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346b 页
No. 806
唯识论料简上
大慈恩寺沙门 基 撰

初发论端十门分别一教起所因二渐顿时分三轮
益差别四义益不同五所被情机六所明宗旨七彰
其体性八显其所依九辨教得名十判释文义。

○此中第一教起所因者于中有二初通明诸教兴
起所因后别显此论起之因由。

初通明诸教兴起所因者圣教无边总略有二一者世
间二出世间依宗轮论多闻部等说佛五音是出世
教一无常二苦三空四无我五涅槃寂静此五能引
出离道故如来馀音是世间教不能定引无漏道故
设是馀音与五俱起随顺五音亦名出世。

若依大乘
即不如是伹说人天三归五戒十善等法名世间教
文义浅近易可了知俗智境故非性无漏是有对治
方名世间佛一切教皆无漏故伹说二乘有学无学
智断法等名出世教文义深远难可了知圣智境故
非性无漏是能对治方名出世菩萨二乘所说胜教
诠智断者亦出世故问一切诸法本离名诠何故如
卷一 第 346c 页 X48-0346.png
来广兴言论答由诸有情迷真俗境生死流转受苦
无依故佛世尊假名诠表令愚迷者悟真俗境除断
苦因解脱生死證无馀灭清净转依如有颂言诸法
真俗相平等离言思为解脱有情随宜方便说问佛
教如何有二差别答随所化生机感异故为令出苦
得安乐故何者三途逼迫苦人天适悦乐俱易了知
皆名世俗解脱寂静乐人天流转苦并难知故总名
胜义然此苦乐得舍由因非如外道无因成就亦不
如彼立由一因所言因者谓善不善此各有二准果
应知行有细粗难易别故为令有情断世不善离三
途苦习行世善受人天乐说三归等世间之教复为
令彼断胜义恶离生死苦修胜义善得解脱乐说灭
道等出世之教然契经言佛唯一音无别说者此密
意教至下当知除佛教巳外道俗典出世因果一向
全无世俗善中亦不能具设有少分皆佛法馀彼无
圣眼自能知故然由于义不如实知又无谛宝可归
依故虽说善法仍名邪教故经说言外道所说有字
无义说名为邪佛所说者有字有义称之为正又云
于佛法中有真谛故说名为正外道所说真谛无故
称之为邪又论云佛及弟子最清净故其所说法亦
可归依故名为正外道馀天有障烦恼故彼所宣说
及彼眷属不可归依名之为邪故唯佛教广大如空
众善普被清净无染独名为正一切皆应归依修学
外道俗典执见情偏违背正理多不实故总名为邪
卷一 第 347a 页 X48-0347.png
有识之徒皆应厌舍。

二别显此论起之由致者如论初文三师异说枢要
第一并抄第二瑜伽释等应遍寻之。

○第二渐顿时分者于中复二初总明诸教后显论
所归。

明诸教者古今诸德各说不同后魏时有三藏法师
名菩提流支此云觉爱彼说圣教唯有一时无有前
后世出世间渐顿等异所以者何由佛本愿欲令众
生證大菩提及涅槃故既成佛巳便得自在于一切
时一音演教都不起心说有前后世出世间渐顿等
异譬如大乐随众生念出种种声亦如末尼随意所
求雨种种宝故佛无心有差别说众生机感有差别
如月影别故随何时处闻各不同谓水像现亦似面
像逐镜等生影像虽复不同月面本无有异异由水
镜非月面殊故佛言音异无差别故华严经第六十
一云如来一音说各随其所应灭诸烦恼病令住萨
婆若乃至彼云如来微妙音如空无异相随应所化
者所闻各不同佛以过去行得一微妙音无心于彼
此而能应一切维摩亦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
类各得解又无量义经云我得道来四十馀年常说
诸法不生不灭不去不来无此无彼无得无失一相
无相但由众生悟解不同所以各各得诸果异法华
又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由此
如来所有圣教但总一时无别一教定顿定渐世出
卷一 第 347b 页 X48-0347.png
世异亦无前后时分差别约机悟解虽复不同废机
论教故无有异如法华经药草喻品及华严经第三
十六并第六十广明此义馀大乘教亦有多文更于
此中不能繁引然有非云若在一会有大小机可如
所说若唯被大如胜鬘等或唯被小如阿含等或有
诸经始终多分大小不同又金光明及解深密瑜伽
论等皆说三时今但言一便违理教由此彼立义不
可依今设救云所说圣教有大小殊深密等说三时
别皆约众生悟解不同非佛本教有大小别此即说
一会中对三种机亦有大小渐顿等异未必前后方
说三时觉爱意云若随机感教非无三我立一时但
约如来随本愿力常说顿教然由众生自根欲力悟
解不同设一会中唯被大机或唯被小皆由闻者根
欲有异废机以辨教仍一时故前所成实无乖返。


有非云多质同处唯识义成教体非多便乖唯识此
难亦非若佛一教听者亲闻可违唯识本教虽一闻
者同处各自变之何相违也问实理无馀乘可说教
唯一既有五乘别经非唯一又理行果既自不同如
何说教独唯有一解云诸乘差别由机感约机辨教
实可分废谈教立一时故与五乘不相返即随机理
行果有殊本教能诠何有差别。

问诸佛言教本欲被
机机行既自有殊何故教唯说一答此由诸佛意乐
殊胜欲令所化得最上乘故机虽复不同本教体仍
一也。

问虽所化机不同随胜意乐唯说一时亦可虽所
卷一 第 347c 页 X48-0347.png
化机差别随胜唯应现报身答现身令他见随机有
化身若尔说法亦令他闻机教非一由此又解诸佛
之身唯有真报随机见异说有化身依本言之皆无
差别此解同下胜军等说立理非破至下当知然诸
教说许有二身以教例身岂得唯一故如深密实有
三时说一时言依别意也别意者何且法华经无量
义等化不定姓说教无差究竟同归一佛乘故二乘
即是一乘方便依此密意说教无三彼经自说为三
乘前后渐顿人说各异故第一二三等文极理分明
至下三时自当引说若依维摩及华严等此赞佛力
能非明说教唯一谓佛一时不共法力唯现一身但
说一教令诸众生见闻各异非一切时身教唯一故
佛处处经中说言为有情故现种种身说种种法皆
为證也。

有立二时于中复异且依此方古德共说佛教有二
一顿二渐为诸菩萨大根大茎顿悟者说大不由小
起故名为顿即华严楞伽大云法鼓胜鬘等是始从
道树终至双林从浅至深渐次说法初说人天善法
谓三归五戒等次说二乘人空之教谓阿含等次说
大乘法空之教谓般若等次说一乘无二教法华经
等乃至双称为除四倒说佛法身常乐我净佛性常
等初说人天施等善法令离恶趣次为二乘说无我
等令出生死后般若等令求大果然于其中由先执
有初为说空所执既除说无一果又先未回知无我
卷一 第 348a 页 X48-0348.png
即说常乐恐彼疑生故涅槃时方为演说此等诸教
从浅至深大由小起故名为渐。

如是立者其义可然
定判诸经即不应理所以者何如华严经入法界品
初五百声闻同在于会亦叹声闻真实功德如来普
为现大庄严又文殊师利从大会起与诸大众游化
南方舍利弗与六千弟子从自房出至文殊所见文
殊师利相好庄严一切皆发无上道心文殊师利为
说十法皆得无碍净眼三昧楞伽亦有声闻在会法
鼓复说穷子之言同法华经信解品故华严等非是
首末皆被大根非渐悟者如何乃言皆名为顿。

又云
华严所说声闻但是应化非实二乘所以知者成道
七日即说华严三七日后声闻方度故知应化非真
实也。

今解不然彼经八会非是首末相续说故初之
七会成道即说故在初七未有声闻入法界品后时
别说故第八会亦有声闻如大般若虽云一部非十
六分相续说谓佛成道终至涅槃所说大义相似圣
者结集以为一部故佛化内诸有难思虽前后说合
为一部由第八会后时别说于事及理皆不相违上
古诸师种种异解脱未悟此所以皆非故华严经通
被顿渐不应唯说是顿教收。

