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888a 页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0a 页
《菩萨地持经》卷第三
北凉中印度三藏
昙无谶于姑臧译
**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云何成熟。略说有六种。一者自性成熟。二者
人成熟。三者种分别成熟。四者方便成熟。五
者人成熟。六者人相成熟。自性成熟者有善
法种子。修习善法随顺二障。清净解脱身心
有力。真实方便具足究竟。有佛无佛。堪能次
第断烦恼障及智慧障。如痈已熟。至应破时。
名之为熟。又如瓦瓶任用之时。名之为熟。亦
如庵罗果等堪食用时。名之为熟。如是菩
萨。修习善法真正方便。具足究竟次第堪
任。离障清净。是名自性成熟。人成熟者。略说
四种。有声闻种性。以声闻乘。而成熟之。有
缘觉种性。以缘觉乘。而成熟之。有佛种
性。以无上大乘。而成熟之。无种性者。则
以善趣而成熟之。如是四种人。诸佛菩萨
以此四事而成熟之。种分别成熟者。略说
有六种。一者诸根成熟。二者善根成熟。三
者智慧成熟。四者下成熟。五者中成熟。六
者上成熟。诸根成熟者。寿具足。色具足。种性
具足。自在具足。信言具足。大力具足。人具
足。力具足。身得报果堪能勇猛精进方便。心
无疲厌。于一切明处悉方便学。善根成熟
者。性少烦恼不起恶法。阴盖轻微质直随
顺。智慧成熟者。明慧具足。善说恶说能解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0b 页 T30-09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0.png)
恼。诸根成熟解脱报障。善根成熟解脱业障。
智慧成熟解脱烦恼障。下成熟者。有二因缘。
一者不久修习诸根善根智慧因缘。一者修
习下因。中成熟者。于此二因缘。一胜一劣。
上成熟者。当知俱胜。
方便成熟者。有二十七种。一者界充满。二者
现缘饶益三者度。四者爱乐摄受。五者初
处。六者非初处。七者远净。八者近净。九者
方便。十者净心。十一者财饶益。十二者法
饶益。十三者神足。十四者说法。十五者隐
覆说法。十六者显现说法。十七者下方便。十
八者中方便。十九者上方便。二十者闻。二十
一者思。二十二者修。二十三者摄取。二十四
者伏取。二十五者自作。二十六者请他作。
二十七者俱作。界充满者。善法种子生长具
足。依先修习。善法种子展转相因。增长充满。
是名界充满。现缘饶益者。于现在世。不倒
说法不倒受持善随顺法。法次法向界充满
者。以本因故。现在成熟。现缘饶益者。现在
世因现在成熟。度者。亲近善友信心得生。
信增上已。离家恶行受持禁戒。非家出家受
离欲戒。爱乐摄受者。出苦道迹。欲乐苦行。二
俱远离。行于乐道深乐佛法。初处者。以初
厌法修行厌离。知胜妙义度功德利。非初处
者。已度成熟。于现在世。不离亲近诸佛菩萨。
增长住处渐渐增进。转胜成熟。远净者。起懈
怠心修行远缘。流转生死经历劫数。堪任清
净与此相违。名为近。净方便者。得诸善义欣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0c 页 T30-09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0.png)
名称。受持禁戒常行顿行。净心者。正观诸
法次第堪忍。于正法中无能坏者亦令众生
修习正法。于三宝中得善胜义。信心不动。财
饶益者。随其所须。衣食众具一切施与。法
饶益者。欲受法者授之以法。乐受义者。为
说正义。神足者。神力示现哀悯众生令得信
乐。信增上已。修方便净。彼诸众生。若见若闻
大神变已。于正法中得清净心。修善方便。说
法者。自善解义能为人说。己及众生与正道
俱。疾成大智随顺说法隐覆说法者。于少智
众生覆藏深义。为说粗现易行之法。显现
说法者。智慧众生深入佛法。为说甚深微妙
之处。下方便者。不常方便。不顿方便。中方便
者。或常方便。或顿方便。行一舍一。不能具
足。上方便者。具二方便。闻者。解佛所说修多
罗等种种经法。受持诵习精勤方便。思者。于
