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400-A¶ 第 116a 页
* No. 400-A
无量寿经起信论叙
同学友彭生绍升。述无量寿经起信论成。书命有高
曰。勉叙之。有高讽经论。反覆。光明云流。骸藏郁洁。喉
舌听视。旷若新有。冰渔膏释。弗碍弗胶。阁卷欣庆。赞
叹作礼。善哉彭生。乃能发起如是大心。乃能担荷如
是大法。乃能唱演如是妙义。乃能流布如是经典。善
哉彭生。不忘嘱累。不忘宏誓。快得遭逢
圣清乐国。仁寿光被。万亿器界恒沙有情。应共信受。
应共證入。无量寿经。今正是时。我观有情。希望寿命。
黄发难老。百千万岁。我观有情。欲无彀期。宫室被服。
饮馔什器。园池华鸟。及与音乐。未得欲得。得巳欲备。
备巳欲富。富巳欲好。此好彼未。欲彼俱好。彼俱好巳。
又欲精良。一一精良。淫巧瑰奇。欲转变生。匪有竟阈。
我观有情。欲善眷属。色泽壮姣。知心顺旨。迎机赴节。
团圞和合。富贵聪明。我观有情。微尘计校。束归贪欲。
不出斯等。诸斯等欲。承谁恩力。举体光明。无量寿经。
无始无明。执吝成想。想幻尘劳。虚妄影事。无住为本。
生灭为性。盘古开天。英雄大人。廊庙金貂。岩穴黄缁。
散材下走。靡哲靡愚。肠中车轮。转转不净。污秽净田。
雍塔苦本。助发苦芽。蕃苦枝叶。点缀苦华。结苦果仁。
甘苦谓饴。恋苦护苦。立苦辨说。建苦鼓旗。为苦效忠。
400-A¶ 第 116b 页 X22-0116.png
争锋决胜。如聋如盲。有耳有目。闻见是经。依正庄严。
功德殊胜。如海爰居。见钟鼎陈。骇怖窜逃。谓当谋我。
离本久远。智梏情迁。为鸒为蜩。笑九万矣。游盘豕虱。
汤火宁知。庙牺丽碑。枯鱼过河。求悔再及。而并不得。
不其痛而。我
释迦尊。慈悯有情。火宅毒药。昧珠客作。穷露痴颠。顺
其欲然。激扬引导。权巧方便。曲垂济拯。十二部经。广
说净土。而于是经。专指西方。观经观行。小本劝信。是
经愿门。尤异方便。我友彭生。入是愿门。竺念有情。绎
经述论。谓发大愿。全凭信根。于是博考。大乘经典。约
釆菁华。疏瀹正信。于是乃知。欲为苦本。欲为道本。用
欲知方。出宣大愿。于是乃知。佛大愿力。我大愿力。无
二无别。平等平等。于是乃知。十方净土。依正庄严。佛
非有馀。我非亏欠。于是乃知。淫怒痴性。当体空寂。无
量寿经。无终无始。生佛正等。作如是观。岂得不信。火
则能烧。冰则能寒。饭则能饱。乌啄能毒。如是信巳。离
信名字。开大愿门。出生念力。一声佛号。忘义忘年。敬
作颂曰。
「 归命西方净满尊
圆密三身无量寿
归命难思真教体
归命难数圣贤僧
宝台巍巍净光明
遍照微尘国土众
本师亲口如是说
是故决定摄受我
我自未度愿度人
愿我圣清万万祀
太平丰熟人康和
功德殊胜。如海爰居。见钟鼎陈。骇怖窜逃。谓当谋我。
离本久远。智梏情迁。为鸒为蜩。笑九万矣。游盘豕虱。
汤火宁知。庙牺丽碑。枯鱼过河。求悔再及。而并不得。
不其痛而。我
释迦尊。慈悯有情。火宅毒药。昧珠客作。穷露痴颠。顺
其欲然。激扬引导。权巧方便。曲垂济拯。十二部经。广
说净土。而于是经。专指西方。观经观行。小本劝信。是
经愿门。尤异方便。我友彭生。入是愿门。竺念有情。绎
经述论。谓发大愿。全凭信根。于是博考。大乘经典。约
釆菁华。疏瀹正信。于是乃知。欲为苦本。欲为道本。用
欲知方。出宣大愿。于是乃知。佛大愿力。我大愿力。无
二无别。平等平等。于是乃知。十方净土。依正庄严。佛
非有馀。我非亏欠。于是乃知。淫怒痴性。当体空寂。无
量寿经。无终无始。生佛正等。作如是观。岂得不信。火
则能烧。冰则能寒。饭则能饱。乌啄能毒。如是信巳。离
信名字。开大愿门。出生念力。一声佛号。忘义忘年。敬
作颂曰。
「 归命西方净满尊
圆密三身无量寿
归命难思真教体
归命难数圣贤僧
宝台巍巍净光明
遍照微尘国土众
本师亲口如是说
是故决定摄受我
我自未度愿度人
愿我圣清万万祀
太平丰熟人康和
400-A¶ 第 116c 页 X22-0116.png
念佛同报君亲恩
人人念佛为忠臣
人人念佛为孝子
人人念佛安处善
人人念佛乐循理
良男淑女家家有
甘雨景风调四叙
人人念佛了自性
人人念佛證唯心
一期报尽共往生
见佛闻法克大果
不离安养入诸刹
还以念佛教众生
六波罗蜜一声佛
诸陀罗尼一声佛
如幻闻熏闻中持
诸圆通根尽皆摄
我礼十方发是愿
十方三宝證明我
更愿善友若彭生
生生会值为道侣
我愿如空非思量
是故归命无量寿」
圣清乾隆四十年旃蒙协洽之岁十一月既望越翼
日佛弟子罗有高撰No. 400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
也。原夫真如界内。解脱门中。本无一法而遍入微
尘。普应群机而毕竟空寂。特以众生不了心源。妄
缠苦聚。幻生幻灭。倏坠倏升。将欲拔轮回之本。断
人人念佛为忠臣
人人念佛为孝子
人人念佛安处善
人人念佛乐循理
良男淑女家家有
甘雨景风调四叙
人人念佛了自性
人人念佛證唯心
一期报尽共往生
见佛闻法克大果
不离安养入诸刹
还以念佛教众生
六波罗蜜一声佛
诸陀罗尼一声佛
如幻闻熏闻中持
诸圆通根尽皆摄
我礼十方发是愿
十方三宝證明我
更愿善友若彭生
生生会值为道侣
我愿如空非思量
是故归命无量寿」
圣清乾隆四十年旃蒙协洽之岁十一月既望越翼
日佛弟子罗有高撰No. 400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
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
也。原夫真如界内。解脱门中。本无一法而遍入微
尘。普应群机而毕竟空寂。特以众生不了心源。妄
缠苦聚。幻生幻灭。倏坠倏升。将欲拔轮回之本。断
400-A¶ 第 117a 页 X22-0117.png
爱欲之因。不开念佛之门。孰识归家之路。以是法
王垂悯。愿网宏张。摄诸佛所护之经。严众生本净
之土。无边觉海。全收尘刹波灡。不尽慈云。永沛大
千雨露。遂使洪名举处。顿竭罪源。一念圆时。疾登
宝地。自他不隔。越十万亿刹而非遥。凡圣无差。即
三十二相而同具。所贵是心作佛。即佛明心。会万
善以同归。执一心而不乱。妙莲华内。期母子之终
逢。白毫相中。何苦乐之有间。从此握文殊之智印。
满普贤之愿王。不动纤毫而获诸三昧。匪移跬步
而遍往十方。遂得记授菩提。位阶不退。如斯方便。
莫殚深恩。凡具灵知。普应信受。其或执有排空。滞
情迷性。恋百年之幻质。昧万古之徽猷。转蛣蜣之
丸。漫期狆举。耀蜉蝣之羽。曾不终朝。流离穷子。认
绝域为家乡。颠倒浮生。锁真觉于梦夜。纵使耳提
面命。谁能睹指知归。亦不破相穷空。执药成病。拒
慈尊于心外。弃乐土以如遗。惟知味静耽閒。不顾
埋真背觉。如睹隙中过影。罔穷杲日之光明。但看
勺水兴波。不信归墟之浩荡。此则城东老母。障面
徒劳。演若达多。失头自怖者矣。呜呼。人身难得。至
道难闻。一息不来。巳成隔世。三涂再出。知复何年。
火宅炎炎。尚恋嬉游之具。恒沙莽莽。难穷往返之
身。祇因不了一心。遂至长沦浩劫。果欲横超三界。
何如直往西方。佛说净土诸经。约有四五。语其该
备。莫此为先。惜乎诸师疏解。未及阐扬。王氏校删。
王垂悯。愿网宏张。摄诸佛所护之经。严众生本净
之土。无边觉海。全收尘刹波灡。不尽慈云。永沛大
千雨露。遂使洪名举处。顿竭罪源。一念圆时。疾登
宝地。自他不隔。越十万亿刹而非遥。凡圣无差。即
三十二相而同具。所贵是心作佛。即佛明心。会万
善以同归。执一心而不乱。妙莲华内。期母子之终
逢。白毫相中。何苦乐之有间。从此握文殊之智印。
满普贤之愿王。不动纤毫而获诸三昧。匪移跬步
而遍往十方。遂得记授菩提。位阶不退。如斯方便。
莫殚深恩。凡具灵知。普应信受。其或执有排空。滞
情迷性。恋百年之幻质。昧万古之徽猷。转蛣蜣之
丸。漫期狆举。耀蜉蝣之羽。曾不终朝。流离穷子。认
绝域为家乡。颠倒浮生。锁真觉于梦夜。纵使耳提
面命。谁能睹指知归。亦不破相穷空。执药成病。拒
慈尊于心外。弃乐土以如遗。惟知味静耽閒。不顾
埋真背觉。如睹隙中过影。罔穷杲日之光明。但看
勺水兴波。不信归墟之浩荡。此则城东老母。障面
