集身。善友乖离天宫
永失。宁投铁狱驰走刀山眠卧炎炉不亲女色。如鸟
1164-7¶ 第 682a 页 X61-0682.png
为求食不知避网罗。贪爱于女人被害亦如是。譬如
水中鱼。游泳网者前。便为他所执。岂非自伤损。女若
捕鱼人。谄诳犹如网。男子同于鱼。被网亦如是。次放
心者。大宝积经。若人一心专精自守。贪欲心发即应
觉知。方便散除还令寂静。云何散除。应作是念。此是
空。此是不净。求此欲心生处灭处。从何所来去至何
所。是中谁染。谁受染者。谁为染法。如是观时。不见能
染。不见所染。不见染事。以不见故则无有取。以不取
故则无有舍。以不舍故则无有爱。不舍不爱名离欲
寂静涅槃。又恣入尘劳生死而亦不患贪恚痴等。是
谓放心。巳上明对待门竟。决了门者。若究竟离诸妄。
无染于虚空。则过现佛非未来佛也。夫求无价宝必
下于沧溟。釆智慧宝必求于烦恼。五逆相即解脱相。
魔界如即佛界如。若聆佛音而喜。闻魔声而恚。非觉
于诸法者。北辕适越安得与之论道哉。昔列仙鹿蹄
咒令国旱。嬖女诱而得之。女者耶输也。未来成佛。号
具足千万光相如来。阿那律昔为盗首。入寺盗佛额
珠。箭挑佛灯令光不灭。阿那律此翻无灭。良在兹焉。
当来作佛。号普明如来。未来两佛犹如皎日。

** 持戒破戒但生佛想门第三
1164-7¶ 第 682b 页 X61-0682.png

问。梵网经。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位。而缁服之流佩
明月之戒。悬璎珞之珠。参位三尊。范围七众。苟非精
持。动行颠沛。斯人也慢之何过焉。捶之何罪焉。对。如
来三昧海经。为父王说昔四比丘犯律为耻。将无所
怙。忽闻空中曰。汝谓无救。不然也。空王如来虽涅槃。
形像尚在。汝可入塔一观宝像眉间白毫。比丘随之
泣泪言曰。佛像尚尔。况真容乎。举身投地如大(如字)
崩。今于四方皆成正觉。东阿閦佛。南宝相佛。西无量
寿佛。北微妙声佛。四破戒比丘。一观宝像佥为世雄。
念佛之人岂得自惑惑他欤。大集经。若诸王臣打骂
出家持戒破戒。罪同出百亿佛身血。若见被袈裟者。
无论持犯但生佛想。佛想者念佛三昧也。斯金口明
不轻之深旨。安得不惧哉。经云。宁为心师。不师于心。
见悭贪人作施想。见破戒人作持戒想。夫然则不为
六蔽境界所缠。成六度彼岸观门焉。若分别心。自取
冥罚。能翻此见。念佛三昧如川之流矣。

