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406-A¶
406-A¶ 第 254a 页

* No. 406-A
御制观无量寿佛经序

盖闻。佛之道广大无外。光明毕照。先天地而无始。
后天地而无终。而其要以清净为宗。利济为用。其
愿力弘深。拯拔无量。盖极乎亿万劫之前。极乎亿
万劫之后。同一慈悲之念。平等之施故。自西土以
入中国。千有体岁。中国之人。崇信其说。遵奉其教。
盖大其能仁之功也。夫人生于血气之中。长于声
利之途。耳目口鼻。四肢之欲。不能无也。缠绵于爱
憎。展转于忮求。驰骋一时之快。而骎骎流墯于三
涂之苦。
佛世尊之垂悯乎此也。开方便之门。启忏悔之科。咸
使得以舍妄而归真。灭罪而资福。凡一切之人。果
能体清净心。发真实愿。一念归诚。有感必应。熏栴
檀于秽域。出莲萼于污渠。有不可名言之妙矣。此
观无量寿佛经。所以有益于世。我
皇考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
文皇帝
皇妣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皆以上
圣之资。居至尊之位。深仁大德。涵育万邦。下至飞
潜动植之类。莫不熙自遂于泰和之世。然二圣未
尝以是自足。所以心佛之心。广佛之教。嘉惠天下
406-A¶ 第 254b 页 X22-0254.png
者。至矣。若观无量寿佛经。
皇考尝欲表章之。未就。而
六御上宾。宸游在天。哀慕无极。用敢追成
皇考圣志。命工刊行此经。而广施之。盖欲使天下后
世。至于无穷之人。皆知归诚
佛道。有过者图改以自新。好善者益勉而自进。皆游
如来之境。乐如来之福。且以上资
皇考皇妣在天之福于无穷焉。谨序诸其简端云。

洪熙元年正月初一日
* No. 406-B
重刻观经疏钞序

佛说念佛门开。观想一法。所以纯熟其净念也。念佛
而神栖安养。得此依正庄严了然在目。令观想者助
以持名。持名者资以观想。而净土法门。圆归实相矣。
初心士。净念难纯。苟熟其安养依正。念举即现前。而
欲净念相继。不难也。经有疏钞。则读者易明。而天台
四明。释此最精妙。俾知用一心空假中之三观。圆照
真俗中之三谛。而深證乎寂光净土之法身般若解
脱三德。呜呼。大矣哉。是书板。遐迩无闻。流通甚少。乙
406-A¶ 第 254c 页 X22-0254.png
酉秋。会王君愚庵。贝君简香。赞叹重刊之。余于是劝
众力。阅半稔而成。乃大福德因缘也。当知是书与弥
陀疏钞并峙。一阐持名。一阐观想。以极其净业之大
成。不可忽。不可忽。

道光五年佛成道日吴僧悟开谨撰
406-A¶ 第 255a 页 X22-0255.png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科文
沙门知礼排定



* 将释经疏科(二)

* 初题目(二)

* 初正标疏题(佛)
* 二能说人号(天)
* 二释文(二)

* 初释序(三)

* 初叙经观意(二)

* 初正明观行(二)

* 初叙意(二)

* 初对垢立净(二)

* 初法(二)

* 初明二报苦乐(夫)
* 二明二因心行(诚)
* 二喻(喻)
* 二就净示脩(故)
* 二示文(二)

* 初示教兴(二)

* 初明兴由(然)
* 二明现土(大)
* 二示观相(二)

* 初总标(使)
* 二别示(三)

* 初示依报观(四)

* 初示日观(落)
* 二示水观(大)
* 三示树观(风)
* 四示池观(波)
* 二示正报观(二)

* 初明观音势至观(观)
* 二明阿弥陀佛观(念)
* 三示三辈观(三)

* 初明上品上生及上品中生观(及)
* 二明上品下生(文)
* 三总示三辈(随)
* 二结叹观行(可)
* 二叙经宗体(此)
* 三叙经题目(二)