徒劳。演若达多。失头自怖者矣。呜呼。人身难得。至
道难闻。一息不来。巳成隔世。三涂再出。知复何年。
火宅炎炎。尚恋嬉游之具。恒沙莽莽。难穷往返之
身。祇因不了一心。遂至长沦浩劫。果欲横超三界。
何如直往西方。佛说净土诸经。约有四五。语其该
备。莫此为先。惜乎诸师疏解。未及阐扬。王氏校删。
400-A¶ 第 117b 页 X22-0117.png
半多讹舛。不揣闇汶。略举纲宗。旁引契经。会归一
实。一明教体。二明教相。三明归趣。四别释经文。五
回向极乐。总名起信论者。破空有之邪执。明圆顿
之正宗。廓诸师未被之机。救龙舒妄删之失。庶几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广引群
生。同归极乐云尔。
* 一明教体
欲明教体。当观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灭。不断不
常。心亦强名。土于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
取舍俱捐。见闻绝待。岂可横生计较。妄说是非。略
标四义。以究法源。一。自他不二义。二。性相不二义。
三。因果不二义。四。生佛不二义。
一自他不二义者。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
不相违碍。约化仪中现有主伴。如毗卢遮那为主。
则十方诸佛为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佛
刹。无不是毗卢遮那法界。如无量寿为主。则十方
诸佛为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佛刹。无不
是无量寿法界。故此经言无量寿佛。光照东方恒
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法性实尔。
无有分齐。如首楞严经言。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
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
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
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是故当知无量寿佛。普
实。一明教体。二明教相。三明归趣。四别释经文。五
回向极乐。总名起信论者。破空有之邪执。明圆顿
之正宗。廓诸师未被之机。救龙舒妄删之失。庶几
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广引群
生。同归极乐云尔。
* 一明教体
欲明教体。当观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灭。不断不
常。心亦强名。土于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
取舍俱捐。见闻绝待。岂可横生计较。妄说是非。略
标四义。以究法源。一。自他不二义。二。性相不二义。
三。因果不二义。四。生佛不二义。
一自他不二义者。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
不相违碍。约化仪中现有主伴。如毗卢遮那为主。
则十方诸佛为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佛
刹。无不是毗卢遮那法界。如无量寿为主。则十方
诸佛为伴。乃至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佛刹。无不
是无量寿法界。故此经言无量寿佛。光照东方恒
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法性实尔。
无有分齐。如首楞严经言。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
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
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
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
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是故当知无量寿佛。普
400-A¶ 第 117c 页 X22-0117.png
现十方一切众生之前。不可以有思惟心而生分
别。或言华严为实。极乐为权。当知不尔。诸佛法身。
非自他故。问然则何故舍毗卢而念无量。答。释迦
指示故。无量本愿故。十念往生故。疾登不退故。
二性相不二义者。大乘起信论云。从本以来色心
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
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
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
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故如华严经中
器界尘毛形无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具足十
方法界诸庄严具。此经亦言。一一华中。一一光中。
风声水声诸音乐声。若见若闻。无一物而非佛身。
无一音而非佛法。何以故。有情无情。非一非异。真
如界中无彼此故。问。法性既尔。娑婆界中。何故不
闻诸佛现身说法。答。常说法。无不说法时。只为情
生智隔。不见不闻。若一念證入佛法界者。不离娑
婆。径登极乐。如妙法莲华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
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维摩经云。我此
土净。而汝不见。此是诸佛自受用地。一切众生所
同具足。问。然则何用求生净土。答。生即无生。土亦
非土。行布不碍圆融故。相非性外故。
三。因果不二义者。此经言法藏比丘方发愿巳。空
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又言众生一念念佛。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当知因该果海。果彻因原。还
别。或言华严为实。极乐为权。当知不尔。诸佛法身。
非自他故。问然则何故舍毗卢而念无量。答。释迦
指示故。无量本愿故。十念往生故。疾登不退故。
二性相不二义者。大乘起信论云。从本以来色心
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
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
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
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故如华严经中
器界尘毛形无形物皆悉演出妙法言音。具足十
方法界诸庄严具。此经亦言。一一华中。一一光中。
风声水声诸音乐声。若见若闻。无一物而非佛身。
无一音而非佛法。何以故。有情无情。非一非异。真
如界中无彼此故。问。法性既尔。娑婆界中。何故不
闻诸佛现身说法。答。常说法。无不说法时。只为情
