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a 页 WYG0796-00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全史日至源流卷首下
          山东道御史许伯政撰
  壬子运提要
邵子元会运世之法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得三百六
十年则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每年十二月凡
为三百六十月者得三百六十则积十二万九千六百
月合一万零八百年为一会每月三十日凡为三百六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b 页 WYG0796-0041b.png
十日者得三百六十则积十二万九千六百日合三百
六十年为一运每日十二时凡为三百六十时者得三
百六十则积十二万九千六百时合三十年为一世其
立算可谓巧矣然不分五运而总计每度三百六十年
验诸天行及岁差本非事实且易卦衍蓍之法分二以
象两象天开地辟也挂一以象三象人之配两大为三
才也于是揲四以象四时以一揲象一年也数揲之后
必归奇于扐以象闰象岁气所馀五日四分日之一积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a 页 WYG0796-0042a.png
而为闰者也十九年七闰其中必有五岁再闰者二故
再扐而后挂以象之然后计其在揲之策乾坤合三百
六十当期之日当十二月各三十日之正数也盖衍蓍
专象岁气之流衍以行鬼神故不计朔虚今元会运世
每年岁实止于三百六十日并无闰馀尤非事实又按
先天十二月卦坤六阴于月建值亥后天八卦乾战西
北于方位亦值亥所以象动极而静乾元养贞于坤藏
即邵子所谓阴含阳也由是静极复动子半阳生天心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b 页 WYG0796-0042b.png
来复故曰天开于子由是至于丑半二阳浸长万物纽
芽此地道承天含物化光之始故曰地辟于丑由是至
于寅半三阳奋和万物发育故曰人生于寅人事之生
生百为皆开于寅故别物称人以配三才也古人以是
为三统亦若乾元统天之义故三代建正迭用之邵子
溯气化之初同世运于岁运其理本可相通但称子会
一万八百年生天丑会一万八百年生地寅会一万八
百年生人何造物之迟钝若此静轩周氏附会其说遂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a 页 WYG0796-0042c.png
谓天开于子而天皇氏出地辟于丑而地皇氏出人生
子寅而人皇氏出各一万八千年曷思天开地辟时人
犹未生而已有天皇地皇其前且有盘古独非人乎设
生人尚在寅会而此二皇先出则其君临天下虚无人
物何所治理乎此其荒诞不经尤非事实又按文王序
卦首乾坤孔子为之传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初未
尝索诸天地以前庄子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是也今将索天于天之上上于何穷索地于地之下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b 页 WYG0796-0042d.png
于胡底理非思议所及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故凡语
天地之道者惟中庸为物不贰一语直契本原解易有
太极者惟通书无极而太极一解最为了当若夫生天
生地之说大抵出于二氏未有子孙而有子孙虽庄叟
亦讥之学者不察淫于异说不可为训且夫惟天之命
于穆不已故始于无始终于无终安得有毁败之时今
其说曰戌会则闭物而消天亥会则消天而消地悠谬
无稽尤不可训窃谓天地设位贞元递转当其贞也静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a 页 WYG0796-0043a.png
以藏用群生蛰闭殆与岁运相似然极多不过千馀年
耳及其贞下起元乾元资始则坤元资生一始即无不
始亦若雷雨之动满盈何待迟久惟是气化之初天造
草昧风气沕穆至于风气渐开群圣迭兴然后制作浸
备斯为通论耳即如乾坤之后受之以屯者物之始生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也屯受以蒙蒙受以需者始生
而稚饥必需食渴必需饮人物各率其性之自然故需
者饮食之道也然道丽于气气之需养甚亟其情必至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b 页 WYG0796-0043b.png
于相争而讼兴相争不已其势必至于相夺而众起盖
人心危则道心灭矣于是师受以比而群阴统于一阳
之尊所以象乎元后继天作君作师乃域中第一义也由
是小畜以柔其刚暴之气率履以正其伦常之经而后
礼义成俗天下大同故受之以泰焉凡此即天地开辟
以后之真象也至于泰受以否则孟子所谓天下之生
一治一乱盖若昼夜寒暑之循环不已也否受以同人
又若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故曰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a 页 WYG0796-0043c.png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而受之以大有也然则遵羲之卦
文之序孔之传以推论宇宙纷纷之说不俱可以息喙
乎哉馀解见序卦传
昆山方氏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既有太极即有
阴阳既有阴阳即生万物既有万物即生圣人岂有一
万馀年阳始生而天开又一万馀年阴始生而地辟又
一万馀年阴阳始交而万物生又四五万年阴阳始完
而圣人出万无是理也夫自尧舜至今才三千馀年耳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b 页 WYG0796-0043d.png
三代已不如唐虞汉唐宋又不如三代世道升降不过
二三百年则一变矣岂有开辟之后四五万年风气尚
未开人文尚未著水土尚未平生民尚未粒直待羲农
黄帝尧舜迭兴而后治耶窃谓羲农去盘古之时必不
远其年可以千计不可以万计也尧舜去羲农之世必
甚近其年可以百计不可以千计也学者不可不察
方氏此论见理正大故录其说而本之以上推太古自
壬子运首之甲子岁至运六末之丁丑岁历一千二百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6a 页 WYG0796-0044a.png
七十四年其即天地开辟以后盘古三皇之世欤窃见
史家之纪盘古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变化
而庶类繁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夫四象变化而
庶类繁庶类繁而盘古首出御世其生人不待三万二
千四百年之久亦可见矣其纪三皇曰天皇氏继盘古
氏以治澹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千支之名以定岁之
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
元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6b 页 WYG0796-0044b.png
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此其称名寓义
最为古朴洵太初风味及后圣代十干以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代十二支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则文字既兴从其简易矣夫干支定岁所以纪天之
行也然则天行至此始著故尊其功而称天皇欤又称
地皇氏继天皇以治爰定三辰是分昼夜以三十日为
一月夫定三辰之行度分昼夜之短长乃知日躔循十
二辰次右转每三十日为一月十二辰次即地之十二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7a 页 WYG0796-0044c.png
分野所由纪也然则地纪至此始著故尊其功而称地
皇欤又称人皇氏继地皇以治相厥山川分为九区当
是时万物群生淳风沕穆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
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然则画九州辨疆域脩道
立教以兴人治实肇乎此故尊其功而称人皇欤以上
四君惜史无在位之年数可稽然而干支既立月数既
定故今逐岁详其天正冬至且纪其朔日于岁首至于
闰法虽未制而天行可推故并推十九年七闰者以志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7b 页 WYG0796-0044d.png
之是亦易未作而画前原有易之意也
丁丑之后岁次戊寅其包羲氏之元年乎何以知之凡
