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694b 页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4a 页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五

安慧菩萨糅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等无间缘者。谓中无间隔。等无间故。同分异
分心心法生。等无间故。是等无间缘义。中无
间隔等无间者。不必刹那中无间隔。虽隔刹
那。但于中间无异心隔。亦名中无间隔。若不
尔入无心定心望出定心。应非等无间缘。然
是彼缘。是故于一相续中前心望后心。中间
无馀心隔故。是等无间缘。如心望心当知心
法亦尔。同分异分心心法生等无间者。谓善
心心法望同分善异分不善无记无间。生心
心法为等无间缘。如是不善无记心心法
望同分异分无间。生心心法亦尔。又欲界心
心法望欲色无色界及无漏无间。生心心法为等无间缘。如是色界等心心法各各别
望色界等及欲界等无间。生心心法如其所
应尽当知。

问为一切心无间一切心生耶。为有各别决
定耶。答有。今于此中若广别说如是心无间
如是心生者。便生无量言论。是故唯应略总
建立心生起相。谓诸心生起由十种力。一由
串习力。二由乐欲力。三由方便力。四由等至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4b 页 T31-0714.png
力。五由引发力。六由因力。七由境界力。八
由忆念力。九由作意力。十由相续力。

串习力者复有三种。谓下中上品。若于诸定
入住出相。未了达故是下品。虽已了达未善
串习故是中品。既了达已复善习故是上品。
若有下品串习力者。于诸静虑诸无色定唯
能次第入。若有中品串习力者。亦能超越入。
唯能方便超越一间。若有上品串习力者。随
其所欲或超一切。若顺若逆入诸等至。

乐欲力者。谓已得第二静虑者入初静虑已。
若欲以第二静虑地心出。或欲以欲界善及
无覆无记心出。即能现前而出于定。如是广
说。馀一切地如理当知。方便力者。谓初修
行者唯欲界善心无间色界心生。未至定善
心无间初根本静虑心生。初根本静虑善心
无间第二静虑地心生。如是广说。乃至有顶
皆如理知。等至力者。谓已入清净三摩钵底。
或时还生清净等至。或时生染。引发力者。谓
从三摩地起乃至现行定地心。与不定刹那
心间杂随转。乃至由彼相违烦恼现行故。即
便退失。此相违烦恼相应心。复由因等四力
方得现行。因力者。谓先以积习能退障故决
定应退。境界力者。谓净相势力增上境界现
前故。能随顺生贪等烦恼。忆念力者。谓忆念
分别过去境界而生戏论。作意力者。谓由观
察作意思惟种种净妙相貌。

相续力者有九种。命终心与自体爱相应。于
三界中各令欲色无色界生相续。谓从欲界
没还生欲界者。即以欲界自体爱相应命终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4c 页 T31-0714.png
心结生相续。若生色无色界者。即以色无色
界自体爱相应命终心结生相续。如是从色
无色界没。若即生彼若生馀处。有六种心。如
其所应尽当知。又此自体爱唯是俱生。不了
所缘境。有覆无记性摄。而能分别我自体。生
差别境界。由此势力诸异生辈。令无间中有
相续。未离欲圣者亦尔。临命终时乃至未至
不明了想位。其中能起此爱现行。然能了别。
以对治力之所摄伏。已离欲圣者。对治力强
故。虽未永断然此爱不复现行。彼由随眠势
力令生相续中有。初相续刹那唯无覆无记。
以是异熟摄故。从此已后或善或不善或无
记。随其所应除彼没心。以中有没心常是染
污。犹如死有生有相续心刹那。亦唯无覆无
记。若诸菩萨愿力受生者。命终等心当知一
切一向是善。已说因论生论等无间缘义。所
缘缘者。谓有分齐境所缘故。无分齐境所缘
故。无异行相境所缘故。有异行相境所缘故。
有事境所缘故。无事境所缘故。事所缘故。分
别所缘故。有颠倒所缘故。无颠倒所缘故。有
碍所缘故。无碍所缘故。是所缘缘义。有分齐
境所缘者。谓五识身所缘境界。由五识身各
别境界故。无分齐境所缘者。谓意识所缘境
界。以意识身缘一切法为境界故。