生智隔。不见不闻。若一念證入佛法界者。不离娑
婆。径登极乐。如妙法莲华经云。众生见劫尽。大火
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维摩经云。我此
土净。而汝不见。此是诸佛自受用地。一切众生所
同具足。问。然则何用求生净土。答。生即无生。土亦
非土。行布不碍圆融故。相非性外故。
三。因果不二义者。此经言法藏比丘方发愿巳。空
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又言众生一念念佛。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当知因该果海。果彻因原。还
400-A¶ 第 118a 页 X22-0118.png
因华严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以法性中因果不异
故。究竟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善现言。菩萨摩诃萨
为用初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为用后心證得无
上正等菩提。佛言。如然灯时。为初焰能焦炷。为后
焰能焦炷。世尊。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焦炷。亦不离
初焰。非后焰能焦炷。亦不离后焰。佛言。诸菩萨摩
诃萨亦复如是。非用初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亦
不离初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非用后心證得无
上正等菩提。亦不离后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若
能如是信入净土法门。一刹那间。即巳严净诸佛
国土。即巳具足无上功德。成佛度生。一时究竟。与
法藏比丘无二无别。具如经说。真实不虚故。
四。生佛不二义者。大涅槃经云。我以摩诃般若。遍
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
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
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
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
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
等。等诸法故。是知无量不居极乐。众生不住娑婆。
本自无秽。从何取净。特以众生。不守自性。于一体
中妄生同异。爰以大悲方便。而度脱之。故此经言。
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问。既生
佛不可得者。何故诸佛现身接引众生。答。华严经
云。譬如日出。普照世间。于一切净水器中。影无不
故。究竟不可得故。大般若经善现言。菩萨摩诃萨
为用初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为用后心證得无
上正等菩提。佛言。如然灯时。为初焰能焦炷。为后
焰能焦炷。世尊。如我意解。非初焰能焦炷。亦不离
初焰。非后焰能焦炷。亦不离后焰。佛言。诸菩萨摩
诃萨亦复如是。非用初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亦
不离初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非用后心證得无
上正等菩提。亦不离后心證得无上正等菩提。若
能如是信入净土法门。一刹那间。即巳严净诸佛
国土。即巳具足无上功德。成佛度生。一时究竟。与
法藏比丘无二无别。具如经说。真实不虚故。
四。生佛不二义者。大涅槃经云。我以摩诃般若。遍
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
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
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
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
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
等。等诸法故。是知无量不居极乐。众生不住娑婆。
本自无秽。从何取净。特以众生。不守自性。于一体
中妄生同异。爰以大悲方便。而度脱之。故此经言。
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问。既生
佛不可得者。何故诸佛现身接引众生。答。华严经
云。譬如日出。普照世间。于一切净水器中。影无不
400-A¶ 第 118b 页 X22-0118.png
现。普遍众处而无来往。或一器破。便不现影。如来
智日。亦复如是。普现法界。无前无后。一切众生净
心器中。佛无不现。心器常净。常见佛身。若心浊器
破。则不得见。是则佛本不来而来。众实不往而往。
随众生心现往来故。
* 二明教相
欲明教相。当识因缘。夫因缘者。诸佛以之出世。众
生以之證真。若惟观法性。不达因缘者。杜方便之
门。无接引之分。六趣何由而出离。万德何由而圆
满。略分四门。以标经旨。一信门。二愿门。三念门。四
行门。
一信门者。即经云诸有众生闻佛名号。信心欢喜。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又云。明信佛智乃至胜智等。
是。华严经云。深信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又云。宁于无
量劫。受诸恶道苦。终不舍如来。而求于出离。维摩
经云。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劣解
众生。闻说诸佛不思议境界。多生疑惑。即声闻二
乘。尚不信有他方诸佛。以不识是心无外故。心外
无佛故。若知是心无外。则知他佛即是自佛。不坏
自他之相。斯能入无边之佛土。起无量之行门。以
自心境界不可思议。故知诸佛境界亦不可思议。
至如无量寿佛所有愿力功德智慧神通。圆同太
虚。廓周沙界。非计可测。非情可量。若人闻是经巳。
智日。亦复如是。普现法界。无前无后。一切众生净
心器中。佛无不现。心器常净。常见佛身。若心浊器
破。则不得见。是则佛本不来而来。众实不往而往。
随众生心现往来故。
* 二明教相
欲明教相。当识因缘。夫因缘者。诸佛以之出世。众
生以之證真。若惟观法性。不达因缘者。杜方便之
门。无接引之分。六趣何由而出离。万德何由而圆
满。略分四门。以标经旨。一信门。二愿门。三念门。四
行门。
一信门者。即经云诸有众生闻佛名号。信心欢喜。
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又云。明信佛智乃至胜智等。
是。华严经云。深信诸佛及佛法。亦信佛子所行道。
及信无上大菩提。菩萨以是初发心。又云。宁于无
量劫。受诸恶道苦。终不舍如来。而求于出离。维摩
经云。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劣解
众生。闻说诸佛不思议境界。多生疑惑。即声闻二
乘。尚不信有他方诸佛。以不识是心无外故。心外
无佛故。若知是心无外。则知他佛即是自佛。不坏
自他之相。斯能入无边之佛土。起无量之行门。以
自心境界不可思议。故知诸佛境界亦不可思议。
