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312-00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通鉴地理通释卷五   宋 王应麟 撰
  十道山川考
禹贡定高山大川以别九州之境职方尔雅取法焉山
川万古不易州县随时变迁后之志地理者附山川于
注失其纲领唯唐六典叙十道得禹贡遗意今释其地
以备参考山川能说九能之一或庶几焉
   关内
卷五 第 1b 页 WYG0312-0061b.png
东距河
 班固西都赋带以洪河注书曰导河自积石南至于
 华阴
西极陇坂
 陇坂即陇坻今之陇山应劭曰陇西郡有陇坻在其
 西(见后/)杜笃论都赋置列汧陇廱偃西戎西京赋右
 有陇坻之隘(注应劭曰天水/有大坂曰陇坻)
南据终南之山
卷五 第 2a 页 WYG0312-0062a.png
 西都赋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地理志武功县太一山
 古文以为终南张衡西京赋终南太一隆崛崔崒(注/五)
 (经要义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此云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
 (山之/别号)郡县志终南山在京兆府万年县南五十里按
 经传所说一名太一亦名中南(据西京赋云西征赋/云九嵏巀嶭太一巃)
 (嵷面终南而背云阳跨平原而连/嶓冢然则终南太一非一山也)左传中南九州之
 险也柳宗元谓据天之中在都之南西至于褒斜又
 西至于陇首以临于戎东至于商颜又东至于太华
卷五 第 2b 页 WYG0312-0062b.png
 以距于关其物产之厚器用之出则璆琳琅玕夏书
 载焉纪堂条梅秦风咏焉(终南山又在凤翔/府郿县南三十里)
北边沙漠
 唐世突厥薄渭桥吐蕃入奉天迩戎狄故也
名山 太白
 在凤翔府郿县东南五十里(汉武功/县地)柳宗元碑云其
 地寒冰雪之积未尝已水经注地理志武功县有太
 一山古文以为终南杜预以为中南亦曰太白山在
卷五 第 3a 页 WYG0312-0062c.png
 武功县南去长安二百里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杜彦达曰太白山南连武功山于诸山最为秀桀冬
 夏积雪望之皓然(韩愈南山诗西南雄太/白唐田游岩入太白山)
九嵏
 在京兆府醴泉县汉左冯翊谷口县也(谷口县九/嵏山在西)
 口故城在醴泉东北四十里西都赋冠以九嵏陪以
 甘泉西京赋九嵏甘泉涸阴冱寒水经注泾水东经
 九嵏山东中山西谓之谷口
卷五 第 3b 页 WYG0312-0062d.png
吴山
 职方雍州山镇岳山在陇州吴山县西南五十里谓
 之吴岳唐为西镇(禹贡导岍汉志以为扶风汧县吴/山按陇州汧源县有岍山岍水所)
 (出非吴/山也)
岐山
 在凤翔府岐山县东北十里亦名天柱山汉右扶风
 美阳县西北周太王所邑文王始亦治焉西京赋注
 说文曰岐山在长安西美阳县界山有两岐故因以
卷五 第 4a 页 WYG0312-0063a.png
 名焉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成王有岐阳之蒐石
 鼓文在天兴县南二十里石形如鼓其数有十韦应
 物诗谓宣王大猎岐阳韩愈歌亦云蒐岐阳其文可
 见者四百六十五(吕氏春秋九山之一乳河图曰岐/山在昆崙东南为地 岐阳镇)
 (诗所谓居/岐之阳也)
梁山
 在京兆府奉天县北五里(汉志有扶风好畤县有梁/山 九域志奉天县凤翔)
 (府好畤县/有梁山)古公踰梁山秦立梁山宫又同州韩城县
卷五 第 4b 页 WYG0312-0063b.png
 南十九里亦有梁山汉左冯翊夏阳县西北诗韩奕
 所谓奕奕梁山也尔雅以为晋望(嶭氏禹贡解曰梁/山在同州韩城县)
 (而乾州好畤县亦有梁山在/邠岐间非禹贡之梁山也)
泰华
 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山海经华首之山西六十里
 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太/华)
 (西八十里少华之山西京赋缀以二/华 少华山在华州郑县东南十里)唐玄宗铭曰雄
 峰峻削菡萏森爽是曰灵岳众山之长伟哉此镇峥
卷五 第 5a 页 WYG0312-0063c.png
 嵘中土高标赫日半壁飞雨华岳题名五百十一人
 再题三十一人自开元讫清泰(独孤及仙掌铭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
 (河曲厥迹犹存巨灵河神也遁甲/开山图曰巨灵能造山川出江河)
大川 泾
 出原州百泉县开头山东南至京兆府高陵县入渭
 职方雍州川论都赋带以泾渭号曰陆海(山海经出/长城北山)

 出渭州渭源县(今熙州/渭源堡)鸟鼠山东至华州华阴县入
卷五 第 5b 页 WYG0312-0063d.png
 河山海经鸟鼠同穴之山渭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水
 经出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职方雍州浸郡县志在
 京兆万年县北五十里论都赋鸿渭之流径入于河
 大船万石转漕相过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黄/氏)
 (曰渭水出熙州狄道县鸟鼠同/穴山东南至华州华阴县入河)

 出蓝田谷北入渭在京兆府万年县东二十一里西
 征赋南有玄灞素浐(通典荆溪下流也故滋水/秦穆公更名以显霸功)郡县
卷五 第 6a 页 WYG0312-0064a.png
 志即秦岭之下流东南自商川上洛县界流入又西
 北流合浐水入渭白鹿原在万年县东二十里亦谓
 之霸上

