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373-01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中州名贤文表卷九    明 刘昌 编
  姚文公
   记序
    汴梁庙学记
自鲁哀公十六年当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孔子卒历
六国秦汉至孝武即位之年辛丑为三百四十年其闻
而知者才司马迁一人而止耳既编其年与夫言行出
卷九 第 1b 页 WYG1373-0106b.png
处之槩为世家又为弟子传载其居里问对与夫经事
何君又考知其少孔子几何岁是书皆孔门弟子与孟
氏所未著其有功于圣门真非浅浅哉然犹病夫时有
不一其说不可参伍者也世家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二人而弟子传则曰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
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夫既曰身通六艺矣虽未尽
合圣人为教之本然而犹有所指名也其曰受业身通
竟不发为所通何业亦晦焉而已耳又曰皆异能之士
卷九 第 2a 页 WYG1373-0107a.png
圣人为教于以修叙彝伦而容异能者于其间孔子自
言七十有七人则七十二人者谁后是五人耶其为传
亦多淆杂而无次先颜回曾参而后无繇蒧固巳戾于
明人伦其甚误至以阚止子我为宰予又曰孔子之所
严事者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楚老莱子于郑子
产于齐晏平仲于鲁孟公绰孔子于公绰止称其不欲
与优为赵魏老子产有君子之道四其他不足孔子者
亦多也老莱子书今存其为道术尚黄帝老子为圣人
卷九 第 2b 页 WYG1373-0107b.png
所与者不经见子入太庙每事问况老子周守藏室之
史问礼则有之使及见其书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已不知道德仁义礼根于
人心之固有而视为世降之不同未必不见黜于孔子
况为其道乎哉惟蘧伯玉寡过未能为不悖于圣学故
与之特至汉文翁图石室列之七十二人中亦可灼其
非师而实弟子云晏平仲者如迁之言足以暴其人贼
贤之罪何也夫人既严事乎已苟于学术之僻归宿之
卷九 第 3a 页 WYG1373-0107c.png
差何害于明告告不为止则随以不屑之诲始尽夫师
弟子之义焉当欲封孔子尼溪之田乃说其君景公曰
儒者滑稽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为下崇丧遂哀破
产厚葬不可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为国盛容饰繁登降
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非所以移齐俗而
先细民也若预忧一旦代有齐政惟惧丑诋之不力焉
夫善交久敬报人严事之道者固如是乎哉先儒尝疑
晏子好俭墨子欲贵其道取必于晏子之言不然何为
卷九 第 3b 页 WYG1373-0107d.png
亦见墨子之书而迁辨之不明也又自叙曰儒者累世
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由
是知二语者非必一出晏子乃迁薄儒素定于胸中不
易者也迁尝适鲁徒观诸生以时乡饮大射其家迷眩
于规规节文之细低回不去以为是足尽圣人之道斯
政经生博士之汩汩以皓首者也岂圣学为己之切致
哉故燧有功于迁而亦有是数者之恨况又甚惑未尽
袪于今者耶孔子卒哀公诔之子贡以为非礼至汉平
卷九 第 4a 页 WYG1373-0108a.png
帝始封谥褒成侯宣尼公盖王莽假善以收誉将遂其
奸谋也后魏孝文法之谥文宣尼父后周宣帝封邹国
公唐高宗赠太师伪周武氏封隆道公玄宗谥爵文宣
王宋真宗加玄圣后易为至至今遵之焉有若以自生
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诚是言也虽极天下之美谥犹