至如无量寿佛所有愿力功德智慧神通。圆同太
虚。廓周沙界。非计可测。非情可量。若人闻是经巳。
400-A¶ 第 118c 页 X22-0118.png
决定信入。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巳于无量佛
所。深植善根。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胜诸声闻百千万亿倍。何况其馀。故知入此门
中。信为第一。毗婆沙论云。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
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何以故。一念信心。迥
超情计。具佛知见故。
二。愿门者。即经云遵普门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
量行愿。愿于无量世界现成正觉。乃至法藏四十
八愿。及诸众生愿生彼国者。是。一切行门。从愿而
起。愿如良苗。非苗不实故。愿如良导。非导不行故。
然心有广狭。故愿有大小。惟称法界量而发心者。
方能入于诸佛愿波罗蜜。如华严经普贤告善财
言。欲成就如来功德门者。当修十种广大行愿。一
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
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
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
回向。惟此十愿。是曰愿王。一切菩萨从此起行。直
至成佛。然其间有一总持门。能使所愿速得成就。
不离念无量寿佛求生西方。普贤偈曰。愿我临欲
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
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刹巳。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馀。利乐一切众生界。是知尽十方
众生愿轮之胜。莫有过于往生安乐者。何以故。无
量寿佛。无上愿王。一切菩萨愿王。莫不以此为究
所。深植善根。当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胜诸声闻百千万亿倍。何况其馀。故知入此门
中。信为第一。毗婆沙论云。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
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何以故。一念信心。迥
超情计。具佛知见故。
二。愿门者。即经云遵普门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
量行愿。愿于无量世界现成正觉。乃至法藏四十
八愿。及诸众生愿生彼国者。是。一切行门。从愿而
起。愿如良苗。非苗不实故。愿如良导。非导不行故。
然心有广狭。故愿有大小。惟称法界量而发心者。
方能入于诸佛愿波罗蜜。如华严经普贤告善财
言。欲成就如来功德门者。当修十种广大行愿。一
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
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
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
回向。惟此十愿。是曰愿王。一切菩萨从此起行。直
至成佛。然其间有一总持门。能使所愿速得成就。
不离念无量寿佛求生西方。普贤偈曰。愿我临欲
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
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刹巳。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馀。利乐一切众生界。是知尽十方
众生愿轮之胜。莫有过于往生安乐者。何以故。无
量寿佛。无上愿王。一切菩萨愿王。莫不以此为究
400-A¶ 第 119a 页 X22-0119.png
竟故。今明发愿。当如西方合论中说。决得往生。一
不为福田故愿。愿为一切众生荫。生净土故。二不
为眷属故愿。愿治一切如来家。生净土故。三不为
病苦故愿。愿医一切世间无明等疮。生净土故。四
不为转轮王故愿。愿转诸佛法轮。作大法王。生净
土故。五不为欲界故愿。愿离一切微妙五欲。生净
土故。六不为色界故愿。愿离一切禅著。生净土故。
七不为无色界故愿。愿尽种种微细流注。證无量
相好身。生净土故。八不为声闻辟支故愿。愿以福
智二严。饶益一切众生。生净土故。九不为一世界
千世界众生故愿。愿代无央数世界众生苦。拔一
切世界众生。生净土故。十不为一阿僧祇劫千阿
僧祇劫众生故愿。愿代无数阿僧祇劫众生苦。拔
一切劫众生生净土故。
三。念门者。即经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乃至十念
一念念于彼佛者。是。首楞严经。大势至白佛言。我
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
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
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
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
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
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
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不为福田故愿。愿为一切众生荫。生净土故。二不
为眷属故愿。愿治一切如来家。生净土故。三不为
病苦故愿。愿医一切世间无明等疮。生净土故。四
不为转轮王故愿。愿转诸佛法轮。作大法王。生净
土故。五不为欲界故愿。愿离一切微妙五欲。生净
土故。六不为色界故愿。愿离一切禅著。生净土故。
七不为无色界故愿。愿尽种种微细流注。證无量
相好身。生净土故。八不为声闻辟支故愿。愿以福
智二严。饶益一切众生。生净土故。九不为一世界
千世界众生故愿。愿代无央数世界众生苦。拔一
切世界众生。生净土故。十不为一阿僧祇劫千阿
僧祇劫众生故愿。愿代无数阿僧祇劫众生苦。拔
一切劫众生生净土故。
三。念门者。即经云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乃至十念
一念念于彼佛者。是。首楞严经。大势至白佛言。我
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
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
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
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
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
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