* 初别题(所)
* 二通题(经)
* 二入文○



* ○二入文(二)

* 初取义释题(二)

* 初标列(释)
* 二随释(五)

* 初释名(二)
406-A¶ 第 256a 页 X22-0256.png

* 初标(第)
* 二释(二)

* 初对通略示(二)

* 初就三处论通别(三)

* 初约一化(二)

* 初释(二)

* 初示诸题具通别(一)
* 二明通别有三种(三)

* 初教通别(二)

* 初正明一化(通)
* 二别指此经(今)
* 二行通别(为)
* 三理通别(理)
* 二结(此)
* 二约一题(更)
* 三约一字(二)

* 初就说字兼含释(更)
* 二就诸字互具释(佛)
* 二约一字以校量(三)

* 初正校量(于)
* 二引经證(故)
* 三结今得(若)
* 二就别广明(四)

* 初释佛字(二)

* 初正约佛名示六即(二)

* 初翻名标示(初)
* 二就觉广明(六)

* 初理即(三)

* 初引诸经示即(涅)
* 二就本觉明佛(二)

* 初正示(此)
* 二遮情(虽)
* 三对四事辨理(斯)
* 二名字即(二)

* 初带喻示名字(二)

* 初不闻之失(如)
* 二闻名之得(若)
* 二引人明即佛(故)
* 三观行即(二)

* 初观妙色即真法(三)

* 初约一佛(二)

* 初示始习即心观相(观)
* 二明觑成称性周遍(闻)
* 二等诸佛(二)

* 初约一佛等诸佛(念)
* 二明诸佛同三法(一)
* 三念二身以结示(念)
* 二明即佛(常)
* 四相似即(二)

* 初标释(二)

* 初约三身明即佛(相)
* 二约四喻明相似(相)
* 二劝證(二)

* 初约事劝(水)
* 二引文證(略)
* 五分證即(二)

* 初明初住(二)

* 初约发心明即佛(二)

* 初约三法明发(今)
406-A¶ 第 257a 页 X22-0257.png
* 二约三身明佛(三)
* 二约彼物明佛用(二)

* 初总示三轮(以)
* 二别示十界(应)
* 二况后位(初)
* 六究竟即(二)

* 初据位直明(究)
* 二约喻称叹(如)
* 二以例诸号明难说(佛)
* 二释说字○
* 三释观字○
* 四释无量寿○
* 二辨体○
* 三明宗○
* 四论用○
* 五教相○
* 二随经显义○



* ○二释说字(二)

* 初牒释(说)
* 二示相(二)

* 初明所说法相(即)
* 二明说能善巧(二)

* 初于一法一门明四悉(又)
* 二例诸法诸门示四悉(若)



* ○三释观空(二)

* 初牒释双标(观)
* 二据教双释(二)

* 初次第三观(二)

* 初列名指经(从)
* 二释相结果(三)

* 初空观(今)
* 二假观(从)
* 三中观(二)
* 二一心三观(三)

* 初依智论释(二)

* 初释相(二)

* 初约法释(一)
* 二引类释(类)
* 二结果(此)
* 二引中论證(中)
* 三约妙结示(此)



* ○四释无量寿(二)

* 初牒名从梵(无)
* 二从真出俗(二)

* 初约本无三(佛)
* 二随世俱立(二)

* 初列三身各三(随)
* 二释三身三义(二)

* 初约义分别(三)

* 初法身(二)

* 初别释(三)

* 初法身(性)
* 二法寿(法)
* 三法量(此)
* 二总示(此)
* 二报身(二)

* 初称法有报(二)

* 初引经(报)
* 二释相(如)
* 二于报立三(三)

* 初明身(法)
* 二明寿(法)
* 三明量(法)
* 三应身(三)

* 初明应物有(三)