寂静处思惟诸法。开解通达决定法相。修者。
谓止举舍。止观前行。修习深乐。止观舍心。摄
取者。依止无贪心修行布施。瞻视和上诸师
疾病。供施衣食汤药众具。若有忧悔及馀烦
恼。能为开解。修如是等如法供养。伏取者。心
正思惟自护烦恼。见馀众生若有毁失。下犯
诃责。中犯折伏。上犯驱出。呵责折伏。为
安乐彼及馀众生。若驱出者。还听忏悔。既安
乐彼兼利馀人。若不还悔安乐馀人。馀人
见彼犯罪驱出。因是自护。自作者。自如法住随顺说法。令他众生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若不如法住众人=生【三】【宫】人=生【宋】【元】【明】【宫】人当言人当言。汝今云何。教授他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1a 页 T30-09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1.png)
善方便巧说法者。众所知识增上爱敬。劝
请说法成熟众生。俱者。谓自作劝他。二
俱成熟。此二十七种方便成熟。彼六种成熟。
分别具足。所谓诸根成熟。善根成熟。智慧成
熟。下中上成熟。
人成熟者。略说六种。菩萨住于六地成熟众
生。谓住解行地菩萨行解行住。净心地菩萨
行净心。住行道迹地菩萨行道迹。住决定地
菩萨住决定住决定行地菩萨行决定行。
住究竟地菩萨到究竟。无种性处人。善趣
成熟。数退数进。有种性处人。令得成熟。
无有退失。数数增进。
人相成熟者。本习声闻。住下成熟者。下欲下
方便未离恶趣。于现法中不得沙门果。于现法中不得涅槃。住中成熟者。中欲中方便不
堕恶趣。于现法中得沙门果。不得涅槃。住上
成熟者。上欲上方便不堕恶趣。于现法中得
沙门果及般涅槃。住上成熟者。上欲上方便。
于现法中得沙门果及般涅槃。成辟支佛如
声闻。何以故。道同声闻故。胜声闻者。谓最后
身无师自悟。本习力故。修三十七品断一切
结。得阿罗汉=呵【知】汉證汉證。故名缘觉。又菩萨住解行
地者当知下成熟。净心地者中成熟。决定究竟者上成熟住下成熟菩萨。下欲下方便未
离恶趣。当知是第一阿僧祇满。炽然不动。快
净道品悉不成就。住中成熟菩萨。中欲中方
便不堕恶趣。第二阿僧祇满。炽然不动。道品
成就快净不成就。住上成熟菩萨。上欲上方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1b 页 T30-09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1.png)
道品一切成熟。其性淳厚具足炽然。增上妙
果增上福利。故名炽然。不还不退坚固升进。
故名不动。于菩萨地清净无上。故名快净。
彼中财利成熟。神足成熟。隐覆说法成熟。
下方便成熟。闻惠成熟。此五种成熟。久远
修习犹尚为下。况复近修。馀一切成熟事。一
一三种说。谓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
上。上下上中上上。如是等下中上分别。则有
无量成熟。当知诸佛菩萨成熟众生。彼菩萨
于此成熟事。如所说自熟。佛法诸根成熟。善
根成熟。智慧成熟。下中上行成熟。以三乘法。
成熟众生。
** 菩萨地持方便处无上菩提品第七
云何为菩提。略说二种断二种智。是名菩
提。二种断者。烦恼障断。及智障断。二种智
者。烦恼障断。离垢清净一切烦恼不相续智。
及智障断。一切所知无障碍智。复次清净智。
一切智。无碍智。灭一切烦恼习。清净明达永
断无馀。是名无上菩提。彼一切烦恼习究竟
断智。是名为清净智。一切界一切事一切
种一切时无碍智。是名一切智。界者二种。
世界及众生界。事者二种。有为无为。如是
有为无为事。无量种分别。自相差别分别。
总相差别分别。因果分别。界分别趣分别。
善不善无记等分别。时者有三时。过去未来
现在。如是知一切界一切事一切种一切时。
是名一切智。不假方便发心即知。于一切法
了达无碍。是名无碍智。复次百四十不共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1c 页 T30-090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1.png)
