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214-06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纯白斋类稿卷十八    元 胡助 撰
  铭类
   诚铭
古昔圣贤一诚而已与天地同运万世如是后之学者
亦允在兹欺伪尔屏纯实何资吁嗟乎诚至德盛美先
儒有训不妄语始修己治人笃信力行感通造化对越
神明内观密察不诚无物积累之久表里如一滴水涓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214-0655b.png
涓可使石穿惟日不已游乎其天
   忍铭
昔张公艺忍之一字九世不分书献天子制字之义以
刃在心譬如疾痛允也持任凡百愤怒最难裁制少忍
须臾复固元气惟小不忍至乱大谋一日之忍千日之
休语言厉阶争斗兴讼力能忍之化鹗为凤凡厥不平
惟忍是容忍之忍之福禄无穷
   看云道院铭(并序/)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214-0655c.png
 特进上御大宗师吴公命其徒作道院于江左山中
 表之曰看云志将归也奎章阁侍书学士虞先生为
 文以记之明理学之原而发老易之奥可谓至矣金
 华山人胡助辄因其绪馀而为之铭铭曰
维云在天万变孰识絪缊元化敷为五色或弛或张覃
及九域风雨雷电盈虚消息从龙下上神运无迹挥手
招之归于太极维云在山翳林触石孤飞澹澹千峰横
碧若有所思时万时亿逍遥自在无适非适卷而怀之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214-0655d.png
退藏于密同我浮游闲闲寂寂维大宗师空同老仙山
中天上羽衣蹁跹蓬莱云气轮囷后先至阳之精在易
纯乾观之有要默契真筌冯空虚蹑众妙玄玄左顾右
盼容与回旋有无生灭来往推迁清都绛阙一瞬千年
噫真耶幻耶是耶非耶吾又乌知其所以然耶
   义门铭(并序/)
 余闻浦江郑氏旧矣间尝见其子弟纯谨笃厚善守
 家法信乎其能行是义也能由是门也则其八世同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214-0656a.png
 居辉光旌表不亦宜乎翰林揭先生既为之记余郡
 人也故述义门铭以美之其词曰
瞻彼义门表兹郑氏本源宏远光我闾里阖门百口同
居八世子子孙孙诗书孝弟积光之华一团和气帛无
私衣食无私味室无私财罔间奴婢推其有馀乡邻以
济何以臻斯曰诚无伪妇言不听躬古之义末俗轻浮
尊卑唯利秋毫必争父子情异而况兄弟乌得无二分
房析户紫荆憔悴义门崇崇有国之制旌之复之以劝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214-0656b.png
以愧俗由兹厚世由兹治敬之保之是在不匮出入具
瞻安居良贵旌复非难敬保非易更千百载有引勿替
我铭义门用谂来裔
   尚志斋铭
士之所尚曰维其志其志伊何稽古六艺先立者大毋
局以卑心之所之圣贤是归千里之遥始于跬步精践
力行罔失厥度车服华靡宫室巍巍犬马声色一皆不
为达斯兼善穷乃独乐陋巷箪瓢褐衣宽博富贵威武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214-0656c.png
视之若无毅然莫夺诚大丈夫
   纯一斋铭
纯兮不杂一兮不分懿矣纯一道之本原如彼白璧绝
无纤翳有粹其容善养其气如彼泉流滴石以穿勿二
勿三内也静专圣学工夫主于无适雾散云开青天白
日有美君子揭以颜斋我铭章之肃戒允谐
   听竹轩铭(并序/)
 著作王晋之居京师铭其轩曰听竹而未始有竹也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214-0656d.png
 或者疑焉翰林应奉黄子肃为记以释之晋复徵余
 铭铭曰
有斐君子轩名听竹我思古人曕彼淇澳敬慎威仪其
声肃肃心之听矣匪任耳目是故听于耳不于心吾知
吹万之非真听于心不于耳吾知抱一之在是虚中以
清直外以劲动而为声静而能听崇尔令德消尔俗病
君子有之性情允正噫光风霁月金玉其音坐进此道
