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589b 页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0a 页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

无著菩萨造
大唐天竺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释曰。诸菩萨有羞相(羞兼惭愧)。此中应说。偈曰。

「 治障及合智
 缘境亦成生
 菩萨有羞相
 如是四差别」


释曰。此偈显示菩萨有羞有四种相。一自性。
二伴类。三境界。四作业。治障者。谓离无羞。
此即是羞自性。合智者。与无分别知相应。此
智是羞伴类。缘境者。菩萨以小无障众生为
可羞境。即是声闻缘觉。小者对大乘故。无障
者。破烦恼障故。成生者。菩萨有羞以建立众
生为业。此是有羞四种相。问诸菩萨有羞于
何行中起。偈曰。

「 菩萨于六度
 障增及治减
 不勤亦勤行
 于此有羞起」


释曰。诸菩萨于四事中极生羞耻。一者于诸
度障增时极生羞耻。二者于诸障治减时极
生羞耻。三者修诸度懈怠时极生羞耻。四者
随顺烦恼法勤行时极生羞耻。所谓诸根常
开而不禁守。问菩萨有羞种差别云何。偈曰。

「 六品及二品
 七地与二乘
 亦似则为下
 反此应知上」


释曰。六品者。不定地中前六品有羞为下。二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0b 页 T31-0640.png
品者。诸定地中前二品有羞为下。七地者。菩
萨十地中前七地有羞为下。二乘者。谓下心
众生有羞为下。由有增上慢故。亦似者。谓
未得无生忍菩萨彼有羞亦为下。翻此诸下
有羞。应知即是诸上有羞。问何法是有羞障。
及彼障有几过失。偈曰。

「 无羞惑不断
 三害及六呵
 堕难退苦三
 如前十二失」


释曰。无羞者。是菩萨有羞障。若有此障则烦
恼不断。烦恼不断则先生三害。一自害。谓不
正思惟。由自恼故。二他害。谓瞋及舍。由恼他
故。问瞋者恼众生可尔。舍者云何恼众生。答
菩萨应化众生。舍而不化。是谓为恼。俱害者。
谓破尸罗。由恼自他故。起三害已即于现法
得六呵责。由疑悔失利失护弃舍治罚恶名
故。随其次第得六种呵责。所谓自呵责乃至
十方人呵责。如是已后复有三种过失生。一
退堕诸难处。二退失已得未得善法。三从彼
生大苦受。是谓无羞生十二种过失。问已知
障及过失。何者是有羞功德。偈曰。

「 此等一切恶
 菩萨若有羞
 当知一切尽
 起彼对治故
 天人聪慧生
 速满于二聚
 成生不退转
 离不离为果」


释曰。初偈显示有羞离过功德。如前过失。菩
萨有羞一切不有故。后偈显示有羞集得功
德。具足聚集五胜果故。天人聪慧生者。是得
果报果。谓常生天上及以人中恒得聪慧故。
速满于二聚者。是得增上果。谓得大菩提二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0c 页 T31-0640.png
聚故。成生不退转者。是得丈夫果。丈夫所作
故。离者。是得相离果。离彼障故。不离者。是
得依果。一切生处不离彼障对治故。问有羞
功用譬喻云何。偈曰。

「 有衣翻有垢
 凡夫无惭故
 天衣更无垢
 菩萨有惭尔
 菩萨惭具足
 如空不可污
 欲胜诸菩萨
 亦以惭庄严
 譬如慈母爱
 惭护众生然
 观生及化生
 此事由惭起」


释曰。此中第一偈显示惭如衣服。何以故。有
惭者过垢不能污故。第二偈上半显示惭如
虚空。何以故。有惭者虽值世间八法不被染
故。第二偈下半显示惭如庄严。何以故。有惭
者端正胜馀菩萨故。第三偈显示惭如慈母。
何以故有惭者拥护生死一切过失如象马军
观生化生由此起故。衣服譬显惭能对治住
诸烦恼。虚空譬显惭能对治染著八法。庄严
譬显惭能随顺同行。慈母譬显惭能成熟众
生。问菩萨行惭有何相。偈曰。

「 不忍及不行
 亦忍及亦行
 当知此四种
 是说行惭相」


释曰。此偈显示四种行惭相。一不忍。二不
行。三忍。四行。何以故。有惭者于一切过恶
有前二相。不忍故。不行故。于一切功德有后
二相。忍故。行故。问云何惭羞得无上。偈曰。