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三十二大人相。
八十随形好。四无碍智。一切种清净。十力四
无畏。三念处三不护。大悲不忘法。断除诸习。
一切种妙智。是诸佛法。安立品当广说。
无上菩提者。具七无上。于一切菩提最为无
上。云何七无上。一者身无上。二者道无上。
三者正无上。四者智无上。五者神力无上。六
者断无上。七者住无上。如来三十二相庄严
其身。是名身无上。如来自度度人。多所过度
哀悯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世人。是名道无上。
如来无上无等四正成就。谓正戒正见正威
仪正命。是名正无上。如来无上无等四无碍
智成就。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是
名智无上。如来无上无等六神通成就。如前说。是名神力无上。如来无上无等一切烦
恼习断。智障断成就二断。是名断无上。如
来无上无等三种住多于中住。圣住天住
梵住。是名住无上。空无相无作。灭尽正受。
是名圣住。四禅四无色定。是名天住。四无量
心。是名梵住。于彼三住中。四无上住如来多住圣住中住空三昧及灭尽定。天住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2a 页 T30-09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2.png)
六时。常以佛眼观察世间。谁应度者。未起善
根我当令起。乃至谁应得无上果。我当建
立。是名住无上。身无上者。名大丈夫。道无上
者。名为大悲。正无上者。名大戒大法。智无上
者。名为大惠。力无上者。名大神通。断无上
者。名大解脱。住无上者。名大住多住。
复次如来。有十种名称功德随念功德。云何
十。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
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婆。非不如说。
故名如来。得一切义故。无上福田故。应供养
故。故名为应。如第一义开觉故。名等正觉。三
明如契经所说。行者。止观具足故。名明行
足。第一上升永不复还。是名善逝。知世界
众生界一切种烦恼及清净。是名世间解。第
一调伏心巧方便智。一切世间唯一丈夫。是
名无上调御士。四种真实智。义法真实故。显
示不了义故。依一切义故。广宣说故。断一切
疑故显示甚深清白处故。为诸法根故。为一
切法导故。为一切舍故。脱一切苦师演说法
义。正诸天人。是名天人师。义饶益聚。非义
饶益聚。非义非非义饶益聚。具足一切种平
等开觉是。名为佛(此三聚是善不善无记)。坏一切魔力
故。是名婆伽婆。或无量劫无一佛出世。或
一劫中多佛出世。于彼彼十方无量世界。有
无量无边阿僧祇佛出现于世。何以故。十方
世界有无量菩萨。俱发大愿故。若一菩萨。如
是日如是分如是月如是岁发菩提心一切菩萨。亦复如是。即于此日此分此月此岁〔发菩提心〕-【圣】发菩提心。同一威仪同一堪能同一方便。〔一切…复〕六字-【三】【宫】〔一切…复〕六字-【宋】【元】【明】【宫】一切菩萨亦复如是发菩提心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2b 页 T30-09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2.png)
无量世界。一一世界各有无量无数菩萨。无
二菩萨同愿同行。于一国土俱时成佛。况复
无量一时俱成。又一切菩萨一时同行次第
成佛。是亦不然。亦非一成馀悉不成。是故十
方无量世界。随其所净空无佛处。同行菩萨
各各成佛。是故无量世界有无量佛。
无一世界二佛俱出。何以故。菩萨长夜作如
是愿如是方便。我当于一无佛法处广说正
法调伏众生。令脱众苦入于涅槃。如是长夜
长养大愿。摄受正道大愿。果成。又一如来。
能于三千大千刹土。悉能施作一切佛事。第
二佛出无所利益。复次一世界中一佛出世。
