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4c 页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七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
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馀

谓此契经违馀契经。俱名谤法。谓此伽陀违
馀伽陀。亦名谤法。何者是起信解。何者不起。
皆名谤法。于说法师所说意解别异而转。是
名谤法。作此事业离眼所观说戏笑语。是名
谤法。此是有行此是无行。俱名谤法。说此
佛言三昧有是解脱说。彼佛言三昧有是解
脱。亦名谤法。佛告文殊师利。乃至所有一切
展转。皆名谤法。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夷等。于说法师如是行相如是思惟。一切皆
是毁谤正法。彼经又云。佛言。善男子。若如来
灭后于我已说法中。随所爱乐如其信解为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5a 页 T32-0095.png
众生说。于彼会中若一众生身毛喜竖。或堕
泪悲泣。当知是为诸佛印可。彼愚痴人谓言。
此是菩萨。此非菩萨。当知是菩萨咎。由如是
妄说三乘法故。于我所说法中何由悟解。乃
至若于菩萨起陵蔑者。我说是人住于地狱。
不知限量。所以者何。若菩萨于说法师起诽
谤者。即是远离诸佛毁谤正法及比丘僧。又
若轻贱诸说法师不起尊重者。即是于佛如
来不生尊重。于说法师不欲见者。即是于佛
如来不生乐见。于说法师不称赞者。即是于
佛如来不起称赞。是则远离佛故。若于初发
心菩萨起恼害意。乃至。佛言。慈氏。若于我六
波罗蜜诸菩萨正觉行中。彼愚痴人妄作是
说。唯般若波罗蜜多应知是菩萨学处。云何
学馀波罗蜜多。馀波罗蜜者。彼为过失佛言。
慈氏。于汝意云何。我为烁迦尸王脱虎子命
施自身肉为无智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佛
言。慈氏。若修菩提行。六波罗蜜行之所相应。
发善心者。颇不成熟善根不。慈氏白言。不也
世尊。佛言。阿逸多。汝亦于六十劫。集行布
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多。皆共
集行。又愚痴者作如是说。唯一正理是菩提
道所为空性行。是正理者得本然清净等。

*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论曰。略说是难。应当远离。如深心教诫经云。
如是种难。闻已怖畏。是初行菩萨如其受持。
说利益事白言。世尊。我今最初于如来前如
是受持。世尊。我若从今于彼菩萨及所化人
说彼过罪。若实不实。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5b 页 T32-0095.png
者。世尊。又我从今于彼菩萨及所化人讥毁
陵蔑。或在家者或出家者。受五欲乐纵逸自
在。见已于彼不生净信及惭𧹞心。起不尊重
不生佛想逼恼身心。化知识家受下种施。见
已。若不唯一喜美言说。昼夜不以三时归向。
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者。世尊。我若从今受
持禁戒。或作诸王。于身命财而不舍施。陵蔑
声闻缘觉及所化人。谓我最胜。或如旃陀罗
心行。自高其身卑下他人。或遇斗诤而不怖
走。过一由旬或百由旬。是则欺诳如来正遍
知者。世尊。若我从今身持具戒或不以多闻
别知头陀功德及馀出生功德之身乐行。覆
藏他善显他过恶。是则欺诳如来正遍知者。
乃至。尔时世尊语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若有
善男子善女人欲净诸业障者。应如此初行
菩萨如是受持。又随转诸法经云。谓若于菩
萨昼夜三时头顶礼敬。是人于所行行。亦勿
少分窥求错谬。设若常见著五欲乐。亦勿少
分窥求过失。菩提行者修无量功德殊胜利
益时乃取證由是渐次修道渐次成佛。正使
修行一嚩啰分。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
住大地狱如被铠甲。彼经又云。善男子。如是
行相远离罪业。彼菩萨一切行中皆不二行。
应当信解一切修作发如是心。然我于他心
了知不难。化诸众生行如是行。复次善男子。
自在遍观如来如是说法。应无有人称量此
者。若人解我所说则为见我。善男子。欲护身
者于此行中略无疑惑。如其所作不坏他善。
求佛法者当知于昼夜中以法思解。如地藏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5c 页 T32-0095.png
经云。尔时复有无量百千黠惠众生。从座而
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今现前
发如是愿。乃至久远流转生死。未得忍间常
愿不处诸王宰官城邑聚落辅相将帅等位。
乃至不处商主师长居士主沙门断事者一切
亲属富贵尊重等位。乃至未得忍间。我等若
处如是行相。是愚恶惠。则于佛世尊教无能
修习。

