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念处品第十三¶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0a 页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六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
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治心品第十二之馀

复次所说真实行及邪妄行。谓无智无明。由
是无明起三种行。谓福非福不动行等。此说
是为无明缘行。又此福行非福行不动行等
随所得识之所招集此说是为行缘识(今详此处合有识缘
名色一段经文梵本元阙)。如是名色及名色增长于六处门造
作所起。此说是为名色缘六处。又此六处六
触身转。此说是为六处缘触若触。生时令受
所起。此说是为触缘受。若受美味深喜乐著。
此说是为受缘爱。喜耽味故若处乐色。色离
散时数数追求而不弃舍。此说是为爱缘取。
如是追求令后有起身语意业。此说是为取
缘有。若业迁谢令蕴生起。此说是为有缘生。
又若生已变异令熟及坏灭时。此说是为生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0b 页 T32-0120.png
缘老死。乃至是中由识等自体为种子。业自
体为良田。无明爱等自体为烦恼。以业烦恼
等令识种生者。谓此业为识种田事。爱为识
种沃润。无明为识种开发。然业不念我为识
种田事。爱亦不念我为识种沃润。无明不念
我为识种开发。是识种子亦复不念我为众
缘所生。然识种子住于业地。以爱沃润无明
滋长生名色芽。此名色芽非自作非他作非
二俱作。非自在天所化。不由时变。非一因生
非无因生。无不系于父母因缘和合耽染相
续。是识种子于母腹中生名色芽。然此法尔
无有主宰。无我无取等如虚空。体相幻化因
缘不阙。由五种缘发生眼识。何等为五。谓眼
识生时。藉眼及色空缘明缘作意缘等。是中
眼识眼为所依色为所缘。明为照瞩。空作无
碍。同时作意为彼警发阙是缘者眼识不生。
谓若不阙内眼根处。如是不阙色及空明作意
缘等故。彼一切和合则能生眼识。而眼不念
我与眼色为作所依。色亦不念我与眼识为
作所缘。空亦不念我与眼识为作无碍。明亦
不念我与眼识为作照瞩。作意不念我与眼
识而为警发。如是眼识不念我从缘生。然眼
识生时。实藉众缘和合而生。如其次第诸根
生识随应为说。然无有法从于此世得至他
世。但由业果因缘不阙之所建立。譬如无薪
火则不生。是业烦恼所生识种亦复如是。彼
彼生处相续和合生名色芽。如是法尔无有
主宰。无我无取如虚空等。体相幻化因缘不
阙。应知内缘生法有其五种。何等为五。所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0c 页 T32-0120.png
谓不常不断无所至向因少果多相似相续。
云何不常。谓若此边蕴死彼边蕴生。非即死
边蕴是彼生边蕴。是曰不常。又不灭于死边
蕴而起于生边蕴。亦非不灭于死边蕴然起于
生边蕴。譬若权衡低昂时等。是曰不断。又于
异类众生身处非众同分生边蕴起。是曰无
所至向。又今少作善恶业因。于未来世多获
果报。是曰因少果多。又若此生作业则未来
受报。是曰相似相续。佛言。舍利子。此缘生者
以如实正惠。常修无我无人众生寿者。如不
颠倒则不生不灭。无作无为无对无碍无怖
无夺无勤无懈。观彼自性无有坚实。如病如
痈如痛如害。是苦空无常无我等性。彼复随
观前际不流转者。谓我于过去世曾有耶。谁
谓我于过去世曾有耶。我于过去世为无耶。
谁谓我于过去世为无耶。复于后际不流转
者。我当未来世为有耶。谁谓我当未来世为
有耶。我当未来世为无耶。谁谓我当未来世
为无耶。复于现在世不流转者。我于今有耶。
谁谓我今有耶。云何为我今有耶。又十地经
说。是中无明爱取。是为烦恼。流转不断行有。
是为业。流转不断烦恼馀支。是为苦流转
不断。复说无明缘行。是曰前际观待。识及受
等。是曰现在观待。爱及有等。是曰后际观
待。此上所说皆名流转。乃至如是。由系属
故则为流转。若离系属则无流转。由和合故
则为流转。若离和合则无流转。由是了知诸
有为中多种过失。是故我今当断系属及彼
和合。然为化度一切众生。毕竟不断诸有为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1a 页 T32-0121.png
行。