「 教习于惭羞
 亦起五自意
 信法等别故
 无上如前知」


释曰。如前知者于大乘经说。惭羞处生净信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1a 页 T31-0641.png
故。以九种深心修习故。依虚空等定修习
故。由无分别智摄故。以一果入一切果故。已
说菩萨有羞。次说菩萨无畏。偈曰。

「 诸菩萨无畏
 体相及差别
 坚固与殊胜
 今当次第解」


释曰。菩萨无畏有四义解释。一体相。二差别。
三坚固。四殊胜。问体相云何。偈曰。

「 进定慧三起
 勇健勤猛作
 是说无畏相
 亦显于众名」


释曰。精进禅定般若。此三若起是无畏体相。
勇健勤猛。此四显无畏众名。问此三于何行
中无畏。偈曰。

「 诸有所作中
 下动愚则畏
 离三三决定
 是名无畏安」


释曰。菩萨于诸所作中其心若下若动若愚
则生怖畏。何以故。下心者。于彼无勤修故。动
心者。于彼心不住故。愚心者。于彼无方便故。
彼三对治随其次第。即是精进禅定般若。是
故精进等三。若得决定则名无畏。问云何决
定。答此三对治任运现前。是名决定。问已说
体相。云何差别。偈曰。

「 自性及大愿
 不顾及不退
 闻深亦能化
 置彼于佛身
 亦行诸苦行
 不舍于生死
 生死不能染
 此十是差别」


释曰。此二偈随其次第说无畏有十种差别。
一者自性。谓性成就得无畏故。二者大愿。谓
发菩提心得无畏故。三者不顾。谓勤自利时
不顾身命得无畏故。四者不退。谓勤利他时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1b 页 T31-0641.png
有违逆者得无畏故。五者闻深。谓听实义时
得无畏故。六者能化。谓难化众生以通力化
得无畏故。七者置彼于佛身。谓建立众生于
大菩提得无畏故。八者亦行诸苦行。谓行种
种难行苦行得无畏故。九者不舍生死。谓故
意受生得无畏故。十者生死不能染。谓处染
不染得无畏故。问已说差别。云何坚固。偈
曰。

「 恶朋及重苦
 闻深不能退
 譬如螽翅风
 不动须弥海」


释曰。菩萨无畏于三缘得不动。一遇恶朋。二
遭重苦。三闻深法。譬如螽蟖振羽不能荡海
摇山。彼之三缘不能动菩萨心亦复如是。是
故菩萨无畏得坚固。问已说坚固。云何殊胜。
偈曰。

「 诸说无畏中
 菩萨无畏上
 相异坚殊胜
 与彼不相似」


释曰。由前三义胜故。菩萨无畏于诸说无畏
中最为殊胜。已说菩萨无畏。次说菩萨不退。
偈曰。

「 不退诸菩萨
 品类有三事
 于闻进苦故
 惭勇为依止
 欲乐大菩提
 是说不退性
 未成成极成
 差别诸地显」


释曰。此二偈显示不退品类依止自性差别。
彼品类有三种。一闻法无厌不退。二恒大精
进不退。三生死苦恼不退。依止有二种。一惭
二勇。有惭者不退退者可羞耻故。有勇者不
退。退者非猛健故。自性谓欲乐大菩提。欲乐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1c 页 T31-0641.png
若回即得退故。差别有三种。一未成。谓信行
地菩萨不退。二成。谓初地至七地菩萨不退。
三极成。谓八地已上菩萨不退。已说菩萨不
退。次说菩萨知法。偈曰。

「 知法知法业
 知相知无尽
 得果及二门
 成生亦住法」


释曰。知法者。谓知五明处。一内明。二因明。
三声明。四医明。五巧明。知此五论是谓知法。
知法业者。谓知自利利他。以此为业。知内论
者。为自修及为他说。知因论者。为申己义及
屈他义。知声论者。为自善音令他信受。知医
论者。为除他疾。知巧论者。为令他解。知论相
者。谓知此五论得有五因是菩萨知论相。一
闻得。二持得。三诵得。四思得。五通得。菩萨
先于论有闻。闻已受持。持已习诵。诵已正思。
思已通达。通达者知此是功德此是过失此
是善语此是恶语。知无尽者。谓如此知乃至
无馀涅槃亦无尽故。得果者。谓自知得一切
种智故。二门者。一三昧门。二陀罗尼门。知论
菩萨以三昧门成熟众生。随彼化摄故。以陀
罗尼门成熟佛法。随所得法皆能持故。已说
菩萨知法。次说菩萨知世间。偈曰。