不足万分一盛德之形容斯燧发其目而不深言者一
也杜预春秋传叙曰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
天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论也斯言为获圣
卷九 第 4b 页 WYG1373-0108b.png
人之心而后世王之尧舜二帝也宰我以夫子远贤尧
舜何王之不可居然后世天子之子有功之臣皆曰王
以孔子之圣卒下比爵于其臣子诚不知其可也斯燧
发其目而不深言者二也其配享诸位善乎柳宗元序
道州庙碑曰从于陈蔡亦各有号言出一时非尽其徒
也于后失厥所谓妄异科等坐祀十人以为哲岂夫子
志哉后之时进颜孟并孔子南面别跻曾子以足是十
人于非夫子志中之又非者而江之左又进曾子子思
卷九 第 5a 页 WYG1373-0108c.png
并颜孟别跻子张于曾子之旧由孟子而视子思师也
由子思而视曾子又师也子思孔子孙也弟子于师孙
于祖坐而语道者有之非可并南面燧知四子巳避让
于冥冥中不能一日自安其身一堂之上况又祀无繇
蒧鲤于庭其失至于崇子而抑父又非迁之为传矣夫
为是学宫将以明人伦于天下而倒施错置于数筵之
地如此奚以为训又在在之庙皆泥像其中北史敢有
造泥人铜人者门诛则泥人固非中土为主以祀圣人
卷九 第 5b 页 WYG1373-0108d.png
法也后世莫觉其非亦化其道而为之郡异县殊不一
其状短长丰瘠老少美恶惟其工之巧拙是随就使尽
善亦岂其生盛德之容甚非神而明之无声无臭之道
也曩长安新庙成绘六十一人与廿四儒于庑画工病
其为面之同纵人观之而择贵臣图其上盖肖今人之
貌而冠以先贤之名使过而识者扺掌相语曰是某也
是某也未见其起敬于他日顾先足来不恭于一时是
邦如是孰必其他邦之不为是一岁再祀第借位于先
卷九 第 6a 页 WYG1373-0109a.png
贤以俎豆夫今之人也其可哉曰是溺习之巳然若何而
变曰人臣有见上布是区区则可若夫议礼也制度考
文也天子司之亦幸一旦遑于稽古之事学礼之臣必
有能策其一二得所当议者矣至元庚寅汴梁新庙成
学录刘元佐为状以其府诸公之意求记其由故燧首
之以此其状曰宋建隆中南宫城数里立太学后为国子
监金贞祐都汴国日益蹙大城少兵难守度中宫垣大
城再城之监当城所经弗便也坏而徙之东南大城之下不
卷九 第 6b 页 WYG1373-0109b.png
及屋而亡皇元受多方始为殿七楹亦废宫室也其制
度宏丽为天下甲壬子杨中书忠肃公来董括舟役又
坏宫取材以其馀为门庑至元癸酉故同知宣慰使袁
裕时为是府判官始构讲堂于庙西神庖于堂东凿池
其南势如半璧瀹汴注之拟鲁頖水殆足观矣岁月滋
久风雨骞屋困于撑拄自总管提刑悉捐金割俸起新
之总管则权舆于成某断手于杜思敬其同力者同知
胡某治中益祖判官完颜某推官姜某提刑使则阇阇
卷九 第 7a 页 WYG1373-0109c.png
都高某副使王忱佥事刘某始终五十馀年凡资画十
二官而后完富民佐财力以就功者又多也燧曰呜呼
不易乎哉自今师生之讲肄于斯其移学文之力而笃
志于切问近思责其躬以成德达才而收夫化民成俗
之功于他日斯不孤县官待多士志矣是岁夏四月前
翰林直学士奉政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姚燧记
    澧州庙学记
至元十有四年肇置诸道提刑按察司而澧在山南湖
卷九 第 7b 页 WYG1373-0109d.png
北道所纠郡廿年燧副使是道明年按部至焉拜瞻庙
庭未尝不病其为制之隘陋也殿南阁曰六经因语校
官张公绶曰易书诗春秋其系定删作实出夫子之手
周官虽云周公之书冬官篇亡当以考工记与小戴记
礼者皆汉儒岂可与是四经班而为六且今四海礼殿
皆名大成为改书曰金声玉振之阁后时议不欲诸道
纠郡者错壤江之北南改为肃政廉访澧遂割入江南
湖北元贞乙未居民不戒于火庙为延烧总管是道者
卷九 第 8a 页 WYG1373-0110a.png
故鄂通希鲁将复之俾计吏最其学租直才五千馀缗
曰是所谓时诎而举赢者也乃下令郡士在籍多田者
劝之佐为凡又得万缗委材集工责校官李寓学正张
子仁身敦其役而纠郡诸公如副使贾仁佥事蒋某姚
某李庭咏郭贯凡至者必促其成功五年而落之其抚
构则稽梓人之书为四柱屋古者王居之制也惟太行