百家之说不一则当折衷于至圣而至圣之说莫信于
六经昔孔子删书首唐虞赞易则首包羲系辞传曰包羲
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此胡五峰本
之以定五帝之称者也家语载孔子答宰我问五帝德
首黄帝次少昊次颛顼帝喾及尧舜与答季康子问五
帝同今按易传于神农氏后统称黄帝尧舜氏作盖自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8a 页 WYG0796-0045a.png
 黄帝历少昊颛顼帝喾以及尧乃祖孙父子一姓相传
 而舜承尧禅亦受终文祖者也宰我康子所问者盖问
 此一代故孔子以此答之又考大戴礼之五帝篇史记
 之五帝纪亦同此而中无少昊或其纪录阙略不全耳
 若自包羲以至尧舜则当以五峰遵易传所定为是又
 按编史者多谓唐尧元年起甲辰缘历代帝王相传各
 有世次及在位年数载在诸史而散见于经传者又多
 符合所以康节经世温公通鉴考亭纲目皆主之今遵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8b 页 WYG0796-0045b.png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所载帝王世次及在位年数上考太
 昊伏羲氏史称以木德继天而王在位百十五年女娲
 氏与太昊同母太昊没诛共工氏以治天下在位百三
 十年炎帝神农氏史称以火德代伏羲氏治天下在位
 百四十年子临魁立在位八十年子承立在位六十年
 子明立在位四十九年子宜立在位四十五年子来立
 在位四十八年子里立在位四十三年里之曾孙榆罔
 立在位五十五年诸侯尊轩辕为天子降封帝于潞轩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9a 页 WYG0796-0045c.png
辕黄帝有熊氏史称以土德代神农氏以治天下在位
百年子元嚣立以金德王天下号少昊金天氏在位八
十四年黄帝孙昌裔之子颛顼以水德绍金天氏即帝
位初国高阳故号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少昊孙桥极
之子帝喾以木德代高阳氏为天子因其始受封于辛
故号高辛氏在位七十年子挚嗣立九年诸侯废之尊
尧为天子是尧甲辰元年前上至戊寅凡一千一百零
六年其间伏羲氏两主为一代神农氏传八主为一代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9b 页 WYG0796-0045d.png
黄帝至尧舜传六主为一代本与系辞传符合且神农
黄帝两代世次相承中间不容参以他氏惟包羲氏一
代二主本有在位年数可据而说者多以为相传十六
氏盖由春秋元命苞谓自天地开辟至春秋鲁哀公蒋
十四年获麟之岁分为十纪而列伏羲氏于禅通纪中
妄称传十六氏之后乃及炎帝故说史者为其所惑而
不察今特辨之于左
禅通所称十六氏者女娲氏柏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0a 页 WYG0796-0046a.png
陆氏昆连氏混敦氏赫胥氏尊卢氏昊英氏有巢氏朱
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共工氏今按史称太昊以
龙纪官朱襄为飞龙氏昊英为潜龙氏大庭为居龙氏
浑敦为降龙氏阴康为土龙氏栗陆为水龙氏又称共
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昊英常居左右栗陆居北
赫胥居南昆连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宇内是十
五氏中自中央尊卢有巢无怀四氏外馀皆太昊之臣
内外分职共理天下者也夫有一代之君必有一代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0b 页 WYG0796-0046b.png
臣史册因而纪载之后世皆然也其诸氏之治民各有
治绩亦若太公治齐一年报政禽父治鲁三年报政则
史册亦各因其政绩而纪之也且上古无国号天子诸
侯皆以氏称如禹有天下曰夏后氏其列侯曰防风氏
有穷氏有扈氏斟灌氏斟鄩氏有仍氏有鬲氏良由其
时近古故相沿耳然则十五氏皆国君有土者其为上
相下相之类则以诸侯入为王朝卿士者耳商周以后
始有国号然周之时列侯并纪各有传国世次见于春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1a 页 WYG0796-0046c.png
秋此封建之世皆然上古何独不然乎设十五氏相继
为天子前有伏羲女娲后自神农以及帝挚皆纪在位
年数何中间独遗十五氏而不纪乎今于女娲氏之后
直接以神农既与易传合亦与史说合故推尧甲辰元
载以前一千一百有六年而定戊寅为包羲元年也
史纪天皇曰一姓十三人继盘古以治纪地皇曰一姓
十一人继天皇以治纪人皇曰一姓九人继地皇以治
又曰人居一方可见开辟之后虽人物群生而风气屯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1b 页 WYG0796-0046d.png
蒙其间才德迈众者则共尊以为君殆若易之屯初建
侯蒙二包蒙皆起于下而未统一四海也且上古结绳
而治未有纪载之书故盘古三皇史无在位年数至包
羲氏独称以木德继天而王俨若前无所承者今读孔
子系辞传论包羲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
情而先推本天地之大德曰生言生生不已日新富有
者天地之德业也继之曰圣人之大宝曰位言中天下
而立定四海之民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而成位乎其中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2a 页 WYG0796-0047a.png
故谓之大宝也何以守位曰仁言元后继天作民父母
则天位乃圣人之官守惟体仁足以长人也何以聚人
曰财若山林川泽田畴乃天地养万物自然之美利其
财所由生即人所由聚也故理财正辞禁民为非必裁
制之以义惟利物足以和义也盖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然惟天下至圣为能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故下文
接入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明夫躬膺大宝继天开治
首自包羲惟其始作八卦乃万法创制之所从生也然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2b 页 WYG0796-0047b.png
后历举群圣之制器尚象皆取法八卦以申明之然则
史称伏羲以木德继天而王不亦与经旨符合欤况易
以弥纶天地之道不但制器者尚其象也今具论于左
天尊地卑南明北幽故先天八卦圜图首列乾南坤北
辨尊卑之分正子午之位也次以山泽通气与中庸论
天地之生物不测即次及山水之生物不测正同盖山
泽融结皆有脉络联贯能酝酿英华辅佐天地发育万
物是谓通气山末异而本同故艮居西北志山之所起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3a 页 WYG0796-0047c.png
水本异而末同故兑居东南志泽之所注此四者两间
之定体也然后雷风管万物之出入日月主四时而运
照者往来升降于其间而不已焉雷之启蛰必始于东
北以震居之纪出物之始风之温凉应候莫盛于西南
以巽居之纪入物之始而风以解冻出物雷以收声入
物其相薄可互见矣积阳之气为火火气之精为日爰
列离于木位以象日之东生积阴之气为水水气之精
为月爰列坎于金垣以象月之西生昼夜代明错行不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3b 页 WYG0796-0047d.png
相射而两间之大局备于图矣然后取八卦之相错者
布为圜方两图圜图象天复一阳临二阳泰三阳大壮
四阳夬五阳乾六阳姤一阴遁二阴否三阴观四阴剥
五阴坤六阴其序次自东而西所以著二气之阖辟随
天运以左旋也方图象地复冬至临大寒泰雨水大壮
春分夬榖雨乾小满姤夏至遁大暑否处暑观秋分剥
霜降坤小雪其序次自西而东所以著中气之生于十
二日躔循地纪而右转也然探乎其本又皆出于横图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4a 页 WYG0796-0048a.png
盖河图之位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起自正北此天行之
始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之本序也及包羲则之
以作卦乃以五十为太极而画从中起雷以动之风以
散之乃物所资以生雨以润之日以暄之乃物所资以
长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乃物所资以收乾以君之坤以
藏之乃物所资以藏本之以正四时之序木春生火夏
长金秋收水冬藏若与天行之水始正北相悖故曰易
逆数也然四时之序既正而圜图之二气左旋方图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4b 页 WYG0796-0048b.png
日躔右转自合其序故后天八卦播五行于四时亦起