** 现处汤狱不妨受记门第四

问。如现处汤狱婴鬼趣。菩提难发。河清未期。安得同
于佛欤。对。釆良药者非华堂所出。集法药者非无为
自出。首楞严说四种记。一未发心记。二初发心记。三
1164-7¶ 第 682c 页 X61-0682.png
密与授记。四现前授记。今现处鬼狱。佛记当来必发
大志。遇真善友。行菩萨行。还成正觉。即是未发心记
也。佛说四种记时。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
生生世尊想。若生轻心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快论。人
皆不应称量众生。唯有如来乃能量尔。我敕诸声闻
及馀菩萨。于诸众生应生佛想。华严普贤行愿品。破
百万障门亦用此想。夫宅宝未开不妨宝在宅内。頞
珠斗没何妨珠隐頞中。若不念众生为当来佛。必以
六尘为寇贼。则防魔军(适)自坏其壁垒。(自)存敌国。(使)
常起于怨仇。金革所以未宁。鼙鼓于焉尚振。安得高
枕于其间哉。能悟色声为佛。则众生皆当来佛。必不
立心前之境也。或想自身为本尊也。瑜伽真言深妙
观门不谋而会。问。汤狱之子殊未发心。如来法王宥
过与记。原夫未悟。从何得醒耶。对。长江之源滥乎一
觞。大迷之本存乎二见。若念外立无念。生外立无生。
则生死异于涅槃也。万佛洪音莫能训矣。若了念而
无念生而不生。烦恼即菩提也。一相庄严斯能悟矣。
亦犹岩上群蜂巳房纯蜜。井中七宝何废称珍。皆本
有之非适今也。吾放其心。遍一切所缘之处。皆见如
来道从恚等生。于是乎在。如来藏经。我以佛眼观一
1164-7¶ 第 683a 页 X61-0683.png
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
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乃至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以
九喻广说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宝性论颂释萎华中
诸佛。粪秽中真金。地中珍宝藏。诸果子中芽。朽故弊
坏衣缠裹真金像。贫贱丑陋女怀转轮圣王。焦黑泥
模中有上妙宝像。众生贪瞋痴妄想烦恼等尘劳诸
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
净法名为如来体。以此文證。汤狱之记顿觉明焉。问。
至人用心攀缘永绝。今放心遍缘。教何在焉。对。教说
起心遍缘六尘三业。仍发妙愿入佛境界。一一缘起
不离如来名为悉见。此是圆见非由眼也。涅槃经。声
闻天眼为肉眼。学大乘者肉眼为佛眼。晓了巳身有
佛性故。胜天王经。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行般若波
罗蜜。于一切法心缘自在。缘一切色愿得佛色。无所
得故。缘众声愿得如来微妙音声。缘众香愿得如来
清净戒香。缘诸味愿得如来味中第一大丈夫相。缘
诸触愿得如来柔软手掌。缘诸法愿得如来寂静之
心。缘身愿得佛身。缘口愿得佛口。缘意愿得如来平
等之意。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无一心一行空
过不向萨婆若者。遍缘诸法而能不著。观见诸法无
1164-7¶ 第 683b 页 X61-0683.png
不趣向菩提之道。菩萨修习诸行皆因外缘而得成
立。又如大地住在水上。若凿池井即得水用。其不凿
者无由见之。如是圣智境界遍一切法。若有勤修般
若方便则便得之。其不修者云何能得。

** 观空无我择善而从门第五

问。即凡而圣。为无我也。三教无我理既不殊。其义焉
在。对。三教名未始异。理未始同。夫子四绝中无我者。
谦光义也。道无我者。长而不宰也。佛无我者。观五蕴
空也。二教都不明五蕴。孰辨其四谛。六度万行贤圣
阶级蔑然无闻。修心之士择善而从可也。盖不善无
益于至真。无记双亡于善恶。妨乱佛法何莫由斯。故
圣人简之而不取也。念佛三昧。善之最上。万行元首。
故曰三昧王焉。

** 无善可择无恶可弃门第六

问。若择善而从。何不择诸佛之善。弃众生之恶耶。对。
不易来问。自成我答。何者择善而从。盖即恶而善。即
妄而真也。苟能念未来之佛。叶不轻之行。天地一指。
万物一马。众生皆佛。此土常净。异鹙子之土石沙砾。
同梵王之珍宝庄严。择善之至矣。无恶可弃矣。法华
明绝待。妙云。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然。我此土安隐。
1164-7¶ 第 683c 页 X61-0683.png
天人常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胜天王经。佛
所住处实无秽土。众生薄福而见不净。夫然则烈三
昧之猛𦦨。不居于纤妄蚊蚋(谓不复存纤妄之见)。铿十念之洪
钟。不间于散乱称佛。明矣(谓散不异定。此四句约色心二法明众生皆佛)。念
弥陀通三世既尔。念诸佛菩萨亦然。起信论。依方故
转。方实不转。是则悟一方。群方自正。念一佛。诸佛现
前。此为大乘法门要义也。