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400-A¶ 第 119b 页 X22-0119.png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
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
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所说般若经佛言。
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
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閒。舍诸乱意。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
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
德无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
无差别相。又如般舟经。佛言。何因致现在诸佛悉
在前立三昧。其有四众。持戒定具。独一处止。心念
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去是十亿万佛刹。其国名
须摩提。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常念彼佛。譬如
梦中见七宝亲属相与娱乐。觉巳说之。若人念彼
佛一日昼夜。若过七日七夜。阿弥陀佛于觉不见。
梦中见之。心作念时。诸佛国土大山须弥幽冥之
处。悉为开辟。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便于世间。坐见
彼佛。闻所说经。如上三经具明念力不可思议。是
知一念十念。乃至一向专念。无量寿佛随众生心。
念念出现。众生能一念念佛者。即一心清净。一心
清净。即一身清净。一身清净。即多身清净。多身清
净。即一世界清净。一世界清净。即多世界清净。如
是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数世界清净。临命
终时。随其念力。见佛往生。自性自度。是心作佛故。
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
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所说般若经佛言。
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善男子。善女
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閒。舍诸乱意。不取相貌。
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
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
德无二。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
无差别相。又如般舟经。佛言。何因致现在诸佛悉
在前立三昧。其有四众。持戒定具。独一处止。心念
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去是十亿万佛刹。其国名
须摩提。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常念彼佛。譬如
梦中见七宝亲属相与娱乐。觉巳说之。若人念彼
佛一日昼夜。若过七日七夜。阿弥陀佛于觉不见。
梦中见之。心作念时。诸佛国土大山须弥幽冥之
处。悉为开辟。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便于世间。坐见
彼佛。闻所说经。如上三经具明念力不可思议。是
知一念十念。乃至一向专念。无量寿佛随众生心。
念念出现。众生能一念念佛者。即一心清净。一心
清净。即一身清净。一身清净。即多身清净。多身清
净。即一世界清净。一世界清净。即多世界清净。如
是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数世界清净。临命
终时。随其念力。见佛往生。自性自度。是心作佛故。
400-A¶ 第 119c 页 X22-0119.png
四。行门者。即经云法藏比丘及诸菩萨。积集无量
功德。乃至三辈往生所修功德等。是。维摩经。长者
子宝积白佛言。惟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
言。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
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
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
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若
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宝
积经。佛告弥勒。发十种心往生极乐。何者为十。一
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
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
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
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
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
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
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
诸相。起随念心。是名菩提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
得往生。若人于此十心。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
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是故行者既发愿巳。惟
应一切所行。不离念佛。当独居时。不离念佛。处眷
属间。不离念佛。闻说意声。不说意声。不离念佛。见
悦意色。不悦意色。不离念佛。乃至班朝莅官。治军
行法。不离念佛。遇刀兵劫。入罗刹群。不离念佛。如
是念佛。则能渐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根本。随顺
功德。乃至三辈往生所修功德等。是。维摩经。长者
子宝积白佛言。惟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
言。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
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
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
