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420-B¶
420-B¶ 第 529b 页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卷下


【【疏】第二正示行法分三段初至彼国简馀善不生
若有下二正示修法我见下三结显劝意。
△初中。】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疏】如来欲明持名功胜先贬馀善为少善根。
【记】行
法拣馀善正释中初立义。

【疏】所谓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礼诵坐禅忏念苦行
一切福业。
【记】所下正拣。

【疏】若无正信回向愿求皆为少善非往生因。
【记】若
无下拣非施戒等行皆可庄严但无信愿为今所
拣。

【疏】若依此经执持名号决定往生即知称名是多
善根多福德也。
【记】若依下显是既能执持信向愿
求无不具足故称多善。

【疏】昔作此解人尚迟疑。
【记】引据中初二句叙昔人
疑。

【疏】近得襄阳石碑经本文理冥符始怀深信。
【记】近
下四句叙后生信。

【疏】彼云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一心不乱
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功德多善
根多福德因缘。
【记】彼云下正引文据。

【疏】彼石经本梁陈人书至今六百馀载窃疑今本
相传讹脱。
【记】彼石下较经得失梁陈乃南朝两国
420-B¶ 第 529c 页 X22-0529.png
之名朝散郎陈仁棱书碑在襄州龙兴寺本朝殿
撰李公讳友闻字季益尝守官于彼持此经皈钱
唐疏主得之喜不自胜遂复刊石立于灵芝大殿
之后续因兵火焚毁悲夫逆推梁陈去晋未远可
验得真今本既经六百馀载中间传写讹脱可知。

【疏】二中分三初至不乱专念持名其人下二临终
感圣是人下三正念往生。
△初中。】

「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
日一心不乱。」

【【疏】初二句索持机不简男女。
【记】修法持名中初科
经云若有等者若乃不定之词经属化教开导信
解或违或顺任彼机缘不同制教必须遵行顺则
无过违则结犯所以疏科若有男女谓之索机。

【疏】次二句劝信受或披经典或遇知识闻必生信
信故持名。
【记】经云闻说执持等者良由一切众生
谁无一毫善种但以宿业障深不能开发是故疏
推披教典遇知识以为信受之缘闻即闻慧信则
420-B¶ 第 530a 页 X22-0530.png
思慧持即修慧从闻思修往生决矣。

【疏】次七句示期限一日七日随人要约今经制法
理必依承若准大本观经则无日限下至十念皆
得往生十念即十声也。
【记】今经期限虽至七日亦
非定制故皆云若但取成功为要然此制法不延
不促疏劝依承大本观经既无日限下至十念摄
机虽宽犹恐下根不成行业后句义见次科。

【疏】后一句教系想。
【记】正明净业中初句指经文。

【疏】此一句经正明成业。
【记】次句点经意。

【疏】先须敛念面向西方合掌正身。
【记】先下教方法
初三句示修仪。

【疏】遥想彼佛现坐道场依正庄严光明相好。
【记】遥
下想胜境。

【疏】自慨此身久沈苦海漂流生死孤露无依。
【记】自
下令慨责。

【疏】譬如婴儿堕在坑阱叫呼父母急救危忙。
【记】譬
下举事显。

【疏】一志依投恳求解免声声相续念念不移。
【记】一
下劝用心声即口业念即心业心口相应功不虚
丧故曰相续不移。

【疏】虽复理事行殊定散机异皆成净业尽得往生。

【记】虽下结成业。

【疏】不然则无记妄缘定成虚福耳。
【记】不下显无功
孤山判此经属散善霅川据此句经别立四科广
420-B¶ 第 530b 页 X22-0530.png
破略云今经一心不乱新译经云系念不乱如说
修行等云何散善而解此文且观音经云闻观世
音菩萨一心称名皆得解脱疏曰闻即闻慧心无
所依即思慧一心称名即修慧此文虽窄三慧意
显又曰称名有二一事二理若用心存想相续不
间如请观音系念数息等名事一心若达此心四
性不生无心无念与空慧相应等是理一心况彼
无不乱二字智者尚作空慧相应释之今经显云
一心不乱何苦贬为散善乃至若但事无理则抑
大士三昧之心若唯理缺事则绝初心念佛之行
云云霅川之说其义颇优雅合今疏故略录之。

【疏】善导问曰何故不令作观直遣专称名号有何
意耶。

【疏】答曰乃由众生障重境细心粗识飏神飞观难
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号正由称名易
故相续即生。