**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第七

问。肉者人之所食。而念佛之家绝之。何耶。对。尸毗救
鸽。上称方平。王禽异。保命一也。安得故食其肉用资
败躯而不知惧哉。苟悟为未来诸佛。孰肯飞白刃自
取其毙欤。楞伽偈。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
恶业。死堕叫唤狱。以斯圣旨。若不施(如字)此财。网屠自
息矣。且龙树不轻鸽雀。高僧不跨虫蚁。或问其故。答
曰。斯之与吾同在生死。彼或先成正觉。安可妄轻耶。
轻尚不可。岂得食其血肉哉。宝性论引如来藏经。众
生者即第一义谛。即如来藏。即法身。即菩提。吾谓犬
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唯念过现不念未来。慢
终不息。若师子逐人其块自息。闻夫敬慢之道一以
贯之。移敬就慢。均父母于平人。逆之甚也。移慢就敬。
1164-7¶ 第 684a 页 X61-0684.png
均平人于父母。孝之大也。故梵网经。六道众生皆我
父母。孝名为戒。良在兹焉。观六道为当来佛者。父母
之谈犹近耳。若能等沙弥之救蚁。促寿更延。同流水
之济鱼。天华雨𧂐。革旷劫众生之见。念未来善逝之
身。粪秽知有真金。重云信有明月。则食肉昏雾生死
烟霾。慧风埽之于三昧长空矣。梵网经。我是巳成佛。
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巳具足。岂得不念之
哉。问。肉不可食信矣。五辛如何。对。大佛顶经。是五种
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
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
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人修三摩地。菩
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修
菩提者永断五辛。是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斯金口
也。不亦诚哉。酒固不待言矣。百喻经。贫人在路得一
囊金。钱数未周钱主忽至。尽夺去。其人悔不疾去。懊
恼苦极。遇佛法者不勤方便修行。而好多闻。忽尔命
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还为主夺。偈曰。今日营此事。
明日营彼事(此不但是世法。即汎汎营福慧业。无一相三昧妙观以为锦密之修。皆所谓今
日三明日四。如隔日疟也)。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匆匆营众务。
凡人无不尔(汎汎营福慧业。终归世谛流布无益真修。凡人亦无不尔也)。如彼数
1164-7¶ 第 684b 页 X61-0684.png
钱人。其事亦如是。巳上七门。是念未来佛以通三世
也。

宝王论上

*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中)

** 念现在佛专注一境门第八

问。专西方。念一佛。以通三世。希沾九品。践不退地。不
亦可乎。对。十住婆沙论并龙树菩萨造释华严经论。
菩萨道有难行行。如陆地行舟。有易行行。如水路乘
舟。阿弥陀佛本愿之力。若人闻名称念。自归彼国。如
舟得水又遇便风。一举千里。释迦如来父王眷属六
万释种皆生极乐。盖佛与此界众生缘深也。专注一
境。圆通三世。不亦良哉。问。往生彼国。有为虚伪。风多
浪鼓。曷若不驰想于外。但摄心于内。协无为之旨乎。
对。有为虽伪。舍之则道业不成。无为虽实。取之则慧
心不朗。经云。厌离有为功德是为魔业。乐著无为功
德亦为魔业。又圣贤摄心谓之内。凡夫驰想谓之外。
苟以驰外为乱住内为定。复是内外所驰。非念佛三
昧摄心之意也。注维摩经什师云。外国一女。身金色。
有长者子达暮多罗以千两金邀入竹林。文殊变白
1164-7¶ 第 684c 页 X61-0684.png
衣士。宝衣严好。女人见之贪心内发。文殊言。欲得衣
者当发菩提心。女曰何为菩提心。言汝身是。云何是。
曰。菩提性空。汝身亦空。女于迦叶佛所多植善本。广
修智慧。闻说即得无生法忍。将示欲之过。还与长者
子入林。自现身死䏺胀烂臭。长者子大怖。往诣佛所。
佛为说法。亦得法忍。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是则
一切有为即无为矣。一切内外非内外矣。在有未尝
有。居无未尝无。何患佛有相心有念哉。

** 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门第九

问。人生石火电光。一念蹉跎悔无所及。修道之人尚
不亲心。况亲于身。况身外欤。常恐出息不还属于后
世。狂风飘蓬茫茫何之。愿示一生之计。对净土之会。
功业之大者。二乘澄神虚无耽空怖相。不念众生故
无净土。而大乘有之。悲华经。阿弥陀佛昔为转轮王。
名无诤念。千子具足。于宝藏佛所发菩提心。取西方
极乐净土。诸经中知名佛.菩萨.声闻等皆昔之千子
也。太子不瞬。观音也。次摩尼。势至也。次王众。文殊也。
次能伽奴。即金刚智慧光明菩萨。次无畏。即莲华尊
如来。次庵婆罗。即虚空光明菩萨。次善臂。即师子香
菩萨。次泯图。即普贤也。次密苏。阿閦佛也。密苏发心
1164-7¶ 第 685a 页 X61-0685.png
巳来。行时步步心心数法。常念诸佛今登正觉生妙
乐刹焉。吾谓经行广陌徒步幽林固当如密苏之见。
即鸣珂入仗动佩朝天。肃肃羽仪骎骎车马。又安得
不用心于步步间哉。夫含齿戴发死生交际。未有无
出入息者。世人多以宝玉木槵等为数珠。吾以出入
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有大恃怙。安惧一
息不还即属后世者哉。余行住坐卧常用此珠。纵昏
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必于梦中得见彼佛。如钻燧
烟飞。火之前相。梦之不巳三昧成焉。面睹玉毫。亲蒙
授记。万无一失也。子宜勉之。又问。一念十念往生净
土。何者为正。对。一念往生。住不退地。此为正也。如佛
说谤佛毁经打僧骂尊。五逆四重皆一念恶业成。堕
无间狱如箭射。今念佛生净土亦一念善业成。登极
乐土如臂屈前。一念五阴灭后。一念五阴生。如蜡印
印泥印坏文成。不须两念。爱酪沙弥生一念爱心。后
生酪中作虫。大萨婆长者妻坐对明镜自爱其身。海
风破船生故尸中作虫。斯皆一念也。大无量寿经明
一念念佛皆得往生。观经十念为遘疾尪羸力微心
劣。故十称以助其一念。若心盛不昧。一念生焉。犹植
丝发其茂百围也。
1164-7¶ 第 685b 页 X61-0685.png