 亦出蓝田谷北至万年县入渭水经北入于灞(注云/北历)
 (蓝田川北流/注于霸水)上林赋终始霸产唐望春宫临浐水(韦/坚)
 (治汉隋运渠绝灞浐并渭/而东至永丰仓与渭合)长乐坡(在万年县东北十/二里即浐川之西)
 (岸/)本浐陂(隋文帝/更名)
卷五 第 6b 页 WYG0312-0064b.png
远夷控北蕃突厥
 吐蕃本西𦍑属散处河湟江岷间或曰南凉秃发利
 鹿孤之后突厥古匈奴北部居金山之阳其地三垂
 薄海南抵大漠
   河南
东尽于海
 古青徐之域
西距函谷
卷五 第 7a 页 WYG0312-0064c.png
 古函谷关在陜州灵宝县函谷故城在县南十里东
 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曰天险所谓秦得百
 二也
南濒于淮
 古徐州之域
北薄于河
 古豫兖之域洛陜负河而北虢汝许郑负河而南
名山 三崤
卷五 第 7b 页 WYG0312-0064d.png
 又名嵚崟山在河南府永宁县北二十八里自东崤
 至西崤二十五里(吕氏春秋/九塞之一)舆地广记二崤山连入
 硖石界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
 雨春秋晋败秦师于殽陜州石壕镇本殽县后魏置
 唐改硖石(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若/鲁有大庭氏之库殽之二陵)
少室
 在河南府登封县四十里汉颍川崇高县也在告成
 县西北五十里汉阳城县述征记汉武筑登仙台
卷五 第 8a 页 WYG0312-0065a.png
砥柱
 俗名三门山在陜州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中山
 有三门河所经唐太宗勒铭(硖石省/入陜县)山在河中形若
 柱水经注谓禹所凿(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又东/至于砥柱 李齐物凿砥柱为)
 (门以通漕五裴耀卿凿漕渠以避三门之险柱/隋开皇十 年凿砥柱 宋乾德元年凿砥)
蒙山
 在沂州费县西北八十里(楚老莱子/所耕处)禹贡蒙羽其艺
 诗奄有龟蒙汉泰山郡蒙阴县西南(东蒙山在费县/西北七十五里)
卷五 第 8b 页 WYG0312-0065b.png
 (颛臾为东蒙/主近于费)
峄山
 一名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郡县志秦始皇
 观礼于鲁刻石于峄山禹贡峄阳孤桐诗奄有凫绎
 (太史公乡射邹峄自晋郗凿避难/峄山中镇邹山后 峄山奔下邳)

 在河南府登封县北八里汉颍川崇(即嵩/字)高县也一
 曰太室山是为中岳(晋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汉武帝礼登太室 郡县志东)
卷五 第 9a 页 WYG0312-0065c.png
 (曰太室西曰少室嵩高总名即中岳也山高二十里/周回一百三十里少室山在县西十里启母祠县东)
 (北七里汉武帝祀中/岳见夏启母石是也)

 职方兖州山镇岱山泰山也一曰岱宗在袭庆府奉
 符县西北三十里(唐兖州/乾封县)汉泰山郡博县西北(汉官/仪泰)
 (山东南名曰日观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社首山在县西北二十六里)
大川 伊
 出商州上洛县熊耳山东北至河南府洛阳县南北
卷五 第 9b 页 WYG0312-0065d.png
 入于洛(郡县志伊水在河/南县东南十八里)秦三川郡谓河洛伊(山海/经蔓)
 (渠之山伊水出/焉东流注于洛)

 职方豫州川出商州洛南县冢领山至河南府巩县
 入河(郡县志在洛阳县西南三里西/自苑内上阳之南弥漫东流)系辞曰洛出书
 禹贡豫州伊洛入于河(伊水入洛/洛水入河)山海经欢举之山
 雒水出焉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河图曰玄/扈洛汭)冢岭山
 在河南县西七十里洛水所出
卷五 第 10a 页 WYG0312-0066a.png

 出汝州梁县天息山径蔡颍州入淮尔雅汝为濆

 出河南府阳城县阳乾山东至寿春府下蔡入淮(皆/古)
 (豫州地职方以/为荆州浸未详)山海经出少室(黄氏曰出河南登封/阳乾山东南流至颍)
 (川颍上/县入淮)

 出沂州沂水县艾山南至下邳西南入泗禹贡徐州
卷五 第 10b 页 WYG0312-0066b.png
 淮沂其乂职方青州浸曾氏曰徐州水以沂名者非
 一郦道元谓水出尼丘山西北径鲁之雩门亦谓之
 沂水水出泰山武阳之冠石山亦谓之沂水禹贡广
 记曰沂水经下邳县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
 泗一水经城东屈曲从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

 职方青州川出袭庆府泗水县桃墟西北陪尾山源
 有泉四四泉俱导因以为名西南过彭城又东南过
卷五 第 11a 页 WYG0312-0066c.png
 下邳入淮禹贡泗滨孔子宅在曲阜县(今仙/源县)故鲁城
 中归德门内阙里之中背洙泗矍相圃之东北太史
 公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

 职方青州川出唐州桐柏县桐柏大复山东南至盱
 眙军招信县入海水经云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禹/自)
 (桐柏导之耳桐柏/县汉平氏县东界)

