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463c 页
成唯识论义蕴卷第五
密州开元寺 道邑 撰

依者于义俱第七啭声者就第七依声之中复有于
依两义今论言依者取其于义谓于语上立为因故
恐滥依义故此简之。

三种十因者各有善染无记也。

然实二性者因无记佛善也故唯二性。

但以三相至同所依故者谓小乘但许三相及得随
所依法通三性不许名随声故为例也。

不可言相是共有因等者彼救云相等通诸法是共
有因故随所依通三性名伹依声非共有故不通三
性言大乘共有因义皆通故者大乘名亦依光明妙
香味等故是共有因与三相得等义皆通故所以例
同于相通三性也。

依体立义者以语体为依所以能诠义为随说因语
不异能诠也。

有以能受为因所受为果者待心先求而物后应也
多以所受为因所受为果者待足往来待手持物也
多以所受为因能受为果者如境先至而后受生也
不问同异至名为自果者同性谓名言种异性谓业
种问业种因果异性何名相称答善业招善趣恶业
感三涂亦名相称也。

且净因中至为远因者谓净因中有本有无漏种由
善友闻教等润后生无漏能證涅槃即以本有种望
卷五 第 464a 页 X49-0464.png
无漏能證之智为远因不望涅槃也瑜伽论说安住
种姓补特伽罗种姓具足能为上首證有无馀二涅
槃界彼望清净为牵引因恐人不解此文故疏言勿
见等。

然此二及至除无间等者谓前六识引无漏时必非
无记定善性故无记六根亦不能发无漏六识若七
八前念及为意根虽是无记能引发无漏识也。

根中至色根意根者若果是无记色根为因必非无
漏意根可尔第八果无记第七为根许无漏故馀识
不尔故应分别。

大论第五至善染为因等者他会相违也彼论约种
子与本识同性言无记所生现行不随本识故通善
染由此说无记与善染为因此论约种随现故言同
类也。

以性论之则狭者此因唯有等流种子无异熟因下
不说得异熟果也。

六相违中唯此胜故者六相违者瑜伽三十八说一
言说相违二道理相违三生起相违四同处相违五
怨敌相违六障治相违此如灯释彼论唯依第三生
起相违以明障碍依处也。

大乘灭相至法灭为因者如秋霜既降草木变青为
黄霜非青灭之因青灭是无霜体是有不可以有作
无因故但与黄生以为因也青黄相违霜等为因相
违之因依士释也然以理准由霜雪故能令青灭与
卷五 第 464b 页 X49-0464.png
彼青灭为因竟有何失若尔如何以有为无因耶答
言有法不得与无法为因者约彼非相违法今相违
与彼相翻故得为无因灭不待因亦准此释若不尔
者何名相违故瑜伽论云此顺违因于四处转顺谓
令法生住成得违即令法不生不住不成不得彼既
许尔此何不然由此疏云与后后法为生因者且约
有法非尽理也又解由霜雪故能令青灭但是霜等
与青相违不与青灭相违故说与生法为因亦是相
违即因然准上来依处及因并持业释何故此相违
因独依士耶若准后解不违前例应审详之。

答依增上至生起引发等者问牵引生起多业种故
理即不违其引发因下不说得异熟果亦随顺处唯
得等流此中如何说依增上摄引发耶答引发因中
亦说现引现及得无为此皆增上缘摄也问彼论意
说十二支设得无为虽是增上非是有支何以为證
答如有支中无明望善不善业及爱望取等既是同
类相引亦是引发因摄故知彼问答无违。

又理准至有业种等者谓前问中不问牵引唯问生
起以牵引因下文自言习气依处得异熟果故此不
问今以理准未润习气既许有巳润之中何无业种
又菩萨地至此文是者此应云菩萨地中但言牵引
生起种子是能生因谁谓彼言生起唯是因缘而非
增上耶疏云如此文是者即次前所引瑜伽第十云
依增上缘所摄牵引生起等是也又言如此文是者
卷五 第 464c 页 X49-0464.png
谓指此论上下释生起等因皆言内外种及业种等
故知菩萨地言生起者不唯因缘也问何故此中唯
说言生起不说牵引因耶答此既言菩萨地等即应
寻伺地又彼无牵引故此不说也或有疏云准谓彼
言者准字误也。

定异因至等流果者问何以除等流答此说种子为
能生除彼现生种及外麦等令除也。

或亦取引发中至能生因摄等者此言引发意兼定
异此二因中现行熏种子既是因缘亦是二因之中
能生因摄以彼现行熏于种故虽同事等义与此不
同既合前因略而不说言下有二释者下虽二释意
取后解或亲辨果亦立种名是因缘故。

问何以至现种俱尽者由菩萨地但言牵引种生起
种子故不摄现行因缘有寻等地伹说生起因不言
生起种故六因中现种是因缘者皆名生起宽狭不
均故今为问答意可量。

作恶不即受等者此说业者果远牵引亦尔虽有因
缘种以去果远故业显名言隐由此寻伺地不说牵
引为能生因以彼业为牵引故。

其馀领受及至二缘义故者今准根依处中意根及
真见随顺依处等亦有等无间缘此中但说领受等
三不说馀者以随顺等处虽有无间而无所缘缘故
略不说以论说言中二缘故若约法士用即作用士
用依处亦有无间缘。
卷五 第 465a 页 X49-0465.png

谓除观待至皆增上者以三因中有等无间所缘缘
故除少分馀皆增上即显随说相违因令入增上也
此约不至缘体解者论中言虽方便内具后三缘等
此约不杂乱增上若约杂乱增上者即应但说方便
摄一增上也以馀三缘亦增上故。

若不尔至是增上等者不约此不杂乱增上缘解者
即能生因亦是增上既不说能生是增上即是约不
乱体说故知方便因内具摄三缘由增上多故偏说
也。

此中即至同小乘者化地部说善不为三有因感人
天者但是轻微不善也以体是漏故古道生法师论
同此故云善不受报耳。

唯此一至皆是假说者唯取似先业因果相称者唯
此一法名假等流即显忍恚得好丑报亦然因果亦
相似故问若尔何有善恶之报不相似者答如一言
瞋谤长劫受苦小时精苦乐果多此等因果殊越不
可假名等流也又解唯杀命一法令他命短自命亦
短以极相似虽是异熟假名等流自馀因果亦有一
似者并不同此故故言非馀皆是也前解为胜。

瑜伽等至相似故通论者彼据因果前后相似故通
取杀命等为等流也。

三离系果至善无为法者谓虚空等虽是无为是无
记故以善言简不动想受有永有暂暂伏惑得者非
离系果真如亦然有云真如设未断惑亦名离系自
卷五 第 465b 页 X49-0465.png
性离系故此解不然违此论文要现起道断结得故
若所知至定障亦是者定障谓定下劣受此所知障
收对法论云由受想故得二无为故离系。

得俱生至不生之果者士用果中有此四种言俱生
者如大造色作意惊心言无间者如心心所前念引
后言隔越者如疏所说占卜并稼穑等言不生者谓
无为法此四种果多约法士用也。

馀二依至一切有漏者谓摄受之中前三唯以心心
所为果故无异熟其作用士用二依处约法而说通
得一切色心等果准此亦得异熟此兼前五合有七
处疏言六者误也或据异熟因疏唯取作用故唯六
处。

领受处至不得士用者如胫待足者胫待于足虽是
士夫所待之胫非士用果以所成办方果故问此中
应言士用依处亦有不得士用果何故言领受处耶
答疏下文中士用依处无不得士用果者故不可言
士用处也前文此师说士用于五依处得谓领受等
故此只可于领受等处说也以领受处有士夫不得
士用果。