【疏】又云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
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
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记】初问中欲示持名最胜
故挟世情而申教意玄义有此问答故今引用初
约钝根障重易修答次约弥陀本愿摄受答余今
经执持名号但被障重众生应属散善粗行耶。

【疏】问达法本空心净土净何须念佛求生净土。

【疏】答若真达理语默皆如不碍修持何妨念佛。
【记】
420-B¶ 第 530c 页 X22-0530.png
二问中达法者达即观照法即十界依正心境等
法观智一如万法俱空岂有心土念佛求生之别
耶答中对简偏邪故曰真达良由理无所存遍在
于事若或弃事谈理则成断灭之见应知理事一
体二名理外无事事外无理毕竟平等无非法界
若此妙达何往不通终日修而未尝修终日念而
未尝念故曰无碍等语默即事理也。

【疏】若贬念佛未曰达人。
【记】若贬下二句叠计交责。

【疏】何以然者既达法空则不住于相。
【记】何下覆示
真达初句徵起既下正示即约三谛以彰妙理初
二句了达诸法本性空寂相即非相荡一切法何
尝住相即真谛也。

【疏】既常念佛则不滞于空。
【记】次二句虽达法空法
法宛然非相即相立一切法何尝滞空即俗谛
也。

【疏】超越二边从容中道。
【记】非真而真非俗而俗即
遮而照即照而遮遮照同时真俗不二故曰从容
即中谛也然此三谛说有前后用在一心能知此
420-B¶ 第 531a 页 X22-0531.png
者可谓真达。

【疏】念念契合弥陀法身声声流入萨婆若海。
【记】念
下四句明观契境弥陀法身即是三德秘藏萨婆
若翻一切智即佛智也深广莫测喻之如海既达
三谛任运自与秘藏佛智相冥相即故云契合流
入也。

【疏】临终决定上品上生。
【记】临下二句明因趣果所
以决定上品上生者以由上品必发三心至诚即
今中谛深心即真谛回向发愿即今俗谛与彼三
心宛然符合上品上生故无疑矣。

【疏】岂非心净佛土净乎。
【记】岂下二句决前问意。

【疏】故十疑论云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
得此乃真无生非谓生法外别有无生也净名云
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
生即斯谓也。
【记】故下引證莫非三谛炽然求生俗
谛也生体叵得真谛也真俗无偏中道也此下点
示即前真达净名论中自引准上可解。

【疏】问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须念他佛耶。

【记】三问中世人不知佛有巳未妄认经中心是之
说遂起上慢更不进修故引观经而为决破。

【疏】答祇由心本是佛故令专念彼佛。
【记】答中初二
句就问通答。

【疏】梵网戒云常须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巳
成之佛。
420-B¶ 第 531b 页 X22-0531.png

【疏】汝心佛者未成佛也弥陀佛者巳成佛也。
【记】梵
下别分巳未佛虽是一修性不同汝执心是乃性
具佛全体在迷如玉蕴石似金杂矿岂可下凡滥
同上圣故曰汝心未成佛也一切诸佛全性起修
修极性显安住秘藏證大涅槃如无瑕玉似纯净
金能施大用摄化众生故曰弥陀巳成佛也。

【疏】未成之佛久沈欲海具足烦恼杳无出期巳成
之佛久證菩提具足威神能为物护。
【记】未下八句
双显过德。

【疏】是故诸经劝令念佛即是以巳未成佛求他巳
成佛而为救护耳。
【记】是故诸经下正示经意成上
由心是佛令念彼佛之语。

【疏】是故众生若不念佛圣凡永隔父子乖离长处
轮回去佛远矣。
【记】是故众生下蹑前反显劝令修
进。

【疏】问四字名号凡下常闻有何胜能超过众善。
【记】
四问中据前行法屡示称名是多功德今附浅识
再显胜能初二句牒计次二句诘问。

【疏】答佛身非相果德深高不立嘉名莫彰妙体。
【记】
答中初四句通示立名所以非相即法身经云佛
真法身犹若虚空果德即应身上冥下应即报身
三身三德高不可仰深不可测非是凡夫心力所
及故立嘉名以召其体是则一称名号三德全彰
岂谓常闻辄生轻慢。
420-B¶ 第 531c 页 X22-0531.png