无异行相境所缘者。谓不能了别名想众生
意识所缘境界。由彼于境不能作名字故。有
异行相境所缘者。谓与此相违。

有事境所缘者。谓除见慢及此相应法。馀所
缘境界。无事境所缘者。谓前所除所缘境界。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5a 页 T31-0715.png
由彼于我处起故。事所缘者。谓除无漏缘不
同分界地遍行于事不决了及未来所缘。馀
所缘境界。分别所缘者。谓前所除所缘境界。
由彼唯缘自所分别为境界故。有颠倒所缘
者。谓常等行所缘境界。无颠倒所缘者。谓无
常等行所缘境界。有碍所缘者。谓未断所知
障者所缘境界。无碍所缘者。谓已断所知障
者所缘境界。复次若欲决择所缘缘义。应以
相故差别故安立故遍知故断故。建立所缘
相者。谓若义是似此显现心心法生因。彼既
生已还能执著。显了内證此义。是所缘相。

差别者有二十九种。一非有所缘。谓颠倒心
心法及缘。过去未来梦影幻等所缘境界二
有所缘。谓馀所缘境界。三无所缘所缘。谓色
心不相应行无为。四有所缘所缘。谓心心法。五正性所缘。谓善法。六邪性所缘。谓染
污法。七非正性非邪性所缘。谓无覆无记法。
八如理所缘。谓善心心法。九不如理所缘。
谓染污心心法。十非如理非不如理所缘。谓
异此心心法。十一同类所缘。谓善等缘善
等。自地缘自地。有漏缘有漏。无漏缘无漏。
如是等。十二异类所缘。谓善等缘不善等。馀
地缘馀地。有漏无漏缘无漏有漏。如是等十
三异性所缘。谓有寻有伺心心法所缘。十四
一性所缘。谓无寻无伺心心法所缘。十五威
势所缘。谓无想及彼方便心心法所缘境界。
及空识无边处所缘境界。此中前二句能除
想故名威势。所馀性大故名威势。十六略
细所缘。谓无所有处所缘境界。十七极细所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5b 页 T31-0715.png
缘。谓非想非非想所缘。过此更无极细性故。
十八烦恼所缘。谓即此能有所缘故。如经中
说断灭所缘。十九法所缘。谓圣教名句文身。
二十义所缘。谓依此法义。二十一狭小所缘。
谓声闻乘等。二十二广大所缘。谓大乘。二十
三相所缘。谓止举舍相。二十四无相所缘。
谓涅槃及第一有。二十五真实所缘。谓真如
及十六行所缘诸谛。二十六安住所缘。谓灭
尽定及定方便心心法所缘。二十七自在所
缘。谓解脱等乃至一切种智诸功德所缘。二
十八须臾所缘。谓无学所缘唯此生故。二十
九随转所缘。谓佛菩萨所缘境界。

安立者。谓所缘境体非真实。唯安立故。由四
种因知所缘境体非真实。谓相违识相故。无
所缘境。识可得故不由功用。应无倒故随三
智转故。由此道理能取体性亦非真实。三
智者。谓自在智。观察智无。分别智。为显四
因。乃说颂曰。

「 鬼傍生人天
 各随其所应
 等事心异故
 许义非真实
 于过去事等
 梦像二影中
 虽所缘非实
 而境相成就
 若义义性成
 无无分别智
 此若无佛果
 證得不应理
 得自在菩萨
 由愿解力故
 如欲地等成
 得定者亦尔
 成就简择者
 有智得定者
 思惟一切法
 如义皆显现
 无分别智行
 诸义皆不现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5c 页 T31-0715.png
 当知无有义
 由此亦无识」