一山似之故曰王屋重门周序讲肄之堂合食之舍庖
廪之室燕游之亭秩秩冯冯靡一或遗凡百有三楹周
卷九 第 8b 页 WYG1373-0110b.png
以缭垣百三十馀丈虽未尝身见然闻之谈者举以为
可甲湖之北南诸州岂天者厌昔隘陋火之使改为耶
亦偶然也又范金为祭器二百七十有二竹木髹漆之
具三百有四呜呼备乎哉然尝思夫子之道之在两间
无间治乱古今如饥食而渴饮夫妇之愚莫不由之不
可一日而离焉固不以庙之成毁而加污隆国家必聚
耆英俊髦教育乎是盖须其成德达才举而庸之以立
化民成俗之本也则庙学岂不甚有所关哉地以求之
卷九 第 9a 页 WYG1373-0110c.png
衡之为州南澧千有馀里南岳在焉舜五载一巡狩所
也及诛四凶放驩兜于崇山实今澧之属县慈利则放
流之人顾居巡狩之境之内战国时楚都南郢在汉则
南郡江陵澧去西南鸟径不二百里屈原之逐常行吟
者故九歌曰澧浦澧兰则放流之所近薄修门是皆不
可晓知者澧于其时为黔中秦欲以武关之外易之楚
方怒张仪谓曰愿得张仪而献秦黔中夫以甘心一人
宁弃地而不恤固以要荒鄙之而今也料次户口之繁
卷九 第 9b 页 WYG1373-0110d.png
庶赋贡之征入澧则亚于长沙而近湖广省治岳鄂诸
州不能半之岂天时风土有古今之变而人事亦随以
迁而异耶士四民一也民庶而士必众洙泗夫子之居
也士为洙泗之言者也澧去洙泗西南将三千里非密
迩也赖皇上仁不忘远守土之臣视要荒与洙泗均然
洙泗也燧尝至其地焉户不能当澧四之一户损则士
不多亦理势然不知自今澧民沐士之化要荒而洙泗
乎士不能拔民之溺洙泗而要荒乎要荒而洙泗正国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73-0111a.png
家所赖以化民成俗者洙泗而要荒其身之不能成德
达才何有乎推之人士是之思则居县官所筑之室食
县官所树之粟亦知俛勉其躬图报称矣庭咏俾子仁
求记所由兴作于翰林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同修国
史姚燧大德己亥冬十有一月日短至书于鄂之南阳
书院楚梓堂
    千户所厅壁记
我元驻戍之兵皆错居民间以故万夫千夫百夫之长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73-0111b.png
无廨城邑者其有统齐徵发之政无文移惟遣伻衔言
至受命大帅或依高丘旷野为律以行此近代之故事
也克哷勖实君长千夫洛阳鸣皋山下繇祖暨身三世
矣旧集其属恒即佛宇神祠不然于其私居圣皇中统
以来制度寖备官始有品禄始有秩统齐徵发之政一
信于书故君得以敛是一军之禄买田为廨门以表堂
堂以听事庑以居史储书有库阅射有亭数十年苟简
之弊一朝而新又思居乎此者必有所箴警始不敢弛然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73-0111c.png
而怠故书堂曰居敬亭曰观德繇未识余千里走书于
邓以其友奈曼子坚为先求记其然余闻其知学周公
仲尼之道者为告之曰今夫人过祠庙必耸肃起敬如
有精神魂魄在其上而立其傍者何哉繇夫平居无事
之时未尝敬也使平居无事之时恒有上帝临女之心
则两间百神其尊且大孰有加于上帝虽日过祠百千
而心与敬一不待有所起而无不耸肃矣敬实圣人传
心之至言而学者繇狂跻圣之基岂惟五典赖是而惇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73-0111d.png
以及应事接物无有外此而能中道者况军旅之事尤
在能敬孔子所慎齐战疾与夫临事而惧者也敬乎敬
乎其可斯须离而弗居乎或曰射于何而观德曰若知
夫鉴也明足以烛须发尘弃之久或步仞而不见丘山
无他用不用之分也惟兵亦然五兵之长莫长于弓矢
至不仁之器也王者用以威天下则足以芟暴乱而仁
元元逮功成治定而无所试必世之间老将宿兵日益
耗亡膏粱纨裤之子制外阃焉无赖堕窳之人备前驱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73-0112a.png
焉不幸卒有狗吠之警使是曹出而禦之而能必其康
靖乎古人见其然故岁训而时讲之于乡射盖束是不
仁之器修之于俎豆之中虽有顽骜弗率之人相渐以
礼而相摩以乐不敢萌启邪心知尊君亲上而易使于
