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念三宝品第十八¶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2c 页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
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恭敬作礼品第十七之馀

「 若人于我灭度后
 而能修治佛塔庙
 百千那由他劫中
 巍巍身相皆严好
 最上适意旃檀香
 合成宫殿及辇舆
 虽获胜报无所著
 斯由修治于佛塔
 于佛正教欲灭时
 不生阎浮诸国上
 随其意乐住天宫
 斯由修治于佛塔
 厌患五欲诸垢染
 安住清凉净戒蕴
 广修梵行靡不周
 斯由涂香于佛塔
 从是灭已生天上
 快乐丰饶不可量
 复能教化诸天人
 斯由涂香于佛塔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3a 页 T32-0133.png
 面貌圆满常熙怡
 所发言音生众善
 见者咸兴爱敬心
 斯由涂香于佛塔
 远离无边恶道苦
 常得亲近诸如来
 广修净业利群生
 斯由涂香于佛塔
 若人暂于刹那顷
 能于佛塔拂尘网
 是人之报难可量
 永离八难生无难
 勇猛聪惠悉明了
 于五欲境无追来
 常能出离诸轮回
 斯由净心扫佛塔
 具足禁戒无缺犯
 闻深妙法生忻仰
 永不退转菩提心
 斯由净心扫佛塔
 是人能于恶世中
 常离毁訾诸过失
 积集广大胜福惠
 斯由净心扫佛塔
 获得上味诸珍馔
 殊净衣服所庄严
 常觉妙触适诸根
 斯由净心扫佛塔
 若于佛塔生欢喜
 而能除去诸萎华
 由依十力大导师
 得离五欲深怨害
 形仪挺特世希有
 众所乐观无厌舍
 王者常生爱敬心
 由去萎花于佛塔
 具足菩萨诸戒品
 灭除一切险恶道
 意常明了远痴迷
 由去萎花于佛塔
 弃背烦恼诸障染
 永无病苦相缠缚
 于一切处获轻安
 由去萎花于佛塔
 得受人中第一施
 复以最上诸供养
 清净福惠庄严身
 由去萎花于佛塔
 又复持以新妙花
 或曼陀罗钵吒罗
 而于佛塔换萎者
 斯人当获殊胜报
 若人能于诸佛塔
 精勤合掌伸礼敬
 彼于佛德善称扬
 令其见者皆稽首
 诸天龙神摩睺罗
 王及臣民生信重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3b 页 T32-0133.png
 譬如妙花开世间
 而能善说诸法要
 由彼善说正法故
 安住佛智无缺减
 令众生离恶趣中
 增长人天胜义利
 福力念惠皆具足
 眷属广多常善顺
 我说是人于世间
 随其意乐心安隐
 常发柔和寂静音
 教谕群生使出离
 于其富乐不生贪
 斯由合掌礼佛塔
 能行布施及爱语
 利行平等亦复然
 为他毁訾不生瞋
 斯由合掌礼佛塔
 或往天中为帝释
 或在世间作人王
 所至自在悉随心
 斯由合掌礼佛塔
 于诸欲境无耽染
 处世豪贵常止足
 永不堕于恶趣中
 斯由合掌礼佛塔
 所发言辞丰义味
 悉与经典善相应
 常生人世上族中
 斯由合掌礼佛塔
 若以最上清净心
 盈掬持花散佛上
 所获之报得为王
 安住如前兴善利
 彼于五欲能觉了
 则无忧恼所逼迫
 身相端严众乐观
 自性寂静亡诸怖」


又如大悲经云。阿难。若有众生能于现在供
养我者。若我灭后供养舍利芥子许者。复能
为我造立形像及塔庙者。阿难。且置是事。设
使有人暂能发起一净信心缘念诸佛。持以
一华散于空中而用供养。是人当得转轮圣
王帝释天主大梵天王。即能超越前际无知。
及未来劫生死流转。阿难。复置是事。假使有
人而于梦中能以一花散空供养。我说是人
以此善根所得福报不知其边。又娑伽罗
龙王所问经云。若菩萨亲近诸佛。则能获得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3c 页 T32-0133.png
八种增上之法。何等为八。一者教化众生睹
佛妙相。二者于如来所承事供养。三者于众
会中赞佛胜德。四者想念如来造立形像。五
者劝化众生常不离佛。六者随所至处常闻
佛名。七者常愿往生诸佛国土。八者志不怯
弱乐求佛智。是为八种增上之法。