【疏】十方三世皆有异名。
【记】十下二句泛举诸佛名
同。

【疏】况我弥陀以名接物。
【记】况下二句别彰弥陀最
胜。

【疏】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
顿除亿劫重罪获證无上菩提。
【记】是下显示诵持
益大为种除罪现因也获證菩提来果也。

【疏】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记】信下蹑意结皈
上科。

【疏】华严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
而不闻佛名。

【疏】药师经云若彼佛名入其耳中堕恶道者无有
是处阿难诸佛境界诚为难信皆是如来威力非
声闻支佛所能信受唯除补处菩萨耳。

【疏】占察经云欲生他方现在净土者应当随彼世
界佛名专意念诵一心不乱决定得生彼佛净土
善根增长速获不退当知一切善根中其业最胜
等。
【记】华下连引三经證成。
420-B¶ 第 532a 页 X22-0532.png

【疏】馀诸佛名闻持尚尔况我弥陀有本誓乎。
【记】馀
下举彼况此。

【疏】末俗障重多忽持名故委引圣言想无迟虑也。

【记】末下斥世申意。

【疏】二感圣中。】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疏】其人下是人并指上文执持名者。
【记】感圣中初
科初点经文。

【疏】临终摄引弥陀本愿大经云十方众生至心发
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
人前者不取正觉。
【记】临下引本愿可解。

【疏】圣众现前亦有多别。
【记】次科初二句总标。

【疏】或真佛化佛观音势至随其品位委在观经。
【记】
或真下别示随其功行感见不同。

【疏】或谓临终见佛以为魔者或云自心业现实无
他佛来者。

【疏】斯盖不知生佛一体感应道交。
【记】斯下显正众
生诸佛同一觉源诸佛心内众生新新造业众生
心内诸佛念念證真全佛是生全生是佛故云一
体感则属生应则属佛既即一体所以众生感自
心之佛诸佛应自心之生性恶相关感应一际故
云道交。

【疏】自障障他为过不浅如别所明。
【记】自下结斥如
别明见观经疏。
420-B¶ 第 532b 页 X22-0532.png

【疏】三正念中。】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疏】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
【记】正
念中初通示善恶古德云过现积集善恶业缘每
至临终咸来啧报临终恶念增盛则众恶皆现牵
生恶道临终善念增盛则众善皆成牵生善道故
云无不发现。

【疏】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
【记】或
下别示恶相一无善种故起恶念二无正信故起
邪见三恩爱深重故生系恋四苦恼逼迫故发猖
狂。

【疏】恶相非一皆名颠倒。
【记】恶下二句总结颠倒显
不颠倒。

【疏】因前诵佛罪灭障除净业内熏慈光外摄脱苦
得乐一刹那间。
【记】因下正释经文心不颠倒诵佛
修因也罪灭障除威恶也净业内熏生善也上并
自力慈下三句即假他力求生净土虽云他力必
由自力方能感他父子相遇啐啄同时切莫专倚
他力而失自行勉之勉之。

【疏】下文劝生其利在此。
【记】下文劝生即经我见是
利等问所修净业是有是无在何处所无则枉费
精神试垂定当问虽云庄严净土未审如何庄严
请示其相问临终往生为识神潜迈为佛来摄持
二俱有过问往生之人是何形状为有为无二俱
420-B¶ 第 532c 页 X22-0532.png
有过问此土阴坏彼土阴生生彼之阴复与中阴
何别聊陈五问击发同修于此无疑往生决矣。

【疏】三结显中。】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
当发愿生彼国土。」

【【疏】我见是利即蹑上科故说此言覆示前段正报
中文对文可见。
【记】结显中即蹑上科者即指行法
中专念持号临终感圣正念往生之文覆示前段
者即指化主名号徒众庄严故云正报中文前结
劝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此中又云闻是说者应
当发愿故云覆示。

【疏】大段第三劝信中三节初至佛所说引诸佛同
赞劝若有人下二约三时因果劝如我今者下举
诸佛互赞劝初中又二初至之利指前自赞东方
下次引诸佛赞。
△初中。】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
利。」