* 初身(应)
* 二寿(应)
406-A¶ 第 258a 页 X22-0258.png
* 三量(应)
* 二明依二有应(三)

* 初法(智)
* 二喻(如)
* 三合(功)
* 三明应遍三土(二)

* 初双明报应(能)
* 二单示应身(二)

* 初明有量二义(有)
* 二结应佛皆然(应)
* 二据理融即(然)



* ○二辨体(三)

* 初牒起略示(次)
* 二正释主质(四)

* 初据二文定体(释)
* 二为四章所归(无)
* 三约二喻显尊(譬)
* 四以一印结示(故)
* 三具明体德(三)

* 初约礼义明法身德(书)
* 二约底义明般若德(复)
* 三约达义明解脱德(复)



* ○三明宗(二)

* 初标列(次)
* 二随释(二)

* 初简示宗体(二)

* 初简(二)

* 初简宗体一(二)

* 初牒言略斥(有)
* 二据义广破(三)

* 初约义破(何)
* 二立喻破(如)
* 三举过结(宗)
* 二简宗体异(二)

* 初牒言破(宗)
* 二举过结(宗)
* 二示(与)
* 二就体明宗(三)

* 初依经直示(今)
* 二约土广明(三)

* 初列四土(四)
* 二立净秽(各)
* 三释名相(四)

* 初释同居(娑)
* 二释有馀(三)

* 初约脩断释名(方)
* 二据经论释相(释)
* 三明利钝净秽(就)
* 三释实报(三)

* 初约因果释名(实)
* 二依经论释相(仁)
* 三明渐顿净秽(就)
* 四释寂光(三)

* 初尅体立名(常)
* 二约能居示相(诸)
* 三明分满净秽(分)
* 三据义结示(故)



* ○四论用(二)

* 初标名略示(次)
* 二约义广释(二)

* 初约善恶具明(灭)
* 二就灭恶偏释(二)

* 初无恶不除(苦)
406-A¶ 第 259a 页 X22-0259.png
* 二从重别显(是)



* ○五判教相(二)

* 初正判所说教(三)

* 初约五时判(二)

* 初明教部(教)
* 二明广略(赴)
* 二约二藏判(二)
* 三约渐顿判(渐)
* 二傍简能说人(显)



* ○二随经显义(二)

* 初总别科判(分)
* 二随科解释(三)

* 初序分(二)

* 初證信序(二)

* 初标指六句(初)
* 二随文释义(六)

* 初标信(如)
* 二异外道(二)

* 初正释(我)
* 二料拣(二)

* 初立难(我)
* 二通难(二)

* 初直通(随)
* 二举譬(如)
* 三辨息诤(二)

* 初示论释(二)

* 初释一(一)
* 二释时(时)
* 二明今意(今)
* 四明化主(三)

* 初约异名释(佛)
* 二约三觉释(佛)
* 三约超因释(一)
* 五论住处(二)

* 初释住(二)

* 初会在同住(在)
* 二约论释住(二)

* 初标列(住)
* 二解释(天)
* 二释处(二)

* 初略释城山(二)

* 初释城(二)

* 初翻梵(王)
* 二解释(三)

* 初约诸王治化释(释)
* 二约移居免火释(又)
* 三约畏罪得处释(又)
* 二释山(二)

* 初翻名(耆)
* 二解释(三)

* 初约圣灵依鹫释(诸)
* 二约山形似鹫释(又)
* 三约鹫鸟栖隐释(又)
* 二总示法应(然)
* 六列同闻○
* 二发起序○
* 二正宗分○
* 三流通分○



* ○六列同闻众(二)
406-A¶ 第 260a 页 X22-0260.png

* 初标科辨次(六)
* 二依次解释(二)

* 初声闻众(二)

* 初分科略示(声)
* 二随文解释(二)

* 初标位(四)

* 初释与(与)
* 二释大(大)
* 三释比丘(二)

* 初标列六义(比)
* 二随要释(三)