论曰。广说离如是难。如月灯三昧经偈云。愚
童不恭敬。应知无有罪。其母尚教言。汝当后
时作。欲少分所须。于我起尊重。若因无上道。
懈倦于化度。问讯于耆年。及大德尊者。头面
接足礼。为此作尊重。勿视彼错谬。唯观菩提
场。常乐起慈心。亦勿生损害。又设见错谬。
慎说彼过失。若乐斯善业。亦获于道果。卑幼
尊宿前。如面清凉月。常爱乐此言。猛除伏我
慢。若饮食衣服。为此作怜悯。施汝如是心。
一切得调伏。若发菩提心。或不生信重。彼应
自防护。怖堕于恶道。见不见喜纳。自净浊乱
心。心惟分别性。堪任获事业。又如华严经云。
时慈氏菩萨观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功德。以
偈赞曰。若见诸众生。老病诸苦逼。及忧生死
怖。发大悲利行。由见世苦逼。五趣常流转。
为求坚利智。破诸趣苦轮。若见贪乐者。过患
多榛棘。为作坚固犁。净治众生地。痴坏世间
明。及正道惠眼。为群盲导师。示其安隐处。
智剑伏冤贼。解脱三法忍。为世间导师。令得
离忧怖。或如法舡主。令涉智海道。为三有
导师。达胜忍宝所。智光大愿轮。如佛日出现。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6a 页 T32-0096.png
光含法界空。普照群生暗。白法圆满轮。如佛
月出现。慈定清凉光。平等照诸有。又若胜智
海。出生诸法宝。菩提行渐高。住深心坚固。
发心若龙主。升法界虚空。雨甘露法云。增
诸白果苗。又若然法灯。正念坚固器。慈爱无
垢光。净除三毒暗。又此菩提心。譬如羯逻罗。
悲疱慈闭尸。钵罗健南位。菩提分渐生。令
佛藏增长。福德藏亦然。得智藏清净。又开
发惠藏。如愿藏出生。此慈悲法性。解脱众生
故。世间天人中。净意难可得。希有智果树。
植妙深固本。众行渐增荣。普覆于三有。欲长
诸功德。请问一切法。断除一切疑。求诸善知
识。欲坏烦恼魔。净除尘染见。解脱诸众生。求
斯大智者。欲净除恶趣。显示人天路。开解脱
智门安住功德道。欲脱诸趣苦。当断诸有索。
施诸趣安隐。近此真佛子。

