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经论指归¶
经论指归¶ 第 630b 页

西方直指卷之中
一念居士 编

* 经论指归

华严经普贤菩萨劝进善财童子海会大众发十大
愿至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威势悉皆
退失惟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
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其人自见生莲花中蒙佛
授记巳经无数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
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乃至能于烦恼大苦海
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生于极乐世界。

法华经云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生安
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
上得菩萨无生法忍得是忍巳眼根清净以是清净
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经论指归¶ 第 630c 页 X61-0630.png

偈云。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巳成佛道」


楞严经大势至白佛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
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
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若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
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
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
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
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
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
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
土。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
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
曰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
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
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
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大无量寿经云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
不退菩萨往生极乐国土诸小行菩萨不可称计又
不伹我国为然十方世界无量大菩萨众尽念阿弥
陀佛愿往阿弥陀佛国土。
经论指归¶ 第 631a 页 X61-0631.png

十六观经云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
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声乎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
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大品经云若人散心念佛亦得离苦其福不尽况定
意念佛乎。

护口经说有一恶鬼形像丑恶身出猛𦦨口出蛆虫
举声号哭东西驰走是时满足罗汉问曰汝宿何罪
今受此苦饿鬼答曰吾往昔时曾作沙门出一恶言
阻他修善今遭此苦尊者还阎浮提诫诸比丘凡见
人修毫发善事只宜欢喜赞助勿令毁逆不成吾堕
恶类以来数千万劫受苦设使脱得鬼形复入地狱
尔时饿鬼说此语巳号哭投地如大山崩闻斯之语
实可寒心此鬼出一恶言尚遭多劫之苦何可障人
拜佛念佛哉。

宝积经云高声念佛魔军退散。

文殊般若经云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
自得往生佛国。

宝王论云浴大海者巳用于百川念佛名者必成于
三昧亦犹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
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群疑论云问名字性空不能诠说诸法教人专称佛
号何异说食充饥乎答若言名字无用不能诠诸法
体亦应唤水火来故知筌蹄不空鱼免斯得问因何
经论指归¶ 第 631b 页 X61-0631.png
一念佛之力能断一切诸障答一香栴檀改四十由
旬伊兰林悉香又如有人用师子筋以为琴弦其音
一奏一切馀弦悉皆断坏。

大智度论云佛是无上法王诸大菩萨以为法臣诸
臣所尊重者惟佛法王也有一菩萨自念往昔谤般
若堕恶道受无量苦复经无量劫来虽修馀行不能
得出苦海后遇善知识教念阿弥陀佛即得灭除罪
障超生净土我今应当礼酬阿弥陀佛何以故父母
亲友人天王等不能度我出离苦海惟阿弥陀佛愿
力摄受是以得出苦海偈云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
陀应时得为现身故我归命礼又云佛世一老人求
出家舍利佛不许佛观此人曩劫采樵为虎所逼上
树失声念南无佛有此微善遇佛得度获罗汉果吁
一称其名尚得解脱况终身念佛乎。

金刚经科仪云野狐尚听百丈法螺蛳犹护金刚经
十千游鱼闻佛号化为天子五百蝙蝠听法音总作
圣贤蟒闻忏以生天龙听法而悟道彼物尚能领悟
况人可不回心念佛。

正法难闻品云佛说世间人民得闻阿弥陀佛名号
若慈心喜悦志意清净毛发耸然泪即出者皆屡世
常行佛道非凡人也若不信佛语不信佛言不信往
生皆从恶道中来馀殃未尽愚痴未解故为汝等说
此大法令见阿弥陀佛及其国土。

** 命终善恶感报优劣
经论指归¶ 第 631c 页 X61-0631.png

首楞严经云佛告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
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
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
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
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
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
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
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巳无食无饮经百千
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
狱纯情即沉入阿鼻地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
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
阿鼻地狱。