能令众生自事决定勤修随顺。何以故。彼作
是念。一切世界唯一如来。教化周已当入涅
槃。更无有佛能令我等修行梵行听受正法。
念已疾行淳修精进。修行梵行听受正法。若
多佛者不速勤修。以是故。说一世界中唯一
如来。众生自为决定勤修。
一切如来等无差别。唯除四事。一者寿命。二
者名称。三者种性。四者色身。唯此四事有
增减相。非馀功德。亦非女人得无上菩提。
何以故。菩萨于初阿僧祇劫已舍女身。乃至
坐佛树下不受女身。一切女人性多烦恼。成
就恶智。不以烦恼恶智能得无上菩提。
如是无上菩提有无量义。举要言之。有自
性义。无上义。名称功德义。随念功德义。堪能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2c 页 T30-090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2.png)
度诸思议。无量无边功德具足。出过一切声
闻辟支佛上。是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一最胜无等无上。
** 菩萨地持方便处力种性品第八
已说菩萨所学处。菩萨学今当说。如是菩萨
欲善学菩萨学者。有七事。一者先当多修信
解。二者求法。三者说法。四者法次法向。五者
正教授。六者教诫。七者摄方便身口意业。云
何菩萨多修信解。菩萨于八种解处。净信在
前。一心决定乐欲成就。所谓三宝功德。佛
法僧功德。诸佛菩萨自在神力。如上所说。
真实之义。如上所说。若种种因若种种果。
随顺相应而不颠倒。得义得方便。堪任能得。有得方便则能得义。彼得义者。无上菩
提。得方便者。一切菩萨所修学道。所谓信解
善说。谓修多罗。祇夜。受记。无量言教。微
妙善说。菩萨于此八种解处。有二种解力。一
者多修解行。二者深忍乐著。彼菩萨求法
者。何法=所【圣】【知】法求法求云何求何故求。何法求者。略
说。求菩萨藏。声闻藏。外论。世工业处智。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馀十一部是声
闻藏。外论者。略说有三种因论。声论。医方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3a 页 T30-09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3.png)
种。一者内明处。二者因明处。三者声明
处。四者医方明处。五者工业明处。此五
种明处菩萨悉求。佛所说者。名为内论略说
二种。一者显示正因果。二者显示所作不坏
不作不受。因论亦二种。一者能屈他论。
二者自申己义。声论有。二种一者显示界色
(界与色此二种是声之差别非常所谓阴界形色根本声名为界界有种种别声名为色此二声总一切音声
音声论此中应广说+(也)【圣】【知】说说)。二者显示巧便言辞。医方论有四
种。一者显示善知病。二者显示病因。三者显
示能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
重起。世工业处智者。显示种种世业成就。
云何是佛所说。不颠倒因有十种。不颠倒因。当知摄一切因一切烦恼一切清净一切无记等。云何为十一者随说因。二者以有
因。三者种殖因。四者摄因。五者生因。六者
长因。七者自种因。八者共事因。九者相违
因。十者不相违因。彼一切法名。名已想。想已
说。此诸法名想言说。是名随说因。以有事
故有所作。是名以有因。以有手故有所作。
以有足故有游行。以有身故有屈申。以有饥
渴故有求饮食。如是比无量无数名以有因
种诸种子。名种殖因。水土润泽。是名摄因。
种子于芽。是名生因。芽茎相续乃至成熟。
是名长因种种种子各各自生。是名自种因。
彼以有因种殖因摄因生因长因自种因。此
六因总说共事因。障碍于生。名相违因。不
障碍者。名不相违因。彼相违有六种一者语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3b 页 T30-09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3.png)
者所应相违。谓说一切义与理相违。三者生