论曰。复何增长殊胜义利。谓于佛所起承事
故。当得菩提。如华严经偈云。

「 无量亿千劫
 佛名难可闻
 况复得亲近
 永断诸疑惑
 如来世间明
 通达一切法
 普生三世福
 令众悉清净
 如来出世间
 为世大福田
 普导诸含识
 令其集福行
 若有供养佛
 永除恶道畏
 消灭一切苦
 成就智惠身
 若见两足尊
 能发广大心
 是人常值佛
 增长智惠力」


是经复说。

「 如来大慈悲
 出现于世间
 普为诸群生
 转无上法轮
 如来无数劫
 勤苦为众生
 云何诸世间
 能报大师恩
 宁于无量劫
 受诸恶道苦
 终不舍如来
 而求于出离
 宁在诸恶趣
 常得闻佛名
 不愿生善道
 暂时不闻佛
 何故愿久住
 一切恶道中
 以得见如来
 增长智惠力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4a 页 T32-0134.png
 若得见于佛
 减除一切苦
 能入诸如来
 大智之境界
 若得见于佛
 舍离一切障
 长养无尽福
 成就菩提道」


论曰。暂见形像尚获斯报。况复亲睹如来色
相信受教诲。得福甚多。如信力入印经云。文
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一切世界
微尘数辟支佛所。日日持以百味饮食上妙
衣服。于河沙劫而用供养。文殊师利。若复有
人暂能瞻奉一画佛像及诸经典。此福胜前
无量阿僧祇。何况合掌。持以一花。或以一香。
及以涂香。或燃一灯。而以供养。此福胜前无
量阿僧祇。

论曰。此明方便增长功德。如菩萨藏经云。
若能修治故旧佛塔。当获四种清净大愿。一
者最上色相无有与等。二者受持经典精进
无懈。三者所生之处得见如来。四者于当生
身具足诸相。是经复说。若人能于如来塔。所
以众名花及诸涂香恭敬供养。而复获得八
种无减。一者色相无减。二者受用无减。三者
眷属无减。四者戒品无减。五者定力无减。六
者多闻无减。七者智惠无减。八者胜愿无减。
又如宝积经云。假使众生充满三有。各各造
作如来塔庙。其量高广如须弥卢山。于殑伽
沙劫。各以种种上妙供养。若菩萨以不舍一
切智心。持以一花奉施彼塔。所获福蕴复过
于彼。是经复说。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
生。一一皆得转轮圣王安住大乘。一一轮王
以大海量而为灯器。等弥卢山而为灯炷。各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4b 页 T32-0134.png
以如是供养佛塔。若出家菩萨能以少油涂撚
为烛。持用供养如来塔庙。所得功德胜前灯
施。百分歌罗分乃至乌波尼刹昙分不及其
一。又彼转轮圣王能于现前佛比丘众。以诸
乐具而用布施。若出家菩萨常行乞食。或有
所得随彼见者分以食之。所获功德胜前无
比。又彼转轮圣王以袈裟服积如须弥。能于
现前佛比丘众。持用布施。若出家菩萨于三
衣外所有长物。随应奉施现前诸佛安住大
乘诸比丘僧及如来塔。其所得福倍前所施。
又彼转轮圣王一一各以满阎浮提诸上妙花
供养佛塔。若出家菩萨能以一花施如来塔。
胜前供养。百分歌罗分乃至乌波尼刹昙分
不及其一。