守护国界主经云佛言若人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正
念分明洗浴着衣吉祥而逝光明照身见佛相好众
善俱现定知此人决定往生净土若人念佛持戒无
精进心命终亦无善相亦无恶相地府不收安养不
摄如睡眠去此人疑情未断生于疑城五百岁受乐
再修信愿方归净土若人起怜悯心正念现前于财
宝妻子心无爱恋眼色清净仰面含笑想念天宫当
来迎我耳闻天乐眼见天童舍此报身定生天界若
人生柔软心起福德心身无病难忆念父母妻子于
善于恶心不错乱其心正直遗嘱家财辞别而去定
生人界若人于巳眷属恶眼瞻视举手扪空便利不
觉身口臭秽两目红赤仆面而卧蜷身左胁百节酸
经论指归¶ 第 632a 页 X61-0632.png
痛或见恶相口不能言呻吟叫唤冤债现前心识散
乱狂惑颠倒遍体如冰手捻死拳身硬如石此人命
终定入地狱若人好舐其唇身热如火常患饥渴好
说饮食张口不合贪恋财宝命卒难断开眼而去此
人定入饿鬼若人身染重病如在云雾心神昏散怕
闻佛名多爱食啖血肉之味不受劝化爱恋妻儿蜷
手足指遍身流汗出粗涩声口中呾沫此相现前定
入畜生。

** 十种障难

群疑论云世间有十种人临终不得念佛一者善友
未必相遇故无劝念之理二者业苦缠身不遑念佛
三者偏风失语不能称佛四者狂乱失心注想难成
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诚六者遭遇豺狼无复善友
七者临终恶友坏彼信心八者饱食过度昏迷至死
九者军阵斗战奄忽而亡十者忽坠高岩伤坏性命
此十种人临终断然不得念佛应须预修令净业成
就纵有难缘必蒙佛救护也。

* 祖师指归

寿禅师四料拣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
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
阿弥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
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
千生没个人依怙。

寿禅师劝修净业 问行道念佛与坐念功德如何
经论指归¶ 第 632b 页 X61-0632.png
答譬如逆水张帆犹云得往更若张帆顺水速疾可
知坐念一口尚乃八十亿劫罪销行念功德岂知其
量故偈云行道五百遍念佛一千声事业常如此西
方佛自成(行道念佛谓拜佛绕佛而念如此念佛身口意俱到故功德独胜)灵芝法
师云博地凡夫业惑缠缚流转五道百千万劫受诸
苦恼忽闻净土志愿求生一日称名即超彼国可谓
万劫难逢千生一遇若人肯念阿弥陀佛超过一切
善根纵然能行施戒禅诵亦不如念佛功德。

杨提刑云有佛释迦是大导师指清净土是安乐国
阿弥陀佛是净土师尔诸众生若生彼土则无诸苦
若不闻知固可哀怜亦有善士发三种心不求生者
尤可嗟叹一曰吾道超佛越祖净土不足生也二曰
处处皆净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极乐圣域凡夫不
能生也夫行海无量普贤愿见阿弥陀佛国虽空维
摩常修净土十方如来有广舌之赞十方菩萨有同
往之心试自忖量孰与诸圣谓不足生者何其自欺
哉至于龙树祖师也楞伽经有预记之文天亲教宗
也无量论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赞首称十胜智者析
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进往生谓不必生者何其
自慢哉火车可灭舟石不沉现华报者莫甚于张馗
十念而超胜处入地狱者莫速于雄俊再苏而證妙
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谓不能生者何其自弃哉。

慈照宗主云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
虚夫愿者乐也欲也欲生西方净土乐见阿弥陀佛
经论指归¶ 第 632c 页 X61-0632.png
必须发愿方得往生华严经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
一切佛事从大愿起欲成无上道故须得愿波罗蜜
所以普贤广无边愿海弥陀有六八愿门故云法门
广大无愿不从备观今时信心皈投佛会者或为病
苦而发心或为报亲而举意或为保守家宅或为怖
罪持斋凡修善缘皆为了还心愿罕有为自巳生死
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者往往香烛道场祝愿回向之
辞皆是表献神明消灾延寿而巳虽曰积善奉佛礼
拜烧香实与经忏本意相违临终所以不得往生余
尝悯念劝令同发正愿求生净土愿同作佛。

慈照宗主偈曰万法从心起万法从心灭我佛大沙
门常作如是说持戒无信愿惟得人天福福尽受轮
回展转难出离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后世得聪
明乱心难出离不如念佛好回心生极乐释迦金口
说弥陀亲授摄诸佛皆护念诸天善护持譬如贫家
女腹孕转轮王诸天常爱护贫女自不知腹中有贵
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忆佛常念佛不久当成
佛诸佛善护持其人自不知我当生净土却要来后
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贫人家地内有伏藏藏神常守
护不令其有失贫人自不知家内有宝藏逐日趁客
作求衣食自济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
人具足如来藏自说我无分反要生人天譬如病人
家自有真妙药不知妙药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
边苦痛受无量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
经论指归¶ 第 633a 页 X61-0633.png
心能灭贪嗔病能为大医王能为大宝藏利济一切
人能为大法王覆护一切众将为是凡夫不得生净
土且自持斋戒后世愿为人多见修行人常作如是
说今世不得生一蹉便百蹉劝汝修行人信我如来
说佛无不实言因风吹于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
心回愿超三界。