卷五 第 11b 页 WYG0312-0066d.png
 职方兖州川泲(当以古文/泲字为正)出绛州垣曲县王屋山东
 南始发源曰沇水既见而伏东出于孟州济源县二
 源东源周回七百步西源周回六百八十五步合流
 至温县是为济水西南入于河山海经出共山南东
 丘郦道元谓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但入河而已不
 复截流而南(古说济水/伏流地中)通典禹贡济水泆为荥今不
 复入荥
远夷控海东新罗日本
卷五 第 12a 页 WYG0312-0067a.png
 新罗魏时新卢国本辰韩种辰韩始有六国稍分为
 十二新罗其一也国在百济东南东滨大海兼有沃
 沮不耐韩濊之地 倭自后汉通焉在带方东南大
 海中依山岛居一名日本自云国在日边故以为称
   河东
东距常山
 左传晋表里山河常山见后
西据河
卷五 第 12b 页 WYG0312-0067b.png
 河至慈州文城县孟门山是为入龙门至绛州汾州
 合河之上是为出龙门口柳子晋问晋之故封黄河
 迤之
南抵首阳太行
 雷首山在河中府河东县本蒲坂舜都也夷齐居其
 阳所谓首阳山也(山南/曰阳)石曼卿诗谓耻生汤武干戈
 日宁死唐虞揖逊区诗唐风采苓首阳
 太行山在怀州河内县西北(亘十州/之界)连亘河北诸州(始/于)
卷五 第 13a 页 WYG0312-0067c.png
 (怀而达/于幽)为天下之脊一名皇母一名女娲其上有女
 娲祠(寰宇记在河内县北二十五里郡/县志太行陉在县西北三十里)崔伯阳感山
 赋曰上正枢星下开冀方逄胃而毕自柳以张乱则
 冀安弱则冀强起为名丘妥为平冈岿乎甚尊其名
 太行墨翟察而知骥之贵户佼过而辨牛之难穆王
 升由雀道而出世宗行自大河而还孝明尝登幸上
 党郡章帝以游至天井关孟德北上纪摧轮之恐谢
 公西顾引忧生之端阮籍失路而咏怀刘峻怀交而
卷五 第 13b 页 WYG0312-0067d.png
 发叹归晋阳子惠之便道对二坂祖浚之详观决羊
 肠之险堑此山之道攻荥阳伐韩以威天下应侯为
 秦昭王之谋也据敖仓之粟杜此山之阨距飞狐之
 口守白马之津使天下知所归者郦食其为汉高祖
 之谋也踰此山入射犬破青犊之众杀谢躬于邺以
 收复天下为心者汉光武之谋也济河降射犬之众
 还军敖仓属魏种以河北事然后西向以争天下者
 魏武帝之谋也进据武牢扼其襟要俾窦建德不能
卷五 第 14a 页 WYG0312-0068a.png
 踰山入上党收河东之地而卒以并天下者唐太宗
 之诛也 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曰二山连延
 东北接碣石述征记曰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
 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罕都陉在幽州昌平县北/十里太行八陉盖尽于此)
北边丐奴
 汉丐奴传诗薄伐猃允至于太原晋文公攘戎翟悼
 公和戎翟战国赵边于丐奴
名山 雷首
卷五 第 14b 页 WYG0312-0068b.png
 在河中府河东县南十五里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
 岳一名中条山唐司空图居山之王官谷(唐志河中/府永乐县)
 (壶壶口山在慈州吉乡县郡县志平山一名/ 口山今名姑射山在晋州临汾县西八里)
介山
 在河中府万泉县汉河东汾阴县南(武帝用事介山/其山特立周匕)
 (十里高三十里在县西南二十里/ 唐志又汾州介休县亦有介山)
霍山
 职方冀州山镇谓之霍大山在晋州霍邑县东北三
卷五 第 15a 页 WYG0312-0068c.png
 十里汉河东彘县禹贡大岳岳阳
崞山(崞音/郭)
 在代州崞县(本作/嵉误)后汉书注崞县有崞山地理志名
 山无崞山有五台山在代州五台县东北百四十里
 道经以为紫府山内经以为清凉山(汉虑虒/县隋改)九域志
 崞县有崞山
大川 汾水
 职方冀州浸出宪州静乐县(汉汾阳/县地)北管涔山南流
卷五 第 15b 页 WYG0312-0068d.png
 至河中府宝鼎县北入河(宝鼎汉/汾阴县)说文出太原晋阳
 山西南入河诗彼汾沮洳国语宰孔曰晋景霍以为
 城汾河涑浍以为渊(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又云汾水出上窳北)
晋水
 在太原府阳曲县(晋阳省/入阳曲)出县西悬瓮山东入汾山
 海经县雍之山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汾水(雍音/瓮)
 谱晋阳南有晋水唐叔子燮改为晋侯唐北都城左
 汾右晋
卷五 第 16a 页 WYG0312-0069a.png
丹水
 泽州高平县有泫水一曰丹水汉上党高都县莞谷
 丹水所出东南入泫水(高都泽州晋城/县隋曰丹川)
沁水
 出沁州沁源县(汉榖远县后魏/改今属威胜军)羊头山世靡谷至怀
 州武陟县入河泽州有沁水县山海经谒戾之山(在/上)
 (党涅/县)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注云至荥阳/东北入河)又云出井
 陉山东东南注河入怀东南(怀县今/武陟)
卷五 第 16b 页 WYG0312-0069b.png
   河北
东并于海
 沧州安东并海
南近于河
 尔雅两河间曰冀州职方河内曰冀州通典河在无
 棣县界
西距太行常山
 见前 地理志妫州怀戎县东南五十里有居庸塞
卷五 第 17a 页 WYG0312-0069c.png
 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常山实天下之险有铁门
 关(居庸吕氏春/秋九塞之一)
北通渝关
 渝关在幽州北七百里营州城西四百八十里又平
 州石城县有临渝关在州西一百八十里(因渝水为/名)
名山 隆虑(音庐/)
 在相州林虑县西二十里(本隆虑汉属河内/郡殇帝改为林)夏馥入
 山中匿姓名为冶家佣崔伯阳感山赋隆虑雷首(桥/顺)
卷五 第 17b 页 WYG0312-0069d.png
 (二子师事仙人卢子/基于隆虑山栖霞谷)
白鹿
 在卫州共城县西五十四里(隋章仇大翼隐于白鹿/山徙居林虑山茱萸涧)
封龙
 一名飞龙山在真定府获鹿县南四十五里(汉石/邑县)
 县志飞龙山在赵州元氏县西北三十里(赵武灵王/取封龙隋)
 (志石邑县有封龙山唐志赵州元氏县有封/龙山晋王浚使祁弘东讨石勒战于飞龙山)
井陉
卷五 第 18a 页 WYG0312-0070a.png
 陉山在真定府井陉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平中下
 似井故名之韩信击赵欲下井陉隋唐置井州(吕氏/春秋)
 (九塞/之一)井陉口今名土门口在获鹿县西南十里有井
 陉关一名土门即太行八陉之第五陉也
碣石
 在平州石城县西南汉右北平郡骊城县(通典在平/州卢龙县)
 (南二十馀里郡县志/卢龙县南二十三里)碣然而立在海旁水经注骊城
 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其
卷五 第 18b 页 WYG0312-0070b.png
 山昔在河口海滨历世既久为水所渐沦入于海去
 岸五百馀里(秦筑长城起所自碣石在/今高丽界与此碣石异)禹贡夹右碣
 石入于河山海经碣石之山绳水出焉注水经曰今
 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秦皇刻碣石门登之以望巨
 海(汉武帝东巡/海上至碣石)通典碣石山在汉乐浪郡遂城县长
 城起于此山长城东截辽水而入高丽遗趾犹存(右/碣)
 (石即河赴海处在平/州高丽中为左碣石)
常岳
卷五 第 19a 页 WYG0312-0070c.png
 在定州曲阳县西北郡县志在县北一百四十里常
 水所出职方并州山镇曰恒山是为北岳
大川 漳
 职方冀州川 浊漳水出潞州长子县发鸠山东至
 相州邺县入清漳又清漳出太原府乐平县少山东
 北流至德州长河县瀛州平舒县入于河周定王五
 年河徙而东故漳水不入河而自达于海