不言习气至无此因也者上不言字流至下馀依处
中。

此中若至馀是增上者谓现引现是同类者亦等流
果此增上缘也。

但无不生之士用者不生者即无为法小乘许得士
卷五 第 465c 页 X49-0465.png
用果大乘不然要有能生所生方名土用也。

不同小至五果之果因者萨婆多无为虽是能作因
而非五果之因虽是离系果而非六因之果今大乘
无为虽无取与然是不相违因而能得增上果以不
碍佗故。

即随说至等亦然者此说不相乱增上果即随说因
全观待中唯除士用果馀得增上果相违因亦全取
之故言等也。

虽亦是至相违因摄者谓诸无漏种虽四缘中是增
上缘十因中是不相违因摄能于生现分别即是能
障以现分别是有漏故或应言相违因摄不字误来
若缘虚空至空等相种者问虚空无体第六缘之独
影从见故知但有见分种子何故疏说能熏生彼相
分种耶答疏中不言离见之外别有虚空相分种子
虽独影境以相与见同熏一种故言相种于理何违
六望七等准此应知者第六缘七五熏成相见种如
次是彼见自證分之所缘缘例馀应尔故论不言。

说自證分至但有后失者今说受自證分与馀见分
同缘受见即无不同所缘过以爱见分不与馀见同
缘于受便违下论勿见分境不同质故此为后失也
又解云既许自證缘受见分即无心等见分自缘之
过受之见分既不缘受见仍有不同所缘之失虽有
二解后释为正。

何故至分为二义者心王变实而为本质心所所变
卷五 第 466a 页 X49-0466.png
既不生现不托心王所变其所变之种故无质也。

今依可尔至非要尔也者今依触等五数托心王所
变种为质理即可尔若令诸心心所定有本质即非
要尔也心王不托心所相故。

若约疏所缘缘亦非者相与馀二分不但不得为亲
所缘缘设约疏所缘缘理亦非有何所以者谓疏所
缘缘必须带起似质之相今设以相分为质见分为
相说此相分与自證等为所缘者而见分影与相分
质不相似故故亦不成疏所缘缘言或可说得等者
且约见由相生说得为缘实非也见非相影故不别
变相故。

又或能缘彼相分故等者此有二义一约自證能缘
相二约相应互缘相皆须变影缘。

若自至自證分何别等者若见分缘见分其能缘之
见与自證分何别若见不缘见便违上文勿见分境
不同质故。

此义虽胜者见同缘质故难知者同全自缘故。

如前所至所得影说者未成佛位先来缘者名前得
如自證缘相第四缘前二见分缘后二此皆成佛方
缘故言新得皆变相缘也。

对法论说至馀趣处受等者谓如欲界畜生中业更
遇增盛恶缘便于地狱中受若遇善缘可人中受此
即不定业中报不定也问此言转馀趣处受者为定
总报为别报耶答一云通总别报以不定报中通总
卷五 第 466b 页 X49-0466.png
别故一云唯别报何以知者杂集论说如欲界中馀
趣圆满善不善业遇缘转得馀趣异熟彼但言满更
既不言引业故知唯别报也此解为正。

不同小乘具十随转者俱舍第六云一切所有心相
应法静虑无漏二种律仪彼法及心之生等相如是
皆谓心随转法今释彼云心相应法者谓诸心所法
也静虑无漏二种律仪者谓定道戒此即色也彼心
所色及心之上所有生等四相如是等法皆是与心
同时而转故名心随转法也问如何此法名心随转
彼论解云由时等果等善等故说此法名心随转言
由时者谓此与心同于四相为同堕一世由果者谓
此与心同一类异熟及一等流由善等者谓此与心
同善不善无记性故由此十因名心随转所言十者
谓时有五果有二善等有三总合此十名心随转大
乘过未四相皆非实有不招当果故言不同小乘也
有诠有遮者诠谓有业种子遮者简其曾现为与部
等。

二者取名色至得心外法者问何故前言相中通取
无为以为本质此名色内唯取亲缘答相见通于处
界可摄无为名色但据蕴明故唯亲相。

又变无为至亦名所摄者问四蕴名名无为之相何
蕴摄答现行相分行蕴所收法同分摄相分种子随
能变心通四蕴摄无别种故。

谓爱乐执取缘取者此释本末异熟虽非染污亦得
卷五 第 466c 页 X49-0466.png
取名谓由爱乐彼本末异熟或执或缘皆名为取又
解由第七爱本异熟故执由第六爱乐于末异熟故
执并名为取以爱着故。

业之眷属亦立业名者问为一切五蕴皆业眷属为
不尔耶答唯取能助有漏善恶业能招总别报者方
是眷属即简一切无漏五蕴为净无记五蕴也色中
取所发善恶身语为律仪不律仪色馀四蕴中唯取
有漏善恶所馀非也问染第七识为是业眷属不答
善恶二业唯第六识第七既非同聚无力相助非眷
属摄有义亦名眷属由此为依意识生故此虽别聚
必同时故既能助业何非眷属前解为胜若许为依
及同时故即名眷属五根第八为例应然。

馀识别报至一切法尽者第八五数并相分名总报
品馀七识中三性诸法皆别报品善染二性虽非别
报别报类故既非总品皆入别中故此总别二品摄
一切法尽。

唯简异熟以极狭故者若本中唯取第八心王末中
唯取六识一分业所感者不言总别报品故前解极
狭。

本末若为异熟解等者此会相违也若言前八取中
皆具能生所生二义者初解本末既唯异熟便非能
熏能熏既无种亦非有如何得有能所生义故疏解
云取为所取等者此说由六七识等取彼本末异熟
以为所取即相分中熏识种子故具二义。
卷五 第 467a 页 X49-0467.png

即名言种由取二而生者由取本末而熏成名言种
故言取二而生此本末种设由染净心等之所熏发
亦定无记相分随质唯无记故馀义可准。

此当来世至三世等可知者虽有二种三世今论正
显生死三世也何以知者前外难云由何有情生死
相续不约分位又下论说前异熟果受用尽时复别
能招馀异熟果由此生死轮转故知定取生死三世
疏云可知是此意也。

伹等流必增上宽故。

增上更至等流性故者此释论中等流增上二非别
体俱言易感非谓一切根发识此即增上非等流故
由此前说虽前三缘亦是增上而今第四除彼取馀
问伹是异熟亦必增上何独云等流耶答虽实所由
增上果多分易招故异熟中略而不说以异性故问
如五根发识七生六八此虽增上何必同性答此中
且约与等流同体者说亦不相违疏第二解别配等
流性同增上易感即无过失于理为胜。

若依无漏至唯无漏善者问若凡夫依如来名等熏
种岂无漏善耶答以无漏善名无漏善其实即是有
漏显境所摄然今此说依无漏名熏唯无漏善者此
但约菩萨后得所熏种也问前言名从声本说为无
记菩萨之声既唯有漏名从声本应非无漏佛不熏
种非此所论何故此云依无漏名熏种无漏又前疏
云若依外者名表义名何故此云名在内答前约五
卷五 第 467b 页 X49-0467.png
法中名体是有漏从本无记后约名随无漏心变故
言无漏前约闻他外名此约诸声为内故不违也。

非此二至可名取者我执名言虽亦熏种但名二种
熏习未名二取习气有别能取取此二故而熏成种
方名二取习气又执我我所及缘名境而熏成种即
是二取习气今言非此二种体自能熏者约所执之
我及名等境不自能熏要由见分方熏种故今此准
前二应有取熏取但以论中不言彼取故此不述。

俱等馀文义如前释者问前相见色等皆是名言种
子是业所感故言俱谓业种二取种俱是疏亲缘互
相助义今取我执种为二取既非业感即不相助何
以得如前答我执所熏相质同种亲生当果由业助
力方始能生故义如前不相违也。

此应第二方解其惑者此中以惑苦名取颂先言业
第二方解惑也有云据润生次润生次惑居业后理
未可。

缘起经至有覆无记者此證欲界发善行无明通有
覆也若由欲爱等者明发业惑此爱及取下兼明润
生惑由信伏故皆有覆摄问其相云何答谓如人爱
知足天爱欲生彼便有无明发此福行由于教等起
深信心生决定想摄伏诸惑令成有覆问彼文但言
欲爱等云何以此證无明耶答由不了彼善趣等苦
而生爱染故定有痴若有说言欲界有覆无记于发
诸行无胜功能者以此为證令知有覆亦能发行。
卷五 第 467c 页 X49-0467.png