【【疏】如前所说依正殊特持名脱苦。
【记】第三劝信自
420-B¶ 第 533a 页 X22-0533.png
赞中依正殊特即二报庄严也持名脱苦即正示
行法也。

【疏】莫非弥陀大悲愿行从因至果功德利益殆非
心思口议所及。
【记】莫下正释当科不可思议功德
之文也。

【疏】二中又二初尽六方正列于汝意云何下释经
名。

【疏】初中但列六方若依唐译则列十方。
【记】佛赞总
示中初三句对二经广略。

【疏】今谓但举六方四维自摄但言略耳。
【记】今下示
今略摄广。

【疏】下诸佛名相承不释。
【记】下下明释佛名上二句
点古不释。

【疏】今以义详或从色相或取言音或约行业或从
譬喻。
【记】今下明今义详。

【疏】大略不出果德三身收无不尽文或偏举义必
兼含。
【记】大下约身总收。

【疏】初东方分二初叙现通二引赞词馀五例此更
不重分。
△初中。】

「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
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
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阿閦鞞此云不动法身体寂无迁变故。
【记】东方
佛名中初佛初约果释。
420-B¶ 第 533b 页 X22-0533.png

【疏】若就因行毁誉敬慢同一如故。
【记】次就因释毁
誉口业也敬慢身业也八风不动物我两忘故曰
一如。

【疏】次列三名皆从喻名众山之中须弥最胜诸佛
法身超过诸法初言相者其状同也次言大者出
过喻也三言光者光则表智法兼报也妙音说法
称机即应佛也。
【记】次三莫非法身但从喻别后佛
从应可见。

【疏】河沙佛土略列五名故云如是等。
【记】土若河沙
佛亦复尔不可备举故云等也梵语恒伽又云兢
伽翻天堂来应法师云此河从无热恼池东面象
口流出入于东海其沙至细与水同流以手掬之
则沙随水去三千大千且据娑婆一化为言一须
弥山一日月一四天下并上六欲梵世为一世界
如是一千名小千千倍小千名曰中千千倍中千
名一大千世谓三世界即界分上下八方也。

【疏】各于其国者正当释迦说此经时十方诸佛同
时劝赞令信是经。

【疏】若据诸佛言无虚妄但由众生障重信难故现
舌相表示诚言。

【疏】诸佛常舌上至额际今此现起长广量等随宜
大小何止大千乎。
【记】智论问曰世尊大德威重何
故出广长舌似如轻相答今欲口说难信难解之
法是故出舌相为證必真实也问各于其国出舌
420-B¶ 第 533c 页 X22-0533.png
所覆大千属谁化境答彼佛赞此即知此佛化境也。

【疏】次引赞词。】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护念经。」

【【疏】当信是句绝。
【记】次赞词中初分句。

【疏】称赞下即经本题上句指前释迦所说下二句
如后经文所解。
【记】称下示本题总三句上句八字
释迦所说者即前经文依正庄严持名修法等故
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下二句指后即六方佛后
徵示何故名一切诸佛所护念等然此一题六方
诸佛所说若其初句犹是释迦自语经云如我今
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馀见题中下五并同此释。
【记】馀下指前释题下
下例同后不释故。

【疏】二南方中。】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𦦨肩佛
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
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420-B¶ 第 534a 页 X22-0534.png

【【疏】日月灯三皆破闇或次对三身次单喻智德。
【记】
南方五佛第一从喻二义初对三身日即法身月
即报身灯即应身或可配于三智次单喻智德者
一即三故。

【疏】名闻光者名闻十方如光遍照。
【记】第二法喻双
举。

【疏】大𦦨肩者言相则两肩光𦦨在智则双照真俗。

【记】第三两肩光𦦨表显真俗二智。

【疏】须弥灯者山灯即喻法报二身。
【记】第四山灯双
喻须弥高出法身德也灯能破暗智慧也。

【疏】无量精进从行为名方便度生未尝暂懈众生
无量悲智亦然。
【记】第五无量精进对机显行解脱
用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护念经。」

【【疏】三西方中。】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
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
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
实言。」

【【疏】前三皆名无量初即寿命二即相好三即所證
法身无上故喻如幢。
【记】西方七佛一二寿命与相
皆从报德第三幢喻高显法身最上故。

【疏】大光大明并喻佛智自行化他破障除惑。
【记】大
420-B¶ 第 534b 页 X22-0534.png
光大明二皆以光显智光能破暗智能断惑。

【疏】宝相者应佛相好如宝可贵。
【记】宝相法喻双举
其相端严如宝尊贵。

【疏】净光者亦即法报。
【记】净光者智光纯净惑暗无
馀故。

【疏】问初无量寿即是弥陀若自劝赞于义非便答
同名甚多必非极乐法藏所成之弥陀。
【记】次决疑
不应自赞故答中且如弥陀对问显意须知诸佛
皆有同名同号如法华二方同名日月灯明坛[纥-乙+(暴-(日/共))]
有八百亿同名释迦等。】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护念经。」