卷五 第 19b 页 WYG0312-0070d.png
 出相州隆虑县西大号山南径朝歌县北山海经沮
 洳之山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郡县志出卫州共城
 县西北沮洳山至卫县(古朝/歌)入河谓之淇水口诗邶
 曰亦流于淇鄘曰送我淇上卫曰瞻彼淇澳
呼沲
 职方并州川虖池山海经出大戏之山在代州繁畤
 县(山在县东/南九十里)东南流经五台山东流至文安县入海
 (何承矩筑堤储水为阻固并边诸河/若滹沲胡芦永济等河皆汇于塘泺)
卷五 第 20a 页 WYG0312-0071a.png
远夷控契丹奚靺鞨室韦
 契丹与库莫奚异方同类当辽西正北二百里随水
 草畜牧唐贞观中内属以为松漠都督府库莫奚鲜
 卑宇文别种后强盛有阿会氏诸部皆归之至隋代
 号曰奚靺鞨隋文帝初来献谓即勿吉也古肃慎国
 地西北与契丹接室韦后魏末通焉在靺鞨之北有
 五部南室韦在契丹北三千里北室韦分九部唐所
 闻有九部焉
卷五 第 20b 页 WYG0312-0071b.png
   山南
东接荆楚
 诗有蛮荆荆楚春秋庄公之世书荆僖公元年始书
 楚
西抵陇蜀
 秦陇巴蜀
南控大江
 诗江汉之域即荆梁二州
卷五 第 21a 页 WYG0312-0071c.png
北据商华之山
 商山在商州上洛县南十四里商洛县南一里亦名
 地肺山亦名楚山四皓所隐王莽传谓绕霤之固南
 当荆楚言四面塞阨屈曲水回绕而霤即七盘十二
 绕 华山(见前/)
名山 嶓冢
 在兴元府金牛县(今大安军/三泉县)东二十里汉水所出禹
 贡岷嶓既艺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一在秦州清水县/郡县志在秦州上)
卷五 第 21b 页 WYG0312-0071d.png
 (邽县西南五十八里漾水所出/嶭氏曰陇东之山皆嶓冢也)山海经大时之山又
 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
 于沔注嶓冢在武都氏道县南
熊耳
 在商州上洛县南四十里其山两峰状若熊耳禹贡
 导洛自熊耳其山在虢州卢氏县界(齐桓公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山)
 (海经浮濠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洛)
巫峡
卷五 第 22a 页 WYG0312-0072a.png
 在夔州巫山县西楚置巫郡荆州记信陵县西二十
 里有巫峡(建平郡信陵县今归州巴东县/通典晋置建平郡于巫山县)
铜梁
 在合州石照县(唐石/镜县)南五里左思蜀都赋外负铜梁
 (山之北址即/巴子故城)
荆山
 在襄阳府南漳县禹贡南条荆山(山海经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
 (于雎雎与沮同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即此山卞和得玉之处)
卷五 第 22b 页 WYG0312-0072b.png
岘山
 在襄阳府襄阳县东南九里欧阳文忠公记曰岘山
 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
 州盖羊祜以其仁杜预以其功
大川 巴水
 巴江在达州永睦县(巴江渠江合于/通州县东南)
汉水
 职方荆州川禹贡漾汉为东汉水出大安军三泉县
卷五 第 23a 页 WYG0312-0072c.png
 西嶓冢山至汉阳军汉阳县入江汉水一名沔水郦
 道元谓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诗汉之广/矣楚汉水)
 (以为/池)沔水源出武都东狼谷中即汉水之上源山海
 经嶓冢之山汉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沔
沮水
 在荆门军当阳县(汉临沮故/城在县北)郡县志出房州永清县
 (省入/房陵)西南景山东南入于汉江一云出房州房陵县
 东山东南过江陵府枝江县入于江王粲登楼赋倚
卷五 第 23b 页 WYG0312-0072d.png
 曲沮(千余/切)之长洲颜师古曰左传江汉沮漳楚之望
 也山海经景山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景山在南/郡房陵西)
 (南二/百里)
淯水
 出虢州卢氏县南至邓州顺阳县入于沔山海经攻
 离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在淯阳县南(汉南阳/郡淯阳)
 (县在淯水之阳故城在邓州南阳县南晋杜/预修召信臣遗迹激用淯水浸原田万馀顷)郡县志
 东去邓州南阳县三里西去新野县二百步九域志
卷五 第 24a 页 WYG0312-0073a.png
 金州洵阳县有淯水
   陇右
东接秦州
 汉陇西秦亭秦谷今秦州地
西逾流沙
 流沙在沙州西八十里其沙随风流行禹贡导弱水
 馀波入于流沙(汉志张掖郡居延县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在唐甘州张掖县东)
 (北百六十里沈括云尝过无定河活沙履之百步皆/动如行幕上或陷则人马车驼以百千数无孑遗者)
卷五 第 24b 页 WYG0312-0073b.png