缘起经至十一殊胜者一所缘胜遍缘染净故二行
相胜三因缘胜四等起胜五转易胜六邪行胜七相
状胜八作业胜九障碍胜十随转胜十一对治胜。

此有十至六无知者且约十九者大论第九云一于
前际无知二于后际无知三于前后际无知四于内
无知五于外无知六于内外无知七于业无知八于
异熟无知九于业异熟无知十于佛无知十一于法
无知十二于僧无知十三于苦无知十四于集无知
十五于灭无知十六于道无知十七于因无知十八
于因所生诸行无知十九于触处如实通达无知七
无知者一者世俗愚二事愚三于转愚四最胜愚五
真实愚六染净愚七增上慢愚五无知者一义愚二
见愚三放逸愚四真实义愚五增上慢愚此等名义
思之可知六无知捡未获。

又唯发业通不善无记者正发无明既唯见断即欲
界中正无明支唯能发三种行唯不善摄第六卷云
欲界分别烦恼唯不善上二界者即唯无记亦能正
发如生二定巳上皆用上无明发行故问欲界有覆
无明定俱生为能正发后报行不答缘起云若由欲
爱造诸福行彼信为依乃造斯行我施设为有覆无
记言造诸福行理兼正助故知欲界有覆亦能正发
准文取义即欲界外法异生有发诸行能发无明皆
唯不善若内法异生放逸者设发福行通二性若不
放逸者即唯有覆此说现行相应无明有说不放逸
卷五 第 468a 页 X49-0468.png
者唯以不共无明种发行即不善也问如何福行不
善无明为能发耶答为远因故若求福业欣生人天
能发无明即不善摄若求生净土及见佛等能发无
明即是无记与所发行必不同时彼唯善故问准下
论正义然无明支正发行者唯见所断云何此说俱
生亦能正发行耶答下论约外法异生等正发无明
唯是分别今依缘起据内法说亦不相违或缘起约
修福行多故言造诸福行亦不相违前解为正。

然发福至三无明别者此中三字连上续之非无明
支许有三别对法论云由异熟愚发非福行由真实
义愚发福不动行故知无明但唯有二。

文云又即至之所随逐等者今言此识谓本识种言
随逐者由识为缘引当名色故云随逐乃至受随逐
触为例亦然问今言此识为取今识之种为取当识
之种答种虽现世实是当来识种名今识种与当名
色即无缘义云何随逐问但言此识何知即是第八
识耶答若缘识种即入名中何得更言名色随逐有
云识持名色等种名为随逐由此證知是第八者其
理不然乃至触支亦言当受之所随逐岂触支持受
种耶。

胎藏苦者有云五果种子名苦在第八识中义同胎
者此理不然彼论说识等五名苦胎藏即生老死二
正名为苦识等五种能生于彼因故名苦胎藏由此
疏引證是种子。
卷五 第 468b 页 X49-0468.png

乃至说受至皆准此知者大论第十云受有二种名
为杂分一谓后法以触为缘因受二谓现法与爱为
缘果受者此二受中前种后现皆准此知或约当生
或现生老故说通现实唯种也。

此论下至通取三性者准此下文总摄五因但有与
馀四支相杂之义不言通三性今疏结云通取三性
为体者此有二解一云引下五因但證杂义通取三
性兼结前文不證下文许通三性二云准下三性分
别门七分位中亦起善染故通三性疏云此论下者
双显二文前明支杂故说总摄五因后明性杂云通
取三性二释俱得前解为本。

我语取者谓欲随说分别作受士夫之相因言执或
因起言名我语取即我见也。

若能等者能取谓缘四起贪等所取即欲等四境所
为即合二为体为彼四境起如伽抄中更有异释。

又解即依缘字起字等疏中又字误应云此解也但
是断前依字释名非是别解烦恼缚为缘诸趣生死
即依缘字起字也。

又众缘过去而不舍者彼论云众缘过去而不舍离
依自相续而得生起故名缘起此意释缘者生死流
转不断绝义彼论既云众缘过去相续生起今此所
明缘起之义正与彼同问此解与前所说依托众缘
速谢灭等复有何别答约刹那速谢可通一切有为
之法此约长时生死相续唯据有情故与彼差。
卷五 第 468c 页 X49-0468.png

又于过去世觉缘性等者由于过去觉悟因缘法性
今起言说展转相续故名缘起。

变碍有二者一手等所触变坏义二方处差别种种
相义彼论意者前必代谢是变义复有山河是碍义
起邪行故令心颠倒等者问行有三种如福非福不
动岂得名邪答有漏之行因无明发皆是流转故并
名邪或此中约非福说问识支第八何名颠倒名色
之位既在识后何名结生答此随小乘非第八也有
起爱恚初生染识名为识支故云颠倒羯逻蓝色名
色所收名色最初有故故说名色结生相续。

二受用境者谓触受二也。

前六支内身缘等者前之六支未显前境但为内缘
后六现行多取外境分为二问触受二种俱能领境
何理不同答触但令彼根等和合未能领境定属于
巳受领纳胜故分内外。

灭缘起增白法者谓乐出世者作缘生观灭此有漏
缘起而增无漏白法遂作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观
如馀抄辨后之二缘如前可悉。

答依谛先后者染净之中苦先集后老死生为苦有
取爱为集五果为苦行无明为集前观苦故逆观之
二世因果者前十过去后二现在或前十现在后二
未来此约生报业说若后报业即三世因果也。

一缘中痴等者缘三有境于中起痴名缘中痴由此
于境不能了达令诸众生多起疑惑。
卷五 第 469a 页 X49-0469.png

以不见知故而今相续不断者死位之中六识不行
故不见前从此死见后有续生故言不断即显老死
更有果也。

又无知至起对治想者由厌患三恶道及下界苦粗
障遂修福行不动行此行有漏实非对治苦粗等障
便生对治之想此由无明不了达故造福行等。

若尔即至发非福者无色界中实无坏若不应以无
色难但以上二界俱无非福故相从为文也此意难
云若以坏苦名世俗者色界既非世俗者应当无坏
苦若亦迷于色界坏苦亦应言迷世俗苦故发不动
行岂唯发非福耶。

然后支至前支修后支等者此言修者即断除义非
谓欲断无明而先除老死伹为除老死而断无明故
法华云无明灭即行灭问受望于爱如何断后而修
于前答为欲断爱先不受境亦是为断后修前支也
受通二种此有二者瑜伽论第十有二种受名为杂
分一谓后法以触为缘因受二谓现法与受为缘果
受彼云后法者后世界之种子故言因受言现法者
谓现世生老位之受此即现行是过去是果也问受
通种现说为杂分识等馀四其理亦然何不说通因
果耶答受缘于爱爱既必现故受通现为缘识等四
支唯种为缘理即无妨故不名杂。

五无明唯取前四者取前四住中发业无明问若取
正发业者唯应初一何得言四答既通取四理兼正
卷五 第 469b 页 X49-0469.png
助不唯取正故不相违。

对法至有二种愚等者初由迷内异熟果起名异熟
愚发非福行由迷四圣谛理于彼起愚名真实义愚
不了人天等苦造福不动行。

由此道理既所有业等者说别报业不名行支即名
顺现受业亦非行体。

不尔别报有相例失者此以报例业云若能感别报
之行既是行支所感别报之果应名引果。

若不尔者至应非行感者若唯别报行不名行支即
应唯别名色应非行感既名行感故别报行可名行
支非正行支也名色支中第八心心所名总馀名为
别虽馀支中亦通总别名色最宽故偏举也。