* 初乞士(释)
* 二怖魔(怖)
* 三破恶(破)
* 四释众(三)

* 初释通名(众)
* 二释别相(一)
* 三明去取(今)
* 二列数(二)

* 初标人合数(二)

* 初合一千(三)
* 二合二百五十(舍)
* 二常随所以(迦)
* 二菩萨众(二)

* 初科四文(菩)
* 二释二义(二)

* 初释位(天)
* 二翻名(文)



* ○二发起序(二)

* 初对辨不同(二)

* 初泛举差别(二)
* 二正显今经(二)

* 初正显(今)
* 二释疑(何)
* 二总科略释(二)

* 初分科(就)
* 二解释(三)

* 初问答释疑(二)

* 初问(问)
* 二答(答)
* 二预翻名字(频)
* 三随科解经(二)

* 初正明杀父(二)

* 初分科(初)
* 二随释(四)

* 初频婆为子幽禁(二)

* 初随释经文(二)

* 初师资现事(二)

* 初释时处标人(初)
* 二明顺友造逆(五)

* 初释恶友名族(随)
* 二释恶友谋术(二)

* 初从人学术(为)
* 二诱人同谋(心)
* 三明恶友言教(语)
* 四明太子造逆(随)
* 五明恶友造逆(调)
* 二父子前因(频)
* 二总结权化(如)
406-A¶ 第 261a 页 X22-0261.png
* 二夫人奉食以济王命(国)
* 三圣为说法以润王心(二)

* 初释目连授戒(二)

* 初释疾至(目)
* 二释戒相(授)
* 二释楼那说法(富)
* 四法食延寿(如)
* 二明欲害母(二)

* 初分科(次)
* 二随释(四)

* 初为子幽闭(三)

* 初欲害母分(三)

* 初王问在不(时)
* 二以事实答(时)
* 三王闻嗔怒(二)

* 初消经文(名)
* 二释妨难(应)
* 二千臣谏不听害(三)

* 初释劝辞(劫)
* 二释劝相(以)
* 三明从劝(惊)
* 三敕内官幽闭(劝)
* 二因禁请佛(二)

* 初分科(二)
* 二随释(二)

* 初明请人(时)
* 二明请法(作)
* 三因请往赴(二)

* 初分科(三)
* 二随释(五)

* 初神通(二)

* 初消文(知)
* 二释妨(二)

* 初出妨(问)
* 二正释(解)
* 二色身(时)
* 三坐座(坐)
* 四眷属(日)
* 五雨花(普)
* 四伤叹请法(二)

* 初分科(四)
* 二随释(二)

* 初明请其生处(二)

* 初明供养问往生因(时)
* 二正问生处(唯)
* 二明请往生之因(今)



* ○二正宗分(二)

* 初泛科悬解(二)

* 初科三段(第)
* 二解初文(如)
* 二重科广释(二)

* 初总别分科(初)
* 二随科解释(二)

* 初酬二问(二)
406-A¶ 第 262a 页 X22-0262.png

* 初酬前生处(二)

* 初答其生处(三)

* 初放光普示(尔)
* 二示土差别(或)
* 三的求生处(时)
* 二见土更请因(唯)
* 二酬前净业(二)

* 初总别分科(次)
* 二随科解释(二)

* 初明三种净业答思惟(三)

* 初正明净业(三)

* 初光照频婆得道(二)

* 初释微笑(二)

* 初问(阿)
* 二答(二)

* 初答放光(解)
* 二答微笑(微)
* 二释阿那含(阿)
* 二举果劝修因(二)

* 初问(去)
* 二答(解)
* 三正示往生因(二)

* 初正示(二)

* 初共凡夫业(第)
* 二共二乘业(第)
* 三大乘不共业(第)
* 二结叹(佛)
* 二叹其所问妙契佛心(佛)
* 三略付阿难今持获利(阿)
* 二明十六妙观答正受(二)