**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第十

问。经明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何用远称弥陀。存想极
乐。自外而求耶。对。子所引经。观经也。正明念阿弥陀
佛。以念佛故。彼佛从想生。故云是心是佛。安得窃取
弥陀之观。反噬弥陀之心。若都不念佛而是心是佛。
亦应不想恶而是心是恶。彼既不然。此亦焉可。况极
乐国弥陀至尊。十万亿之须弥山王不与眼根为障
碍(者以)恒河沙之光明相好由佛愿力而想成(故也。由佛愿力
者。谓佛身是佛自愿力所成。而想成者谓彼佛自愿力所成之身。由我现前心想显现)。屈臂即
得往生。宁计彼方之远近也。问。魔光佛光。自观他观。
邪正混杂。愿一一示之。对。依想而现曰自曰正。不依
想现曰他曰邪。谓本想白毫。白毫不现。未想绀目。绀
目现。乖其本心。况诸想欤。又魔火有影耀眼。佛光无
影耀眼。楞伽云。照耀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𦦨不坏
目。又真光令念佛人身心澄渟。清净伪光令念佛人
躁动恍惚。涅槃经。澄渟清净即真解脱。又问。至人无
思而今用想。岂不谬哉。对。大威德陀罗尼经。超过有
结。应发欲心想无欲事。今例之。欲修念佛。应发想心
想无想事。方等贤护经。恶欲想女梦见女。善欲想佛
梦见佛。二想名同善恶天隔。不可闻想一槩厌之。若
1164-7¶ 第 685c 页 X61-0685.png
果厌之必生无想天。若执无想谤想佛者。永入十方
无择之囹圄。岂有天宫之望乎。况外道天非解脱路。
涅槃经。随闻毒鼓。远近俱死。此亦如是。随其拨想。远
近俱堕。经云。或时离地一尺二尺。往返游行斯之谓
矣。夫覆舟载舟。水也。因倒因起。地也。想妄即众生。想
真即诸佛。离想之外更用何焉。般舟云。心起想即痴。
无想即涅槃。当知存所想之佛。能想之心。及避想佛
以恶取空为无想者。皆痴也。今了佛从想生。无佛无
想何痴之有。此观空三昧。无邪见也。夫至人冥真体
寂。虚空其怀。万法并照。心未尝有。是则真智无缘可
名无念。俗智有缘想念以生。又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第一义中道也。此显法身矣。空即是想。俗谛也。恒沙
万德皆依俗谛。此显报身矣。想即是空。真谛也。破二
十五有。得二十五三昧。常空常化。和光利物。此显化
身矣。是则以三观观三谛。證三德成三身。乃至十种
三法有何不可。而欲摈清净之想。取无想之想耶。楞
伽.密严皆曰。宁起有见如须弥。不起空见如芥子。谓
信有因果。存想念佛。生极乐净土。拨无因果谤于念
佛。堕阿鼻狱也。吁可畏哉。