又法华经分别功德品
云佛说如来寿量品时八世界微尘众生发菩提心
如是等文处处非一如何定判名为渐法华经等唯
被渐悟是故不应如是定判若立顿渐随于何部约
机及理说者无违。

又菩提流支法师依楞伽经亦立
卷一 第 348b 页 X48-0348.png
二教谓三乘之人皆渐次学从浅至深方得究竟故
所学教总名为渐如来自在一时顿说一切法尽名
之为顿此即约学就行并名为渐依说自在悉名为
顿无别一教定渐定顿如是释者理亦不然彼经以
佛能顿说法以说为顿三乘之人渐次修学以行为
渐非约所说所闻之教以为渐顿故不可依。

又昙无
谶依涅槃经立半满二教故涅槃经言云何解半字
及与满字义又云为声闻乘说于半字为菩萨乘而
说满字然有非云彼经自约所明之理有尽不尽非
是约机直往迂回以明半满故非理者不然若不约
机有尽不尽所以者何正由对机诠行有异彼经方
说有半及满故经说云为诸声闻乘说于半字为诸
菩萨而说满字然此半满依胜鬘经说为有作无作
四谛瑜伽等说名为安立非安立谛诸论亦说名生
法空此等说皆据义立名皆不违理然随巳情立故
总拨将为不可。

又立三时如大唐三藏依解深密经瑜伽等论诸有
情由无明故迷执有我起惑造业沦没无依故大悲
尊初成佛巳仙人鹿菀转四谛轮说阿笈摩生空之
教除我有执唯有其法憍陈那等最初得道彼及馀
生闻四谛教虽不执我法执由生故于法空不知趣
入智障盲闇觉虑无方世尊为除彼法有执修习善
巧趣入法空次于鹫峰密意演说诸法空教般若等
经有闻世尊密意言教便谓二谛性相皆无以所执
卷一 第 348c 页 X48-0348.png
空为真实理由斯群品互执有无迷谬竞兴未契中
道如来为除此空有执于第三时显相演说了义言
教深密等经说一切法唯有识等心外无法遍计所
执无内识非无依他圆成有遍计所执无故我法俱
遣依他圆成有故真俗皆存我法遣故破其有执真
俗存故除彼空执离有无边显示中道故诸圣教总
有三时深密等经第三时也如瑜伽论第七十六解
深密经第二卷说于彼经中世尊广为胜义生菩萨
依遍计所执体相无故说相无自性性依依他起上
无计所执自然生故说生无自性性及即依此依他
起上说无遍计所执自性又非清净所缘境界二空
所显法无我性名为一分胜义无自性性依圆成实
上无遍计所执故又说一分胜义无自性性说三无
性皆遍计所执性巳胜义生菩萨深生领解广说世
间毗湿缚药杂菜𦘕地熟苏虚空诸譬喻巳世尊赞
叹善解所说时胜义生复白佛言世尊在昔初于一
时在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唯为发趣声闻
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为希有一切世
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
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
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
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
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
上有取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
卷一 第 349a 页 X48-0349.png
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
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
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
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金光明
经亦说三时如其次第名转照持世尊初说四谛有
教名转法轮于十二相差别转故独得转名次第二
时说空行教能生观照證真理故名照法轮次第三
时说空说有三众之人皆可修持名持法轮。

如涅槃
经说有医师令服乳药而谓于病皆服乳故国人多
死竟医谏王总教断乳总断乳故诸人皆差后王疾
痰医教服乳王责问之医人具说有病服死有病服
差馀人不知我皆具委王宜服乳故不欺王佛教三
时义亦如是依初教修能除我执依第二教断妄證
真依第三时了法性相故诸佛教总此三时对病不
同皆成甘露。

问若此三圣教前后何若依深密巳判三时十地经
等如何会释十地经初说佛成道过初七日即说十
地大乘之教亦云佛子三界唯心如何深密言第三
时方说大乘唯识等教又华严经第三十六宝王如
来性起品云譬喻世界初始成时先成色界诸天宫
殿次成欲界诸天宫殿次成人处及馀众生诸住处
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出兴于世先起菩萨
语行智慧次起缘觉声闻智慧及馀众生一切善根。

又彼三十七复云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诸大山王次
卷一 第 349b 页 X48-0349.png
照一切大山次照一切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
地如是如来应正等觉亦复如是成就无量无边法
界智慧日轮常放无量智慧光明先照菩萨摩诃萨
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决定善根众生
随应受化然复悉照一切众生乃至耶定为作未来
饶益因缘。

又涅槃经第三十三迦叶品初佛巳多喻
说教菩萨声闻阐提先后次第谓如三子三由三器三
病三马受施三人广说如彼此等圣教先为菩萨后
为二乘如何深密说初一时唯多声闻说阿含等后
为菩萨说般若等解云理有浅深机有渐次理即从
浅至深机亦大由小起对机及理依渐教门故深密
经说三时别。

如法华经第五卷云譬如强力转轮圣
王兵战有功赏赐物髻中明珠不以与之若有勇健
能为难事王解髻中明珠与之如来亦尔以禅定智
慧力得法国士王于三界以大慈悲如法化世见一
切人受诸苦恼欲求解脱与诸魔战为是众生说种
种法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
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
是法华经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
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既知众生得其力巳
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第一二三皆有此文即显示今释迦佛前后时分初
小后大渐次说法。

又第三卷过去世时大通智胜佛
初成道巳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
卷一 第 349c 页 X48-0349.png
转十二行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说是法时无量众
生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巳后
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尔时十六王子俱
白佛言是诸无量大德声闻皆巳成就世尊亦当为
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巳皆共修
学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巳乃于四众之中
说是法华经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
有信解此即过去如来亦于前后渐次说法虽不别
说三时不同然渐次初小后大故深密经前后三时
初小后大依渐教门次第而说由根及机有渐次故。

若非渐悟而入道者大根大茎诸菩萨等能顿悟深
理大不由小起为彼演说即无三时圣教前后故初
成道华严等经巳说大乘及唯识等故深密经与华
严等据义各别非是相违即依此理华严等据义各
别非是相违复言先为菩萨次缘觉等。

问依顿教门可无三时前后次第如何约此先为菩
萨后缘觉等答实理而言于何乘善根熟者即先为
说平等慈悲无简小大随应为说离四失故但由大
乘菩萨善根行慧有必先熟先熟者多故先照彼次
由二乘有善熟复言次照缘觉声闻后由一切差别
善根皆悉成就故云然后普照一切涅槃经等皆准
此知理实亦有先照二乘渐悟之者提谓经说二百
贾人最初闻法得初果故亦有机照顿悟菩萨法华
经等亦有顿悟闻寿量等得胜利故故约顿悟先为
卷一 第 350a 页 X48-0350.png
菩萨此从胜者多分而说理亦无违。

问般若经中劝三乘学时会亦有声闻得道如何深
密言第二时唯为发趣修大乘者答此亦应言且从
胜者多分而说理实亦为发趣二乘如云初时唯为
声闻实亦通为菩萨演说故大般若最后分初善勇
猛言我今哀悯一切有情为作利益安乐事故请问
如来甚深般若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通摄声
闻独觉菩萨及正等一切法故唯愿世尊哀悯为说
若有情类于声闻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能證得
自无漏地于独觉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依自乘
而得出离于无上乘性决定者闻此法巳速證无上
正等菩提唯愿如来为答所问又彼第六胜天王分
广说如来初转法轮三乘于彼同获果證故知初分
非唯二乘于第二时非唯菩萨问岂声闻等亦修法
空如何般若为三乘说答经既自说具摄三乘故知
非唯诠法空理由彼具说人法二空三乘各依自空
学故若依此说具摄二空般若非唯是法空教故彼
说我有情等蕴处界等若我若法悉皆空也有处唯
说是法空者一对小乘二从胜说又解更彼经中三
乘同闻说色等空各得自果故知二乘于加行位为
證真理亦修法空由一法空得三乘果故说般若具
摄三乘非约别诠人法空行依此摄彼具摄三乘虽
彼所诠具二无我然从胜说但名法空。

涅槃三十佛
诃菩萨计非非想以为涅槃广说诸法无明实相上
卷一 第 350b 页 X48-0350.png
智中智下智同观各于自乘得果有异贤护第二亦
有此文如是圣教诸处皆同。

