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忍辱品第九¶
忍辱品第九¶ 第 110a 页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
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清净品第八之三

与无量百千万俱胝众住十善业道。后复生
彼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大种族中。财物丰饶
库藏盈溢。色相眷属皆悉具足。彼经又云。若
有女人得闻是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名号受持
者。后转女身。又文殊庄严佛刹功德经云。妙
吉祥言。我亦恭敬是惠上菩萨。光幢菩萨。
如意愿菩萨。寂根菩萨。若有女人持是四菩
萨名号者。得转女身后不复受。

论曰。对治行略如前说。制止力今当说。如地
藏经云。若菩萨摩诃萨离杀生者。即是施与
一切众生无忧无怖及无悲恼惊慑毛竖。以
斯善根果报。所有前际乘五趣轮溺生死海。
因是杀生。造身语意一切业障。自作教他及
忍辱品第九¶ 第 110b 页 T32-0110.png
随喜作。由此远离杀生轮故。一切摧灭乃至
不受其报。于现身中得寿命长远。诸天及人
之所爱乐。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乃至
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忧
无怖及无热恼。不生动乱。于自财利而行喜
足。终不希取非法之利。以斯善根乃至因是
远离不与取故。一切业障摧灭无馀不受其
报。以要言之。如是十不善业道。亦能对坏自
所修善。如月灯经云。闻瞋灭罪者。如说凡愚
不实瞋骂诽谤者。安住忍伏尽诸往昔所造
罪业。及于菩萨所起瞋等。

论曰。制止力已如前说。依止力今当说。故
诸缘起中释云。若能归依佛者不堕恶道。舍
此人身得生天趣。若法若僧亦同上说。又慈
氏解脱经说。菩萨净诸罪业者。诸不善法遍若大地。而劫火起时一切所有无不烧者。乃
至譬若有人以喝吒迦汁一两点。千两铁而
作黄金。非彼多铁能令少汁而返成铁。此发
一切智心亦复如是。以一善根回向智。能摄
受一切业烦恼障成一切法智。非诸业烦恼
障能令一切智心而为烦恼。善男子。又若有
人持以一灯入照暗室。即时能破千年夐古
之暗。此发一切智心亦复如是。如入一众生
心无明暗室。俱能破坏百千不可说劫夐古
业烦恼障发智光明。善男子。如大龙王首戴
如意摩尼宝王冠。无他冤敌等怖。此菩提心
亦复如是。若菩萨具大悲心。无有恶道冤敌
等怖。优波离所问经云。此住大乘菩萨摩诃
萨。于初日分时有毁犯罪。当中日分时不舍
忍辱品第九¶ 第 110c 页 T32-0110.png
行一切智心。如是菩萨得戒蕴具足。若中日
分时有毁犯罪。当后日分时不舍行一切智
心。则菩萨戒蕴亦复具足。我应复说如是次
第。佛言。优波离。此住大乘菩萨或时舍戒学
处。然于彼菩萨勿起恶作。亦勿随转。若复于
彼声闻乘者展转说。为有毁犯罪。然声闻人
谓失戒蕴。应如是知乃至广说。

* 忍辱品第九

论曰。此不远离有多门转。而善守护令戒长
养。如是离业障缚破烦恼结。乃至闻忍不忍
减失精进怠堕俱故。或复不闻不知等持方
便。由无方便净诸烦恼。是故懈退唯闻修习
了杂乱行。谓诵习勤苦依止山林。彼脩行者。
暂息杂乱而心无等持。然此止息亦等持摄。
尚无少果。况馀净诸烦恼设修此观亦亡少
善。乃至说净诸烦恼。法集经云。此说忍有三
种。谓安住苦忍。谛察法忍。耐冤害忍。安住
苦忍者。得究竟行对治苦怖及得除遣著乐
之爱。馀二种恼。彼云何说。谓瞋恚懈怠等。
月灯经云。著乐之者亦不舍苦。又宝云经说。
若内怀忧悲苦恼者。住方便调伏忍。最上授
所问经云。复次长者。在家菩萨应当远离不
如理损害。勿著世间八法所得妻孥及诸受
用财谷丰饶。不以高举逸豫。设诸衰弊亦不
低下愁恼。应如是观察诸有为相幻化所造。
起高举处息灭罪报。谓此父母妻子奴婢仆
从亲眷朋属等。彼既非我。我亦非彼。如有偈
云。若有所干集。由何起愁恼。或无所干集。亦
何起愁恼。为所干集者。以痴恚恼闷绝疲懈
忍辱品第九¶ 第 111a 页 T32-0111.png
故。或执著勇悍起大过咎。痴迷追悔须臾夭
寿。应远离此无益。是难。