遍知者。谓如实知相差别安立所缘境界。

断者。谓声闻等及与大乘所得转依。声闻乘
等所得转依。虽于蕴界处所缘得解脱。然于
彼不得自在。大乘所得转依具得二种已说。
所缘缘随文决择义。

增上缘者。谓任持增上故。引发增上故。俱有
增上故。境界增上故。产生增上故。住持增
上故。受用果增上故。世间清净离欲增上故。
出世清净离欲增上故。是增上缘义。

任持增上者。谓风轮等。于水轮等器世间。
于有情世间大种。于所造诸根。于诸识如是
等。引发增上者。谓一切有情共业于器世间
故。有漏业于异熟果。如是等俱有增上者。谓
心于心法作意。于心触。于受。如是等。此后
增上依二十二根建立。境界增上者。谓眼耳
鼻舌身意根。由此增上力色等生故。产生增
上者。谓男女根。由此增上力得入胎故。住持
增上者。谓命根。由此增上力众同分得住故。
受用果增上者。谓苦乐忧喜舍根。依此能受
爱非爱异熟故。世间清净离欲增上者。谓信
勤念定慧根。由此制伏诸烦恼故。出世清净
离欲增上者。谓所建立。未知欲知根。已知
根。具知根。由此永害诸随眠故。

云何同分彼同分。几是同分彼同分为何义
故。观同分彼同分耶。谓不离识彼相似根于
境相续生故。离识自相似相续生故。是同
分彼同分义。初是同分。诸根与识俱识相似。
于诸境界相续生故。由根与识相似转义。说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6a 页 T31-0716.png
名同分。第二是彼同分。诸根离识自类相似。
相续生故。由根不与识合。唯自体相似相续
生。根相相似义。说名彼同分。色蕴一分。眼
等五有色界处一分。是同分彼同分。为舍执
著与识相应不相应我故。观察同分彼同分。

云何执受。几是执受。为何义故观执受耶。谓
受生所依色故。是执受义。若依此色受得生。
是名执受。色蕴一分。五有色界处全。及四
一分。是执受。色蕴一分者。谓根根居处所
摄。五有色界处全者。谓眼等。四一分者。
谓不离根色香味触。为舍执著身自在转我
故。观察执受。

云何根几是根。为何义故观根耶。谓取境增
上故。种族不断增上故。众同分住增上故。受
用净不净业果增上故。世间离欲增上故。出
世离欲增上故。是根义。取境增上者。谓眼等
六由此增上力。于色等境心心法转故。种族
不断增上者。谓男女根由此增上力。子孙等
胤流转不绝故。馀如增上缘中说。受识蕴全。
色行蕴一分。十二界六处全。法界法处一
分是根。色蕴一分者。谓眼耳鼻舌身男女根。
行蕴一分者。谓命信勤念定慧根。十二界全
者。谓六根六识界。六处全者。谓内六处。法
界法处一分者。谓命及乐等信等五根。为舍
执著增上我故。观察根。

云何苦苦性。几是苦苦性。为何义故观苦苦
性耶。谓苦受自相故。随顺苦受法自相故。是
苦苦性义。苦受自相者。谓苦受即用苦体为
自相故。名苦苦性。随顺苦受法自相者。谓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6b 页 T31-0716.png
能生此受根境及相应法随顺苦受故。名苦
苦性。一切一分是苦苦性。为舍执著有苦我
故。观察苦苦性。

云何坏苦性。几是坏苦性。为何义故观坏苦
性耶。谓乐受变坏自相故。随顺乐受法变坏
自相故。于彼爱心变坏故。是坏苦性义。此中
乐受及随顺乐受法。于变坏位能生忧恼故。
此变坏是坏苦性。又由爱故令心变坏。亦是
坏苦。如经中说。入变坏心一切一分。是坏苦
性。为舍执著有乐我故。观察坏苦性。

云何行苦性。几是行苦性。为何义故观行苦
性耶。谓不苦不乐受自相故。随顺不苦不乐
受法自相故。彼二粗重所摄受故。不离二无
常所随不安隐故。是行苦性义。不苦不乐受
者。谓阿赖耶识相应受。随顺不苦不乐受法
者。谓顺此受。诸行。彼二粗重所摄受者。谓
苦坏二苦粗重所随故。不离二无常所随不
安隐者。谓不解脱二苦故。或于一时堕在苦
位。或于一时堕在乐位。非一切时唯不苦不
乐位。是故无常所随不安隐义。是行苦性。除
三界二处诸蕴一分。一切是行苦性。三界
者。谓意界法界意识界。二处者。谓意处法
处。一分者。谓除无漏相。为舍执著有不苦不
乐我故。观察行苦性。