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若
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宝
积经。佛告弥勒。发十种心往生极乐。何者为十。一
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
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
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
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
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
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
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
诸相。起随念心。是名菩提发十种心。由是心故。当
得往生。若人于此十心。随成一心。乐欲往生彼佛
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是故行者既发愿巳。惟
应一切所行。不离念佛。当独居时。不离念佛。处眷
属间。不离念佛。闻说意声。不说意声。不离念佛。见
悦意色。不悦意色。不离念佛。乃至班朝莅官。治军
行法。不离念佛。遇刀兵劫。入罗刹群。不离念佛。如
是念佛。则能渐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根本。随顺
400-A¶ 第 120a 页 X22-0120.png
具足十波罗蜜。既能心佛之心。何难履佛之土。何
以故。一净一切净故。
* 三明归趣
欲明归趣。当知因缘不离法性。如此经言。法藏初
心。先开正觉。往生三辈。尽发菩提。若不发菩提者。
如上四门不成安立。何谓发菩提心。菩提训觉。举
要言之。当明五义。一了知一切诸佛不离自心。自
心常有一切诸佛成正觉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
离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严佛土故。一了知众生
一念念佛决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
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决生净土。一切土愿力所现
故。一了知自心既尔。他心亦然。有一众生不生净
土不成佛者。是则我土不净。我佛不成。我佛众生。
三无差别故。由此起信。是无信信。由此起愿。是无
愿愿。由此起念。是无念念。由此起行。是无行行。
云何为无信信。华严经云。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
萨信藏。此菩萨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无相。信一
切法无愿。信一切法无作。信一切法无分别。信一
切法无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无有上。
信一切法难超越。信一切法无生。若菩萨能如是
随顺一切法。生净信巳。闻诸佛法不可思议。心不
怯弱。闻一切佛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众生界不
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
虚空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涅槃界不可思议。
以故。一净一切净故。
* 三明归趣
欲明归趣。当知因缘不离法性。如此经言。法藏初
心。先开正觉。往生三辈。尽发菩提。若不发菩提者。
如上四门不成安立。何谓发菩提心。菩提训觉。举
要言之。当明五义。一了知一切诸佛不离自心。自
心常有一切诸佛成正觉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
离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严佛土故。一了知众生
一念念佛决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
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决生净土。一切土愿力所现
故。一了知自心既尔。他心亦然。有一众生不生净
土不成佛者。是则我土不净。我佛不成。我佛众生。
三无差别故。由此起信。是无信信。由此起愿。是无
愿愿。由此起念。是无念念。由此起行。是无行行。
云何为无信信。华严经云。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
萨信藏。此菩萨信一切法空。信一切法无相。信一
切法无愿。信一切法无作。信一切法无分别。信一
切法无所依。信一切法不可量。信一切法无有上。
信一切法难超越。信一切法无生。若菩萨能如是
随顺一切法。生净信巳。闻诸佛法不可思议。心不
怯弱。闻一切佛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众生界不
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法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
虚空界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涅槃界不可思议。
400-A¶ 第 120b 页 X22-0120.png
心不怯弱。闻过去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未来
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现在世不可思议。心不
怯弱。闻入一切劫不可思议。心不怯弱。何以故。此
菩萨于诸佛所。一向坚信。知佛智慧无边无尽。十
方无量诸世界中。一一各有无量诸佛。于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巳得。今得。当得。巳出世。今出世。当
出世。巳入涅槃。今入涅槃。当入涅槃。彼诸佛智慧。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进不退。不远不近。无知无
舍。此菩萨入佛智慧。成就无边无尽信。得此信巳。
心不退转。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著。随顺圣
人。生如来家。护持一切诸佛种性。增长一切菩萨
信解。随顺一切如来善根。出生一切诸佛方便。是
名菩萨摩诃萨信藏。是故当知。无量寿佛愿力功
德智慧神通。于众生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进
不退。不近不远。无知无舍。本来是佛。更无可信。首
楞严经。文殊言。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
二文殊。心佛亦尔。我真无量。无是无量。如是之信。
方为净信。故此经言。知一切法悉皆寂灭。闻甚深
法。心不疑惧。是则名为无信信。
云何为无愿愿。大般若经。佛言。诸菩萨摩诃萨具