于帝出乎震齐乎巽是易用逆数所谓先天而天不违
后天而奉天时惟其能弥纶天地之道也自是百王迭
起其若昊授时必不能违此五图之法少或违之必无
以裁成天地之道而范围大化于不过矣
史纪伏羲画八卦后继称作甲历起于甲寅支干相配
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
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5a 页 WYG0796-0048c.png
而方不惑今按作甲历者纪作历之始自包羲也日躔
十二辰次周而复始故每岁定为十二月而起于甲寅
是建寅为正月亦始自包羲也盖以地支言之寅卯辰
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每岁相同
而配以十干则戊年甲寅己年丙寅庚年戊寅辛年庚
寅壬年壬寅故六甲而天道周者五岁为周也由是周
而复始癸年仍起于甲寅故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
是纪而时不易焉析一日为十二时如月法则昼夜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5b 页 WYG0796-0048d.png
短长以是纪而人知度若甲日甲子时乙日丙子时之
类亦六甲而周也配支干于八方如十二辰之次则东
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惑若甲卯乙为东庚酉辛为西
之类而分野乃可推也盖日之数十起于甲周则为旬
月之数十二起于寅周则为岁其法与易数相表里今
推戊寅为包羲元年其正月建甲寅其朔日值甲子恰
与史说符合且太昊以木德王亦与卦首震巽符合故
于包羲元年特以建寅为岁首明夫夏正得天百王所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6a 页 WYG0796-0049a.png
同而制法实自羲画始矣厥后商周虽改正而其敬授
人时本周书武成篇一月壬辰旁死魄推之寅为一月
本商书太甲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推之丑为十二月未
尝改乎四时及月数盖推其日至可得而知也
易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自分二象两挂
一象三之后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以一揲象一年也数
揲之后归奇于扐以象闰象三年一闰六年两闰九年
三闰之类也然其中间或十一年或八年必有五岁再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6b 页 WYG0796-0049b.png
闰者二因而得十九年七闰以成章故以再扐而后挂
象之是闰法亦制自包羲尤有说卦传可据也
史称女娲氏与太昊同母太昊没诛共工氏以治天下
在位百三十年今推癸酉是其元年史又称其生而神
灵佐太昊正昏姻以重万民之判是为神媒然则氏号
女娲从其所掌之职亦若初教民畜牧充庖厨称曰包
羲初教民萟五榖称曰神农皆从其所建之功且其称
神媒以世祀之尤与称神农以世祀之相似盖男女饮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7a 页 WYG0796-0049c.png
食人之大欲所存而掌判以正昏姻耒耨以利稼穑首
自二君立功者不朽此以没世不忘也周礼媒氏掌万
民之判乃周官三百六十之一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必不使妇人为之况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通
媒妁以重人伦之本所以正人也设命女弟为媒氏又
不及时遣嫁且使之继世有天下以临百官抚万民其
身不正如正人何继天开治之圣人必不为此也又如
人名女叔士名冯妇皆非妇女之谓何故氏号女娲即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7b 页 WYG0796-0049d.png
指为女主此与为神农之言者曰与民并耕而食同一
诞妄大抵好事造言齐东野语其邪说诬民往往类此
尝读程子易传解坤之六五曰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
是也非常之变不可言故有黄裳之戒而不尽言也伊
川犹言若此况馀子乎故此条本与日至无涉而特辨
之附志于编以质高明
神农氏代伏羲氏治天下推得癸未是其元年传世八主
享国五百二十年惜史无日至可稽惟志其以火纪官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8a 页 WYG0796-0050a.png
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可證十二辰次之称名神农
之前已有之耳
黄帝代神农氏有天下推得癸亥是其元年史称其设
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命鬼臾蓲占星斗苞授规正日
月星辰之象于是乎有星官之书命羲和占日尚仪占
月车区占风今按灵台为测候之所星官有纪数之书
五官有分掌之职占星于昏旦占日于改躔占月于合
朔占风于应律盖历术较太昊时又加详密矣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8b 页 WYG0796-0050b.png
又史称帝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柄所建始作甲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谓之枝枝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可
见太昊作甲历其干支称名仍循天皇氏之旧至是始
易之以甲乙子丑等称而所重尤在探五行之情占斗
柄所建枝干相配定之以纳音其法同类娶妻隔八生
子如甲子同位娶乙丑隔八下生壬申金之类此即律
吕相生之法故曰纳音先儒论之详矣或谓鬼谷子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9a 页 WYG0796-0050c.png
诩始作纳音盖世俗所传海中金炉中火之类附会于
纳音者耳
又史称帝命容成作盖天以象周天之形综六术以定
气运因问于鬼臾蓲曰上下周纪其可数乎对曰天以
六节地以五制周天气者六期为备终地纪者五岁为
周五六合者岁三十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六十岁千四
百四十气为一周太过不及斯以见矣事物纪原云盖
天即浑天仪也六术者占日占星占月占风造律吕作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19b 页 WYG0796-0050d.png
甲子是也今按天干二五地枝二六天五以地六为节
若六甲六乙至六壬六癸是也地六以天五为制若五
子五丑至五戌五亥是也合之得六十六六则得三百
六十所以应周天之度分为十二辰次以行岁气者也
凡二十四气生于天行每期三百六十日以周天度又
馀五日四分日之一不足为气嬴除其四分不足之小
数则每期馀五日六期馀三十日为一月整数故曰周
天气者六期为备列宿分十二辰次即十二野之分星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0a 页 WYG0796-0051a.png
是谓地纪斗建左旋而日躔右转每月三十度即得三
十日总十二月亦得三百六十日以合天度而月与日
会推其平行得二十九日六时二刻十四分有奇十二
交会则每岁虚六日不足为朔虚并不足馀分五岁共
虚三十日亦为一月整数故曰终地纪者五岁为周凡
此气嬴朔虚即置闰之数故五六合者以每岁二十四
气计之岁三十得七百二十气则气嬴得一百五十日
而朔虚得一百八十日者即此可推合之得三百三十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0b 页 WYG0796-0051b.png
日应置一十一闰是谓一纪六十岁得千四百四十气
则气嬴得三百日而朔虚得三百六十日者即此可推
合之得六百六十日应置二十二闰是谓一周迨数周
之后气嬴及朔虚馀分所积必有二十九期即得十一
闰者以起下纪故曰太过不及斯以见矣大抵甲子甲
午周则起癸巳癸亥癸巳癸亥周则起壬辰壬戌而循
环不已焉此即史称积馀分以置闰配甲子而设蔀之
法也盖置闰之法十九年必有七闰以成章者其纬也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1a 页 WYG0796-0051c.png
三十年必有十一闰六十年必有二十二闰以成周纪
而其终必有二十九期十一闰以起下蔀者其经也此
皆气朔嬴虚之所积自然而然非智巧所能安排旧来
历家不详周纪之说而分蔀以求历元各出意见其误
甚矣今逐章逐纪详具历年之下阅者审焉
又史称帝乃因五量治五气起消息察发敛以作调历
岁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今按五量起于黄钟之
龠积数于九而因之以治五气殆用九九之数推算气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1b 页 WYG0796-0051d.png