「 身知亦口知
 及以实谛知
 菩萨知世间
 最胜馀无等」


释曰。菩萨有三种知世间。一身知世间。二口
知世间。三谛知世间。问云何身知。云何口知。
偈曰。

「 身知则舒颜
 口知则先语
 为令成器故
 正法随修行」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2a 页 T31-0642.png

释曰。舒颜者。谓熙怡欢笑。此是身知世间。先
语者。谓慰问赞美。此是口知世间。问此知何
所为。答为令成器故。问令成何器。答正法随
修行令成此器故。问云何谛知世间。偈曰。

「 二知知世生
 二知知世灭
 为息复为得
 谛知勤修行」


释曰。二知知世生者。知苦集二谛则知世间
常生。由生及生方便故。二知知世灭者。知灭
道二谛则知世间可灭。由灭及灭方便故。问
知谛世间复何所为。答为息复为得谛智勤
修行。息者苦集谛。得者灭道谛。诸菩萨为息
苦集谛为得灭道谛故观诸谛修智具足。如
是知世间。即是知世间业。已说菩萨知世间。
次说菩萨修习四量。偈曰。

「 能诠及义意
 了义亦无言
 当知此四种
 是说四量相」


释曰。能诠者。如来所说十二部经。此法为量。
非人为量。义意者。谓文中所以。此义为量。非
语为量。了义者。谓世间可信及佛所印可。此
了义为量。非不了义为量。无言者。谓出世證
智。此智为量。非识为量。问世尊何故说此四
量。偈曰。

「 谤法及非义
 邪思与可言
 遮此四事故
 次第说四量」


释曰。说能诠法为量遮谤说人说。义意为量
遮非义文句说。了义为量遮邪思倒解说。智
为量遮可言智。问依此四量有何功德。偈曰。

「 信心及内思
 正闻与證智
 菩萨不可坏
 依量功德尔」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2b 页 T31-0642.png

释曰。依第一量则信心不可坏。依第二量则
正思不可坏。依第三量则正闻不可坏。依第
四量则世智不可坏。已说菩萨修习四量。次
说菩萨四无碍解。偈曰。

「 于门相言智
 通达无比伦
 此即是菩萨
 四种无碍解」


释曰。第一者谓知门智。能知义中所有名门
差别故。第二者谓知相智。能知此义属此名
故。第三者谓知言智。能知异土言音故。第四
者谓知智智。能知自能说法故。知此四种是
无碍解。偈曰。

「 能说及所说
 说具合三事
 四二复二种
 次第三事因」


释曰。能说所说说具。此三事各有因缘。能说
有四因缘。一教授智。二成熟智。三聚满智。四
令觉智。所说有二因缘。一法二义。四智于此
二有用故。说具有二因缘。一言二智。由此二
得成说故。偈曰。

「 举法及释法
 令解与避难
 建立四无碍
 以是义应知」


释曰。举法者以门故。释法者以相故。令解者
以言故。避难者以智故。应知此中以所说法
及义以说具言及智。次第建立四无碍解。问
云何名无碍解。无碍解有何业。偈曰。

「 内證及外觉
 故称无碍解
 能断一切疑
 此即是彼业」


释曰。此偈上半立名。下半显业。名者。由诸菩
萨初以出世间智内證诸法得平等如解。后
以后得世智外觉诸法法门差别。由此道理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2c 页 T31-0642.png
故名无碍解。业者。复由此解能断一切众生
一切疑网。此名为业。已说菩萨四无碍解。次
说菩萨二聚功德。偈曰。

「 福智为二聚
 胜报亦不污
 一切诸菩萨
 胜相皆如此」


释曰。福智为二聚者。二聚谓福聚及智聚。胜
报亦不污者。诸菩萨由福聚故。于生死中作
胜报成就因。由智聚故。于彼胜报作不染污
因。是故菩萨胜相无等。问二聚摄六度云何
偈曰。

「 初二为福体
 第六即是智
 馀三二聚因
 五亦成智聚」


释曰。初二为福体者。应知施戒二波罗蜜为
福聚体。第六即是智者。应知般若波罗蜜即
为智聚体。馀三二聚因者。应知忍辱精进禅
定三波罗蜜。通为二聚因。由俱作故。五亦成
智聚者。复由般若能回向故。一切诸波罗蜜
皆成智聚。问云何名聚。云何聚业。偈曰。

「 正修及数修
 资善名为聚
 自利与他利
 成就则名业」


释曰。此偈上半释名。下半显业。名者。三婆
罗名为聚。三者正修义。婆罗者数修义。由正
修及数修善法则得资长。由资长故名聚。业
者。由此聚故则能成就自他二利。是名为业。
问二聚种差别云何。偈曰。