 (或谓此即/流沙也)
南连蜀及吐蕃
 蜀始见于牧誓秦惠王伐蜀有其地 吐蕃(见前/)
北界朔漠
 唐置北庭安西都护府抵大漠
名山 秦岭
 在秦州上邽县(省入/成纪)九域志陇州陇安县有秦岭山
 西都赋晞秦岭晁氏以为陇山秦岭皆古之岍(通典/秦岭)
卷五 第 25a 页 WYG0312-0073c.png
 (在京兆蓝田县界又商州上洛县西十八里有/秦岭山岭北为秦山南为汉山周六百二十里)
陇坻
 在秦州陇城县(大陇山在县/东一百里)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
 (丁礼/切)汉武帝幸雍遂踰陇通典陇州汧源县陇山在
 县西六十二里一曰陇坻(秦州陇城县有大陇亦曰/陇首山清水县小陇山一)
 (名陇坻又/名分水岭)
西倾
 在洮州临潭县(汉临/洮县)西南后名西强山在吐谷浑界
卷五 第 25b 页 WYG0312-0073d.png
 水经西倾之南桓水出焉禹贡西倾因桓是来(吐谷/浑阿)
 (豺升西强山观垫江源流舆地记/西顷之北洮水所出北 入河)
朱圉
 在西和州大潭县俗呼为白岩山郡县志在秦州伏
 羌县西南六十里
积石
 在鄯州龙支县西九十八里黄河在县西南六十里
 禹贡导河始此汉段颎追羌出塞至积石(河自积石/始西南流)
卷五 第 26a 页 WYG0312-0074a.png
 (山海经积石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之以西南流)廓州积石军在州西南西
 临大涧北枕黄河河州枹罕县积石山一名唐述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今人目龙支县山为大/积石山此名小积石山)
合黎
 在甘州张掖县西北二百里亦名羌谷俗名要涂山
 (水经在酒泉/会水县东北)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通典合黎水弱/水并在张掖县)
崆峒
 在岷州溢乐县西二十里(唐地理志/今西和州)史记黄帝西至
卷五 第 26b 页 WYG0312-0074b.png
 空桐韦昭曰在陇右正义笄头山一名崆峒在原州
 平高县五百里括地志在肃州福禄县东南六十里
 (二处皆云黄帝/登之未详孰是)汉武帝至陇西登空桐
三危
 在沙州燉煌县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曰三危舜窜
 三苗禹贡三危既宅导黑水至于三危郑玄引河图
 及地说云在鸟鼠西南(山海经广/员百里)
鸟鼠同穴
卷五 第 27a 页 WYG0312-0074c.png
 在渭州渭源县西七十六里(今熙州/渭源堡)俗呼为青雀山
 其同穴鸟如家雀色小青鼠如家鼠色小黄渭水出
 焉禹贡导渭自鸟鼠同穴(同穴山名鸟鼠山者同穴/之枝山也孔氏曰鸟鼠共)
 (为雌雄同穴而处/其说怪诞不经)河图曰鸟鼠同穴地之干也上为
 掩毕星山海经注鸟名曰鵌鼠名曰鼵鼵如人家鼠
 而短尾鵌似燕而黄色穿地入数尺鼠在内鸟在外
 而共处
大川 洮水
卷五 第 27b 页 WYG0312-0074d.png
 出西羌中北至河州枹罕县入河
弱水
 出吐谷浑界穷石山自甘州删丹县西至合黎山与
 张掖县河合其水力不胜芥然可以皮船渡通鉴魏
 太武击柔然至栗水西行至莬园水又循弱水西行
 至涿邪山则弱水在莬园水之西涿邪山之东禹贡
 弱水既西(以水皆东流唯弱/黑二水乃西注耳)
羌水
卷五 第 28a 页 WYG0312-0075a.png
 出塞外(水经出羌/中参合)南至阴平(文/州)入白水
河渎
 河源在西徼之外禹迹所及止于积石汉志河水行
 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入海(章武县汉属渤海/今入沧州清池县)
 典凡天下水泉三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其在
 遐荒绝域者不可得而知江河自西极达东溟中国
 之大川也百三十有五水是为中川千二百五十二
 水斯为小川(桑钦水经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郦善长注引枝流一千二百五)
卷五 第 28b 页 WYG0312-0075b.png
 (十二曾氏曰河自西出而南又东折然后北注于/海堤防之起自战国而汉以来筑作者辄复败)
休屠泽
 在凉州姑臧县东北(屠直/闾切)汉志云禹贡猪野泽(史记/都野)
远夷控西域胡戎
 西域隋大业中来朝者四十馀国唐贞观四年伊吾
 来降列其地为西伊州武后时王孝杰复四镇自是
 诸国朝贡侔于前代胡戎党项羊同悉立泥婆罗之
 属
卷五 第 29a 页 WYG0312-0075c.png
   淮南
东临海
 禹贡扬州东距海
西抵汉
 沔安二州抵汉水(沔今汉阳军/安今德安府)
南据江
 汉志江东至江都入海(嶭氏曰大江过湖口东/行至通州海门县入海)
北距淮
卷五 第 29b 页 WYG0312-0075d.png
 禹贡扬州北据淮跨淮而过
名山 八公
 一名淝陵山在寿州寿春县北四里淝水之北淮水
 之南(今安/丰军)苻坚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宋/景)
 (文公览郡图得八公山故老言山上有车辙马迹是/淮南王上宾之遗耕者往往得金云丹砂所化可以)
 (疗病因作诋仙赋八上有淮/南王安庙图安及 士像)