万古一心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214-0657a.png
   太一舟砚铭(并序/)
 户部员外郎杨君友直善𨽻八分曩为石氏书先碑
 得莲叶砚一枚其制精奇盖古物也字之曰太一舟
 俾予铭焉铭曰
斲山骨制莲叶成砚池贮风月玉井润华峰秋千古意
太一舟蓬莱近云气浮助挥洒腾蛟虬畀之谁玉堂仙
照青藜草太玄
   笔铭(并序/)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214-0657b.png
 笔于文房厥功最钜韩子传毛颖述其世系封爵勋
 烈特详故不复云余谓临池之学非佳笔不可也纸
 与墨诚次之何则今有李氏乌丸蚕茧玉板而中书
 君不中书安能造钟王之妙追颜柳之奇哉昔人谓
 笔之寿以日计固然亦孰知有类夫人之道者方其
 始用也尖圆甚锐未易屈伏一挥千言不挫一毫如
 人少年志气方盛驰骋英武勇于敢为此孙伯符下
 江东时也迨其刚锐少敛锋藏不露入手纯熟宛转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214-0657c.png
 适意如人壮年更变既多虑患益深举无遗策此子
 房遇圮上老人后佐汉谋楚时也及其既退锋偏发
 秃画一成二欲左而右不称任使如人暮年精力已
 衰百度呈露此廉将军三遗矢时也呜呼余好工书
 故能知笔之利钝如此且感其进退始终之道与人
 合乃为之铭铭曰
内刚外圆其用不息始锐终钝败于饕墨运诸掌握惟
意所适天禄石渠嘉乃丕绩颜筋柳骨心维正直书匪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214-0657d.png
徒书允观厥德
   芳远堂铭
伊古君子学以修身馨香令望百世攸闻譬诸草木惟
其所好物由人显妙契斯道楚植之兰佩于灵均岂以
幽寂而泯厥薰濂溪独爱亭亭净植香远益清懿哉无
极东篱之下采菊悠然令名芳节垂千万年亦有梅花
处士是似冰玉其芬岁寒擅美观是四者永怀其人迈
往千古其何能臻仁熟善积树艺不息流芳之远允符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214-0658a.png
尔德
   省心斋铭
维人之心道贯古今无远弗到无近弗临大包宇宙细
入微尘虚灵不昧是曰天君贤愚善恶悉由此分放而
不收为厥心病省之有要操持一敬垢去镜明潦澄水
莹潜思密察恒守中正其用无方物来能应
   敬止斋铭
君子之心止乎一敬纯粹无杂清明有定大学至善中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214-0658b.png
庸至诚始焉致力终也安行君子之学敬其所止居之
不迁俨思若是揭以颜斋修息允臧如临上帝视此铭

   惟善铭
惟善为宝贤人是好虚灵不昧知止深造忠以事君孝
以事亲万物备我一视同仁内主乎善外邪莫入奉之
如师服膺弗失嗟惟此宝人孰无之不有其宝溺于己
私所宝惟贤明德至善诚身谨独罔间隐显所宝惟善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214-0658c.png
乐莫大焉一动一静希圣希天
   时思铭
仇氏得姓爰始春秋宋大夫裔世居陈留厥后迁徙自
西徂东维高维曾显于金国曰祖曰考仕我皇元衣冠
积善庆绵子孙追荣三品祭祀备物焄蒿悽怆孝敬诚
一神灵如在昭格时思永久勿替刻此铭词
   虚斋铭
君子斋居心兮孔虚存诚渊默太极之初由静而动妙化之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214-0658d.png
枢灵明空洞善应容物八窗玲珑一扫滞窒光风霁月
悠然在室庶几坐忘匪事外驰研朱点易观象玩辞无
中含有亲见庖羲
  颂类
   庆云颂(并序/)
 皇朝将作匠善织御容其工妙非绘画所及前古未
 之闻也泰定二年冬十一月英宗皇帝御容既成有
 旨奉安于万安寺越辛酉丞相率百僚备仪仗导引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214-0659a.png
 䌽舆之次教坊乐作而庆云见中书参议臣王士熙
 作颂以纪盛美而草野臣胡助窃获观焉其颂之序
 有曰昔至治元年百官迎仁宗御容至万安寺庆云
