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163-A¶
1163-A¶ 第 624b 页

* No. 1163-A
刊西方直指叙

西方直指渌田一念居士所撰也其意谓为未闻西
方者告焉而其书具道事相而不外心性读者信而
解之解而行之则岂惟感西方净土抑亦显寂光净
土欤因今表出之于本山藏中命诸剞劂氏以广其
传盖窃(余)志永存于不朽云。

元禄辛未秋八月朔旦
天台山沙门大云(亮润)识于东溪西乐院
* No. 1163-B
西方直指序

袁居士撰西方合论为参禅未悟者告而余又撰西
方直指为未闻西方者告或曰汝儒流也可宗禅乎
余曰余辟禅非宗禅也盖禅儒各立门户原无干涉
1163-A¶ 第 624c 页 X61-0624.png
自世教不明人起见刺于是有排禅者有右禅者有
合儒禅者有析儒禅者议论纷纷漫无著落致令邪
士狂徒乘机[曰/月]诈逃匿其中匪惟累儒且累禅矣然
则欲为辟禅计者请毋辟其名但攻其病使业禅者
知如何始为禅不容以禅病而病禅使业儒者知如
是且非禅岂容以禅病而病儒如食谷者不种麦然
能识麦故不闻辟麦而终不以麦胜谷食麦者不种
谷然能识谷故不闻辟谷而终不以谷胜麦此无他
以谷麦较若黑白无所容其辟而实不必于辟也是
故孔子称老而不为老混者以孔子能知老耳韩子
辟佛而为佛屈者以韩子不知佛耳今不知其病而
攻之但从其门而辟之不惟禅者拒之即儒者亦疑
之矣即辟禅者亦自疑矣故阴疑之不若阳辨之能
辨之则禅不碍儒儒不碍禅何烦辟辞或曰方今禅
毒大发波及吾儒汝不卫儒直㨶禅巢诚急则治标
之奇策也但禅门一切皆空净秽两忘今子偏执西
方岂不乖理余曰众生错认祖机正病此见而子犹
然执病为药岂非迷中倍人须知禅者净土之禅净
土者禅之净土原无许多分别知见子如不能见月
忘指则谓西方为有非西方也谓西方为无非西方
也谓西方为亦有亦无为非有非无亦非西方也谓
禅即净土净土即禅总皆戏论吾于汝何哉虽然他
道修行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张于顺
水先哲言之谆谆奚俟愚啜。
1163-A¶ 第 625a 页 X61-0625.png

* 西方直指目录


* 上卷

* 净土因地
* 净土功果
* 净土仪式
* 净土愿文
* 净土辨疑
* 中卷

* 经论指归
* 祖师指归
* 下卷

* 往生證验
* 往生持戒No. 1163
西方直指卷之上
渌田 一念居士 编

* 净土因地

经云过去久远劫中有国王名憍尸迦彼时有佛名
世自在王如来王闻法舍位出家号法藏比丘于彼
佛前发四十八愿有一愿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至
1163-A¶ 第 625b 页 X61-0625.png
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声念我名号而不生者我不作
佛乃历劫勤修得成正觉号阿弥陀国号极乐世界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刹今现在说法观音势至二
大菩萨为之赞化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以佛光明
无量照十方国故以佛寿命及其人民经无量劫故
其国黄金为地无陵谷坑坎宝池宝树种种庄严水
鸟风林俱宣妙法无昼夜寒暑无地狱饿鬼畜生无
有女人衣食宫器随念而至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
名极乐一名安养一名清泰一名净土。

* 净土功果

经云欲生极乐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
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
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
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正因根熟则全持根生则
分受又云若有人深信发愿念阿弥陀佛者是人现
世消灾增寿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华一孕标其姓
名念佛精专华日敷茂临终命时佛不舍愿力亲垂
接引是人心不颠倒一刹那顷往莲胎化生随其净
业深浅有上中下九品皆得见佛闻法心无退转證
无生忍永不轮回。

