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91c 页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六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
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
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空品第四之三

亦如月上童女所问经云。尔时月上童女见
诸人等欲来亲近。即时住虚空中高一多罗
树。为诸人等说伽陀曰。汝当观我身。晃耀真
金色。非因染欲心。感斯清净质。欲生于境界。
如火坑焰然。忍欲调六根。净修诸梵行。设见
他妇女。皆生母妹想。后获端正身。他人常喜
见。我诸毛孔中。妙香遍城郭。不从贪染心。
薰修斯善果。贪心本不生。无欲何生欲。牟尼
现證明。如实不虚诳。汝昔或我父。我或为汝
母。迭为父母身。情何生染欲。我或尝害汝。他
复害我来。怨朋互杀雠。情何生染欲。端正非
贪得。贪非生善趣。贪非出离因。是故皆弃舍。
又此贪欲因。速堕三恶道。夜叉毗舍阇。及阿
修罗众。鸠盘茶鬼等。皆由贪欲故。或聋盲
瘖哑。跰挛丑陋身。世间诸过患。皆由贪欲行。
或得转轮王。及帝释天主。梵王大自在。广因
修梵行。若象马牛虎。驼驴猪狗等。性本瞢亲
疏。而常希染欲。刹利及王臣。或信士长者。丰
饶富乐门。广因修梵行。若枷锁系闭。水火诸
苦难。或挑目截耳。及断于手足。乃至为奴仆。
此由贪欲故。又曰子王所问经诃欲义偈云。
说是著欲者。如蝇见疮血。亦如猪犬等。奔臭
卷六 第 92a 页 T32-0092.png
肉不净。无知乐女人。奔驰亦如是。愚童不明
了。舌𦧇于秽恶。如痴乐女人。具足诸黑闇。现
住魔境界。死当堕恶道。又若厕中虫。著味生
乐想。犹如画𦳊瓶庄严观外相。亦如风橐中。
满盛诸秽恶。谓眵洟涎唾。及便利不净。身如
臭漏囊。愚夫谓为美。举身唯有骨。皮肉之所
覆。唯生一面门。譬若大痈疽。亦如疮孔中。
种种诸虫满。及馀不净器。此身相亦尔。腹如
犬疱等。内生藏熟藏。及头骨肋脉。涂污诸
血髓。有八万种虫。潜处于身内。堕痴网笼中。
故愚夫不见。又于九窍中。流臭恶不净。或若
见若言。愚夫生取相。一切秽恶处。由乐不觉
知。涎涕以为食。斯愚夫境界。或两腋汗流。
秽恶实可厌。乐斯诃厌事。如蝇见疮等。于下
劣法中。嗜欲斯最下。造斯恶业者。死当堕恶
道。堕无间狱已。受诸大苦报。佛说诸女人。臭
中极臭恶。是故于合集。破斯下劣想。又若起
执著。唯愚者奔竞。造斯恶业故。当获如是
果。彼经又云。如是行相苦求所须。以自活命
封著不舍。乃至衣弊贫穷乞丐饮食。为诸女
人之所降伏所持所魅。譬若僮仆自在役使。
由于女人贪乐养育。必不能修布施持戒及
馀善品。又复为诸女人恶骂要勒系缚。由心
取著悉能忍伏。或诣女人里舍。起贪很㑦审
观姿貌。由欲因缘自在而转。佛言。大王。嗜欲
爱者是不清净。是极臭恶于。世间行尚为过
失。乃至偈云。于女人合集。见作共随喜。闻已
意乐观。彼人无出离。亲近诸苦欲。说此实厌
贱。由闻是法故。善说及痴说。是心奔女人。无
卷六 第 92b 页 T32-0092.png
异鼠逐猫。或闻佛所说。暂时得省解。后复
于是贪。如喝罗罗毒。又如猪见粪。发生于爱
乐。暂得须臾间。转复生厌怖。著乐诸愚夫。
远离于佛教。亲近下劣欲。死当堕恶道。乐耽
湎醉欲。毁戒破净命。造作诸罪业。死当堕恶
道。若于是正法。了知诸欲境。不生放逸心。
常生净天趣。于无上菩提。此不为难得。若
闻是法已。刹那获正慧。悟出家法门。远离诸
欲事。