 见英宗命翰林学士元明善赞之小臣尝载笔太史
 今预中书谋议目击心悚盛美不可以不志也呜呼
 休哉昔助尝馆于元氏而参议故所交游知其家学
 渊源实擅太史公瑰伟者也助虽种学有年而不获
 备太史氏之洒扫将老矣睹盛典技痒于中若夫肆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214-0659b.png
 刍荛之歌咏以待上之采择亦诗人之义也遂作颂
 云词曰
穆穆帝容于赫在人昭回为章时降时享奉安卜吉爰
奏钧韶普天同庆有云伫霄五色流丽非烟非雾炳焕
郁纷舆卫是覆惟昔仁庙徵祥若兹前圣后圣一揆同
归丕缵皇元河清海晏式武昌运历年亿万两朝载见
太史屡书野人作颂播之康衢
  传类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214-0659c.png
   大拙先生小传
大拙先生者湖海士也姓陈氏名信逸其字自号大拙
人称为大拙先生不详其乡里世系所出或云浙人也
常往来苏湖间穷山水之胜先生貌清古瘠而长双瞳
炯然若方外士性恬澹无机心温和乐易不作崖岸见
人有善亟称之恒以孝悌忠信语人独好儒学能文章
喜为诗且善书有晋人风致人或求其书辄挥洒不倦
求诗亦不辞江湖间往往传其所作微好饮酒量不宏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214-0659d.png
醉后喜诵陶渊明归去来辞苏子瞻赤壁赋慨然慕其
人间与释老二氏游而不崇信其法也年踰六十发不
白齿不衰若四十许人行步如飞屡游京师若有为者
然未始交权贵人每于稠人中有所注视或疑其善风
鉴扣之即拂然怒尝自吟大拙诗曰我有大拙知巧灭
绝不贵王侯不爱田宅衣冠不饰饮食不择五湖四海到
处为客一片襟怀风清月白世莫测其何如人也先生
与苏人钱翼之好钱予友也为予言先生大略如此盖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214-0660a.png
有道之士也又曰先生昔在维扬见予殊喜且谓予外
秀内纯庶几可学道者惜乎其汨没尘埃而不知返也
予闻悚然异之顾恨不获执鞭下风而请教焉于是追
录钱语为作小传云
胡子曰余观先生之为人是亦不夷不惠之间焉尔大
拙自吟盖有见也至于数造京师夫何为哉得非济世
之志未能忘诸呜呼若先生者古之隐君子之徒与
助既传大拙先生之事或者疑焉今特进上卿大宗师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214-0660b.png
看云老人吴公见之甚喜爰命装潢一卷俾其徒之善
书者书焉且赋律诗题于后馆阁群公亦为著语于是
大拙之名传播京师助也倦游老矣将归故山他日或
因钱君幸获一见先生于广莫之野出此卷诵之宁不
为之捧腹绝倒其亦拙者之遭耶
   附传
有小拙先生者容貌性情学行大抵与先生类喜诗攻
书嗜酒又同不交权贵不务货利不事庄饰滋味亦同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214-0660c.png
称胡公不知何许人喉中作吴越声再官京师秩三百
石官小史氏举相似与先生处淡然天游违去晨夕梦
想未尝不神交也慕鲁连为人颇忧人间事愿谨职业
年踰五十须发尽白身长七尺量差小时人称为小拙
先生云
   纯白先生自传
纯白先生姓胡氏名助字履信一字古愚婺之东阳人
上世来自霅川有讳神者为仙居令始南湖居焉高祖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214-0660d.png
讳翱为宁都尹舍西山宅建寺乃迁东湖曾祖讳居仁
任学谕从东莱吕成公学与葛端献公为友祖讳中行
隐居行义乡称善士父讳祐之宋乡贡进士用荐者授
迪功郎辟史馆实录院主管文字今赠承事郎秘书监
秘书郎从子请也先生幼颖悟性淳朴恬静无机心弱
不好弄稍长唯善读书自以早失怙恃孤苦刻志树立
所居山野去城府稍远独学无友里人咸笑其迂凡经
史诸子百家之言悉究其大旨而不屑屑为章句学尝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214-0661a.png