经部诸师亦说法似一
说说假法但有名如何法空独为菩萨然由一乘非
如菩萨总缘无相悟入真如各各别缘安立谛故所
以诸论虽不说理实亦修别经法观若尔二乘应生
法智断所知障證法空如此亦不然但说菩萨所成
智断由修法空非修法空皆生法智断所知障證法
空理菩萨修习法空般若尚有退堕在二乘中谓无
善巧修习法空理住空中堕二乘地如大般若多处
说之况二乘等岂有修法空能生法空智断所知障
既许二乘修习法空如何智断独说非有。

解云根有
利钝智有明昧障有粗细理有浅深故虽同行一行
而智断不同非由智断不同而加行要异此谓三乘
同修法观由根利钝善巧有无故于智断所成各异
如大般若第三百三十二等广明故涅槃说三兽渡
河浅深有异同观实相得果有殊然大智度论云为
小乘说众生空为修大乘说法空者此依殊胜能作
證说所馀诸教类此应知。

有立四时如真谛三藏一四谛法轮谓阿含等二无
相大乘谓般若等三法相大乘如楞伽等广明五法
三种自性八识二无我诸法相故四观行大乘如华
严等广明四十二贤圣观故如此所立随多分说义
虽无失然依此名判教前后即不应理观行大乘最
初说故又无圣教故不知可依。
卷一 第 350c 页 X48-0350.png

有五时如波颇三藏一四谛二无相三观行此三如
前四安乐大乘如涅槃等诠大涅槃最安乐故五守
护如大悲大集仁王经等诸天龙神国王大臣受佛
付属护正法故此所立亦依多分义无有失即依此
名判教前后亦不应理安乐大乘最后说故既无圣
教亦不可依。

又晋时有居士刘虬亦立五时诸教前
后第一时者佛初成道三七日中为提谓波利等五
百贾人但说人天三归五戒及十善等世间之教即
提谓经是第二时者三七日外十二年中唯说三乘
有行之教未为说空即阿含等小乘经是第三时者
十二年外三十年中唯说三乘空行之教即般若大
乘经是第四时者三十年外四十年中破二归一说
法华等然未分明说常乐等次第五时于双林中说
佛法身常乐我净对治四倒大涅槃经等是故诸圣
教总有五时。

然此所立菩提流支巳广折破故亦非
理今者依彼略叙一二且提谓经说五百贾人将受
五戒先自忏悔五逆十恶谤法等罪得四大本净五
阴本净六尘本净吾我本净提谓长者得不起法忍
三百贾人得柔顺忍二百贾入得须陀洹果四天王
等得柔顺忍三百龙王得信忍自馀天等无量众生
发无上道意又普曜经云第二七日提谓等五百贾
人施佛[麨]蜜佛与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皆同一
号名曰齐成如何但言第一时中说世间教次第二
时唯说有教者是亦不然佛成道巳五年即说大般
卷一 第 351a 页 X48-0351.png
若经广明无相又第七年为八菩萨说般舟三昧经
亦明众生五法本无至第九年说抰堀摩罗经第十
年说如来藏经皆明如来佛性常住又提谓普曜经
明菩萨行亦与价人受记成佛又大般若第六分说
佛在鹿野转四谛轮无量众生发声闻心无量众生
发缘觉心无量众生发无上道心行六波罗蜜无量
菩萨得无生忍住于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无量
一生补处菩萨于十方界一时成佛又初成道即说
华严如何乃言十二年内唯说有教阿含经等不说
大乘具如十地经与沙弥塞律法华经皆云佛成道
竟七日不说法十地论主释云显示如来自受法乐
故欲令众生于如来所增爱敬心我始坐道场观树
亦经行于三七日中常思惟是事我宁不说法疾入
于涅槃若依此经佛成道竟三七日中不说法也依
四分律及萨婆多传云过六七日梵天来请方乃说
法度五比丘此即四十二日后方说法十二由游经
云佛成道竟五十七日不说法有人解云五十个七
日与十二由游经云一年不说同如此经律论及传
记说佛成道不说法日犹有不同共得与自巳情记
十二年唯说有教不说大乘非但与上正理相违亦
违前来所说多缘。

今依相传叙破初二自馀三时广
如菩提流支法师别传所破不能繁述。

前来皆是总明诸教渐顿时分自下第二别显此论
何教所收依古诸德渐顿教者若约渐悟即渐教收
卷一 第 351b 页 X48-0351.png
其渐教者依多分说解深密经说唯识是若约顿悟
即顿教收其顿教者依多分说华严经等说唯心是
此论虽是世亲等说然即根本佛经义故若依半满
即满教收诠非安立法空理故依三时者若约渐悟
即有三时年月前后第三时者依多分说解深密经
说唯识是此论即是第三时收若约顿悟即无三时
前后次第依多分说华严经中说唯心是此论即是
初教所收菩提流支立一二时真谛四时波颇刘虬
同立五时前德不依故不应据。

○第三轮益差别者于中有二先明异计后辨大乘
明异计中复分为二初依宗轮叙引诸部后明异计
差别不同。

宗轮论说佛涅槃后百有馀年无忧王时佛法初破
出家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
二上座部言四众者一龙象众二边鄙众三多闻众
四大德众其五事者如彼颂言馀所诱无知犹豫他
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后即于此第二百年
大众部中分出八部一一说部二说出世部三鸡胤
部四多闻部五说假部六制多山部七西山住部八
北山住部并本大众合说有九其上座部经尔所时
一味和合三百年中方有乖诤上座部中分出十部
一说一切有部二犊子部三法上部四贤胄部五正
量部六密林山部七化地部八法藏部九饮光部十
经量部并本上座合有十一然上座部分破巳后转
卷一 第 351c 页 X48-0351.png
名雪山两部本末有二十部若除本二部唯十八真
谛三藏所翻部执总说十八于上座部本异合说有
十一部大众本末唯有七部此说谬也但由真谛法
师相传闻说有十八部若言二十恐有他非遂略根
本大众不言于中复减西山住部欲成所说十八部
故文殊问经虽说二十然翻译家于大众部但说为
八上座部内开为十二于雪山外别说上座新旧部
执皆言上座亦名雪山非离雪山别有上座于上座
既为十二于大众部乃总云八但是译家不悟上座
与雪山同遂开二部略去大众取分一部若如真谛
说十八部但违新部执亦乖文殊问经彼经偈云十
八及本二皆从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若
依舍利弗问经从上座部出十三部从大众流出八
部此亦违论及经还是译家错也馀论馀经皆言二
十唯彼经中说二十三以是故知非梵本文。

第二正明异计者即依彼论相传解云其多闻部雪
转部萨婆多部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
山部化地部经量部十部同说非诸佛语皆转法轮
唯八道教名为法轮世尊所言非皆利益未必如义
八圣道教咸名利益其必如义见道因故又巳转者
如是引生见道果故名法轮也佛所馀教不名法轮
如问庆喜天雨不耶问诸比丘乞食易不气力安不
少病恼不此等圣教有何利益又如经言逆害于父
母王及二多闻诛国及随行是人说清净此等圣教
卷一 第 352a 页 X48-0352.png
何必如义故诸佛语非皆转法轮有不能生他圣教
道故又巳转者解心生故其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
部鸡胤部说假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
藏部饮光部十部同说佛一切语咸有利益无不如
义皆转法轮非唯八道教方名转法轮轮摧伏动转
义故佛语转动至他身巳摧伏他身无知惑等故一
切教皆转法轮如问庆喜天雨等事为令阿难生审
谛故佛无不知尚问天雨况未圆智而不审耶亦除
馀人增上慢故佛知尚问况不知者于馀未了而不
咨问生巳得想而自高耶为此多义问天雨等显佛
慈悲善巧方便问诸比丘乞食易等令生喜心踊跃
修道彼贺悲问勤加修学亦令未来学习此事顺世
俗故问诸弟子故此等言非无利益其密语经虽诠
世间苦可极重罪恶文字转变密显清净义故所以
者何若爱若业若有取识戒见二取眼等六处及所
行境如其次第名父母等若能永断故名清净广如
对法第十六释故此等言非不如义由此佛说一切
言教皆悉名为转正法轮生他正思及圣道故能伏
能断诸烦恼故此总是初明异计也。