* 初分科(时)
* 二随释(二)

* 初明韦提见土之由(佛)
* 二为未来请见土之法(二)

* 初请(时)
* 二答(二)

* 初列观分科(二)

* 初列观(二)
* 二分科(就)
* 二随科解释(三)

* 初六观观依报(六)

* 初日观(二)

* 初立意分科(就)
* 二随科解释(二)

* 初总劝修观(佛)
* 二正明日观(三)

* 初举所观境(云)
* 二正教观察(二)

* 初除疑(教)
* 二灭障(障)
* 三结(是)
* 二水观(二)

* 初分科(第)
* 二随释(三)

* 初举所观境(次)
* 二正起观行(四)

* 初作水想(见)
* 二变水成冰(既)
* 三变冰为琉璃(见)
* 四观琉璃成地(六)

* 初成地莹彻(此)
* 二宝幢光明(下)
* 三地上庄严(琉)
* 四宝光楼阁(一)
406-A¶ 第 263a 页 X22-0263.png
* 五花幢乐器(见)
* 六风乐演法(八)
* 三结(是)
* 三地观(二)

* 初分科(第)
* 二随释(四)

* 初渐想观(此)
* 二如实观(若)
* 三明利益(佛)
* 四显邪正(作)
* 四树观(二)

* 初分科(第)
* 二随释(三)

* 初结前生后(佛)
* 二正明观行(五)

* 初明树体(观)
* 二庄严相(一)
* 三明生法(诸)
* 四现佛国(有)
* 五结观(观)
* 三结(是)
* 五池观(二)

* 初疏科(第)
* 二释经(五)

* 初明池体(次)
* 二明池相(一)
* 三随心适意(其)
* 四明利益(其)
* 五结观(是)
* 六总观(二)

* 初疏科(第)
* 二经文(四)

* 初明总观(二)

* 初观宝楼(二)

* 初正明观楼(众)
* 二二处乐声(其)
* 二结成总观(此)
* 二结(是)
* 三明利益(若)
* 四显邪正(作)
* 二七观观正报○
* 三三观明三辈○
* 二明利益○



* ○二七观观正报(二)

* 初分科(次)
* 二随释(四)

* 初敕听许说(佛)
* 二佛现身相(说)
* 三为未来请(时)
* 四酬请广明(二)

* 初别从酬请列五(四)
* 二通就所观释(七)

* 初第七华座观(二)

* 初疏科(初)
* 二经文(五)

* 初成座法用及辨相(二)

* 初明法用(佛)
* 二辨相(四)

* 初花色数量(令)
* 二华间珠光(一)
* 三花台宝网(释)
* 四宝幢庄严(于)
* 二明随机利物(一)
406-A¶ 第 264a 页 X22-0264.png

* 三结观(是)
* 四明由愿力所成(佛)
* 五明观未来利益(若)
* 二第八佛像观(二)

* 初分科(二)
* 二随释(三)

* 初泛明诸佛法身自在从心想生(三)

* 初释初八句(二)

* 初约感应道交释(二)

* 初明佛入生心(法)
* 二明相随物现(即)
* 二约解入相应释(又)
* 二释中二句(二)

* 初作是别明(二)

* 初约能感能成释作(是)
* 二约即应即果释是(是)
* 二作是共释(二)

* 初约始终释(始)
* 二约当现释(若)
* 三释后二句(正)
* 二偏观弥陀并示观法(二)

* 初令偏观(是)
* 二示观法(四)

* 初观佛像(二)

* 初正明像观(想)
* 二因像见土(见)
* 二观二菩萨(见)
* 三像放光(二)

* 初明光照诸树(此)
* 二明树皆三像(一)
* 四行者闻法(二)

* 初明因定闻(此)
* 二明与经合(行)
* 三明修观利益(作)
* 三第九佛身观○
* 四第十观音观○
* 五第十一势至观○
* 六第十二普往生观○
* 七第十三杂明佛菩萨观○



