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782c 页
No. 771
次第属当释本论文删补三卷别行
疏上

「释摩诃衍论十卷

龙树菩萨 造」
沙门 法敏 集

【不动本原论。九甚深玄理论。十大乘起信论。如是
十论其数虽别殊。而建立其种。而数同一种焉。

次说藏差别。藏有几数几藏所摄。摩诃衍论何所
摄耶。颂曰。

「 或五十一藏
 或唯十如经
 总三藏所摄
 论或通或别」


论曰。五十一者。别因果故。表功德故。引行者故。金
刚契经说。佛子我当为汝无碍言辞。宣说开示五
十因藏及一果藏故。或有十藏。一者唯立一藏总
摄诸法。谓法界法轮藏。圆满契经。说一切众生所
有言音。莫非如来法轮摄故。二立二藏总摄诸法。
谓声闻藏及菩萨藏。总持契经说。法门虽无边。不
出二种藏故。三立三种藏。总摄诸法。谓如来藏。光
明契经说。过于恒沙一切诸佛。唯当宣说声闻法
卷一 第 783a 页 X45-0783.png
藏菩萨法藏如来法藏。更无馀道故。四立四藏总
摄诸法。谓加补特伽罗藏。道品契经说。佛子谛听
为汝解说。仁藏义藏礼藏智藏及与信藏。并声闻
藏及菩萨藏大觉藏。所以者何。一切行者渐次转
胜次第之法故。五立五藏总摄诸法。谓加天藏。天
子契经说。佛告邪论。不可言说清净报空。我为大
众广大宣说净藏人藏并二乘藏一切诸佛大觉
法藏故。六立六藏总摄诸法。谓加捺落迦藏。怖畏
契经说。我不动坐分别宣说八万四千捺落迦藏。
如前所说五种藏故。七立七藏总摄诸法。谓加魔
罗鸠多耶藏。班母契经。说我今实言为班母等
一亿七万三千大众。分别宣说五万一千三百二
种鬼神道藏。如前所说六种藏故。八立八藏总摄
诸法。谓加键婆陀那跋藏。龙王契经说。难陀龙王
发八千问。问于如来。佛开十亿傍生道藏。如前所
说七种藏故。九立九藏总摄诸法。谓加器世间藏。
世界契经说。尔时世尊告树神言。善哉善哉。如汝
所说。若欲闻者。我今为汝分别演说所依止藏。如
前所说八种藏故。十立十藏总摄诸法。谓加杂乱
藏。音声契经说。我今开示八种杂藏。如前所说九
种藏故。如是诸藏总摄十亿八千法藏。根本三藏
或摄十藏。云何为三。一素怛蓝藏。二毗奈耶藏。三
阿毗达磨藏。摩诃衍论或诸藏摄。或唯阿毗达磨
藏摄。是故颂言。或通或别。通谓总通。别谓简别。持
卷一 第 783b 页 X45-0783.png
其行法随应不失。所以立名曰藏焉。

次说经差别。有几数几经所摄。今摩诃衍论何等
经为依。

论曰。凡集一代种种诸教。有一百亿部。如是诸经
总十二部摄。云何十二。一修多罗。二祇夜。三毗伽
罗那。四伽陀。五忧陀那。六尼陀那。七阿婆陀那。八
伊帝曰多伽。九阇陀伽。十毗佛略。十一阿浮陀达
磨。十二忧婆提舍。摩诃衍论所依本经。或通或别。
通谓总通。别谓简别。摩诃衍论文狭句少甚极微
少。何故无量无边契经之海通为依耶。如婆萨伊
伽诺故。如标多罗呾提故。是故无失。别所依经其
数几有。何等名字眷属各几。颂曰。

「 总一百契经
 光明大觉等
 初五十各百
 后五十各千」


论曰。摩诃衍论别所依经。总有一百。云何为百。一
光明大觉经。二甚深顺理经。三金刚三昧经。四诸
法无行经。五树林说法经。六无尽一地经。七清净
如如经。八自性自体经。九大乘同性经。十阿梨耶
识经。十一果圆满经。十二虚空等经。十三三三昧
经。十四一心法经。十五本性智经。十六真法界经。
十七摄无量经。十八最上极经。十九维摩诘经。二
十楞伽王经。二十一中实经。二十二无始经。二十
三十因经。二十四轮转经。二十五慈云经。二十六
器心经。二十七无位经。二十八贤圣经。二十九隐
卷一 第 783c 页 X45-0783.png
密经。三十华严经。三十一大品经。三十二寂灭经。
三十三圣轨经。三十四遍缘经。三十五熏习经。三
十六佛性经。三十七玄理经。三十八楞伽经。三十
九本业经。四十蕴高山经。四十一归本经。四十二
真修经。四十三八德经。四十四佛慧经。四十五缘
起经。四十六一体经。四十七白佛经。四十八大海
经。四十九无相经。五十遍真如经。五十一十种如
来藏经。五十二三身本有经。五十三八识通达缘
经。五十四众生身等法经。五十五诸佛无尽藏经。
五十六赞叹不善品经。五十七诸法同一相经。五
十八一体大悲观经。五十九如如本智慧经。六十
尘尘法界刹土经。六十一轮转本际经。六十二法
界法轮经。六十三大智本有经。六十四平等法界
经。六十五四相常住经。六十六真如一相经。六十
七流转不动经。六十八寂静涅槃经。六十九通达
音声经。七十如来自相经。七十一夫人经。七十二
法门经。七十三八喻经。七十四中在经。七十五总
持经。七十六不动经。七十七天智经。七十八道智
经。七十九本觉经。八十大无量经。八十一自然本
果经。八十二甚深法藏经。八十三一道清净经。八
十四十种妄想经。八十五法门显了经。八十六境
界圆满经。八十七光明实智经。八十八因果同体
经。八十九心神不空经。九十真智无生行经。九十
一无碍解脱经。九十二随缘增长经。九十三法性
卷一 第 784a 页 X45-0784.png
实际经。九十四广大虚空经。九十五本因缘起经。
九十六诸法无为经。九十七本来清净经。九十八
修行道地经。九十九不修具德经。百摩诃萨云若
经。如是百经眷属。如次初半各百。后半各千。举经
之目。属论之纲。下当随文开示显说。

次当说造人。契经异说其数几有。今马鸣师何所
摄耶。颂曰。

「 总有六马鸣
 契经异说故
 然随机应故
 无有相违失」


论曰。凡集一代诸契经中种种异文。总有六种。一
大乘本法契经说。无上大觉尊。说入涅槃缘。马鸣
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向佛世尊。说
偈颂曰。

「 大慈满足无上尊
 无边劫海备万行
 唯慈悲群生类故
 而佛自言入涅槃
 我及一切诸大众
 冥冥而乱失心神
 大慈满足世尊尚
 弃自子等往异界
 况我慈悲未满足
 随佛往异界谁谤」


尔时马鸣说此偈巳。睹佛眼精。徐自命终。二变化
功德契经说。尔时世尊告马鸣言。我灭度后三百
馀岁。汝当承我加力。以种种方便法利益安乐末
代众生。若我不加力。汝当不能自。三摩诃摩耶经
说。如来灭后六百岁巳。九十六种诸外道等。邪见
竞兴。毁灭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马鸣。善说法要。降
卷一 第 784b 页 X45-0784.png
伏一切诸外道辈。四常德三昧契经说。佛灭度后
八百岁中。有一智人。名曰马鸣。或外道众。或佛家
众。破诸外道建立佛法。五摩尼清净经曰。佛泥洹
后一百馀岁。马鸣大士出现于世。守护正法。安立
佛幢。六胜顶王契经说。如来成道第十七日。有一
外道。名曰迦罗诺鸠尸摩。变化其身。作大龙王。出
现八万六千头八万六千舌。一时发起八万六千
相违难问。问于如来。如来即作百重答说。通彼切
难。如是问答巳。佛告龙王言。善哉善哉。马鸣沙门。
为护法城故。以破坏相建立佛法。耐也。常如是修。
常如是行。勿小游行。普遍游行。于是龙王以其本
形舍畜生相。无上尊前顶礼和南。以欢喜貌。向佛
世尊。而说偈言。

「 善哉善哉言
 经听于我闻
 假耶实耶自
 极疑于我心
 我非畜生身
 或非外道众
 而赞化为生
 变化如是形
 世尊如镜知
 我没于是界
 出于馀世界
 如教普游行」


尔时马鸣说此偈巳。如入禅定。入于寂室。是名为
六。如是诸经各各别说。随机现应无相违过。马鸣
菩萨当何位人。何域诞生何因马鸣。颂曰。

「 本大光明佛
 因不动中位
 西天竺出现
 从过去立名」


论曰。马鸣菩萨若尅其本大光明佛。若论其因第
八地位菩萨。西天诞生。卢伽为父。瞿那为母。同生
卷一 第 784c 页 X45-0784.png
利益。过去世中有一大王。名曰轮陀。有千白鸟。皆
悉好声。若鸟出声。大王增德。若不出声。大王损德。
如是诸鸟。若见白马。即出其声。若不见时。常不出
声。尔时大王遍求白马。终日不得。作如是言。若外
道。众此鸟鸣者。都破佛教独尊独信。若佛弟子。此
鸟鸣者。都破外道教独尊独信。尔时菩萨用神通
力。现千白马鸣千白鸟。绍隆正法。令不断绝。是故
世尊。名曰马鸣。

巳说人别相。次唱本作释。】

本曰。

「 归命尽十方
 最胜业遍智
 色无碍自在
 救世大悲者」


【论曰。此一颂中即有二门。一总摄一切众命门。二
归向圆满大觉门。总摄者。通摄一切十方世界中
诸有众命根故。归向者。用如是众命。归仰于满足
大慈悲人故。如本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智色无
碍自在救世大悲者故。论师举几德。赞叹大觉尊。
各其相如何。颂曰。

「 总八万四千
 四十八种德
 最胜等各十
 智无碍各四
 及八万四千
 色相差别故
 功德虽无量
 终不出此数」


论曰。尔时马鸣菩萨。总举八万四千四十八种功
德。奉仰赞叹无上大觉。佛果满位中功德净品。虽
有无量无边。而终不出数量。是故马鸣总相赞叹。
卷一 第 785a 页 X45-0785.png
云何为八万四千功德。色相差别故。成八万四千。
云何为四十。最胜业遍各十种故。云何为八智及
无碍各有四种故。云何为十最。一超过最。远离二
乘地故。二出离最。永离三界域故。三对治最顿断
四住地故。四厌离最。巳过五蕴聚落故。五离爱最。
永别六道岐故。六威德最。胜退七恶军故。七兵众
最。皆尽八邪林故。八智慧剑最。决断九结科故。九
解脱最。断除十缠绳故。十勇猛最。摧伏九十六种
外道故。于契经中。十种第一。云何为十胜。一力胜。
具足十力故。二无畏胜。具足四无畏故。三不共胜。
具足十八不共法故。四道品胜。具足三十七品道
故。五变化胜。具足百千种变化故。六言音胜。具足
八十八种梵音故七。端严胜。具足三十二种丈夫
相故。八吉祥胜。随作境界处出生增长功德善根
故。九难得胜。于三界中独尊一故。十住处胜。所居
宫。殿以九万八千微妙圆满而所庄严故。于契经
中。十种殊胜。云何为十业。一自然业。所作自在故
二平等业。教化利益无差别故。三相应业。随机出
现故。四具足业。圆满福智二资粮故。五无尽业。无
边际故。六同生业。随趣受生故。七无著业。远离尘
累如莲华故。八依止业。作归依处如大地故。九无
厌业。摄生无穷如大海故。十通达业。无有障碍如
虚空故。于契经中。十种作用。云何为十遍。一根遍
佛诸色根各各周遍法界故。二识遍。佛诸心识无
卷一 第 785b 页 X45-0785.png
所不达故。三境界遍。圆智所缘无分界故。四寿命
遍不可思议故。五眷属遍。不可测量故。六功德遍。
一一功德等虚空界故。七慈悲遍。无简择故。八言
说遍。佛言音声无所不至故。九證遍。无所不穷故。
十无等遍。无与等故。于契经中。十种周遍。云何为
四智。一光明无尽藏智。能出生十亿一千智慧门
故二一味一相智。通达恒沙一切诸法无差别故。
三大悲无边智。随起一化遍满一切十方世界故。
四无为寂灭智。远离一切起动作业故。于契经中。
四种圆智。云何为四无碍。一法无碍。了知诸法实
相实性故。二义无碍。了智诸法共差别相及生灭
相故。三辞无碍。不坏假名而说实相故。四乐说无
碍。发无边言说契经海次第不断绝故。于契经中
四种解脱智。自在之言。皆通于上。故不别释。色相
名义。如大总持中广显说。