**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第十一
1164-7¶ 第 686a 页 X61-0686.png

问。方等经修无上深妙禅定。令继想白毫兼称佛号。
以祈胜定。然默念泉澄。三昧自至。何必声喧里巷。响
震山林。然后为道哉。对。声亦无爽。夫辟散之要。要存
于声。声之不厉。心窃无定。有五义焉。拔茅连茹乘策
其后。毕命一对长谢百忧。一也。声光所及万祸冰消。
功德丛林千山松茂。二也。金容荧煌以散彩。宝华淅
沥而雨空。若指诸掌。皆声致焉。三也。如牵木石重而
不前。洪音发号飘然轻举。四也。与魔军战。旗鼓相望。
用声律于戎轩。以定破于强敌。五也。喧静两全。止观
双运。叶夫佛意。不亦可乎。念佛三昧序云。功高易
进。念佛为先。夫玄音之扣。尘累每销。滞情融朗。非天
下之至妙。其孰能与于此。华严经。宁受无量苦。得闻
佛音声。不受一切乐。而不闻佛名。然则佛声远震。开
善萌芽。犹春雷之动百草。安得轻诬哉。问。十方净土
皆有如来。面之西向何滞甚耶。对。方等经作如是说。
非人师意。岂可谤于方等欤。痴人见观音十一面。难
云。何不安十二面。及随其语。又难。何不安十一面。将
东难西。其谬若此。胜天王经明如来八十种好。中有
随好光明功德。名一切向不背他。是知佛不可背。常
面向于一切众生。行人一向一切向。无彼此之殊。向
1164-7¶ 第 686b 页 X61-0686.png
背之异。智者大师爰自抚尘。终于耳顺。卧必合掌。坐
必面西。往生之际令读四十八愿九品观章。光明满
山。天乐遰奏。面西之义不亦弘哉。问。般舟之义在何
耶。对。梵语般舟。此云现前。谓思惟不巳佛现定中。九
十日常行者。助般舟之缘。非正释其义也。问。近代巳
来谁登养国。既无相报。焉知所诣。对。晋庐山远法师
从佛陀跋陀罗三藏授念佛三昧。与弟慧持.高僧慧
永。朝贤贵士隐逸清信。宗炳.张野.刘遗民.雷次宗.周
续之.阙公则等一百二十三人。凿山铭誓俱生净土。
阙公则愿生而来报。后同誓友人夜在东京白马寺
为公则追忌转经。于时林殿皆作金色。空中有声曰。
我阙公则也。祈生极乐。今果矣。故来相报。言讫不现。
支道林赞曰。大哉阙公。歆虚纳灵。神化西域。迹验东
京。徘徊霄虚。流响耀形。岂钦一赞。示以匪冥。虞孝敬
赞曰。猗欤公则。先甘法味。知我者希。其道乃贵。金光
夜朗。玉颜朝晬。不舍有缘。言告其类。

** 梦觉一心以明三昧门第十二

问。佛说一切法如梦。未知所念之佛。所生净土。亦如
梦否。若非如梦。则佛在心外。若如梦者。梦中得金觉
无所获。诚恐虚念终归一妄。对。修念佛三昧之人。究
1164-7¶ 第 686c 页 X61-0686.png
竟因念佛而生净土。如习天眼法。先想珠火等光。想
之不巳。实发天眼。孰曰妄焉。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
三无差别。心迷如梦。九法界众生是矣。心悟如觉。诸
佛法界是也。迷悟秪在于一心。梦觉曾无于两辙。经
谓。了妄本自真。则见卢舍那。纵梦妄亦何爽哉。

** 念三身佛破三种障门第十三

问。佛有三身。如何忆念。对。佛三身。非一异。法身如月。
报身如月光。化身如水中月影。不可言一。万水之月
常差。不可言多。虚空之月常一。如伊字三点。摩醯三
目。纵横并别皆不可议。经云。或现小身丈六八尺。皆
众生心水中佛也。佛尚无形。岂有二哉。净国秽土亦
自彼耳。又佛身从止观生。止观不均。其障必起。念佛
之人修止心沈。昏闇障起。障化身佛。须以观心策之。
念白毫火。破昏闇障也。修观心浮。无恶不造。障报身
佛。还修于止。止一切恶。念诸佛昔因恒沙功德智慧
圆满酬因曰报。破恶念障也。若二边障动诡状殊形。
万相纷纶两贼强耎。障法身佛。以中道第一义空破
之。偈曰。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
无所观。所观之理如毗岚猛风吹散重云。显明法身
清净宝月。破偪恼障也。应病与药不其然欤(自注。此智者所
1164-7¶ 第 687a 页 X61-0687.png
解。未曾见诸师有此妙释)。我既化人。人亦化物。物我俱成。三昧弥
兴。众生无尽。三昧不绝也。巳上六门是念现在阿弥
陀佛。以通三世之意。广如安乐集.十疑论.咸法师释
群疑论.往生传.稠禅师法宝义论所解。亦如飞锡先
撰无上深妙禅门传集法宝一卷广明。

宝王论中

*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下)