运欤尝观后天八卦巽齐东南则阳盛极而阴胎乾战
西北则阴盛极而阳胎盖艮坤者阴阳阖辟之枢而巽
乾者动静互根之纽是以列之于四隅所以主四立而
司启闭也故黄帝内经以斗柄所建辰巳戌亥为天地
之门户而以天五之迭至主之如甲巳之岁正月建丙
寅则戊巳加于斗建辰巳之月为黅天之气而木气承
之若甲乙加于斗建戌亥之月是也乙庚之岁正月建
戊寅则庚辛加于斗建辰巳之月为素天之气而火气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2a 页 WYG0796-0052a.png
承之若丙丁加于斗建戌亥之月是也苍天元天之类
即此可以类推此五气五运之说也然则所云起消息
察发敛以作调历殆后世司历家年神岁德之类所由
权舆欤每岁十二月以甲寅为纪即寅建为正也每日
十二时以甲子为纪即子半为朔也必称甲者今推癸
亥为黄帝元年岁首建甲寅元日建甲子与太昊元年
正同可见古帝王躬膺历数其敬天勤民所以协时月
正日者多推本受命之元年月正元日以起数缘其时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2b 页 WYG0796-0052b.png
无年号故以此示与民更始俾之共禀正朔于不越耳
又史称是岁己酉朔旦日南至而获神策得宝鼎今考
汉武帝元鼎五年六月得鼎后土祠旁其冬辛巳朔旦
冬至齐人公孙卿称与黄帝等卿有札书内称黄帝得
宝鼎神策问于鬼臾蓲蓲对以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
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得
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
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卿因嬖人奏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3a 页 WYG0796-0052c.png
武帝大悦召问卿对以受此书申功申功与安期生通
受黄帝言有此鼎书今申功已死是鼎书乃卿所伪造
史迁目击其事纪述甚明而编史者亦采入黄帝纪谬
矣又史称帝命大容作承云之乐是为云门中春之月
乙卯之辰日在奎始奏之今莫知何年仲春亦莫知乙
卯仲春何日但推黄帝时冬至日在危三度仲春不得
在奎其说固不确耳
少昊金天氏史称黄帝子在位八十四年今推癸卯是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3b 页 WYG0796-0052d.png
其元年
颛顼高阳氏史称昌意子黄帝孙继少昊即帝位在位
七十八年今推丁卯是其元年竹书纪年颛帝十三年
初作历家大纪外纪诸编皆称帝作历以孟春斗杓建
寅之月为历元是岁正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天历营
室冰冻始泮蛰虫始发鸡始三号今按冰泮蛰发是察
物以验气之至否与尧典之孳尾希革月令之东风解
冻土润溽暑相似也又推得帝之十三年岁次己卯正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4a 页 WYG0796-0053a.png
月建丙寅朔日亦得丙寅其日卯初一刻三分交立春
又按鸡能时夜立春时日出卯正三刻则卯初一刻正
鸡三号之始也又推得是年天正冬至日在危初度立
春日在壁九度五星是否会营室不能知也在竹书但
云十三年作历象不及元旦立春在外纪等书虽云正
月元旦立春未指何年正月愚不自揣分五运以推日
至尤属悬空推算无所依傍即本今推古上及数千年
亦惟据编史家所纪各帝在位年数接算之乃于此元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4b 页 WYG0796-0053b.png
旦立春不惟年月日皆合而时刻亦合此岂有丝毫迁
就以求合者哉故愚于此编颇自信其不妄者赖有此
类及春秋传所纪辛亥己丑两日南至之类为之證据
故标之为提要云
又按颛帝历是以孟春斗杓建寅之月为历元所推日
月五星行度皆由立春起算凡后代历家称历元者盖
始于此故颛帝为历宗非颛帝始以建寅为正月史文
甚明周静轩乃谓五帝以来历法未正颛帝始以建寅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5a 页 WYG0796-0053c.png
之月为岁首舛甚矣
帝喾高辛氏史称桥极子少昊孙佐颛帝受封于辛代
高阳氏为天子在位七十年今推乙酉是其元年史称
帝抚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
之今按日月迎送盖尧典之寅宾寅饯已创始于此而
周礼之书迎暑夜迎寒月令之迎春东郊迎秋西郊一
切典礼殆亦师此义而推广增修之耳
帝挚史称帝喾子立九年而废诸侯尊尧为天子今推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5b 页 WYG0796-0053d.png
乙未是其元年
帝尧陶唐氏邵子经世定为甲辰元年在位百载又居
丧二载今按尧典曰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
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自日
中宵中日永日短观之可见当时纪昼夜之时刻分秒
必极详明然以悬象著明之常分观之黄道不易古之
日犹今之日不待考而后知也至于日至日躔虽各有
岁差而其故可求故授时历说本星昴之类推之尧时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6a 页 WYG0796-0054a.png
冬至日在虚七度今推得尧元年冬至日在虚八度六
十九年后冬至日在虚七度盖旧法于天周多五度四
分度之一而按宿分度亦多互异与今新法颇不合然
本新法推古源流可合自是确不可易纵分度分宫或
与天行小有未符大约不过分秒之差断不至于悬远
故此编推算悉遵为法式焉既知冬至日所在之宿而
夏至二分以及中星悉可推矣
帝舜有虞氏经世定为丙戌元年在位五十载舜典在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6b 页 WYG0796-0054b.png
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正当尧老舜摄之时殆承黄帝盖
天之制而增修之益加精密焉此后世浑天气象之祖
也或问子推天行分为五运岁实岁差既各有定数焉
用玑衡答曰子何不思之甚也愚所推节气治历之一
事耳若日月有朔望薄蚀五星有迟留伏匿黄赤二道
经纬交错纷然不齐使无玑衡曷从窥测以齐之须知
尧典之历象固不外日月星辰而以节气为主故承言
钦若昊天敬授人时下文遂详言东作西成南讹朔易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7a 页 WYG0796-0054c.png
而终之以置闰其不析言五日四分日之一不足而但
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与易称七日来复相似自一
阴至交一阳积实当言六日而称七日者子半交午半
也岁实之馀气称六日者如上年甲子冬至则下年己
巳冬至也此可见岁实之积时刻分秒古人确有定数
灼然共知不待琐述且如十九年七闰羲和岂不熟悉
而尧必谆谆告戒者以定四时成岁为重也假如应闰
二月而置于四月后则误季春为孟夏而四时不定矣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7b 页 WYG0796-0054d.png
应闰十一月而置于正月后则误今年之丑建为明年
之寅建而岁不成矣先后一二月之间上悖天行下乱
人事匪细故也况失误之甚者乎至于舜典之玑衡非
不重节气而所主在朔望薄蚀迟留伏匿之故承之曰
以齐七政二典之文原相备也大抵齐七政以授人时
其归则一而其事之测验各有条理现今时宪天文刻
漏各有专官分掌其事而统于监正职是故耳且圣人
之为天下后世虑至深远矣当其既竭耳目之力方圆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8a 页 WYG0796-0055a.png
平直五音之理已了然于心必继之以规矩准绳恊六
律正五音而后不可胜用故曰智者创物巧者述焉自
古上智少而中材多又况天至高星辰至远节气之至
无形可见无声可闻非验诸仪器确有徵据任其职事
者何以昭法守颁之庶民者何以坚信从不宁惟是古
圣作法非不大备矣迨周衰法弛延及秦人灭裂圣制
置闰则概用后九月而汉初亦踵其弊月吉不识定朔
则日食多在晦且在二日此人之失非天之变也而京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8b 页 WYG0796-0055b.png
房小术遂妄为之说曰凡日食不以晦朔者名曰薄汉
书纪日食且述其言而传之以惑后世又如商周改正
而陋识之士妄以为四时月数俱改由是作长历者信
之坚指春秋之春王正月为夏时十一月作三统者附
会之更诬指太甲元祀之十二月乙丑为元旦冬至凡
此横议贸乱莫可穷诘皆由上无道揆则下无法守而
邪说遂乘之以浸作也自汉太初之后夏时虽行而下
逮魏晋数百年间历术未睹其真刘宋元嘉以来由唐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9a 页 WYG0796-0055c.png