丞相郑清之劝人曰今之学佛者不过禅教律究竟
圆顿莫如禅非利根上器神领意解者未免堕顽空
之失研究三乘莫如教非得鱼忘筌因指见月者未
免钻故纸之病护善遮恶莫如律非身心清净表里
如一者未免自缠缚之苦论其所入则禅教律要其
所皈则戒定慧若不由禅教律而得戒定慧者其唯
净土之一门乎。

莲宗宝鉴云有弟子问慈照导师云弟子专修念佛
三昧可得用布施持戒供养作福否师答曰汝能专
念弥陀若不持戒则有毁犯罪若不布施则长悭贪
业若不供养三宝则有我慢业若不恭敬一切则有
轻人罪是故毁犯即堕地狱悭贪即堕饿鬼我慢则
常在恶道轻人则世世贫贱以此恶业障蔽欲生净
土其可得乎。

永明寿禅师自行录云捡我此身从旦至中从中至
暮从暮至夜从夜至晓乃至一时一刻一念一项有
几心几行几善几恶几心欲摧伏烦恼几心欲降伏
魔怨几心念三宝四谛几心悟苦空无常几心念报
经论指归¶ 第 633b 页 X61-0633.png
父母恩慈几心愿代众生受苦几心发念菩萨道业
几心欲布施持戒几心欲忍辱精进几心欲禅定智
慧几心欲慈济五道几心欲勉厉行所难行几心欲
超求辨所难辨几心欲忍苦建立佛法几心欲作佛
化度群生上巳捡心次复捡口如上时刻从旦巳来
巳得演说几句深义巳得披读几许经典巳得理诵
几许文字巳得几回叹佛功德巳得几回回向发愿
次复捡身如上时刻巳得几回屈身礼佛几拜巳得
几回屈身礼法礼僧巳得几回执劳扫塔涂地巳得
几回烧香散华燃灯巳得几回扫除尘垢正列供具
巳得几回悬幡表刹合掌供养巳得几回绕佛恭敬
十百千匝如上捡察自救无功何有闲时议人善恶
龙舒王居士劝人曰大阿弥陀佛经十方有无量菩
萨往生阿弥陀佛国彼菩萨尚欲往生我何人哉略
举数条以为證青草堂后身曾鲁公哲老后身多忧
苦古老后身耽富贵法华尼后身作官妓是皆不信
西方展转轮回受苦或曰参禅固难见性学仙何如
答不修净土而欲学仙是舍目前之美玉而求不可
必得之珷玞岂不惑哉按楞严有十种仙皆寿千万
岁数尽复入轮回世人学仙者万不得一纵使得之
又不免轮回为着于形神而不能舍去也且形神者
乃真性中所现之妄想故寒山诗云饶汝得仙人恰
似守尸鬼非若佛家之生死自如而无所拘也近自
数年来得仙者惟钟离吕公岂不闻洞宾飞剑斩黄
经论指归¶ 第 633c 页 X61-0633.png
龙却被黄龙降伏及见黄龙禅师方悟真性了道遂
说一偈云弃却瓢囊击碎琴如今不炼汞中金自从
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又不闻后魏昙銮法
师初自陶隐居得仙经十卷銮欣然自得以为仙可
立至后遇僧菩提留支问云佛道有长生乎能却老
为不死乎支云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观经
与之云汝可诵此则三界无复生六道无复往盈虚
消息祸福成败无得而至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
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此吾金仙氏之
长生也銮深信之遂焚仙经而专修观经虽寒暑之
变疾病之来亦不懈怠魏主怜其志向号为神銮一
日告弟子云地狱诸苦不可以不惧九品净业不可
以不修因令弟子高声念阿弥陀佛銮西向闭目叩
头而亡是时僧俗同闻丝竹管弦之声从西而来由
此观之净土法门最为捷径况神仙者有所得则秘
不传以谓泄天机而有罪佛法门惟恐传之不广直
欲度尽众生而后巳是其慈悲广大非神仙之可比
明矣。

华严经云人生有二天人随之一名同生二名同名
天人常见人人不见天人此二天人岂非善恶二部
童子之徒欤人之举意发言动步常念二天人而能
无愧如此修净土则必上品上生或曰一人尚有二
天人何天人之多也曰一月普现一切水岂必月之
多哉。
经论指归¶ 第 634a 页 X61-0634.png