读论语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及士志于道而耻恶衣
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喟然有省遂致游远求天下之奇
文壮观平居酷好韩文未尝一日不观诗好渊明山谷
之诗怡然自得于心闻子昂赵公以书名世故亦习晋
唐人书得其法年踰三十郡举茂才为教官行中书授
建康路儒学学录建康六朝故都之地今行台治为监
察御史日至泮宫勉励诸生先生之为学官也实兼太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214-0661b.png
学斋训导凡御史台郎子弟悉从授书去后登科入仕
者众其最显者前中书左丞吕仲实江西监宪刘伯温
辽省参政廉公亮今礼部尚书赵伯器是也治书侍御
史赵公子英监察御史周公景远礼部尚书曹公克明
皆一时明德最相知周御史荐江浙士之博学通经能
古文宜居馆阁者七人首胡石塘方谷而先生与焉故
侍御史刘公甫之时为台郎赠诗有曰作者七人尔君
才十倍加士大夫欣艳之会司业吴草庐先生南归过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214-0661c.png
金陵见先生所为诗大加称赏列在上品由是名振一
时实皇庆初元也明年科举开台章例格不行复就行
省调美化书院山长考满赴礼部选再游京师见知于翰林
学士元公复初中书参政王公继学翰林侍讲袁公伯
长虞公伯生集贤学士贡公仲彰御史中丞马公伯庸
国子祭酒宋公诚甫皆待以奇士而于继学公尤深知
日相唱和俾二季从游既授温州路儒学教授需次差
远用诸公荐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顺初元从虞学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214-0661d.png
士分院清署上京虞公为表先君之墓而铭焉今刻诸
石秩满久之又以例格保举调右都威卫儒学教授卫
文庙在涿州新城白沟之浒昔者宋金之界其地荒凉
苍莽皆屯田士伍羽林老兵之居无所事教也秩满再
任国史院编修会修辽宋金三史议者谓先生宜秉笔
而一时后生奔竞图进挟势求为之中书总史事者往
往视人情选择非才贻笑当世同僚有不平者率先生
上言辞职先生因晓之曰修旧史固史官职也然用否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214-0662a.png
在朝廷昔之为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刑甚可惧也且
以昌黎公职在史官而不肯为史况我辈耶是宜退避
何庸较同僚服其言识者韪之秩满授承事郎太常博
士年几七十竟告老于朝致仕以归实至正二年也先
生凡两任史官适遇大比之岁三行中书选为河南山
东燕南乡试官所取多得人于河南得余廷心进士第
二乌希说张约中为时闻人燕南得张仕坚进士第一
先生貌清古气禀虽弱而善自调理少疾病绝嗜欲平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214-0662b.png
生诚实无伪见人有善亟称之与人交淡而久人益敬
之素薄世利故于人无怨恶若释老二氏之学亦知其
微而不惑焉尝著大拙先生小传寓言以自况又取庄
子汉阴抱瓮语自号纯白道人初在山中所作曰巢云
稿至建康曰白下稿往来京师几三十年有京华杂兴
上京纪北游前后续稿命子编集合三十卷名之曰纯
白斋类稿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或讥先生好文辞而懒
著书先生闻之曰道六经而文不六经者有之未有文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214-0662c.png
六经而道不六经者也道其体也文其用也体用一原
所以明乎道者也斯道也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颜孟既没而不得其传至宋濂洛诸大儒起唱鸣道学
以续其传南渡朱张吕三先生继起私淑其徒相与讲
贯斯道复明而朱子晚年又集诸儒之大成然后圣人