最胜觉。虽能受行如是深法。而于其中不求果报。
何以故。于自性无动故。善现言。能于何等自性无
动。佛言。能于一切法无性自性无动。何以故。诸法
自性。即是无性。无性不能现證无性。思益经。网明
世不可思议。心不怯弱。闻现在世不可思议。心不
怯弱。闻入一切劫不可思议。心不怯弱。何以故。此
菩萨于诸佛所。一向坚信。知佛智慧无边无尽。十
方无量诸世界中。一一各有无量诸佛。于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巳得。今得。当得。巳出世。今出世。当
出世。巳入涅槃。今入涅槃。当入涅槃。彼诸佛智慧。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进不退。不远不近。无知无
舍。此菩萨入佛智慧。成就无边无尽信。得此信巳。
心不退转。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无所染著。随顺圣
人。生如来家。护持一切诸佛种性。增长一切菩萨
信解。随顺一切如来善根。出生一切诸佛方便。是
名菩萨摩诃萨信藏。是故当知。无量寿佛愿力功
德智慧神通。于众生心。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进
不退。不近不远。无知无舍。本来是佛。更无可信。首
楞严经。文殊言。我真文殊。无是文殊。若有是者。则
二文殊。心佛亦尔。我真无量。无是无量。如是之信。
方为净信。故此经言。知一切法悉皆寂灭。闻甚深
法。心不疑惧。是则名为无信信。
云何为无愿愿。大般若经。佛言。诸菩萨摩诃萨具
最胜觉。虽能受行如是深法。而于其中不求果报。
何以故。于自性无动故。善现言。能于何等自性无
动。佛言。能于一切法无性自性无动。何以故。诸法
自性。即是无性。无性不能现證无性。思益经。网明
400-A¶ 第 120c 页 X22-0120.png
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性。即是一切众生性。一
切众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于是法
中。我不见有利。不见无利。若有菩萨希望功德利
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
无功德利。以无有对处故。问。一切法既无功德利
者。无量愿王从何建立。答。从一切众生心而建立。
一切众生性本清净。本清净故寿本无量。本清净
故。光亦无量。乃至地狱饿鬼畜生诸恶道苦。清净
心中本不可得故。是知一切众生常住极乐。特于
梦中幻有娑婆。幻梦醒时。娑婆安在。本无可厌。亦
何所忻。但以清净心而回向佛故。故此经言。觉了
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是
则名为无愿愿。
云何为无念念。华严经。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
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
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
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
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
佛。所谓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
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
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
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
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佛。乃至见阎浮提微尘数
佛。四天下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
切众生性。即是幻性。幻性。即是一切法性。于是法
中。我不见有利。不见无利。若有菩萨希望功德利
而发菩提心者。不名发大乘也。所以者何。一切法
无功德利。以无有对处故。问。一切法既无功德利
者。无量愿王从何建立。答。从一切众生心而建立。
一切众生性本清净。本清净故寿本无量。本清净
故。光亦无量。乃至地狱饿鬼畜生诸恶道苦。清净
心中本不可得故。是知一切众生常住极乐。特于
梦中幻有娑婆。幻梦醒时。娑婆安在。本无可厌。亦
何所忻。但以清净心而回向佛故。故此经言。觉了
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是
则名为无愿愿。
云何为无念念。华严经。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男
子。我得自在决定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耀。普观
境界。离一切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
诣十方一切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
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
佛。所谓见于东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
佛。亿佛。百亿佛。千亿佛。百千亿佛。那由他亿佛。百
那由他亿佛。千那由他亿佛。百千那由他亿佛。乃
至见无数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
不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佛。乃至见阎浮提微尘数
佛。四天下微尘数佛。千世界微尘数佛。二千世界
400-A¶ 第 121a 页 X22-0121.png
微尘数佛。三千世界微尘数佛。佛刹微尘数佛。乃
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如东方。南西北
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又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
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我若欲
见栴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
来。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
明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
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
那如来。如是一切悉皆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
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
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