不尔即有如前理妨者如前业果相例之妨也。

所以除者别报既非正行故论除之顺现别助皆非
行也。

即识支至是总报体者名色等取八俱作意想思意
处中取前念第八馀可知。

此中妨难至如出体中者此不指次前出所引体处
但说前十门中出五果体处也。

约当生位各为所生者有疏本云名为能生者能字
错也若二种受俱是能生何名一分。

其体至有引生别者五果种子生现之时与未生时
其体是一约位别故说为生引今据生现之位故说
生引同时此说所生与所引同时谓生死位识等五
卷五 第 469c 页 X49-0469.png
现名为所生识等五种名为所引未被润位生引不
俱既被润巳生现行时种现必俱故同时也。

由迷内至造三种行者二苦即世俗胜义也问瑜伽
第十云由不了世俗苦故起非福行由不了胜义苦
故起福不动行对法第七云二种愚一者异熟义愚
二真实义愚由后发福不动由初发非福准此两文
即应异熟愚不了世俗苦唯发非福行真实义愚不
了胜义苦发福不动行今此论异熟果愚与对法名
目既同何故此言迷异熟无明不知二苦后复言随
其所应造三种行耶答此中异熟果愚由与外果相
对但是迷三界苦果者并名迷内异熟果愚由此通
迷二苦通发三行对法唯据迷三恶道一向不信俱
造诸恶行者名异熟愚若迷四圣谛境于人天苦不
如实知而造善业者名真实义愚此合为一彼开为
二愚名虽同义有别也。

不尔至未能生果者若不言异熟即名言种自能生
后种及现果今此意说若不因无明发行势力即名
言种无力未能生当来异熟果也。

缘起亦云有下种生等者在胎有五位初一名下种
生馀四名渐增生出胎位中初婴垓位名出胎生童
子小年位名渐长生盛根位能受用诸境等名成长
生。

有六种死者随业势力死者名究竟横夭折者名不
究竟将死正死名自相死究竟不究竟死中各有多
卷五 第 470a 页 X49-0470.png
类相状不同名分位差别相第六死者老巳寿尽方
死名时未老而死名非时问此与究竟不究竟死何
别耶答究竟死者不妨未老以业尽故不究竟死不
度巳老业未尽故时死必究竟究竟不必时非时不
究竟可准知。

五十六至引因依处等者能引所引俱名引因此据
现生位中现行名色六处能起无明发行招当五种
故说名色六处为因依引因属后果六处属前因不
是当十二支中为依处也六触受者六识相应也能
生爱取有故为生因依问受缘于爱何缘触耶答唯
无明触所生之受为缘生爱故兼触也。

依染因说支故者问善业并五果生老死非染何故
此说依染立支答诸支并巳无明为因故十二支名
流转染污作意非染污故非染因问既曰不如理作
意即是染污何故非支答作意由与无明等俱故说
为染不同无明自性是染问不如理作意者既必与
染惑俱何故不以馀惑为无明因答馀惑皆以无明
为本具十一殊胜不可馀惑与本为因问若以末故
非本之因者诸法皆以赖耶为本无明与行应非识
因答若据持种为依即以第八为本若约染污流转
即以无明为本此十二支既皆杂染故识支等亦以
无明为因。

问老死至忧悲苦恼等者问忧悲苦恼为是谁耶答
谓死者忧悲之时诸识尚苦乃至问是死因何名死
卷五 第 470b 页 X49-0470.png
果若属生者与死全乖既在他身如何为果答有二
解一云死者忧悲可为老及将死之果非正死之果
也一云生者忧悲非谓死者既因死起即是果收何
论自忧悲此解为胜何以然者既云老死之果即合
正死为因若自忧悲何成死果又经曰死别离时愚
人贪着发声啼哭等此多着感所起非是死者能然
意根相对名忧者问巳说心愁名忧何故更言意根
相对答前是正解此对根明亦非爽理。

由惑生惑业等者俱舍颂文也十二支中无明爱取
二是惑也行全有支一分是业也五果生死全有支
一分名苦事也此中由惑生惑者爱缘取也由惑生
业者无明发行取缘有也从业生于事者行缘识有
缘生是也从事事生者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
缘触触缘爱生缘老死是也从事惑生者受缘于爱
是也影显如疏可知。

为显离老得有死故者为有不老而死者也此即阙
定义也问亦离老得有生何不附生立老耶答老者
衰异死者离灭以相顺故附死立支生位未衰不依
生立。

九十三至为识所依者此伹有名色与识相依之义
五蕴具故即名名色非是十二支中名支色也何以
然者此中名色是业所招彼名与色异界系故何容
一业招异界身瑜伽说十二支一切一分上二界有
者但其名即成一分何要色种若据种说即上二界
卷五 第 470c 页 X49-0470.png
全分有支何名一分故疏别会依有色身于理为胜
又彼至亦得为名者问彼界虽有定现行何言种子
答约定有说现行不定故此解且据汎名色说非此
相应定色种子非业感故。

虽求善趣而违果生等者如外道等杀害淫祠求欲
生天地狱果生此不缘爱问生恶趣等既阙受缘如
何有取答爱种生取于理无违又设无爱受为取缘
亦有何失前解为正支既阙少隔越为缘未其可然
爱不遍既非正解不劳和会。

希求至亦不缘爱者谓实同辈自谓极果不希后有
名求无有并前恶趣故云二果不缘爱也。

生恶趣者至亦有爱故者问为巳生起爱为未生耶
答有二解一云巳生于彼色为苦具虽无爱生而于
现我起爱着故若尔既说巳生即非润生之爱何名
爱支答但据爱有遍义不得惑支非要正润之时遍
恶趣也一云将生起爱此准疏释不爱当生于现身
境亦起爱故问既不爱意生即恶趣无爱云何言遍
答虽非恶趣之爱但许有爱润恶趣生即得言遍又
虽不爱当生之境非是当生处爱以爱必缘当生受
故受既属彼爱亦随之故爱言遍。

六邪行胜者起邪见者痴增上故妄计解脱非道为
道等名增益行拨无因果无施与等名损减行八作
业胜者谓染污法为流转无漏法名寂止九障碍胜
者谓善根等名胜法三慧等名广法。
卷五 第 471a 页 X49-0471.png

诸论说四爱为集谛者一现有谓于现果身起贪二
后有爱谓于当果身起贪三喜贪俱行爱谓于巳得
六尘起贪四彼彼希求爱谓于未得六尘起贪。

又言无明至作等起缘者彼经意说离欲界者即色
无色也或色界类者即色界近分定也能生缘起者
即彼二界行支也作等欲缘者谓欲界无明与彼上
二界行为等起缘也问无色界行自有色界无明为
缘何得以欲界无明作等起耶答自有一类异生得
色界定不起烦恼渐得无色界定者色界既无现行
无明故以欲界无明作等起因问既障四禅诸定如
何以欲界无明为缘答由初定前加行期心欲生无
色渐得彼定故无色界行亦得以欲界无明为缘。

又言如是至不动行缘等者由无明故所起非理作
意谓此作意不了上界之苦而求生彼故云非理即
此作意由无明起故说为果或同时或异时果俱得
为伴共发彼行问无明发行伴耶答若无作意不欲
生于彼虽有无明不修彼定故要伴也。

论如下无明发上地行等者谓入初定伏下地惑而
生初禅者必以欲界无明而发彼行若生二禅巳上
者理即不定若起初禅惑即以初禅无明而发彼行
其有虽得初定不起彼惑而修二禅巳上定亦以欲
界无明为缘上地无明犹未起故如生无想天者得
以欲界邪见俱无明而发彼行设以上无明发于理
无违。
卷五 第 471b 页 X49-0471.png

要入彼根本至应非行支者此下外解初入根本定
既未起上无明故根本行支亦用下无明发。

若俱时至于理无违者前种子受是正受支俱时现
行受非正支也非种子故上爱俱时必染污故非正
受摄或有解云正受支通种现言五果即种子为爱
缘即通现由此瑜伽说受支名杂即因果杂也前解
为正瑜伽不说因果俱正受故。

