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13a 页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28a 页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
后魏中印度三藏勒那摩提译
*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论曰。自此已后馀残论偈。次第依彼四句广
差别说应知。此以何义。向前偈言。
「 真如有杂垢
及远离诸垢
佛无量功德
及佛所作业
如是妙境界
是诸佛所知
依此妙法身
出生于三宝」
此偈示现何义。如向所说。一切众生有如来
藏。彼依何义故。如是说偈言。
「 佛法身遍满
真如无差别
皆实有佛性
是故说常有」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28b 页 T31-0828.png
此偈明何义。有三种义。是故如来说一切时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何等为三。一者如来法
身遍在一切诸众生身。偈言佛法身遍满
故。二者如来真如无差别。偈言真如无差别故。三者一切众生皆悉实有真如佛性。偈
言皆实有佛性故。此三句义。自此下论依如
来藏修多罗。我后时说应知。如偈本言。
「 一切众生界
不离诸佛智
以彼净无垢
性体不二故
依一切诸佛
平等法性身
知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
体及因果业
相应及以行
时差别遍处
不变无差别
彼妙义次第
第一真法性
我如是略说
汝今应善知」
此偈示现何义。略说此偈有十种义。依此十
种说第一义实智境界佛性差别应知。何等
为十。一者体。二者因。三者果。四者业。五者
相应。六者行。七者时差别。八者遍一切处。
九者不变。十者无差别。初依体因故。说一偈。
「 自性常不染
如宝空净水
信法及般若
三昧大悲等」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自在力不变
思实体柔软
宝空水功德
相似相对法」
此偈明何义。向说三种义。彼三种义。次第依
于自相同相。如来法身三种清净功德。如如
意宝珠虚空净水。相似相对法应知。此明何
义。思者依如来法身。所思所修皆悉成就故。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28c 页 T31-0828.png
后半偈者示现何义。偈言。
「 有四种障碍
谤法及著我
怖畏世间苦
舍离诸众生」
此偈明何义。偈言。
「 阐提及外道
声闻及自觉
信等四种法
清净因应知」
此偈明何义。略说一切众生界中有三种众
生。何等为三。一者求有。二者远离求有。三者
不求彼二。求有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谤解
脱道无涅槃性。常求住世间不求證涅槃。二
者于佛法中阐提同位。以谤大乘故。是故不
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若起一见若起二见。诸佛如来非
彼世尊。如是等人非我弟子。舍利弗。是人以
起二见因缘。从闇入闇从冥入冥。我说是等
名一阐提故。偈言谤法故。阐提故。远离求有
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无求道方便。二
者有求道方便。无求道方便者。亦有二种。何
等为二。一者多种外道种种邪计。谓僧祛卫
世师尼揵陀若提子等。无求道方便。二者于
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
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义
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复有
计空为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
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
为彼人故。宝积经中佛告迦叶。宁见计我如
须弥山。而不用见憍慢众生计空为有。迦叶
一切邪见解空得离。若见空为有。彼不可化
令离世间故。偈言及著我故。及外道故。有方
「 有四种障碍
谤法及著我
怖畏世间苦
舍离诸众生」
此偈明何义。偈言。
「 阐提及外道
声闻及自觉
信等四种法
清净因应知」
此偈明何义。略说一切众生界中有三种众
生。何等为三。一者求有。二者远离求有。三者
不求彼二。求有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谤解
脱道无涅槃性。常求住世间不求證涅槃。二
者于佛法中阐提同位。以谤大乘故。是故不
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若起一见若起二见。诸佛如来非
彼世尊。如是等人非我弟子。舍利弗。是人以
起二见因缘。从闇入闇从冥入冥。我说是等
名一阐提故。偈言谤法故。阐提故。远离求有
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无求道方便。二
者有求道方便。无求道方便者。亦有二种。何
等为二。一者多种外道种种邪计。谓僧祛卫
世师尼揵陀若提子等。无求道方便。二者于
佛法中同外道行。虽信佛法而颠倒取。彼何
者是。谓犊子等。见身中有我等。不信第一义
谛。不信真如法空。佛说彼人无异外道。复有
计空为有。以我相憍慢故。何以故。以如来为
说空解脱门令得觉知。而彼人计唯空无实。
为彼人故。宝积经中佛告迦叶。宁见计我如
须弥山。而不用见憍慢众生计空为有。迦叶
一切邪见解空得离。若见空为有。彼不可化
令离世间故。偈言及著我故。及外道故。有方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29a 页 T31-0829.png
便求道者。亦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声闻。偈
言怖畏世间苦故。声闻故。二者辟支佛。偈
言舍离诸众生故。及自觉故。不求彼二者。所
谓第一利根众生诸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
诸菩萨不求彼有如一阐提故。又亦不同无方
便求道种种外道等故。又亦不同有方便求
道声闻辟支佛等故。何以故。以诸菩萨见世
间涅槃道平等故。以不住涅槃心故。以世间
法不能染故。而修行世间行坚固慈悲涅槃
心故。以善住根本清净法中故。又彼求有众
生一阐提人。及佛法中同阐提位。名为邪定
聚众生。又远离求有众生中。堕无方便求道
众生。名为不定聚众生。又远离求有众生中。
求离世间方便求道声闻辟支佛。及不求彼
二。平等道智菩萨摩诃萨。名为正定聚众生。
又除求于无障碍道大乘众生。馀有四种众
生。何等为四。一者阐提。二者外道。三者声
闻。四者辟支佛。彼四众生有四种障故。不能
證故。不能会故。不能见如来之性。何等为四。
一者谤大乘法一阐提障。此障对治。谓诸菩
萨摩诃萨信大乘故。偈言信法故。二者横计
身中有我诸外道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
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故。偈言及般若故。三
者怖畏世间诸苦声闻人障。此障对治。谓诸
菩萨摩诃萨修行虚空藏首楞严等诸三昧
故。偈言三昧故。四者背舍利益一切众生舍
大悲心辟支佛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
萨修行大悲。为利益众生故。偈言大悲故。是
名四种障。障四种众生。为对治彼四种障故。
言怖畏世间苦故。声闻故。二者辟支佛。偈
言舍离诸众生故。及自觉故。不求彼二者。所
谓第一利根众生诸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
诸菩萨不求彼有如一阐提故。又亦不同无方
便求道种种外道等故。又亦不同有方便求
道声闻辟支佛等故。何以故。以诸菩萨见世
间涅槃道平等故。以不住涅槃心故。以世间
法不能染故。而修行世间行坚固慈悲涅槃
心故。以善住根本清净法中故。又彼求有众
生一阐提人。及佛法中同阐提位。名为邪定
聚众生。又远离求有众生中。堕无方便求道
众生。名为不定聚众生。又远离求有众生中。
求离世间方便求道声闻辟支佛。及不求彼
二。平等道智菩萨摩诃萨。名为正定聚众生。
又除求于无障碍道大乘众生。馀有四种众
生。何等为四。一者阐提。二者外道。三者声
闻。四者辟支佛。彼四众生有四种障故。不能
證故。不能会故。不能见如来之性。何等为四。
一者谤大乘法一阐提障。此障对治。谓诸菩
萨摩诃萨信大乘故。偈言信法故。二者横计
身中有我诸外道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
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故。偈言及般若故。三
者怖畏世间诸苦声闻人障。此障对治。谓诸
菩萨摩诃萨修行虚空藏首楞严等诸三昧
故。偈言三昧故。四者背舍利益一切众生舍
大悲心辟支佛障。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
萨修行大悲。为利益众生故。偈言大悲故。是
名四种障。障四种众生。为对治彼四种障故。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29b 页 T31-0829.png
诸菩萨摩诃萨信修行大乘等四种对治法。
得无上清净法身。到第一彼岸。何以故。依
此四种清净法界修习善法。此是诸佛随顺