* 净土仪式

行者每日清晨服饰巳勿茹荤酒即焚香供佛屏除
杂念至心专想如对金容如子忆母如遭水火狴牢
者之求救合掌向西礼拜毕即念南无阿弥陀佛
1163-A¶ 第 625c 页 X61-0625.png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一切
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各十声每声以一气为度不高
不低念毕又念大慈菩萨发愿偈一遍云十方三世
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皈
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
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
进共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念毕顶礼
而退更有身心稍闲者念弥陀经并往生咒及西方
愿文为主其馀二时三时功课或念佛千声万声悉
随力量而行每日立定成规不可一日间断。

* 净土愿文(沉莲池撰)

「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
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
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
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
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
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
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
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證知
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
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
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1163-A¶ 第 626a 页 X61-0626.png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
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
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
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
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
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
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
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
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
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
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
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
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
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
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
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 净土辨疑

** 归元直指选

宗本问弟子欲脱生死不知依何法修。

禅师赞叹
曰年纪幼而发心高听吾所说径路修行但念阿弥
陀佛。

宗本曰凡夫罪业甚多云何一世念佛便得往
生净土。

答十六观经云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
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人平生造五逆十恶临
终十念阿弥陀佛尚得往生况一世齐戒念佛乎。
1163-A¶ 第 626b 页 X61-0626.png

问阿弥陀佛何故有如是广大功德广大行愿。


大阿弥陀经云我至成佛时名声超十方人天欣得
闻俱来生我刹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是则凡在
三界六道轮回之内者无所不度可知矣阿弥陀佛
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无数天人
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蜎飞者谓微细飞虫也蠕动者谓微细蛆虫也)若此者
佛尚化度况于人乎阿弥陀佛又有愿云若称我名
必生我国若不尔者誓不作佛是以广度众生无有
穷极而人一念皈依遂生其国由此推之念佛功德
实不可思议也又云若有众生欲生我国上品者须
用慈心不杀爱护含灵具诸戒行读诵大乘解第一
义谛理深明供养三宝孝敬双亲悲怜贫苦教化有
情若能如是念佛者决定上品上生直至成佛其或
力量未充且自坚持齐戒一心念佛若能念佛无间
亦不在下品生矣况此法门不拣贤愚不择贵贱不
在贫富不分男女不问老幼不拘僧俗不论久近皆
可以念佛念佛轨则亦不拘或高声念低声念流水
念顶礼念参究念观想念摄心念轮珠念行道念住
立念静坐念侧卧念默念明念千念万念皆同一念
唯要决定信心求生净土果能如是行持何用别寻
知识可谓行船尽在把梢人达者同登安养国。


世间之人多说家缘萦绊世务缠身且待老来然后
念佛。

答曰苦哉苦哉岂不见死心禅师云世间之人
财宝如山妻妾满室日夜欢乐他岂不要长生在世
1163-A¶ 第 626c 页 X61-0626.png
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便行不容迟滞阎罗
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据诸人眼里
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戚眷属朋友兄弟强壮
后生死却多少岂不闻古人云莫待老来方学道孤
坟尽是少年人又曰自从早年索妻养子经营家计
受尽千辛万苦忽然三寸气断未免一旦皆休若是
孝顺儿孙齐得几僧看得部经烧得陌纸春三秋九
做得碗饭哭得树声犹是记忆爹娘的若是不肖之
子父母方死骨头未冷作挞财产出卖田园恣意作
乐以此较之著甚么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
作马牛复引古德云冷笑富家翁营生忙似箭囤圆
米生虫库中钱烂贯日里把秆称夜里点灯算形骸
如傀儡莫教绳索断死心如此苦口劝人曾许你且
做世间事待老来念佛乎当思人生在世能有几时
石火电光贬眼便过趁此未老未病之前抖擞身心
拨弃尘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
一时净业由他临命终时好死恶死我之盘缠预辨
了也我之前程稳稳当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何追
思之思之。

** 天台智者十疑论

** 净土指归选

世或以念佛往生为难乎使愚夫愚妇执持圣号
谛信而不疑无不得生者或以为易乎非夫宿植
深厚洞达玄旨不滞于偏小者莫窥其阃奥大本
1163-A¶ 第 627a 页 X61-0627.png
经说疑心修善不了佛智生彼胎宫寿五百岁不
见三宝而上品生因实枉乎解第一义故知明宗
得旨乃万行之前导修净业者其可缓哉。

*** 十六妙观

观无量寿佛经云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
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
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
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 一心三观