* 念处品第十三

论曰。彼治心业略明缘生对治于痴。次当入
解不净身念处今当说。如法集经云。复次善
男子。菩萨如是住身念处者。谓我此身从足
足指跟踝腨胫膝髀臗骨腰脊腹肋胸胁手指
肘腕肩臂颈项头颊髑髅等状。众分积聚是
即业有。由斯造作种种烦恼及随烦恼。百千
种类邪正分别。是身唯有发毛爪齿血肉皮
骨肝胆脾肾心肺肠胃生藏熟藏肪膏脑膜眵
泪涎涕便利不净多物积聚。以何为身。由是
观察身如虚空。则见一切诸法皆空。为空念
处。了知是身由二种念。所谓流散及不流散。
是身来者。不从前际。去者不至后际。亦不住
二际中间。唯从颠倒和合造作。由斯领受。是
中居处而为根本。然实无有主宰。亦无摄属。
但从客尘先所作事。身体形貌受用依止为
所恃处。然此身者。唯有父母赤白和合不净
臭秽揽为自体。三毒忧恼常为贼害。是散坏
法。种种百千病恼窟宅。如宝髻经说。是身
无常而不久住死为后际。了知此已不应于
身而生邪命。应当以身修三种净施。何等为
三谓身净施。寿命净施。受用净施。是身无常。
应当往诣一切众生所亲近承事。欲何所作。
或如仆使或如弟子。离诸谄诳身过失等。是
身无常。唯出入息为寿命因。宁造罪恶。是身
无常。应于爱乐受用不生耽著。一切当舍。复
次善男子。菩萨以身观身念处。应观自身及
一切众生身等同佛身。威神加持得离缠缚。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1b 页 T32-0121.png
然观自身及一切众生身与如来身无漏法性
彼相无异故。应如是知。又无畏授所问经说。
谓我此身非先所集。渐次散坏。譬若微尘。九
窍流溢如疮疱门。又诸毛孔有嚩罗弭迦。犹
如毒蛇依止而住。身如聚沫体性怯弱。如水
上泡暂生即灭。亦如阳焰本无有体。身如芭
蕉中无有实。身如幻事为他教敕。身如恶友
多诸诤讼。是身如猴性唯轻躁。是身如雠常
伺其短。是身如贼机巧贪取。是身如囚常被
缚戮。是身如冤不可爱乐。亦如魁脍能断其
命。又复此身如空聚落中无有我。如陶家轮
无暂停止。如滓秽瓶不净充满。身如痈疽挃
唯痛楚。身如朽宅不久迁坏。身如漏舡无堪
济渡。身如坏器渐当沮坏。又复此身如河岸
树必为駃流之所漂动。身如旅泊多诸艰苦。
身如邸舍妄执主宰。如伺盗者常生暴恶。乃
至是身如痴小儿要当守护。彼经复说。如是
种种不净之身。由我慢愚痴妄为光洁。智者
所观犹如秽瓶。眼鼻口等眵涕流出。云何于
此多生贪慢。又彼偈云。

「 如愚痴童子
 洗炭欲令白
 设尽此生中
 求白不可得
 亦如无智人
 洗身欲令洁
 屡加于澡沐
 至死不能净
 菩萨观于身
 九窍疮疱门
 八十千户虫
 依身而所住
 菩萨观于身
 如刻木众像
 筋骨假连持
 应知无主宰
 菩萨观于身
 或受他饮食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1c 页 T32-0121.png
 应知同狐狼
 来食自身肉」


论曰。由饮食资助成广大行。如是处处应当
了知。受念处者。如宝髻经说。善男子。菩萨以
受观受念处了知众生。依止大悲得如是乐。
若一切众生无有解脱。应当修习以受观受
念处。我当被大悲甲摄受调伏一切众生。悉
以彼乐灭除众苦。我以大悲令贪行众生了
知乐受离于贪染。我以大悲令瞋行众生了
知苦受离诸过失。我以大悲令痴行众生了知
不苦不乐受舍俱生痴。又彼乐受不坏苦受
不减不苦不乐受离于对治则无无明。若无无
明彼何名受。云何了知一切无常及无我等。
然此乐受即无常性。苦受即逼迫性。不苦不
乐受即寂静性。由此了知若乐若苦无常无
我等。又无尽意经云。若受苦时当念一切恶
道众生起大悲心。摄除于瞋离于颠倒分别
受等。又法集经偈云。

「 说受为领纳
 领纳复为谁
 受者离于受
 差别不可得
 智者观于受
 住如是念处
 彼相如菩提
 光明遍寂静」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六
念处品第十三¶ 第 122a 页 T32-01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