【【疏】四北方中。】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𦦨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
佛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
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𦦨肩同前但无大字最胜音同上妙音。
【记】北方
五佛初二指同。

【疏】难殂者法身坚密不可坏故殂音叙又音疽坏
也。
【记】三即法身不可坏者遮那法体众魔一切不
能沮坏故。

【疏】日生者如世晨㬢破晦暝故。
【记】四中如日照世
应身德也。

【疏】网明者法门交映如帝网故。
【记】第五网明三昧
420-B¶ 第 534c 页 X22-0534.png
法门如帝珠网互相交映。】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护念经。」

【【疏】五下方中。】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磨佛
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
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狮子者众圣中尊故以兽王比焉又狮子一吼
兽闻皆死喻佛说法魔外消亡。
【记】下佛六今第一
从喻二义一以法身无上故谕如王次以应身说
法利机魔外消伏。

【疏】名闻名光义同前释。
【记】二三同前南方一佛今
分二号。

【疏】达磨翻法单云法者所證法身轨持万化故次
云幢者高出物表故三云持者任持常住故。
【记】四
与六华梵虽异无非法身五即法喻双举亦法身
德也。】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420-B¶ 第 535a 页 X22-0535.png
护念经。」

【【疏】六上方中。】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
大𦦨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
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
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疏】梵音者梵即净法音清朗众乐闻故。
【记】上方十
佛第一音声五六据色相第九从智解馀六并从
喻梵音清朗应身德也。

【疏】宿王者宿音秀星宿中王所谓月也经云众星
之中月天子为第一。
【记】第二以月星释义莫非居
尊并喻法身德初义见法华经亦如律序云众星
月为最【疏】或可北辰居天中而众星拱之而辰星
为宿中王亦喻法身出过诸法也。
【记】次义即论语
云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疏】香上者众德如香超诸菩萨更兼智德故云香
光。
【记】香上独喻法身香光更兼般若。

【疏】𦦨肩须弥同前故不释。

【疏】杂色宝华者以万行因华严法身果德下宝华
德义亦同之娑罗此翻坚固冬夏不凋即喻法身
无变易故见一切义者洞达诸法甚深义趣。
【记】六
与八并以华喻六即万行庄严法身八显内德胜
妙第九即般若智报身德也馀名可晓。

【疏】诸佛果海德量何穷三世道同理无差异。
【记】结
420-B¶ 第 535b 页 X22-0535.png
诰中上四句叹诸佛果德高深佛佛皆同以海为
喻深广无边故。

【疏】随机顺物一相为名。
【记】随下言各偏一相立名
有异。

【疏】以意裁量略如上解后贤披阅更试讲磨。
【记】以
下示今释随相略显示谦嘱后。】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
护念经。」

【【疏】次释名中分三初至念经徵前经名。】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疏】上句巳见前文故但问下二句恐未晓故问释
之。
【记】经名随释徵名中本题三句经文前后自明
上句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巳于前经见义下二未
明故兹徵显。

【疏】舍利下二示义又二先叙闻持是诸下次明得
益。
△初中。】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
佛名者。」

【【疏】闻经受持者牒上二报庄严正明行法二大章
也及诸佛名者牒上引佛劝信第三一章初科所
引六方名也。
【记】示义闻持中闻即耳根受即意识
持即奉行总闻思修三慧也文中指前三大章其
义易领。

【疏】次得益中。】
420-B¶ 第 535c 页 X22-0535.png

「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
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疏】诸佛护念直至菩提。
【记】得益中初至果号正释
护念薄下推护念之因初中初句标文诸下叠释。

【疏】护谓覆护不使魔娆念谓记念不令退失。

【疏】势至章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疏】大论云譬如鱼母若不念子子即坏烂等。
【记】言
护念者不出慈悲二心护故不令魔娆大悲也念
故不令退失大慈也魔有四种五蕴魔烦恼魔死
魔天魔今言娆者且指天魔引经论二喻虽异其
义一也。