巳说觉宝次说法僧。】

本曰。

「 及彼身体相
 法性真如海
 无量功德藏
 如实修行等」


【论曰。此一颂中复有二门。一体摄一切众身门。所
谓尽摄一切无量众生生灭流转无常身故。如本
彼身体相故。二总达法藏僧伽门。以如是众身。总
达于诸甚深法藏一切如实修行者故。等言总通
和南之意。论师依几法僧而和南耶。其相云何。颂
卷一 第 785c 页 X45-0785.png
曰。

「 总归依十四
 僧十法四故
 或兼上下故
 有多类僧众」


论曰。马鸣菩萨总归依于十四德处。十僧四法各
差别故。云何为四法。教理行果各差别故。法谓教
法。所谓随顺机根一切契经之海。性真如谓理法
于一切法体性平等。离虚妄之假绝执著之实故。
海谓果法。于妙觉果万德圆满。无有穷尽如大海
故。无量功德藏谓行法。六度万行净品眷属。不可
思议超过数量故。如谓十种真如。实修行谓十种
正智。證真如理。于真实智。建立僧名。理智和通。能
所一味。平等平等。无诤论故。何故取命标十方耶。
为欲显示所摄命根广大圆满无边际故。何故取
身标其相耶。为欲显示四相所乱一切众生皆悉
摄取。欲令获得金刚常住不动身故。何故八圣唯
不归自身命。乃通取一切无量众生所有身命。归
于三宝。由明了知一切众生平等平等。唯一真如
无有别异。众生身命及我身命。一味一相不相离
故。是故颂言等。等言极甚深。何故摄取一切众生
无量身命。归于三宝。成和南相。由十方三世一切
诸佛皆悉欢喜。十方三世一切诸菩萨悉皆赞叹。
十方三世一切诸法藏。常恒流布。不断绝故。马鸣
菩萨證于不动地。下地功德悉皆满足。何故下位
诸僧皆悉和南。由能归人皆非同于自德位故。若
卷一 第 786a 页 X45-0786.png
自归依。唯应和南不动地满并上二地。若尔何故
不取地前。非无归人故不别举。以上兼下。影显示
故。法云菩萨能归人。当依何僧。于妙觉地。有真实
僧。故无过失。若尔何故不别举耶。以下兼上。影显
示故。是故颂言。或兼上下故有多类僧众。

巳说法僧。次说本趣。】

本曰。

「 为欲令众生
 除疑舍邪执
 起大乘正信
 佛种不断故」


【论曰。此一颂中则有二门。一断绝障缚门。二连续
解脱门。断绝门中有四差别。一决定信心门。为令
一切无量众生。断除疑惑心。发起坚固信。决定于
甚深大乘正道故。二远离舍心门。为令一切无量
众生远离厌舍心增长欲乐意。精进于甚深大乘
正道故。三对治邪论门。为令对治九十六种诸大
外道并眷属故。四种大魔及眷属众魔。断除一切
诸世论。趣入于大乘甚深正道故。四除遣执著门。
为令一切无量异生及诸二乘一切菩萨。断除五
种人见二种法执證得二种对治。回向于甚深大
乘正道故。连续门中有三差别。一不断大觉门。为
令集成万行之因。庄严大觉之果。无上法王不断
绝故。二不断法藏门。为令出现胜妙梵响。宣说一
切契经之海。八万四千法藏不断绝故。三不断僧
伽门。为令修地前地上之大道故。建真如法界之
卷一 第 786b 页 X45-0786.png
宫殿。住正后二僧而不断绝故。如本佛种不断故。
颂众生言分际云何。为欲对治何等断故。建立三
宝不断耶。颂曰。

「 通摄三聚人
 未得圆满故
 对四种断故
 建立三不断」


论曰。马鸣菩萨通缘三聚而为境界。所以者何。由
未證得圆满果故。然三聚门有其三种。一十信前
名为邪定聚。不能信业果报等故。三贤及十信名
为正定聚。决定安立不退位故。十种信心名为不
定聚。或进或退未决定故。二十信前并十信心名
为邪定聚。皆无根故。无上大觉果名为正定聚。以
满足故。三贤及十圣名为不定聚。皆未究竟故。三
十信前名为邪定聚。无乐求心故。十圣名为正定
聚。以得真證故。十信三贤名为不定聚。未得真證
故。马鸣菩萨须彼初门。为欲对治四种断故。建立
三宝不断之义。一疑惑断。由犹豫心不能决定。断
三宝种故。二然舍断。由爱有心不能乐法。断三宝
种故。三见邪断。由妄想心不能正见。断三宝种故。
四定执断。由实有心不能离著。断三宝种故。

巳说本趣。次开总体。】

「本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

【论曰。此门有二门。一能入门。所谓于所诠理善趣
入故。二所入门。善为彼法作依止故。有法者。总标
十六能入门法。能起信根者。总标门法作业之相。
卷一 第 786c 页 X45-0786.png
摩诃衍者。总标十六所入法体并及不二摩诃衍
体。信决定进心。摄生长行法。若为入理无超此二。
故曰信根。复次信谓十信。根谓从发心住乃至法
云地。所以者何。初信无根随缘进退。后信转胜。坚
固不动。信根有几义。各其相云何。颂曰。

「 各有十种义
 澄净下转等」


论曰。信有十种义。一澄净义。能令心性清净明白
故。二决定义。能令心性淳至坚固故。三欢喜义。能
令断除诸忧恼故。四无厌义。能令断除懈怠心故。
五随喜义。于他胜行发起同心故。六尊重义。于诸
有德不轻贱故。七随顺义。随所见闻不逆违故。八
赞叹义。随彼胜行志心称叹故。九不坏义。专在一
心不忘失故。十爱乐义。能令成就慈悲心故。根有
十种义。一下转义。能除憍慢故。二隐密义。能诠甚
深理故。三出生义。生长种种诸功德故。四坚固义。
皆悉摄持不阙失故。五相续义。转转增长无断绝
故。六出离义。地地转胜渐渐远离故。七集成义。修
集种种诸道品故。八茂荣义。以诸行德而所庄严
可爱乐故。九具足义。等觉位中圆满因行故。十高
胜义。于妙觉果最胜广大无能超过故。能入所入
种种差别。立义分中自当显说。】

「本曰。说有五分。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
释分。四者修行信心分。五者劝修利益分。」

【论曰。此下明建立门。何故次第如是。教法出现法
卷一 第 787a 页 X45-0787.png
如是故。此义云何。为欲显示上味妙药。当由所对
疾障出现。能化教法。定由所治机根发起。疾前无
药。机先无教故。初立因缘分。为欲显示如意宝殊
虽唯是一。而为一切诸法根本。摩诃衍法虽唯是
一。而为恒沙法门体性。重威大龙乃所受用。利根
智者乃所领解故。第二立立义分。为欲显示摩尼
宝藏虽备无量万宝而开千重门群立所了知。大
乘本法虽圆无边千义。而别释散说。钝根所分明
故。第三立解释分。为欲显示虽眼耳中见闻宝雨
之妙术。思心中解知无尽之圆德。而出现舌威。不
竞入门。开通法向。不近隔檀。得如意宝藏。无由蹬
台宫。虽口语中诵持教义之尊辞。思心中观察广
略之深理。而劝加行添于金刚。不起坚固信。得法
界宝藏。而无由契玄理故。第四立修行信心分。虽
开广略之法示进入之门。而怯弱众生。闻广说法
门。不堪进修行故。钝根众生闻略说法门。不能解
故生厌离心。如是众类。若值劝请缘。渐渐进修。备
百行因。至万德果。若不得劝策缘。弥弥远退。将恒
沙烦恼而及于无性。马鸣菩萨见是利故。显示利
益劝请修行。是故后立劝修利益分。有何因缘。不
增不减。唯立五分。颂曰。

「 摄彼大总持
 五十法门故
 是故不增减
 唯建立五分」


论曰。马鸣菩萨十万嗢咤喃大总持论中总立五
卷一 第 787b 页 X45-0787.png
十门。判释诸教理。今此论中立五分法门。各摄彼
十门。是故不增减。唯立五分。所谓彼论建立所化
圆满等十门。因缘分所摄。百六十摩诃衍等十门。
立义分所摄。安立随顺决择等十门。解释分所摄。
修集决择趣入等十门。修行信心分所摄。劝请呵
啧引导等十门。劝修利益分所摄。

巳说建立门。次说唱章判说门。】

「本曰。初说因缘分。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此
因缘有八种。」

【论曰。初一因缘分。次二解释分。作正因缘。次四为
修行信心分。作正因缘。后一为劝修利益分。作正
因缘。初一因缘中即有四门。一能化教法出兴门。
二所化众生分际门。三出兴作业善巧门。四除遣
诤论诽谤门。后七因缘中各具三门。谓前三门中
今当举相随。次别释。】

「本曰。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
切苦得究竟乐。宣说开示妙法之要。非求世间名利
恭敬故。」

【论曰。因缘总摄者。总举能化教法出兴门。所谓为
八种根本总体作正因缘。故言因缘。总为二十四
种。分离别相。作正因缘相。三十二种总别法相立
义分中自当显说。为令众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
际门。谓摄邪定聚一切众生不定聚三十种众生
正定聚一百二十种众生。离一切苦得究竟乐者。
卷一 第 787c 页 X45-0787.png
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缘三聚而为境界。宣说
开示妙法要者。欲令一切无量众生。远离生灭无
常之苦。获得根本总摄之乐故。非求世间名利恭
敬故者。总举除遣诤论诽谤门。谓愚众生作如是
疑。马鸣菩萨居位不动未及法云。而缘上地诸菩
萨等。为其所化之境界者。唯显自殊胜。为求名利
等。有其虚言无有实义。岂下地菩萨应得教化上
地菩萨。是故马鸣为遣如是不信疑故。自通而言。
我久远劫成正觉讫。而助教化利益群生。为满本
愿故。权示蓝修位。非谓欲求名利等故。作如是说。】

「本曰。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
不谬故。」

【论曰。言解释如来根本之义者。总举能化教法出
兴门。谓是因缘能为显示正义对治邪执。作正因
缘故。言如来根本之义。所以者何。十方三世一切
如来。无有一佛不为根本二心二门七种对治成
正觉故。令诸众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
邪定聚一切众生故。正解不谬故者。总举出兴作
业善巧门。谓缘邪定聚狂乱众生而为境界。宣说。
开演显示正义对治邪执甚深法者。恒沙之谬解。
摧尘数之逆乱见。断除其阐提不信障。而为令趣
入于十信大道故。】