论曰。复说是难。寂静决定神变经云。佛告文
殊师利。设若有人于阎浮提一切有情。劫诸
财宝悉坏命根。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菩萨所断一善心即近堕傍生趣。于所取
时如同彼堕。断善根故是罪过前阿僧祇数。
所以者何。断善根者。即是断灭佛出世故。佛
告文殊师利。又他种类于菩萨所起悭嫉时。
以是因缘应知即是求三种怖。何等为三。谓
堕地狱怖。及生盲怖。边地难怖。彼经又云。若
得为人语不诚实而乐诽谤。恶口愤恚娆恼于
人。后复于此身坏命终堕大地狱。生无足身
受诸苦恼。宛转五百踰缮那量。为诸小虫咂
食其肉。是蛇可畏具五千头。由诽谤故。彼一
一头有五百舌。彼一一舌口出五百炽焰铁犁。
是语业罪。为猛火聚炽然烧煮。又若起不调
柔逼恼菩萨者。是人于畜生道尚为难得。堕
大地狱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于彼死已为
大毒蛇惨恶可畏。饥渴所逼造众恶业。设得
饮食而无饱足。于此死已。设生人中亦复生
盲。无有智慧恶心不息。恶言诃毁不敬圣贤。
卷六 第 92c 页 T32-0092.png
人中死已复堕恶道。经千俱胝劫生不见佛。
彼经又云。文殊师利菩萨于菩萨所乃至发
明净心时。而心或轻易。乃至多劫住大地狱
如被铠甲。文殊师利。是菩萨业必不能堕。唯
除诽谤。是菩萨者。文殊师利。譬若金刚摩尼
宝。无有木石能破坏者。文殊师利。是菩萨业
亦复如是。必不能堕。唯除诽谤是菩萨者信
力财入印经中亦作是说。佛告文殊师利。若
复有人于十方一切世界诸众生等起瞋恚缚。
堕黑暗处。文殊师利。若于菩萨所远住其前。
屈伸臂顷起瞋恚心。是罪过前阿僧祇数。文
殊师利。又若有人于诸阎浮提一切财物剽
掠皆尽。若于菩萨所辄生骂辱。是罪过前阿
僧祇数。彼经又云。佛告文殊师利。设若有
人以殑伽沙等诸佛塔庙。悉皆焚毁。若于信
解大乘菩萨摩诃萨起瞋恚心。加诸骂辱或
增诽谤。是罪过前阿僧祇数。所以者何。从诸
菩萨。出生诸佛世尊故。从彼诸佛有塔庙故。
生诸利乐及诸天等。若轻毁诸菩萨者。即是
轻毁诸如来故。若有恭敬诸菩萨者。即是恭
敬诸如来故。欲求最上供养者。应当供养诸
菩萨等。即是供养诸如来等。

论曰。此供养福报。如寂静决定神变经云。若
人护法及说法者。即是远离一切恶道。获天
帝释及梵世主夜摩兜率自在天等。后生人
中为转轮圣王长者居士。具大财宝念慧相
应。安隐无畏。