「 入地入无相
 及入无功用
 受职并究竟
 二聚次第因」


释曰。此中种差别者。彼信行地聚为入地因。
六地中聚为入无相因。无相者。第七地所摄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3a 页 T31-0643.png
聚。彼相不起故。第七地聚为入无功用因。第
八第九地聚为入受职因。第十地聚为入究
竟因。究竟者佛地所摄故。已说菩萨二聚功
德。次说菩萨修习四念处。偈曰。

「 依止及对治
 入谛与缘缘
 作意并至得
 随顺亦随转
 觉境及受生
 限极将最上
 长时与后證
 胜修十四种」


释曰。此二偈明菩萨四念处有十四种胜修。
一依止胜修。二对治胜修。三入谛胜修。四缘
缘胜修。五作意胜修。六至得胜修。七随顺胜
修。八随转胜修。九觉境胜修。十受生胜修。十
一限极胜修。十二最上胜修。十三长时胜修。
十四后證胜修。依止胜修者。谓依大乘经起
闻思修慧为自体故。对治胜修者。谓能对治
不净苦无常无我法想四倒。由入身等法无我
故。入谛胜修者。谓如其次第次第入苦集灭
道谛故。自入他入。如中边分别论说。缘缘
胜修者。谓缘一切众生身等为境界故。作意
胜修者。谓身等不可得故。至得胜修者。谓身
等不离不合故。随顺胜修者。谓得诸障对治
能对治彼障故。随转胜修者。谓凡夫二乘所
修念处亦摄随转为教授故。觉境胜修者。谓
知身如幻色相似故。知受如梦皆邪觉故。知
心如空自性净故。知法如客。客谓缠垢。譬如
虚空有烟云尘雾故。受生胜修者。谓故意受
生成就转轮王等最胜。身受心法亦不染故。
限极胜修者。谓修下品念处亦过馀人修最
上品。自性利故。最上胜修者。谓能不作功用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3b 页 T31-0643.png
总别修习四念处故。长时胜修者。谓修至无
馀涅槃亦无尽故。后證胜修者。谓十地及佛
地中皆可得故。已说菩萨修习四念处。次说
菩萨修习四正勤。偈曰。

「 三舍及入地
 住寂与得记
 成生亦受职
 净土并圆满」


释曰。菩萨为对治四念处障故修习四正勤。
若广说此对治则有十种差别。由对治十行
障故。十行者。一舍著行。谓受有中胜报而不
染著。二舍盖行。谓离一切障盖。三舍下行。谓
离二乘作意。四入地行。谓入初六地。五住寂
行。谓入第七地。六得记行。谓入第八地。七
成生行。谓入第九地。八受职行。谓入第十
地。九净土行。谓第八第九第十三地。十圆满
行。谓入佛地。菩萨为对治此十行障故修习
四正勤。是为广说差别。问此十差别修义云
何。偈曰。

「 依止于欲故
 起勤起精进
 摄心与正持
 十治修如是」


释曰。修义者。谓依欲起勤。依勤起精进摄心
正持。是名修义。此中有平等修。有有相修。有
精进修。平等修者。由正勤能令止观平等故。
有相修者。由止举舍三相合修故。精进修
者。为断止观中没掉二障起精进故。问云何
起精进。答谓摄心及正持。摄心者。谓奢摩他。
正持者。若心平等则如是住如是正持。以此
三修修前十行。是名修正勤。已说菩萨修习
四正勤。次说菩萨修习四神足。偈曰。

「 分别四神足
 略以三事解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3c 页 T31-0643.png
 依止及方便
 亦成就应知」


释曰。此中略以三事分别四神足。一依止。二
方便。三成就。问云何依止。偈曰。

「 禅定所依止
 差别有四足
 一欲二精进
 三心四思惟」


释曰。应知禅波罗蜜所依止有此四足差别。
问云何方便。偈曰。

「 起作及随摄
 系缚并对治
 随次八断行
 三一二二成」


释曰。起作及随摄系缚并对治者。方便亦有
四种。一起作方便。二随摄方便。三系缚方
便。四对治方便。问此四种方便。各以何等行
成。答随次八断行三一二二成。八断行者。一
信二欲三勤四猗五念六智七思八舍。此中
随其次第以信欲勤三行成立起作方便。由
信起欲。由欲起勤。如是次第故。以猗一行成
立随摄方便。由猗息已定得生故。以念智二
行成立系缚方便。由正念故心于定中不离
所缘。由正智故心离所缘觉已随摄。以思舍
二行成立对治方便。由思故对治没缠。由舍
故对治掉缠。此二是诸烦恼对治故。问云何
成就。偈曰。