法子于佛家生。是故偈言。
「 大乘信为子
般若以为母
禅胎大悲乳
诸佛如实子」
偈言信等四种法清净因应知故。又依果业
故。说一偈。
「 净我乐常等
彼岸功德果
厌苦求涅槃
欲愿等诸业」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略说四句义
四种颠倒法
于法身中倒
修行对治法」
此偈明何义。彼信等四法。如来法身因此能
清净。彼向说四种法。彼次第略说对治四颠
倒。如来法身四种功德波罗蜜果应知。偈言
略说四句义故。此明何义。谓于色等无常事
中起于常想。于苦法中起于乐想。于无我中
起于我想。于不净中起于净想。是等名为四
种颠倒应知。偈言四种颠倒法故。为对治此
四种颠倒故。有四种非颠倒法应知。何等为
四。谓于色等无常事中生无常想苦想无我
想不净想等。是名四种不颠倒对治应知。偈
言修行对治法故。如是四种颠倒对治。依如
来法身。复是颠倒应知。偈言于法身中倒故。
对治此倒说有四种如来法身功德波罗蜜
果。何等为四。所谓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
罗蜜净波罗蜜应知。偈言修行对治法故。是
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凡夫众生于五阴法
得无上清净法身。到第一彼岸。何以故。依
此四种清净法界修习善法。此是诸佛随顺
法子于佛家生。是故偈言。
「 大乘信为子
般若以为母
禅胎大悲乳
诸佛如实子」
偈言信等四种法清净因应知故。又依果业
故。说一偈。
「 净我乐常等
彼岸功德果
厌苦求涅槃
欲愿等诸业」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略说四句义
四种颠倒法
于法身中倒
修行对治法」
此偈明何义。彼信等四法。如来法身因此能
清净。彼向说四种法。彼次第略说对治四颠
倒。如来法身四种功德波罗蜜果应知。偈言
略说四句义故。此明何义。谓于色等无常事
中起于常想。于苦法中起于乐想。于无我中
起于我想。于不净中起于净想。是等名为四
种颠倒应知。偈言四种颠倒法故。为对治此
四种颠倒故。有四种非颠倒法应知。何等为
四。谓于色等无常事中生无常想苦想无我
想不净想等。是名四种不颠倒对治应知。偈
言修行对治法故。如是四种颠倒对治。依如
来法身。复是颠倒应知。偈言于法身中倒故。
对治此倒说有四种如来法身功德波罗蜜
果。何等为四。所谓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
罗蜜净波罗蜜应知。偈言修行对治法故。是
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凡夫众生于五阴法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29c 页 T31-0829.png
起颠倒想。谓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
不净净想。世尊。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者。
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若有
众生。信佛语故。于如来法身起常想乐想我
想净想。世尊。彼诸众生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何以故。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
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世尊。若有众生于佛法
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世尊。正见者是佛真
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馀财。
如是等故。又此四种如来法身功德波罗蜜
从因向果。次第而说净我乐常应知。云何次
第从因向果。谓诽谤大乘一阐提障。实无有
净而心乐著取世间净。此障对治。谓诸菩萨
摩诃萨信大乘修行證得第一净波罗蜜果应
知。于五阴中见有神我诸外道障。实无神我
而乐著取我。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修
行般若波罗蜜。證得第一我波罗蜜果应知。
此明何义。一切外道执著色等非真实事。以
为有我。而彼外道取著我相。无如是我相虚
妄颠倒。一切时无我。以是义故。说言如来如
实智知一切法无我到第一彼岸。而如来无
彼我无我相。何以故。以一切时如实见知不
虚妄故。非颠倒故。此以何义。以即无我名为
有我。即无我者。无彼外道虚妄神我。名有我
者。如来有彼得自在我。是故偈言。
「 如清净真空
得第一无我
诸佛得净体
是名得大身」
此偈明何义。得大身者。谓如来得第一清净
真如法身。彼是诸佛如来实我。以得自在体。
不净净想。世尊。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者。
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若有
众生。信佛语故。于如来法身起常想乐想我
想净想。世尊。彼诸众生非颠倒见。是名正见。
何以故。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
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世尊。若有众生于佛法
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世尊。正见者是佛真
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馀财。
如是等故。又此四种如来法身功德波罗蜜
从因向果。次第而说净我乐常应知。云何次
第从因向果。谓诽谤大乘一阐提障。实无有
净而心乐著取世间净。此障对治。谓诸菩萨
摩诃萨信大乘修行證得第一净波罗蜜果应
知。于五阴中见有神我诸外道障。实无神我
而乐著取我。此障对治。谓诸菩萨摩诃萨修
行般若波罗蜜。證得第一我波罗蜜果应知。
此明何义。一切外道执著色等非真实事。以
为有我。而彼外道取著我相。无如是我相虚
妄颠倒。一切时无我。以是义故。说言如来如
实智知一切法无我到第一彼岸。而如来无
彼我无我相。何以故。以一切时如实见知不
虚妄故。非颠倒故。此以何义。以即无我名为
有我。即无我者。无彼外道虚妄神我。名有我
者。如来有彼得自在我。是故偈言。
「 如清净真空
得第一无我
诸佛得净体
是名得大身」
此偈明何义。得大身者。谓如来得第一清净
真如法身。彼是诸佛如来实我。以得自在体。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0a 页 T31-0830.png
以得第一清净身。偈言诸佛得净体故。以是
义故。诸佛名得清净自在。偈言是名得大身
故。以是义故。依于此义诸佛如来于无漏界
中得为第一最自在我。又复即依如是义故。
如来法身不名为有。以无我相无法相故。以
是义故。不得言有。以如彼相如是无故。又复
即依如是义故。如来法身不名为无。以唯有
彼真如我体。是故不得言无法身。以如彼相
如是有故。依此义故。诸外道问。如来死后为
有身耶。为无身耶。有如是等。是故如来不记
不答。诸声闻人畏世间苦。为对治彼畏世间
苦。诸菩萨摩诃萨修行一切世间出世间诸
三昧故。證得第一乐波罗蜜果应知。辟支佛
人弃舍利益一切众生乐住寂静。为对治彼
弃舍众生。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大悲。住无限
齐世间。常利益众生。證得第一常波罗蜜果
应知。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信及般若三昧大
悲四种修行。如是次第得如来身净我乐常
四种功德波罗蜜果应知。又复有义。依此四
种如来法身名为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
尽未来际。此明何义。信修行大乘。是故诸佛
如来常得清净法界到第一彼岸。是故说言
广大如法界修行般若波罗蜜。是故诸佛如
来成就虚空法身。以器世间究竟无我。以修
行虚空藏等无量三昧。以是义故。于一切处
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是故说言。究竟如虚空。
以修行大悲。于一切众生无限齐时。得慈悲
心平等。是故说言尽未来际。又此四种波罗
蜜等住无漏界中。声闻辟支佛得大力自在。
义故。诸佛名得清净自在。偈言是名得大身
故。以是义故。依于此义诸佛如来于无漏界
中得为第一最自在我。又复即依如是义故。
如来法身不名为有。以无我相无法相故。以
是义故。不得言有。以如彼相如是无故。又复
即依如是义故。如来法身不名为无。以唯有
彼真如我体。是故不得言无法身。以如彼相
如是有故。依此义故。诸外道问。如来死后为
有身耶。为无身耶。有如是等。是故如来不记
不答。诸声闻人畏世间苦。为对治彼畏世间
苦。诸菩萨摩诃萨修行一切世间出世间诸
三昧故。證得第一乐波罗蜜果应知。辟支佛
人弃舍利益一切众生乐住寂静。为对治彼
弃舍众生。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大悲。住无限
齐世间。常利益众生。證得第一常波罗蜜果
应知。是名诸菩萨摩诃萨信及般若三昧大
悲四种修行。如是次第得如来身净我乐常
四种功德波罗蜜果应知。又复有义。依此四
种如来法身名为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
尽未来际。此明何义。信修行大乘。是故诸佛
如来常得清净法界到第一彼岸。是故说言
广大如法界修行般若波罗蜜。是故诸佛如
来成就虚空法身。以器世间究竟无我。以修