四明尊者云三观者一念即空即假即中也所谓空
者一切皆空三观悉彰荡相之用也假者一切皆假
三观悉明立法之功也中者一切皆中三观悉是绝
待之体也是则终日荡相而诸法皆成终日立法而
纤尘必尽终日绝待而二谛炽然此不可思议之妙
观也。

*** 心观为宗

四明尊者妙宗钞释曰经以观佛而为题目疏今乃
以心观为宗此二无殊方是今观良以圆解全异小
乘小昧唯心佛从外有大乘行人知我一心具诸佛
性托境修观佛相乃彰今观弥陀依正为缘熏乎心
性心性所具极乐依正由熏发生心具而生岂离心
性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终日观心终日观佛是故经
目与疏语虽不同其义无别又应须了若观佛者必
须照心若专观心未必托佛如一行三昧直观一念
1163-A¶ 第 627b 页 X61-0627.png
不托它佛而为所缘若彼般舟及此观法发轸即观
安养依正而观依正不离心性故曰心观须知此观
不专观心内外分之此当外观以由托彼依正观故
是以经题称为观佛若论难易今须从易法华玄云
佛法大高众生大广初心为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观心则易今此观法非伹观佛乃据心观就下显高
虽修佛观不名为难是知今经心观为宗意抂见佛
故得二说义匪殊涂又应知法界圆融不思议体作
我一念之心亦复举体作生作佛作依作正作根作
境一心一尘至一极微无非法界全体而作既一一
法全法界作故趣举一即是圆融法界全分既全法
界有何一物不具诸法以一切法一一皆具一切法
故。

*** 念佛通别

妙宗云毗卢遮那遍一切处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所
谓众生性德之佛非自非它非因非果即是圆常大
觉之体故起信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
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常住
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故知本佛圆明之体是我
凡夫本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谈行法无不为显此之
觉体故四三昧通名念佛但其观法为门不同如一
行三昧直观三道显本性佛方等三昧则兼诵咒法
华兼诵经观音兼数息觉意历三性此等三昧历事
虽异念佛是同俱为显于大觉体故虽俱念佛而是
1163-A¶ 第 627c 页 X61-0627.png
通涂显诸佛体若此观门及般舟三昧托彼安养依
正之境用微妙观专就弥陀显真佛体虽托彼境须
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遍周无法不造无法不具若
一毫法从心外生则不名为大乘观也。

*** 四土

一曰凡圣同居二曰方便有馀三曰实报无障碍四
曰常寂光也一凡圣同居者自分二类初曰同居秽
即娑婆之类以居其中者有凡有圣次曰同居净即
如极乐国土虽果报殊胜然亦凡圣同居何以故以
生彼土者未必悉是得道之人二方便有馀者二乘
菩萨所居修方便道断四住惑故曰方便无明未尽
故曰有馀三实报无障碍土者纯诸法身菩萨所居
四常寂光土者诸佛如来所居○十六观经本为韦
提希厌同居秽求同居净故谈妙观良由三观能破
三惑不独感于同居净土随其惑断浅深之处自然
感得有馀等三如病须药本为安身求得仙方修合
服之不但安身能轻骨。

*** 净土唯心

行人一念如在东一灯弥陀净土如在西一灯以其
光遍满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心外无土土外无心
此即事之里唯心净土也以无坏无杂故此灯彼灯
不相混乱心自是心佛自是佛净土自是净土即此
土众生念彼土之佛而求往生此即理之事西方净
土也虽分事理实非两途若局于西方而不达唯心
1163-A¶ 第 628a 页 X61-0628.png
则得事失理虽未能称理佛神力故亦得往生虽居
下品亦无退转若局自心而不求西方则事理俱失
以不求生故不得往生此失事也以不知心外无法
故定执方寸为心昧心法圆融之旨此失理也。

*** 以理夺事

六祖云东方人造罪作业求生西方若西方(此西方非佛说
西方乃对震旦国言耳)人造罪作业求生何处又志公云智者
知心是佛愚人愿往西方二师所言皆以理夺事亦
应病之药也若随语生解则执药成病矣若直就理
说则一法不可得有何净土可生不独无净土而自
心亦不可得此不可得亦不可得若然者则所谓自
心有西方与即心是佛者皆成疣赘矣。