相违。谓生缘不具。障碍于生四者处相违。谓
明暗爱恚苦乐等法。五者怨相违。谓毒蛇鼠
狼猫鼠。是等虫兽各各怨害。六者对治相
违。谓修不净对治贪欲。慈息瞋恚。悲止害觉。
无漏道品永断烦恼。此中以生相违故。说此
诸因二因所摄。一者生因。二者方便因。若
种诸种子生。是名生因。诸馀因。是名方便
因。
复次有四缘。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生因
者。是因缘。方便因者。是增上缘。次第缘缘缘
者。是心心数法。谓前生心心数法。开导摄受
缘摄受生。是故二缘摄因所摄。
云何此十因。生一切世间。事云何生一切烦恼。云何生一切清净。若种种谷数世间
资生。名想言说。所谓黍稷稻梁胡麻豆麦
是名随说因。如大麦若持来若持去。若取
若与。如是等种种言说。馀一切亦如是以有
饥渴身。羸瘦故求索抟食。如是等此名以
有因。若种诸种子各各自生。彼初殖种子。
是名种殖因(初种种子于后芽茎乃至成熟是名种殖因初种生芽是名生因)。水土
润泽令芽得生。是名摄因。彼种子于芽。是
名生因。复次芽茎枝叶展转相续。乃至成
熟。是名长因。如麦种子。麦芽生非馀。馀亦如
是。是名自种因。彼一切以有因乃至自种
因。悉名共事因。以一切和合生故名共
事因。霜雹灾害障碍破坏。是名相违因。彼
不具不障。是名不相违因诸馀一切世间事。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3c 页 T30-090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3.png)
彼一切缘起名想言说。所谓无明行识名
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是
名烦恼随说因。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等。
言说境界顾念味著。诸有支生。是名烦恼以
有因。无明等法。现法种子。生馀生生老病死。
是名种殖因。不近善友听受正法。习不正思
惟。无明等生。是名摄因。各各种子无明等
生。是名生因。从无明至后有增进相求。至馀
生生老病死。是名长因。种种种子。俱从无明
乃至后有。生地狱饿鬼畜生。及诸人天。是
名烦恼自种因。从以有因乃至自种因。是
名共事因。若有种性。值佛出世演说善法。
近善知识听受善法。正念思惟。法次法向清
净道品。是名烦恼相违因。如上说不具者。
是名不相违因。是名十因。生一切烦恼应当
知。
彼一切净法乃至灭尽涅槃。名想言说。是名净法随说因。此念处正勤。乃至八圣道。无
明灭乃至生老病死灭。如是名想言说。是名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4a 页 T30-09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4.png)
摄受净法。净法得生。是名以有因。若种性
具足人。向有馀无馀涅槃最先行者。是名清净种殖因。彼种性所摄。无漏道品种子。于诸道品法。是名生因。近善知识听受善法。正思惟修。诸根成熟。是名摄因。彼种子。生
道品法。向无馀涅槃。是名长因。彼声闻种性。
以声闻乘而般涅槃。缘觉种性。以缘觉乘而
般涅槃。大乘种性。以无上大乘而般涅槃。是
名自种因。从以有因乃至自种因。是名共事
因。种性不具。不值佛世。生诸难处。不近善
友。不闻善法。不正思惟。习行邪道。是名净法
相违因。此相违不具者。是名不相违因。诸烦
恼相违因。是净法因。净法相违因。是烦恼
因。如是烦恼十因。清净十因。过去未来烦恼
清净。皆亦如是。无馀无上。
云何为果。略说五种。一者报果。二者依果。
三者解脱果。四者士夫果。五者增上果。若
不善法得恶趣报。有漏善法得善趣报。是名
报果。若习不善法。乐住不善法。增不善法。若
习善法。乐住善法。增益善法。先业相似后果
生。是名依果。八圣道灭诸烦恼。名解脱果。若
复世俗灭诸烦恼。彼不究竟舍离凡夫。非解
脱果。若于现法。依种种世间工巧处处业诸士夫事。所谓田种贩卖。宰官理务。书画算数。
卜占印封。各有果生。是名士夫果。眼识是眼
根增上果。乃至意识是意根增上果。生理不