「本曰。三者为令善根成就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
退信心故。」
卷一 第 788a 页 X45-0788.png

【论曰。此为分别发趣道相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
教法出兴门。谓三种发心。善根成就众生者。总举
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上品十信三贤十地。各有
三种品诸众生故。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心故
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缘二聚众生而为境
界。宣说开示三发心者。为令超过自分获得胜进
故。】

「本曰。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生修习信心故。」

【论曰。此因缘为修行信心分四种信心四种修行
作正因缘。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善根微少众
生者。总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得十信位前五
心中品众生故。巳得前五故。非都无善根名言微
少。未得后五故不能具足。不名成就。修习信心故
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为令成就后五信心故。】

「本曰。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善护其心。远离痴慢。
出邪纲故。」

【论曰。此因缘为修行信心分精进之终。复次若人
虽修行信心乃至得免诸障。善根增长。作正因缘
是名为能化教法出兴门。此中众生摄得十信位
初心下品众生故。是名为所化众生分际门。消恶
业障等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示礼拜忏悔
等方便。而为消除种种业障海故。】

「本曰。六者为示修习止观。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

【论曰。言修习止观者。总举能化教法出兴门。谓为
卷一 第 788b 页 X45-0788.png
修行信心分修止观门作因缘故。凡夫二乘者。总
举所化众生分际门。谓摄得十信位前二心下品
众生。邪定聚摄一切二乘故。对治心过者。总举出
兴作业善巧门。谓以两轮通为对治凡夫二乘见
执过失故。】

「本曰。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前。必定不退信心
故。」

【论曰。此因缘修行信心分之终。复次众生初学是
法乃至毕竟得生住正定聚文作正因缘。是名为
能化教法出兴门。此中众生摄得十信位前四心。
更不能胜进下品众生。谓住是世界信心成就极
怖畏故。是名为所化众生分际门。必定不退信心
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胜缘力而为安立
正定聚故。】

「本曰。八者为示利益劝修行故。」

【论曰。此因缘为劝修利益分作正因缘。是故名为
能化教法出兴门。此中众生摄十亿八万六千种
邪定聚诸众生故。是名为所化众生分际门。为示
利益劝修行故者。总举出兴作业善巧门。谓为欲
令宣说功德增长欲乐。显示过患觉悟厌离故。】

「本曰。如是等因缘。所以造论。」

【论曰。此结也。问一切诸教法皆尽于立义分。一切
诸所化之机皆尽于初因缘分。何故开三分而别
释。立七因缘而散说耶。为欲显示利钝广略总别
卷一 第 788c 页 X45-0788.png
不同故。何故二乘人重取于四处。为欲显示二乘
众生下劣狭少。发菩提心向无上道。甚极切难。超
过于馀类众生故。何故所馀邪定众生唯取于三
处。为欲显示众生形于二乘轻其过失故。何故不
定人别取三品耶。为欲显示不定众生轻其过失
故。有何因缘。不增不减。唯立八种。何次第如是。颂
曰。

「 总摄大总地
 八十因缘故
 修行转胜法
 次第如是故」


论曰。马鸣菩萨十万嗢咤喃总地论中总立八十
因缘。以为论缘由。今此论中八种因缘。各摄彼论
十种因缘。故不增不减。唯立八种。由是义故。言如
是等。等字总摄彼八十故。因缘次第行法法尔故。
谓除阐提不信障得十信心。除著我障得十住心。
除畏苦障。得十行心。除舍离障。得十向心。断异生
性等十种障證欢喜等十种地故。】

「本曰。问曰。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

【论曰。此说四种根。即有二门。一所说无异难问门。
二举时分位决疑门。此即初也。谓光明大觉等一
百契经中。开示一切无量法藏。随机根量。摄取利
益。无所阙失。中士何用繁造此论。重传彼法。更无
加显力。而今造此论。重说彼法者。颇不求称赞等
事耶。毕竟说不尽其理耶。】

「本曰。答曰。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
卷一 第 789a 页 X45-0789.png
解缘别。」

【论曰。此总举决疑门。所谓马鸣自通。而言三世诸
佛一切教理。自然常住。一味平等。无有移转。无有
起灭。是故虽题榜差别。翰牍不同。而其教法唯是
一味。唯是平等。或不分或不别。然而众生根性差
别利钝不等。心行差别广略不同。既所化之机异。
能化之人不能自同。令受教法名字差别。令解文
义因缘各别。谓或有众生依佛伽陀。修梨毗罗而
得解者。或有众生依菩萨遮陀尸修梨毗罗方得
解者。故为是人当须造论。】

「本曰。所谓如来在世。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
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

【论曰。复次如来在世时。所化清净。能化圆满。八万
四千种色。四种心遍智。十种作业。十种殊胜。六十
八梵圆。八十八妙音。无有前后。一时敷演。无量无
边种种异类。或有众生见佛妙色而得解者。或有
众生思惟佛心而得解者。或有众生观察如来十
业十胜而得解者。或有众生听闻佛梵圆妙音而
得解者。如是平等明了通达。则不须论。】

「本曰。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解
者。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或有众生无
自心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亦有众生复次广论文
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

【论曰。若佛灭后所化杂乱。能化少阙。经论机异。广
卷一 第 789b 页 X45-0789.png
略根别。根谓四种根。机谓三乘机。云何为四。一广
自力根。二略自力根。三广无力依他根。四略无力
依他根。如是四种根性中。初二是修多罗众。后二
是忧波萨提那众。】

「本曰。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
应说此论。」

【论曰。如是第四人须造此论也。何故因缘门中所
化圆满。根性门中所化微少。为欲显示清净僧那
阿世耶无有边际故。为欲显示受教实行众生之
类有其分际故。以何因缘出兴两重广略教法。其
相云何。颂曰。

「 本愿系属故
 出兴此法门
 楞伽王契经
 分明显说故」


论曰。由系属因缘之力。出兴两重甚深法门。所以
者何。于契经中明显说故。所谓楞伽王契经说。尔
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言。我念过去无量劫海。于五
百世忍辱仙人。在山林中。专心修行少欲知足四
圣众种种清净之法。于时有一大蛇。从山顶下。来
诣我所。闻我所诵。则投其体。礼拜忏悔。投身巳讫。
以头潜地。区区作文。而说偈言。

「 我过去世
 忍辱仙人
 住于此山
 六时行道
 而一时瞋
 因缘力故
 今得蛇身
 常受大苦
 若命终后
 得人同分
 我当弟子
 随汝修行
卷一 第 789c 页 X45-0789.png
 汝所读诵
 常我所诵
 是故我今
 发大惭愧
 说是偈巳
 则便命终
 后得人身
 则我弟子」


尔时互相发愿系属。谓作如是愿。我若證无上道。
宣说九十洛叉。广说修多罗。利益意乐。广大众生。
宣说十落叉。略说修多罗。利益意乐。总持众生。则
我弟子。作如是愿。我当师徒造作九十部。略说忧
婆萨提那。利益意乐。总持众生。以此因缘。我今说
偈。契经海以此因缘故。我灭度后。我弟子现作论
教。】

「本曰。巳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

【论曰。立义分中法门名字。其数相云何。颂曰。

「 有三十三种
 十六所入法
 十六能入门
 及不二别故」


论曰。立义分中法门名数。总有三十三种差别。所
谓十六所入本法。十六能入门。及不二摩诃衍故。
何故摩诃衍成十六种。根本摩诃衍中开八种故。
一心法界三大义中各开二种故。何故能入门成
十六种。一心法界及三大各二种故。或各开二种
门故。是名为本数。】

「本曰。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
义。」

【论曰。此文中有三门。一所入根本总体门。二能依
趣入别相门。三通达轨则不动门。初二种门有其
卷一 第 790a 页 X45-0790.png
两重。住思应观。摩诃衍者。即是所入根本总体门。
即是根本摩诃衍中有八差别。云何为八。一体一
心摩诃衍。二三自一心摩诃衍。三无量无边诸法
差别不增不减体大摩诃衍。四寂静无杂一味平
等不增不减体大摩诃衍。五如来藏相大摩诃衍。
六具足性功德摩诃衍。八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
果用大摩诃衍。如是八种摩诃衍法。皆从能入。建
立其名。谓以一体一心。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为
一体一心摩诃衍。乃至以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
果用大摩诃衍。而为其门所趣入故。名为能生一
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摩诃衍。譬如转轮王。谓如
轮王随其轮相。建立名字。摩诃衍法亦复如是。随
其门相。建立名字故。大觉契经说。佛告文殊师利。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开说八种身
法。何等为八。一者一体趣入身法。二者三自趣入
身法。三诸法差别不增不减体大趣入身法。四纯
净一相寂静无杂不增不减体大趣入身法。五如
来藏功德显了大趣入身法。六圆满性功德显了
大趣入身法。七出世间因果自在无碍大趣入身
法。八出生出世间妙因果自在无碍大趣入身法。
乃至广说。马鸣菩萨正摄彼文。是故说言摩诃衍
者总言。此中总言于两处中。是总体故。所谓望上
及下临故。大总地论中开八十门。广释根本摩诃
衍法。今各摄十成一种故。唯立八法。由何义故有
卷一 第 790b 页 X45-0790.png
八应知。能入别相有八种故。所入总体有八应知。
能入所入八种法相。胜劣广狭。其相云何。颂曰。

「 平等平等一
 皆无有差别
 各摄诸法故
 然终不杂乱」


论曰。如是能所十六法相。遍满遍满平等平等。一
味一相。皆无差别。所以者何。各摄诸法。毕竟尽故。
若尔本末及与总别皆悉浑洞。杂乱耶。终其本末
不相杂乱。其总别门初后非无。然各各别别皆悉
等量。故曰平等。非谓一法故称平等。】

「本曰。所言法者。谓众生心。」

【论曰。第二重四种法中各具三门。一本法所依决
定门。二根本摄末分际门。三建立二种摩诃衍门。
此即初门。今当须嗢咤喃颂总持显说。其相云何。
颂曰。

「 众谓四行众
 生谓四种生
 是一法界藏
 遍于彼八处」


论曰。众有四种。一者如来众。二者一切菩萨众。三
一切声闻众。四一切缘觉众。生有四种。一卵生。二
胎生。三湿生。四化生。过数故众。受生故生。是一法
界心。彼八处中周遍圆满。不可分折。不可离散。唯
是一体。唯是一相。以四种众摄诸圣尽。以四种生
摄诸凡尽。马鸣论师为显一心广大圆满。名为众
生。顺理契经云。尔时世尊放大光明。显神力巳。告
佛子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说
卷一 第 790c 页 X45-0790.png
一法界藏。善男子。一法界藏者。所谓遍于诸如来
众诸菩萨众诸声闻众诸缘觉众及诸异生。无所
不通。无所不至无所不当。是故名为一法界藏。今
摄此文。故名众生。马鸣菩萨六万嗢咤喃本藏论
中。开十种门。别释散说。今略摄故。唯言众生。】