 及宋渐次讲求古制至元明而益密犹未尽善欣逢
圣人御宇灼知天地之化育而范围之乃尽复五帝三王
 之典则故虽愚之𦕈闻寡见亦得遵今推古因流溯源
 庶几一得之见或有合于天行之自然者而已而子乃
 曰焉用玑衡何不思之甚欤
 夏后氏大禹继舜有天下经世定为丙子元年传十七
 世各有在位年数享国四百三十九岁已详于历年今
 按岁首建寅五帝皆然而后世独称夏正者帝降称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29b 页 WYG0796-0055d.png
 自禹始故夏商周称三王又称三代商周皆改建因近
 举三代而于寅正曰夏时其实夏正得天百王所同确
 论不可易也其夏小正一书仰测天象俯验物类所以
 察四时之变者至详矣即如春正月启蛰雉震呴大戴
 注云正月必雷雷不必闻唯雉闻之盖三阳气至雷虽
 未出地发声而已动于地下故土气震发蛰虫为之昭
 苏所以古称启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节自月令及
 汉初其纪时皆然也启蛰即今之惊蛰雨水即月令仲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0a 页 WYG0796-0056a.png
春之月始雨水盖冻释为水所谓春露既濡也及刘歆
作三统历乃移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彼误以
惊蛰为雷始发声蛰虫启户而出耳
唐大衍历议云开元历推得夏时立春日在营室之末
昏东井二度中古㦄以参右肩为距方当南正故小正
曰正月初昏斗柄悬在下魁枕参首所以著参中也季
春日在昴十一度半去参距星十八度故曰三月参则
伏立夏日在井四度昏角中南门右星入角距西五度其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0b 页 WYG0796-0056b.png
左星入角距东六度故曰四月初昏南门正昴则见五月
节日在舆鬼一度半参去日道最远以浑仪度之参体始
见其肩股犹在浊中房星正中故曰五月参则见初昏大
火中八月参中则曙失传也辰伏则参见非中也十月初
昏南门见亦失传也定星方中则南门伏非昏见也窃思
小正作于大禹禹在位仅八年其时冬至日在虚六度则立
春当在壁四度季春节当在毕二度立夏当在井六度
五月节当在舆鬼之末此缘大衍之列宿分度与今新法多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1a 页 WYG0796-0056c.png
寡不同因而推算小有参差故录历议以备参考
夏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月不系年朔不著
日难以推考先儒据仲康肇位四海之文以为元岁于
理近是今推仲康元年岁次壬戌其年正月甲寅朔应
闰三月季秋月朔似是庚辰或以为庚戌朔则失闰矣
陶氏古今录夏孔甲八年九月岁次甲辰采牛首山铁
以铸剑按经世纪年甲辰孔甲即位之三年也且陶氏
录以岁次甲辰叙于九月之下殊属倒乱意者岁次二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1b 页 WYG0796-0056d.png
字乃衍文欤今推孔甲八年岁次己酉其年正月丁卯
朔应闰八月甲辰盖九月十二日始志以备考
商王成汤在侯位之十有八年伐夏而有天下经世定
为岁次乙未传二十八世各有在位年数享国六百四
十四祀已详于历年求诸经史有商一代无日至可稽
索隐云孤竹君殷汤三月丙寅所封今考史记汤既绌
夏命还亳维三月王自至于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
功于民勤力乃事云云未载孤竹受封事且商以十二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2a 页 WYG0796-0057a.png
月为岁首今推乙未岁十二月建丁丑壬子朔正月建
戊寅壬午朔则三月内无丙寅日殆亦影附史记而为
之说欤且其文月不系年果殷汤何年之三月欤此当
阙疑
商书伊训篇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
嗣王祇见厥祖按经世纪年定太甲元祀岁次戊申蔡
氏书传十二月即太甲改元之首月此可为商正建丑
但以季冬十二月为岁首而不改四时月数之明證今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2b 页 WYG0796-0057b.png
推戊申岁首十二月建癸丑朔日乙丑十七日辛巳卯
正一刻四分交大寒本天行證之蔡传所见甚确矣若
如改时改月数之说自丑建为一月数之则此十二月
乃子建也推之于前当属汤崩年之季月纵迁就以乙
丑为晦日而不得称太甲元祀推之于后则当为太甲
元祀之季月而其月内亦不得有乙丑若如孔氏踰月
即位改元之说不但乱世之事伊尹所不为苏氏已辨
其舛而且戊申为太甲二祀则在位之岁次亦乱或见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3a 页 WYG0796-0057c.png
刘歆三统历说指乙丑为太甲元祀十二月朔旦冬至
遂以为崩年改元之證今推其年子月辛亥日戌正初
刻冬至在乙丑前十五日若以为在元祀之季月今推
其月丁巳日丑正初刻冬至亦在乙丑前九日皆相去
悬远又不但月内不得有乙丑朔旦而已盖歆之妄诞
欺世若此益以见蔡传所言确不可易但传称乙丑不
系朔非朔日也此盖说经之慎耳
孟子曰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史记汤崩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3b 页 WYG0796-0057d.png
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乃立太丁之弟外丙即位二年崩
立外丙之弟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
甲太甲元年作伊训今本伊训及太甲三篇观之桐宫
者汤之葬所其地在今山西荣河县百祥村古今称汤
陵不闻别有附葬太甲上篇曰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
训其为营庐于汤之葬所事辞明显盖使嗣王庐于墓
侧以密迩先王竦其哀慕之心也继言王徂桐宫居忧
其为往居汤丧更为明显若谓往汤之葬所营庐居仲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4a 页 WYG0796-0058a.png
壬之丧于事情文理皆不得为通顺也中篇首云惟三
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其为太甲
既终汤丧之明年正朔尤无可疑且就诸篇中及覆伊
尹告太甲之言一曰惟我商王布昭圣武代虐以宽兆
民允怀即承言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再曰先王顾諟
天之明命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
师即承言肆嗣王丕承基绪三曰先王惟是𢡟敬厥德
克配上帝即承言今王嗣有令绪当复政告归之际又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4b 页 WYG0796-0058b.png
追述夏王弗克庸德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爰革夏正云云即承言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而
子篇终又叹息言之曰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无非
勉其继太祖为太宗以绍德垂不祧之绪是信经则汤
崩之后无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之事如有其事成
汤肇造丕基嗣世二君皆不永年而继以太甲之败度
是即国步艰难商运之不幸阿衡忠诲正宜兼此陈辞
垂泣以道而绝不齿及何哉且丙壬相继即位虽不永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5a 页 WYG0796-0058c.png
年未闻颠覆典刑之咎商人七世之庙汤为太祖何得
竟祧丙壬跻太甲为太宗即如鲁闵公即位二年耳鲁
人跻僖公兄先于弟孔子犹讥其逆祀今太甲即克庸
德以侄继叔为之后者为之子而子先父食不亦名不
正言不顺乎且就纪年推之汤崩之后增入外丙二祀
仲壬四祀则太甲元祀岁次甲寅今推其年岁首十二
月壬辰朔月内无乙丑则伊训之文转启疑端矣大抵
孟子之外丙二年仲士四年当以程子古人谓岁为年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5b 页 WYG0796-0058d.png
之解为确商人世次当以经世纪年为正史迁于有商
一代有世表无年表不过依傍孟子缪为之说惟其择
焉不精故文胜灭质耳蔡传主吴氏之说以伊训有祇
见厥祖之文遂谓汤已祔庙且谓此书初不废外丙仲
壬之事窃谓汤有天下亦必如周人行追王上祀之礼
丕新七庙即如浚哲大禘之诗所称元王桓发相土烈
烈尊则先王亲则厥祖也今嗣王即位改元礼应告庙