行虚空藏等无量三昧。以是义故。于一切处
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是故说言。究竟如虚空。
以修行大悲。于一切众生无限齐时。得慈悲
心平等。是故说言尽未来际。又此四种波罗
蜜等住无漏界中。声闻辟支佛得大力自在。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0b 页 T31-0830.png
菩萨为證如来功德法身第一彼岸有四种
障。何等为四。一者缘相。二者因相。三者生
相。四者坏相。缘相者。谓无明住地。即此无
明住地与行作缘。如无明缘行。无明住地缘
亦如是故。因相者。谓无明住地缘行。即此
无明住地缘行为因。如行缘识。无漏业缘亦
如是故。生相者。谓无明住地缘依无漏业因
生三种意生身。如四种取。缘依有漏业因而
生三界。三种意生身生亦如是故。坏相者谓
三种意生身缘不可思议变易死如依生缘故
有老死。三种意生身缘不可思议变易死亦
如是故。又一切烦恼染皆依无明住地根本。
以不离无明住地。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未
得远离无明住地垢。是故未得究竟无为净
波罗蜜。又即依彼无明住地缘。以细相戏论
习未得永灭。是故未得究竟无为我波罗蜜。
又即缘彼无明住地。有细相戏论集。因无漏
业生于意阴未得永灭。是故未得究竟无为
乐波罗蜜。以诸烦恼染业染生染未得永灭。
是故未證究竟甘露如来法身。以未远离不
可思议变易生死常未究竟。是故未得不变
异体。是故未得究竟无为常波罗蜜。又如烦
恼染。无明住地亦如是。如业染。无漏业行亦
如是。如生染。三种意生身及不可思议变易
死亦如是。如圣者胜鬘经言。世尊。譬如取
缘有漏业因而生三有。如是世尊。依无明住
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
三种意生身。世尊。此三乘地三种意生身
生。及无漏业生。依无明住地有缘非无缘。
障。何等为四。一者缘相。二者因相。三者生
相。四者坏相。缘相者。谓无明住地。即此无
明住地与行作缘。如无明缘行。无明住地缘
亦如是故。因相者。谓无明住地缘行。即此
无明住地缘行为因。如行缘识。无漏业缘亦
如是故。生相者。谓无明住地缘依无漏业因
生三种意生身。如四种取。缘依有漏业因而
生三界。三种意生身生亦如是故。坏相者谓
三种意生身缘不可思议变易死如依生缘故
有老死。三种意生身缘不可思议变易死亦
如是故。又一切烦恼染皆依无明住地根本。
以不离无明住地。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未
得远离无明住地垢。是故未得究竟无为净
波罗蜜。又即依彼无明住地缘。以细相戏论
习未得永灭。是故未得究竟无为我波罗蜜。
又即缘彼无明住地。有细相戏论集。因无漏
业生于意阴未得永灭。是故未得究竟无为
乐波罗蜜。以诸烦恼染业染生染未得永灭。
是故未證究竟甘露如来法身。以未远离不
可思议变易生死常未究竟。是故未得不变
异体。是故未得究竟无为常波罗蜜。又如烦
恼染。无明住地亦如是。如业染。无漏业行亦
如是。如生染。三种意生身及不可思议变易
死亦如是。如圣者胜鬘经言。世尊。譬如取
缘有漏业因而生三有。如是世尊。依无明住
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
三种意生身。世尊。此三乘地三种意生身
生。及无漏业生。依无明住地有缘非无缘。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0c 页 T31-0830.png
如是等胜鬘经中广说应知。
复次以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
中无净我乐常波罗蜜彼岸功德身。是故圣
者胜鬘经言。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
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是等故。此明何
义。以如来法身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障智
障习气故名为净。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
净波罗蜜。以得寂静第一自在我故。离无我
戏论究竟寂静故名为我。是故说言。唯如来
法身是我波罗蜜。以得远离意生阴身因故名
为乐。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乐波罗蜜。以
世间涅槃平等證故。故名为常。是故说言。唯
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又复略说有二种法。
依此二法如来法身有净波罗蜜应知。何等
为二。一者本来自性清净。以因相故。二者
离垢清净。以胜相故。有二种法。依此二法如
来法身有我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一者远
离诸外道边。以离虚妄我戏论故。二者远离
诸声闻边。以离无我戏论故。有二种法。依此
二法如来法身有乐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
一者远离一切苦。二者远离一切烦恼习气。
此以何义。云何远离一切苦。以灭一切种苦
故。以灭一切意生身故。云何远离烦恼习气。
以證一切法故。有二种法。依此二法如来法
身有常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一者不灭一
切诸有为行。以离断见边故。二者不取无为
涅槃。以离常见边故。以是义故。圣者胜鬘经
中说言。世尊。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
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妄想见故。作如是见
复次以声闻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
中无净我乐常波罗蜜彼岸功德身。是故圣
者胜鬘经言。唯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
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如是等故。此明何
义。以如来法身自性清净离一切烦恼障智
障习气故名为净。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
净波罗蜜。以得寂静第一自在我故。离无我
戏论究竟寂静故名为我。是故说言。唯如来
法身是我波罗蜜。以得远离意生阴身因故名
为乐。是故说言。唯如来法身是乐波罗蜜。以
世间涅槃平等證故。故名为常。是故说言。唯
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又复略说有二种法。
依此二法如来法身有净波罗蜜应知。何等
为二。一者本来自性清净。以因相故。二者
离垢清净。以胜相故。有二种法。依此二法如
来法身有我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一者远
离诸外道边。以离虚妄我戏论故。二者远离
诸声闻边。以离无我戏论故。有二种法。依此
二法如来法身有乐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
一者远离一切苦。二者远离一切烦恼习气。
此以何义。云何远离一切苦。以灭一切种苦
故。以灭一切意生身故。云何远离烦恼习气。
以證一切法故。有二种法。依此二法如来法
身有常波罗蜜应知。何等为二。一者不灭一
切诸有为行。以离断见边故。二者不取无为
涅槃。以离常见边故。以是义故。圣者胜鬘经
中说言。世尊。见诸行无常。是断见非正见见
涅槃常。是常见非正见。妄想见故。作如是见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1a 页 T31-0831.png
故。以是义故。依如是向说法界法门第一义
谛。说即世间法名为涅槃。以此二法不分别
故。以證不住世间涅槃故。是故偈言。
「 无分别之人
不分别世间
不分别涅槃
涅槃有平等」
后半偈者示现何义偈言。
「 若无佛性者
不得厌诸苦
不求涅槃乐
亦不欲不愿」
以是义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若无如来藏
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亦无欲涅槃亦不愿
求。如是等此明何义。略说佛性清净正因于
不定聚众生能作二种业。何等为二。一者依
见世间种种苦恼。厌诸苦故。生心欲离诸世
间中一切苦恼。偈言若无佛性者不得厌诸
苦故。二者依见涅槃乐悕寂乐故。生求心欲
心愿心。偈言若无佛性者不求涅槃乐亦不
欲不愿故。又欲者。求涅槃故。求者。悕涅槃
故。悕者。于悕求法中不怯弱故。欲得者。于
所求法中方便追求故。及咨问故愿者。所期
法中。所期法者。心心相行。是故偈言。
「 见苦果乐果
此依性而有
若无佛性者
不起如是心」
此偈明何义。凡所有见世间苦果者。凡所有
见涅槃乐果者。此二种法。善根众生。有一切
依因真如佛性。非离佛性无因缘故起如是
心。偈言见苦果乐果。此依性而有故。若无因
缘生如是心者。一阐提等无涅槃性。应发菩
提心。偈言若无佛性者不起如是心故。以
性未离一切客尘烦恼诸垢。于三乘中未曾
谛。说即世间法名为涅槃。以此二法不分别
故。以證不住世间涅槃故。是故偈言。
「 无分别之人
不分别世间
不分别涅槃
涅槃有平等」
后半偈者示现何义偈言。
「 若无佛性者
不得厌诸苦
不求涅槃乐
亦不欲不愿」
以是义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若无如来藏