辨大乘者同大众等诸部所说佛一切语皆为利益
无不如义悉转法轮故无垢称经第五卷云告阿难
以要言之诸佛所有威仪进止受用施为皆令所化
有情调伏是故一切皆名佛事又涅槃经第十四云。

复次善男子诸佛世尊凡有所说皆悉名为转法轮
卷一 第 352b 页 X48-0352.png
也譬如圣王所有轮宝未降伏者能令降伏巳降伏
者能令安稳诸佛世尊凡所说法亦复如是无量烦
恼未调伏者能令调伏巳调伏者令生善根由此世
尊所有言说教皆令所化烦恼调伏一切皆转法轮
也所以者何佛所发言称可道理咸为利益是故一
切皆离四失名转法轮何以故其四者何一无非处
二无非时三无非器四无非法处谓处所应利益处
能化所化在此可益必于此中作利益故时谓时分
利益时节于此生此中此时可益应时而说不失时
故器谓机器所逗之机应机而说无疏谬故法谓教
法戒定慧等应利益法可益必巳逗机无错乱故准
此乃至世间言教三归五戒人天乘等既有利益亦
名法轮由能摧伏恶趣烦恼令得出离生人天故故
涅槃经次后复云复次善男子譬如圣王所有轮宝
下上回转如来说法亦复如是能令下趣诸恶众生
上至人天乃至佛道。

问若尔何故维摩伹言三转法轮于大千等法华亦
言即趣波罗奈转无上法轮瑜伽九十五复云佛三
周转十二行相圣智法轮得所得巳为欲令他于自
所證生信解故为陈那等五比丘说既施鹿林若后
若前皆有言教并名法轮如何但言为五比丘说方
名转法轮又大般若第六分中诸天子众闻说般若
咸作是言等今见佛于瞻部洲为诸天人众第二转
法轮又深密金光明等说佛三时转正法轮又法华
卷一 第 352c 页 X48-0352.png
经第二卷说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轮今复转无上
最妙大法轮又涅槃经第十四云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如来昔于波罗奈城转正法轮今复于此拘尸
那城方处转于无上法轮若佛所有一言说皆转法
轮如何此等诸圣教中各别指解此等经皆依世尊
显相宣说差别言教故别别指名为转法轮不言所
馀非法轮也且维摩等约其显相天人皆知佛成道
巳于施鹿林为诸比丘说四谛法故说此言名转法
轮提谓等经说有贾人闻法悟道提谓长者得法忍
等此皆如来随宜密教非诸天人皆悉闻知不得名
为转法轮也故初成道虽说华严圣者闻知非馀所
见不名法轮诸教不说故涅槃经第十四说我于昔
日波罗奈城为诸声闻转于法轮今始于此拘尸那
城为诸菩萨转大法轮由此应知诸佛世出世若说
三乘必依声闻四谛言教显相说者名转法轮依此
世尊唯施鹿林一时说名转法轮故佛名经第八卷
云七佛之中初之二佛三集声闻第三一佛再集声
闻后之四佛一集声闻如法华经大通智胜佛所说
四会及佛名经第六卷中诸佛说法有唯一会乃至
十会皆应准知并是如来为声闻人显相言教名说
法会名转法轮弥勒三会亦然佛智一故前后别说
利益不同昔说诸法有今言一切空将空教对有故
说名第二若大般若中依空有教故诸天子自称我
今闻佛第二转正法轮不言所馀非法轮也应机为
卷一 第 353a 页 X48-0353.png
利益故若深密等由第三时说异前二相对明异谓
初说有次说皆空今言诸法非空非有故指三时名
转法轮法华第二意显前来未分明说唯有一乘今
于此经方唯说一且举初教叹今所闻故云昔转四
谛法轮分别说法五众生灭今转最妙无上法轮是
法深奥少有信者若涅槃经文殊白佛初后二时法
轮相异故下世尊有多复次释初及后法轮差别所
以且举初后二时不说中间非法轮也故下文中自
以喻说加前所引皆转法轮故诸圣教文虽有殊若
以理通并无乖反由此佛语乃至俗论皆悉名为转
法轮也问天雨等如前应知然正转法轮唯八圣道
教近生圣道摧诸惑故。

问所转法轮其体是何如何言教若转法轮答见修
无学三无漏道瑜伽论说名为法转谓佛世尊转自
所證无漏圣法置他身中此复随转置馀身中彼复
随转更置馀身如是展转名转法轮此圣法轮必由
言教为增上缘方得转故故佛圣教名转法轮由教
能令法轮转故依此圣教是法轮因非体即为法轮
性也。

又解佛教亦名法轮由展转往他有情身令于
所诠能生正解乃至能伏诸烦恼故瑜伽且依亲能
断惑故说圣道不言教非然萨婆多伹云见道经部
有说体唯是言有说圣道皆法轮性如法轮章广分
别之总是第三轮益差别。

○第四义益不同者于中亦二初彰异计后辨大乘
卷一 第 353b 页 X48-0353.png
言异计者萨婆多等十部同说佛所说经非皆了义
佛自说有不了义经故四依中劝依了义如契经说
不信不知恩断密无容处恒食人所吐是最上丈夫
此而名为不了义也由是诸经皆非了义大众部等
十部同说佛所说经皆是了义咸有利益皆法轮故
其密语经名了义者此说世间极下劣义所有文字
转变密显自證谛理不信他言能最上义谓无学者
能知圆寂知非恩故名不知恩永弃后业名为断密
若果不生是无容处虽受资具由如食吐能如是者
名上丈夫亦如对法第十六广释解密意经释皆顺
理无非了义准此应知既尔如何四依中说劝诸弟
子依了义经谓劝彼依佛所说教不令弟子依外道
教非是佛教有不了义此即是初明其异计。

辨大乘者诸教不同若依涅槃第十四卷无垢称经
第五卷等如前所引佛所说经皆是了义咸令所化
有情调伏皆名佛事皆法轮故依涅槃经第六卷有
五复次说声闻名不了义则大乘之法名为了义后
总说言声闻乘法何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
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
子声闻乘法犹如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经
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是名了义
若依此说诸大乘经皆名了义声闻乘等名不了义
依解深密经第二卷瑜伽决择第七十六皆云世尊
往昔第一时中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
卷一 第 353c 页 X48-0353.png
法轮虽是甚奇甚为希有然是有上有容是未了义
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以隐密相
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亦是有上有所容受
犹未了义依此即显诸大乘经非皆了义经论自说
第二时教非了义故决择分第六十四显扬第六两
处同说不了义经者谓契经应颂记别等教岂大乘
中无契经等故知大乘亦有不了由此圣教虽无正
文了不了义四门分别一法印非法印门二诠常无
常门三显了隐密门四言略语广门。

初法印非法印门者法印有三种一诸行无常二诸
法无我三涅槃寂静若一切教诠三法者为此三种
理印取印名为了义违三法印名非了义或一切教
以三理印印定诸法名为了义非三法印名不了义
由此道理三乘三藏十二分教无非了义皆为三种
理法所印以三种印印定诸法能令永舍惑业苦故
诸外道教并非了义非三印印不能永舍三有为故
故瑜伽论六十四云问归依有几何缘但有尔所归
依答归依有三谓佛法僧四缘故有尔所归依一由
如来性极调善故二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
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正行
供养方欢喜故由佛如是其佛所说法毗奈耶亦可
归依非馀天等涅槃复云一切外道所可言说悉皆
妄语是诸外道痴如小儿不能了达常无常等于佛
法中取少分义虚妄计有常无常等而实不知常无
卷一 第 354a 页 X48-0354.png
常等故唯佛教唯是了义经顺三法印可归依故外
道所说名非了义违三法印不可归故然佛经教是
了义经中说有常乐我净等者是依法身佛性理说
非说诸行即是常等故与三印义不相违若有说言
一切诸行即真如理皆常等者此违三印不同外道
宗非为正教不可依止然经中说三宝众生悉是常
等此有别意至下当知。

二诠常无常门者若经中说十二因缘无生无灭一
切诸法性即真如佛是法身常住不变非杂食身名
为了义与此相违名不了义故涅槃经第六卷云又
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
常变易食所长养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非
食长养是名了义然此一往依宗所明说声闻乘皆
非了义诸大乘经名为了义非诸大乘无不了义声
闻乘教都无了义以下二门自当知也。