 在安庆府怀宁县西北二十里(通典一名天柱山灊/音潜汉武帝尝登)
卷五 第 30a 页 WYG0312-0076a.png
大别
 在寿州霍山县(今安丰军/六安县)史记索隐云在安丰县嶭
 氏曰大别山在汉阳军亦曰甑山左传楚拒吴济汉
 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小别山在汊川/县东南五十里)禹贡导嶓冢
 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近汉之山今汉阳军汉阳/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
 (蜀江北带汉水/鲁山一名大别)
霍山
 在霍山县南五里开宝元年省为镇入六安汉书注
卷五 第 30b 页 WYG0312-0076b.png
 南岳霍山在灊县属庐江一名天柱山(武帝/所登)尔雅南
 岳
罗山
 在申州罗山县(今信/阳军)西南九里有石城山甚高峻在
 钟山县西南二十一里冥阨盖谓此山(吕氏春秋/九塞之一)
涂山
 在寿春县东北濠州钟离县西九十五里禹会诸侯
 周穆亦会柳宗元有铭(下有县庙山/前有禹会村)
卷五 第 31a 页 WYG0312-0076c.png
大川 滁水
 在滁州全椒县南六十里原出庐州梁县至瓜步入
 大江
肥水
 自安丰县流入经寿春县北又西入淮晋谢石谢玄
 大破秦兵于肥水齐垣崇祖于寿阳城西北堰肥水
巢湖
 在庐州合肥县东南六十四里亦名焦湖
卷五 第 31b 页 WYG0312-0076d.png
   江南
东临海
 谓苏杭台温明等州吴舟师自海入齐
西抵蜀
 谓施黔等州
南极岭
 五岭在虔郴永道州
北带江
卷五 第 32a 页 WYG0312-0077a.png
 谓洪江鄂等州
名山 茅山
 在建康府句容县东南六十里镇江府金坛县西南
 三十五里唐置茅州一名句曲山言山形如句字之
 曲三茅得道之所
蒋山
 在建康府上元县西北十八里唐置蒋州(蒋子文立/庙钟山封)
 (为蒋侯因改为蒋山江表上/已常游于此为众山之杰)
卷五 第 32b 页 WYG0312-0077b.png
天目
 在临安府于潜县北六十里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
 右相对名曰天目(郭璞云天目山前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唐)
会稽
 职方扬州山镇在绍兴府会稽县东南二十里有禹
 穴禹于此会诸侯之计因名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
 立石颂德太史公上会稽探禹穴越绝书勾践小城
 山阴是也(吕氏春秋九山之一底水经注会/稽山东有穴深不见 谓之禹井)
卷五 第 33a 页 WYG0312-0077c.png
四明
 唐志在越州馀姚县西一百五十里明州以境有四
 明山为名在州西八十里山海经句馀之山注今在
 馀姚南句章北二县因为名谢灵运山居赋注天台
 四明相接连四明方石四面自然开窗(九域志鄞有/四明山慈溪)
 (有句/馀山)
天台
 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一曰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
卷五 第 33b 页 WYG0312-0077d.png
 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赤城山在县北六里
 天台之南门也名山略记曰葛仙公山也孙绰有赋
 (唐司马子微庐天台/隋徐则入天台山)
括苍
 在处州丽水县本括州隋置括苍县唐改(舆地广记/台州临海)
 (县有括苍山寰/宇记今苍岭)
缙云
 在处州缙云县一名仙都(本括苍县地孤旧传黄帝/游仙之处有 石特起高)
卷五 第 34a 页 WYG0312-0078a.png
 (二百丈峰数十或如羊角或如/莲花 隋徐则杖策入缙云山)
金华
 在婺州金华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神仙传皇
 初平至金华居石室中(金华洞在县/北三十里)
大庾
 在南安军大庾县西南二十里一名塞上岭即五岭
 之一(五岭之最东/者亦曰东峤)汉时吕嘉反汉军伐之监军姓庾
 城于此故谓之大庾岭唐志在虔州南康县(今南/安军)
卷五 第 34b 页 WYG0312-0078b.png
 骈繇大庾击贼广州
武夷
 在建宁府崇安县南三十里汉郊祀志有武夷君(通/典)
 (在建安县唐志在建/阳县时未有崇安县)朱文公武夷图序峰峦岩壑秀
 拔奇伟清溪九曲流出其间(文公筑精舍于五/曲大隐屏之下)
庐山
 在江州浔阳县(今德/化)东三十二里南康军城北十五
 里本名鄣山郡县志匡俗(字子/孝)庐于此山汉武帝拜
卷五 第 35a 页 WYG0312-0078c.png
 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名山周环五百馀里太史公
 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庐山东白鹿洞唐李渤之隐
 居南唐创书院
衡岳
 职方荆州山镇在潭州衡山县西三十里衡州衡阳
 县北七十里有五峰曰紫盖天柱芙蓉石廪祝融湘
 中记曰衡山有玉牒禹案其文以治水遥望衡山如
 阵云郭璞曰山别名岣嵝韩文公诗岣嵝山尖神禹
卷五 第 35b 页 WYG0312-0078d.png
 碑南岳记曰朱陵之灵台宿当翼轸度应机衡故为
 名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南岳文云高四千
 一十丈(岣嵝者衡山南麓别峰之名通典冲山在/衡州湘潭县衡岳庙在衡山县西三十里)