「本曰。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论曰。此是根本摄末分际门。其相云何。颂曰。

「 是一法界心
 总摄二种门
 名摄世出世
 作法界名法」


论曰。一法界心。总摄一切生灭门法。是故名为摄
世间法。总摄一切真如门法。是故名摄出世间法。
皆作法界。故为名法。自体契经云。广大神王即摄
一切种种无明。一切种种染法。一切种种净白品
法。又摄一切清净法。一切无碍法。一切解脱法。一
切绝离法。一切满足法。一切寂静法。而广大神王
非世间法。非出世间法。今摄此文。故名为摄。马鸣
菩萨八万嗢咤喃归宗论中。开二十门。分明显说。
此中略故。如是而巳。】

「本曰。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
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
体相用故。」

【论曰。此即建立二种摩诃衍门。其相云何。颂曰。

「 总标二种门
 言依于此心
 总标二本法
 显示摩诃衍」

卷一 第 791a 页 X45-0791.png

论曰。总标能入二种门故。言依于此心。总标所入
二种法故。言显示摩诃衍义。云何为二门。一心真
如门。二心生灭门。云何为二法。一一体摩诃衍。二
自体自相自用摩诃衍。如是所入二种本法。或从
能入建立其名。所谓以真如体。而为其门所趣入
故。名言为体。以自相大觉心。而为其门所趣故。名
言为自。由能入门二种别故。所入本法有二应知。
何以故者。即请问辞。谓由何义。依于此心句中具
二种门。显示摩诃衍义句中具二种本法者焉。答
曰。作一法界心真如门。即显示体摩诃衍法。作一
法界心生灭门。能示自体自相自用摩诃衍法。由
此义故。当知各具二门二法。大觉契经云。复以文
殊师利有二种法。甚微深妙。不可思议。何等为二。
一者体相平等摩诃衍。二者自相自体摩诃衍。若
欲證得是二种法。当行二门。何等为二。一者无断
无缚门。二者有断有缚门。乃至广说。今摄此文。作
如是说。大总持中开八种门。分明散说。】

「本曰。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
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
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
善因果故。」

【论曰。三大义中各略初二门。立后一门。马鸣菩萨
本趣意乐。后摄初中故。如是而为复次。比来次第。
分明显了故。巳上二颂本应流至于此。一者体大
卷一 第 791b 页 X45-0791.png
者。总标所入二种本法。一无量无边诸法差别。不
增不减摩诃衍。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不减故
者。总标能入二种别门。所谓如本法名门亦尔故。
二者相大者。总标所入二种本法。一如来藏功德
摩诃衍。二具足性功德摩诃衍。谓如来藏具足无
量性功德故者。总标二种能入别门。所谓如本法
名门亦尔故。三者用大者。总标所入二种本法。一
能生一切世间因果摩诃衍。二能生一切出世门
善因果摩诃衍。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者。总标能入二种别门。所谓如本法名门亦尔故。
三种大义别别分释。如总地论本地品中分明显
说。何故不二摩诃衍法无因缘耶。是法极妙。甚深
独尊。离机根故。何故离机。无机根故。何须建立。非
建立故。是摩诃衍法诸佛所得耶。能得于诸佛。诸
佛得。不故。菩萨二乘一切异生亦复如是。性德圆
满海是焉。所以者何。离机根故。离教说故。八种本
法从因缘起。应于机故。顺于说故。何故应机。有机
根故。如是八种法诸佛所得耶。诸佛所得。得于诸
佛。不故。菩萨二乘一切异生亦复如是。修行种因
海是焉。所以者何。有机根故。有教说故。何故依真
如门所趣入摩诃衍法。唯立体名。依生灭门所趣
入之摩诃衍法立自名耶。真如门中无他相故。生
灭门中有他相故。他谓一切不善品法。自谓一切
清净品法。若所对治他无。能对治自无故。唯言体
卷一 第 791c 页 X45-0791.png
不说自焉。若所对治他有。能对自有。故名言自不
唯体焉。复次为欲显示一法界体平等平等无有
其私。无量性德自然本有。非得他力故。复次随宜
安立。无有定故。何故别说门中一心别为一三大
总为一。而等同各诠二摩诃衍。三大义合。方应得
诠二摩诃衍。大义之名通于三种。故总为一义。无
别意趣。今所开示十六法门。胜劣广狭其相云何。
颂曰。

「 平等平等一
 皆无有别异
 各摄诸法故
 然终不杂乱」


论曰。能入所入十六法门。圆满圆满。平等平等。周
遍法界。无有差别。各摄诸法。毕竟尽故。然终不杂
本末能所。巳说总别二门。】

「本曰。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来此法到如
来地故。」

【论曰。此即通达轨。则不动门。谓微尘数十方三世
一切诸佛。皆悉乘此三十二种。甚深安车。达于清
净无上地故。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亦复如是。此中
菩萨言通取三聚一切众生。而不通达如来地故。】

「本曰。巳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

【论曰。解释分中法门名字其数几有。其相云何。颂
曰。

「 唯有四种法
 馀二十九门
 略不解释者
 九论巳说故」

卷一 第 792a 页 X45-0792.png

论曰。解释分中唯释四法。所馀法门略不别释。云
何为四。一者一体摩诃衍。二三自摩诃衍。三真如
门。四生灭门。何故馀法略不解释。一心遍满等九
论中巳解释故。所谓一心遍满论中唯释四法。所
馀法门略不别释。一者一体一心摩诃衍。二三自
一心摩诃衍。三一体一心门。四三自一心门。融俗
归真论中唯释四法。所馀法门略不别释。一无量
无边诸法差别不增不减体大摩诃衍。二寂静无
杂一味平等不增不减体大摩诃衍。三诸法差别
不增不减体大门。四一味平等不增不减体大门。
法界中藏论中唯释四法。所馀法门略不别释。一
切如来藏功德相大摩诃衍。二具足性功德相大
摩诃衍。三如来藏功德相大门。四具足性功德相
大门。秘密微妙论中唯释四法。所馀法门略不别
释。一能生一切世间因果用大摩诃衍。二能生一
切出世间善因果用大摩诃衍。三世间因果用大
门。四出世间善因果用大门。众命合一论中唯释
四法。所馀法门略不别释。一无量无边诸法差别
不增不减摩诃衍。二寂静无杂一味平等不增不
减摩诃衍。三诸法差别不增不减门。四一味平等
不增不减门。真如三昧论中唯释四法。所馀法门
略不别释。一如来藏功德摩诃衍。二具足性功德
摩诃衍。三如来藏功德门。四具足性功德门。心性
清净论中唯释四法。所馀法门略不别释。一能生
卷一 第 792b 页 X45-0792.png
一切世间因果摩诃衍。二能生一切出世间善因
果摩诃衍。三世间因果门。四出世间善因果门。不
动本原甚深玄理二种论中唯释一法。所馀法门
略不别释。所谓不二摩诃衍法。广说略说各差别
故。诸论建立门中备标本数。散说门中各𨷂其数。
为欲显示法体不分义门得差别故。复次为欲令
使学者增长思惟力故。复次为欲显开示教理甚
深极玄。出生尊重赞叹心故。复次为欲显示广大
如虚空界。义理无穷如澄神海。言说不能具谈。思
惟不知其量故。】

「本曰。解释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二者对
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

【论曰。如是三门解释四法大门数量。】

「本曰。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
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论曰。即是略说。此有三门。一建立四种法相门。二
法门该摄圆满门。三发起问答显因门。此即初门。
二法二门名字差别。其数几有。其相云何。颂曰。

「 各有十种名
 契经异说故
 而无有别体
 随能立名故」


论曰。二法二门各有十名。诸契经中别别说故。而
其法体无有差别。随彼功能立其名故。二种本法
各有十名。名通义别。一名为广大神王。此中有二。
一鸠那耶神王。住金刚山一向出生吉祥神众。二
卷一 第 792c 页 X45-0792.png
遮毗祛罗神王。住大海中。遍通出生一切种种吉
祥神众过患神众。二种本法广大神王亦复如是。
一体本法一向出生真如净法。三自本法。遍通出
生一切种种净白品法染污品法故。自体契经曰。
文殊师利前白佛言。世尊甚深极妙二种大乘。不
觉同异极疑众心。如宜世尊为众更说。佛造作相
而告文殊言。善男子。如是二法。譬如金刚神王及
主海神王。其相各差别。谓如金刚神王住金刚山
见诸境界。唯现金光。不现馀光。真如一心金刚神
王亦复如是。唯有净法。无有馀法故。又如金刚神
王唯出清净眷属。当不出生杂乱眷属。真如一心
亦复如是。唯出生无垢清净法故。复次譬如主海
神王住大海中。出生种种粗恶眷属种种善妙眷
属。生灭一心主海神王亦复如是。出生一切染净
法故。二名为大虚空王。此中有二。一空自在空王。
以空容受而为自在。二色自在空王。以色容受而
为自在。二种本法亦复如是。一体空王以无住处
而为自在。二自空王以有住处而为自在故。金刚
三昧契经云。心如法理。自体空无。如彼空王。本无
住处。一地契经云。一心法体于诸障碍。无有障碍。
令住诸法。譬如空王于一切色。得自在故。容受大
种故。三名出生龙王。此中有二。一出生光明龙王。
以净光明而为依止。二出生风水龙王。以风水德
而为依止。二种本法出生龙王亦复如是。一体本
卷一 第 793a 页 X45-0793.png
法以纯净法而为其体。三自本法以染净法而为
其德故。顺理契经云。一心本法纯一无杂。譬如光
明龙王以净光明而为宫殿。以净光明而为相身。
以净光明而为徒众。无始契经云。譬如大海龙王。
名曰出生风水。从其头顶出生澄水。从其尾末出
生标岚。由是龙故。大海风水。常恒相续。无有断绝。
一心龙王亦复如是。能生一切差别平等种种诸
法。常恒相续。无有断绝故。四者名为如意珠藏。此
中有二。一金主如意。唯出生金刚。二满足如意。具
足出生善不善物。二种本法亦复如是。一体如意
唯生净法。三自如意通生染净故。如如契经云。佛
告金刚藏言。佛子譬如金翅鸟王命终。然后其心
入海为如意珠。能生金沙利益龙王。一心本法亦
复如是。能生真理圆满者。本性智契经云。譬如遮
多梨鬼。为报恩故。于一万劫。为如意珠。利益海生。
三自本法一心如意亦复如是。能生长生死及涅
槃法故。五为方等。此中有二。一白毫方等。唯现天
像。二乱色方等。通现五种。如是二毫众生身分。显
了分明。譬如明镜。二种本法亦复如是故。摄无量
契经云。清净法界如白苾萨伊尼罗。无尽法界如
乱苾萨伊尼罗故。六名为如来藏。此中有二。一远
转远缚如来藏。二与行与相如来藏。实际契经云。

佛子如来藏者。唯有觉者。唯有如如。离流转因。离
虑知缚。一一白白。是故名为如来之藏。楞伽契经
卷一 第 793b 页 X45-0793.png
云。如来藏者。为善不善因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
灭。犹如妓儿故。七名为一法界。此中有二。一钝白
一法界。如空劫时。二无尽一法界。如住劫时。真法
界契经云。空种无碍如空长时。遍种无碍如有长
时故。八名为摩诃衍义如前说。九名为中实。此中
有二。一等住中实。如独明珠。二别住中实。如顺明
珠。中实契经云。离边真心。若真如依如异同珠。若
生灭依如同异珠故。十名为一心。此中有二。一者
是一是一一心。随所作立名。二是一切是一切一
心。随能作立名。一心法契经云。尔时舍利弗前白
佛言。世尊本地修多罗中作如是唱。其心体性非
大非小。非法非非法。非同非异。非一非一切。何因
缘故。今日自言真如一心。依一故一。生灭一心。因
多故一。将非世尊无有前后相违过耶。佛言。善男
子。莫作如是说。所以者何。心法非一。因所作一故。
假名为一。心法非一切。因所作一切故。假名为一
切。而言一心不说一切心者。随能作心。立其名故。
乃至广说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根本名
字。