三显了隐密门者若诸经中依法性相显了而说诠
理究竟名为了义若非显了随宜方便密意趣说不
究竟故名不了义故深密经第二卷中佛自说云善
男子如来但依如是三种无性性由深密意于所宣
说不了义经以隐密相说诸法要谓一切法皆无自
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胜义生复云世尊
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以隐密相转正
法轮虽更甚奇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
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以显了相转正
卷一 第 354b 页 X48-0354.png
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
诤论安足处所瑜伽七十六与彼文同显扬第六云
隐密者谓当随三种自性义解释一切不了义经由
无量经中一切如来隐密语言及一切菩萨隐密语
言皆随三种自性方可悟入彼义故。

又瑜伽论四十
五云云何菩萨修正四依乃至广说又诸菩萨于如
来所深植正信深植清净一向澄清唯依如来了义
经典非不了义了义经典为所依故于佛所说法毗
奈耶不可引夺何以故以佛所说不了义经依种种
门辨本性义犹未决定尚生疑惑非了义故唯识亦
云故佛密意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非性全无说皆名
了义非小乘中无有了义若隐密说皆名不了非大
乘中无不了义是故若言一切无常一切是常一切
皆苦一切名乐一切皆空一切不空一切无我一切
是我此等圣言皆非显了是佛密意随宜总说无简
别故皆名不了若简别云有为法无常无为是常住
诸有漏皆苦无漏可名乐遍计所执空依他圆成有
生死身无我法身是真我此等圣教性相言之分别
显了此名了义故涅槃第六卷云若于如来随宜方
便所说法中有生执著是名不了义若不能住如是
等中是人巳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如经
中说一切烧然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
无我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
生随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著故于义不了一切烧
卷一 第 354c 页 X48-0354.png
者谓如来说涅槃亦说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
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由此应知清辨等说胜义皆空龙军等言法皆真性
此并如来密意趣教将为显了相性而言违理及文
义皆不可故涅槃经三十四五六云如来世尊为众
生故于诸法中不定宣说此不定说皆是如来随自
意语若于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著是人亦名谤佛
法僧。

四言略语广门者瑜伽决择六十四云何等名为不
了义经谓契经应颂记别等教世尊略说其义未了
应更当释了义教者与此相违应知其相显扬第一
亦同彼说此义意言虽此是大乘明显之教契经等
中初但略说谈理未圆名为不了以此即知声闻乘
中馀自说等语周圆故亦名为了此依说义言有广
略名了不了非约所诠理尽不尽亦不约能诠显了
与隐密如前。

第一为令有情舍耶归正出生死苦名
了不了一切佛经皆是了义外道所说名为不了第
二为令舍小归大名了不了一切大乘皆是了义诸
小乘教名为不了第三为令舍隐归显名了不了大
小乘教显了说法皆是了义其有隐密名为不了第
四令知法广略名了不了诸契经等言略未终皆是
不了馀自说等说名为了且依相传总四义释别对
诸教如理应思。

然大菩萨藏经第三十八卷以九复次释二差别初
卷一 第 355a 页 X48-0355.png
一复次依能所诠明了不了后八复次约能诠教广
分别之故彼经云舍利子诸菩萨等善能通达所有
广文名不了义如是广文不应依趣所有广义是名
了义如是广义则可依趣解云此初复次一切佛经
其能诠文皆名不了但所诠义即名为了此谓能诠
本为表义若不观义能诠何为生解之中所诠亲胜
故所诠义总名为了若能说者对心所发表召诸法
生他解者即能诠胜非所诠义彼依亲生行者解心
故说所诠名了义也即依此义瑜伽显扬说能诠皆
为经体至下当知下八复次唯约能诠明了不了劝
诸弟子依了义经随其所应当善思说不应随闻而
生执著于佛馀教起厌背心造作增长违正法业远
离三乘者乃上来第四义益不同。

○第五所被情机于中有二初总明诸教所被后别
显此论之机。

诸教所被总有五种一声闻种姓谓由身中唯有声
闻无漏种子二独觉种姓三菩萨种性准前可知四
不定种姓谓具有三乘无漏种子或阙随一种有馀
二种由缘转变成果不定故五无种姓谓无三乘无
漏种子故瑜伽论第二说云复次一切种子识若般
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槃法者便阙
三种菩提种子又瑜伽论三十七云谓所成就补特
伽罗略有四种一者住声闻种姓于声闻乘应可成
熟补特伽罗二者住独觉种姓于独觉乘应可成熟
卷一 第 355b 页 X48-0355.png
补特伽罗三者住佛种姓于无上乘应可成熟补特
伽罗四者住无种姓于生善趣应可成熟补特伽罗
诸佛菩萨于此四事应当成就然于此义诸圣教文
取舍差别如理应思。

后明此教所被机者五种姓中唯被菩萨及不定姓
故此论引阿毗达摩契经颂云由摄藏诸法一切种
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论主释云得真现观
名为胜者彼能證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
或说地前亦名胜者虽未證解而信解故又引深密
契经颂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
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论主解云凡即无性
愚即趣寂故此大乘但被菩萨及不定姓若广分别
义如别章此即第五所被机也。

○第六所明宗旨者于中亦二初总明诸教所宗后
别显此论宗旨明诸宗中先明异计后辨大乘明异
计中初彰外道后显小乘。

言外道者彼类虽有九十五种大意不过十六异论
广如瑜伽第六七卷显扬第九及十卷彼二论中皆
说颂云执因中有果显了有去来我常宿作因自在
等害法边无边矫乱计无因断空最胜净吉祥名十
六异论彼二论中皆无引名次第解释一一别破今
但略叙本宗破斥具如彼说一因中有果论宗云一
切因中皆先有本雨众外道作如是计所以者何由
教及理为定量故所言教者谓彼先师所造教藏随
卷一 第 355c 页 X48-0355.png
闻传授展转至今演说因中先巳有果所言理者彼
诸外道寻思观察如谷生禾一切世间皆共了知谷
是禾因非馀麦等又诸世间欲求禾时唯种于谷从
谷求亦非麦等又共知禾定从谷生不从馀生故知
谷中先巳有禾不尔一因生一切果或应一果一切
因自如馀馀如自故。

二从缘显了论宗云一切诸法
性本是有从众缘显非缘所生谓即数论及声论等
作如是计数论师云一切诸法自性本有伹从缘显
非缘所生若非缘显果先是有复从缘生不应理故
然由功用方得于果岂非唯为显了果耶声论师云
声体是常无生无灭然由数数宣吐等缘方显了之
故亦名显。

三去未实有论宗云去来实有由如现在
类同小乘今取外道此胜论等并作此计谓由未来
有苦乐果故现在因能招彼果未来果无如何现因
说招当果及由过去有苦乐因现受彼果过去因无
如何现果过去因灭又过未无唯现在有诸法自性
应非真实唯一念故若如是者不应道理四计我论
宗云有我有萨埵有命者有生者等我是实是常谓
胜论等一切外道皆作此计谓若无我见身色时即
应于身唯起色觉不应起于有情之觉如是乃至于
心境界识随转巳唯应起于心觉不应起于萨埵之
觉既于五蕴各别见巳不起蕴觉起有情觉故知决
定实有我也又无我者不应起觉我能见色或复起
心我不当见如是乃至谓我以身当触诸触或复起
卷一 第 356a 页 X48-0356.png
心我不当触又于善业我当造作或复止息不善亦
尔如是等受皆由我觉行为先导故定有我又如此
论破我之中由忆识等故知有我又涅槃经第十三
卷别有馀因如彼广说。

五计常论宗云我及世间一
切诸法皆是常住伊师迦等作如是计即四全常一
分常论彼计因缘至第六卷自当分别极微等常皆
此计摄涅槃第十三亦有此计广立其因具说如彼。

六宿作因论宗云现在未来所受苦果由过去宿作
业若现精进便坏旧业旧业既尽众苦皆灭众苦灭
尽即是涅槃离系外道作如是计谓世间有修正行
而受苦果有造邪行而到于乐若此苦乐由现在因
因果相望应成颠倒故知皆巳宿作为因涅槃四十
须跋陀说正与此同别有馀因如彼广说七自在等
作论宗云谓诸世间士夫所受苦乐果等或以自在
变化为因或以自然大梵时方虚空我等而作其因
不平等因论者作如是计见诸世间于因果中不随
意转故作此计谓见有情欲修净因不遂本心反更
为恶欲生善趣反堕恶道意求受乐反受诸苦既不
随意与受相违故知别有作者生者。

