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510c 页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

弥勒菩萨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
戒品第十之一

云何菩萨戒波罗蜜多。嗢拖南曰。

「 自性一切难
 一切门善士
 一切种遂求
 二世乐清净
 如是九种相
 是名略说戒」


谓九种相戒名为菩萨戒波罗蜜多。一自性
戒。二一切戒。三难行戒。四一切门戒。五善士
戒。六一切种戒。七遂求戒。八此世他世乐戒。
九清净戒。

云何菩萨自性戒。谓若略说具四功德。当知
是名菩萨自性戒。何等为四。一从他正受。
二善净意乐。三犯已还净。四深敬专念无有
违犯。由诸菩萨从他正受故。于所学戒
若有违犯。即外观他深生愧耻。由诸菩萨
善净意乐故。于所学戒若有违犯。即内自
顾深起惭羞。由诸菩萨于诸学处犯已还
净。深敬专念初无违犯。二因缘故。离诸
恶作。如是菩萨从他正受善净意乐。为依
止故生起惭愧。由惭愧故能善防护所受
尸罗。由善防护所受戒故离诸恶作。又于
是中。从他正受。善净意乐。此二是法。犯已
还净。深敬专念无有违犯。此二是前二法所
引。又于是中。从他正受。善净意乐。深敬专
卷四十 第 511a 页 T30-0511.png
念无有违犯。由此三法应知能令不毁菩
萨所受净戒。犯已还净。由此一法应知能
令犯已还出。如是菩萨具四功德自性尸
罗。应知即是妙善净戒。正受随学。能利自
他。利益安乐无量众生。哀悯世间诸天人
等。令得义利利益安乐故。应知即是无量
净戒。摄受无量菩萨所学故。应知即是饶益
一切有情净戒。现前能作一切有情利益安
乐故。应知即是能获大果胜利净戒。摄受
随与无上正等菩提果故。是名菩萨自性
戒。

云何菩萨一切戒。谓菩萨戒略有二种。一
在家分戒。二出家分戒是名一切戒。

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净戒。略说三种。一
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
仪。即是苾刍戒。苾刍尼戒。正学戒。勤策男
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如是七
种。依止在家出家二分。如应当知。是名菩
萨律仪戒。

摄善法戒者。谓诸菩萨受律仪戒后。所有一
切为大菩提。由身语意积集诸善。总说名
为摄善法戒。此复云何。谓诸菩萨依戒住
戒。于闻于思于修止观于乐独处。精勤
修学。如是时时于诸尊长。精勤修习合掌
起迎问讯礼拜恭敬之业。即于尊长勤修敬
事。于疾病者悲悯殷重瞻侍供给。于诸妙
说施以善哉。于有功德补特伽罗。真诚赞
美。于十方界一切有情一切福业。以胜意
卷四十 第 511b 页 T30-0511.png
乐起净信心发言随喜。于他所作一切违
犯思择安忍。以身语意已作未作一切善根。
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时时发起种种正愿
以一切种上妙供具供佛法僧。于诸善品
恒常勇猛精进修习。于身语意住不放逸。
于诸学处正念正知正行。防守密护根门。
于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修觉悟。亲近善
士依止善友。于自愆犯审谛了知深见过
失。既审了知深见过已。其未犯者专意护
持。其已犯者于佛菩萨同法者所。至心发露
如法悔除。如是等类所有引摄护持。增长
诸善法戒。是名菩萨摄善法戒。

云何菩萨饶益有情戒。当知此戒略有十一
相。何等十一。谓诸菩萨于诸有情能引义
利。彼彼事业与作助伴。于诸有情随所生
起疾病等苦。瞻侍病等亦作助伴。又诸菩
萨依世出世种种义利。能为有情说诸法
要。先方便说先如理说。后令获得彼彼义
利。又诸菩萨于先有恩诸有情所善守知
恩。随其所应现前酬报。又诸菩萨于堕种
种师子虎狼鬼魅王贼水火等畏诸有情类。
皆能救护。令离如是诸怖畏处。又诸菩萨
于诸丧失财宝亲属诸有情类。善为开解令
离愁忧。又诸菩萨于有匮乏资生众具诸
有情类。施与一切资生众具。又诸菩萨随顺
道理。正与依止如法御众。又诸菩萨随顺
世间。事务言说。呼召去来。谈论庆慰。随时
往赴。从他受取饮食等事。以要言之。远离
一切能引无义违意现行。于所馀事心皆
卷四十 第 511c 页 T30-0511.png
随转。又诸菩萨若隐若露。显示所有真实功
德。令诸有情欢喜进学。又诸菩萨于有过
者。内怀亲昵利益安乐增上意乐调伏诃
责治罚驱摈。为欲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
处。又诸菩萨以神通力。方便示现那落
迦等诸趣等相。令诸有情厌离不善。方便
引令入佛圣教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勤修
正行。云何菩萨住律仪戒。住摄善法戒。
住饶益有情戒。善护律仪戒。善修摄善
法戒善行一切种饶益有情戒。