论曰。云何舍是愁恼。谓发轻软心者。如最上
问经云。于此远离则令心柔软如睹罗绵。又
华严经云。应如胜财王童女发如是心灭诸
烦恼。以无能胜心破诸瞋忿。以不动心于众
生海而不退堕深心境界。

论曰。脩习此者。不以为难。如其所有愚者尚
尔。至若担夫耕农畋猎剋苦脩习。荷负鄙事
悕微细果。尘秽不净心无悔恼。况复此等诸
妙乐行。诸菩萨乐为最胜事趣无上果。又如
诸鄙贱者少不饶益。于身难作尚无废坏。但
自系念刚强领纳。如决胜负。况复此等长时
无益受诸苦恼。由何于善法财少不悕取。地
狱治罚世间贼害。狱卒守护按治无遗。随处
遇会极为痛恼使勿为冤。于久远时无诸系
缚。捍劳忍苦破烦恼贼净尽无馀。于三有中
被胜甲冑。执持器仗败诸魔冤解众生缚。由
先脩习以少剋苦而得成就。于诸众生脩苦
乐想。谓诸苦生时。如其处所脩习乐想。住乐
想者。即能成办此果得三摩地。名超诸法乐。
如父子集会经云。佛言。有三摩地。名超诸
法乐。若菩萨得是三摩地者。于诸事缘受如
是乐受不苦不乐。非一因缘如其处所而得
乐想。譬若有人以因缘故。断截手足及耳鼻
等。耳鼻断已。如其处所而得乐想。及以鞭杖
之所打扑。翻如乐想。或为牢狱系闭捶挞。
谓作衣者。然酥灯者。然油灯者。碾蔗浆等者。
如其处所而住乐想。作鸺鹠面者。作师子面
忍辱品第九¶ 第 111b 页 T32-0111.png
者。撚󰪠晒者。乃至造金钱者。造饮食者。供
象酒等者。翻如乐想。或为挑目破坏命根。诸
有损害及堕首等。翻如乐想。无苦乐想。所以
者何。此菩萨摩诃萨如是愿力长夜修作。若
我为诸走使得近妙乐。若我为罪犯者。亦以
承事尊重恭敬供养。一切时处得近妙乐。若
遇恶言讥刺打扑刀仗割截乃至诸坏命根。
一切所有得菩提乐。成證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果。具足如是作意如是事业如是愿力。
亦复具足一切众生随知乐想亲近脩习于彼
业报多所脩作。而得超诸法乐三摩地。若时
菩萨得至一切法乐三摩地者。是故得大不
动坏诸魔事。由是方便圆满一切舍施。成就
一切难行苦行。坚牢一切忍辱。策励一切精
进。助修一切禅定智惠。是故常喜。如月灯经
说。常喜尊重常住正见。又无尽意经云。何等
为喜。谓喜念法清净信乐。发踊跃心不生懈
怠。无诸热恼不求五欲之乐。不离一切法乐。
由心建立身喜觉喜起适悦意乐。如来身庄
严相好希求善巧听法无厌依实法行。由法
生喜爱乐净信。然于众生觉了无碍。以最胜
欲勤求佛法不舍法欲。广大信解诸佛妙法
示解脱乘。发最上心除悭吝心。若初发心施
当施施已三轮清净。欢喜布施。于妙尸罗亦
常清净。由持净戒摄诸毁禁。而常超越诸恶
道怖向佛禁戒坚固无毁。正使他人恶来骂
辱。于语言道心不加报乐然故忍变以尊重逮
无憍慢。貌常温恭远离颦蹙。先以爱语无谄
无佞。净意不邪心不粗涩。见诸胜己亦无曲
忍辱品第九¶ 第 111c 页 T32-0111.png
抑。不觇乖谬不扬他失。修和敬法。于菩萨众
敬如佛。使敬诸佛法惜过身命。于诸师长如
己父母。护诸众生犹如一子。于和尚阿阇梨
敬如佛想。于诸正行皆如上首。诸波罗蜜如
爱手足。于说法师如诸妙宝。诸教令中如亲
五欲。于喜足行如无病恼。求胜妙法如希妙
药。于发露者如遇良医。如是调御诸根使无
懈怠。说此是名为喜。