【疏】阿耨多罗此翻无上三藐云正等三菩提云正
觉即佛果号。
【记】阿下翻梵莫非果上三德无上即
法身超出一切故正等即般若之智不偏空有故
正觉即解脱之用觉圆满故。

【疏】薄地凡夫业惑缠缚流转五道百千万劫。
【记】推
因中初四句叙昔迷即三道流转薄音博逼也。

【疏】忽闻净土志愿求生一日称名即超彼国诸佛
420-B¶ 第 536a 页 X22-0536.png
护念直趣菩提。
【记】忽下今修感佛正显护念之意。

【疏】可谓万劫难逢千生一遇誓从今日终尽未来
在处称扬多方劝诱。
【记】可下疏主庆愿初六句立
愿修因在处赞扬自行也多方劝诱化他也。

【疏】所感身土所化机缘与阿弥陀等无有异。
【记】所
感下四句祈果。

【疏】此心罔极唯佛證知。
【记】此下二句结愿求證。

【疏】是故下三劝信。】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疏】信我语者谓信教也如不信我十方诸佛岂虚
妄乎。
【记】劝信中信即能信之心教即所信之法通
指此经正宗行法也经中双劝一信释迦自语二
信诸佛称赞。

【疏】次三时因果中初正示是故下二结劝。
△初中。】

「舍利弗若有人巳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
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于彼国土若巳生若今生若当生。」

【【疏】巳即过去今即现在当即未来。

【疏】发愿是因生即是果三因三果别对可知。
【记】三
时因果中愿因生果皆约三世言别对者巳愿巳
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

【疏】欲显净土唯恐无愿有愿必生定无漏失。
【记】欲
下正示经中发愿引生之意有愿必生者华严云
唯此愿王不相舍难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
420-B¶ 第 536b 页 X22-0536.png
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上示得生。

【疏】十疑论云生彼国巳悉得无生未有一人退落
三界为生死业缚等。
【记】十下引论显生巳不退三
界生死业缚者以此土进修有退堕之失而显净
土惟不退也。

【疏】次结劝中。】

「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
生彼国土。」

【【疏】若有信者简彼不信任不发愿自甘涂炭是谁
之咎。
【记】结劝中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经
乃化诱之教信与不信任彼机缘自甘涂炭者以
不信之失反显能信之益泥涂火炭喻三恶道。

【疏】三诸佛互赞中二段初我赞诸佛彼下诸佛赞
我。
△初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

【【疏】如我今者等即指前科六方劝信。
【记】诸佛互赞
中初我赞诸佛疏指前六方劝信且六方如来乃
劝众生信受释迦所说经文皆是释迦赞于弥陀
今云称赞诸佛者盖诸佛虽各各于国称赞释迦
此土众生无有知者仍是释迦显示故反为赞诸
佛也。

【疏】二中又二初出彼赞词当知下二显示诚实。

初中。】

「彼诸佛等亦称说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
420-B¶ 第 536c 页 X22-0536.png
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
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疏】释迦翻能仁即大慈垂应牟尼翻寂默即妙智
冥真合此为佛则三身备矣。
【记】赞我佛号中释迦
姓也牟尼名也二皆翻梵成华即显法报应三身
大慈垂应应身也妙智报身世冥真法身也。

【疏】佗不能为故甚难举世未见故希有。

【疏】下列二难于此恶世修行成佛一难也为诸众
生说此法门二难也。
【记】甚难总示中世间一切智
用不为甚难希有于恶世中得道證圣又能开示
众生往生法门可为甚难可为希有。

【疏】初中娑婆亦云索诃此翻堪忍。
【记】娑婆梵语二
名奢切之异同翻堪忍。

【疏】悲华经云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
【记】
引二经释义单复不同初即众生深著浊恶甘忍
众苦。

【疏】准佛刹经有二义初义同上二云彼有行菩萨
420-B¶ 第 537a 页 X22-0537.png
乘者成就忍辱将护有情善自调伏若人加害悉
能含忍终不放逸故云堪忍。
【记】次即菩萨化他成
就忍智或遇违逆大慈悲心终不弃舍。