** 念过去佛因果相同门第十四

问。所念之佛穷玄极圣。尊号如来。而能念人尚在凡
位。安得窃同正觉哉。对。三昧海经。所念之佛。如出胎
师子王。喻佛果也。能念佛人。如在胎师子王。喻佛子
也。威神相继佛何异焉。法鼓经。消毒王药涂鼓。以桴
击之。能令毒箭声下跳出。平复如故。若闻释迦牟尼
佛名及闻信方广比丘名。能令身中三毒之箭声下
跳出。释迦即过去佛。果也。比丘即方广人。因也。灭罪
相同其义一也。法华三昧师资传五卷中说。隋南岳
思大禅师有弟子大善。时衡阳内史郑僧杲。素非深
信。尝会出猎。围鹿数十头。谓县令陈正业曰。公常称
大善禅师有慈悲力。其如此鹿何。正业即率左右数
1164-7¶ 第 687b 页 X61-0687.png
人齐称南无大善禅师一声。群鹿飞空而出。与观音
神力复何异哉。若不侮圣人之言。则念佛三昧殄魔
息灾。犹金之在冶矣。

** 无心念佛理事双修门第十五

问。专面一方而圆念三世。谨闻幽义矣。然有念则有
生灭。安得与胜天王以无所念心而修念佛之旨同
焉。对。无念之说。人多泣岐。不细精研犹恐迷径。今以
理事门辩之。理门者谓真无念。即此念而本无。何者。
佛从念生。心即是佛。如刀不自割。指不自触。佛不自
佛。心不自心。安得佛外立心。心外立佛。佛既不有。心
岂有哉。世人谓念佛有念也。吾则谓念佛无念也。又
念即是空焉得有。非念灭空焉得无。念性自空焉得
生灭。又无所念心者因无所住也。而修念佛者而生
其心也。无所念心者从无住本也。而修念佛者立一
切法也。无所念心者念即是空也。而修念佛者空即
是念也。此明中道双寂双照。照而常寂无所念心矣。
寂而常照而修念佛焉。如来寂照三摩地。念佛三昧
究竟之位也。故此三昧能生首楞严王师子吼定。菩
萨念佛三昧经破相偈曰。念佛真金色。安住无著心。
观法何名佛。摄心恒相续。金色非如来。四阴亦如是。
1164-7¶ 第 687c 页 X61-0687.png
离色非如来。想色应当知。此是佛世尊。最胜寂静处。
善能灭一切。外道诸邪见。如龙王降雨。泽及于一切。
此经明六度万行。未有一法不是念佛三昧也。上明
即是之理。次明即理之事。大品经。佛为钝根人说诸
法空寂。以其动生执见也。为利根人说诸佛相好。如
其莲不染尘也。须菩提解空第一。得记。号名相如来。
苟五尘得其便。方逃遁未暇。安敢盘游名相之苑欤。
既达名相。故获佛记也。夫佛生于心。般舟无念而巳。
至境出于我法华。不速而自来。无所念心者绝诸乱
想也。而修念佛者善想一佛也。文殊般若经。若人学
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箭发皆中。若入一行三昧。随
佛方所。专称名字。念念相续。即于念中见三世佛。如
习射既熟。无心皆中。非无念而何。是以方等曰。矻矻
念。勿休息。佛当现也。坐禅三昧经。菩萨坐禅不念一
切。唯念一佛。如清冷海中金须弥山。乃至功德法身
亦如是念。故知不得以不念为无念。楞伽用楔出楔。
今则以念止念。念之熟。不谋而成。不用力也。剑客舞
剑。挥之青云。背鞘承之。未尝或失。庖丁解牛。投刃皆
虚。音合桑林之舞。此念之熟也。起信论。若知虽说无
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名为随顺。若离于
1164-7¶ 第 688a 页 X61-0688.png
念名为得入。得入者无念之位。此位竟于妙觉。盖了
心初生之相也。初相者。念即无念。非菩萨十地所知。
今人未阶十信。傥不依马鸣。从说入于无说。从念入
于无念。吾恐慕崇台而轻累土。倒裳索领其可得哉。
大佛顶明念佛三昧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
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使众生
心为有念。则去佛甚远。何谓不假方便耶。