*** 般舟三力

圆通梵法师会宗集引般舟三昧经言念佛往生有
三种力一者本有佛性力言烦恼心中有如来藏也
二者慈光摄取力言弥陀光明无量念佛众生摄取
不舍也三者念佛三昧力言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
定见佛也此三种力如三股绳合为一大索能牵重
物又如水火镜子若将对日以艾取之即可得火若
将对月以珠取之即可得水今以镜具水火之性喻
众生本具佛性之力也须假日月光来照者喻弥陀
慈光摄取之力也以珠艾能引水火者喻信心念佛
之力也此三种佛缺一不可三事和合水火方生三
力相资必生净土。
1163-A¶ 第 628b 页 X61-0628.png

*** 水澄月现

无为杨居士曰大愿圣人从净土来来实无来深心
凡夫往净土去去实无去彼不来此此不往彼而凡
圣会遇两得交际者何耶弥陀光明如净满月遍照
十方水清而静则月现全体月非取水而遽来水浊
而动则月无定光月非舍水而遽去。

天依怀禅师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净则属妄想若
言无净土则违佛语修净土者宜如何修众无语复
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又云譬如雁过长
空影沉寒水雁绝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

*** 广狭自在

以十方法界不离一微尘故一尘至微量同法界佛
刹虽广不离一尘十万遐程不逾方寸。

*** 古今无间

以三际不离一念故三际俱不可得以世相迁流本
常住故经云观彼久远犹若今日经须臾间历事诸
佛遍十方界。

*** 一心不乱

真歇云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接上上根器旁引中下
之机故一心不乱之说兼含二意曰理一心曰事一
心若事一心人皆可以行之只一忆念如龙得水似
虎靠山即楞严经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
假方便自得心开若理一心亦非它法直将阿弥陀
佛四字做个话头二六时中自晨朝十念之顷直下
1163-A¶ 第 628c 页 X61-0628.png
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
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前后际断一念不生不涉阶梯
顿超佛地得非净土之见佛简易于宗门乎信知乃
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愿入得此门无
量法门悉皆能入。

*** 日用系缘

慈云云凡历涉缘务而内心不忘于佛及忆净土譬
如世人切事系心虽经历言语去来坐卧种种作务
而不妨密忆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应如是或若失
念数数摄还久久成性任运常忆又复觉心微起恶
念即便忆佛以佛力故恶念自息若见它人受苦以
念佛心怜悯于彼愿其离苦普贤行愿云欲行恶法
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如是相续念佛系心
能辨一切净因功德 龙舒云凡闻恶声则念阿弥
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
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
念阿弥陀佛常抂目前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
净土决定往生。

*** 睡时入观

大藏集诸经礼忏仪云修净土者凡入观与睡时应
□先起立合掌一心向西十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
清净海众毕即发愿言弟子现是凡夫罪业深重轮
回六道不能出离今遇善知识得闻弥陀功德名号
一心称念愿生净土愿佛哀悯垂手接引弟子不识
1163-A¶ 第 629a 页 X61-0629.png
弥陀世尊身相光明愿佛菩萨示现身相及国土庄
严等事说是语巳一心正念即便入观及睡或于正
发愿时见诸瑞相或于观中得见或于睡梦得见此
法近来大有灵验不能具述精进行之方信不虚。

*** 拨无因果

圆顿行人语默动静皆遵圣教尽合佛心若以念佛
生心动念成妄想者则息心无念亦成妄想首楞严
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间犹为法尘分别
影事若以念佛著有为患则执空之人其患尤甚永
嘉云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弃有著空病
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若以外求他佛为未达则内
执巳心不达尤甚长沙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
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若以
别求净土为偏见则执目前为净土者其失尤甚楞
严经说落魔道者都指现前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
金色相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
是菩提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迷惑无知堕无间狱若
以执有修證为权说者执无修證堕落外道其祸尤
甚楞严云其人初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
声闻缘觉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言此是金铜土木
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
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佛言谆谆
可不信乎。
1163-A¶ 第 629b 页 X61-0629.png

涅槃经云佛去世后五百岁中魔道渐兴坏乱佛法
然火就燥水就湿邪魔辨正一生之中以淳净心坚
固谛信至诚礼诵悔过发愿吾知此人若身若心则
与弥陀气类交接智论云如风吹树势向西倾及其
倒时必从西偃。