八害为正法轮
宗云若为祀祠咒术为先害诸生命能害所害及以
助伴并随喜者皆得生天然此不由观察道理作此
建立但诤竞劫诸婆罗门违越古昔婆罗门法为欲
求食妄起此计。

九边无边论宗云世间有边无边俱
与不俱谓住有边无边等相诸外道计谓有外道得
卷一 第 356b 页 X48-0356.png
世间静虑便于世间住有边等相故作此计即见趣
中有边等此计。

十不死矫乱论宗者即见趣中四不
死矫乱计。

十一计无因论宗云我及世间皆悉无因
即见趣中二无因计。

十二计断宗者即见趣中七断
论计。

十三计空论宗云因果皆空无有施与受养祀
祠乃至无有真阿罗汉即邪见外道作如是计谓依
静虑得宿住通见世施主一期寿命恒行惠施从此
命终生贫贱家故知世间无施与等复见有人恒行
妙行堕于恶趣恒行恶行反生善趣故知亦无妙行
及二异熟乃至广说。

十四妄计最胜论宗云诸婆罗
门是最胜种性刹帝利等是下劣种诸婆罗门是梵
王子口腹所生梵王体胤谓斗诤劫诸婆罗门作如
是计以见世间真婆罗门性聪慧故性具戒故又贪
名利及恭敬故作如是计。

十五妄计清净论宗若我
解脱名为清净谓于诸天微妙五欲随意受用则名
得现法涅槃第一清净即见趣中五现涅槃计故复
有外道起如是见作如是论若有众生于殑伽河等
沐浴支体所有罪障一切除灭第一清净复有外道
计持狗戒或牛戒等同为清净。

十六妄计吉祥论宗
云谓若世间日月薄蚀星宿失度所欲为事皆不成
就苦彼随顺所欲皆成由此应勤供养日月及诸星
宿若能如是最为吉祥谓有获得有漏静虑世间同
谓是阿罗汉有求富乐便往请问然彼不知业果之
相但答彼云汝等应勤供养日月上来总是明外道
卷一 第 356c 页 X48-0356.png
宗。

显小乘者依宗轮论束二十部合为十一义类同故
一者大众一说说出世鸡胤四部说一切如来无有
漏法佛身寿量悉无边佛化有情心无厌定解云此
同大乘佛十八界皆是无漏佛身寿量悉无边际现
丈六身入涅槃等随宜化现非真实故有情界无尽
利乐心亦然无利以息故无厌足一刹那心了一切
法有一念能知诸法故非如有部相续方知又馀此
同宗云佛身一念不能了其自性相应俱有今此一
念皆能了之。

菩萨为欲饶益有情愿生恶趣随意能
往解云诸部宗说得忍巳去不生恶趣此四部宗圣
者犹生然唯菩萨由悲愿力生非是二乘及恶业力
所以者何有四缘故一为令彼苦微薄故犹如轮王
出众生皆受乐菩萨在恶趣彼生皆苦少二为增益
厌怖心故生恶趣中虽极重苦愿于生彼增厌怖故
三为引发平等慈故不救恶趣唯救善趣救拔之心
不平等故四为坚固忍辱行故若无苦时如何安受
故兴悲愿而往受生然有三位一不定位谓即初劫
二决定位即第二劫三受记位即第三劫初劫有愿
未得生彼后二位内随意能生。

眼等五识身有染有离染解云有染者有烦恼有离
染者有圣道然有二说一云但为意识引生离染非
能断染五识无漏不明利故二云既许五识体通无
漏说离染于理无违前说善无加行故然修道中起
卷一 第 357a 页 X48-0357.png
此五识见道位内五识无故。

色无色界异六识身解
云三界之中皆许有色微细根大无色亦有故无色
界具六识身准知上界亦有香味二境必有自界境
故即色无色具十八界彼论文略不言根境根境无
者识应无。

故问无色既有色何名无色界答有细无
粗色故名无色问色界色非粗应许名无色答色色
虽胜欲然劣无色色但可名色界不得名无色问道
色胜无色应说名无色答道色非业果虽胜非业果
色业果中微故说名无色无色于业果中有极细色
无粗色者名无色故亦非无表得无色名非有对中
最极胜故若尔应唯有顶诸色名为无色非下三空
下三空随堕界业果非极胜故若言四空非下根境
故总说四名无色者即四静虑所有色身非下地根
所能取故与彼何异不名无色若谓欲色有欲有色
随义立名不名无色无色有色非随义立名乃名为
无色此有何理彼亦于此无理别由故无色言非善
成立广破彼计如俱舍论第二十八文理极精。

五种色根肉团为体眼不见色乃至身不觉触解云
无别净色名眼等根肉团不净故不见色唯识能见
非根有能乃至触境应知亦尔问若识见者识无对
故壁等不碍应见障色答于被障色眼识不生识既
不生如何当见问眼识于彼何故不生许眼见者眼
有对故于被障色无见功能识与所依一境转故可
言于彼眼识不生许识见者何缘不起答彼反难云
卷一 第 357b 页 X48-0357.png
眼岂如身根境合方取而言有对故不见彼耶又颇
𦙁迦琉璃云母水精等所障云何得见是故不由眼
有对故于被障色无见功能问若尔所执眼识云何
答若于是处光明无障于被障色眼识亦生若于是
处光明有障于被障色眼识不生识既不生故不能
见然经说眼能见色者是见所依故说能见如俱舍
论第二卷诤。

第八地中亦得久住解云第八地者谓预流向罗汉
第一乃至初向名为第八彼引證云如须达多一时
施食供养众僧空中有天而语之言此预流向竟后
云此预流果既云初向出观受施明知亦得久住向
中虽知彼宗一心见道断惑未尽亦得出观如先观
欲四真谛理断欲界惑而且出观受须达施后复入
观双断上故除此馀宗无有见道十六心中而得出
观乃至姓地法皆可说有退解云姓地法者即世第
一法如毗婆娑第三卷说以许世第一法多念相续
许有退非如诸宗定唯一念。

预流者有退义阿罗汉
无退义解云初果但以一见无漏而未别修又于身
馀惑未尽圣道未圆故未坚牢可有退义其第四果
与此相违故无有退第二三果类亦应然彼论文略
但说初退若大乘宗四皆不退一切有部后三可退
经部初后必无退理其中二根有二道别无漏得者
亦无退理有漏得者退可起惑由不断惑伏惑得故
无漏巳断心不退故。

无无记法解云随一一境所望
卷一 第 357c 页 X48-0357.png
不同善恶业感各有异故善感名善恶感名恶故于
色无有无记问上二界惑其性是何答唯不善通果
变化其唯是善威仪工巧或善不善随能起因如异
熟说诸预流者造一切恶唯除无间解云十恶业道
预流由造唯除五逆无间之业巳极重故圣者不为
问如何初果得不坏信性戒顺成就犹造十恶答入
观證净出观行恶故不违理若尔入观不疑三宝出
观便疑答疑但逆理初果总无十恶业道其事微细
初果犹有。

无为有九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空无边处五
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
性九圣道支性解云初之三种同诸宗说四无色者
彼界所依别有无为是灭谛摄能依细蕴自是无常
下蕴非细界非极胜无别此依非如无色又下界心
能缘上下无隔碍故无别所依无色不然唯缘自上
有隔碍故别有无为缘起支性即生死法性谓生死
法定无明等后方有行等老死等前有生支等无有
行等非痴等生非缘馀法惑无缘起此理决定由所
依常故所依理说是无为摄其无明等十二差别自
是无常是有为摄。