云何有异熟。几是有异熟。为何义故观有异
熟耶。谓不善及善有漏。是有异熟。由不善及
有漏善法。能有当来阿赖耶识及相应异熟。
由彼异熟故此二种名有异熟。十界四处诸
蕴一分。是有异熟。十界者。谓七识色声法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6c 页 T31-0716.png
界。四处者。谓色声意法处。一分者。谓除无
记无漏。为舍执著能舍能续诸蕴我故。观察
有异熟。又异熟者。唯阿赖耶识及相应法。馀
但异熟生非异熟馀者谓眼耳等及苦乐等。
是阿赖耶识馀。此唯得名异熟生。从异熟生
故。云何食。几是食。为何义故观食耶。谓变
坏故有变坏者。境界故有境界者。悕望故有
悕望者。取故有取者。是食义。初是段食。由
变坏时长养根大故。二是触食。由依可爱境
触摄益所依故。三是意思食。由系意悕望可
爱事力摄益所依故。四是识食。由阿赖耶识
执持力身得住故。所以者何。若离此识所依
止身便烂坏故。三蕴十一界五处一分是食。
为舍执著由食住我故。观察食。又此四食差
别建立略有四种。一不净依止住食。谓欲界
异生由具缚故。二净不净依止住食。谓有学
及色无色界异生有馀缚故。三清净依止住
食。谓阿罗汉等解脱一切缚故。四示现住食。
谓诸佛及已證大威德菩萨。由唯示现食力
住故。

云何有上。几是有上。为何义故观有上耶。谓
一切有为故。无为一分故。是有上义。除法界
法处一分。一切是有上。以一切法中涅槃及
清净真如是最胜相故。为舍执著下劣事我
故。观察有上。

云何无上。几是无上。为何义故观无上耶。谓
无为一分故。是无上义。法界法处一分。如前
所说是无上。为舍执著最胜事我故。观察无
上。由此所说差别道理。馀无量门可类观察。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7a 页 T31-0717.png
复次蕴界处差别略有三种。谓遍计所执相
差别。所分别相差别。法性相差别。遍计所执
相差别者。谓于蕴界处中遍计所执。我有情
命者生者养者数取趣者意生者摩纳婆等。
于蕴等中实无我等自性。但是遍计所执相
故。所分别相差别者。谓即蕴界处法。由于此
处我有情等虚妄分别转故。法性相差别者。
谓即于蕴界处中我等无性无我有性。由离
有无相真如用蕴等中我等无性无我有性为
相故。当知此中依三自性及多分依数取趣
无我理说三种相。

复有四种差别。谓相差别。分别差别。依止差
别。相续差别。相差别者。谓蕴界处一一自相
差别如色受等。分别差别者。谓即于蕴界处
中。实有假有。世俗有胜义有。有色无色。有
见无见。如是等无量差别。分别如前说。依止
差别者。谓乃至有情依止差别有尔所。当知
蕴界处亦尔。由依各别内身蕴等诸法种种
异故。相续差别者。谓一一刹那蕴界处转。于
一身中蕴等诸法一一刹那性变异故。

问于相差别善巧为何所了知耶。答了知我
执过患。问于分别差别善巧为何所了知耶。
答了知聚想过患。问于依止差别善巧为何
所了知耶。答了知不作而得虽作而失想过
患。问于相续差别。善巧为何所了知耶。答了
知安住想过患。

又蕴界处有六种差别。谓外门差别。内门差
别。长时差别。分限差别。暂时差别。显示差
别。外门差别者。谓多分欲界差别。多分言为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7b 页 T31-0717.png
简等流法。为因闻思所生慧。内门差别者。
谓一切定地。长时差别者。谓诸异生。分限差
别者。谓诸有学及除最后刹那蕴界处。所馀
无学。暂时差别者。谓诸无学最后刹那蕴界
处。显示差别者。谓诸佛及已得究竟菩萨摩
诃萨。所示现诸蕴界处。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本事分中摄品第二