答业在引因造作名行等者意说三业俱造作故总
名一行故不开之被爱取润转名为有者虽有行及
五果种子被润俱能有果故同一有品不开之。

但言三际至非谓三世者问三际三世意有何别答
要隔生死方名为世际即不然且如前七为初际爱
取有为中际此之二际许同一世又如后报业现世
造业爱取生等俱在未来虽属两身仍名一世际则
分二中后别故。

取中虽至非转爱等者以彼所增之爱而为取支非
是转彼未增爱体而为取也故无交杂问增与未增
说为无杂润与未润理亦应然何故论言馀是杂相
答彼所润者即前种子故名为杂然取与爱现行各
别为例不齐况取支中兼馀惑等问取支既有无明
何不与彼相杂答虽有无明然非发行者也。

谓观至为苦粗障等者此意说观苦粗障等能观行
相正为对治以下支为境界故观上静妙离虽有能
观行相但是行支非正能治非厌下故此行由下无
卷五 第 471c 页 X49-0471.png
明发正为能治支问厌下等观但是慧数何名行支
答此与思伹邻近名行支能造作是正行支问思与
慧俱行为能治触受亦慧俱何非能治答思能造作
性又是善复是现行能招果故正是行支由上思俱
可名能治虽有触受然非二支以彼二支性是无记
必是种子故彼二支非能治也此中据伏名治。

又不放逸至解脱为依者问不放逸造别报非福行
即以三种无明为缘既有现行无明何故造总报福
不动即言正法作意之所引发不用三种无明为缘
答岂以有三无明即令造福不动亦用现行为缘若
尔缘起下云诸圣有学亦以三无明为缘发别报非
福行岂得令彼发总报耶故知但由有不共无用种
子令彼不了福不动果远起正法作意发福等行于
理无违解脱为依者以求解脱心为依也或胜解数
名为解脱。

是故彼至真实义愚生者对法既云未见谛者虽起
善等由彼随眠是故彼内法不放逸者彼福不动业
而说因于此真实义愚种子生也真实义愚即不共
无明故。

杂修静虑资下故业等者若萨婆多初后各一刹那
无漏定中间一刹那有漏定为杂修若大乘初后有
漏中一刹那无漏名为杂修问小大二乘各何异耶
答小乘既无业种故以初后无漏资其有漏令感净
居彼有漏果故资有漏为因也大乘既有下天故业
卷五 第 472a 页 X49-0472.png
种子必藉无漏胜力力资故以有漏助于无漏资感
故业令有功能既不招新故大小别问无漏之法能
破有漏如何无漏资故业耶答彼由无漏胜定愿力
能令故业感生彼天即名为资非如水土及爱取等
亲能资润亦非如食长养根大故不相违变易生死
资其故业生自在宫与此相似。

又此中至见道断故者此中前后师皆说正发无明
见断异熟愚既正发业故非修断。

彼人复至迷前七苦者彼人意云对法说异熟愚发
非福行真实义愚发福不动瑜伽复次云迷世俗苦
起非福迷胜义苦发福不动故知异熟愚即是迷世
俗苦者真实义愚即是迷胜义苦者对法论说前七
苦是世俗第八苦是胜义由此准知异熟愚迷前七
苦真实义愚迷第八苦彼师总结意云前七多是事
苦异熟愚唯迷于事故是修断以第八苦多是理苦
真实义愚唯迷谛理故是见断若尔此师应正答显
过如疏八苦者一生二老三病四死五怨憎会六爱
别离七求不得八略摄一切五取蕴苦。

不尔者至是坏苦等者彼师以异熟愚迷世俗苦发
非福行真实义愚迷胜义苦发福不动行三苦中苦苦
坏苦名世俗行苦名胜义今难之云若异熟愚迷前
七苦七苦中六七既是坏苦即应非福行招色界色
界必无非福行果岂彼无坏苦耶故知不可言以二
愚配三八苦问三苦八苦相摄云何答准对法论八
卷五 第 472b 页 X49-0472.png
若之中前五摄苦苦次二摄坏苦后一摄行苦问下
论以十二支摄三苦生通三苦老死除坏何故对法
生老死唯苦苦耶答对法以三八相摄据行相增故
苦苦摄于五苦此论据实道理故兼通三苦老死通
三。

若助发助润起现无失者何以知耶缘起下云内法
异生不放逸者及圣有学者三无明为缘引非福行
我不说为无明缘行准此有现助发无违不还未至
临终先所未伏之惑何理不起故知此二起现无失
无漏第六至非因等起者此无漏六七虽与烦恼间
生不名为杂性相违故有漏善业虽与烦恼不顺然
由无明之所等起故成有漏可有杂义无覆无记虽
非烦恼为因等起然与烦恼性相顺故亦名为杂六
七无漏既非等起又不相顺故不名杂问第七无漏
可与烦恼间生此中何故兼言第六答据疏远说亦
有间义五识不然无漏五识非佛无故。

此解违下唯修断文者次下文说依离断说有漏善
无覆无记唯修所断今依此后解即心王遍行等自
性非染既与见惑相应亦名见断即违下说无记唯
修断文问前第二解云与烦恼间起名杂善无记等
亦与见惑间起亦应不修断何故疏云前二说善答
由分别惑与心等相应令心等成染污性心等必与
见惑俱时而起故约相应名杂便违修断文之见惑
虽与善等间生不能染彼善无记等令成染污故此
卷五 第 472c 页 X49-0472.png
善等不随见惑通于见断不违唯修故前解胜。

既尔生上至亦自然无等者如不还生上欲界善等
虽未断第七能杂烦恼亦得名断巳断能缘诸烦恼
故言自然无也以缘彼烦恼强故不待能杂自然名
断又解云生上圣者不断杂为一句烦恼亦自然无
为一句言烦恼者即见惑也如次下文指事作法文
意可知前解为本。

既尔至名为有漏等者欲界善等能缘惑强不待断
杂得名断者如何说善等有漏皆由第七惑耶言此
义应思者缘缚先除断从强立漏据俱惑藉七方成
故善等虽断缚仍名有漏若非由七漏义何从。

除慧馀九入随烦恼中者谓妄念及邪欲邪胜解也
问妄念与见俱别境分何故妄念体非漏耶答念由
痴等方得染污名慧不从他体自成漏故有别也。

五十七至及与不断者谓信等五根及未知当知根
即十二中后六也。

而缘此缚此位起者缘杂如次。

问见道烦恼岂不缘之者见惑若缘有漏善等见惑
断时善等应亦名断何故说唯修。

依者因也所依处者诸恶趣等因惑业断果亦随断
如北洲等所依之处此第八识毕竟不生亦名为断
馀人天等不同此也。

答缘至未尽故者虽断见惑修未尽故非见断。

彼等唯是分别烦恼等者所感故随发业之惑亦见
卷五 第 473a 页 X49-0473.png
断者即福不动业亦分别无明所发彼善趣异熟亦
应见断答一由恶趣总别报业俱是分别无明所发
二由无明与行俱是分别故果随因名为见断善趣
异熟善业所招发业无明可通修见故非见断问恶
趣总报业岂不以修道无明为助发耶答一云发总
别二业正助俱分别一云发总报业正助俱分别若
发别报业正唯分别助通修既许有别报善业通修
理无妨若发善趣总报行正虽分别助即通修若发
别报正助俱修惑由斯善趣与彼令差不可为例虽
为此解理亦难详且如北洲无想天等既是善趣业
招何因亦唯见断今应正解如前。

无想定至果随见断者问如前疏说舍外道等所依
身故彼无想定故亦不起准彼即是果丧因亡如何
此云见惑因亡果随见断答前说外道等者但举定
所依身而非定所招果定之果者谓无想天故不可
说果丧因亡由邪见修定故邪见因亡定随见断前
虽说舍外道身意说由分别烦恼断故定亦不起非
是依疏文前后乖返。