巳说二法十种别名。次说二门名字差别。且心真
如有十种。一名为如来藏门。无杂乱故。二名为不
二平等门。无差别故。三名为一道清净门。无异岐
故。四名为不起不动门。离作业故。五名为无断无
缚门。无治障故。六名为无去无来门。无上下故。七
卷一 第 793c 页 X45-0793.png
名为出世间门。无四相故。八名为寂灭寂静门。无
往向故。九名为大总相门。无别相故。十名为真如
门。无虚伪故。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平等
义理法门名字。

次心生灭门有十种名。一名为藏识门。摄持一切
染净法故。二名为如来藏门。覆藏如来法身体故。
三名为起动门。相续作业故。四名为有断有缚门。
有持障故。五名为有去有来门。有上下故。六名为
多相分异门。染净之法过恒沙故。七名为世间门。
四相俱转故。八名为流转还灭门。具足生死及涅
槃故。九名为相待俱成门。无自成法故。十名为生
灭门。表无常相故。如是十名总摄诸佛一切法藏
种种差别法门名字。

巳说二门十种别名。次说同异分相门。二种本法
同异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 有三异二同
 各依门境别
 各遍名同故
 同名异义故」


论曰。二种本法有三异二同。云何为三异。一依异。
各有所依摩诃衍故。二门异。各其能入门差别故。
三境异。各缘自依为境界故。云何为二同。一遍同。
周遍法界等其量故。二名同十种名字通二法故。
何故如是。同名异义故。二种法门同异差别其相
云何。颂曰。

「 有七异一同
 人法依行体
 境界位别故
卷一 第 794a 页 X45-0794.png
 异名异义故」


论曰。是二种明有七异一同。云何为七异。一人众
异。真如门唯有清净解脱者故。生灭门中备有三
聚诸众生故。二法门异。真如门中唯有一向净白
品法故。生灭门中备有一切染净法故。三所依异。
各有所依摩诃衍故。四行法异。真如门中一心一
念生缚。不生以为其行故。生灭门中以生灭生以
灭灭灭。以为其行故。五体相异。心真如门与其本
等故。心生灭门与其本别故。楞伽契经云。寂灭者。
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故。六境界异。各缘自
依为境界故。七位地异。真如门中相杂住故。生灭
门中往向住故。云何为一同。所谓遍同故。何故如
是。异名异义故。二门位地何等契经分明显说。各
有几位。颂曰。

「 楞伽等契经
 真如有一种
 生灭门有二
 唯乱上下故」


论曰。二门位地楞伽等契经中明了显说故。谓大
本楞伽契经说。

「 回向即信心
 信心即佛地
 佛地即十地
 十地即发心」


分流楞伽契经说。

「 十地为初地
 初地为八地
 九地为七地
 七地为八地
 二地为三地
 四地为五地
 三地为六地
 寂灭有何次」

卷一 第 794b 页 X45-0794.png

真修契经云。

「 一岁母一时
 生五十岁儿
 彼五十岁儿
 怀任一岁母
 生五十一岁
 大丈夫男子
 或岂如是有
 或岂如是无」


如是等诸经依心真如何建立其位地。于真如门。
唯有一向杂乱住位。无有馀位。是故颂言唯乱。馀
契经中次第往向种种位地。依生灭门中而所安
立。应审观察。依生灭门有二种位。一向上门。二向
下门。如是两门生灭决择。自当显说。心生灭门正
智所證性真如理。何门所摄。生灭门所摄。非真如
门分界别故。二门真如复有何别。真如门理理自
理故。生灭门理智自理故。二门位地。以何义故其
理各别。无障有障故。举是一隅。随应应观。】

「本曰。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论曰。即是法门该摄圆满门。谓以真如门摄一切
法。无一一法而非真如故。以生灭门摄一切法。无
一一法而非生灭故。然真如门。不能摄生灭门一
切诸法。又生灭门。不能摄真如门一切诸法。而言
总摄一切法者。总摄生灭一切法故。总摄真如一
切法故。所以者何。二门皆悉平等各各别故。】

「本曰。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论曰。即是发起问答显因门。谓直表问故。直说答
故。】

「本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卷一 第 794c 页 X45-0794.png

【论曰。此即广说分。此真如门中有三门。一根本体
性真如门。二发起问答决疑门。三假说开相真如
门。第一门中即有三门。一建立名字门。二直诠真
体门。三解释名字门。此即初门。谓随功能立其名
故。一心真如各有十名。何故除馀。唯立是名。作业
当故。所馀众名必非如是。故略不立。此义云何。心
一作大业。法作总业。界作相业。故法之门。门则是
体。是故说言法门体。种种别相率向应审。】

「本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

【论曰。此直诠真如门。而简生灭门。谓真如法非生
非灭。无生无灭非住非异无住无异。非如生灭之
法是生是灭有生有灭是住是异有住有异故。以
相有无。为差别故。复次非是言不。非谓是非故言
不焉。所以者何。其真如法百非非非。千是非是。非
非非是。于非二亦不住故。】

「本曰。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

【论曰。且假彼有。显此是无。谓假生灭门之假有。示
真如门之实无故。】

「本曰。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

【论曰。若离诸戏论之识。无有一切妄境界故。】

「本曰。是故一切法从本巳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
心缘相。」

【论曰。直显示真如法离绝之相故。言说名字心量
各有几数。其相云何。颂曰。
卷一 第 795a 页 X45-0795.png

「 言说有五种
 名字有二种
 心量有十种
 契经异说故」


论曰。言说有五。一相言说。二梦言说。三妄执言说。
四无始言说。五如义言说。楞伽契经云。大慧。相言
说者。所谓执著色等诸相而生。大慧。梦言说者。念
本受用虚妄境界。梦觉巳知依虚妄境界不实而
生。大慧。执著言说者。念本所闻作业而生。大慧。无
始言说者。从无始来。执著戏论。烦恼种子熏习而
生。三昧契经云。舍利弗言。一切万法皆悉言文。言
文之相即非为义。如实之义不可言说。今者如来
云何说法。佛言。我说法者。以汝众生在生说故。说
不可说。是故说之。我所说者。义语非文。众生说者。
文语非义。非义语者。皆悉空无。空无之言。无言于
义。不言义者。皆是妄语。如义语者。实空不空。空实
不实。离于二相中间不中。不中之法离于三相。不
见处所。如如如说故。如是五中前四言说。虚妄说
故。不能谈真。后一言说。如实说故。得谈真理。马鸣
菩萨据前四故。作如是说。离言说相。名有二种。一
字字名。二字影名。楞伽契经云。大慧。复次名身者。
所谓诸字从名差别。从阿字乃至呵字名为名身。
道品契经说。镜中共说名为影名故。字有二种。一
依声字。二依空字。楞伽契经说。大慧。复次字身者。
谓声长短。音韵高下。名为字身。大海契经说。佛告
文殊师利言。汝所前问。云何名为虚空轮字者。譬
卷一 第 795b 页 X45-0795.png
如虚空中飞鸟。喻明曜时出十种和声。虚空轮字
应如是观故。如是二中各初一种。不能诠表甚深
真理。各后一种得诠真理。今据前门作如是说。离
名字相。心量有十。所谓眼等八识为八心量。九多
一识心。十一一识心。如是十中。初九种心不缘真
理。后一种心得缘真理而为境界。今据前九。作如
是说。离心缘相。本有契经云。甚深真体非馀境界。
唯自所依缘为境界故。】

「本曰。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
真如。」

【论曰。此显示三离之功德故。谓一切差别以四种
妄言说。而为根本而转故。一切外道九种变论十
种异执。唯以名字为本而转。一切烦恼破障一切
所知坏障。唯以心品而转故。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者。总结其体真如。】

「本曰。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

【论曰。此显示三离之因缘故。谓以一切言说无实。
一切假名无实。一切心识伹随妄念不可得故。不
可言说真实理中。示离三相故。虚假之相。如实之
法。极相违故。】

「本曰。言真如者。亦无有相。」

【论曰。此第二传言遣执著之过。谓愚众生作如是
执。远离三相。圆满三德。体真如理。虽无假相而有
实相。自然常住。决定实有。由如是计。堕于常边。无
卷一 第 795c 页 X45-0795.png
出离时。是故为遣如是见。故云言真如者亦无有
相。】

「本曰。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

【论曰。此直示真如无相之因缘。谓诸言说。极于真
如。更无超过。既绝言说。岂得有相无言。故得因言
遣言而巳。于是能遣。如如如说。四种虚妄言说。大
本维摩经说。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语鸠那
阿筏陀多言。我等诸大众。皆悉各各随所自乐。宣
说八十一种向不二门。如宜维摩诘为我等大众。
离言说言说。说非不二不二。除遣假说之垢。于是
维摩诘嘿然无所说。尔时文殊师利赞维摩诘言。
善哉善哉。乃真实不二法门。斯乃真实不二法体
故。】

「本曰。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如故。亦
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

【论曰。此解释名字门。初约真释名。次约如释。名此
文明何义。所谓显示无有断證智故。此义云何。谓
断道起灭。必因治障。不能自起。而真体中无有染
法而可除遣故。无有能治之断道。所以者何。以无
有一一法而非真体故。复次若有障智随心高下。
应可建立一切位地。而如体中。无有分位而可建
立故。无有能立之方便。所以者何。以无有一一法
而非如体故。】

「本曰。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
卷一 第 796a 页 X45-0796.png

【论曰。此总结上所说故。巳说根本体性真如门。】
释摩诃衍论疏卷上本

建久九季六月朔日于石山寺以高隆寺本比交
了。

付异本毕。
释摩诃衍论疏卷上末


「本曰。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
入。」

【论曰。此说发起问答决疑门。此生疑致问。问者依
何等句发何等疑。所谓依不可说不可念句故。发
难随顺之疑。依第二传言故。发难得入之疑。于是
随顺之句直疑其因。得入之句直疑其果。所以者
何。善巧言说生长闻慧随顺方便。闻所成慧生长
思慧随顺方便。思所成慧生长修慧随顺方便。一
切善教极于言说。一切三慧尽于念法。若无言说
则无三慧。若无三慧则无万行。而真如法不可说
故。无有言教。不可念故。则无三慧。无三慧故。无以
成就十地万行。诸众生等。以何为依。渐渐进修。如
卷一 第 796b 页 X45-0796.png
是疑故。作问而言。云何随顺。行因能起。果德所起。
若无起因。则无能入。若无能入。不得所入。能入谓
金刚心。所入谓金刚地而巳。以无因以何为门。證
入于如来萨波若海中。如是疑故。作问而言而能
得入。如是二问依生灭门疑真如门。谓有众生作
如是疑。如生灭门中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备足因
行。圆满果德。真如门中亦复如是。岂不可说拨加
行善。不可念诽五等位。今举此意发起疑问。】

「本曰。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
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说念。名为得入。」