论曰。若广明行相。如次第超越品说。彼出
家菩萨如是知已。若能现前供养如来。即获
四种贤善功德。一者常得最上恭敬供养。二
者彼所见已随顺依学。三者而能坚固大菩
提心。四者增长善根现前得见三十二种大丈
夫相。又海意菩萨所问经云。复次海意。有
三种法。名为供养承事如来。何等为三。一者
发菩提心无有退转。二者于诸正法而能摄
持。三者于众生所发起大悲。又宝云经说。善
男子。菩萨成就十法。处于胎藏垢秽不染。何
等为十。一者以净信心造如来像。二者修治
诸佛故旧塔庙。三者以众妙香而用涂饰。四
者持诸香水灌沐如来。五者于佛塔中扫洒
涂地。六者亲能承事所生父母。七者亲能供
养和尚阇梨。八者常能供给同梵行者。九者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4c 页 T32-0134.png
所行惠施不希其报。十者以此善根令诸有
情不染胎藏垢秽而生。善男子。若能具足如
是十法。则能发起深心随喜。如般若经云。若
菩萨摩诃萨安住大乘。应当最初发心随喜。
是诸菩萨能行是行。则于大乘得不退转。佛
言。憍尸迦。假使有人而能称量三千大千世
界。可知其数。此诸菩萨发心随喜所得功德。
不可校计。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若诸菩
萨从初发心乃至得成正等正觉。而于其中
所作无量随喜善根。若诸菩萨不闻不知亦
不摄取。当知是人为魔所持。佛言。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速證得如来应供正等正
觉。应于大乘发心随喜。然于声闻辟支佛乘。
亦非爱乐亦非舍离。而能共彼兴随喜心。当
知是人在所生处。常值十善则能获得供养
恭敬尊重赞叹。于所见色声香味触无不可
意。永离恶趣得生天上所以者何。是人所作
如其利益。使诸众生皆得快乐。以是善根。能
令无量阿僧祇人。发随喜心。当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经复说。须菩提。假使殑伽沙
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一一各于殑伽沙劫修四禅定。
安住寂静离动乱想。若菩萨摩诃萨脩习般
若波罗蜜多。能以方便善巧。摄取过去未来
现在诸佛所修定惠解脱解脱知见。于缘觉
乘及声闻乘所有戒定惠解脱解脱知见。如
是等种种善根合集称量。以最上最极最胜
最妙广大无量无等等心皆悉随喜。复以如
是随喜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5a 页 T32-0135.png
菩提。其所得福胜前菩萨修定功德。不可为
比。百分歌罗分乃至乌波尼刹昙分不及其
一。

论曰。此说回向行竟劝请功德。如最上问经
云。若能摄受正法。则为已于无量无数诸佛
刹土护佛寿命。

* 念三宝品第十八

论曰。明贤善行次第增福。此非别因而能获
得。谓于信等常当修习。如秘密大乘经云。佛
言。大王。汝今当知有四种法。若能于此如理
行者。则为安住大乘趣向胜道所有善法而
无坏失。何等为四。大王。一者谓信能向胜道
复何名信。以有信故。而能随顺诸圣种类。所
不应作而悉不作。二者尊重能向胜道。以尊
重故。于诸圣者所说妙法审谛听受。三者无
慢能向胜道。以无慢故。则能于彼一切圣众
恭信顶礼。四者精进能向胜道。以精进故。若
身若心悉得轻安。所作善法皆得成办。

论曰。此说于信常所修习如是。别明信等五
根。如无尽意经说。云何五根。所谓信根进根
念根定根惠根。云何信根。谓于四法深忍乐
欲。一者于生死中。行世正行信于业报。由
造业故彼报定有。乃至失命终不作罪。二者
信乐菩萨所行正行。不求馀乘不随诸见。三
者于胜义中。了知无我众生寿者补特伽罗。
于空无相无愿诸法深能信解。四者于佛功
德力无畏等。生决定信断除疑网。是名信根。
云何进根。若法信根所摄是法。勤勇无间。是
名进根。云何念根。若法进根所修是法。终不
念三宝品第十八¶ 第 135b 页 T32-0135.png
忘失。是名念根。云何定根。若法念根所摄是
法。一心不乱。是名定根。云何惠根。若法定
根所摄是法。自所观照不从他解。是名惠根。
是五根者相续而起。则能圆满一切佛法。

论曰。复于信力等法。常当脩习。如宝髻经云。
善男子。云何菩萨力行清净。谓于诸根无有
怯弱。一切恶魔不能动乱。声闻缘觉不能退
转。一切烦恼不能破坏。而能坚固安住大乘。
夙愿满足心净勇猛。密护身根得胜清净。

论曰。如是信等根力常能修习。所修慈行增
长功德。如月灯经偈云。

「 那由他亿佛刹中
 所有种种供佛具
 悉以供养诸如来
 不及慈心一少分」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