见祖而居忧不祭故伊尹先摄祀事以祠于先王而后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6a 页 WYG0796-0059a.png
奉嗣王祇见厥祖于伊尹摄祀称先王从其尊也于嗣
王祇见称厥祖从其亲也文义明晰典礼分晓见祖礼
毕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烈祖指汤而言
若商颂称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是也今不绎
其文义察其典礼而以厥祖亦指成汤且以为此书不
废外丙仲壬之事究竟茫如捕风且本之以尚论其世
尤多龃龉不合不可从也
周自武王为西伯之十有三年岁次己卯始克商而有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6b 页 WYG0796-0059b.png
天下传三十世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周书泰誓惟十有
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
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旧解春一月建子壬辰月
二日今本新法推之此年周正十一月建甲子朔日癸
巳三十日壬戌丑初二刻十分冬至十二月癸亥朔二
十九日辛卯午初二刻十四分大寒一月壬辰朔三十
日辛酉丑正一刻雨水二月壬戌朔三十日辛卯寅初初
刻十二分春分闰二月壬辰朔三月辛酉朔申正初刻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7a 页 WYG0796-0059c.png
六分谷雨四月辛卯朔二日壬辰申正三刻十四分小
满十七日丁未二十日庚戌设如旧说一月建子则月
内不得有壬戌冬至若迁就以壬戌冬至属之则月首
不得有壬辰癸巳若如刘歆三统历以为己未晦冬至
则先壬戌四日本大衍授时诸历推之皆与天行悬远
不合也即此揆之周正不改四时月数事理既极昭然
且节气有长短古法不用平气推算亦即此可见盖用
平气则壬戌冬至必是壬辰大寒当闰十一月而不闰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7b 页 WYG0796-0059d.png
二月矣或问一月建寅蔡传已言之何以不称正月壬
辰既是朔日何以称旁死魄窃谓周人初改次一为岁
首故寅建称一月著月数起于一即周礼称正岁之义
也魄者月之体闇虚无光得日之光而明迨明尽而魄
亦灭谓之晦故曰死魄朔之为言苏也合朔之后死而
复苏明犹未生故曰旁死魄若以朔为死魄失其义矣
且先记壬辰旁死魄后言癸巳伐商蔡传谓犹后世言
某日必先言某朔是也若先言二日殊无谓矣凡月大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8a 页 WYG0796-0060a.png
二日月小三日曰哉生明日月相望谓之望常在十五
或十六日望后曰哉生魄至于下弦魄体浸长逾半曰
既生魄若二十二或二十三日是也此即历家定月大
小必详晦朔弦望之古法故史家用之以纪事且此篇
叙事以大告武成为主自一月壬辰旁死魄至既生魄
群后百工受命于周乃史家撮叙克商事定以为下文
之缘起故先叙癸巳于征阅一百二十日届四月哉生
明后自商至丰乃偃武修文放牛归马示天下之或有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8b 页 WYG0796-0060b.png
弗服者于是丁未祀庙以成功告祖庚戌柴望以成功
告天及于百神所谓大告武成也至二十二日既生魄
凡新封之庶邦冢君暨百工咸朝见新王祇受周命故
自王若曰呜呼群后以下乃宣命之正文所以远述先
王建邦启土至于文王诞膺天命惟大统未集故兹承
志伐商底商之罪以告皇天后土及名山大川于时神
人顺应天下大定散财发粟大赉四海万姓悦服而大
统既集矣故今列爵分土惟五惟三建官位事惟贤惟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9a 页 WYG0796-0060c.png
能所期群后百工相与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
崇德报功庶垂拱而天下治此即奉天承运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之新命惟宣命在武成告祖告天之后故文
内于公刘以下统称先王而自称曰有道曾孙周王发
体统然也读者不察既生魄与哉生魄时义各异又不
详审其通篇之意理血脉遂指为简编错乱纷纷改窜
不亦异乎
成王元年岁次丙戌下逮平王四十八年戊午岁凡三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39b 页 WYG0796-0060d.png
百九十三年其中经史所载月日推之皆合者详具历
年其纪日至者惟前汉志称鲁献公十五年正月甲寅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卯唐大衍元授时诸历说皆取
之今考鲁献公十五年即周夷王十二年戊寅岁也本
新法推之其年天正壬子月乙卯朔旦酉正初刻六分
冬至与殷历合其正月建甲寅其月朔旦亦值甲寅其
日酉正三刻十一分交雨水非冬至也盖汉人皆谓周
改夏正十一月为正月故纪载舛误惟殷历以为乙卯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0a 页 WYG0796-0061a.png
之说必有所本耳
春秋之世鲁僖公五年传称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其年即周惠王二十二年丙寅岁也今推丙寅岁天正
戊子月辛亥朔旦申正二刻四分冬至与传纪日合昭
公二十年传称王二月己丑日南至其年即周景王二
十三年己卯岁也今推己卯岁天正甲子月辛酉朔二
十九日己丑卯正二刻三分冬至亦与传纪日合有周
一代日至可稽者惟以上三事传以辛亥朔日南至系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0b 页 WYG0796-0061b.png
于王正月己丑日南至系于王二月盖由分传附经者
移就周正而为之说详于后及其本年
周正以十一月为岁首蔡氏书传辨之明矣或嫌其引
證无多难为确据今按史记历书云夏正以正月殷正
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灭六国颇推五胜自以为
得水德之瑞而正以十月其纪述亦极明晓盖月数古
今所同而纪岁者或以正月为正或以十二月为正或以十一
月为正或以十月为正言各尊所建颁正朔故白正以某月非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1a 页 WYG0796-0061c.png
改首月之数为正月也凡称建者以斗建而言商周改
建不但不改四时月数而于斗杓建寅仍通称正月即
如周礼凌人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即诗称二之日凿
冰冲冲也必系以正岁者从寅起数以顺岁星是谓正
月犹一日之称元日与三正之正字同义异也左传襄
公三十年二月晋绛县老人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
今推其年天正丙子月丙寅朔春王正月甲子朔乃文
公十一年乙巳岁也即此可證寅称正月周人未尝改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1b 页 WYG0796-0061d.png
则商可例知己又按史记及前汉书秦二世二年冬十
月秦兵围沛公于丰十一月章邯追败楚军于渑池春
正月赵将张耳陈馀立赵歇为王夏六月项梁立楚怀
王孙心为楚之怀王秋七月大霖雨此一年也三年冬
十一月楚次将项籍矫杀宋义春二月沛公击昌邑夏
四月沛公攻颍川秋七月南阳守齮降八月沛公入武
关九月子婴杀赵高夷三族又一年也汉王刘邦元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子婴降春正月项籍尊楚怀王为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2a 页 WYG0796-0062a.png
义帝二月项籍自立为西楚霸王夏四月诸侯罢兵就
国五月齐田荣击走齐王郝秋七月使彭越击杀济北
王安八月汉王还定三秦此又一年也可證孟春称正
月秦人亦未之改而曲说之士乃指史记所纪月岁皆
由太初正历后追改之彼何所考据而云然不过见史
记作于太初元年之后臆度而谬为之说耳余尝作春
秋春王正月建寅辨引证凡五十馀事见鄙著春秋深
中兹不重载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2b 页 WYG0796-0062b.png
旧说相沿多称春秋再失闰今本经传所纪月日推之
自桓王二年暨庄王六年二十八年间失两闰焉夫十
九年七闰古法相沿历家岂不熟知而至于失两闰此
岂司历推算不精失之哉桓王失道号令不行于天下
颁朔每不至于诸侯故其间有上年应闰而置于下年
者皆由失颁于前补置于后又或失而不补积渐遂至
于再失当是时列侯之会盟征伐朝聘继好无月不有
而颁朔不至莫知闰在何月则其逐月纪事但依每年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3a 页 WYG0796-0062c.png