【疏】五浊亦云五滓又言恶者谓能具造十恶业故。

【记】五浊中浊则不清净滓则杂秽恶则不善以恶
业不清净故名浊滓棱严云譬如砂土投于清水
土失留碍水亡清洁汩然浑浊。

【疏】劫者梵云劫波此翻时分下四浊聚在此时从
减劫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

【疏】见者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取五利使也。

【疏】烦恼者贪嗔痴慢疑五钝使也。

【疏】众生者揽阴为人假名众生。

【疏】命者刹那生灭催年促寿。
【记】劫波翻时分悲华
经云人寿六万岁百年减一年至三万未得为浊
二万岁时浊之始也释迦出世人寿百岁浊可知
矣劫浊为总四种为别二三总于利钝十使身见
者于名色阴入界中妄计故边见者执偏之心不
履中故邪见者邪心取理作阐提行故戒取者外
道邪戒或虽佛戒偏心坚执故见取者谬见涅槃
故引取无厌曰贪忿怒无慈曰嗔迷惑不了曰痴
自恃轻他曰慢迷心乖理犹预不决曰疑前五体
轻易断故名利后五重浊难断故名钝四即五蕴
法聚为众生假名五中催年促寿者新新生灭报
限不久故悲华又云寂意菩萨问佛其馀诸佛所
420-B¶ 第 537b 页 X22-0537.png
有世界清净微妙今我世尊何因缘故处斯五浊
恶世成等正觉佛言吾以大悲愿力故取此弊恶
不净土耳。

【疏】第二难中念佛法门。
【记】二说法难中初至往生
显法妙收机初二句叠法。

【疏】不简愚智不择豪贱不论久近不选善恶。
【记】不
下四句所摄之机愚智则性有利钝贵贱则报有
强弱久近则功有浅深善恶则行有好丑。

【疏】唯取决誓猛信临终恶相十念往生。
【记】唯下三
句感生行相临终恶相即观经下品下生地狱众
火一时俱至等十念往生即下生中具足十念等。

【疏】此乃具缚凡愚屠沽下类刹那超越成佛之法
可谓一切世间甚难信也。
【记】此则正显难信之意
具缚者三惑全在故屠谓宰杀沽即酤卖如此恶
人止由十念便得超往岂非难信。

【疏】二显实中。】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疏】承前二难则彰诸佛所赞不虚意使众生闻而
信受。
【记】显实中据经二难皆顺世情言之后称甚
者以浊恶成佛之难校其念佛少善能生极乐净
土尤为甚也。

【疏】第三流通分正说既终众喜受持展转传布遍
于四海垂于万世故因众散以为流通。
【记】大段流
420-B¶ 第 537c 页 X22-0537.png
通中初文八句正显流通意一下叠释经文初中
众喜受持即前序所列之众遍于四海横广也垂
于万世竖深也因众散为流通者他经或不同故。】

「佛说此经巳长老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
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疏】一切世间总收四部别举三趣以决序文。

【疏】阿修罗此翻非天受乐如天怀谄同鬼从行为
名。
【记】叠释中四部即天龙神鬼前序总云无量诸
天大众今此别列天人阿修罗三众故云以决序
文前别列声闻菩萨今此但以等字总之阿修罗
翻非天释义可见或翻无酒由于四天下广采百
华酝于大海觊其成酒以鱼龙业力酒不能成因
立誓断酒故又翻无端正以形陋貌疏故大论此
一趣遍于五道楞严具有胎卵湿化四种不同今
此即上品修罗天趣所摄。

【疏】欢喜则出离有门信受乃忆持修习。
【记】闻所未
闻故欢喜宜得践行故信受。

【疏】得法閧怀仰恩荷德倾诚展敬志愿流通。
【记】得
420-B¶ 第 538a 页 X22-0538.png
下四句总释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闻持记卷下(终)
* No. 420-B

此记足庵宗师淳熙年间撰至东方佛现通一科
示疾停笔因而顺寂不及全帙闻者无不嗟惜虽
圆修超玄二记行世诸方讲解病其文理未明罕
有承用由此疏亦湮塞(余)寓疏三山庆远庵因讲
次二三子有请为续其后诚故为狂简有玷于前
又岂非青蝇附于骥尾亦其一日千里也。
嘉定丁
丑上春中浣石鼓(法久)

(大宋国庆元府定海县太丘乡安期管三山里居住
奉佛抲仲瑜妻王氏百二十四娘妙一暨家春等舍
官会三十贯命工刊此记文全帙功德保安家眷成
就吉祥现生福寿弥高临终往生安养四恩三有法
界冤亲俱出轮回同生净土大岁丁丑嘉定十年四
月既望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