昼必有夜必为夜备暑必有寒必为寒备存必有去
必为去备何谓夜备灯独床褥何谓寒备衾裘炭薪
何谓去备福慧净土。

予遍览藏经却无阴府寄库之说奉劝世人以寄库
所费之资请僧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则必往生若
不为净土功德而为阴府寄库则是志在阴府死必
入阴府矣譬如有人不为君子之行以交结贤人君
子乃寄钱于司理院狱子处待其下狱则用钱免罪
岂不谬哉。

人生时种种事务无不挂怀一旦大限到来尽皆抛
去虽我此身犹是弃物况身外乎静言思之恍如一
梦古人有言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
惟有业随身岂可不以净土为业乎有明了长老为
众普说指此身而言曰此为死物内泼泼地者为[鱼*舌]
物莫于死物上作活计宜于活物上作活计予深爱
此语凡贪种种外物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
计也。

人有见目前善恶未报者遂不信因果而因以不信
净土殊不知善恶未有报者非无报也但迟速不同
耳佛尝谓阿难云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今世
为恶死生天堂者阿难问故佛言今世为善死堕地
狱者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巳熟也今世为恶死
生天堂者今世之恶未熟前世之善巳熟也熟处先
受报譬如欠债急处先还左氏谓栾武子有德可以
经论指归¶ 第 634b 页 X61-0634.png
庇其子黡虽为恶而可以免祸黡之子盈为善而黡
之恶乃累之故盈虽善而及于难止于世间目前可
见者善恶之报尚有如此者况隔世乎又曰儒家言
施报佛家言布施果报其实一也佛言欲得谷食当
勤耕种欲得智慧当勤学问欲得长寿当勤戒杀欲
得富贵当勤布施古语云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
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是今
生所受之福乃前世所修者犹今岁所食之谷乃前
岁所种者人不能朝种谷而暮食犹不能旋修福而
即受所以谷必半年福必隔世也。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
之来而寄于此其形由是而长故谓之生以神之去
而离于此则形由是而坏故谓之死是神者我也形
者我所舍也我有去来故舍有成坏然则生者非生
也以神之来而形成耳死者非死也以神之去而形
坏耳世之人不识其神徒见其形乃悦生而恶死可
不悲乎且神之来也何自而来哉盖随业缘而来神
之去何自而去哉盖随业缘而去业缘者何哉其所
作者人间之业神则随之而生人间所作者天上之
业神则随之而生于天上若作阿修罗之业神则随
之生于阿修罗若作三恶道之业神则随之生于三
恶道是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然则神者自无始以来
投胎易壳不得久留于一所所以然者何哉以吾所
造之业非久而不尽者故神之舍于业也业尽则形
经论指归¶ 第 634c 页 X61-0634.png
坏形坏则神无所舍又随吾今世所造之业而往矣
譬如人造屋宇必居其中人造饭食必享其味故造
如是业必受如是报盖自然之理也然则吾今世所
为岂可以不慎哉。

经云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
一切众生不能度不信之人盖信者一念也若人在
生时心念要去身则随去心念要住身则随住是身
常随念然犹有念欲去而身被牵系者身坏时惟一
念而巳一念到处则无不到是以一念在净土则必
生净土况佛与菩萨又接引人往生乎。

知归子问善导和尚曰蒙开诲念佛之法但恐死至
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师曰
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
多苦若得舍此起生净土受无量快乐乃是称意之
事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其于敝衣肯生恋着伹遇病
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看病往来问候
之人凡到我前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亦不须软言
安慰祝愿安乐此皆空华无益若病重将终亲属不
得垂泪哭泣嗟叹懊恼惑乱心神但当同声念佛助
其往生待气尽了多时然后哀泣未晚若知死是归
去能不哀泣尤为达理也况往生净土舍苦得乐慎
不宜哭泣使死者乱心也予又多见世人平常念佛
礼赞发愿求生西方及至病来却又怕死都不说着
往生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
经论指归¶ 第 635a 页 X61-0635.png
却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生死事大须是自家着力
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