一旦此先王维持太平之宏纲大经也其法主宾有送
迎之拜耦继有上下之比弓有横却兼弣弛张之度矢
有搢挟顺羽拾取之仪行有钩楹相左之章揖有当阶
及阶当物及物当福及福取矢卒取矢之数衣有袒袭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73-0112b.png
决拾有说翿有举偃筹有奇钧而侯有去负司正有请
诱作命之目燕飨有献酬酢旅之节奠觯有丰纠过有
扑日出即事穷日而休必强志勉力之士能无衰堕以
有终否者或取耻一庭也故曰可以观德行惟志乎复
古者可与言此而君以国人不在禁挟弓矢之科宜于
贯革尚武之射何待夫试阅始闲其技其名是亭欲纳
是身于礼乐以观德一方其有见于维持太平在此而
不在彼也呜呼其知所务哉然天下万事皆出吾心而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73-0112c.png
有本有文居敬本也观德文也合堂与亭记之夫岂二
道欤
    江汉堂记
江汉南北之限也三王之德之封建嬴秦之力之郡县
汉氏则曰吾王霸杂兼封建郡县而犬牙之是时无有
裂幅员而自帝者继汉始有之德不能以相高力不能
以相卑虽皆画是为守而帝南者终不能北有尺地籍
以一天下能一之者皆自北而南也故吴自帝晋平之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73-0112d.png
宋齐梁迭自帝以迄于陈隋平之宋自帝我元又平之
岂江汉能限世道之否不能限天运之通欤尝合二代
而观之以皇上之冠古无伦晋武隋文何斯人哉然非
有君无以开是功非有臣孰能成是功古今人不相及
而谋或一揆隋臣不道也晋羊祜首策平吴吴平而身
不及见武帝追念其功封其夫人万岁乡君于太尉忠
武史公其事差似盖公自事潜藩尝使经略于汴总兵
十万屯田千里不专强武而惠信是敦耕商之民错行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73-0113a.png
其疆不相贼杀有获俘亡皆生还之虽邻国臣亦许其
自负羊公者无惭德焉于时堂曰江汉固已张吾雄噬
南纪之本皇上践阼又以四圣元臣丞相中书燮和雍
熙者十有六年方将百万之众南伐至郢而疾诏他将
专制而还公于军其辞若曰画剪宋策汝也成功而疾
汝安何言诚有不讳碑汝之勋班汝之爵予不可必死
者之知能知之者非人与汝子孙耶四海闻之以皇上
归平宋功于公之生巳贤乎思祜于死及薨有今赠谥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73-0113b.png
又诏其元子格以平章政事行省湖广季子彬宅端揆
于中皆相继薨又诏中子杠为中书左丞行省湖广孙
耀以平章政事行省江西视封祜妻君万岁乡又何如
也左丞今至无第于鄂完官屋以居谋名其堂燧应之
曰斯堂也非专昼访而夕脩必将岁时奉尝太尉其铺
张劳庸扬侈蝉冕报皇上而归美必文为声谐之笙钟
侑其利成为诗之名舍曰续江汉者他宜无称于以格
其精神魂魄乘云御风陟降在庭必怿然曰始吾为堂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73-0113c.png
北此千里于时未踰江汉也后数十年吾子乃能尸祝
吾于江汉庶其善成先志哉汉祖之誓功臣曰黄河如
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今由河而视江汉曾
不得其三一河诚可带江汉犹当为襟计将来及吾苗
裔者或终古而无究也必容与依归不是去焉公曰记
之吾思不及者公字柔明以至元壬辰下车人见其不
俭不及不丰过中恢乎有容属属乎敬坦以明也相语
以为托太尉遗体而得其遗风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73-0113d.png
典刑其岁嘉平庚寅朏姚燧记
    遐观堂记
长安城西二涂西北通咸阳王公之开府于此与西北
南三陲之使冠盖之去来尊俎之候饯者所出行旅之
夥不列也西南入鄠抵山无所适赀乃令承馀则田夫
樵妇与城居有墅于郊者所出斯固巳可为倦游而休
仕者所托庐矣二涂同出其相远无几何而喧寂异然
亦可见利势之在与所无也鄠涂之北距城不数里则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73-0114a.png