论曰。以意观察远离如是难者。不以为难。如
深心教诫经说离此难云。佛言。慈氏。于彼
菩萨及所化人。当成就四法。后五百岁正法
灭时。不为损坏及彼陵蔑。自然解脱。何等
为四。一者观察已非。二者于彼菩萨及所化
人不谈他短。三者不化知识家往非亲里。四
者不出恶言。是名四种。如前所说。复有四种。
何等为四。一者远离寡闻众生。二者眷属而
不取著。三者常乐坐卧林野。四者自习奢摩
他行。是所相应。是名四种。彼经又云。佛言。
慈氏。此初行菩萨获惠力财。远离非分名闻
利养。彼名利者。是为过失。见无益语。见世
俗语。世俗睡眠。世俗事业。世俗戏论。应当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6b 页 T32-0096.png
远离。是为过失。以要言之。佛言。慈氏。若菩
萨摩诃萨应当观察名闻利养发生贪染破坏
正念。于得不得勿作高下。又应观察名闻利
养。起愚痴暗作悭种类。发生谄诳资益己身。
无惭无愧离四圣种。如诸佛说。名闻利养应
善观察。起诸骄慢轻慢师尊。是魔罗分。一向
放逸破坏善根。如金刚雹及霹雳火。又名利
者。化知识家多种爱乐诣非亲里。而复起恼
迷覆知觉。向所爱事倍生忧戚。又名利者。失
四念处减劣白法坏四正断。由前后利养破
坏神通。远离善人近恶知识。于他眷属常爱
合集。又复远离无量禅定。堕大地狱琰魔罗
界畜生胎藏。应观察名闻利养如天授水。佛
言。慈氏。彼名闻利养有如是等行相。菩萨应
当如实观察。以观察故。无有厌怖亦无悔恼。
所以者何。于是行相无厌怖者。得无过失。唯
乐佛法得无间断。在家出家随所守护。若天
若人。住清净心得无惊怖。设堕一切恶道不
为逼恼。远离咒诅解脱魔境得无倾动。诸耽
湎者之所敬仰。住定学者之所乐见。断除谄
诳而获正直。是五欲乐是为过失。安住圣种
如说修行。诸梵行者之所喜见。慈氏。如是行
相功德。智者了知。菩萨深心住于少欲。乐少
欲者。即断一切名闻利养。

论曰。无益语今当说。远离贪毒愚痴过失。不
住无益语者。一心得决定解如寻戏调。诸无
益语爱乐修作。是为过失。不修威仪及微细
行。若无益语言爱乐不坚牢世。是说随顺愚
夫。若闻比丘不如理言。生爱乐已而常寻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6c 页 T32-0096.png
求。即便增长如是过失。是故弃舍不如理言。
常知法乐。临命终时自舍千身求菩提道。闻
法无厌。设若疲极。由闻法故。一切时处悉皆
远离不如理言不爱乐言。于最上法乐生难
得想。经无量劫住山林中。应知于他功德利
益勿求其短。若谓我为最上殊胜。勿取是心。
是慢为诸放逸之本。此下劣比丘亦勿陵蔑。
渐如是教非止一生得證菩提故。

论曰。世俗语。我今当说。彼闻惛醉乐起斗
诤获不尊重。由所说言失念及不正知。是为
过失。由所说言多竞高名极远内思。若身若
心不得轻安。是为过失。由所说言愚夫自心
生涩粗犷思入正法。远离毗钵舍那及奢摩
他。是为过失。由所说言于功德财常起爱乐。
获不尊重住不坚牢。狭劣智惠。是为过失。由
所说言减失所知诸天不敬不生爱乐。是为
过失。由所说言于彼智者及眷属等所馀身
命现无义利。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彼诸愚夫
忧命终时。我何所作得如是苦。减失所知不
得悟解。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如草动植疑无
楷决不生实智。是为过失。由所说言如伎艺
者住戏场中别说功勤自以为得。减失所知。
是为过失。由所说言远七圣财互生谄诳轻失彼得。是为过失。由彼说言覃思研几喜务
怯弱而不自知动本无体。是为过失。乃至不
如实说我乐最上。此一句义于久远时思惟。
尚未了知。云我乐得无量句义。譬如甘蔗坚
硬皮中少有其味。人食皮已无复能得甘蔗
甜味。是故广说者如甘蔗皮。唯乐神变思择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7a 页 T32-0097.png
义理者。如甘蔗味常无惛醉。

论曰。言耽著睡眠者。如彼偈云。谓若乐惛睡。
造此多种见。彼得见得疑。增长大痴网。若乐
惛睡者。智惠皆怯弱。而于悟解中。常时俱减
失。若乐惛睡者。怠堕无智惠。设住深林中。
非人得其便。若乐惛睡者。即乐非法欲。善心
常不增。何由获法乐。若乐惛睡者。愚蔽善法
欲。坏白法功德。遍入诸黑暗。若乐惛睡者。封
著无辩才。常生放逸心。缠绵身懈倦。若乐惛
睡者。我知懈怠故。嫉彼勤力人。毁具足精进。
乃至若除诸苦暗。即离于罪本。常亲近胜勤。
诸佛之所叹。