*** 寿禅师无我论(此非为净土而发然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问非惟外道修善不得解脱依内教修亦有不得道
者何耶。

答皆为有我故不得断结凡作之时皆云
我能作随境所得住著因果若了二无我理證解一
心不动尘劳当处解脱。

问正作之时云何了无我。

答所作之时从缘而起
以有施为而无主宰所出音声犹如风铎随机转动
惟似木人但依业力所为而无我性可得四大聚散
生灭随缘乃至六趣受身亦复如是实无有人而能
来往华严经云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
我业性亦如是论云因缘故生天堂因缘故堕地狱
若言是我非因缘者作恶何不生天乃堕地狱耶我
岂爱彼地狱受苦耶我既作恶而不受乐者故知善
恶感报惟是因缘非是我也而众生于无我无作之
中妄认我作强为其主不知是识所为决定无有作
者外道皆称执作悉有神我若无神我谁为所作智
论破云心是识想故自能使身不待神也如火性能
烧物不假于人唯识论云诸所执实有我体为有思
虑为无思虑有思虑应是无常非一切时有思虑故
1163-A¶ 第 629c 页 X61-0629.png
无思虑如虚空不能作业亦不受果故所执我理俱
不成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
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
为我又无我者即是无性性即是体体是主质义凡
有一法皆从众缘所成实无本体以无体故空是以
众生于性空中执为实有内则为我所羁外则为尘
所局所以修行不出心境及至得果不离所因升降
虽殊常系诸有互为高下终始轮回众患所生我为
其本。

问既万法无体本来自空云何复有诸法建立。


秪为空无体性而从缘生若有自体即不假缘生既
不从缘生即万法有其定体若立定相即成常过善
恶不可改移因果遂成错乱为恶应生天为善应沉
渊以无因故作善应无福作恶应无罪以无果故是
以万法无体无定但从缘现以缘生故无性诸法皆
空以无性故缘生诸法建立故华严经明菩萨于无
自性中建立一切佛事是以因空立有有无自名从
有辨空空无自体。

问现见诸法发生云何无性。

答即生无生所以无
性若云有生为复自生为他生为共生为无因生若
云自生譬如自身若非父母云何得生故云此身即
父母之遗体以过去业为内因托父母体为外缘内
外因缘和合而有即非自生或云他生者若无宿业
自因终不托胎皆从自业而有譬如外具水土若无
1163-A¶ 第 630a 页 X61-0630.png
种子决定不生若共生者因假缘成何有自体之用
缘从因起而无外助之能因缘各无和合岂有如一
沙无油合众池而非有一盲不见聚群盲而岂观若
无因生者即石女生儿龟毛作拂有因尚无无因岂
有又从有因而立无因有因既无无因亦绝但了自
他两句无生则四句皆破既无自他将谁作和合及
以无因有四句自然宴寂是知无生之生幻相宛尔
生之无生真性湛然故金刚三昧经云因缘所生义
是义灭非生灭诸生灭义是义生非灭。

问既一切诸法无性无生云何众生执著境缘而受
实报。

答秖为不了无性迷为实有所以受其实报
如达其性空即不生贪著既不耽著任运施为不住
其因终不受果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又云一切惟
心造若心不起外境常虚了境性空其心自寂妄心
既寂幻相何生心境俱冥自然合道华严经云眼耳
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又云
世间一切法伹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

问既受实报云何言一切空。

答分明云众生自妄
认为实其性常空虽受苦乐厌爱情生人法俱空一
无所得犹如梦见好恶欣戚盈怀及至觉来豁然无
事觉来非有梦里非无既习颠倒之因不无虚妄之
果。

问忘心幻境为复本无从今日无。

答心境本无。

问既是本无众生云何不得解脱。

答本来无缚云
1163-A¶ 第 630b 页 X61-0630.png
何称解秪为不达本无妄生今有从无始际熏习之
力不觉不知随业而转虽在业拘性常清净。

问如何得究竟清净。

答此有二义一者了其本无
得自性清净二者净其妄染得离垢清净本性既净
妄念不生二障双消三轮廓彻契本明源种现俱寂。

西方直指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