论曰。何等菩萨于菩萨所于善作中起恶心
故。谓异生等。又如信力财入印经云。文殊师
卷六 第 93a 页 T32-0093.png
利。设若有人于一切世界微尘数众生。日日
以天百味饮食及天衣服。于殑伽沙劫海如
是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成就十善
供养如是。说声闻者。说辟支佛者。说大乘
者。住大乘人戒德相应乐说辩才与彼无智
戏论之者。而为咨禀听受皆应供养。乃至得
几罪灭。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以初日分满
阎浮提诸大珍宝施佛弟子。以中日分及后
日分亦复如是。满百千岁如是布施。是人彼
所得福宁为多不。白言。甚多世尊。是人福聚
无量无数。于是福聚无有能称量者。唯除如
来乃能知之。佛言。善男子。若有真善刹帝利
王。乃至如前所说。彼所得福宁为多不。如是
广略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佛言。于后五
百岁护正法眼。善护自他及护他世。于我教
中作弟子者。是器非器剃除须发被袈裟衣
皆应善护勿生恼害。乃至自他国土皆得丰
乐灭除罪垢。诸天诸仙增益守护寿命长远。
自他烦恼亦皆殄灭。住正觉道六波罗蜜离诸
罪恶。于轮回海不久沈溺。常离恶友近善知
识。共事诸佛大菩萨众。乐诸佛刹。非久如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尔时众中一切业
道一优婆塞。于一日中能施饮食。于佛弟子
如是布施。过前福报阿僧祇数。文殊师利又
若于一切世界微尘数成就十善业道诸优婆
塞。日日以天百味饮食及天衣服。于殑伽沙
劫海如是布施。若复有人于一比丘。若一日
中能施饮食。过前福报阿僧祇数。入定不定
印经云。佛告文殊师利。假使十方一切世界
卷六 第 93b 页 T32-0093.png
诸有情类。皆被挑目至满一劫。复有善男子
善女人于诸有情起慈悯心。令眼平复还满
一劫。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
所。以清净心而往瞻觐。过前福报无量阿僧
祇数。文殊师利。假使有人能令十方一切牢
狱系闭众生皆得脱已。复受转轮圣王妙乐
或梵天乐。若复有人于信解大乘菩萨所。以
清净心瞻觐赞叹。过前福报无量阿僧祇数。
又地藏经云。世尊。若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
士。真善宰官。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等。自护
护他及护他世。于佛弟子是器非器乃至剃
除须发被少分袈裟衣者。皆应守护天主及
天眷属乃至毕舍遮主。与其眷属皆从座起。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若未来世乃至后
五百岁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真善宰官。
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等。如是守护正法绍
三宝种皆令炽盛。以要言之。所有我诸眷属。
真善刹帝利王。真善居士宰官等。于十种事
守护增长。何等为十。一者增益寿命。二者广
持正法。三者常无病恼。四者眷属广多。五者
仓库盈溢。六者寿命无乏。七者富贵自在。八
者名称普闻。九者得为善友。十者智慧具足。
是名十种广如彼说。

论曰。应知此广大报如是入圣地者。故观音
经云。发正觉心者善利一切众生故。若唯右
绕佛塔。我犹说此功德广大。汝诸佛子。若
人不爱诸天远离善人。是地狱境界。广如前
说。

论曰。未能于馀开示。且止此分别。净诸业障
卷六 第 93c 页 T32-0093.png
经云。凡说障碍皆名为难。佛告文殊师利言。
云何说名障碍。谓贪为障瞋为障痴为障。布
施为障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为障碍。
所以者何。愚夫异生于布施时为悭惜者不
起净信。由不净信发损害心。由损害故生悔
恼罪堕大地狱。彼护戒者。为破戒人加诸诽
谤不为称赞。令诸人等闻过失已。不生净信。
由不信故即堕恶道。彼修忍者由忍倨傲。是
忍惛醉浑浊于心。由忍惛醉为放逸本即堕
苦处。发精进者便起我慢。云馀比丘修行懈
怠。不共信施之食及饮水具。由发精进起我
慢故。轻贱于他如彼愚夫。安禅定者。由于
净虑三摩钵底发生爱乐。彼便如是我得三
摩地行。馀诸比丘心行散乱。由何得佛。广如
彼说又随转诸法经云。教招菩萨除业障罪。
远得菩提。教招威仪。远得菩提。教招威仪
道行。远得菩提。然彼菩萨于菩萨所生下劣
想。己身发高大想。谓我少除业障故。此菩萨
于彼菩萨或说教令应住佛想。菩萨于菩萨
所勿起毁訾之心。彼不舍菩提故。佛言。天
子。菩萨如是不断少分善根。如菩萨不二行
中。设不发菩提心者。下至聪利菩萨。尚不起
于陵蔑。何况发菩提心者。如首楞严三昧经
云。佛语坚意菩萨言。云何未发菩提心者而
与授记。若人得生五趣轮回或天人傍生地
狱琰魔罗界。是人诸根猛利广大信解。如来
于彼了知是人乃至若干百千俱胝那庾多劫
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如是百
千阿僧祇劫得菩提果。以要言之。佛言。坚意。
卷六 第 94a 页 T32-0094.png
说此菩萨名未发菩提心者而与授记。尔时
尊者大迦叶波前白佛言。世尊。从是已后当
于一切众生起世尊想。所以者何。我等无有
如是智慧。何等众生此有成熟菩提根者。何
等是无。世尊。我等不知如是行相。若于众生
起下劣想则为自伤。佛言。善哉大迦叶波。快
说此语。以是义故。自在正观。我于所说如是
法中。不妄称量出家在家男子女人。若妄称
量则自伤也。唯有如来应量众生等者。大迦
叶波若诸声闻及菩萨。说当于一切众生起
世尊想。