宣慰张公之别业规园其中筑台为堂崇袤寻丈纵广
十辙清风之朝长日之夕四方胜槩极目千里凡秦汉
隋唐之陵庙池籞由人力以废兴可钓而游可登而览
者在所不取其高上如华阳终南太白嵯峨吴岳岐梁
之奇峰绝巘为三辅之镇穷古而有者皆环列乎轩户
之外而卧对之几席之上余曰遐乎观哉古人堂者多
矣其壮有加于此乎使诚有耶虽风摧雨剥于千载之
上亦宜略存陀然之迹可寻于今合则束板以载之负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73-0114b.png
畚以兴之以是知无因于前而独始于公也今我与公属
觞乎此夫岂苟然哉百年之身其有几何是及赏其成
而不及忧其败也及乐其完而不及悲其毁也后之时
或风摧雨剥于千载之下有登吾陀然之迹曰嘻斯何
世何人之为公名不既寿与公笑曰吾何尝期如是之
久哉第择君言与吾堂称者即名曰遐观盍记诸余曰
公通介贵臣也请与之言臣可乎古之人惟见危授命
者故得守节仗义杀身成仁之名乎可以无死而死犹
卷九 第 17a 页 WYG1373-0114c.png
为徒死而伤勇然则出处之际死生之所关死生之所
关善恶之攸归者莫大于为人臣使不遇存亡危急之
会亦未尝不以明哲保身为贤斯揆道归义之臣所能
也尝闻之望诸君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九原可作将无谓秦无人也今之仕者吾不知孰为道
义之臣能志功名者亦鲜矣志富贵私身以毒世卒罹
尤而蹈祸者骈首接踵也是于计功谋利之间且有不
能况揆道而归义乎哉究公平生尝吏民矣尝治兵矣
卷九 第 17b 页 WYG1373-0114d.png
亦尝持宪矣忠炳日星而难不辞于汤火气吞湖海而
信不移于丘山视竹帛之书鼎钟之勒恒有晚古人薄
前世不足为之心以故在庭之百辟山东数州秦蜀九
路之氓泸巂荷旃方三千里之獠孰不闻其名而奇其
才沐其爱而怛其威年五十二竟以许国尽瘁而归鼓
舞僮奴千指而食其力甘自齐于匹夫读书以教子饮
酒以乐宾将终其身非熟烂世故遐观一代之表者能
是乎哉盖天下之事遐观则先识先识则几矣雉兔之
卷九 第 18a 页 WYG1373-0115a.png
不能搏人谁不知之突起道左或失声辟易而丧其常
守以其卒然遇之也使前见于数百步之外无曰雉兔
虽虎兕之暴人得以为备将不患矣斯不亦吾堂言外
之微意乎未易以语他人将惟公可公名庭瑞字天表
至元癸未以大中大夫诸蛮夷部宣慰使致事云又四
年丁亥六月下浣日姚燧记
    国统离合表序
走未壮时读通鉴纲目书于苏门山尝病国统散于逐
卷九 第 18b 页 WYG1373-0115b.png
年事首不能一览而得其离合之槩焉因年经而国纬
之如史记诸表私藏诸簏遇有疑亡即是而叩无异多
闻博识之见告者四十年矣是岁之秋同门友许君得
卿自金陵过宣留语再月间以示之得卿善其非出已
意而新奇为说特抽纲目所有汇而为编虽刋置凡例
之后犹不为僭而校官刘君德恭方刋胡公读史管见
于宣庠闻之谓因是工可断手于旬浃遂聚徽建二本
重勘校之得三误焉其一建安二十五年徽作延康元
卷九 第 19a 页 WYG1373-0115c.png
年凡例曰中岁改元无事义者以后为正其在兴废存
亡之间关义理得失者以前为正其下注云建安二十
五年改元延康考之范史及陈志注文是汉号通鉴所
书乃若曹丕称王时所改者今不能悉见例云然则为
汉为丕疑犹未决矧其时正在兴废存亡之间今以前
为正从建注二十五年其一章武三年徽大书三年后
主禅建兴元年建无三年馀与徽一凡例则曰章武三
年五月后主即位改元建兴而通鉴目录举要自是年
卷九 第 19b 页 WYG1373-0115d.png
之首即称建兴非惟失其事实而于君臣父子之教所
害甚大故今正之即是观无三年者则昭烈为无终独
建之失曰后主者徽建皆非尝求其原由陈寿晋臣晋
受魏禅不敢帝汉而臣魏故不曰汉曰蜀谓昭烈父子
为先主后主通鉴因之反帝魏而主蜀后为目录事皆
书汉岂晚知其非欲正之而未及欤至纲目书出始曰
汉中王即皇帝位统斯正矣而于其子独曰后主何哉
且自建兴以及炎兴用天子制以临四方者实四十年
卷九 第 20a 页 WYG1373-0116a.png
邓艾至成都书帝出降明年又书魏封故汉帝禅为安
乐公亡国之馀且然岂于即位正始之年不帝反曰后
主乎是与十四十五十六卷之起尽反凡例诸曰后主
者皆溺于熟口顺耳不思而失于刋正者也凡例又曰