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亦无欲涅槃亦不愿
求。如是等此明何义。略说佛性清净正因于
不定聚众生能作二种业。何等为二。一者依
见世间种种苦恼。厌诸苦故。生心欲离诸世
间中一切苦恼。偈言若无佛性者不得厌诸
苦故。二者依见涅槃乐悕寂乐故。生求心欲
心愿心。偈言若无佛性者不求涅槃乐亦不
欲不愿故。又欲者。求涅槃故。求者。悕涅槃
故。悕者。于悕求法中不怯弱故。欲得者。于
所求法中方便追求故。及咨问故愿者。所期
法中。所期法者。心心相行。是故偈言。
「 见苦果乐果
此依性而有
若无佛性者
不起如是心」
此偈明何义。凡所有见世间苦果者。凡所有
见涅槃乐果者。此二种法。善根众生。有一切
依因真如佛性。非离佛性无因缘故起如是
心。偈言见苦果乐果。此依性而有故。若无因
缘生如是心者。一阐提等无涅槃性。应发菩
提心。偈言若无佛性者不起如是心故。以
性未离一切客尘烦恼诸垢。于三乘中未曾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1b 页 T31-0831.png
修习一乘信心。又未亲近善知识等。亦未修
习亲近善知识因缘。是故华严性起中言。
次有乃至邪见聚等。众生身中皆有如来日
轮光照。作彼众生利益。作未来因善根。增长
诸白法故。向说一阐提常不入涅槃。无涅槃
性者。此义云何。为欲示现谤大乘因故。此明
何义。为欲回转诽谤大乘心不求大乘心故。
依无量时故。如是说。以彼实有清净性故。不
得说言彼常毕竟无清净性。又依相应义故。
说一偈。
「 大海器宝水
无量不可尽
如灯明触色
性功德如是」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佛法身慧定
悲摄众生性
海珍宝水等
相似相对法」
此偈明何义。以有三处故。次第有三种大海
相似相对法。于如来性中依因毕竟成就相
应义应知。何等三处。一者法身清净因。二者
集佛智因。三者得如来大悲因。法身清净因
者。信修行大乘器相似相对法。以彼无量不
可尽故。偈言佛法身故。海相似相对法故。集
佛智因者。般若三昧珍宝相似相对法。偈言
慧定故。珍宝相似相对法故。得如来大悲因
者。大慈悲心水相似相对法。偈言悲摄众生
性故。水相似相对法故。又修行智慧三昧门
宝相似相对法。以彼无分别不可思议有大
势力功德相应故。又修行菩萨大悲水相似
相对法。以于一切众生柔软大悲得一味等
味相行故。如是彼三种法。此三种因和合。毕
习亲近善知识因缘。是故华严性起中言。
次有乃至邪见聚等。众生身中皆有如来日
轮光照。作彼众生利益。作未来因善根。增长
诸白法故。向说一阐提常不入涅槃。无涅槃
性者。此义云何。为欲示现谤大乘因故。此明
何义。为欲回转诽谤大乘心不求大乘心故。
依无量时故。如是说。以彼实有清净性故。不
得说言彼常毕竟无清净性。又依相应义故。
说一偈。
「 大海器宝水
无量不可尽
如灯明触色
性功德如是」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佛法身慧定
悲摄众生性
海珍宝水等
相似相对法」
此偈明何义。以有三处故。次第有三种大海
相似相对法。于如来性中依因毕竟成就相
应义应知。何等三处。一者法身清净因。二者
集佛智因。三者得如来大悲因。法身清净因
者。信修行大乘器相似相对法。以彼无量不
可尽故。偈言佛法身故。海相似相对法故。集
佛智因者。般若三昧珍宝相似相对法。偈言
慧定故。珍宝相似相对法故。得如来大悲因
者。大慈悲心水相似相对法。偈言悲摄众生
性故。水相似相对法故。又修行智慧三昧门
宝相似相对法。以彼无分别不可思议有大
势力功德相应故。又修行菩萨大悲水相似
相对法。以于一切众生柔软大悲得一味等
味相行故。如是彼三种法。此三种因和合。毕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1c 页 T31-0831.png
竟不相舍离。故名相应。后半偈者。示现何义。
偈言。
「 通智及无垢
不离于真如
如灯明煖色
无垢界相似」
此偈明何义。有三处次第三种灯相似相对
法。于如来法界中依果相应义应知。何等三
处。一者通。二者知漏尽智。三者漏尽。此以
何义。通者。有五通光明相似相对法。以受用
事能散灭。彼与智相违。所治闇法能治相似
相对法故。偈言通故。明故。知漏尽智者。无漏
智煖相似相对法。以能烧业烦恼无有馀
残。能烧相似相对法故。偈言智故煖故。漏尽
者。转身漏尽色相似相对法。以常无垢清净
光明具足相无垢相似相对法故。偈言无垢
故色故。又无垢者。以离烦恼障故。清净者。
以离智障故。光明者。如自性清净体。彼二
是客尘烦恼。如是略说六种无漏智。离烦恼
无学身所摄法。于无漏法界中彼此迭共不
相舍离。不差别法界平等毕竟。名相应义应
知。又依行义故。说一偈。
「 见实者说言
凡夫圣人佛
众生如来藏
真如无差别」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凡夫心颠倒
见实异于彼
如实不颠倒
诸佛离戏论」
此偈明何义。向明如来法界中一切法。真如
清净明同相。依般若波罗蜜无分别智法门
等。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此以何义。略明依三
种人。何等为三。一者不实见凡夫。二者实见
偈言。
「 通智及无垢
不离于真如
如灯明煖色
无垢界相似」
此偈明何义。有三处次第三种灯相似相对
法。于如来法界中依果相应义应知。何等三
处。一者通。二者知漏尽智。三者漏尽。此以
何义。通者。有五通光明相似相对法。以受用
事能散灭。彼与智相违。所治闇法能治相似
相对法故。偈言通故。明故。知漏尽智者。无漏
智煖相似相对法。以能烧业烦恼无有馀
残。能烧相似相对法故。偈言智故煖故。漏尽
者。转身漏尽色相似相对法。以常无垢清净
光明具足相无垢相似相对法故。偈言无垢
故色故。又无垢者。以离烦恼障故。清净者。
以离智障故。光明者。如自性清净体。彼二
是客尘烦恼。如是略说六种无漏智。离烦恼
无学身所摄法。于无漏法界中彼此迭共不
相舍离。不差别法界平等毕竟。名相应义应
知。又依行义故。说一偈。
「 见实者说言
凡夫圣人佛
众生如来藏
真如无差别」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凡夫心颠倒
见实异于彼
如实不颠倒
诸佛离戏论」
此偈明何义。向明如来法界中一切法。真如
清净明同相。依般若波罗蜜无分别智法门
等。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此以何义。略明依三
种人。何等为三。一者不实见凡夫。二者实见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2a 页 T31-0832.png
圣人。三者毕竟成就如来法身。是名三种行
应知。应云何知。谓取颠倒。离颠倒。离戏论。
如是次第。此以何义。取颠倒者。谓诸凡夫三
种虚妄想心见故。偈言凡夫心颠倒故。离颠
倒者。以圣人远离虚妄想心见故。偈言见实
异于彼故。离戏论者。正离颠倒及诸戏论。以
烦恼障智障及烦恼习气诸佛如来根本永尽
故。偈言如实不颠倒诸佛离戏论故。自此以
下即依此行。馀四种义广差别说应知。又复
即依彼三种人依时差别故。说一偈。
「 有不净有净
及以善净等
如是次第说
众生菩萨佛」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体等六句义
略明法性体
次第三时中
说三种名字」
此偈明何义。谓向所明无漏法性。如来广说
种种法门。彼诸法门略说依于六种句义。所
谓摄聚体因果业相应及行偈言体等六句
义略明法性体故。于三时中次第依彼三种
名字毕竟应知。偈言次第三时中说三种名
字故。此以何义。谓不净时名为众生。偈言
有不净故。不净净时名为菩萨。偈言有净
故。于善净时名为如来。偈言及以善净故以
是义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即此法身过
于恒沙。无量烦恼所缠。从无始来随顺世间
生死涛波去来生退名为众生。舍利弗。即此
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舍一切欲。行十波
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
舍利弗。即此法身得离一切烦恼使缠。过一
应知。应云何知。谓取颠倒。离颠倒。离戏论。
如是次第。此以何义。取颠倒者。谓诸凡夫三
种虚妄想心见故。偈言凡夫心颠倒故。离颠
倒者。以圣人远离虚妄想心见故。偈言见实
异于彼故。离戏论者。正离颠倒及诸戏论。以
烦恼障智障及烦恼习气诸佛如来根本永尽
故。偈言如实不颠倒诸佛离戏论故。自此以
下即依此行。馀四种义广差别说应知。又复
即依彼三种人依时差别故。说一偈。
「 有不净有净
及以善净等
如是次第说
众生菩萨佛」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体等六句义
略明法性体
次第三时中
说三种名字」
此偈明何义。谓向所明无漏法性。如来广说
种种法门。彼诸法门略说依于六种句义。所
谓摄聚体因果业相应及行偈言体等六句
义略明法性体故。于三时中次第依彼三种
名字毕竟应知。偈言次第三时中说三种名
字故。此以何义。谓不净时名为众生。偈言
有不净故。不净净时名为菩萨。偈言有净
故。于善净时名为如来。偈言及以善净故以
是义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即此法身过
于恒沙。无量烦恼所缠。从无始来随顺世间
生死涛波去来生退名为众生。舍利弗。即此
法身厌离世间生死苦恼。舍一切欲。行十波
罗蜜摄八万四千法门。修菩提行。名为菩萨。
舍利弗。即此法身得离一切烦恼使缠。过一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2b 页 T31-0832.png
切苦。离一切烦恼垢得净得清净。得住彼岸