之道昭揭日星诸子百家之言折中归一如水赴海学
者惟当服行而已若夫近世著书之士徒剽窃古人糠
秕或执已见穿凿其说是书之蠹也何补斯道耶先生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214-0662d.png
既归数年两沾赐币顾乡里旧友无在者若文懿先生
许益之翰林柳道传礼部吴正传修撰张子长皆继死
不能不为之兴怀伤感独侍讲黄公晋卿巍然灵光又
不能时相会聚可胜叹哉今先生年七十三康健如少
壮耳目聪明能写细字手不释卷可谓老而好学者也
先生凡两娶皆陈氏赠封宜人俱先卒子二长璋辽阳
儒学学正辄弃去隐居治田园次瑜应贺州通判女一
适温州阴阳学正陈樵孙男六长应文习进士业次朋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214-0663a.png
寿衢州路学正学博修龄本县训导科传奕寿女孙五
长适许继祖次适何陶民次夭次许适陈次幼二子争
欲迎养奉甘旨而先生反不乐独居故庐冰雪一榻自
奉如深山道人兹所以寿未艾也术者或谓可望八十
虽有命讵可必哉于是辄先命戒二子曰我死敛以时
服不得用浮图氏作佛事蚤营葬地或附先陇不拘阴
阳若违吾言是为不孝亦不必求人作行状墓铭故吾
自为之传以遗后之人云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214-0663b.png
   桂坡李至愚先生期颐传
洪范叙五福一曰寿夫以寿居五福之首是岂易得哉
古人谓寿有上中下三品焉百岁曰期颐上寿也九十
八十曰大耋中寿也七十六十曰老耋下寿也传曰仁
者寿不可诬也大抵古者风气淳厚人多上寿后世风
漓俗薄七十者稀韩吏部谏佛骨表历言自古帝王若
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年皆百馀岁是时百姓安乐寿考
中国未有佛也汉魏宋齐梁陈之君事佛渐谨年代犹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214-0663c.png
促梁武虽寿饥死台城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可谓笃论
韩公又铭李于之墓历数当时六七贵公好服饵金石
之药希望长生反得速疾死以为世戒由是观之异端
信无益于人而世俗犹酷事佛老以祈福寿是惑也吁
凡人寿夭固系于命然养生爱护亦必有道譬如密室
之灯风檐之烛明灭迟速何可同也孟子曰养心莫善
于寡欲延寿之道无踰此矣今吾里有百岁之老而世
罕知之者余既慨其生不获旌表于门又惧其将泯没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214-0663d.png
于后作期颐传先生名寓字至愚一字至隐姓李氏东
阳人故宋工部尚书宝谟阁直学士大同之从孙也生
于嘉熙元年丁酉十月二十三日性恬澹质直习词赋
举进士不第入国朝不仕日以文史自娱年已九十馀
耳目聪明手不释卷行不扶杖齿牙不衰鬓发不白熙
熙然如少年可谓知其所养乡闾见者皆曰异人也县
令许君思忠独尊敬加礼求其衣而衣之间请问为政
辄直言其非所勉以廉干许益敬之翰林待制柳公贯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214-0664a.png
赋诗为先生寿且欲请易所居坊为期颐坊会乏贤令
不果易数沾赐帛之恩寿一百有一岁卒时至元丁丑
二月二日也有隐居杂稿一卷藏于家娶石溪徐氏子
二人长沐七十三先卒次野年七十馀无嗣孙男二人
曰仕道曰安道曾孙男五人直桂元兰蕙于戏三代盛
时养老之礼备于王制曰问百年者就见之惟恐其劳
欲其安也今夫麒麟凤凰醴泉芝草世称瑞物黄耇台
背享期颐之寿者亦曰人瑞若先生是也赞曰百岁之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214-0664b.png
老人中之瑞五福之最天爵之贵昆山画水间气所钟
旷世一见千里闻风
   廉侯遗爱传
婺之支县曰浦江自入国朝以来凡所更长官二十馀
人求其德政爱民与古之鲁卓并称无愧者今惟见廉
侯一人而已侯名额琳巴哈一名浦字景渊北庭人也
从祖希宪为至元名臣有大勋劳于国官至中书平章