十二月之常例书之岂列侯皆不知其年应闰何月哉
彼固外假尊王之名以为不敢擅置而失闰之实则又
以为怠弃时政过在王朝非侯氏之咎也春秋于岁首
正月无事则二三月必书王以尊正统其于四时阅时
无事必书首月以成岁功独桓王十一年至庄王二年
不书王者十有四年阙秋冬者二年其取义示人不亦
深切著明欤自庄王六年以后前失既补迄于春秋之
终闰法不大差殊閒或失之旋失旋补虽情事大略亦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3b 页 WYG0796-0062d.png
类桓庄而不致久悬若夫应闰之年或早数月或迟数
月此则司历之过求诸唐宋以来往往有之不独衰周
为然也今逐闰详于历年阅之自见
左传终于哀公二十七年即周贞定王元年也自此至
七国嬴秦之间求诸史策及传记不惟无日至可稽即
日之系月者苦不多得其有可引据者备录于历年以
便考惜见闻不博未免遗漏耳自秦有天下至汉武帝
太初元年以前置闰概用后九月本属非法但于十九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4a 页 WYG0796-0063a.png
年七闰之例亦不甚差则前此可知也
前后汉四百二十有馀年史称武帝元鼎五年己巳岁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太初元年丁丑岁天正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章帝二年乙酉岁十一月壬辰日南至
初闭关梁灵帝熹平三年甲寅岁天正冬至丁丑日乃
张衡铜仪测候所推凡汉时冬至见于史册传纪可据
者惟此四事其由后人推论非当时见诸授民时之实
者不录焉今推章帝乙酉岁十一月十七日壬辰戌初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4b 页 WYG0796-0063b.png
一刻二分冬至与史纪日合馀皆不合尝稽自刘宋元
嘉历以后诸家历说每云于冬至测晷知两汉暨魏晋
间节气皆后天三日故唐一行以麟德开元二历推太
初元年天正冬至当在辛酉日元授时推之颇同今推
其年冬至得辛酉日未正一刻六分与诸历纪合则后
天三日之言确矣元鼎五年之辛巳熹平三年之丁丑
其后天亦大略相同已各具于本年窃尝据其合者以
推其不合者汉承秦弊正历始自太初今由太初丁丑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5a 页 WYG0796-0063c.png
岁天正甲子朔旦子正初刻一分起数下距元和乙酉
岁十一月十七日壬辰戌初一刻二分止共一百八十
九年连闰积六万九千零二十八日九时五刻十三分
均摊于一百八十九年每年得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
时六刻三分四十八秒又由太初丁丑岁天正甲子朔
旦子正初刻一分起数上距春秋鲁昭公二十年己卯
岁天正月二十九日己丑卯正二刻三分内三十一秒
止共四百一十八年连闰积一十五万二千六百七十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5b 页 WYG0796-0063d.png
四日八时五刻十二分三十秒均摊于四百一十八年
每年得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三时零四十七秒夫节气
之行于天岁差自有常分岂有六百馀年閒岁实之前
长后短相悬一至于此况自汉武太初元年上溯陶唐
为时甚远今推尧时两冬至相距每年岁实得三百六
十五日二时七刻十分三十秒若昭公己卯岁在陶唐
千有八百三十馀年之后乃下逮太初其间四百馀年
岁实反较尧时而加增又由太初下逮明季为时尤远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6a 页 WYG0796-0064a.png
今推崇祯年间每年岁实得三百六十五日二时七刻
四分三十秒若元和乙酉岁在明季千有八百五十馀
年之前乃上距太初其间一百八十馀年岁实反较明
季而太减若如一行所推辛酉日而以未正一刻六分
交冬至上下推算不惟岁实之分数有常而岁气递差之
数亦历历可据由是观之太初历术不本春秋传所纪
辛交己丑两冬至就近推测以求其实而误解旧闻岁
纪甲寅日纪甲子之说虚托上古茫茫不可知之太初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6b 页 WYG0796-0064b.png
甲寅岁甲子朔旦冬至为历元荒渺已极史迁因之著
历术甲子篇不过纸上浮言最难凭信其后刘歆三统
著论华而不实亦犹乎是至于影附商书指太甲元祀
十一月乙丑为朔旦冬至则作伪又有甚焉又按章帝
纪元和二年二月始行四分历则其年十一月壬辰日
南至今推之而可合者殆由张盛杨岑等测验较密故
颇得其实但四分历亦行之不久遂废耳
自宋元嘉历以后及北宋间凡史书所纪冬至日颇多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7a 页 WYG0796-0064c.png
今推之而可合者亦多南宋以及元明间纪日至益多
而推之可合者亦益多偶有不合或数时或数刻不至
大相悬远已各具于本年矣大抵自颛顼十三年丁卯
岁正月丙寅朔旦卯初一刻立春以后至昭公己卯岁
天正月己丑日冬至以前史纪节气虽极少而本新法
兼岁差推之可得其合自元嘉历以后至于明季史纪
日至虽渐详而本新法兼岁差推之亦可得其合惟秦
汉以下元嘉二十二年以上六百五六十年史纪日至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7b 页 WYG0796-0064d.png
既少而推之又不合则其历术之乖谬大可见矣
史家编年纪月而日必系月常例也今惟冬至纪日日
食纪朔晦及因事纪朔晦者则悉登之亦不及悉登其
所纪之事至于二十一史中凡日之系月推之不合者
不可胜数或由编史者纪录之误或由翻刻者传写之
讹今不能详志于历年之下阅者就每年正月朔日推
之则其讹误自可得而见耳
历家推算合朔得定朔为是泥平朔为非此编于每年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8a 页 WYG0796-0065a.png
正月必纪朔日者所以揭史家逐月纪日之纲于岁首
以便阅者推考又可以推冬至日辰或在上旬或在中
旬或在下旬则本年及次年或应闰或不应闰可即此
而易见也但愚不精于历术未能推定朔而平朔之数
载在历书人人可学而知因本平朔推而纪之盖逐月
推算拘拘平朔自不足用至于无闰之年三百五十四
日间或五日有闰之年三百八十四日间或三日本有
常分就此推岁首朔日自可百不失一惟五日者或七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8b 页 WYG0796-0065b.png
八年或三四年或逾年三日者或数年或十数年或数
十馀年每错出不齐今之所推极知未能吻合天行然
每年正月朔日其已见史册者既据史以登之则其馀
纵不能悉合或亦若志目中眉不致大差耳
此编遵今推古惟以冬至为主其馀节气虽载在史册
皆所不登缘其与今新法不合故也盖新法维太阳之
行黄道其于周天度分计平行则终岁之间每日如一
计实行则每节每气之间日日不等故于日躔十二宫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9a 页 WYG0796-0065c.png
次验其行度之盈缩以定二十四节气之长短乃总节
气之长短计之得岁实若干此万古不易之定理即万
世不易之定法也旧法取岁实之数均摊于每节每气
各得十五日二时四刻十四分有奇殊于天行未睹其
真今近举元明间之节气见于传记可据者论之
 宏简录元至元三十一年甲午岁正月一日壬子立
 春二月二日癸未惊蛰三月三日癸丑清明四月四
 日甲申立夏五月五日甲寅芒种六月六日乙酉小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49b 页 WYG0796-0065d.png
 暑七月七日乙卯立秋八月八日乙酉白露九月九
 日丙辰寒露十月十日丙戌立冬十一月十一日丁
 巳大雪十二月十二日丁亥小寒今推本其年天正
 冬至刻分以起算而用旧法平推之每节每气各十
 五日二时四刻十四分三十五秒有奇
十一月癸丑朔十五日丁卯卯初一刻七分内一秒冬至
十二月壬午朔巳正一刻六分小寒
正月壬子朔亥初初刻五分立春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0a 页 WYG0796-0066a.png
二月壬午朔二日癸未辰初二刻四分惊蛰
三月辛亥朔三日癸丑酉正初刻四分清明
四月辛巳朔四日甲申寅正二刻三分立夏
五月庚戌朔五日甲寅申初初刻二分芒种
六月庚辰朔六日乙酉丑初二刻一分小暑
七月己酉朔七日乙卯午初三刻立秋
八月戊寅朔八日乙酉亥正一刻白露
九月戊申朔九日丙辰辰正三刻十四分寒露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0b 页 WYG0796-0066b.png
十月丁丑朔十日丙戌戌初一刻十三分立冬
十一月丁未朔十一日丁巳卯初三刻十二分大雪
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日丁亥申正一刻十一分小寒
  再用新法推之
十一月癸丑朔(十五日丁卯卯初一刻七分内一秒冬/至同前 二十九日辛巳亥正一刻五)
 (分小/寒)
十二月壬午朔三十日辛亥巳初三刻五分立春