「 能见及能授
 游戏亦游愿
 自在并得法
 成就此六种」


释曰。六成就者。一能见成就。二能授成就。
三游戏成就。四游愿成就。五自在成就。六得
法成就。能见成就者。谓五眼。肉眼天眼慧眼
法眼佛眼此成就故。能授成就者。谓六通。依
此能教授故。如其次第。身通往彼所。天耳通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4a 页 T31-0644.png
闻其音而为说法。他心通知障有无为之除
断。宿住通知过去行借力令知使其生信。天
眼通知死此生彼令其生厌。漏尽通为之说
法令得解脱。游戏成就者。此有多种。谓变化
等诸定。游愿成就者。谓入愿力游诸愿果。谓
放光发声等。此不可数。广如十地经说。自
在成就者。谓十自在。亦如十地经说。得法成
就者。谓得力无所畏及不共法。已说菩萨修
习四神足。次说菩萨修习五根。偈曰。

「 觉行闻止观
 信等根所缘
 增上是根义
 成就利益故」


释曰。信根以菩提为所缘。进根以菩萨行为
所缘。念根以闻大乘法为所缘。定根以奢摩
他为所缘。慧根以如实智为所缘。问云何是
根义。答此信等于所缘增上。故名为根。能成
就利益故。已说菩萨修习五根。次说菩萨修
习五力。偈曰。

「 应知信等根
 垂入于初地
 如前五根障
 能羸故名力」


释曰。此中五根临入初地时。能令不信懈怠
失念乱心无知羸劣。故名为力。已说菩萨修
习五力。次说菩萨修习七觉分。偈曰。

「 菩萨入初地
 建立于觉分
 诸法及众生
 于此得平等」


释曰。诸菩萨入初地时。觉彼法故建立觉
分。问云何觉。答于一切法及自他身得平等
解。如此名觉。如其次第。法无我及人无我故。
偈曰。

「 譬如轮王行
 七宝为先导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4b 页 T31-0644.png
 菩萨趣正觉
 七分常圆满」


释曰。此明诸菩萨七觉分与转轮圣王七宝
相似。问何分与何宝相似。偈曰。

「 念伏于诸境
 择法破分别
 进速无馀觉
 明增喜遍身
 障尽猗而乐
 诸作从定生
 随时所欲住
 弃取皆由舍」


释曰。第一念觉分与轮宝相似。未降国土轮
能降故。未伏境界念能伏故。第二择法觉分
与象宝相似。诸国勍敌象能摧故。分别胜怨
择能破故。第三精进觉分与马宝相似。大地
阔边马速穷故。真如极际进速觉故。第四喜
觉分与珠宝相似。珠光烛幽王欢极故。法明
破暗心喜满故。第五猗觉分与女宝相似。王
受快乐女摩触故。智脱障恼猗息恶故。第六
定觉分与藏臣宝相似。王有所须从臣出故。
智有所用从定生故。第七舍觉分与兵宝相
似。主兵阅众弃弱取强随转轮圣王所住不
疲倦故。菩萨修行弃恶取善随无分别智所
住无功用故。成立七觉分与七宝相似。其义
如此。偈曰。

「 依止及自性
 出离与功德
 第五说不染
 此分有三种」


释曰。七觉分如其次第。念是依止分。一切菩
提分依此而行故。择是自性分。一切菩提以
此为自体故。进是出离分。以此能令菩萨至
究竟故。喜是功德分。以此能令心乐满故。猗
定舍三是不染分。猗是不染因故。定是不染
依止故。舍是不染自性故。已说菩萨修习七
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一¶ 第 644c 页 T31-0644.png
觉分。次说菩萨修习八正道分。偈曰。

「 一转如前觉
 立分二亦然
 次三三业净
 后三三障断」


释曰。一转如前觉者。第一分。如前位中如实
觉后时随转。说名正见。立分二亦然者。第二
分。如前位中自所立分而解。入佛经中如佛
所立为他分别。名正思惟。次三三业净者。次
三谓正语正业正命。三业谓语业身业俱业。
如其次第。以次三正摄此三业故。后三三障
断者。后三谓正勤正念正定。三障谓智障定
障自在障。如其次第。以后三正治此三障。由
修正勤长时不退屈故智障断。由修正念掉
没无体故定障断。由修正定胜德成就故自
在障断。如是建立八正道分应知。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