慈照宗主净土十门告诫云念佛人临终三疑三关
不可不慎一者疑我生来作业极重修行日浅恐不
得生二者疑我生来欠人债负或有心愿未了及贪
嗔痴未息恐不得生三者疑我虽念阿弥临命终时
恐佛不来接引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
往生故念佛之人切要谛信佛言勿生疑心三关者
凡夫虽有信心念佛缘宿业障重应堕地狱临终不
免病苦若因病苦盖知悔悟身心决生净土也只缘
无智之人不了此事却言我今念佛又有病苦反谤
阿弥因此一念径入地狱此是一关也二者虽则持
戒念佛缘平日口谈净土意恋娑婆以致临终遭病
怕死贪生信受童儿呼神唤鬼烧钱化纸杀戮生命
缘此心邪无佛摄护堕落三涂是二关也三者临终
之际系缀资财爱恋眷属心放不下顾于家庭中堕
鬼趣中或为悭犬或作蛇身守护家庭宛如在日是
为三关也。

中峰祖师云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世人
反以苦为乐甘住其中多失所臭皮袋里出头来长
养无明病成蛊蓦然三寸气消亡化作寒灰埋下土
五趣迁流不暂停百劫千生受悽楚诸仁者何如及
早念弥陀舍此娑婆苦。

西方乐西方乐西方之乐谁能觉人民国土总殊胜
经论指归¶ 第 635b 页 X61-0635.png
了无寒暑并三恶莲华胎里出头来时听法音与天
乐琉璃地莹绝纤尘金银珠宝成楼阁化衣化食自
然及寿命无量难筹度诸仁者何如急早念弥陀取
彼西方乐。

白乐天颂云。

「 予年七十一
 不复事吟峨
 看经费眼力
 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目
 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
 坐也阿弥陀
 假饶忙似箭
 不离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
 多着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
 不达又如何
 普劝世界众
 同念阿弥陀
 要脱轮回苦
 快念阿弥陀」


先德云天堂地狱两边排任君修向那边来诚哉是
言也或曰如师之说实有六道三途轮回受苦乎答
若无六道轮回三途八难老僧亦不肯持斋断酒肉
勤参禅苦念佛矣因是有轮回苦楚才肯念佛修行
愿舍娑婆愿生净土我今直告仁者要见世上之人
谁不爱色欲谁不好酒肉谁不贪名利谁不愿富贵
吾知此是轮回苦本是以不谋不求也法华经云诸
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沈莲池云灭诸觉观实相念佛理则诚然但以心虽
离念而无明染心念念相续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
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使粗念暂息细念犹存
便谓相应错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绝虑忘缘何不
即缘虑而作进修故以念还攻于念念一佛名换彼
经论指归¶ 第 635c 页 X61-0635.png
百千万亿之杂念也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
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故云万法虚伪惟
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矣。

又曰单修禅定或起阴魔如楞严止观诸经论中辨
之甚悉念佛者佛威神力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
魔事然亦有宿障深厚或不善用心容有魔起固未
可定须预辨识如经论说行人见佛辨之有二一不
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二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
魔事所以然者以单修禅人本所修因惟心无境故
外有佛现悉置不论以果不恊因故今念佛人一生
忆佛临终见佛因果相符何得疑为魔事。

或问净土之说盖表法耳智人宜直悟禅宗而今只
管赞说净土将执着事相不明理相答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晓得此意禅宗净土殊途同归子之所
疑当下冰释昔人于此递互阐扬不一而足中峰大
师道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而修之者必
贵一门深入此数语犹万世不易之定论也故大势
至菩萨得念佛三昧而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普贤
菩萨入华严不思议解脱而曰愿命终时生安乐刹
是二大士一侍娑婆教主一侍安养导师宜应各立
门户而乃和会圆融两不相碍此皆人所常闻习知
那得尚执偏见且尔云净土表法者岂不以净心即
是净土岂复更有七宝世界则亦将谓善心即是天
堂岂复更有𦦨摩忉利恶心即是地狱岂复更有刀
经论指归¶ 第 636a 页 X61-0636.png
剑镬汤愚痴心即是畜生岂复更有被毛戴角等耶
又尔喜谈性理厌说事相都缘要显我是高僧怕人
说我不通性理若真是理性洞明便知事外无理相
外无性本自交彻何须定要舍事求理离土觅心况
土分四种汝谓只有寂光真土更无实报庄严等土
乎若一味说无相话以图高妙则心为净土之说新
学后生看得两分经论便能言之何足为难且汝既
心净土净随处净土吾试问汝还肯即厕溷中作住
止否还肯就犬豕牛马同槽而饮啖否还肯入丘冢
与臭尸骸同眠睡否还肯洗摩饲哺伽摩罗疾脓血
屎尿诸恶疾人积月累年否于斯数者欢喜安稳略
不介意许汝说高山平地总西方其或外为忍勉内
起疑嫌则是净秽之境未空憎爱之情尚在而乃开
口高谈大圣人过量境界拨无佛国蔑视往生可谓
欺天诳人甘心自味苦哉苦哉又汝若有大力量大
誓愿愿于生死海中头出头没行菩萨行更无畏怯
则净土之生吾不汝强如或虑此土境风浩大作主
不得虑诸佛出世难值修学无由虑忍力未固不能
于三界险处度脱众生虑尽此报身未能永断生死
不受后有虑后有既在舍身受身前路茫茫未知攸
往则弃净土而不生其失非细此净土法门似浅而
深似近而远似难而易似易而难他日汝当自知今
但谛信速应谨言毋恣口业自祸祸人贻苦报于无
穷也。
经论指归¶ 第 636b 页 X61-0636.png