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观之地。于一切境
界中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
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故。偈言
如是次第说众生菩萨佛故。自此以下即依
彼三时。明如来法性遍一切处故。说一偈。
「 如空遍一切
而空无分别
自性无垢心
亦遍无分别」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过功德毕竟
遍至及同相
下中胜众生
如虚空中色」
此偈明何义。所有凡夫圣人诸佛如来。自性
清净心平等无分别。彼清净心于三时中次
第于过失时。于功德时。于功德清净毕竟时。
同相无差别。犹如虚空在瓦银金三种器中平
等无异无差别一切时有。以是义故。经中说
有三时次第。如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不离
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
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
义一名异故。自此已下。即依此三时。明如
来法性遍至一切处。依染净时不变不异。有
十五偈。此等诸偈略说要义应知偈言。
「 诸过客尘来
性功德相应
真法体不变
如本后亦尔」
此偈明何义。偈言。
「 十一偈及二
次第不净时
烦恼客尘过
第十四十五
于善净时中
过恒沙佛法
不离脱思议
佛自性功德
清净法中。到一切众生所观之地。于一切境
界中更无胜者。离一切障离一切碍。于一切
法中得自在力。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故。偈言
如是次第说众生菩萨佛故。自此以下即依
彼三时。明如来法性遍一切处故。说一偈。
「 如空遍一切
而空无分别
自性无垢心
亦遍无分别」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过功德毕竟
遍至及同相
下中胜众生
如虚空中色」
此偈明何义。所有凡夫圣人诸佛如来。自性
清净心平等无分别。彼清净心于三时中次
第于过失时。于功德时。于功德清净毕竟时。
同相无差别。犹如虚空在瓦银金三种器中平
等无异无差别一切时有。以是义故。经中说
有三时次第。如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不离
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
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
义一名异故。自此已下。即依此三时。明如
来法性遍至一切处。依染净时不变不异。有
十五偈。此等诸偈略说要义应知偈言。
「 诸过客尘来
性功德相应
真法体不变
如本后亦尔」
此偈明何义。偈言。
「 十一偈及二
次第不净时
烦恼客尘过
第十四十五
于善净时中
过恒沙佛法
不离脱思议
佛自性功德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2c 页 T31-0832.png
本际中间际
及以后际等
如来真如性
体不变不异」
初依不净时不变不异。十一偈者。
「 如虚空遍至
体细尘不染
佛性遍众生
诸烦恼不染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生灭
依于无漏界
有诸根生灭
火不烧虚空
若烧无是处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佛性
地依于水住
水复依于风
风依于虚空
空不依地等
如是阴界根
住烦恼业中
诸烦恼业等
住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行
住清净心中
自性清净心
不住彼诸法
阴入界如地
烦恼业如水
不正念如风
净心界如空
依性起邪念
念起烦恼业
依因烦恼业
能起阴入界
依止于五阴
界入等诸法
有诸根生灭
如世界成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元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此虚空譬喻偈示现何义。明如来性。依不净
时法体不变。偈言。
「 不正思惟风
诸业烦恼水
自性心虚空
不为彼二生
及以后际等
如来真如性
体不变不异」
初依不净时不变不异。十一偈者。
「 如虚空遍至
体细尘不染
佛性遍众生
诸烦恼不染
如一切世间
依虚空生灭
依于无漏界
有诸根生灭
火不烧虚空
若烧无是处
如是老病死
不能烧佛性
地依于水住
水复依于风
风依于虚空
空不依地等
如是阴界根
住烦恼业中
诸烦恼业等
住不善思惟
不善思惟行
住清净心中
自性清净心
不住彼诸法
阴入界如地
烦恼业如水
不正念如风
净心界如空
依性起邪念
念起烦恼业
依因烦恼业
能起阴入界
依止于五阴
界入等诸法
有诸根生灭
如世界成坏
净心如虚空
无因复无缘
及无和合义
亦无生住灭
如虚空净心
常明元转变
为虚妄分别
客尘烦恼染」
此虚空譬喻偈示现何义。明如来性。依不净
时法体不变。偈言。
「 不正思惟风
诸业烦恼水
自性心虚空
不为彼二生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3a 页 T31-0833.png
自性清净心
其相如虚空
邪念思惟风
所不能散坏
诸业烦恼水
所不能湿烂
老病死炽火
所不能烧燃」
此偈明何义。如依邪念风轮起业烦恼水聚。
依业烦恼水聚。生阴界入世间。而自性心虚
空不生不起。偈言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
自性心虚空不为彼二生故。如是依邪念风
灾。业行烦恼水灾。老病死等火灾。吹浸烧坏
阴入界世间。而自性清净心虚空常住不
坏。如是于不净时中器世间相似相对法。诸
烦恼染业染生染有集有灭。诸佛如来无为
之性。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不变易示现法
体。此自性清净法门虚空譬喻。如陀罗尼自
在王菩萨修多罗中广说。应知彼经中言。诸
善男子。烦恼本无体。真性本明净。一切烦恼
羸薄。毗婆舍那有大势力。一切烦恼客尘。自
性清净心根本。一切诸烦恼虚妄分别。自性
清净心如实不分别。诸佛子。譬如大地依水
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
处。诸善男子。如是四大地大水大风大空大。
此四大中唯虚空大以为最胜。以为大力。以
为坚固。以为不动。以为不作。以为不散。不生
不灭自然而住。诸善男子。彼三种大生灭相
应。无实体性刹那不住。诸佛子。此三种大变
异无常。诸佛子。而虚空界常不变异。诸佛子。
如是阴界入依业烦恼住。诸烦恼业依不正
思惟住。不正思惟依于佛性自性清净心住。
以是义故。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
其相如虚空
邪念思惟风
所不能散坏
诸业烦恼水
所不能湿烂
老病死炽火
所不能烧燃」
此偈明何义。如依邪念风轮起业烦恼水聚。
依业烦恼水聚。生阴界入世间。而自性心虚
空不生不起。偈言不正思惟风诸业烦恼水
自性心虚空不为彼二生故。如是依邪念风
灾。业行烦恼水灾。老病死等火灾。吹浸烧坏
阴入界世间。而自性清净心虚空常住不
坏。如是于不净时中器世间相似相对法。诸
烦恼染业染生染有集有灭。诸佛如来无为
之性。犹如虚空不生不灭。常不变易示现法
体。此自性清净法门虚空譬喻。如陀罗尼自
在王菩萨修多罗中广说。应知彼经中言。诸
善男子。烦恼本无体。真性本明净。一切烦恼
羸薄。毗婆舍那有大势力。一切烦恼客尘。自
性清净心根本。一切诸烦恼虚妄分别。自性
清净心如实不分别。诸佛子。譬如大地依水
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
处。诸善男子。如是四大地大水大风大空大。
此四大中唯虚空大以为最胜。以为大力。以
为坚固。以为不动。以为不作。以为不散。不生
不灭自然而住。诸善男子。彼三种大生灭相
应。无实体性刹那不住。诸佛子。此三种大变
异无常。诸佛子。而虚空界常不变异。诸佛子。
如是阴界入依业烦恼住。诸烦恼业依不正
思惟住。不正思惟依于佛性自性清净心住。
以是义故。经中说言。自性清净心客尘烦恼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3b 页 T31-0833.png
染。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有阴
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
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
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
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如风大界。不正
思惟亦复如是。如水大海=界【宫】海。诸业烦恼亦复如是海。诸业烦恼亦复
如是。如地大界。阴界入等亦复如是。是故说
言。一切诸法皆无根本。皆无坚实。无住无住
本。根本清净。无根本故。已说不净时中依无
分别相。自性清净心虚空界相似相对法。已
说依彼起不正念风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
不正念诸业烦恼因相水界相似相对法。已
说依彼生阴界入果相转变地相似相对法。
未说彼焚烧死病老等诸过患相火相似相对
法。是故次说偈言。
「 有三火次第
劫烧人地狱
能作种种苦
能熟诸行根」