* ○三第九佛身观(二)

* 初分科(三)
* 二随释(五)

* 初明结上(佛)
* 二正观佛身(三)

* 初总标略列(次)
* 二正观佛身相(四)

* 初观色身(阿)
* 二观身量(二)

* 初略消经文(观)
* 二商校分量(二)

* 初以眼度身(眼)
* 二定轻斥译(言)
* 三观身光(四)

* 初毛孔光(身)
* 二观圆光(放)
* 三光中化佛(于)
406-A¶ 第 265a 页 X22-0265.png
* 四化佛侍者(一)
* 四观相好(二)

* 初正示相好身(无)
* 二光明摄生(一)
* 三明观成能见(四)

* 初见一佛(其)
* 二见诸佛(见)
* 三正观佛心(三)

* 初因身见心(眼)
* 二正示心体(佛)
* 三引文广释(三)

* 初牒经引论以明文意(三)

* 初众生缘慈(以)
* 二法缘慈(二)
* 三无缘慈(三)
* 二却牒前经以对初慈(念)
* 三正以无缘会释经意(今)
* 四举利劝修(三)

* 初正举益劝(四)

* 初牒释(舍)
* 二喻显(如)
* 三结示(以)
* 四引證(故)
* 二的示观法(二)

* 初牒经(从)
* 二正示(四)

* 初引他文示二种毫量(如)
* 二据此经明凡心难及(故)
* 三正示初心从易理现(正)
* 四剋示观成称彼而见(二)

* 初正示(若)
* 二引證(智)
* 三就观结成(见)
* 五显观邪正



* ○四第十观世音观(二)

* 初疏科略释(四)
* 二依科引经(三)

* 初明结上佛
* 二正观菩萨身(三)

* 初正观身相(十一)

* 初身量(次)
* 二身色(身)
* 三肉髻(顶)
* 四项光(项)
* 五身光(举)
* 六天冠(顶)
* 七面光(观)
* 八毫相(眉)
* 九臂相(臂)
* 十手相(手)
406-A¶ 第 266a 页 X22-0266.png
* 十一足相(举)
* 二与佛同异(其)
* 三举果劝脩(二)

* 初举观利劝(二)

* 初约脩观明灭罪(佛)
* 二约称名况获福(如)
* 二示观次第(若)
* 三结观邪正(作)



* ○五第十一势至观(二)

* 初分科叙意(二)

* 初分科(五)
* 二叙意(二)

* 初约当门明阙真观(略)
* 二兼观音明无像观(所)
* 二依科列经(三)

* 初因光神力制二种名(二)

* 初遍示诸光(次)
* 二正立二名(但)
* 二明与观音同异(三)

* 初正明同异(此)
* 二更示行坐(此)
* 三结成观相(作)
* 三灭罪以劝脩(除)



* ○六第十二普往生观(二)

* 初疏科(二)

* 初对杂辨异(六)
* 二就普分科(普)
* 二经文(二)

* 初作自身往想(见)
* 二明三圣来现(无)



* ○七第十三杂明佛菩萨观(二)

* 初分科(七)
* 二随释(二)

* 初观丈六像(佛)
* 二明弥陀变现(二)

* 初示化主随物(二)

* 初劝常脩观(如)
* 二拂去众疑(二)

* 初示相问疑(所)
* 二示疑明破(前)
* 二明补处同生(二)

* 初明劣应同众生(观)
* 二仿胜身论观法(但)



* ○三后三观明三辈往生(四)

* 初立观所由(三)
* 二会释经论(二)

* 初会论(二)

* 初会二乘(二)

* 初会不生(释)
* 二释正果(何)
* 二会女人(问)
* 二会经(二)

* 初对经双问(问)
* 二立义双释(二)

* 初悔有轻重(释)
* 二行有定散(二)
* 三依品定位(二)

* 初通示九品(二)