论曰。菩萨于诸补特伽罗。何有少分不作化
度不护身者。见有如是。幖相决定得菩提故。
于彼佛子不应陵蔑。应当守护。如妙法莲华
经云。或有起石庙。旃檀及沈水。木樒并馀材。
塼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
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
道。乃至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
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
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
佛道。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
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
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
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
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
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
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
见无量佛。又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
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
卷六 第 94b 页 T32-0094.png
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又大悲经
云。佛告阿难。譬如渔师为得鱼故。于大水池
中安置钩饵。令鱼吞食。鱼吞食已。所以者何。
然知此鱼尚在池中不久当出。复如是知为
彼坚钩竿绳所中系岸树上。时捕鱼师既到
其所。即验竿绳知得鱼已。便拽钩绳敷置岸
上。如其所欲而受用之。佛告阿难。我今亦复
如是。令诸众生于佛世尊心生净信植诸善
本。乃至以一信心。彼诸众生虽馀恶业之所
覆障。刹那堕落。若佛世尊于彼众生。以菩提
智执摄事绳。于轮回海拔诸众生置涅盘岸。

论曰。是故皆作佛想礼敬。应知此尚意中作
礼。若初发菩提心者以身礼敬。如善财童子
于宝云大菩萨所初发道意以身敬礼。一切
斯为了义。如深心教诫经云。为诸菩萨于所
度生恭敬作礼。而或所说何一处所礼不礼
故而无相违。于是礼敬展转系属。不如是礼
者而无福报。由何一礼得睹诸佛。无有是
处。

论曰。谓此是菩萨学处此非菩萨学处。俱谤
正法说为是难。故集诸法方广经中说言。佛
告文殊师利。云何于如来所说少分法中。或
起净想及不净想。俱谤正法。谤正法者。即是
毁谤轻慢诸佛法僧。又说此是解脱。此非解
脱。俱谤正法。我非别说有法属声闻乘属缘
觉乘属于大乘。彼愚痴者于我此法中种种
施作说言此是声闻。此是缘觉。此是菩萨。由
起种种想故便谤正法。云此是菩萨学处。此
非菩萨学处。谤正法者。云此说法师有是辩
卷六 第 94c 页 T32-0094.png
才。无是辩才。亦名谤法。又说此是法说。此非
法。俱名谤法。云过去佛出世无有总持可
得。亦名谤法。于说法师亦无总持。悉名谤法。
于说法师是过失行。亦名谤法。谓说法师无
此具足辩才。是名谤法。教示放逸。是名谤法。
教示威仪道行。亦名谤法。教不正戒。是名谤
法。缺减辩才。是名谤法。于光明法而不了知。
亦名谤法。于持明召请不悟所说。是名谤法。
于如来教唯文字想而无入解。皆名谤法。
大乘集菩萨学论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