大川 浙江
 在临安府钱唐县南十二里越州萧山县西二十五
 里庄子云浙河盖取其曲折为名地理志水经曰渐
 江(郡县志江源自歙州界东北流经界石山又东北/经州北又东北流入于海江涛每日昼夜再上常)
 (以月十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
卷五 第 36a 页 WYG0312-0079a.png
 (八日数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涛)秦始皇至钱唐临浙江
 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望见大越山川重秀天
 地再清(前潮水伍子胥也/后重水大夫种也)燕肃海潮图论曰浙江夹
 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而
 为涛高丽图经云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至
 信古人尝论之在山海经以为海䲡出入之度浮屠
 书以为神龙之变化窦叔蒙海涛志以为水随月之
 盈亏卢肇海潮赋以谓日出于海冲击而成王充论
卷五 第 36b 页 WYG0312-0079b.png
 衡以为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率未之尽(大扺天/包水水)
 (承地而一元之气升降于太空之中地乘水力以自/持且与元气升降互为抑扬而人不觉方其气升而)
 (地沉则海水溢上而为潮及其气降而地浮则海水/缩而为汐计日十二辰由子至已其气为阳而阳之)
 (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画由午至亥其气为阴而阴/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夜一昼一夜合阴阳之气)
 (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间潮汐皆再焉然昼夜之攻/击乘日升降如应乎月日临于子则阳气始升月临)
 (于午则阴气始升故也夕潮之期日皆临子昼潮之/期月皆临午焉又日行迟月行速以速应迟每二十)
 (九度过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会谓之合朔故月朔/之夜潮日亦临子月朔之画潮日亦临午焉且昼即)
 (天上而言之天体西转日月东行自朔而往月速渐/东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昼故昼潮自朔后)
卷五 第 37a 页 WYG0312-0079c.png
 (迭差而入于夜此所以一日午时二日午末三日未/时四日未末五日申时六日申末七日酉时八日酉)
 (末也至夜即海下而言之天体东转日月西行自朔/而往月速渐西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夜故)
 (夜潮自朔后迭复而入于昼此所以一日子时二日/子末三日丑时四日丑末五日寅时六日寅末七日)
 (卯时八日卯末也以时有交变气有/盛衰而潮之所至亦因之为大小)
湘水
 出全州清湘县阳朔山东入洞庭北至衡州衡阳县
 入江太史公浮沅湘(山海经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赣水
卷五 第 37b 页 WYG0312-0079d.png
 山海经出聂都东山东北注江入彭泽西(注云出南/野县西北)
 (南野今南安军大庾/县聂都山在县西南)汉地理志赣县豫章水出西南
 北入大江通典虔州赣县有章水贡水合流故曰赣
 (虔州今改为赣东江发源于汀州新乐山经雩都会/于章水西江导源于大庾县之聂都山与贡水合)
沅水
 在常德府武陵县汉临沅县地至长沙入洞庭湖又
 入龙阳县界历九洲洲长二十里即李衡种柏所地
 理志水经出牂柯且兰县(今遵义军/播州地)山海经出象郡
卷五 第 38a 页 WYG0312-0080a.png
 镡城西入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楚辞沅有芷
 兮澧有兰济沅湘以南征
澧水
 在澧州澧阳县出慈利县历山东至辰州沅陵县入
 沅注于洞庭水经云出武陵充县西至长沙下隽县
 西北入江禹贡又东至于澧楚辞澧浦嶭氏曰出澧
 州石门县东合石门县之涔水至安乡县入洞庭湖
洞庭
卷五 第 38b 页 WYG0312-0080b.png
 在岳州巴陵县西南一里五十步(周回二百/六十里)青草湖
 相连青草在南洞庭在北(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县/南七十九里周回二百六)
 (十五/里)洞庭太湖也广圆五百馀里日月若出没于其
 中中有君山在县西三十里青草湖中庄子黄帝张
 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楚辞邅吾道兮洞庭(资水沅/水澧水)
 (湘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五渚战国策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谓此也嶭氏曰洞庭即巴丘也)
 (合沅湘诸水至岳/州巴陵县入江)
彭蠡
卷五 第 39a 页 WYG0312-0080c.png
 在江州浔阳县(今德/化县)括地志在县东南五十里六典
 注一名宫亭湖(俗谓之/鄱阳湖)在南康军星子县南江州彭
 泽县西地理志在豫章郡彭泽县西郡县志在都昌
 县(今属南/康军)西六十里与浔阳县分湖为界禹贡扬州