有被废无谥者但曰帝某而不用后人所贬之爵建兴
之帝未尝被废亦钧于无谥者故下取晋帝奕与唐睿
宗景云二年注玄宗皇帝先天元年明年始大书玄宗
明皇帝开元元年者例大书三年注帝禅建兴元年明
卷九 第 20b 页 WYG1373-0116b.png
年大书帝禅建兴二年庶前后参稽可皆吻合无龃龉
也又其一天宝十五载注肃宗皇帝至德元载明年惟
曰二载未尝大书肃宗皇帝至德为无始故今于二载
上加肃宗皇帝至德使得上同于开元呜呼三者钧失
而延康之取至德之去犹皆小小何也统固在也若章
武之距建兴才三年耳遽有帝父主子之异岂不于统
大有关乎故特书曰帝禅有罪走为不韪者度不可以
户说虽面受之心不然焉或以为知言非独走也有见
卷九 第 21a 页 WYG1373-0116c.png
可一时之快而建兴之帝亦将雪其比德失统主称千
载之耻于九原矣
    序江汉先生死生
其岁乙未王师徇地汉上军法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
之德安由尝逆战其斩刈首馘动以十亿计先公受诏
凡儒服挂俘籍者皆出之得故江汉先生见公戎服而
髯不以华人士子遇之至帐中见陈琴书愕然曰回纥
亦知事此耶公为之一莞与之言信奇士即出所为文
卷九 第 21b 页 WYG1373-0116d.png
若干篇以九族殚残不欲北因与公诀蕲死公止共宿
实羁戒之既觉月色烂然惟寝衣留故所公遽鞍马周
号积尸间无有也行及水裔见已被发脱履仰天而祝
盖少须臾蹈水未入也公曰果天不生君与众巳同祸
爰其全之则上承千百年之祀下垂千百世之绪者将
不在是身耶徒死无义可保吾而北无他也至燕名益
大著北方经学实赖鸣之游其门者将百人多达材之
士燧生也后不及拜其屦前获识其子卿月者七年矣
卷九 第 22a 页 WYG1373-0117a.png
凡再见之初以府僚见之洛阳虽尝以好兄余犹未语
此今以宪属来邓始及之且德先公不忘也燧曰呜呼
自先公言之夫既受诏出之军中而使之死不以命非
善其职且儒同出者将千数才得如先生一人而使之
泯没无闻非崇其道此公所惧而必生之也自先生观
之孰亲于其七尺之躯而大其所关人持瓦缶将败之
犹有惜而不果者必茹毒罹祸不可一日居故忍而为
此出处非不思也中夜以兴蹀膏血以禦魑魅径林莽
卷九 第 22b 页 WYG1373-0117b.png
以触虎豹而始及水仰天而祝其行非不决也夫思而
后行行之以决则其势多难夺于中路使非先公自行
而他人赴之能舍所忍为以回其复生之志收其已逝
之魄反就是一日不可居之祸毒乎由是言之先生之
死求以无辱不以全归其生也不以有赴而以知己此
其胸中揆制一时相为高下之权衡也然古之人为知
已死者有之无有为知已而生者先生以古人所不为
者报之先公而先公所受先生也巳多矣奚德哉卿月
卷九 第 23a 页 WYG1373-0117c.png
与余相视一泫卿月归序所与言者赠之
    送宰先生序
至元三年三月未尽之三日宰先生谓燧曰余将游秦
子能序余兹行乎予掉鞅游天下殆周独秦未尝一至
又秦士舍修撰雷君亦莫有一识子昔家秦其所忠者
谁人所通信者又谁盍枚举之予阶子言一进谒之也
燧曰秦固衣冠之薮泽也在燧有未遍知者焉盖年之
前乎燧者率隆名硕德既幼燧而未与之言后乎燧者
卷九 第 23b 页 WYG1373-0117d.png
燧何所慕赖乎彼而为之伍故遗十百而得一二也请
为先生诵之有杨元父者吾师与之抗礼者也其学也
粹而正其操履也坚而不渝其执亲之忧也哀而礼其
能也博而肆尤邃史学读至落落奇杰之士必慷慨感
激思见其人于今使先生之至不嫌于自明肯曰向之
儒服登常山一言折猖狂之盗而落其角距者实予也
彼有闻而不奇先生者乎虽先生夙有负气使酒之声
彼将视为古奇杰士之恒态必阔略而有取乎此也先
卷九 第 24a 页 WYG1373-0118a.png
生行哉其尚有合于斯人欤又有韩邦杰刘无竞吕伯
充者皆吾师之弟子也年皆长于燧若韩之能官刘之
天质之美吕之学问之该彻皆燧所不敢望而及计之
今日吕以练服在躬未可出之二人有造先生之馆烦
从者为燧一讯安焉
    送雷季正序
燧从鲁斋先生游最故且久于同门之士学为最怠而
不加进自亲夏楚时犹尔况今载名仕版远处数千里
卷九 第 24b 页 WYG1373-0118b.png
之外哉昔之怠者为忘不加进者陀而为退矣宜季正
之取友而羞际予之心安焉而不敢有憾不谓徒以从
游之久故愿因鄙言获进拜先生屦前呜呼其志则勤