虽有七生等者此中意云如有预流于欲界中人天
七返便證无学更不生欲界及色无色即欲界第八
有及色无色支巳全断讫何言一分无全断耶疏释
意云谓有一类预流得不还果上界更有多生故色
无色及第八有非全断也。

若苦受及所除中一者若苦受俱更取乐舍所除二
卷五 第 473b 页 X49-0473.png
中一老死支故成十一。

大论第十至行支一分者谓十支舍受俱行支舍受
俱受取非受俱行支中一分是舍受者唯是行苦非
馀二苦收。

瑜伽论至正称道理者谓缘起经但约果位以配三
苦不摄因十支便非遍法体十地经中虽遍因果唯
据相增非正称理大论三苦与此论同遍因果故名
遍法体不随相增名称正理。

集谛谓所馀者准彼亦应言三支现在因即爱取有
三支当苦因即无明行。

若无此论难解瑜伽者谓彼论答云因缘者自体种
子缘所显故由依业有便非自体依现爱取即非种
子由此彼论不说因缘见此论文知彼论意。

缘谓烦恼所知二障者问论但言烦恼助感理以无
明发业名为助感疏云意取润生之惑者何答胜鬘
既说如取为缘取是润惑业为正感取润业种名为
助感。

三。界粗异熟果者问疏云五蕴为性无色定有色耶
答三界通言据多分说亦不相违有云约定色者理
必不然此业果故或取色种亦不应理非彼系故。

此变易死不属无漏业者问实圣教说为无漏随助
因说即属无漏何理相违答此云殊。约异熟果是明
不属无漏若随助因增上果摄此据尅体不随因故
无违也。
卷五 第 473c 页 X49-0473.png

此非尽理但随经者据实前三果七地巳前宁受变
易今云罗汉巳得自在自在菩萨乃是八地故云非
尽理也下疏会。

于此时至非永不生者既无烦恼七生等后众缘不
具毕竟不受生非此中第七生身断绝不生以资故
因得相续也。

此句至烦恼未尽故者由于三昧得自在故受变易
烦恼未尽故受分段属第四句故谓不受变易不受
分段即如来及无馀涅槃界。

八地舍虫身者大般若云不退菩萨身心清净非如
常人身恒为八万户虫之所侵食。

一者得三昧乐者由定而得法乐也善通法后二以
彼必得故行标之三摩跋提者显定自在而得此身
故以名也二者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者由多时
住无相观故能如实知诸法皆如幻事因得此身故
立名也三者种类俱生无作行意生身者由得四无
碍智及业自在故而得此身故能变数万亿随类化
生种类多身俱时而起不由功用名无作行此之三
名或从因称或果名理可思惟。

经云自心寂静等者由得定自在故名自心寂静行
种种行者于一行中起诸行故大海心者谓本识也
转识之相者即大海波也由得胜定故烦恼之风不
作心波之相亦寂静也言自心境界者谓真如也由
證此境故如实知一切真妄故下颂云非不见真如
卷五 第 474a 页 X49-0474.png
而能了诸境等馀义可知。

故彼二种至名位有异者楞伽胜鬘意生身名二种
若。所知障助至拘烦恼者疏中三释不断优劣然第
三解文显明以所知障不障解脱故得入无馀不能
发业润故不同异生拘于烦恼且第一解然瑜伽以
二乘之定性与无种姓人种姓相类理即可然今此
以二乘趣灭心拘同于异生拘于烦恼即法喻稍不
相似其第二解云难外伏计者谁为计耶大小二乘
不计无漏同于善恶感生死也若云小乘计以无漏
熏禅感净居者即不得以所知障为助耳。

即非择者后更生义者如罗汉等既不生故于后身
命知得非择灭今资故业令得长时与果不绝名更
生也。

不同小乘熏禅等法谓彼以有漏无漏杂修静虑生
五净居今唯无漏定愿故与彼别。

又。所知障至彼定非有者问入法观时既无此障诸
有漏法岂非有耶答有种故亦为彼依问如前论说
以有漏言虽非漏俱而从先时有漏种起准此但由
第七识俱烦恼方成有漏何故今说此障为依答七
俱烦恼由此有故若无此障彼惑亦无由此胜鬘云
无明住地为依止故恒沙烦恼因之而起故有漏依
唯所知障。

无上依经有四生死者一方便生死谓无明住地能
生于行是生死疏缘故言方便二因为生死谓无明
卷五 第 474b 页 X49-0474.png
住地所资之行是生死之正因故三有有生死谓三
种意生身三有有之中有异熟故言有有灭此生死
体生不无更有生灭等相故言有有四无有生死者
谓此生死无有苦苦坏苦故言无有灭即变易之身
所有生异等此亦更无生死故云无有生死且说变
易四种生死文有馀广如枢要灯。

后以行相明起计失者第二句言遍计者谓能缘行
相言种种物者即所执我法此以能缘行相显遍计
所执过失也。

说。阿赖耶至为所缘故等者此师意云赖耶遍缘一
切有漏种子既并名妄执习气故知诸有漏心皆能
遍计此通證八识有漏心心所皆名能遍计以从彼
种之所生故以彼所熏名遍计故。

贪等三法是道非业者思所履故通苦乐故。

此言不尔至七中有相等者七中有相唯缘过去计
度分别通缘三世故有相等是计度摄即明计度非
五八有问此中答意唯明计度分别五八识无如何
显此第七中有非普计故答杂集论说计度分别者
于去来今不现见事思搆行分别第七既与我见相
应名思搆行不要普计方名计度五八不尔故彼非
有问彼云于不现见事思搆名为计度第七缘八何
不现见事答所执我无名不现见事于理何违问既
有相等计度中收瑜伽论说寻伺有七即七分别准
知计度亦是寻伺而第七识非寻伺俱云何此说计
卷五 第 474c 页 X49-0474.png
度分别第七识有答瑜伽第五说诸寻伺皆分别有
分别非寻伺故知三七分别不必皆是寻伺由此第
七有计度也问杂集说三分别唯在一意识何故今
言计度第七有耶答岂可自性分别五八无耶故知
彼论解三分别唯约寻伺为体等者说偏言意识既
有分别非皆寻伺由此计度第七非无又彼论依随
转门说三分别寻伺为体不说七。

无性云意至馀亦有故者谓安慧等云彼言显示即
是自性分别非计度也故此难云非是自性即馀识
亦有何故唯言意识有耶问既显计度唯意有今證
第七何理相应答如前所言意及意识故云何计度
名显示耶答执实我法当情现故名显示。

又一切八识简无漏心等者安慧云虽诸识因中并
能计度然第六因通无漏或无分别若总言遍计有
相滥失故彼论但言意识是遍计而有分别简彼一
分无漏意识非唯意及意识能遍计也。

曾。无有执非能熏故者问护法五识既是能熏何不
许执答今说是执必能熏何废能熏不是执故五识
及善心等虽是能熏而非是执若尔安慧言我许能
熏必是执何废是执不能熏故第八心心所是执非
能熏于理何违答此例不然能熏有四义义具足能
熏第八执不无义具应能熏。

明暗一相至安陀偈师义者应云安陀师偈义即并
沙王国外道也问彼云明暗一相有何意耶答相传
卷五 第 475a 页 X49-0475.png
解云由彼师见眩翳人未明而谓如暗明眼者暗而
能见如鸺鹠鸟之于暗明故知明暗无差但由能见
异为善之心即能作恶犹如平等为善恶故说一心
非如大乘其种各别。

九结者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疑结六
见结七取结八悭结九嫉结十散动者一无相散动
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动四损减散动五一性散动
六异性散动七自性散动八差别散动九如名取义
散动十如义取名散动此十亦名十种心散动故生
分别故。