月川禅师曰螟蛉非是有羽翅者也蜾𧕳葬而咒之
咒之无间蛉螟随声而化翅羽生焉此言虽小可以
喻大十方佛土皆是众生想纲所持染净果报随想
转变如想青时大地皆青心想佛时岂不大地即是
佛耶。

袁居士西方合论云有狂僧自负见地余问之曰汝
信得出家否信得身在长安否僧愕然曰恶得不信
余曰汝梦中或梦未出家时见父母兄弟时或为稚
子嬉戏时是时知身在客否僧曰不知余曰论汝信
得出家及与行脚可是极明极彻尔见道明白当不
过此然才到枕上返僧为俗易客为家巳自不知何
况生死长夜靠汝些子见地焉能保其不颠倒耶时
僧悚然。

净土决曰所谓念佛者非口念之念乃心念之念也
心之所念者想之所注也志之所趋也爱之所钟也
情之所系也思之所极而谋之所必得也观于人世
可见矣世有以好色为心者则念念惟色色之外百
不上心矣有以营生为心者则念念生财财之外百
不上心矣此等终日亦何尝口念于是然期而至望
而企日夜不休鲜不副其念者则以心念之者确也
虽或杂以他事然终不足以易其正念则念佛者可
知矣盖人之念头所系最急如水之必赴海如火之
必炎上如利刃之必伤如毒药之必杀无空过者念
佛之念亦如是也则虽终日不念一声佛固终日念
经论指归¶ 第 636c 页 X61-0636.png
佛也若或将信将疑未知的有西方与否则虽念佛
以为工课千声以为法则亦徒以为劳耳。

** 三大圣人现身劝人修净业

唐洛阳罔极寺释慧日中宗朝得度日见义净三藏
躬诣竺乾遂生羡慕誓游西域始泛舶渡海经三载
乃达天竺寻求梵本访善知识独影孤征雪岭胡乡
无所不到既经多苦深厌阎浮乃叹曰何国何方有
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学者皆
赞净土合千金口日闻巳顶受渐至北印土健驮罗
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观音像日遂七日叩头
祈请以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观音空中现紫金
色相垂右手摩日顶曰汝若传法自利利他惟有西
方阿弥陀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巳见
佛及我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巳忽灭日断
食既困闻此加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馀国总一
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达长安进帝佛真容梵筴等赐
号慈悯三藏王法师。

又唐大历二年法照大师栖止衡州云峰寺勤修不
懈惟以劝人念佛为急一日僧堂粥钵内两次现五
台胜景景中复现有寺寺有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
于是心怀渴仰欲礼五台四年八月十三日发行至
五年四月到五台县遥见佛光寺南数道白光六日
到佛光寺其夜四更见一道光从北山下来射照照
忙入室内问众云此何祥也有僧答言此大圣不思
经论指归¶ 第 637a 页 X61-0637.png
议光常觉有缘照闻巳即具威仪寻光至寺东北五
十里间果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青衣
可年八九岁颜貌端正立于门首一称善财一曰难
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引照入门向北五六里见一
金门楼至门乃是一寺寺前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
一如钵中所见者方圆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皆是
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流渠华树充满其内照入
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狮子之座说
法之音历历可听文殊左右菩萨万馀普贤亦有无
数菩萨围绕照至二菩萨前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
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
何法门最为捷要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
修行门无过念佛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
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佛法般若波罗蜜甚深
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诸法之
王汝当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
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
当系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
是语巳二大圣各舒金手摩照顶为授记䇷照闻巳
欢喜踊跃礼谢而退。

西方直指卷之中
经论指归¶ 第 637b 页 X61-06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