复次若略说摄有十一种。谓相摄界摄种类
摄分位摄。伴摄方摄时摄一分摄具分摄更
互摄胜义摄。

相摄者。谓蕴界处一一自相即体自摄。如
色蕴摄色蕴。广说乃至法处摄法处。界摄
者。谓蕴界处所有种子阿赖耶识能摄彼界。
由彼种子此中有故。种类摄者。谓蕴界处其
相虽异。蕴义界义处义等故展转相摄。蕴义
等者。谓色受等皆有聚义。虽相各异一切相
摄更互相望同一类故。界义等者。谓眼耳等
皆有能持受用义故一切相摄。处义等者。谓
眼耳等皆生长门义相应故一切相摄。

分位摄者。谓乐位蕴界处即自相摄。苦位不
苦不乐位亦尔。分位等故。如色受等虽同蕴
类。然苦乐等分位差别。乐位还摄乐位非苦
等位。如是苦位不苦不乐位还自相摄。如蕴
界处亦尔。

伴摄者。谓色蕴与馀蕴互为伴故。即摄助伴。
馀蕴界处亦尔。如色蕴与馀受等互为助伴
能摄五蕴。如是受等一一助伴各摄五蕴。如
蕴界处亦尔。互为伴故。一一皆摄一切界处。
方摄者。谓依东方诸蕴界处还自相摄馀方。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7c 页 T31-0717.png
蕴界处亦尔时摄者。谓过去世诸蕴界处还
自相摄。未来现在诸蕴界处亦尔。

一分摄者。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但摄一分
非馀。如戒蕴但摄色蕴等一分。定慧蕴等但
摄行蕴一分。欲恚害界但摄法界一分。空无
边处等但摄意法处一分。如是等。

具分摄者。谓所有法蕴界处所摄。能摄全分。
如苦蕴摄五取蕴。欲界摄十八界。无想有情
处摄十处除香味。由此道理于馀经中诸蕴
界处所摄。一切法能摄全分。

更互摄者。色蕴摄几界几处。十全一少分。受
蕴摄几界几处。一少分。如受蕴想行蕴亦尔。
识蕴摄几界几处。七界一处。眼界摄几蕴几
处。色蕴少分一处全。如眼界耳鼻舌身色声
香味触界亦尔。意界摄几蕴几处。一蕴一处。
法界摄几蕴几处。三蕴全色蕴少分一处全。
眼识界摄几蕴几处。识蕴意处少分。如眼识
耳鼻舌身意识界亦尔。眼处摄几蕴几界。色
蕴少分一界全。如眼处耳鼻舌身色声香味
触处亦尔。意处摄几蕴几界。一蕴七界。法处
摄几蕴几界。三蕴全一少分一界全。如是
诸馀法以蕴界处名说。及馀非蕴界处名
说。如实有假有世俗有胜义有所知所识所
达有色无色有见无见。如是等如前所显。随
其所应。与蕴界处更互相摄尽当知。随其所
应者。如蕴一一摄诸界处。界一一摄诸蕴处。
处一一摄诸蕴界。如是广说当思了知。胜义
摄者。谓蕴界处真如所摄。

如是摄相。随诸世间共所成立。相摄道理复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8a 页 T31-0718.png
有六种。一依处摄。如世间说。赡部洲摄于
人。阿练若摄于鹿。当知此中眼等诸根摄眼
等识亦尔。二任持摄。如世间说。绳等摄薪
束等。当知此中身根摄眼等根亦尔。三同事
摄。如世间说。众人同事共相保信更互相摄。
当知此中同一缘转。诸相应法更互相摄亦
尔四摄受摄。如世间说。主能摄录自仆使
等。当知此中阿赖耶识摄受自身亦尔。五不
流散摄。如世间说。瓶摄持水。当知此中。诸
三摩地摄馀心心法亦尔。六略集摄。如世间
说。海摄众流。当知此中色受蕴等摄眼耳等
亦尔。如前所说十一种摄。皆依此中略集摄
说。

问于摄善巧得何胜利。答得于所缘略集胜
利随彼彼境略聚其心。如是如是善根增胜。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本事分中相应品第