坏是命根增上果。一切二十二根。各为增
上。各有果生。当知皆是增上果。此二十二根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4b 页 T30-09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4.png)
果已。于处非处智力种性。次第修习清净
增长。非不作异作。有所成熟。亦无自所作业
经劫而失。作者不失。不作不受。佛所显示。如是菩萨如实知已。自业智力种性。次第修
习清净增长。
云何菩萨求闻法。是菩萨住慇勤恭敬。求善
说法。善语法。如是比略说善说法住。勤恭
敬住。若菩萨为闻一善说法。路由恶道大地
炽然。犹尚欢喜从中而过。况为多闻。为一闻
法。犹尚不惜所爱之身。况馀资生。一闻说法。
爱乐恭敬。比前爱敬百千万倍。乃至算数譬
喻不得为比。谓闻善说法心无厌足。增益净
信其身柔软。心直见直深乐功德。至说法所
无留难心。恭敬除慢。但求正法不求名称。为
己及他修诸善根。不为利养至说法所。不染
心听法。不乱心听法。不染污心听法者。离
贡高烦恼。及轻想烦恼。下想烦恼。有七行
离贡高烦恼。一者时听。二者欲受。三者顿
听。四者敬听。五者不戏。六者随顺。七者不求
过失。如是七行。离贡高烦恼。有四行离轻想烦恼。一者恭敬法。二者恭敬说法人。三者
不轻法。四者不轻说法人。如是四行。离轻想
烦恼。一行离下想烦恼。所谓听受正法不
自轻听法。以此一行离下想烦恼。离如是等
过听受正法。是名菩萨不染心听法。云何不
乱心听法。有四行。一者一心。二者侧听。三者
定意。四者一向专乐听受正法。是名菩萨求
闻法。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4c 页 T30-09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4.png)
菩萨何故求闻法。菩萨求佛所说法。为受正
法次法向故。为他广说故。菩萨求因论者。欲
知彼论过故。欲降伏异论故。未信佛法者令
生信故。已生信者令增广故。菩萨求声论者。
广为众生演说正语令爱乐故。为净庄严辞
句味故。于一义中种种言辞庄严故。菩萨求
医方论者。为除众生种种病故。摄受大众故。
菩萨求世间工业处智者。为少方便获致大
财饶益无量诸众生故。为教众生种种事业
故。如是菩萨求五明处。为无上菩提大智众
具究竟满故。非不次第。学一切法而得一切
无障碍智。是名菩萨所求如所求所为求。
菩萨为他说者。何所说云何说何故说。彼如
所求法。如是法说。如所求义。如是义说。以
二因缘故说。一者随顺说。二者清净说。随顺
说者。住如法威仪说。非不如法。不为高坐无
病者说。覆头者在前行者。悉不为说。如修多
罗广说。何以故。诸佛菩萨自恭敬法。以敬法
故。令馀众生深起恭敬。闻已奉持不起轻慢。
一切说。一切无间说。不为法悭不作师惓。
如次第句味说。如次第句味受。如次第义分
别说。义饶益及法饶益。种种义饶益。示所应
示。授所应授。照所应照。喜所应喜。现智比
智。从师具闻而为人说。非不思量。具足听闻
顺向善趣。不乱说善说不深隐说。应四圣谛。
随众所应而为广说。此十五种。菩萨普为众
生随顺善说。一切利他应当知。
复次菩萨于不饶益己者住慈心为说。恶
趣行者住安隐心说。苦乐众生放逸贫乞者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5a 页 T30-09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5.png)
贪著心不求名利为他说法。如是五种。菩萨
清净说法。前后略说二十种。一者时。二者顿。
三者次第。四者相续。五者堪耐。六者欢喜。
七者欲。八者喜。九者劝。十者不毁。十一者
应。十二者文字具足。十三者不杂。十四者如
法。十五者随众。十六者慈心。十七者安心。十
八者哀悯心。十九者不自誉毁人。二十者不
依名利。是名菩萨为他说法。
云何菩萨法次法向。略说五种。如所求如所
摄法。身口意随转。正思及修。若此法世尊制
身口意所作。及若此法听身口意所作。彼
身口意业。如是离。如是修。身口意随转。是名
法次法向。彼正思者。菩萨独一静处。如所闻