十四不可记事者一问我及世间常耶二我及世间
无常耶三我及世间亦常亦无常耶四我及世间非
常非无常耶如是问我及世间有边等为四句问如
来死后等为四句身与神一耶异耶为二句如是十
四种问皆不可分别记说名十四不可记事二十八
见者对法十二云一相见二损减施设见三损减分
别见四损减真实见五摄受见六转变见七无罪见
八出离见九轻毁见十愤发见十一颠倒见十二出
生见十三不立宗见十四矫乱见十五我事见十六
坚固愚痴见十七根本见十八于见无见见十九舍
方便见二十不出离见二十一障增益见二十二生
非福见二十三无功果见二十四受辱见二十五诽
谤见二十六不可与言见二十七广大见二十八增
上慢见此中前十七见以为根本即前十七分别也
卷五 第 475b 页 X49-0475.png
次十见即前十分别中见无见等也为欲显示前十
七见诸过失故而建立之彼论合之为二十七见末
后一见总于前故二十八也。

新翻无二有无故者虽无实能所取有此二空之无
性也。

唯识二种种者此即本摄论文也今此所引唯量唯
二等者翻译本异义意同也言唯量者无境故量即
识既言唯识故无境也问何故谓识为量答有楷准
故是能量故问既曰能量即有所量云何无境答唯
言为遮离识实境故无有失。

五识所依意界名身者等者若具言之以五识前念
及六七八识为身者俱是意界故若别言之第八是
身者以能执受眼等五根故由此前说执受五根眼
等五识依之而转第七八识名为受者由有藏识得
有末耶末耶为依意识转也。

合五识名依他起者问世数二共是识变相分中收
何故不取答彼不相应无实自体即色心故所以不
言。

论言等至等处等者此言相识者即相见等四分识
也言色等者举色等馀四蕴也言处等者等界缘起
也此并入等中唯除无为皆摄依他。

不尔此文是逐他义等者谓他许自證及二分俱从
种生俱熏成种故得为量若他不许二分熏种便犯
相符非极成量故但逐之云汝若不许二分熏种后
卷五 第 475c 页 X49-0475.png
识生时应无二分。

彼执至自證分者安慧种子虽是自證分之功能然
逼附见分不能自缘自證缘见故缘彼种由此种子
非相分收问彼师种既非相何得以自宗义而难他
答准理应先难为相分然后方难既非有法能作因
缘立量难云汝之种子应是相分许有为法非能缘
故如五尘等。

岂一心中亦量非量者缘證自證故现量缘种非有
故是非量问安慧既无四分如何此说證自證答有
二解一云自證自缘所缘自證名證自證一云护法
以自义前解为正。

许有见分即无此失者若许有实见分而能缘种即
无一心量非量失见分缘种唯非量故言若更立分
等者设纵安慧本自證分唯缘第四既立一自證分
今缘种子故无一心通二量者即此所立缘种子者
即初自證既非内缘容非见分。

解二句为二者谓依他中二句二此解初句兼结上
文。

此初师结者此中疏倒应云此师初结也问护法文
第四结正何得言初答第四结中方与依他合解依
他中二句为二初解并句并结前文依他众缘下解
第二句此言初者望第二句亦不相违或师子误来
但可言此初结也下文正解依他义故此初结不如
前解。
卷五 第 476a 页 X49-0476.png

辨二性别答第二问者答前与依他起复有何别也
既尔不至是常法故者空无我等既无实体故非常
法今论言常简共相者即简空等。

旧中边至入真实性者问何故无有为俱云入真性
耶答显入證入俱名为入真如常显真实性故名入
非是先无今有名为入也无漏有为可具二义一者
显入先未无漏今显无漏故加得字诸无漏法皆名
真实性此既显入故云得入真实性二者證入得谓
能證得无漏有为能證真性故云得入此则唯以真
如名真实性二解俱得。

成熟者遍义者问遍即圆义此中何故不以成就解
于成义而释遍义耶答此言无实简共相等也解成
讫复言成熟者与圆满义同故以成熟解于遍也。

但有此中初二之义者圣道无倒即第一离倒义涅
槃无变即第二究竟义此中者指近之词彼之二义
即当此无漏有为中初之二义唯阙后一胜用周遍
故有疏本云初三之义者传写误矣宜依此定。

此即约表诠显圆成实者我法空即是遮诠遮我法
故表诠者谓如为空即是表诠表空性故。

如所遍计不如是有故者此说圆成亦所遍计然所
遍计体无故言不如是有也初句明遍计圆成不异
即所计故后句明非不异有无异故。

又由依他至与前世亲别者此解本论由遍计所缘
相故也言我色等者我谓人执色等法执谓五蕴等
卷五 第 476b 页 X49-0476.png
依他起法是我法执所依处故五蕴等名计所执前
世亲约能生遍计此约遍计所依故言别也。

又依他起至名遍计所执者此解遍计所遍计故也
此解依他是能计心之所执名为遍计与世亲解后
句同。

此却解也者前文正解要达真理方了依他此云未
达遍计空不了依他有未达望巳达为却解也。

无分别智證二性也者达遍计空了真如理为二性
也问遍计无体云何言證答达无名證證彼无故。

犹如幻事等者为释八种疑难故有八喻第一云何
无义而成所行境者义谓境也外难意云何无实境
而色等六尘成心心所所缘境耶为释此疑说幻事
喻如幻象马虽无实体然是妄情所行境故第二问
云何无义心心所转者为此说阳炎虽无实水而心
生故问此与前何别答前难无境何成所缘此难无
境心应不起故二别也第三云何爱非爱受用差别
者如梦所见女等虽非实境爱憎生故第四云何净
不净业爱非爱果差别者如镜中像虽非实有由质
缘有好丑现五趣之果虽非实有由业为缘善恶果
生第五云何种种业转者身虽非实由运动故种种
影生境体非真由心造作种种业转以所发身业多
种不同言种种识也问此与第二何别答前难境无
心不应起此难无义不应有多识生又前约散心此
约定地故有别也第六可知第七难云何无义取三
卷五 第 476c 页 X49-0476.png
摩地境此除无分别定彼境无为非此所喻今喻依
他定境如水月等者由水澄清无月而生月觉定心
凝湛无境而取所行第八难意云若诸有情皆不实
者云何菩萨为利乐彼而现受生如变化者所变作
事虽非实有而能作者勤方成然诸有情虽非是实
而诸菩萨哀悯彼故现受生事此等诸文具如本论
及枢要叙。

既言苦等至此唯定者言此唯定有义解一苦定集
不定不必招感故二心变苦等依他决定有漏心变
定依他故若无漏变依他亦圆成故观其文势二解
俱通然后正解。

此中通至彼据内法等者此约诸有为法有生灭者
皆名流转故通一切彼言缘起即十二支故唯内法
又小乘缘起支无为也然以理论之诸有为法杖缘
而起皆名缘起何但内法若为此解与此流转宽狭
不同又准下言流转者对还灭故但据有漏染法若
依此义流转之名不通一切即与内法缘起宽狭相
似疏中各依相显而说故此与彼宽狭不同。

此约除佛馀名有情者问菩萨二乘岂有邪行答有
漏流转皆名邪行然菩萨等感身之业因无明发并
名邪行。

新中边第二云彼说有颂者颂云名遍计所执相分
别依他真如及正智圆成实所摄。

若体相摄即成相违者名属依他理即可尔义属遍
卷五 第 477a 页 X49-0477.png
计即成相违何以然者五法之中相及分别名之为
义体即不无摄属遍计成相违也又名言虚似摄属
依他所诠不无乃属遍计亦成相违。