其意则良惜所藉以为介者非其人也是一也又先生
自谢政而归屏迹桑梓养安泉石家事不以干于心乡
人莫得见其面于时求欲如祭酒之授徒来则受之亦
难也予则止之无行虽然以先生平昔乐教之心且熟
子之伯兄静之名尝哀其愿见未得竟抑志以卒有弟
卷九 第 25a 页 WYG1373-0118c.png
如此笃道而善学行已以化乡岸然不流于今俗翘然
自视以古人千里赢粮而就正焉又观夫人有可进成
德达才之具必不拒其见也予则劝之令行且景星凤
凰之为物人或睹之犹为生之幸况大人君子道德之
容可以兴起一世仁义之言足以发挥百王者哉获一
进拜而闻其绪论必决滞为通易暗为明大有得于曩
昔也有得而私之仁人之用心不然行哉予将须其归
而见告也至元辛巳二月吉日姚燧序
卷九 第 25b 页 WYG1373-0118d.png
    送畅纯甫序
欧阳子为宋一代文宗一时所交海内豪杰之士计不
千百而止及谢希深尹师鲁二人者死序集古录遂有
无谢尹知音之恨呜呼岂文章也作者难而知之者尤
难欤余尝思古之人惟其言之可以行后为恃以待他
日子云者出将不病夫举一世之人不予知也今乃若
是亦以有知者为快而失之为悲欤余冠首时未尝学
文视辈流所作惟见其不如古人者虽不敢轻非诸口
卷九 第 26a 页 WYG1373-0119a.png
而亦未尝轻是于心也过而自思人之能者余操虑持
论且然余不能之何以免人无嫉贤之讥乎年二十四
始取韩文读之走笔试为持以示人譬如童子之斗草
彼能是余亦能是彼有是余亦有是特为士林禦侮之
一技焉耳或谓有作者风私心益不喜以为彼忠厚者
不欲遽相斥笑姑为是谀言以愚之不然殆鼓舞之希
进其成也自是蒙耻益作既示之人且就正于先师先
师亦赏其辞而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
卷九 第 26b 页 WYG1373-0119b.png
亦将待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
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
而拒之钧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余用是废作有亦
不以示人纯甫自言得余只字一言不弃而录之又言
世无知公者岂惟知之读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犹寡
呜呼世固有厌空桑之瑟而思闻鼓缶者乎然文章以
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世复有班孟坚者出表古今人
物九品之中必以一等置欧阳子则为去圣贤也有级
卷九 第 27a 页 WYG1373-0119c.png
而不远其文虽无谢尹之知不害于行后犹以失之为
悲下下之外岂别有等置余为哉则为去圣贤也无级
而绝远其文如风花之逐水霜叶之委土朝夕腐耳岂
有一言之几乎古可闻之将来乎纯甫独信之自余不
可不谓之知巳足为百年之快恐纯甫由此而取四海
不知言之非也然纯甫实善文其不轻以出者将以今
为未集积而至于他日以骚雅末流典谟一致乎将恃
夫莅民既为循吏持宪既为才御史富民又将为良大
卷九 第 27b 页 WYG1373-0119d.png
农道行一时无暇于为言乎岂以世莫巳知有之而退
藏于密也由积而为书他日与道行一时无暇于为言
则可由莫已知而不出若余也虽不善文而善知文则
纯甫为失人矣今以农副行田陇右于其别也叙以问
之至元丁亥七夕姚燧书
    送李茂卿序
大凡今仕惟三涂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宿卫者
言出中禁中书奉行制敕而已十之一由儒者则校官
卷九 第 28a 页 WYG1373-0120a.png
及品者提举教授出中书未及者则正录而下出行省
宣慰十分一之半由吏者省台院中外庶司郡县十九
有半焉吏部病其自九品而上宜得者绳绳来无穷而
吾应者员有尽故为格以扼之必历月九十始许入品
犹以为未也再下令后是增多至百有廿月呜呼积十
年矣劳乎哉李君茂卿尝同燧受学先师司徒公儒者
也父户部恩泽既推其兄之子及将试吏堂帖令出掾
湖广省盈九十月将赴铨中书燧贺之曰人有不职幸
卷九 第 28b 页 WYG1373-0120b.png