谓诸菩萨住别解脱律仪戒时。舍转轮王而
出家已。不顾王位如弃草秽。如有贫庶
为活命故。弃下劣欲而出家已不顾劣欲。
不如菩萨清净意乐舍轮王位而出家已
不顾一切人中最胜转轮王位。又诸菩萨
住律仪戒。于未来世天魔王宫所有妙欲。不
生喜乐。亦不愿求彼诸妙欲修行梵行。
于彼妙欲尚如实观。犹如趣入广大种种
恐畏稠林。况馀诸欲。又诸菩萨既出家已。于
现在世尊贵有情种种上妙利养恭敬。正慧
审观。尚如变吐曾不味著。何况于馀卑贱
有情所有下劣利养恭敬。又诸菩萨常乐远
离若独静处。若在众中。于一切时心专远
离寂静而住。不唯于是尸罗律仪而生喜
足。依戒住戒勤修无量菩萨等持。为欲引
发證得自在。又诸菩萨虽处杂众。而不乐
为乃至少分不正言论。居远离处。不起少
分诸恶寻思。或时失念暂尔现行。寻便发起
猛利悔愧。深见其过数数悔愧。深见过故
卷四十 第 512a 页 T30-0512.png
虽复暂起不正言论诸恶寻思。而能速疾安
住正念。于彼获得无复作心。由此因缘则
能拘检。习拘检故渐能如昔。于彼现行深
生喜乐。于今安住彼不现行。喜乐亦尔。又
能违逆令不现起。又诸菩萨于诸菩萨一切
学处。及闻已入大地菩萨广大无量不可思
议长时最极难行学处。心无惊惧亦不怯
劣。唯作是念。彼既是人。渐次修学于诸菩
萨一切学处广大无量不可思议净身语等诸
律仪戒。成就圆满。我亦是人。渐次修学决定
无疑。当得如彼净身语等诸律仪戒成就
圆满。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常察己过不伺
他非。普于一切凶暴犯戒诸有情所。无损
害心无瞋恚心。菩萨于彼由怀上品法大
悲故。现前发起深怜悯心欲饶益心。又诸
菩萨住律仪戒。虽复遭他手足块石刀杖等
触之所加害。于彼尚无少恚恨心。况当
于彼欲出恶言欲行加害。况复发言毁
辱诃责。以少苦触作不饶益。又诸菩萨住
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
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
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
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诸菩萨于菩萨
学正修学时。若于过去已所违犯如法悔
除。是名菩萨前际俱行不放逸行。若于未
来当所违犯如法悔除。是名菩萨后际俱
行不放逸行。若于现在正所违犯如法悔
除。是名菩萨中际俱行不放逸行。若诸菩萨
先于后时当所违犯发起猛利自誓欲乐。谓
卷四十 第 512b 页 T30-0512.png
我定当如如所应行。如如所应住。如是如
是行。如是如是住。令无所犯。是名菩萨
先时所作不放逸行。若诸菩萨即以如是先
时所作不放逸行为所依止。如如所应
行。如如所应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
住。不起毁犯。是名菩萨俱时随行不放逸行。
又诸菩萨住律仪戒。覆藏自善发露己恶。
少欲喜足堪忍众苦。性无忧戚不掉不躁
威仪寂静。离矫诈等一切能起邪命之法。
菩萨成就如是十支。名住律仪戒善护律
仪戒。谓不顾恋过去诸欲。又不希求未来
诸欲。又不耽著现在诸欲。又乐远离不生
喜足。又能扫涤不正言论诸恶寻思。又能于
己不自轻蔑。又性柔和。又能堪忍。又不放
逸。又能具足轨则净命。