【论曰。如其次第。决彼二疑。所谓随顺自有二种。一
生灭随顺。二真如随顺。生灭随顺中有二种。一向
上随顺。谓从信乃至金刚。能为菩萨果随顺方便
故。二向下随顺。谓从自性净妙藏乃至第一念信。
能为耶耶地随顺方便故。所言向上随顺者。因无
常音声言说。生长无常之闻慧。因无常之闻慧。生
长无常之思慧。因无常之思慧。生长无常之修慧。
生长无常之行德。是名向上。所言向下随顺者。因
常之行德。生长常之修慧。因常之修慧。生长常之
思慧。因常之思慧。生长常之闻慧。因常之闻慧。生
长常之言说。是名向下。如是二门同时具足。无有
前后。障智别相。至于文处自当显说。真如门中作
如是说。不可说者。以无有常无常之音声言说故。
不可念者。以无有常无常之三慧故。非无自门之
卷一 第 796c 页 X45-0796.png
言说及念。作如是说不可说不可念。以此义故。不
可以异门难异门。此有故彼有。彼有故此有。若尔
真如门中言说及念何等相耶。谓有言说。非常音
声。非无常音声。谓无能说可说。如如如说。复次有
念。非常三慧。非无常三慧。谓无能念可念。寂灭寂
静念。所以者何。真如门中无有往向。杂乱住故。云
何名为真如随顺。谓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常说
说。无常说说。无能说说。可无说说。是名为随顺于
真如音声。若与此相违。是名为颠倒于真如音声。

复次若知一切法虽念。无常慧念。无无常慧念。无
能念念。无可念念。是名为随顺于寂灭寂静念。若
与此相违。是名为颠倒于寂灭寂静念。巳说随顺
相。次决得入疑。此中有二。一生灭得入。于中有二。
一向上得入。则金金刚地。二向下得入。则耶耶地。
须随顺句。应审观察。二真如得入。则自所依。以何
得入。谓是杂住。云何得入。谓离说念。离何等说念
耶。谓真如门俱非言说及俱非念。是故说言若离
说念。名为得入。第一传言得成就故。第二传疑决
断理明。巳说发起问答决疑门。】

「本曰。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
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
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论曰。此假说开相真如门。此中有二门。一如实空
真如门。谓如如体中过于恒沙一切染法。皆悉空
卷一 第 797a 页 X45-0797.png
空无所有故。二如实不空真如门。谓如如体中过
于恒沙一切净法。皆悉具足无所少故。如是二门
随一一。具不相舍离。】

「本曰。所言空者。从本巳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
一切法差别之相。以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
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
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
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
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论曰。于此应诵理玄颂言。如彼颂言。

「 远离三假相
 圆满三实德
 以此因缘故
 建立体真如
 远离四句相
 圆满四法德
 以此因缘故
 建立相真如
 一切过患行
 三四相为本
 一切功德品
 三四德为本
 以此因缘故
 不增亦不减
 止于数量品
 作如是安立
 今诵此颂本
 应持真如门」


「本曰。所言不空者。以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
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
境界。唯證相应故。」

【论曰。以离念境界唯證相应故者。乱住證非往向
證。】

「本曰。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

【论曰。此说心生灭门。此中有二门。一所依总相门。
二能依别相门。此中有二重。住思应观察。生灭门
卷一 第 797b 页 X45-0797.png
中一心为依。生灭门摄觉义不觉义梨耶为依故。
此说初门。心生灭者者。唱上立故。依如来藏故者。
所依一心。彼多一心亦名生灭门故。今当依经如
来藏门分明显示。如来之藏其数几有。今如来藏
何所摄。颂言。

「 如来藏有十
 契经异说故
 此中如来藏
 与行与相摄」


论曰。如来藏有十种。于契经中别别说故。一大总
持如来藏。尽摄一切如来藏故。诸佛无尽藏契经
云。佛告文殊师利。有如来藏。名曰大宝无尽殊胜
圆满陀罗尼。尽摄诸藏无所不通无所不当。圆满
圆满。平等平等。一切所有诸如来藏。无有以此非
为根本。何以故。此如来藏。如来藏王。如来藏主。如
来藏天。如来藏地。以此义故。名曰大宝无尽殊胜
圆满陀罗尼如来藏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
陀罗尼藏所依总相。馀契经中诸如来藏能依别
相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谓摄持故。二远转远缚
如来藏。一清一满故。实际契经云。如来藏者。唯有
觉者唯有如如。离流转因。离虑知缚。一一白白。是
故名为如来之藏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真
如无有惑因。无有觉因。无有惑果。无有觉果。一真
一如。唯有净妙如来体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谓
无杂故。三与行与相如来藏。与流转力法身如来
令覆藏故。楞伽契经云。如来藏者。为善不善因受
卷一 第 797c 页 X45-0797.png
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犹如妓儿故。此经文明何
义。所谓显示生灭。于惑与力。于觉与力。出现生死
涅槃之法。譬如作幻幻人于诸幻事。随其所应。与
力用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谓令覆故。四真如真
如如来藏。唯有如如故。真修契经云。如理如理如
来藏。非建立非诽谤。非常非无常。非正体智之所
證得。亦非意意识所缘境界。何以故。唯有理理无
彼彼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真如门中性真
如理。唯理自理非智自理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
谓无他故。五生灭真如如来藏。不生不灭。被生灭
之染故。楞伽契经说。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
著诸法。刹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
亦刹那不住。破非真如如来藏故复次大慧。金刚
如来藏如来證法。非刹那不住。大慧。如来證法若
刹那不住者。一切圣人不成圣人故。此经文明何
义。所谓生灭门中性真如理。远离无常之相。不生
不灭之法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谓被染故。六空
如来藏。一切诸空覆藏如来故。胜鬘经云。世尊空
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故。此经文明
何义。所谓显示生灭门中一切染法。隐覆自相本
觉无量性功德故。以何义故。一切染法总名为空。
所谓一切染法幻化差别。体相无实。作用非真。故
名为空。而能隐覆法身如来实德真真体。是故名为
如来之藏。从能藏染。立其名故。七不空如来藏。一
卷一 第 798a 页 X45-0798.png
切不空被空染故。胜鬘经说。世尊不空如来藏。过
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故。此经文明何
义。所谓显示生灭门中自相本觉。备过恒沙一切
功德。被过恒沙一切染法之所染故。以何义故。一
切净法总名不空。所谓一切净法。自体中实。作用
胜妙。远离虚假。超越巧伪。故名不空。被染之覆。名
如来藏。于出现时。名为法身。隐覆时名如来藏故。
从所藏净立其名故。八能摄如来藏。无明藏中自
性净心。能摄诸功德故。不增不减契经说。如来藏
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
脱智。不思议佛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此清净相应
法体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示一切诸众生自
性清净心中。从无始巳来。具足三智。圆满四德。无
所阙失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由颠倒心。不知不
觉故。从能所成立其名故。九所摄如来藏。一切染
法无明地藏。既乃出离圆满觉者为所摄故。不增
不减经说。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
净法。此本际离脱不相应。烦恼缠不清净法。唯有
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故。此经文明何义。所谓显
示始觉满佛。断一切染法智所摄持故。以何义故。
名如来藏。谓摄持故。十隐覆如来藏。法身如来烦
恼总所覆隐没藏故。不增不减经说。如来藏未来
际平等恒及有法。则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
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故。此经文明何义。
卷一 第 798b 页 X45-0798.png
所谓显示多一心体。等于法界遍于三际。具足圆
满染净诸法。无所不通不无所不至故。复次显示
随缘门中自性净心。于染法中隐藏沈没。法身如
来未出现故。如来十中今如来藏。与行与相。】

「本曰。所谓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
耶识。」

【论曰。此说阿梨耶识门。略去分名。建立满名。虽义
具足。言未足故。此中所说不生不灭及与生灭。各
何等法分际云何。颂曰。

「 总摄诸无为
 名为不生灭
 总摄诸有为
 故名为生灭」


论曰。总摄一切无为法故。是故名为不生不灭。不
灭诸无为法之总相故。总摄一切有为法故。故名
为生灭。生灭之言。诸有为法之总相故。如是有为
无为二法各有几数。何等名字。颂曰。

「 无为虽无量
 略说有四种
 谓真如本觉
 始觉与虚空
 有为虽无量
 略说有五种
 谓根本无明
 及与四相品」


论曰。无为法有四种。一真如无为。二本觉无为。三
始觉无为。四虚空无为。有为法有五种。一根本无
明有为。二生相有为。三住相有为。四异相有为。五
灭相有为。且四无为以何为体。有何等用。颂曰。

「 依各有二种
 所谓通及别
 如体用亦尔
 随释应观察」

卷一 第 798c 页 X45-0798.png

论曰。此四无为各有二依。一通所依。非有为非无
为。一心本法以为体故。二别所依。生灭门内。寂静
理法以为体故。本觉无为别所依。生灭门内。自然
本智以为体故。始觉无为别所依。生灭门内。随他
起智以为体故。虚空无为别所依。生灭门内。无所
有事以为体故。复次真如无为有二种用。一通用。
一切诸法令出生故。二别用。平等之性令不失故。
本觉无为有二种用。一通用。不守自性故。二别用。
不转变故。始觉无为用二种用。一通用。随妄转故。
二别用。对治自过故。虚空无为有二种用。一通用。
欲有令有故。二别用。空无之性令不失故。此中所
说。通谓他义。别谓自义。依此二言。应广观察种种
别相。至于文处。自当显说。五种有为以何为体。有
何等用。颂曰。

「 依各有二种
 所谓通及别
 如体用亦尔
 随释应观察」


论曰。五种有为各有二依。通以非有为非无为一
心本法。以为体故。二别依。根本无明别所依生灭
门内。大力住地。以为体故。生相有为。别依生灭门
内。粗分染法。以为体故。灭相有为。别依生灭门内。
粗分染法。以为体故。复次根本无明有二种用。一
通。能生一切诸染法故。二别用。随所至处作碍事
故。生相有为有二种用。一通用。于上下中与其力
故。二别用。随所至处作碍事故。如说生相住异亦
卷一 第 799a 页 X45-0799.png
尔。灭相有为有二种用。一通用。于上及自与其力
故。二别用。能作碍事故。种种别相至于文处。自当
显说。以何义故。作如是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涌
为一心而为其体故。于契经中如是说故。谓道智
经云。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阿梨耶识。具一
切法。备一切法。过于恒沙。如是诸法。以谁为本。生
于阿处。佛言。如是有为无为一切诸法。生处殊胜
不可思议。何以故。于非有为非无为处。是有为无
为法而能生故。文殊师利又白佛言。世尊。云何名
为非有为非无为处。佛言。非有为非无为者。所谓
即是一心本法。非有为故。能作有为。非无为故。能
作无为。是故我言生处殊胜不可思议。复次善男
子。譬如庶子有二所依。一大王。二父母。有为无为
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各有二依。谓通达依及支分
依。复次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有二所依。一大地。
二种子。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各有二依。
谓通达依及支分依。乃至广说故。与和合者。即是
开示能熏所熏之差别故。云何开示。所谓显示染
净诸法。有力无力互有胜劣故。今当作二门分明
显说。一下转门。二上转门。生灭门中不出此二。如
是二门云何差别。颂曰。

「 诸染法有力
 诸净法无力
 背本下下转
 名为下转门
 诸净法有力
 诸染法无力
 向原上上转
 名为上转门」

卷一 第 799b 页 X45-0799.png

论曰。由染净诸法互有胜劣故。二种转门得成而
巳。今当先说初下转门根本无明。以何等法而为
所熏。于何时中而作熏事。颂曰。

「 所熏有五种
 谓一法界心
 及四种无为
 非初非中后
 取初中后故
 如契经明说」


论曰。根本无明以五种法而为所熏。谓一法界及
四无为。熏一法界。其相云何。颂曰。

「 一种法界心
 有二种自在
 谓有为有为
 是根本无明
 依于初自在
 而能作熏事」


论曰。一法界心有二种自在。一有为自在。能为有
为法而作依止故。二无为自在。能为无为法而作
依止故。根本无明依初自在。能作熏事。非后自在。
中实契经说。根本无明熏自所依分际之量。非他
所依故。熏真如法。其相云何。颂曰。