论曰。此言学菩萨庄严者。如大云经说。若
乐地狱旁生者。于地狱趣心常戒定。虽处狱
城而得如旅泊。又乐地狱者。于地狱趣心生
爱著及与悭嫉。令地狱火转复炽盛。

论曰。说安住苦忍者。故海意经云。有三种忍。
佛言。海意。此菩萨摩诃萨如其所发一切智
心宝中。或为非人毁犯净戒。谓若诸魔魔民
及天魔后魔。力所持。令魔使者固来侵害。震
击动摇期剋打掷。当于是时此大菩提发深
固心令无所坏。亦复不坏。大悲精进解脱一
切众生。亦复不坏。令三宝种绍隆不断。亦复
不坏。诸佛法中于此相应积集善本。亦复不
坏。成办相好修习福行。亦复不坏。勇力精进
严净佛土。亦复不坏。求一切法不惜身命。亦
复不坏。度诸众生不著己乐。是中深心具如
是意。若为一切众生之所恶贱。或遇瞋恚讥
毁骂辱及诸打掷。悉能忍受。至若一切众生
以恶心来逼恼摧压。亦悉堪任不疲不懈不
退不没。勇猛精进势力发现。捍劳忍苦起摄
受心。又若有人以恶心来。若瞋若骂。妒害逼
恼忿恚打掷。于如是心悉不加报。乃至设复
忍辱品第九¶ 第 112a 页 T32-0112.png
有人于十方界执诸器仗逼逐其后。彼地方
所若行若住若坐若卧。是中若遇一人发菩
提心修布施心乃至脩智惠心者。闻彼发起
一善根心。我当即至彼地方所。正使断割其
身节节支解如枣叶量。于是等事我悉堪忍。
又若世间一切众生皆起瞋恚巧出恶言骂
辱讥毁。加以断割其身节节支解如枣叶量。
我当是时。于此众生终不为起少分动扰之
心。所以者何。然我此身于过去际无量无数
生死轮转。靡所不造。或处地狱畜生琰魔罗
界。乃至今在人趣耽味饮食。诸欲受用听受
非法。艰苦追求邪命资养。多种逼迫。然于身
命曾无果利。虽复种种多所营作。缘此不能
自利利他。设复生死最后边际。使诸众生于
我身分断割支解。宁受众苦我终不舍一切
智心。亦复不舍一切众生及善法欲。所以者
何。然我此身多种逼恼苦切残毁。比地狱苦
百分千分乃至优波尼刹昙分不及其一。又
复于佛法中不舍大悲所缘一切众生。以要
言之。若有因缘起瞋恚者。我当以法断除。云
何为法。所谓爱乐于身。系属于身。取著于身。
舍是身者即舍瞋恚。佛言。海意。于如是法聚
而趣入者即能堪任一切众生之所逼恼。乃
至不惜其身而能弃舍。亦不爱乐者。此即能
修布施波罗蜜多。复次若遇身欲坏时。大慈
不舍一切众生。此即能修持戒波罗蜜多。若
遇身欲坏时。如义解脱堪任忍受。忍力发现
亦不动扰其心。此即能修忍辱波罗蜜多。以
勤勇力不舍摄受一切智心。于生死中发诸
忍辱品第九¶ 第 112b 页 T32-0112.png
善行。此即能修精进波罗蜜多。复次若身坏
时。于心发现一切智宝不舍菩提。如实观察
胜寂寂静。此即能修静虑波罗蜜多。若遇身
欲坏时。观身幻法犹如草木墙壁瓦砾。入解
于身是无常是苦是无我是寂灭。如是谛察
其身。此即能修胜惠波罗蜜多。乃至设复有
人以恶心来瞋恚骂辱。即作是念。是人懈怠
远离白法。我今发起精进勤求修习。植诸善
本勿生厌足。乃愿是人先坐道场。我当最后
取成正觉。以要言之。是等众生名未调伏者。
未寂静者。未密护者。未近寂者。为作义利庄
严铠甲。乃至我依此法。云何是瞋云何非瞋。
二中伺察俱不可得。又若是瞋非瞋若自若
他。瞋与瞋者皆不可得。斯不可得尚离此见。
是即名忍。又般若云。若诸众生有所诤竞。
应发是心。我当劝勉。我今于此诤竞得无难
遇。若诤竞者及所诤事。然我于诸众生为作桥
梁。我若为他恶骂毁呰。汝何此语不应加报。
但类痴人。及若哑羊不起斗诤。他或恶来丑
言骂辱于语言道心无损害。亲近于他我应
善语。不似于彼起斯过咎。乃至若我闻他过
失亦不似彼。所以者何。我意无怒故。又若
一切众生所须妙乐者。我当与彼众生妙乐
乃至涅盘。成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
于他终不起瞋。及与自他起愚痴行。唯修坚
固精进。以精进故。设坏身命而无恚恼不生
颦蹙。又菩萨别解脱经云。若于恚怒众生。如
是安慰极善安慰。住此忍者得随顺法喜。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十二
忍辱品第九¶ 第 112c 页 T32-01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