* 初示三中具九(就)
* 二判九品属三(二)

* 初约位判(上)
* 二以经验(何)
* 二别明上三(二)

* 初约三位定(上)
* 二约二义求(一)
* 四随文解释○



* ○四随文解释(三)

* 初第十四上品生观(三)

* 初上品上生(二)

* 初分科(就)
* 二随释(三)

* 初标(佛)
406-A¶ 第 267a 页 X22-0267.png
* 二释(四)

* 初明生因(若)
* 二明值缘(生)
* 三明得生(行)
* 四明后益(生)
* 三结(是)
* 二上品中生(三)

* 初标(上)
* 二释(四)

* 初明生因(不)
* 二明值缘(行)
* 三明得生(行)
* 四明后益(行)
* 三结(是)
* 三上品下生(三)

* 初标(上)
* 二释(四)

* 初明生因(亦)
* 二明值缘(行)
* 三明得生(见)
* 四明后益(一)
* 三结(是)
* 次第十五中品生观(三)

* 初中品上生(三)

* 初标(佛)
* 二释(四)

* 初明生因(若)
* 二明值缘(临)
* 三明得生(行)
* 四明后益(二)

* 初正释经文(四)
* 二释诸疑妨(三)

* 初会小乘不生疑(释)
* 二释中不及下妨(中)
* 三通中不出家难(大)
* 三结(是)
* 二中品中生(三)

* 初标(中)
* 二释(四)

* 初明生因(若)
* 二明值缘(如)
* 三明得生(行)
* 四明后益(在)
* 三结(是)
* 三中品下生(三)

* 初标(中)
* 二释(四)

* 初明生因(若)
* 二明值缘(此)
* 三明得生(阐)
* 四明后益(经)
* 三结(是)
* 后第十六下品生观(三)

* 初下品上生(三)

* 初标(佛)
* 二释(四)

* 初因(或)
* 二缘(尔)
* 三生(作)
* 四益(经)
* 三结(是)
* 次下品中生(三)

* 初标(佛)
* 二释(四)

* 初因(或)
* 二缘(吹)
* 三生(如)
* 四益(经)
* 三结(是)
* 后下品下生(三)

* 初标(佛)
* 二释(四)

* 初因(二)

* 初明念佛灭罪(称)
* 二引大论问答(二)
406-A¶ 第 268a 页 X22-0268.png

* 初约少时责(问)
* 二约猛心答(是)
* 二缘(命)
* 三生(如)
* 四益(于)
* 三结(是)



* ○二明利益(二)

* 初疏科(二)
* 二释经(二)

* 初明夫人道悟无生(说)
* 二明侍女发心(五)



* ○三流通分(二)

* 初总别分科(第)
* 二随科解释(二)

* 初明王宫流通(四)

* 初列名教持(二)

* 初阿难问(二)

* 初问经名(尔)
* 二问持说(此)
* 二如来答(二)

* 初答前问(佛)
* 二答后问(汝)
* 二举益劝脩(三)

* 初明生善灭恶(二)

* 初直明生见佛善(行)
* 二况显灭生死罪(善)
* 二明身胜友胜(二)

* 初喻白莲明身胜(念)
* 二类补处明友胜(观)
* 三明得果起行(当)
* 三结名付嘱(佛)
* 四众闻欢喜(佛)
* 二明崛山流通(二)

* 初佛步空还(尔)
* 二阿难重述(尔)


双径山传衣庵受菩萨戒弟子百松真觉重排于天台之仙泉禅院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科文(毕)


* 音释



(音月)
匝峻

(上札下信)


(音朵)


(音乌)
[麨]

(音草)


(音笋)


(音愆)


(音位)
妻之

(上音砌)


(音起)


(音离)


(音淡)


(音周上呼)


(音息)


(音科)


(音颇)


(音记与系同)


(音痴去呼)



(音间)
𠒎

(音扶)


(音即)


(音黄)


(音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