此偈明何义明此三法。老病死火。于不净时
中不能变异彼如来藏。是故圣者胜鬘经言。
世尊。生死者。依世谛故说有生死。世尊。死者
诸根坏。世尊。生者新诸根起。世尊而如来
藏不生不死不老不变。何以故。世尊。如来藏
者。离有为相境界。世尊如来藏者。常恒清凉
不变故。已说依不净时不变不异。
次说依净不净时不变不异故。说二偈。
「 菩萨摩诃萨
如实知佛性
不生亦不灭
复无老病等
菩萨如是知
得离于生死
怜悯众生故
示现有生灭」
界入。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因
缘坏散而灭。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
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
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如风大界。不正
思惟亦复如是。如水大海=界【宫】海。诸业烦恼亦复如是海。诸业烦恼亦复
如是。如地大界。阴界入等亦复如是。是故说
言。一切诸法皆无根本。皆无坚实。无住无住
本。根本清净。无根本故。已说不净时中依无
分别相。自性清净心虚空界相似相对法。已
说依彼起不正念风界相似相对法。已说依
不正念诸业烦恼因相水界相似相对法。已
说依彼生阴界入果相转变地相似相对法。
未说彼焚烧死病老等诸过患相火相似相对
法。是故次说偈言。
「 有三火次第
劫烧人地狱
能作种种苦
能熟诸行根」
此偈明何义明此三法。老病死火。于不净时
中不能变异彼如来藏。是故圣者胜鬘经言。
世尊。生死者。依世谛故说有生死。世尊。死者
诸根坏。世尊。生者新诸根起。世尊而如来
藏不生不死不老不变。何以故。世尊。如来藏
者。离有为相境界。世尊如来藏者。常恒清凉
不变故。已说依不净时不变不异。
次说依净不净时不变不异故。说二偈。
「 菩萨摩诃萨
如实知佛性
不生亦不灭
复无老病等
菩萨如是知
得离于生死
怜悯众生故
示现有生灭」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3c 页 T31-0833.png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老病死诸苦
圣人永灭尽
依业烦恼生
诸菩萨无彼」
此偈明何义。明此老病死等苦火于不净时
依业烦恼本生。如世间火依薪本生。以诸菩
萨得生意生身。于净不净时毕竟永灭尽。以
是义故。诸业烦恼等常不能烧燃。而依慈悲
力故。示现生老病死。而远离生等。以见如
实故。以是义故。诸菩萨摩诃萨依善根结使
生。非依业烦恼结使生。以依心自在力生。依
大悲力现于三界。示现生示现老示现病示
现死。而彼无有生老病死诸苦等法。以如实
见真如佛性不生不灭。是名不净净时。如
修多罗中依爱无漏业根本烦恼广说应知。
如如来于大海慧菩萨经中说言。大海慧。
何者能住世间善根相应烦恼。所谓集诸善
根无有厌足故。以心愿生摄取诸有故。求见
一切诸佛如来故。教化一切众生心不疲惓
故。摄取一切诸佛妙法故。于诸众生常作利
益故。常不舍离乐贪诸法结使故。常不舍离
诸波罗蜜结使故。大海慧。是名诸菩萨摩诃
萨世间善根相应烦恼。依此烦恼诸菩萨摩
诃萨生于三界受种种苦。不为三界烦恼过
患之所染污。大海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此诸
善根以何义故说名烦恼。佛告大海慧菩萨
言。大海慧。如是烦恼。诸菩萨摩诃萨能生三
界受种种苦。依此烦恼故。有三界。非染烦恼
三界中生。大海慧。菩萨以方便智力。依善根
力故。心生三界。是故名为善根相应烦恼而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4a 页 T31-0834.png
生三界非染心生。大海慧。譬如长者若居士
等唯有一子。甚爱甚念见者欢喜。而彼一子
依愚痴心因戏乐故。堕在极深粪厕井中。时
彼父母及诸亲属。见彼一子堕在大厕深坑
粪中。见已歔欷悲泣啼哭。而不能入彼极深
厕粪屎器中而出其子。
尔时彼处众中更有一长者子。或一居士子。
见彼小儿堕在深厕粪屎井中。见已疾疾生
一子想。生爱念心不起恶心。即入深厕粪屎
井中出彼一子。大海慧。为显彼义说此譬喻。
大海慧。何者彼义。大海慧。言极深井粪屎坑
者。名为三界。大海慧。言一子者。一切众生。
诸菩萨等于一切众生生一子想。大海慧。尔
时父母及诸亲者。名为声闻辟支佛人。以二
乘人见诸众生堕在世间极大深坑粪屎井
中。既见彼已悲泣啼哭。而不能拔彼诸众生。
大海慧。彼时更有一长者子一居士子者。名
为菩萨摩诃萨。离诸烦恼清净无垢。以离垢
心现见无为真如法界。以自在心现生三界。
为教化彼诸众生故。大海慧。是名菩萨摩诃
萨大悲。毕竟远离诸有。毕竟远离诸缚。而回
生于三界有中。以依方便般若力故。诸烦恼
火不能焚烧。欲令一切诸众生等远离诸缚。
而为说法。大海慧。我今说此修多罗句。依诸
菩萨心。为利益一切众生。得自在力而生三
有。依诸善根慈悲心力。依于方便般若力故。
是名示现净不净时。又菩萨摩诃萨以如实智
知如来法身不生不灭故。得如是菩萨摩诃萨功德法体。此修多罗句向前已说。自下次
等唯有一子。甚爱甚念见者欢喜。而彼一子
依愚痴心因戏乐故。堕在极深粪厕井中。时
彼父母及诸亲属。见彼一子堕在大厕深坑
粪中。见已歔欷悲泣啼哭。而不能入彼极深
厕粪屎器中而出其子。
尔时彼处众中更有一长者子。或一居士子。
见彼小儿堕在深厕粪屎井中。见已疾疾生
一子想。生爱念心不起恶心。即入深厕粪屎
井中出彼一子。大海慧。为显彼义说此譬喻。
大海慧。何者彼义。大海慧。言极深井粪屎坑
者。名为三界。大海慧。言一子者。一切众生。
诸菩萨等于一切众生生一子想。大海慧。尔
时父母及诸亲者。名为声闻辟支佛人。以二
乘人见诸众生堕在世间极大深坑粪屎井
中。既见彼已悲泣啼哭。而不能拔彼诸众生。
大海慧。彼时更有一长者子一居士子者。名
为菩萨摩诃萨。离诸烦恼清净无垢。以离垢
心现见无为真如法界。以自在心现生三界。
为教化彼诸众生故。大海慧。是名菩萨摩诃
萨大悲。毕竟远离诸有。毕竟远离诸缚。而回
生于三界有中。以依方便般若力故。诸烦恼
火不能焚烧。欲令一切诸众生等远离诸缚。
而为说法。大海慧。我今说此修多罗句。依诸
菩萨心。为利益一切众生。得自在力而生三
有。依诸善根慈悲心力。依于方便般若力故。
是名示现净不净时。又菩萨摩诃萨以如实智
知如来法身不生不灭故。得如是菩萨摩诃萨功德法体。此修多罗句向前已说。自下次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4b 页 T31-0834.png
说大毗琉璃摩尼宝喻。佛言。大海慧。譬如无
价大毗琉璃摩尼宝珠。善治善净善光明。堕
在泥中住一千年。彼摩尼宝经千年后乃出
彼泥。出已水洗。洗已极净。极净洗已。然后极
明。即不失本清净无垢摩尼宝体。大海慧。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如实知见一切众生自
性清净光明净心而为客尘烦恼所染。大海
慧。诸菩萨等生如是心。彼诸烦恼不染众生
自性净心。是诸烦恼客尘虚妄分别心起而
彼诸菩萨复生是心。我今毕竟令诸众生远
离客尘诸烦恼垢。为之说法。如是菩萨不生
怯弱心。转于一切众生生增上力。我要毕竟
令得解脱。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此诸烦恼无
有少体。菩萨尔时复生是心。诸烦恼无体。诸
烦恼羸薄。是诸烦恼无有住处。如是菩萨如
实知诸烦恼虚妄分别而有。依邪见念而有。
以正见者。诸烦恼垢不能得起。菩萨尔时复
生是心。我应如实观诸烦恼更不复生。以不
生烦恼故。生诸善法。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我
若自起诸烦恼者。云何而得为诸烦恼所缚
众生说法令离诸烦恼缚。菩萨尔时复生是
心。以我不著诸烦恼故。是故得为诸烦恼缚
众生说法。我应修行诸波罗蜜。结使烦恼相
应善根。为欲教化诸众生故。又复云何名为
世间。以三界相似镜像法故。此明何义。依无
漏法界中有三种意生身应知。彼因无漏善
根所作名为世间。以离有漏诸业烦恼所作
世间法故。亦名涅槃。依此义故。圣者胜鬘经
言。世尊。有有为世间。有无为世间。世尊。有
价大毗琉璃摩尼宝珠。善治善净善光明。堕
在泥中住一千年。彼摩尼宝经千年后乃出
彼泥。出已水洗。洗已极净。极净洗已。然后极
明。即不失本清净无垢摩尼宝体。大海慧。菩
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如实知见一切众生自
性清净光明净心而为客尘烦恼所染。大海
慧。诸菩萨等生如是心。彼诸烦恼不染众生
自性净心。是诸烦恼客尘虚妄分别心起而
彼诸菩萨复生是心。我今毕竟令诸众生远
离客尘诸烦恼垢。为之说法。如是菩萨不生
怯弱心。转于一切众生生增上力。我要毕竟
令得解脱。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此诸烦恼无
有少体。菩萨尔时复生是心。诸烦恼无体。诸
烦恼羸薄。是诸烦恼无有住处。如是菩萨如
实知诸烦恼虚妄分别而有。依邪见念而有。
以正见者。诸烦恼垢不能得起。菩萨尔时复
生是心。我应如实观诸烦恼更不复生。以不
生烦恼故。生诸善法。菩萨尔时复生是心。我
若自起诸烦恼者。云何而得为诸烦恼所缚
众生说法令离诸烦恼缚。菩萨尔时复生是
心。以我不著诸烦恼故。是故得为诸烦恼缚
众生说法。我应修行诸波罗蜜。结使烦恼相
应善根。为欲教化诸众生故。又复云何名为
世间。以三界相似镜像法故。此明何义。依无
漏法界中有三种意生身应知。彼因无漏善
根所作名为世间。以离有漏诸业烦恼所作
世间法故。亦名涅槃。依此义故。圣者胜鬘经
言。世尊。有有为世间。有无为世间。世尊。有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4c 页 T31-0834.png
有为涅槃。有无为涅槃故。又有为无为心心
数法相应法故。故说名为净不净时。此义于
第六菩萨现前地说。彼诸漏尽无障碍般若