圣道支性即圣法性一切圣道性
能离染此理决定由所依常故所依理是无为摄其
八差别自是有为此由生死及以圣道各别有理为
隔碍故故二相违能所治别。

心性本净客尘烦恼之所染污说为不净解云无始
卷一 第 358a 页 X48-0358.png
时来心体自净由起烦恼故名为染烦恼非心无始
本性故说客名问既称心性本净宁非净耶答心性
无始烦恼亦然有心即染故非是圣问有心既即名
染应非心性本净答心性与染虽实俱时染非心性
故称本净问心性与染既俱时如何说染名为客答
后修道时染即灭尽唯性净在故染名客。

随眠非心
非心所法亦无所缘随眠异缠缠异随眠应说随眠
自性与心不相应缠自性与心相应解云随眠即是
贪等随眠有十种非心心所故无所缘缠谓现缠随
眠与彼其性各异缠是心所与心相应随眠不尔无
相应义故十随眠名不相应过去未来非实有体解
云现有体用可名实有去来体用无故并非实有曾
有当有名去来故。

都无中有解云彼宗舍命无间即
生故无中有问随于何界受生处异无中有者如何
得生同处可许无间生故答识心无碍此死彼生生
即色俱于此何失七有经等此上皆是如俱舍说。

诸预流者亦得静虑解云无漏道方能断结故伏诸
惑亦得静虑大乘经部其义亦同萨婆多等无如是
等四部本计又末计云有于一时二心俱起道与烦
恼各俱现前解云末计一时二心俱起根境作意缘
力齐故故不同本诸识不俱又解本计无细意识末
计许有故说二俱粗细二心一时俱故本计虽许别
有随眠然道起时不许同念末计随眠既许恒有故
圣道起各俱现前如烦恼得与道俱故今言烦恼即
卷一 第 358b 页 X48-0358.png
是随眠理非现缠染净相相违无俱义故又解既末
许二心俱起粗识有漏道细心何无惑俱亦如二乘
生空观品虽六无漏七有漏故。

种即为芽色根大种
有转变义心心所法无转变义解云彼宗说色现在
长时同正生灭故种子体转即为芽非种灭巳方有
芽起复由长时故许转变如乳转变以为酪等心心
所法刹那生灭故不转变前为后法心遍于身解云
即细意识遍依身住触首及足俱能觉受故知细意
遍住于身非一刹那能次第觉心随依境卷舒可得
解云诸部等依缘皆定大境小境大根小根诸识无
始皆巳定属此部不然无先所依所缘定识若依大
根又缘大境心随根境便即言舒若依小根又缘小
境心随根境亦即言卷意显诸识逢境即缘逢依即
起非如诸部先定依缘四部所宗大义如是。

二多闻部宗说佛五音是出世教一无常二苦三空
四无我五涅槃寂静此五能引出离道故馀是世间
馀义多同说一切有部解云谓此五教闻皆利益称
可于体为教体故非不了义亦定出世道所馀教不
尔不名出世。

三说假部谓苦非蕴解云苦体非实故不名蕴在蕴
门中皆实有故十二处非真实解云以说依缘皆积
聚故虽积聚假义说名为蕴体非积聚故不名假无
依缘故所依所缘要体积聚方能生故是假有意处
虽无有积聚义然现在识不名为意入过去时方名
卷一 第 358c 页 X48-0358.png
意处体非现在故非实有同大众等过未无故问十
八界中亦有根境依缘既别为假为实答十二是假
义准知故六识界实故略不论或十八界虽有依缘
不为依缘生识名界种族因义种类别义是界义故
虽有二说后说为胜此部所宗蕴界是实唯处名假
若经部宗处蕴是假唯界名实俱舍论主处界是实
唯蕴是假一切有宗三科皆实问答立破具如俱舍。

诸行相待展转和合假立为苦解云待适悦故假立
名为苦或可下界待上名苦乃至有顶诸行待无漏
故有顶名苦问下待于上下名为苦说苦名假上待
于下上名为乐乐体非实答彼宗义云乐可别受故
乐名实苦性非受故名为假问适悦名乐既有别受
逼迫名苦何无受性答此不能通宗有过故又解说
苦名假依行苦说谓有漏行粗细相形与苦性合谓
由无常违圣心故故名为苦非实苦受或可坏苦义
亦如是谓未坏时诸行皆苦多生苦故非实苦受理
实非无苦受自体欲界中生名苦苦也虽苦苦体苦
受相应俱者五蕴总名苦苦能逼迫受名为苦苦是
实非假理亦应然若依俱舍第二十二有说苦实乐
受是假故彼论云有馀部师作如是说定无实乐受
唯是苦云何知然由教理故云何由教如世尊言诸
所有受无非是苦又契经言汝应以苦观于乐受又
契经言于苦谓乐立为颠倒云何由理以诸乐因皆
不定故谓诸所有衣服饮食冷煖等事诸有情类许
卷一 第 359a 页 X48-0359.png
为乐因此若非时过量受用便能生苦复成苦因不
应乐因于增盛位或虽平等但由非时便成苦因能
生于苦故知衣等本是苦因苦增盛时其相方显威
仪易脱理亦应然又治苦时方起乐觉及苦易脱乐
觉乃生谓若未遭饥渴寒热疲欲等苦所逼迫时不
于乐因生于乐觉故于对治重苦因中愚夫妄计此
能生乐实无决定能生乐因苦易脱中愚夫谓乐如
荷重担暂易肩等故受唯苦定无实乐论主破云且
应反徵拨无乐者何名为苦若谓逼迫既有适悦有
乐应成若谓损害既有饶益有乐应成若谓非爱既
有可爱有乐应成一一广破所引教理具如俱舍不
能多述。

无非时死先业所得解云非老病缘有横死者名非
时死诸非时死皆业所得无由横缘过去行此横业
故今方横死故无非时若大乘中许非时死药师经
说有九种横死谓一切身中无胜业得病虽轻便中
夭故。

业增长为因有异熟果转解云唯业殊胜方能
感果得等馀法不招异熟要业功能得果时其相用
增长为异熟因方感果故馀即不尔。

由福故得圣道
道不可修解云现见修道不能得圣故知圣道不可
修成但由持戒布施等福得圣时至方成圣果故不
可修慧力得圣问现见修道不得圣即说由福成现
见有施不成圣应说由修得。

道不可坏解云一得道
巳更无退失是故四果皆无有退不同馀宗圣果有
卷一 第 359b 页 X48-0359.png
退。

四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三部宗说谓诸菩
萨不脱恶趣解云三劫皆是异生摄故犹生恶趣。


窣堵波兴供养业不得大果解云以无情法不能受
施利益施王令生欢喜故无大果少福可成准知施
法亦无大果如是。

五说一切有部说有总有二种一法一切二时一切
法一切者谓心心所法色不相应及三无为时一切
者去来今如是一切皆悉是有是一切有皆二所摄
一名二色色蕴粗著总得色名四蕴无为其体微隐
以名方显故总称名此土有闻今不多述。

六雪山部宗谓诸菩萨犹是异生解云同萨婆多三
劫俱是异生。

菩萨入胎不起贪爱解云异一切有悲
愿生故无贪爱。

无诸外道能得五通解云以耶教理
无得通者设有能成静虑无色定慧不均亦无通起
现见能飞知宿住等皆是咒药神鬼等力非是通力
内法异生依内教修可有得者。

亦无天中住梵行者
解云以天女色胜过人故故生彼者无住梵行准此
圣者欲天皆无或初二果有亦无有馀义多同一切
有部。

七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五部宗
说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解云有我与蕴不即不离
亦非无为非有为故不可说藏摄若此实我即蕴者
蕴灭我灭应是有为又应成断若离蕴者蕴灭我有
卷一 第 359c 页 X48-0359.png
应是无为又应常住佛说无我但无外道即离蕴我
既不可说亦不可言形量大小等有受者乃至成佛
此我非无。

诸行有暂时住亦有刹那灭解云心心所
法灯焰铃声皆念念灭色法随应或长或短身表命
根器世界等一期之中住不灭故非久不灭总名暂
时。

亦有外道能得五通解云现见外道有修得故教
理耶故但无出世由能成就禅无色故故有外道成
就五通。

五识无染亦无离染解云无分别故但有无
记染及离染由分别生故五识身无染离染。

若巳得
入正性离生十二心顷说名行向第十三心说名住
果解云别缘四谛各有三心谓欲界苦有其三心一
苦法智初观欲苦二苦法忍重观欲苦初见此谛见
理未周故复重观三苦类智合观色无色界苦以苦
谛三界尽故不重观四谛各三总有十二心观三界
四谛第十三心有说第十二道类智心第二刹那名
为住果有说十二别观四谛第十三心总观四谛故
最后念方名住果前三类智无二念故于二说中此
后应胜。