又诸菩萨已能安住摄善法戒。若于身财少
生顾恋。尚不忍受。何况其多。又于一切
犯戒因缘根本烦恼少分烦恼忿恨等生。亦
不忍受。又于他所发生恚害怨恨等心。亦
不忍受。又于所起懈怠懒惰。亦不忍受。
又于所起等至味著等至烦恼。亦不忍受。
又于五处如实了知。谓如实知善果胜利。
又能如实了知善因。又能如实知善因果
倒与无倒。又如实知摄善法障。是诸菩萨
能于善果见大胜利寻求善因。为摄善故
如实了知倒与无倒。由此菩萨获得善果。
不于无常妄见为常。不于其苦妄见为
乐。不于不净妄见为净。不于无我妄见
为我。如实了知摄善法障。为摄善故速疾
卷四十 第 512c 页 T30-0512.png
远离。菩萨由此十种相故。名住摄善法戒。
速能摄善一切种相。谓施渐次。若戒渐次。
若忍渐次。若精进渐次若静虑渐次及五种
慧。又诸菩萨由十一相。名住一切种饶益
有情戒。于一一相中成就一切种谓诸菩
萨于诸有情彼彼事业。皆为助伴。谓于思
量所作事业。及于功用所作事业悉能与
彼而作助伴或于道路若往若来。或于无
倒事业加行。或于守护所有财物。或于和
合展转乖离。或于义会或于修福。皆为助
伴。于诸救苦亦为助伴。谓于遭遇疾疫有
情。瞻侍供给。盲者启导。聋者撝义。手代言
者晓以想像。迷方路者示以遇途。支不
具者惠以荷乘。其愚騃者诲以胜慧。为贪
欲缠所苦有情。开解令离贪欲缠苦。如是
若为瞋恚惛沈。睡眠掉举。恶作疑缠。所苦
有情。开解令离疑缠等苦。欲寻思缠所苦
有情。开解令离欲寻思苦。如欲寻思。恚害
亲里国土不死轻侮相应族姓相应所有寻思
当知亦尔。他蔑他胜所苦有情。开解令离
被蔑胜苦。行路疲乏所苦有情。施座施
处调身按摩。令其止息劳倦众苦。又诸菩
萨为诸有情如理宣说。谓于乐行恶行有
情。为欲令断诸恶行故。以相应文句助
伴随顺。清亮有用相称应顺。常委分资粮
法而为宣说。或复方便善巧宣说。如于乐
行恶行有情为欲令断诸恶行故如是。
于行悭行有情。为欲令彼断悭行故。于
现法中求财宝者。为欲令彼正少功力集
卷四十 第 513a 页 T30-0513.png
多财宝守护无失。于佛圣教怀憎嫉者。为
欲令彼得清净信證清净见。超诸恶趣
尽一切结。越一切苦。应知亦尔。