波罗蜜解脱现前修行大悲。以为救护一切
众生故。不取證。如宝鬘经中依漏尽故说入
城喻。彼经中言。善男子。譬如有城。纵广正等
各一由旬。多有诸门路崄黑闇甚可怖畏。有
人入者多受安乐。复有一人。唯有一子爱念
甚重。遥闻彼城如是快乐。即便舍子欲往入
城。是人方便得过崄道到彼城门。一足已入
一足未举。即念其子寻作是念。我唯一子。来
时云何竟不与俱。谁能养护令离众苦。即舍
乐城还至子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
是。为怜悯故修集五通。既修集已垂得尽
漏而不取證。何以故。悯众生故舍漏尽通。乃
至行于凡夫地中。善男子。城者喻于大般涅
槃。多诸门者。喻于八万诸三昧门。路崄难
者。喻诸魔业。到城门者。喻于五通。一足入
者。喻于智慧。一足未入者。喻诸菩萨未證
解脱。言一子者。喻于五道一切众生。顾念子
者。喻大悲心。还子所者。喻调众生。能得解脱
而不證者。即是方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大
慈大悲不可思议。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大方便力。发大精进起坚固心。修行禅定得
證五通。如是菩萨依禅通业善修心净无漏
灭尽定现前。如是菩萨即得生于大悲之心。
为救一切诸众生故。现前无漏智通。而回转
不取寂灭涅槃。以为教化诸众生故。回取世
间。乃至示现凡夫人地。于第四菩萨焰地中。
数法相应法故。故说名为净不净时。此义于
第六菩萨现前地说。彼诸漏尽无障碍般若
波罗蜜解脱现前修行大悲。以为救护一切
众生故。不取證。如宝鬘经中依漏尽故说入
城喻。彼经中言。善男子。譬如有城。纵广正等
各一由旬。多有诸门路崄黑闇甚可怖畏。有
人入者多受安乐。复有一人。唯有一子爱念
甚重。遥闻彼城如是快乐。即便舍子欲往入
城。是人方便得过崄道到彼城门。一足已入
一足未举。即念其子寻作是念。我唯一子。来
时云何竟不与俱。谁能养护令离众苦。即舍
乐城还至子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
是。为怜悯故修集五通。既修集已垂得尽
漏而不取證。何以故。悯众生故舍漏尽通。乃
至行于凡夫地中。善男子。城者喻于大般涅
槃。多诸门者。喻于八万诸三昧门。路崄难
者。喻诸魔业。到城门者。喻于五通。一足入
者。喻于智慧。一足未入者。喻诸菩萨未證
解脱。言一子者。喻于五道一切众生。顾念子
者。喻大悲心。还子所者。喻调众生。能得解脱
而不證者。即是方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大
慈大悲不可思议。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
大方便力。发大精进起坚固心。修行禅定得
證五通。如是菩萨依禅通业善修心净无漏
灭尽定现前。如是菩萨即得生于大悲之心。
为救一切诸众生故。现前无漏智通。而回转
不取寂灭涅槃。以为教化诸众生故。回取世
间。乃至示现凡夫人地。于第四菩萨焰地中。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5a 页 T31-0835.png
为自利益善起精进。为利益他。善起坚固心
漏尽现前。于第五菩萨难胜地中。依止五通
自利利他。善熟心行无漏灭尽定现前。是故
于第六菩萨地中。无障碍般若波罗蜜起漏
尽现前。是故于第六菩萨现前地中。得漏尽
自在。说名清净。是菩萨如是自身正修行。教
化众生令置彼处。得大慈悲心。于颠倒众生
生救护心。不著寂灭涅槃。善作彼方便现前
世间门。为众生故现前涅槃门。为菩提分满
足故。修行四禅回生欲界。以为利益地狱畜
生饿鬼凡夫种种众生。示现诸身。以得自在
故。已说依不净净时不变不异。次说依善
净时不变不异故。说二偈。
「 佛身不变异
以得无尽法
众生所归依
以无边际故
常住不二法
以离妄分别
恒不热不作
清净心力故」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不生及不死
不病亦不老
以常恒清凉
及不变等故」
此偈明何义。偈言。
「 以常故不生
离意生身故
以恒故不死
离不思议退
清凉故不病
无烦恼习故
不变故不老
无无漏行故」
此偈明何义。明如来性于佛地时无垢清净
光明常住自性清净。以本际来常故不生。以
离意生身故。以未来际恒故不死。以离不可
思议变易死故。以本后际来清凉故不病。以
漏尽现前。于第五菩萨难胜地中。依止五通
自利利他。善熟心行无漏灭尽定现前。是故
于第六菩萨地中。无障碍般若波罗蜜起漏
尽现前。是故于第六菩萨现前地中。得漏尽
自在。说名清净。是菩萨如是自身正修行。教
化众生令置彼处。得大慈悲心。于颠倒众生
生救护心。不著寂灭涅槃。善作彼方便现前
世间门。为众生故现前涅槃门。为菩提分满
足故。修行四禅回生欲界。以为利益地狱畜
生饿鬼凡夫种种众生。示现诸身。以得自在
故。已说依不净净时不变不异。次说依善
净时不变不异故。说二偈。
「 佛身不变异
以得无尽法
众生所归依
以无边际故
常住不二法
以离妄分别
恒不热不作
清净心力故」
此偈示现何义。偈言。
「 不生及不死
不病亦不老
以常恒清凉
及不变等故」
此偈明何义。偈言。
「 以常故不生
离意生身故
以恒故不死
离不思议退
清凉故不病
无烦恼习故
不变故不老
无无漏行故」
此偈明何义。明如来性于佛地时无垢清净
光明常住自性清净。以本际来常故不生。以
离意生身故。以未来际恒故不死。以离不可
思议变易死故。以本后际来清凉故不病。以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5b 页 T31-0835.png
离无明住地所摄故。若如是者。不堕三世。彼
则不变。是故不老。以离无漏业回转故。又
复偈言。
「 有二复有二
复有二二句
次第如常等
无漏境界中」
此偈明何义。常恒清凉及不变等。此四种
句。于无漏法界中次第一一句二二本二二
释义差别。如不增不减修多罗中说言。舍利
弗。如来法身常。以不异法故。以不尽法故。舍
利弗。如来法身恒。以常可归依故。以未来际
平等故。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以不二法故。
以无分别法故。舍利弗。如来法身不变。以非
灭法故。以非作法故。
已说不变异。次说无差别。无差别者。即依此
善净时本际以来毕竟究竟自体相善净如
来藏无差别故。说一偈。
「 法身及如来
圣谛与涅槃
功德不相离
如光不离日」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略明法身等
义一而名异
依无漏界中
四种义差别」
此偈明何义。略说于无漏法界中依如来藏
有四种义。依四种义有四种名应知。何等四
义。偈言。
「 佛法不相离
及彼真如性
法体不虚妄
自性本来净」
此偈明何义。佛法不相离者。依此义故。圣者
胜鬘经言。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
不脱。不思议佛法故。及彼真如性者。依此
则不变。是故不老。以离无漏业回转故。又
复偈言。
「 有二复有二
复有二二句
次第如常等
无漏境界中」
此偈明何义。常恒清凉及不变等。此四种
句。于无漏法界中次第一一句二二本二二
释义差别。如不增不减修多罗中说言。舍利
弗。如来法身常。以不异法故。以不尽法故。舍
利弗。如来法身恒。以常可归依故。以未来际
平等故。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以不二法故。
以无分别法故。舍利弗。如来法身不变。以非
灭法故。以非作法故。
已说不变异。次说无差别。无差别者。即依此
善净时本际以来毕竟究竟自体相善净如
来藏无差别故。说一偈。
「 法身及如来
圣谛与涅槃
功德不相离
如光不离日」
此初半偈示现何义。偈言。
「 略明法身等
义一而名异
依无漏界中
四种义差别」
此偈明何义。略说于无漏法界中依如来藏
有四种义。依四种义有四种名应知。何等四
义。偈言。
「 佛法不相离
及彼真如性
法体不虚妄
自性本来净」
此偈明何义。佛法不相离者。依此义故。圣者
胜鬘经言。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
不脱。不思议佛法故。及彼真如性者。依此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5c 页 T31-0835.png
义故。六根聚经言。世尊。六根如是。从无始来
毕竟究竟诸法体故。法体不虚妄者。依此义
故。经中说言。世尊。又第一义谛者。谓不虚妄
涅槃是也。何以故。世尊。彼性本际来常以法
体不变故。自性本来净者。依此义故。经中佛
告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本际以来入涅
槃故。又复依此四义。次第有四种名。何等为
四。一者法身。二者如来。三者第一义谛。四
者涅槃。以是义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言。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故。又复圣者胜鬘经言。
世尊。不离法身有如来藏。世尊。不离如来藏
有法身。世尊。依一苦灭谛说名如来藏。世尊。
如是说如来法身无量无边功德。世尊言。涅槃者。即是如来法身故。后半偈者。示现何
义。偈言。
「 觉一切种智
离一切习气
佛及涅槃体
不离第一义」
此四种名。于如来法身无漏界中一味一义
不相舍离。是故虽复有四种名。而彼四义不
离一法门。不离一法体。此以何义所證一切
法。觉一切智。及离一切智障烦恼障习气。此
二种法于无漏法界中不异不差别不断不相
离。以是义故。大般涅槃经中偈言。
「 无量种功德
一切不思议
不差别解脱
解脱即如来」
以是义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言声闻辟支
佛得涅槃者。是佛方便故。此明何义。言声闻