 彭蠡既猪(即江汉所汇之泽合江西江东诸/水跨豫章饶州南康军三州之地)吴起曰
 三苗左洞庭右彭蠡(宋武帝破卢循于左里即彭蠡/湖口左里故城在都昌县西南)
 (九十五里彭泽故县城在都昌县/北四十五里晋陶潜为令治此城)
太湖
卷五 第 39b 页 WYG0312-0080d.png
 职方扬州其浸五湖国语注太湖即五湖(在吴/西南)唐志
 湖州乌程县有太湖占湖宣常苏四州境通典湖州
 东有太湖一名震泽(在吴县西南五十里太史公上/姑苏望五湖太湖周五百里故)
 (曰五湖有苞山亦曰/夫椒山俗谓之洞庭)山海经浮玉之山北望具区注
 太湖也李氏曰五湖彭蠡洞庭巢湖太湖鉴湖(嶭氏/曰震)
 (泽今太湖在/平江吴县)
远夷控五溪之蛮
 通典黔州楚黔中谓之五溪谓酉辰巫武陵等古老
卷五 第 40a 页 WYG0312-0081a.png
 相传云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各为一
 溪之长一说云五溪蛮皆槃瓠子孙非巴子也水经
 注武陵五溪雄樠酉潕辰周武帝时蛮帅以其地归
 附遂置黔州(其在黔中五溪长沙间为盘瓠之/后其在峡中巴梁间为廪君之后)
   剑南
东连牂柯
 通典牂柯渠帅姓谢氏旧臣中国正观中修贡列其
 地为牂州(思州当牂/柯之冲要)
卷五 第 40b 页 WYG0312-0081b.png
西界吐蕃(见前/)
南接群蛮
 群蛮南诏北抵益州又有乌蛮白水蛮昆明蛮兖州
 蛮六姓蛮之属(汉州雒县西北有白马羌南平蛮北/与涪州接獠盖蛮之别种汉中邛笮)
 (川谷之间/所在皆有)
北通剑阁
 剑阁在剑州剑门县张载作铭有梁山亦曰大剑山
 在县西南二十四里(今隆庆府郡县志大剑山亦曰/梁山在剑州普安县北四十九)
卷五 第 41a 页 WYG0312-0081c.png
 (里通典利州益昌县古剑阁道秦使司马错伐蜀所由谓之石/牛道郡县志自益昌县界西南十里至剑州普安县大剑镇)
名山 峨眉
 峨眉大山在嘉州峨眉县西七里(汉犍为郡隋眉/山郡今嘉定府)
 山相对望之如峨眉中峨眉在县东南二十里西魏
 至眉州在峨眉之阴(因山/为名)蜀都赋抗峨眉之重阻(大/峨)
 (山在峨眉县南百里中峨山在南二/十里小峨山在南三十里是为三峨)
青城
 在永康军青城县北三十二里(岷山第/一峰也)仙经云此是
卷五 第 41b 页 WYG0312-0081d.png
 第五洞天上有流泉县澍一日三时洒落谓之潮泉
鹤鸣
 在蜀州晋原县西七十九里(今崇/庆府)绝壁千寻后汉张道
 陵
学道鹤鸣山中(一云在县西八十里益州记张道/陵登仙之所尝有白鹤游其上)
岷山
 在茂州汶山县俗谓之铁豹岭禹导江始于此(河图/括地)
 (象曰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沱水在彭州唐昌县)太史
 公西瞻蜀之岷山郡县志岷山在岷州溢乐县南一
卷五 第 42a 页 WYG0312-0082a.png
 里
大川 涪水
 出刚氐道徼外经绵州巴西县至合州入汉
雒水
 出汉州雒县章山南至新都谷入湔蜀都赋浸以绵
 雒
西汉水
 出秦州清水县(通典上邽县/今省入清水)嶓冢山南入广汉白水
卷五 第 42b 页 WYG0312-0082b.png
 东南至重庆府江津县入江(禹贡广记此嘉陵江水/嶭氏曰西汉出清水之)
 (嶓冢与嘉陵/合流入蜀)
江渎
 江源在松州交川县西北江源镇至茂州岷山自岷
 山东流别而为沱(至通州海/门县入海)山海经岷山江水出焉
 东北流注于海崃山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
远夷控西河群蛮
 唐志剑南诸蛮州九十二无城邑椎髻皮服通典松
卷五 第 43a 页 WYG0312-0082c.png
 外诸蛮贞观末遣兵从西洱河讨之其西洱河从巂
 州西千五百里其地有数十百部落
   岭南
东南际海
 秦置南海尉所谓东南一尉也(通典禹贡物产贡赋/职方山薮川浸皆不)
 (及五岭之外则岭南/之地非九州之境)
西极群蛮
 汉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皆有蛮唐岭南诸蛮州九十
卷五 第 43b 页 WYG0312-0082d.png
 二隶桂邕州安南府蜀爨蛮州十八隶峰州
北据五岭
 秦南守五岭塞上岭一也(今南安军/大庾岭)骑田岭二也(今/郴)
 (州腊/岭)都庞岭三也(今道州/永明岭)氓渚岭四也(今道州/白芒岭)越城
 岭五也(今静江府北永/州南临源岭)
名山 黄岭
 在广州东莞县
灵洲山
卷五 第 44a 页 WYG0312-0083a.png
 在广州南海县郁水中(南越志肃连山西十二里/有灵洲焉其山平原弥望)
大川 桂水
 连州桂阳县在桂水之阳又静江府临桂县有漓水
 一名桂江经县东去县十步九域志韶州曲江县有
 桂水
郁水
 在南海县汉志郁林郡广郁县郁水首受夜郎豚水
 东至四会县入海(四会属/广州)山海经出象郡而西南注
卷五 第 44b 页 WYG0312-0083b.png
 南海入须陵东南
远夷控百越林邑扶南
 通典自岭以南是百越之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
 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古谓之雕题林邑汉桓灵后
 蛮獠据象郡象林县遂为林邑国晋灌邃讨之宋杜
 慧度宗悫隋刘方破之唐曰环王(今占/城)扶南在日南
 郡之南海西大岛中在林邑西南文身被发晋隋遣
 使贡献唐亦来贡
卷五 第 45a 页 WYG0312-0083c.png
 
 
 
 
 
 
 
 
卷五 第 45b 页 WYG0312-0083d.png
 
 
 
 
 
 
 
 通鉴地理通释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