然密严经第一中说唯十二心名为现观故
彼颂云苦法苦观智及苦随生智集智三亦然灭道
亦如是如是十二种名之为现观理实大乘三乘现
观真唯一念相乃十六说十二种依随转门或可大
乘于相见道三心十二十三十六随意乐力起亦无
违至下第十当广分别。

八化地部宗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无为是有四圣谛
卷一 第 360a 页 X48-0360.png
一时观解云空无我行随一总缘故四圣谛一切现
观容馀行但自相是圣道前修故道生不尔无由现
起。

异生不断欲贪嗔恚解云异生既无无漏圣道有
漏六行不断烦恼义如经部亦似大乘然彼且举欲
贪嗔恚实亦不能断上二界。

定无中有无阿罗汉增
长福业解云实无中有乾闼婆等是作乐神引七有
经如俱舍说以无烦恼可生长有漏业故延寿转福
分等但是故业。

六识皆与寻伺相应解云同萨婆多
非唯意识亦有齐首补特伽罗解云谓不还者齐者
至也至生死首故云齐首谓不还者生有顶天心不
起下无漏圣道断自地惑取无学果至命终时烦恼
自尽得阿罗汉入般涅槃故此名为至生首以至极
故更无生处虽圣道不生必尽生死入涅槃故非如
馀部生馀地中虽不起下净无漏定圣生有顶必起
无漏无所有处能尽自地所馀烦恼自地无圣道欣
乐起下故然无所有最邻近故起彼现前尽馀烦恼。

有世间正见无世间信根解云有漏慧伏烦恼故推
求名见得正见名世间信等不坚固易改转故以非
增上不得根称然且举初馀四亦尔故无世间信等
五根。

无出世静虑解云静虑是粗外道异生多皆共
得故唯有漏此静虑言通色六地理实亦无无漏无
色彼论异生说色无色别有天住等无漏九地圣者
别起入见道等不名静虑及无色故。

无无漏寻解云
寻是粗故体唯有漏伺是细故可通无漏然思惟支
卷一 第 360b 页 X48-0360.png
唯是有漏助道支故说名道支或正思惟亦名无漏
但是思慧非体即寻。

善非有因解云实非是善正因
而能感生死以义应言善非为因若助不善令感人
天亦尔。

色无色业性类是何解云皆是不善微薄业
能感胜报故无有失即有漏果皆不善皆招行苦故。

无为有九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不动五善法
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无记法真如八圣道支真如
九缘起支真如解云彼说无为九体各一不动无为
于上二界断定障得亦总立一定障名动今由断得
故名不动其性皆善。

僧中有佛故施僧者便获大果
非别施佛佛与二乘皆同一道同一解脱说一切行
皆刹那灭定无少法能从前世转至后世此等皆是
彼本宗义。

末宗云过未实有亦有中有业实是思无
身语业寻伺相应解云意业体思身语由思发故非
业性六识皆与寻伺相应。

大地劫住解云同犊子等
色法长时有不灭故。

九法藏部宗说佛虽僧摄然别施佛果大非僧解云
若别施佛心极殊胜若佛在僧亦兼施者心即宽慢
故别施佛果大非僧。

于窣都波兴供养业获广大果
解云以佛舍利安在其中见此处时如见于佛极生
欢喜故有大果。

佛与二乘解脱虽一而圣道异解云
解脱所證可说名同圣道能證明昧有异。

阿罗汉身
皆是无漏馀义多同大众部说解云无学身非漏依
故虽为漏境此疏远故非如有部他缘亦成漏但非
卷一 第 360c 页 X48-0360.png
所依故名无漏得无学时舍有学蕴然别有一类无
漏蕴故无学身并皆无漏有说后退无学果时舍无
漏蕴有漏蕴生此义非理彼说馀义同大众部大众
部说预流者身非漏依故。

十饮光部说若法巳断巳遍知则无未断未遍知则
有解云法谓烦恼未断遍知过去有体无间巳断解
脱遍知过去烦恼其体即无不同有宗但不成就于
过未世其体非无。

若业果巳熟则无果未熟则有解
云诸异熟业若果未熟过去有体果若巳熟过去即
无唯有果体由前势力前灭后生相续不断俱舍二
十亦同此说故彼论云若人唯说有现在世及过去
世未与果业说无未来及过去世巳与果业彼可许
为分别说部然彼论中第三十卷叙经部宗文稍相
似义即不同彼云于此义中有差别者异熟因所引
与异熟果功能与异熟果巳即便谢灭同类因所引
与等流果功能若染污者对治起时即便灭坏不染
污者般涅槃时方永谢灭以色心相续尔时永灭故
有人解云异熟因所引与异熟果功德与异熟果巳
即谢灭者此同饮光果未熟时过去有体巳熟即无
今不如是经部过未其体都无如何乃言果未熟时
过去有体今解释云异熟种子由爱取等相续转变
引起差别与果功能随业一期与异熟果与果功用
谢灭即无非业种体亦今非有故论俱言功能谢灭
虽有种体后设遇缘更不招果无功能故非如同类
卷一 第 361a 页 X48-0361.png
固遇缘转变引自果巳后若遇缘更复转变重能生
果问经部师宗不同有部一业既许招得多生。

如何
业种更不招果解云但业势力感多生巳功能方谢
说与果巳功能谢灭非感一生功能皆无若尔功能
有长时力如何身命数死数生解云业尽功能非应
长远由异熟合数死数生又解业有功能虽可未尽
一期法尔分分不同故有中间数生死义又有解云
言引多生由多念业依相续说得一业名故言一业
能引多生此说不然一念唯招得一生此同有宗第
二师说经部一念许引多生故不应言念念别引大
乘于彼理亦不违至第八卷当分别之或饮光部说
业异熟巳无者非果初起其体即无唯有果体相续
而转随果究竟业体方无非如馀宗巳受果业伹更
无能非无体性诸行以过去为因无以未来为因解
云此同诸部无有果前而因在后将因对果或前或
俱以果望因或俱或后彼论文略但说过因理应说
言过现为因故彼部宗义因经部因唯过去无俱有
因故但说行以过为因。

一切行皆刹那灭诸有学法
有异熟果解云彼宗学法通漏无漏皆能招感乐异
熟果如初二果未离欲染故有漏业能感欲生生上
不还未离上染漏无漏业能招上生故有学法有异
熟果或彼学法通漏无漏有异熟者说有漏法。

十一经量部宗说非离圣道有蕴永灭解云诸有漏
道但伏非断。

有根边蕴有一味蕴者即细意识无始
卷一 第 361b 页 X48-0361.png
时来一味而转无有间断及转易故此四蕴非色摄
根边蕴者细意即名根是生死根故由此为根有五
蕴起故名根边是五蕴边故。

异生位中亦有圣法解
云谓无漏种法尔成就非异生位无漏现行执有胜
义补特伽罗解云计有实我唯圣者知然不同彼犊
子部等所计之我非即离蕴此计别有然体微细不
可施设馀义多同一切有部今此所论略陈宗要若
广述者如宗轮论问如来设教本为除诤诸弟子众
同禀为师何因去圣未淹广兴斗讼共受遗训言义
便乖答诸佛出兴实为含识所化机别故教有殊见
者不同随闻生著于馀未达起不忍心然百岁前虽
有异见由有圣力众为巳宗人及法殊唯分成异故
涅槃经三十四云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定
知诸根力是故能知一切众生上中下根利钝差别
知现在世众生诸根亦知未来众生诸根如是众生
于佛灭后作如是说如来毕竟入于涅槃或不毕竟
入于涅槃乃至彼云或有说言有十方佛无十方佛
知其如来具足成就知诸根力何故今日不决定说
佛解意云正由如来知诸根故所以于法作不定说
诸比丘等不解我意随所闻巳作决定说广解如经
即显异计皆有圣言由不了知即各别执上来初彰
外道后显小乘合总明第一异计。

唯识论料简上
卷一 第 361c 页 X48-036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