辟支佛有涅槃者。此是诸佛如来方便。见诸
众生于长道旷野远行疲惓。恐有退转。为
毕竟究竟诸法体故。法体不虚妄者。依此义
故。经中说言。世尊。又第一义谛者。谓不虚妄
涅槃是也。何以故。世尊。彼性本际来常以法
体不变故。自性本来净者。依此义故。经中佛
告文殊师利。如来应正遍知本际以来入涅
槃故。又复依此四义。次第有四种名。何等为
四。一者法身。二者如来。三者第一义谛。四
者涅槃。以是义故。不增不减经言。舍利弗言。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故。又复圣者胜鬘经言。
世尊。不离法身有如来藏。世尊。不离如来藏
有法身。世尊。依一苦灭谛说名如来藏。世尊。
如是说如来法身无量无边功德。世尊言。涅槃者。即是如来法身故。后半偈者。示现何
义。偈言。
「 觉一切种智
离一切习气
佛及涅槃体
不离第一义」
此四种名。于如来法身无漏界中一味一义
不相舍离。是故虽复有四种名。而彼四义不
离一法门。不离一法体。此以何义所證一切
法。觉一切智。及离一切智障烦恼障习气。此
二种法于无漏法界中不异不差别不断不相
离。以是义故。大般涅槃经中偈言。
「 无量种功德
一切不思议
不差别解脱
解脱即如来」
以是义故。圣者胜鬘经言。世尊。言声闻辟支
佛得涅槃者。是佛方便故。此明何义。言声闻
辟支佛有涅槃者。此是诸佛如来方便。见诸
众生于长道旷野远行疲惓。恐有退转。为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6a 页 T31-0836.png
止息故造作化城。如来如是于一切法中得
大自在大方便故。故明如是义。世尊如来应
正遍知證平等涅槃。一切功德无量无边不
可思议清净毕竟究竟。此明何义。依四种义。
毕竟功德诸佛如来无差别。涅槃相无上果
中佛及涅槃。一切功德不相舍离。若离佛地
果中證智。更无馀人有涅槃法。示现如是义。
依一切种智。于诸佛如来无漏法界中譬喻
示现。此明何义。宝鬘经中画师譬喻。示现
具足一切功德应知偈言。
「 如种种画师
所知各差别
彼一人知分
第二人不知
有自在国王
敕诸画师言
于彼摽画处
具足作我身
国中诸画师
一切皆下手
若不阙一人
乃成国王像
画师受敕已
画作国王像
彼诸画师中
一人行不在
由无彼一人
国王像不成
以其不满足
一切身分故
所言画师者
喻檀戒等行
言国王像者
示一切种智
一人不在者
示现少一行
王像不成者
空智不具足」
此偈明何义。以是义故。宝鬘经言。善男子。
谛听谛听。我今为汝说此譬喻。善男子。譬如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善知画。其中或
有善能泥涂。或能磨彩。或晓画身不晓
手足。或晓手足不晓面目。时有国王。以一
大自在大方便故。故明如是义。世尊如来应
正遍知證平等涅槃。一切功德无量无边不
可思议清净毕竟究竟。此明何义。依四种义。
毕竟功德诸佛如来无差别。涅槃相无上果
中佛及涅槃。一切功德不相舍离。若离佛地
果中證智。更无馀人有涅槃法。示现如是义。
依一切种智。于诸佛如来无漏法界中譬喻
示现。此明何义。宝鬘经中画师譬喻。示现
具足一切功德应知偈言。
「 如种种画师
所知各差别
彼一人知分
第二人不知
有自在国王
敕诸画师言
于彼摽画处
具足作我身
国中诸画师
一切皆下手
若不阙一人
乃成国王像
画师受敕已
画作国王像
彼诸画师中
一人行不在
由无彼一人
国王像不成
以其不满足
一切身分故
所言画师者
喻檀戒等行
言国王像者
示一切种智
一人不在者
示现少一行
王像不成者
空智不具足」
此偈明何义。以是义故。宝鬘经言。善男子。
谛听谛听。我今为汝说此譬喻。善男子。譬如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悉善知画。其中或
有善能泥涂。或能磨彩。或晓画身不晓
手足。或晓手足不晓面目。时有国王。以一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6b 页 T31-0836.png
张叠与是诸人而告之言。凡能画者皆悉聚
集。于此叠上画吾身像。尔时诸人悉来集聚。
随其所能而共作之。有一画师。以缘事故竟
不得来。诸人画已持共上王。善男子。可言诸
人悉集作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我说此喻其
义未显。善男子。一人不来。故不得言一切集
作。亦不得言像已成就。佛法行者亦复如是。
若有一行不成就者。则不名具足如来正法。
是故要当具足诸行名为成就无上菩提故。
又此檀等诸波罗蜜一一差别。唯是如来所
知境界。如来知彼种种差别无量无边应知。
以彼算数自在力等不能思议故。以对治彼
悭等诸垢。是故得成清净檀等诸波罗蜜。又
以修行一切种一切空智及种种三昧门。于
第八菩萨不动地中不分别一切菩萨地。无
间无隔自然依止道智。修行得无生法忍。成
就具足如来无漏戒。成就一切功德。于第九
菩萨善慧地中依阿僧祇三昧陀罗尼海门。
摄取无量无边诸佛之法依止。解一切众生
根智。成就无量无边功德空智。得无生法忍。
于第十菩萨法云地中依止一切如来现前
蜜智智。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得无生空法
忍。次后得诸三昧。断一切烦恼障智障。依止
诸解脱门智。成就清净彼岸功德。具足得一
切种一切空智。以如是等四种地智中非声
闻辟支佛地。以彼声闻辟支佛等去之甚远。
以是义故。说彼四种成就不差别涅槃界。是
故偈言。
「 慧智及解脱
不离法界体
集。于此叠上画吾身像。尔时诸人悉来集聚。
随其所能而共作之。有一画师。以缘事故竟
不得来。诸人画已持共上王。善男子。可言诸
人悉集作不。不也。世尊。善男子。我说此喻其
义未显。善男子。一人不来。故不得言一切集
作。亦不得言像已成就。佛法行者亦复如是。
若有一行不成就者。则不名具足如来正法。
是故要当具足诸行名为成就无上菩提故。
又此檀等诸波罗蜜一一差别。唯是如来所
知境界。如来知彼种种差别无量无边应知。
以彼算数自在力等不能思议故。以对治彼
悭等诸垢。是故得成清净檀等诸波罗蜜。又
以修行一切种一切空智及种种三昧门。于
第八菩萨不动地中不分别一切菩萨地。无
间无隔自然依止道智。修行得无生法忍。成
就具足如来无漏戒。成就一切功德。于第九
菩萨善慧地中依阿僧祇三昧陀罗尼海门。
摄取无量无边诸佛之法依止。解一切众生
根智。成就无量无边功德空智。得无生法忍。
于第十菩萨法云地中依止一切如来现前
蜜智智。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聚。得无生空法
忍。次后得诸三昧。断一切烦恼障智障。依止
诸解脱门智。成就清净彼岸功德。具足得一
切种一切空智。以如是等四种地智中非声
闻辟支佛地。以彼声闻辟支佛等去之甚远。
以是义故。说彼四种成就不差别涅槃界。是
故偈言。
「 慧智及解脱
不离法界体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6c 页 T31-0836.png
无差涅槃界
日相似相对」
此偈明何义。以何等慧以何等智。以何等解
脱。彼三不离法界实体。明彼四种功德成就
无差别涅槃界。偈言无差别涅槃界故。为彼
四种义次第故。有四种相似相对法应知。何
等为四。一者佛法身中依出世间无分别慧。
能破第一无明黑闇。彼光明照相似相对法
应知。偈言慧故。日相似相对故。二者依智
故。得一切智智知一切种。照一切事放光明
罗网。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智故。日相似
相对故。三者依止彼二自性清净心解脱。无
垢离垢光明轮清净。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
解脱故。日相似相对法故。四者即此三种
不离法界。不离实体。不相舍离。相似相对法
应知。偈言不离法界体故。日相似相对
故。是故偈言。
「 不證诸佛身
涅槃不可得
如弃舍光明
日不可得见」
此偈明何义。以如向说无漏法界中无始世
界来诸佛法身中无漏诸法一切功德不相舍
离。以是义故。远离如来无障无碍。法身智慧
离一切障。涅槃体相不可得见。不可得證。如
离日光明无日轮可见。以是义故。圣者胜鬘
经言。法无优劣故得涅槃。知诸法平等智故
得涅槃。平等智故得涅槃。平等解脱故得
涅槃。平等解脱知见故得涅槃。是故世尊说。
涅槃界一味等味。谓明解脱一味故。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
日相似相对」
此偈明何义。以何等慧以何等智。以何等解
脱。彼三不离法界实体。明彼四种功德成就
无差别涅槃界。偈言无差别涅槃界故。为彼
四种义次第故。有四种相似相对法应知。何
等为四。一者佛法身中依出世间无分别慧。
能破第一无明黑闇。彼光明照相似相对法
应知。偈言慧故。日相似相对故。二者依智
故。得一切智智知一切种。照一切事放光明
罗网。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智故。日相似
相对故。三者依止彼二自性清净心解脱。无
垢离垢光明轮清净。相似相对法应知。偈言
解脱故。日相似相对法故。四者即此三种
不离法界。不离实体。不相舍离。相似相对法
应知。偈言不离法界体故。日相似相对
故。是故偈言。
「 不證诸佛身
涅槃不可得
如弃舍光明
日不可得见」
此偈明何义。以如向说无漏法界中无始世
界来诸佛法身中无漏诸法一切功德不相舍
离。以是义故。远离如来无障无碍。法身智慧
离一切障。涅槃体相不可得见。不可得證。如
离日光明无日轮可见。以是义故。圣者胜鬘
经言。法无优劣故得涅槃。知诸法平等智故
得涅槃。平等智故得涅槃。平等解脱故得
涅槃。平等解脱知见故得涅槃。是故世尊说。
涅槃界一味等味。谓明解脱一味故。
《究竟一乘宝性论》卷第三
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品第五¶ 第 837a 页 T31-08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