不纠于御史者君以勤效无此人有饕墨幸不罹罪罟
者君以清慎无此人有依庇有力窃窃离所事同列之
欢以自求容一时幸不谴斥者君以中行不阿无此人
有挟仕而商赋之州县而倍责赢入以肥其家幸不讼
于民与众树姻党子弟入官以妨后至之涂幸不贬于
士者君禄入外无他营舍仆马则顾影无朋举无此举
无为为贺其可贺者谚曰两姑之间难为妇上政事堂
下参幕多或二十人其事之来抱案求署无一可后者
卷九 第 29a 页 WYG1373-0120c.png
皆视其色听其言动立移晷比不龃龉使驯驯如式从
已而出譬则庖人善适众口酸咸嗜好之不齐然非暂
也必八年之久大而经国子民细而米盐甲兵于尽得
夫人之情而熟知夫事之势增益其所不能者不既多
乎今之老于刀笔筐箧以致达官贵人者皆下视吾缝
掖以为言阔事情而不适为用者恃其能此焉尔君既
能之是行也以军国公相知之有素无曰峻擢惟循所
宜资亦畀善所昔也人吏之今焉吏人其留中其居外
卷九 第 29b 页 WYG1373-0120d.png
主乎闻司徒平生六经仁义之言而济以今所能古所
谓以儒术饰吏事者非君其谁哉大德己亥秋八月上
弦日姚燧书
    序牡丹
余于牡丹始以中统之元见寿安红洛西刘氏园三年
见左紫洛阳故赵相南园两花皆千叶株皆四尺寿安
二十萼广径七寸高与之等左紫四萼八寸高等又三
年见千叶状元红燕都故杨相大参宅株五尺四十萼
卷九 第 30a 页 WYG1373-0121a.png
七寸高等后二十年见之长安毛氏园最多将百株株
二尺少然皆单叶小大参差不齐无绝奇者后二年见
玉板白洛阳杨氏园株亦二尺少多叶十萼七寸少邓
州见三家张氏肖斋之衡山紫陈氏终慕堂之浅红两
花皆十五叶衡紫株二尺少将二十萼五寸少浅红株
三尺少将五十萼六寸少惟萧仁卿之承颜亭白花大
株三尺大可六七十萼七寸少千叶最盛又有色绯紫
碧相错株三尺少可四五十萼盛亚白花七寸大复有
卷九 第 30b 页 WYG1373-0121b.png
绯花株卑十萼八寸二花皆多叶而绯花独奇盖故为
佳品今失其名者别有鹤翎红为千叶小株独萼五寸
大高等他日株大花则随大矣是为邓花之冠仁卿旧
云此洛阳寿安诸孙自余观之大非寿安则浅红而今
名余所命之盖即其形色近似为言也长安洛阳诸花
余忘其香孰胜萃邓花而校喷勃秾绵可喜如紫微者
衡紫为第一此余生五十一年所见者然自元年至今
为廿九年其间六年六见自燕长安洛阳而至此几数
卷九 第 31a 页 WYG1373-0121c.png
千里中元及三年与至元二十年三见洛阳为同地至
元六年十八年廿五年各一见之燕秦邓为异地亡虑
百十株而千叶名品才四见则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
为英万人为杰尤世不恒有者矧赏酬有数耶刘赵二
园虽皆有酒年甚少不善饮杨大参时与先世父中书
左丞同朝为父执与之酒不敢饮毛园时为秦宪毛氏
方业市酒才下马行观择剪数萼不饮而去杨氏栏时
满秦宪将走荆宪借居其庐客怀牢寂无谁与为饮张
卷九 第 31b 页 WYG1373-0121d.png
陈堂才持一二觞各剪一二萼持归不名为饮其尽
醉相欢者惟承颜亭一焉而已呜呼以齿五十一年之
老行数千里之远始观至今二十九年之久六年六见
之稀而无负可当赏酬者醉明日仁卿求记其事予口
未拒而心勿是之以为樽俎之乐屑屑者奚足笔其夏
白花忽槁死其又固求记之予始思昔者坐斯亭也孰
逆是花旋踵不可复见亦可谓异事也又思左紫止一
株巳移植嵩山庙中洛阳今亦绝闻寿安故在其玉板
卷九 第 32a 页 WYG1373-0122a.png
白及毛园百株将如左紫移植他人耶无亦若是花之
已槁死也呜呼往者既然况来者之不可必耶细者且
然况大此倍蓰十百者耶则吾平生所当勉吾身而因
循弗力以去不可复追者已多也诚可为老将至之一
慨而植物之死生又不足怪也仁卿惟喜予文已记其
承颜而求之屡如父老取张长史判吾时贤其以是心
至而已然又益思六年之间不善饮不敢饮不可饮与
无谁与饮与不名为饮非他盖无诗人同臭味者发其
卷九 第 32b 页 WYG1373-0122b.png
极意焉耳而承颜是日则梁宣慰贡父张总管孟卿王
工部景韩是皆善诗安知可为他日故实亦未易以复
得者据兰亭例为序惜其时无唱酬未尝罚依金谷酒
斗数也
 
 
 
 中州名贤文表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