「 真如无为法
 有二种作用
 所谓通及别
 如前决择说
 是根本无明
 依于初作用
 而能作熏事
 馀无为亦尔」


论曰。真如无为有二种用。谓通及别。如前所说。根
本无明依初作用。能作熏事非后作用。如说真如。
馀三无为亦复如是。皆依初用。非后用故。根本无
明作熏事时量。非初亦非中后。取初中后故。本智
契经说。大力无明作熏事时。初及中后一时具取。
而非别取故。此中所说能熏所熏。以何义故。名言
为熏。谓能引彼法。而合自体不相舍离。俱行俱转。
卷一 第 799c 页 X45-0799.png
故名能熏。又能彼法不作障碍。若随若顺。不逆违
故。名为所熏。谓五有为能熏四种无为法及一法
界心。所熏五法随来。而与五能熏。共会和合。同事
俱转。是故说言。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如大无明
一心本法为通依故。依初自在作熏习事。四相有
为应如是知。如大无明依四无为通达作用能作
熏事。四相有为应如是知。如是等义至自决择。其
理分明。非一非异者。即是开示有为无为。同异差
别故。所谓为欲显示一法界心无为自在。四种无
为别事作用。与一法界心有为自在。四种无为通
达作用。不同理故。名为非一。为欲显示受能熏染
一法界心。有为自在四种无为通达作用。与能熏
事五种有为。不异理故。名为非异。复次所熏净法。
与能熏染法。各差别故。名为非一。能熏所熏俱一
心作。无有他故。名为非异。名为阿梨耶识者。总结
圆满字。

巳说下转门。次说上转门。若欲成立此上转门。更
应安置经本之辞。所谓楞伽王契经说。尔时世尊。
告大众言。诸佛子。我念往昔。于出时中。我来依他。
于入时中。他来依我故。此经文明何义。谓显示二
转故。云何显示。谓于出时中我来依他者。即是下
转。于入时中他来依我者。即是上转。此义云何。我
谓则。是真如本觉如来藏佛故。来谓受熏之义故。
依他者背自本体。依无明他故。依此经文。作解释
卷一 第 800a 页 X45-0800.png
故。是故说言。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即是下转门。
若欲成立上转门者。可言生灭与不生不灭和合。
以此义故。玄理论中则存斯词。马鸣菩萨本阿世
耶。比来次第分明显了。举一兼一。影示而巳。是故
无有𨷂失过咎。上转门义于对治分。其理自明。

巳说上转门。次说该摄安立门。诸识差别其数几
有。何等契经中各说几种识。颂曰。

「 牟尼大觉尊
 一代圣说中
 总集有十种
 各异说契经
 谓一种为始
 十种而为终
 归本等契经
 分明显说故」


论曰。凡集一代时教。总有十种。谓从一种识乃至
十种识。云何为十种识差别经。一立一种识。总摄
诸识。此中有四。一立一切一心识。总摄诸识。所谓
以一心识遍于二种自在无所不安立故。一心法
契经说。尔时文殊师利承佛威神之力。即白佛言。
世尊。说几种识。体相如何。当愿为我分别开示。尔
时世尊告文殊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为诸大众。
当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分别解
说。于是文殊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佛告文
殊言。我唯建立一种识所馀之识非建立焉。所以
者何。一种识者。多一一识。此识有种种力。能作一
切种种名字。而唯一识。终无馀法。是故我说建立
一种识所馀之识非建立焉。二立阿梨耶识。总摄
诸识。所谓以阿梨耶识具足障碍义无障碍义。无
卷一 第 800b 页 X45-0800.png
所不摄故。阿梨耶识契经云。尔时观自在菩萨即
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通达总相识。以何义故。名
为总相。佛告观自在菩萨言。通达总相识者。即是
阿梨耶识。此识有碍事及非碍事。具一切法。备一
切法。譬如大海为水波等作总相名。以此义故。名
总相。三立末那识。总摄诸识。所谓以末那识具足
十一种义。无所不摄故。显了契经云。种种心识虽
有无量。唯末那转。无有馀法。所以者何。是末那识
具足十一种义。无所不作故。四立一意识。总摄诸
识。所谓以意识有七种转变自在。随能依其事故。
七化契经云。譬如幻师。唯是一人。以幻术力。变化
七人。愚人见之。谓有七人。而智者见。唯有一人。无
馀七人。意识幻师亦复如是。唯是一识能作七事。
凡夫见之谓有七事。而觉者之。唯有意识。无馀七
事故。是名建立同一种识四种契经。二立二种识。
总摄诸识。一阿梨耶识。二意识。阿梨耶识者。总举
业转现三识故。意识者。总举七种转识故。楞伽契
经云。大慧。广说有八种识。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
一了别识。二分别事识。乃至广说故。三立三种识。
总摄诸识。一阿梨耶识。二末那识。三意识。阿梨耶
识。总举三相识故。末那识者。直意根故。意识者。总
举六种转识故。慈云契经云。复次敬首。广说有十
种识。总说有三种识。一细相性识。二根相性识。三
分离识。乃至广说故。四立四种识。总摄诸识。三分
卷一 第 800c 页 X45-0800.png
离识。乃至广说故。四立四种识。总摄诸识。谓前三
中加一心识故。无相契经说。识法虽无量。不出四
种识。一所依本一识。二能依持藏识。三意持识。四
遍分别识。乃至广说故。五立五种识。总摄诸识。谓
前四中加随顺遍转识故。大无量契经云。复次有
识非彼彼识摄。遍于彼彼识。所谓随顺遍转识故。
六立六种识。总摄诸识。所谓眼等五种别识。及第
六意识故。四圣谛契经说。佛告树王。我为小根诸
众生故。以密意趣。作如是唱。但有六识。无有馀识。
而实本意。为欲令知六种识中具一切识。于大众
中。作如是唱故。七立七种识。总摄诸识。谓前六中
加末那识故。法门契经说。复次文殊师利识法有
七种。云何为七。所谓六识身及末那识。如是七种。
或一时转。或前后转。复次第七识有殊胜力故。或
时造作持藏之用。或时造作分别之依故。八立八
种识。总摄诸识。谓前七中加阿梨耶识故。道智契
经说。心王有八。一眼识心王乃至八者异熟报识
心王。种种识法不出此数故。九立九种识。总摄诸
识。谓前八识中加唵摩罗识故。金刚三昧契经说。

尔时无住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以何利转。而转众
生一切情识。入唵摩罗。佛言。诸佛如来常以一觉
而转诸识。入唵摩罗故。十立十种识。总摄诸识。谓
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识故。法门契经云。心量虽无
量而不出十识。乃至广说故。如是十种于宝𠕋中。
卷一 第 801a 页 X45-0801.png
云何该摄。云何安立。颂曰。

「 于本体虽明
 今更作重释
 将契经散文
 属斯论总言」


论曰。于本论中。虽分明说。而今为钝根。更作重释。
将契经文。属当论言。所谓一心法。契经中总所建
立阿梨耶识。摩诃衍论总阿梨耶识摄。所以者何。
于本论中。作如是说。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
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
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故。显了契经中总所建立。大末那识。摩诃衍论总
末那摄。所以者何。于本论中。作如是说。复次生灭
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云何。以
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
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
为五。一名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二名为
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三名为现识。所谓能现
一切境界。犹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
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
故。四名为智识。谓分别染净法故。五名为相续识。
以念相应不断故。乃至广说故。七化契经中总所
建立同一意识。摩诃衍论一分意识摄。说相虽𨷂。
具密意故。于本论中。作如是说。复次意识者。此即。
相续识。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我我所。种种妄执。
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乃至广说故。如是
卷一 第 801b 页 X45-0801.png
如是彼彼诸经。随应当处应。如是配。

巳说该摄安立门。次说藏识剖字门。阿梨耶识名
字差别。其数几有。契经异说。其相云何。何等字义
属当何处。

论曰。阿梨耶总有十种。所以者何。于契经中。别别
说故。一名为大摄主阿梨耶识。所谓即是大总相
识。义如前说。二名为根本无明阿梨耶识。所谓根
本无明别立。以为阿梨耶识故。十种妄想经云。刹
阇只多提王识。直是妄法。不能了达一法界体。一
切染法阿梨耶以为根本。出生增长。无断绝时。若
无提王识。黑品眷属永无所依。不能生长故。此阿
梨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论云。所言不觉义者。谓
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乃至
广说故。三名为清净本觉阿梨耶识。所谓自然本
智别立。以为阿梨耶识故。本觉契经说。自体净佛
阿梨耶识。具足无漏。圆满功德。常恒清净。常恒决
定。无受熏相。无变异相。智体不动。具足白品。是故
名为独一净识故。此阿梨耶识者。何决择摄。于本
论云。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
净镜。乃至广说故。四名为染净本觉阿梨耶识。所
谓不守自性陀罗尼智别立。以为阿梨耶故。本因
缘起契经说。尔时光严童子即白佛言。尊者。以何
因缘故。难入未曾有会中。作如是言。随他缘起陀
罗尼智。于是尊者告光严童子言。此楞伽王常在
卷一 第 801c 页 X45-0801.png
大海摩罗山中。率十万六千鬼神众。以为眷属。如
是诸眷属乘华宫殿。游于诸刹。皆悉承赖彼楞伽
王。方得游行。所谓鬼神众作如是言。我等神众无
有威德。无有气力。于诸所作。皆无有其能。如宜大
王。我等众中与堪能力。彼楞伽王即随其时。与殊
胜力。不相舍离。而共俱转。谓楞伽王虽非分身。而
能遍满诸神众中。各各令得全身之量。于一切时。
于一切处。共转不离。不守自性智亦复如是。能受
一切无量无边烦恼染法鬼神众熏。不相舍离。而
俱转故。以此因缘故。我难入中作如是说。随转觉
智。名为楞伽王识故。此阿梨耶识当何决择。摄于
本论云。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
形相。不相舍离。乃至广说。五名为业相阿梨耶识。
所谓根本业相及与业识。别立以为阿梨耶故。本
性智经说。阿梨耶识无能了作。无所了作。不可分
折。不可隔别。唯由精动隐流义故。名为键摩故。此
阿梨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论云。复次依不觉故。
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云何为三。一无明
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则不动。动则
有苦。果不离因故。六名为转相识阿梨耶识。所谓
能见境界之相及与转识。别立以为阿梨耶故。大
无量契经说。阿梨耶识有见见转。无见见起故。此
阿梨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论云。二者能见相。以
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故。七名为现相识阿梨
卷一 第 802a 页 X45-0802.png
耶识。所谓境界之相及于现识。别立以为阿梨耶
识故。实际契经说。别异现前地转。相异相异具足
行转。是故名为阿梨耶识。复次此阿梨耶识者。直
是异熟无记之法。净白相故。或名成就故。此阿梨
耶识当何决择。于本论云。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
故。境界妄现。离见则无境界故。八名为性真如理
阿梨耶识。所谓正智所證清净真如。别立以为阿
梨耶识故。此阿梨耶识当何决择摄。所谓清净
般若质境真如摄故。九名为清净始觉阿梨耶识。
所谓本有清白始觉般若。别立以为阿梨耶故。果
圆满经云。佛告树王言。自然始觉阿梨耶识。当常
不离清净本觉。清净本觉当常不离始觉净识。随
是彼有。随彼是有。或非同种。或非异种故。此阿梨
耶识者。何决择摄。于本论中。本觉义者。对始觉说。
以始觉者即同本觉故。十名为染净始觉阿梨耶
识。所谓随缘始觉般若。别立以为阿梨耶识故。果
圆满契经说。复次树王如始觉净识及白净本觉。
说染净始觉阿梨耶识不守自性缘起本觉亦复
如是故。此阿梨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论云。依本
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原
故。名究竟觉。不觉心原故。非究竟觉。乃至广说故。
如是等义。至自决择自当备演。十种末那六种意。
识。于后文中随次释故。今略而巳。巳说藏识剖字
分相门。】
卷一 第 802b 页 X45-0802.png