** 了心境界妄想不生门第十六

问。不了心及缘。则有二妄想。今存所念之佛。能念之
心。岂非二耶。对。楞伽经。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不
生心者即种种远离能相所相。今念千轮.卐字.绀目.
白毫。皆吾自心无佛可得。缘既不有。心岂有哉。能相
之念。所相之佛。本自远离。安得住于二妄想耶。前圣
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于兹悟矣。观佛实相。观身
亦然。遇境皆真。无心不佛。中道遍于一切。岂存所缘
之佛欤。又解云。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
得耶。好恶(二皆如字)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
其可得耶。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咸真
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齐向居士致书慧可禅
师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知形是影本。
1164-7¶ 第 688b 页 X61-0688.png
扬声止响。不识声是响根。除烦恼而求涅槃者。喻避
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性者。喻默声而寻响。故知
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是非生矣。无
理作理。因其理诤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
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矣。可禅师
答曰。说此真法皆如。实契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
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
法即皆如。破此二见之徒辈。申辞措意作斯书。观身
与佛无差别。何须更觅彼无馀。此二上士依达摩大
师称法行。用心皆念中道第一义法身佛也。必不离
念存于无念。离生立于无生。若离而别立者。斯不了
烦恼即涅槃。众生即诸佛。安得悟彼瓦砾如真珠哉。
既离之不可。即念佛真无念也。即往生真无生也。其
义焕然。若秋天澄霁明月出云矣。岂同愚人观指而
不观月哉。

** 诸佛解脱心行中求门第十七

问。维摩经。诸佛解脱当于一切众生心行中求。然则
何不求于自心乃求于外佛耶。对。一向说非心外有
法。非法外有心。极乐世界弥陀世尊即汝自心。不离
众生本切心想中。正是维摩之旨。又众生心行行于
1164-7¶ 第 688c 页 X61-0688.png
三境。一行善境。念佛三昧善中之善天中之天。二行
不善境。谓三毒诸恶。三行无记境。其心不住。善恶不
缘。若论理性。理遍前三。语其顺理。唯留至善。经云。取
我是垢。不取我是净。谓不了法性体无悭贪。违于法
性而不行施。纵施住施不能舍施。非垢如何。若能了
知随顺法性行檀波罗密。无悭施相善顺于理。非净
如何。不善无记乖于法性。不可与至善联镳也。佛告
胜天王。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密。行禅波罗密。当
观此心行于何境。若行善境则勤修习。譬如莲花不
停水滴。一不善法不得暂住。是则顺理。善心行于善
境。炽然念佛。解脱在心行中。如斯解脱。迷之则滞于
浩劫。悟之则證如反掌。习禅明镜允兹在兹。如来考
彼群定。以念佛三昧为禅中王。馀有对待者皆匹夫
之定耳。然宝王三昧不住尊相卑相.邪相正相.生死
涅槃.烦恼菩提.静乱。乃至成正觉度众生坐道场无
所得。如是等相皆悉不住。尚遣中道。岂住边徼哉。诸
法无行经偈云。譬如人于梦中。得佛道度众生。此无
道无众生。佛法性亦复然。坐道场无所得。若不得则
不有。明无明同一相。知如是为世尊。众生性即菩提。
菩提性即众生。菩萨众亦不二。知如是为世尊。
1164-7¶ 第 689a 页 X61-0689.png

** 三业供养真实表敬门第十八

问。三昧观门巳闻奇倡。三业供养。佛在灭后。献福何
多。对。供养法界海者。万行之中能净三业皆供养也。
况思真境而非供养哉。理趣曰。观一切法若常若无
常。皆不可得。于诸如来广设供养。又如来在世。严荐
表诚。华云香海遍微尘刹犹恨其少。故焚金色之臂。
献净明之塔。金身火𦦨洞照十方。则喜见菩萨是矣。
今人但推于自心。或遥指华树。乖奉献之仪。何慢之
深也。佛虽示灭而实不灭。如丁兰刻木于堂。温凊如
在。名光青史。人到于今称之。夫如来在世。金山晃耀
严相赫然。谁有睹之不发道意。世雄晦迹月隐重山。
不奉真仪伹传贝叶。对之形像发无上意。能献一华
如是亦难。涅槃云。乃至献一华。则生不动国。是则一
香一华一灯一乐及以饮食。尽心乐得奉荐三世诸
佛者。乃净土妙因成圣元始。安得轻易其事。若听无
稽之言。献心华。点心灯。焚心香。礼心佛。何异骋猿猴
之巧。守梅林之望欤。及令彼衣心衣。饭心饭。则困拒
不巳。何独以六度万行排于空见之心哉。指心望空
之言。其过若此。不可不慎也。瑜伽观行亦约事门表
相。不一向推心。常严荐香。六时无废也。
1164-7¶ 第 689b 页 X61-0689.png