相名少分是所诠相者心变声名亦名为相名诠于
名亦名所诠故名相二各取小分为能所诠。

正智少分是所诠等者无漏有为皆正智摄能变心
等唯属所诠所变之境可通能所思之可悉。

亦名和合者显能诠相无实体故说名和合和合者
显其虚假无实性故又声名聚集方起遍计执实能
诠故云和合。

此二相属至执所依止者牒彼文也言即遍计所执
性也者总断定也次方由解文意易详此论同故唯
遍计摄。

由缘此故至得无障碍等者言智得清净者解净智
也言證得无障碍者谓四谛理解所行也。

四道理者一观待道理谓观待此彼得生住二作用
道理如根发识识能了境三證成道理由此量等有
正智生四法尔道理如地水等法尔坚湿。

不尔便减者圣谛与智俱是所行若不取智便为减
也又净智能行圣谛所行二俱真实唯境非智故名
减也前解为胜。

真如是至所行真实者谓如真如唯佛菩萨之所行
故略不说馀理通诸法又前巳说如是所行故文略
也。
卷五 第 477b 页 X49-0477.png

假名无常行者有漏之法有染有净可是无常此无
为法实非无常约诠垢净假名无常似有漏故无常
行实不缘之者苦无常行者不缘无为无为是常法
故。

显扬十四无常有六者一无性无常者空花等性常
无故二无失坏无常者如阿赖耶持诸种子不失坏
故三转异无常在胎出胎十时分等位转异故四别
离无常者如有为法初虽合会必别离故五得无常
者如于现在受无常果由无常因之所得故六当有
无常者如(识等)五种能有当来生老死故。

此中垢净约诠谈旨者言诠唯云垢净意谈垢净二
位所有真如显扬转异唯约十时分等不谈如体名
同义别。

空有三等者初后二行性实体假中一性体俱实无
我三种准之应知。

三未离系集假名为集者言未离系即是真如集之
性也此谓为集假名集也性实可知。

二二取灭至各有别解者护法二取所谓依他断染
依他所得择灭名二取灭安慧二取所谓遍计此自
性灭非是择灭今论言择灭者即二取所依依他性
识自体灭名为择灭二师俱是性假谛实依他此巳
灭不生非实依他故性假也。

作證道或假或实者若约净分依他即性假谛实无
倒名成实即性谛共实若约能證道所證圆成亦谛
卷五 第 477c 页 X49-0477.png
性俱实。

三解脱门至理实皆通者初疏一释通释三性俱为
三境七十二下别證依圆俱通三境瑜伽十二下别
證遍计通三解脱随增巳下各为一境。

缘依他至为空境者问依圆是有宁为空境答观依
他上无计所执名为空境圆成实性因空因空故亦
为空故说此三俱为空境。

俱不于此起愿求故者问圆成性何不愿求答如疏
释遍计真如非愿求故。

如空缘此三为无相等者三境既空相即非有空与
无相行相相似取空为例故曰如空。

七十二说至亦三种境者五事中相通能所观故为
三解脱门亦为三境问如何相为三解脱门答有无
漏俱名为相有漏之相非解脱门今取无漏显扬等
说出世慧故问无漏相者即正智相乃是境摄何得
为门答相通心境一分为门理亦无失问何故五事
此偏明相答相最宽故五中初故故偏举之准彼论
文但以五事与三解脱相摄不论三性今此引例欲
成依他圆成得为三解脱境也疏既尔下正出其理
净分依他至亦为无相等者逐难偏释有为圆成亦
为无相境疏言亦者亦有二义一亦依他二亦无为
圆成实也。

显扬第二至三解脱门者彼论云缘智空道作道如
行出行此亦是空行缘智无相道作道如行出行此
卷五 第 478a 页 X49-0478.png
亦是无相行缘智无愿道作道如行出行此亦是无
愿行彼论意说智缘空境智亦名空此能观智道谛
所摄馀二亦能观故道四行通三解脱门问疏文意
證圆成得为三境彼文既说能观之道通三解脱不
说为境一何乖返答观智为空能观亦空所观之智
岂非圆成者我故彼论云缘智空道也无愿无相准
此应知故说圆成得为三境。

八十六至苦依无愿等者有漏依他皆行苦摄此不可
愿故为彼境与此论同问此明三忍引此何为答理
合前明忍与解脱既不别门于此引之亦何违理问
此中论云缘此复生三无生忍所言缘者为是缘由
为取缘遍答有解云由三解脱生此三忍非缘遍也
此解不然应取缘遍何以然者三解脱门缘三性境
名为所行又缘三性便生三忍故云缘此三性也又
论说云如次此三是彼境故若非缘遍云何称境问
前解脱门此无生忍门之与忍俱智异名此二何别
答准显扬第二空无愿相俱通境智境亦称门门者
因由之义智境皆得为门忍者印證之名非智行能
引境门宽忍狭故二不同问此三性为三解脱境亦
为三忍境观空等时为即是忍为别智忍答三解脱
门可通三智言无生忍是唯根本忍必为门门非必
忍有同有异准理可知论既说云缘此复生三无生
忍即是门先忍后非定同时问此三种忍为是一智
为三耶答说境虽异忍号亦殊一智义分理无违也
卷五 第 478b 页 X49-0478.png
别变似无名应知者我法本无故佛别变似无之相
无所杖质故云别变无实境体但云应知彼无故。

缘无如缘他心者缘彼似无之相如缘他心俱不缘
本质故然佛他心智能称实知他心我法体无称实
知无名知遍计义意相似故以为喻。

然是世间无漏圣智之境者谓后得缘事起也。

必依有体总别法上立等者谓依五蕴总实法上立
有情依色等别实法上立生等。

三性各五业等者显扬云遍计五业者一能生依他
自性二即于是中起诸言说三能生众生执四能生
法执五能摄受二执习气粗重依他五业者一能生
诸杂染体二能为遍计圆成自性三能为众生执所
依四能为法执所依五能为二执习气粗重所依圆
成五业者谓能为二种五业对治生起所缘性三乘
菩提方便者意云由了三性故能除二执断二障證
二空等或令不知决了隐密义经者说有者约依圆
说空者据遍计可知。

摄大乘说至生死涅槃等者彼论云世尊依何密意
于梵问经中说如来不得生死不得涅槃自释云于
依他起自性中依遍计所执自性及圆成实自性生
死涅槃无差别密意此意云由遍计故生死由圆成
故涅槃此二俱以依他为所依体佛于此中亦不别
得名为不得以体一故说无差别名密意也广如彼
述言金藏土喻是者如金在地中土覆不现土方现
卷五 第 478c 页 X49-0478.png
地喻依他土喻遍计金喻成实言常无常是者彼论
说谓依他起自性由圆成实性分是常由遍计所执
性分是无常由彼二分非常无常。

通达三性至相行无相者瑜伽云世间智行于相出
世间智行于无相言悟入遍计性入何性者入圆成
性也言入圆成实除遣何性者除染依他遣遍计也
言三性依止五事中何事者彼瑜伽云遍计所执依
止三事相名分别依他起性即依遍计所执自性执
自等流圆成实性无所安住无所依止彼云遍计自性
执者谓分别言自等流者即相名等三性粗细者瑜
伽云遍计所执微细难见难了依他性是粗难见了
圆成性极微细极难见极难了言几无体能转有体
等彼云一是无体能转有体一是有体能转有体无
体一是有体而非能转此言转者生起之义遍计无
体能起执心名转有体三性如次可知言几性不生
等者彼云一是不生能生于生一是生能生生不生
一是非生不能生生及不生此与前名异意同言三
性执无执等者彼文烦广不录意云遍计依他二性
中不了者起执相善了知者无执言三性各云何知
者彼云遍计自性当云何知答当正了知唯有其名
乃至如虚空等依他起性当云何知答当正了知一
切所诠有为事等圆成实性当云何知答当正了知
如先所说差别谓真如实际等言三性几自非染能
令他染者一自非染能令他染一唯自染一自清净
卷五 第 479a 页 X49-0479.png
令他清净言三性各以何为喻者遍计如虚空依他
如害怨圆成如无尽大宝伏藏。

中边论至所执义色者谓遍计当情境色色家虚妄
分别性故二分别义色者谓依他相分色三法性色
者谓真如色之性故初后非色彼名为色馀皆准悉。
成唯识论义蕴卷第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