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巳心。悉
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念。更无别
念。无量即是念之体。念即是无量之用。体用一如。
心心寂灭。佛佛全彰。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
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
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
众生本来成佛。是则不离当处。步步华台。何待他
生。尘尘净刹。故此经言。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
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是则名为无念念。
云何名无行行。华严经云。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
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巳
修此行。当修此行。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
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如东方。南西北
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又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
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我若欲
见栴檀世界金刚光明如来。妙香世界宝光明如
来。莲华世界宝莲华光明如来。妙金世界寂静光
明如来。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善住世界师子如来。
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
那如来。如是一切悉皆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
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
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
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巳心。悉
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如是念佛。即念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念。更无别
念。无量即是念之体。念即是无量之用。体用一如。
心心寂灭。佛佛全彰。圆觉经云。圆觉普照。寂灭无
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
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
众生本来成佛。是则不离当处。步步华台。何待他
生。尘尘净刹。故此经言。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
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是则名为无念念。
云何名无行行。华严经云。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
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巳
修此行。当修此行。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
400-A¶ 第 121b 页 X22-0121.png
外世间。所起大愿诸波罗蜜。及一切法。皆无有著。
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无
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
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
槃。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金刚般若经亦云。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问。既一切法不
可得者。何用庄严佛土。答。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庄
严佛土。若有一法可得。则佛与众生各住自性。同
异炽然。成敌两立。佛不度生。生不成佛。惟一法不
可得。圆满觉场。缘起无朕。本际非动。佛事繁兴。是
知诸佛示现。实本无现。众生求生。实本无生。无现
而现。佛即众生。无生而生。众生即佛。故此经言。譬
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
在意所为。是则名为无行行。
如是之法。实万善之总门。一乘之了义。菩萨以之
严净国土。诸佛以之圆證菩提。法性如然。群经共
赞。但能信入。巳投种于宝池。永截疑根。定往生于
金地。是固本来具足。更须方便加功。都摄六根。全
提一念。了得即心即佛。自知非佛非心。再释经文。
用资广劝。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
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无
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
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
槃。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金刚般若经亦云。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问。既一切法不
可得者。何用庄严佛土。答。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庄
严佛土。若有一法可得。则佛与众生各住自性。同
异炽然。成敌两立。佛不度生。生不成佛。惟一法不
可得。圆满觉场。缘起无朕。本际非动。佛事繁兴。是
知诸佛示现。实本无现。众生求生。实本无生。无现
而现。佛即众生。无生而生。众生即佛。故此经言。譬
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
在意所为。是则名为无行行。
如是之法。实万善之总门。一乘之了义。菩萨以之
严净国土。诸佛以之圆證菩提。法性如然。群经共
赞。但能信入。巳投种于宝池。永截疑根。定往生于
金地。是固本来具足。更须方便加功。都摄六根。全
提一念。了得即心即佛。自知非佛非心。再释经文。
用资广劝。
无量寿经起信论卷上
400-A¶ 第 121c 页 X22-012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