** 无相献花信毁交报门第十九

问。华者事也。理何在焉。信之与毁。交报若何。对。华即
理也。昔王子名无所畏。持莲上宝藏佛。佛言。汝以莲
华印于虚空。今与汝名虚空印。当来成佛。世界名莲
华。佛号莲华尊。华能印空则华非华。华非华故华即
世界。华即佛也。大方广总持经说比丘净命住于正
见。持华供养。比丘法行住于邪见。坐得四禅。常说空
宗般若最胜。谤净命法师受华供养。坐此一言。六万
世无舌。乃至成佛犹居五浊。彼何人。释迦是也。佛言。
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命终堕狱多百千劫。
若唯修般若波罗密得菩提者。迦尸迦王行菩萨行。
舍所爱身头目髓脑。此王岂无智慧。六波罗密应具
足修。执一非馀是为魔业。安得以恶取空僭易于般
若真无相哉。无舌之报自贻伊咎。如来自引昔非。欲
众生不覆车于前辙耳。一华若此。一切土木形像竹
帛诸经剃发僧尼住持三宝戒定慧学。无论福田及
非福田。悉可敬之。皆入三业供养法界海中。法华偈。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乃至一小音。皆巳成佛道。

** 万善同归皆成三昧门第二十
1164-7¶ 第 689c 页 X61-0689.png

问。施灯长明。生日月宫。华香幡盖与灯未异。实生天
之福也。而皆成佛。何哉。对。帝王行幸万乘千官。步卒
巳来皆带御字。若犯天仗死在斯须。銮辂还宫散卒
归墅。苟称御字亦死在斯须。步卒同而生死异。盖缘
起殊也。华盖香灯不遇法华经王命之天仗实亦报
在天宫。今逢三昧宝王犹当扈从。乃至献一华皆巳
成佛道。斯则佛种从缘起。理教然耳。鸟向须弥皆同
一色。川朝巨海无复异名。故大宝积经文殊普门会。
会天龙八部地狱畜生色声香等一切法皆三昧者。
亦犹毛容巨海芥纳须弥。虽毛芥之神乎亦神者。神
之尔。则知解目行足。解正即行正。解邪即行邪。魔佛
浅深俱凭于解。一行既尔万行皆然。法华三昧即念
佛三昧也。如来名此胜定为三昧宝王。为光明藏。为
除罪珠。邪见灯。迷者导。为王子金印。贫夫宝藏。空三
昧。圣三昧陀罗尼。真思惟。最胜观。如意珠。佛性。法性。
僧性。无尽藏。胜方便。大慧光明。消恶观法。三昧等。故
知教行理果八万四千波罗密门。皆念佛三昧之异
名也。夫如是则献一华遍奉三世尘刹。念一佛体通
未来世雄。如大地为的。岂有箭发不中者哉。不然则
违思益经畏空舍空行空索空之诮耳。客曰。医去留
1164-7¶ 第 690a 页 X61-0690.png
药。商行寄金。前贤所藏非其人不可。弟子昧道懵学。
辄窥三昧之门。每希一实之倡。如上奥旨。法之宝印。
动寂双照。理事圆融。举心咸真。触类而长。一称南无
皆成佛道。散华弹指尽超菩提。经王所在而自尊。目
瞖金錍而抉膜。二十义门未尝闻诸。欣澡雪轻众生
之愆。得优游宝庄严之土。何者幸也。愿不易此身。获
醍醐之妙记。悟当来诸佛即众生是焉。遂稽首多宝
塔。对莲华僧。吾与之普观十方。圆念三世。长跪叉手
而说颂曰。

「 一心忆念过去佛
 亦忆未来诸世尊
 现世一切人中雄
 亦学于其所说法
 无有一佛在过去
 亦无现世及当来
 唯此清净微妙禅
 彼不可言證能说」


念佛三昧宝王论
* No. 1164-7a
旧跋

比丘正知。向见 云栖大师净土代言有唐朝宝
王论列在。名存书不存。中心甚慕之。生年三十。万
融师得此古本相赠。喜出望外。梓板于姑苏慧庆
寺。丙戌重梓于祖堂幽栖寺。伏愿法界有情同生
1164-7¶ 第 690b 页 X61-0690.png
极乐世界。
净土十要卷第五

(沙门知循 性泰各出资壹两。觉明 传辉 圆
其 性真(为荐师)各出资伍钱。 华志 严德 严
福各出资贰钱。 华岳出资壹钱。共刻此
宝王论。伏愿 二十妙门永照末法。见者闻者慧悟
开明。自他并圆二利之休。解行俱蒙四悉之益。普与
法界等入珍池 (又海昆五钱。澄贰钱陆分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