「本曰。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
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论曰。此总识摄生圆满分门。谓总显示大识殊胜
圆满相故。此义云何。所谓具足二种圆满故。一功
德圆满。谓觉义字句。能摄一切无量无边。过于恒
沙。不离不断诸功德故。能生一切无量无边。过于
恒沙。不离不断诸功德故。二过患圆满。谓不觉义
字句。能摄一切无量无边。过于恒沙。若离若脱诸
过患故。能生一切无量无边。过于恒沙。若离若脱
诸过患故。如是种种摄生熏习差别之相。至彼别
相决择分中。分明显示。】

「本曰。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相离念相者。等虚空
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
身说名本觉。」

【论曰。于此文中。即有二门。一略说本觉安立门。二
略说始觉安立门。本觉门中即有二门。一清净本
觉门。本有法身。从无始来。具足圆满。过恒沙德。常
明净故。二染净本觉门。自性净心。受无明熏。流转
生死。无断绝故。二略说始觉门有二门。一清净始
觉门。无漏性智出离一切无量无明。不受一切无
明熏故。二染净始觉门。般若受无明熏。不能离故。
如是诸觉皆智眷属。当證何理。以为体分。谓性真
如及虚空理。如是二理各有几种。各有二种故。云
何名为二种真如。一清净真如。二染净真如。虚空
卷一 第 802c 页 X45-0802.png
之理亦复如是。云何名为清净真如。二种净觉所
證真如。离熏习故。云何名为染净真如。二染净觉
所證真如。不离熏故。虚空之理亦复如是。以何义
故。强名本觉。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 本觉各有十
 体虽同字事
 各各差别故
 谓根明等义」


论曰。本觉各十。云何十本。一根本事本。本有法身
能善住一切功德。譬如树根能善住持一切枝叶
及华果等。不坏失故。二本字事本。本有法身从无
始来自然性有。不始起故。三远字事本。本有法身
其有德时。重重久远。无分界故。四自字事本。本有
法身我自成我。非他自成我故。五体自事本。本有
法身为诸枝德。作依止故。六性字事本。本有法身
不转之义。常建立故。七住字事本。本有法身住于
无住无来。无去来故。八常字事本。本有法身决定
实际。无流转故。九坚字事本。本有法身远离风相。
坚固不动。若金刚故。十总字事本。本有法身广大
圆满。无所不遍。为通体故。云何十觉。一镜字事觉。
萨般若慧清净明白。无尘累故。二开字事觉。萨般
若慧通达显了。无障碍故。三一字事觉。萨般若慧
独尊独一。无比量故。四离字事觉。萨般若慧自性
解脱。出离一切种种缚故。五满字事觉。萨般若慧
具足无量种种功德。无所少故。六照字事觉。萨般
若慧放大光明。遍照一切无量境界故。七察字事
卷一 第 803a 页 X45-0803.png
觉。萨般若慧常恒分明。无迷乱故。八显字事觉。萨
般若慧清净体中净品眷属。悉现前故。九知字事
觉。萨般若慧于一切法。无不穷故。十觉字事觉。萨
般若慧所有功德。唯有觉照。无一一法。而非觉故。
如是十种本觉字义。唯依一种大性法身。随义异
释。据其自体。无别而巳。此中所说二本觉中。当何
本觉。谓清净本觉。非染净本觉。字义差别。其相云
何。颂曰。

「 染净本觉中
 或各有十义
 前说十事中
 各有离性故」


论曰。此本觉中或各有十。所以者何。前十义中各
有不守自性义故。自可配属。依向应知。如是二觉
同耶异耶。非同同故。非异异故。以此义故。或同或
异。或非是同。或非是异。是故皆是皆非而巳。以何
义故。强名始觉。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 从无始巳来
 无有或乱时
 今日始初觉
 故名为始觉」


论曰。从无始来。始觉般若。无惑乱时。而无惑时。今
始初觉。故名始觉。如是始觉。前惑后觉。即非始觉。
而无惑时理常今常初故。名为始觉。如是二始觉
中。当何觉耶。谓清净觉。非染净觉。字义差别。其相
云何。颂曰。

「 清净始觉智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故名染净觉」

卷一 第 803b 页 X45-0803.png

论曰。清净始觉。虽无惑时。而不守自性故。能受染
熏。随缘流转。以此义故。是故名为染净始觉。以何
义故。强名真如。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 性真如理体
 平等平等一
 无有一多相
 故名为真如」


论曰。性真如理。平等平等。唯同一相。亦无一相。亦
无多相。无一相故远离同缘。无他相故远离异缘。
以此义故。名为真如。如是真如。二种净智亲所内
證。复次真如各有十义。云何为十真。一根字事真。
乃至第十总字事真。如是十真。十种本义相应俱
有。不相舍离。是故同名表示而巳。云何十如。一镜
字事如。乃至第十觉字事如。如是十如。十种觉义
相应俱有。不相舍离。是故同名表示而巳。所以者
何。十种真理本有法身有德方便。十种如理。萨般
若慧有觉方便。以此义故。更重言词。作如是示。此
中所说。二真如中当何真如。谓清净真如。非染净
真如。染净真如。字事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 清净真如理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名染净真如」


论曰。清净真如理。从无始来。平等平等。自性清净。
不生不灭。亦无去来。亦无住处。而真如理性不守
自性故。随缘动转。是故名为染净真如。二染净智
亲所内證。相应俱有。不相舍离。如是等义。观前所
说。比类应知。以何义故。强名虚空。字事差别。其相
卷一 第 803c 页 X45-0803.png
云何。颂曰。

「 虚空有十义
 体虽同义事
 各各差别故
 谓无碍等义」


论曰。性虚空理有十种义。一无障碍义。诸色法中
无障碍故。二周遍义。无所不至故。三平等义。无简
择故。四广大义。无分际故。五无相义。绝色相故。六
清净义。无尘累故。七不动义。无成坏故。八有空义。
灭有量故。九空空义。离空著故。十无得义。不能执
故。如是十事。义用差别。舍离。二虚空中当何虚空。
谓清净虚空。非染净虚空。染净虚空。字事差别。其
相云何。颂曰。

「 清净虚空理
 不守自性故
 而能受染熏
 名染净虚空」


论曰。清净虚空具足十德。亦无染相。亦无净相。而
虚空性不守自性故。能受染熏。随缘流转。是故名
为染净虚空。能熏所熏建立诽谤等种种门。至广
说分其理具显。

巳说字事门。次说随释门。所言觉义者者。即是总
句。从此巳下皆是别句。总者通表一切觉故。别者
各各差别说故。就别句中。先说清净本觉清净始
觉。次说染净本觉染净始觉。如其次第说相可见。
谓心体离念相者。即是清净本觉。心谓即是自性
清净心。体谓即是本有法身体。如是心体即名本。
觉。离念相者。即是显示清净之义。所谓远离大无
卷一 第 804a 页 X45-0804.png
明念。故言离念。远离四种无常之相。故言离相。过
于恒沙烦恼眷属。此五有为以有根本。是故举本
无。示末眷属皆空。离念相者。即唱清净本觉人辞。
者即人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者。如是觉者善證
具足十种德义虚空理故。法界一相者。如是觉者
于所證之真如法界。而共和合。一味一相无差别
故。即是如来平等法身者。善證二种胜妙之理。清
净觉者。即是法身如来自性自体故。依此法身。说
名本觉者。本有法身自性德中而作归依。建立清
净本觉称故。】

「本曰。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
本觉。」

【论曰。此说清净始觉。何以故者。即请问辞。为欲建
立清净始觉。作如是请。问相云何。谓有众生作如
是难。本有法身从本巳来具足无量性之功德。常
恒明常。常恒自在。依此义故名为本觉者。如是本
觉者。于何时中。何因缘故。具足一切无量功德。名
本觉耶。若作是说。此本觉者有大智力。能善断除
一切过患。具足圆满诸功德者。即此本觉前惑后
觉。非本觉明。即此功德不断巳前隐。断巳后显。非
自性明。岂惑觉隐显。本有之义而得成立。若作是
说。常断更不断。常具足更不具足。是故应有本断
本德者。此义亦不成立。无功德过故。谓一切障。从
本断说。更不待断。一切功德。从本具足。更不待具
卷一 第 804b 页 X45-0804.png
足。觉者即是始觉。非彼本觉。是故般若波罗蜜经
说。若觉者是始觉。若不觉者即是无明。若离此二
者。即名本觉。以何义故作如是说。本有法身自性
德中。而作归依说名本觉。故言何以故。本觉义者
对始觉说者。直决彼疑。谓马鸣师自通而言。清净
本觉。从本巳来不生不灭。非建立有。非诽谤无。或
非过患。或非功德。言语道绝。心行处灭。而有言说。
具足圆满。过于恒沙无量性德。名曰本觉者。当知
从无始来。而有清净始觉。发大智力。发大定力。于
一切时。于一切处。常恒对治。过于恒沙无量无边
过患之海。具足圆满。过于恒沙无量无边功德净
品。对此清净始觉者故。立彼清净本觉之称。以始
觉者即同本觉者。作其所由。谓以自然始觉与彼
本觉同故。得对始觉示本觉故。如是二觉熏习差
别。其相云何。颂曰。

「 清净本始觉
 从无始巳来
 远离一切染
 湛明若虚空
 是故此门中
 无能熏染法
 无所熏净法
 唯有自家德」


论曰。如是二觉无有能熏所熏差别。唯有自家真
实功德故。此门中不应建立能熏所熏。若如是者。
于此门中。有何熏义。所谓有熏。染法净法不相待
成。所谓即是具足转熏。此熏云何。谓白白故。三身
本有契经云。本有本觉。本有始觉。唯有德熏。无患
德熏。唯有满转。无分转事故。】
卷一 第 804c 页 X45-0804.png

「本曰。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
始觉。」

【论曰。此说离性二觉。所谓通示离性本始。依本觉
故而有不觉者。即是离性本觉。依不觉故说有觉
者。即是离性始觉。此义云何。本觉般若不守自性
故。善受染熏彼诸染法。令得住止。即是本觉离性
之义。始觉般若不守自性故。依诸染法。如今方起。
被彼染诳故。即是始觉离性之义。始觉般若能断
诸障證诸功德。何故说言。始觉之智被染诳耶。于
无过法立诸过患断除障故。于无德法立诸功德。
證得理故。若尔始觉于何时中而得离妄。极解脱
道时。方得究竟离。于彼时中。到无念故。】

「本曰。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
觉。」

【论曰。满分二事下当显示。巳说略说两觉安立门。】

释摩诃衍论疏卷上末


卐云。佚失中卷本末。诚为可惜矣。
卷一 第 805a 页 X45-08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