政事封恒阳王通孟子学人呼为廉孟子祖希恕中书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214-0664c.png
右丞封齐国公父绅图巴哈度卿世以清白相传侯幼
颖异绝无贵介华靡之习年二十馀即入宿卫禁中旋
以世赏授官来为浦江县达噜噶齐下车视事即访民
利害而兴除之浦江为邑在山谷间税粮旧输之本郡
近年拨输建德建德虽与县境连而崇冈峻岭不可通
负荷之费数倍于前民甚患苦之侯力禀宪司获仍其
旧民皆鼓舞相庆赋役不均吏并缘为奸是故贫益贫
而富益富侯察知之日夜思维以救其弊会宪司行随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214-0664d.png
产当差之法他州县皆别遴官独浦江就诿侯行之盖
素知侯廉明正直足以登厥事侯亦感激益行素知集
耆老于庭备询其详令民自实其业用宋咸淳册为之
根柢命里长履亩而推正之及命邻都覆覈侯躬校簿
书正其是非斥其隐蔽更造册籍粲然明白积年之弊
不可去者一旦尽除之然后依粮定役咸服平允小民
德之不啻如病而得瘳如旱而获雨侯明敏绝人加以
仁爱凡民有讼洞知其情委曲戒谕使之自新不得施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214-0665a.png
刑法吏不敢欺民不敢伪县旧用胥徒追逮叫嚣隳突
鸡犬不宁侯悉革去第令里长呼之事无不集侯初至
见学校不治大惧无以长人兴教即覈学田葺斋舍礼
致儒士俾弟子员肄业其中退辄诣明伦堂谆谆勉励
又俾各社延师以训童稚弦诵之声达乎四境侯每岁
亲行郊劝其农人播树艺于今三年皆底厥绩谯楼及
戍营将坏侯为修理而一新之乡先生柳内翰有遗文
廿卷藏于家未能刋布县之图经久且未续侯命文士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214-0665b.png
撰葺成篇复皆捐俸为倡刻置学宫其表厉斯文意有
非区区俗吏所能及也武川民素哗争素哗起祸在不
测部使者贤侯之行俾听治之侯发其隐伏民皆伏罪
无冤一县称为神明及其归也歌谣载路江东有警邻
县恶少年欲乘势剽掠人皆震恐至有挈妻子逃山谷
者侯为保甲之法使得互相拯援复揭高竿于四门设
有乱者暴其尸以徇侯亲部士卒持弓巡行乡落遍告
以用法之意民皆帖帖此侯之治迹尤著者侯甚爱民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214-0665c.png
切切在念无斯须忘去须发为白故民得安其生输赋
税外毫发无他费闻侯之去皆相顾如有所失或塑像
而立生祠或植碑以表不朽见者咸慕以为前此未之
闻也侯治县三年廉介自守始终如一虽齑盐不给而
处之晏然善谈论援引明切动合古今听者竦然起敬
传曰君子学道则爱人诗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其侯
之谓欤里父老相与谋曰侯今去矣其德泽在人心遗
爱在田里及吾之身固思之不忘也将如后人何曷属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214-0665d.png
诸立言之士书之以垂来世皆曰然于是介戴良氏具
政迹使来东阳谒文于胡助助窃闻之乐道人之善而
可以为世劝者春秋之义君子事也矧侯之善政彰彰
若此哉是何敢辞故为之述遗爱传云赞曰今之邑古
子男国也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咸在焉顾施用何如耳
廉侯年不先人德不后人春生秋肃冰清玉洁绰有古
循吏之风焉非浦江之民怀遗而不能忘若邻封之间
亦感其听断之公歌谣载道非其家世之懿材识之周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214-0666a.png
决不能致于是也呜呼廉氏世有其人哉太常博士东
阳胡助述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214-0666b.png
 
 
 
 
 
 
 
 纯白斋类稿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