法思惟称量观察。先离如是不思处。思量于
法。勤思常思顿思。方便不息。又菩萨正思具
足。具足行随顺入。有所舍。依义不依于味。
闇说明说。如实知。先思量应入者。入已入
者。数数思惟。菩萨离不思处者。不随愚心
乱心。勤思常思顿思。具足者。未知义者。令
得知之。已知义者。不失不忘。具足者。有所
入所行。不由他人。能具观察。有所舍者。若知
诸法非其境界。当自念言。此佛所知非我境
界。如是不谤。自无罪咎。菩萨依义不依味
者。善入如来隐密之说。善知闇说明说者。于
真实义莫能动摇。初入正思菩萨。先未得忍。
于今得之。已得忍者。坚固随顺入于修慧。如
是八种。菩萨正思所摄。法次法向修者。略
说四种。一者止。二者观。三者修习止观。四者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5b 页 T30-09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5.png)
实。离言说法。若事若义。系心缘中。远离一
切虚伪轻躁及诸忆想。缘中解脱系心安立。
内三昧相。广说乃至一心。是名为止。观者。彼
止所熏修。忆念思惟。如正思法相。忆念选
择。乃至明慧。是名为观。修止观者。若行止
观。常修方便。顿修方便。是名修习止观。乐
止观者。彼彼止观相。心住不动。不勤方便。能
自观察。处所摄受心不散乱。是名乐止观。
彼菩萨如是如是修习止观。如是如是乐住
止观。如是如是乐住止观如是如是止观清
净。如是如是止观清净。如是如是身心猗
息渐渐增广。如是如是观清净。如是如是知
见增广。如是如是习行。修慧者离身心恶。
于一切所知知见清净。一切修慧业皆从如
是四种修生。
云何教授。略说八种教授。菩萨依三摩
提。教修行者。若无馀。菩萨教者。则自教授。
如诸佛法。先当如是知四种求。一者心求者
知心求二者根求者知根求。三者悕望求
者知悕望求。四者使求者知使求。五者随其
所应种种度门。而度脱之。所谓不净慈心。
缘起界分别。安那般那念。是名随应度门而
度脱之。六者执常边对治。为说中道。七者执
断边对治。为说中道。八者除不作作增上慢。
不得得不触触不證證增上慢。彼八种教授。
略说三处所摄。三处者。先未住心。令系念
缘中。已住心者。说得自义。正方便道。未
究竟者。令舍中住。知彼心根悕望结使。随应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5c 页 T30-09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5.png)
常对治。为说中道。令住心者。成就自义。正
方便道。彼不作作慢乃至不證證慢。未
究竟者。令舍中住。如是三事。摄八种教授。如
是菩萨。从他受教。教授他已。八力种性清净
增长。所谓禅定解脱三昧正受智力。诸根利
钝智力。种种解智力。种种界智力。一切至处
道智力。宿命智力。生死智力。漏尽智力。
云何教诫。略说五种。有罪行者制。无罪
行者听。若制若听法。有缺减者。如法举之。
数数违犯者。折伏与念。不浊不变淳净正
向。若制若听法。真实功德。爱念称叹。令其欢
喜。是名略说菩萨五事教诫。所谓若制若听。若举若折伏若欢喜。
云何菩萨摄方便。身口意业。略说菩萨四摄
事。是名方便。如世尊说四摄事。是名方便。略
说四种方便。调伏众生摄取众生。无馀无上。
一者随摄方便。二者摄方便。三者度方便。四
者随顺方便。菩萨种种财施。随摄众生故。莫
不信受奉顺修行。是名布施随摄方便次行
爱语。愚痴众生舍离痴冥。令无有馀具摄显
示。是名爱语摄方便。具摄显示已。令彼众生
舍不善处觉授与善处。调伏乐住。是名行利度方便。如是菩萨。以同事随顺度脱众生。
菩萨地持方便处成熟品第六¶ 第 906a 页 T30-09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n0003/buddhist/T30-0906.png)
云何教他。举罪与念。是名菩萨同利随
顺摄方便。如是四摄方便。若总若别。是
名菩萨摄方便。身口意业等摄众生调伏成
就。
《菩萨地持经》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