正月壬子朔三十日辛巳寅正三刻惊蛰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1a 页 WYG0796-0066c.png
二月壬午朔
三月辛亥朔午初二刻九分清明
四月辛巳朔二日壬午卯正三刻十分立夏
五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午正二刻十三分芒种
六月庚辰朔五日甲申夜子初一刻八分小暑
七月己酉朔八日丙辰辰正三刻三分立秋
八月戊寅朔十日丁亥巳正二刻五分白露
九月戊中朔十一日戊午子正二刻十一分寒露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1b 页 WYG0796-0066d.png
十月丁丑朔十二日戊子丑正一刻九分立冬
十一月丁未朔十一日丁巳酉初三刻二分大雪
十二月丙子朔十二日丁亥寅正初刻十一分小寒
 又王敬哉冬夜笺记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岁中气
 正月一日雨水二月二日春分三月三日榖雨四月
 四日小满五月五日夏至六月六日大暑七月七日
 处暑八月八日秋分九月九日霜降十月十日小雪
 十一月十一日冬至十二月十二日大寒今推其年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2a 页 WYG0796-0067a.png
 天正十一月三十日庚辰丑正一刻一分内一秒冬
 至又考历学新说称其月二十九日己卯夜半前冬
 至与今所推先一时二刻兹就己卯夜子初三刻一
 分起算而用旧法平推之每节每气各得十五日二
 时四刻十四分三十三秒有奇
十一月辛亥朔二十九日己卯夜子初三刻一分内一
秒冬至
闰月辛巳朔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2b 页 WYG0796-0067b.png
十二月庚戌朔巳正初刻大寒
正月庚辰朔戌正二刻十四分雨水
二月庚戌朔二日辛亥辰初初刻十三分春分
三月己卯朔三日辛巳酉初二刻十三分榖雨
四月己酉朔四日壬子寅正初刻十一分小满
五月戊寅朔五日壬午未正二刻十分夏至
六月戊申朔六日癸丑丑初初刻九分大暑
七月丁丑朔七日癸未午初二刻八分处暑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3a 页 WYG0796-0067c.png
八月丙午朔八日癸丑亥正初刻八分秋分
九月丙子朔九日甲申辰正二刻七分霜降
十月乙巳朔十日甲寅戌初初刻六分小雪
十一月乙亥朔十一日乙酉卯初二刻五分冬至
十二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申正初刻四分大寒
  再用新法推之
十一月辛亥朔三十日庚辰丑正一刻一分内一秒冬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3b 页 WYG0796-0067d.png
十二月辛巳朔二十九日己酉午正一刻四分大寒
正月庚戌朔三十日己卯寅初初刻五分雨水
二月庚辰朔三十日己酉寅初二刻九分春分
闰月庚戌朔
三月己卯朔申正二刻十一分榖雨
四月己酉朔二日庚戌酉初二刻三分小满
五月戊寅朔五日壬午丑正二刻一分夏至
六月戊申朔六日癸丑未初二刻四分大暑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4a 页 WYG0796-0068a.png
七月丁丑朔八日甲申戌初二刻八分处暑
八月丙午朔十日乙卯申正一刻八分秋分
九月丙子朔十日乙酉夜子初三刻十二分霜降
十月乙巳朔十一日乙卯戌正初刻十三分小雪
十一月乙亥朔十一日乙酉辰正初刻五分冬至
十二月甲辰朔十一日甲寅酉正初刻八分大寒
此上两年一记初节一记中气乃元明间所授人时兹
以新法推之自上年冬至距下年冬至岁实无异每月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4b 页 WYG0796-0068b.png
朔日皆仍其旧而中间节气前却迥异以致置闰迟早
亦复不同此由旧法于天周三百六十度外增五度四
分度之一以配岁馀则所分十二躔次既不合乎天度
太阳不由中气改躔又不测其每日实行以定节气而
但均岁实以平列之尤不协乎天行其法未知始自何
时大抵秦废古制置闰既概用后九月则以天度配岁
气节气概用平推亦可想见汉承秦弊不求正历至于太
初虽改建正朔而历术未睹其真故弊法相沿迄元明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5a 页 WYG0796-0068c.png
 而未革我
朝择行新法惟就近实测顺天以求合既默契夫钦若敬
 授之心源而晰理极精立法尽善初不假溯历元于太
 古而本之以上考古初实与五帝三王之建法若合符节
 即如史称颛帝十三年作历以孟春之月为元是岁正
 月朔旦立春鸡始三号今本唐尧甲辰元载由帝挚帝
 喾颛顼在位年数逆推得十三年岁次己卯因以新法
 所定现今每年冬至时日刻分为本而加岁差以推之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5b 页 WYG0796-0068d.png
 其年天正冬至在壬午日子正三刻三分由此起数历
 小寒大寒积四十四日二时一刻十四分于正月丙寅
 朔旦卯初一刻二分交立春设如旧法平推虽数起冬
 至之刻分如一而立春乃在丁卯日午正二刻不惟与
 鸡始三号无涉且后天一日有四时不得在朔旦又书
 称武王十三年一月壬辰旁死魄癸巳于征伐商四月
 丁未祀庙庚戌柴望故先儒皆谓其年闰二月今遵新
 法加岁差推得其年天正月三十日壬戌丑初二刻十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6a 页 WYG0796-0069a.png
分冬至由此起数历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积八十
九日零六刻五分于二月辛卯晦寅初初刻五分交春
分又积闰月内春分清明三十日六时四刻二分于三
月朔日辛酉申正初刻七分交榖雨若用旧法平推壬
戌日丑初冬至即壬辰日午正大寒应闰十一月而不
得闰二月则一月又安得有壬辰癸巳乎即此證之可
知新法上同乎古法惟其实测与天合符故若昊授时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慨自周道伤于厉极于幽史记称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6b 页 WYG0796-0069b.png
申侯与犬戎攻幽王弑之于骊山犬戎尽取周赂且夺
岐丰当是时宫庙黍离则虽有古传历象玑衡亦遭燹
毁而平王仓卒播迁则畴人子弟流离分散又势所不
免下至春秋之世王纲日颓治历明时之道不复讲求
古法遂浸以失传矣然而日南至之纪于春秋传者若
僖公丙寅岁之辛亥昭公己卯岁之己丑迄今如法推
之犹可坐致且求诸列国若鲁梓慎谓火出于夏为三
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可以见古人推算恒星岁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7a 页 WYG0796-0069c.png
 差之法晋史墨因十二月辛亥朔日食追数日月在辰
 尾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又传纪十一月乙亥朔食讥辰
 在申为司历之过可以见古人推算日食去交分若干
 日时及加时在昼之法鲁祝史论日食用币因当时失
 闰而以六月朔为过分未至可以见古人推算节气必
 测太阳实行之法传因失闰纪先王之正时必履端于
 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可以见古人以闰定时成岁之
 法绛县人自谦不知纪年而言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7b 页 WYG0796-0069d.png
 至其季三之一亦可以见古人岁纪甲寅日纪甲子之
 法凡此皆识大识小之在人者是以古法虽废犹存什
 一未至若暴秦之灭裂也夫秦人尽举古法而灭裂之
 其志在舞智以愚黔首耳越二千馀年以来累代历术
 渐求渐密而馀弊未殄伏遇
大圣人应运以兴革弊法而维新之于是分至启闭各协
 其时而五气和日月星辰悉循其轨而群生遂用釐百
 工恪共者允矣咸熙乎庶绩用颁正朔遵行者惟曰欲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8a 页 WYG0796-0070a.png
至于万年此率土臣民无疆之庆也伯政素不精于历
学此集推算已往日至悉遵新法推之惟二百十六期
递减二十秒之说乃从前推节气差者所未发似乎千
虑之一得然非新法至精至当而周天仍如旧法多五
度四分度之一且度不定为六十分分不定为六十秒
日躔差仍依旧法为黄道西移而不知为恒星东行日
法仍为百刻每刻不定为十五分每分不定为六十秒
节仍用平推而无短长之别则曷由引伸以起悟此犹
全史日至源流 卷首下 第 58b 页 WYG0796-0070b.png
之规矩为方圆之至虽拙工用之亦可以熟思而生其
明巧也要之治历明时之道务在理明器精随时测验
追合天行非恃有定之法以御无穷之数惟以之求己
然之迹尚可无差故甲子运无事实可徵但浑举其大
纲而壬子运则逐回详列之名曰全史日至源流云
 
 
 全史日至源流卷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