复次略说相应有六种。谓不相离相应。和合
相应。聚集相应。俱有相应。作事相应。同行
相应。不相离相应者。谓一切有方分色与极
微处互不相离。由诸色等极微所摄同一处
所不相离故。和合相应者。谓极微已上一切
有方分色更互和合。如浊水中地水极微更
互和合。聚集相应者。谓方分聚色展转集会。
如二泥团相击成聚。

俱有相应者。谓一身中诸蕴界处。俱时流转
同生住灭。作事相应者。谓于一所作事展转
相摄。如二苾刍随一所作更互相应。

同行相应者。谓心心法于一所缘展转同行。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8b 页 T31-0718.png
此同行相应复有多义。谓他性相应非己性。
如心不与馀心相应。受不与馀受相应。如是
等。又不相违相应非相违。如贪瞋不相应。善
不善不相应。如是等。又同时相应非异时。如
现在去来不相应。又同分界地相应非异分
界地。如欲界色无色界不相应。初静虑第二
静虑不相应。如是等。又有一切遍行同行相
应。谓受想思触作意及识。由此六法于一切
位决定相应。随无一法馀亦无故。又有染污
遍行同行相应。谓于染污意四种烦恼。由此
四法于一切时恒相应故。又有非一切时同
行相应。谓依止心或时起信等善法。或时起
贪等烦恼随烦恼法。又有分位同行相应。谓
与乐受诸相应法。与苦受不苦不乐受诸相
应法。又有无间同行相应。谓在有心位又有
有间同行相应。谓无心定所间。又有外门同
行相应。谓多分欲界系心心法。又有内门同
行相应。谓诸定地所有心心法。又有曾习同
行相应。谓诸异生所有心心法。及有学无学
者一分心心法。一分言谓摄一向世间善不
善无记法。如其所应。又有未曾习同行相应。
谓出世间诸心心法。及初后时出世后所得
诸心心法。初后时言为显非先种类初念已
去及第二念等已去出世心心法是未曾习
性。

问于相应善巧得何胜利。答能善了悟。唯
依止心。有受想等染净诸法相应不相应义。
由此了悟。即能舍离计我能受能想能思能
念染净执著。又能善巧速入无我。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8c 页 T31-0718.png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本事分中成就品第


复次成就相如前已说谓于善不善无记法。
若增若减假立获得成就。此差别有三种。谓
种子成就。自在成就。现行成就。

种子成就者。谓若生欲界。欲色无色界系烦
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及生得善生
欲界。三界烦恼随烦恼成就者依未离欲异
生说。若已离欲。或生上地随所离欲地。即此
地烦恼随烦恼亦成就。亦不成就。未永害随
眠故。对治道所损故。如其次第。及生得善
者。随所生地即此地成就。若生色界欲界系
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
就。色无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
成就。及生得善。若生无色界。欲色界系烦恼
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亦名不成就。无
色界系烦恼随烦恼。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及
生得善。若已得三界对治道。随如是如是品
类对治已生。如此如此品类种子成就。得不
成就。随如是如是品类对治未生。如此如此
品类由种子成就故成就。已得三界对治道
者。谓已得出世圣道。随如是如是品类对治
已生者。谓修道所断。上品等烦恼对治已生。
如此如此种类种子成就得不成就者。谓已
永害随眠故。

自在成就者。谓诸方便善法。若世出世静虑
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等功德。及一分无记
法。由自在成就故成就方便善法者。谓闻所
生慧等。虽先有种子。若离今生数习增长。终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 第 719a 页 T31-0719.png
不能起现前故。一分无记法者。谓工巧处变
化心等。

现行成就者。谓诸蕴界处法。随所现前若善
若不善若无记。彼由现行成就故成就。

若已断善根者所有善法。由种子成就故成
就。亦名不成就。若非涅槃法。一阐底迦究竟
成就杂染诸法。由阙解脱因。亦名阿颠底迦。
以彼解脱得因毕竟不成就故。

问何等名为解脱得因。

答若于真如先以集起烦恼粗重。若遇随顺
得对治缘。便能永害此堪任性。名解脱得因。
若与此相违名无解脱因。

问于成就善巧得何胜利。答能善了知诸法
增减。知增减故。于世兴衰离决定想。乃至能
断若爱若恚。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