论曰。世俗事业今当说。如彼偈云。师诲谓恶
言。执为非教诫。速毁犯尸罗。乐斯过失事。
每思俗事业。常时务匆遽。不修诸禅定。乐
斯过失事。由贪生广大。萦缠味中味。下劣非
止足。乐斯过失事。处众大喜悦。谓除诸苦
恼。如驴行隘道。乐斯过失事。乃至。是心昼
夜中。不乐诸功德。唯衣食猛利。乐斯过失事。
不乐相应语。唯顺不相应。问世俗所作。乐斯
过失事。以要言之。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
佛言。世尊。菩萨少惠者。由舍最上法已。减失
胜惠作下劣事。佛言。慈氏。如是如是。如汝所
说。菩萨得少惠者。由舍最上法已。作下劣事。
佛言。慈氏。又彼菩萨于如来教既出家已。无
有禅定正断正勤。无有多闻不怀希望。佛言。
慈氏。此复观察禅定正断知如来教知有为
相三摩呬多是所相应。勿白衣事业营务。
观察是事不应道理。应知彼菩萨发起爱乐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7b 页 T32-0097.png
轮回生死者。所谓营务世俗造作远离法财。
佛言。慈氏彼营事菩萨假使修七宝塔满三
千大千世界。我亦于彼不生恭敬尊重赞叹。
乃至满阎浮提一切皆是营事菩萨。不如于
一读诵如说修行菩萨起承事行。又若一阎
浮提量读诵如说修行菩萨。不如于一各居
所安行菩萨作承事行。所以者何。此为难事。
所谓惠业。于诸三世为胜为上。最极高胜无
有过者。佛言。慈氏。是故菩萨欲勤精进相应
义者。当修胜惠。

论曰。世俗戏论。我今当说。此戏论行。常为过
失。获如是难。谓不得远离彼八种难。亦复
不得刹那具足殊胜乃至智者正解离诸戏
论。此戏论行速获是难。是故皆不共住。宁使
畜受妻孥罪恶过百由旬。于他戏论或须臾
顷不应亲近。亦不共住于出家功德之利欲。
求财贿者。是则恶心起诸斗诤。勿有田作勿
营商贾。若求财利是则戏论。勿有男女妻妾
朋属。仆从富饶起诸斗诤。既出家已授袈裟
衣。信顺寂静至极寂静。复观是寂胜寂近寂。
离戏论故起如是忍。不得远离戏论行者。譬
若毒蛇覆藏恶心。后堕地狱畜生焰摩罗界。
是故精进起如是忍。乃至得是乘者。于诸业
障净尽无馀破冤魔力。诸有智者起如是忍。

论曰。略说离如是难。佛言。慈氏。是故此菩
萨乘。若善男子善女人。后五百岁正法灭时。
使无留难而获吉祥。脱诸业障尽除罪欲。当
知勿乐合集住阿兰若。旷野林中而修行之。
于馀众生而或远离。但省己非无求他咎。默
集离难戒学品第五¶ 第 97c 页 T32-0097.png
然信乐般若波罗蜜多行。故又宝云经亦作
是说。行乞食时乃至获得是事除馀恶处。谓
恶狗家新乳犊家体性犯戒。于彼畜生尚离
损害。何况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起厌贱处。彼
一切时处皆应远离。

论曰。若见如是种诸恶作者。慎勿往观。得离
彼罪。复次说离如是等难。云何得果。离无果
利成利他义。应知远离无果利故。如月灯经
说。身戒义云。谓密护手足使无虚动。又十法
经云。手足动乱往来跳踯。此说身业粗重。

论曰。如菩萨为利于他。如其照了而不分别
馀业故。法集经云。世尊。诸菩萨等所有身口
意业。皆为利诸众生起大悲增上安慰众生。
令诸众生身意快然。如是深心如是思惟。随
修何行而行平等。令诸众生得安隐乐。以要
言之。谓菩萨了知观十二处如空聚落。于是
等处无不乐舍。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