又诸菩萨于其有恩诸有情所。深知恩惠
常思酬报。暂见申敬赞言善来。怡颜欢慰。
吐诚谈谑祥处设座正筵令坐。若等若
增财利供养现前酬答。非以下劣。于彼事
业虽不求请。尚应伴助。况于有命。如于
事业如是。于苦。于如理说。于方便说。于
济怖畏。于衰恼处开解愁忧。于惠资具。
于与依止。于随心转于显实德令深欢
悦。于怀亲爱方便调伏。于现神通惊恐引
摄。如应广说当知亦尔。又诸菩萨于遭怖
畏诸有情类能为救护。谓于种种禽兽水
火。王贼怨敌。家主宰官。不活恶名。大众威
德。非人起尸。魍魉等畏皆能救护令得安
隐。又诸菩萨于处衰恼诸有情类。能善开
解令离愁忧。或依亲属有所衰亡所谓父
母兄弟。妻子奴婢。僮仆宗长。朋友内外族因。
亲教轨范。及馀尊重。时有丧亡。善为开解
令离忧恼。或依财宝有所丧失。谓或王贼
之所侵夺。或火所烧或水所溺。或为矫诈
之所诳诱。或由事业无方损失。或为恶亲
非理横取。或家生火之所耗费。于如是等
财宝丧失。善为开解令离忧恼。由是因缘
诸有情类生软中上三品愁忧。菩萨皆能正
为开解。又诸菩萨备资生具。随有来求即
皆施与。谓诸有情求食与食求饮与饮。求
乘与乘求衣与衣。求庄严具施庄严具。
求诸什物施以什物。求鬘涂香。施鬘涂香。
卷四十 第 513b 页 T30-0513.png
求止憩处施止憩处。求诸光明施以光
明。又诸菩萨性好摄受诸有情类。如法
御众方便饶益。以无染心先与依止。以
怜悯心现作饶益。然后给施如法衣服饮
食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若自无有应
从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求索与之。于
己以法所获如法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
医药资身什物。与众同用自无隐费。于
时时间以其随顺八种教授而正教授。五
种教诫而正教诫。此中所说教授教诫。当
知如前力种性品已广分别。又诸菩萨于
有情心性好随转。随心转时先知有情若体
若性。知体性已。随诸有情所应共住。即
应如是与其共住。随诸有情所应同行。即
应如是与彼同行。若诸菩萨欲随所化
有情心转。当审观察。若于如是如是相
事现行身语。生他忧苦。如是忧苦若不令
其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尔时于如是
事现行身语。护彼心故方便思择励力遮
止。令不现行如是忧苦。若能令其出不
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尔时于如是事现行
身语住哀悯心。不随如是有情心转。方
便思择励力策发要令现行。复审观察。若
于如是他有情事现行身语。令馀有情发
生忧苦。如是忧苦若不令他或馀有情或
不令二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尔时于
如是事现行身语。护馀心故方便思择励
力遮止。令不现行如是忧苦。若能令他或
馀有情或能令二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
卷四十 第 513c 页 T30-0513.png
萨尔时于如是事现行身语。住哀悯心。不
随如是有情心转。方便思择励力策发要
令现行。复审观察。若于如是菩萨自事现
行身语生他忧苦。如是现行身语二业。非
诸菩萨学处所摄。不顺福德智慧资粮。如
是忧苦不能令他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
萨尔时于如是事现行身语。护他心故方
便思择励力遮止令不现行。与此相违现
行身语如前应知。如生忧苦。如是广说
生于喜乐随其所应当知亦尔。又随他心
而转菩萨。知他有情忿缠所缠现前忿缠难
可舍离。尚不赞叹。何况毁呰。即于尔时
亦不谏诲。又随他心而转菩萨。他虽不
来谈论庆慰。尚应自往谈论庆慰。何况彼
来而不酬报。又随他心而转菩萨。终不故
意恼触于他。唯除诃责诸犯过者。起慈悲
心诸根寂静。如应诃责令其调伏。又随他
心而转菩萨。终不嗤诮轻弄于他令其
𧹞愧。不安隐住。亦不令其心生忧悔。虽
能摧伏得胜于彼。而不彰其堕在负处。
彼虽净信。生于谦下终不现相而起自高。
又随他心而转菩萨。于诸有情非不亲近
不极亲近。亦不非时而相亲近。又随他心
而转菩萨。终不现前毁他所爱。亦不现前
赞他非爱。非情交者不吐实诚。不屡希
望知量而受。若先许应他饮食等。终无
假托不赴先祈。为性谦冲如法晓谕。又
诸菩萨性好赞扬真实功德令他欢喜。于
信功德具足者前。赞扬信德令其欢喜。于
卷四十 第 514a 页 T30-0514.png
戒功德具足者前。赞扬戒德令其欢喜。于
闻功德具足者前。赞扬闻德令其欢喜。于
舍功德具足者前。赞扬舍德令其欢喜。于
慧功德具足者前。赞扬慧德令其欢喜。又
诸菩萨性好悲悯。以调伏法调伏有情。若
诸有情有下品过下品违犯。内怀亲爱无
损恼心。以软诃责而诃责之。若诸有情有
中品过中品违犯。内怀亲爱无损恼心。以
中诃责而诃责之。若诸有情有上品过上品
违犯。内怀亲爱无损恼心。以上诃责而诃
责之。如诃责法。治罚亦尔。若诸有情有下
中品应可驱摈过失违犯。菩萨尔时为教
诫彼及馀有情。以怜悯心及利益心。权时
驱摈后还摄受。若诸有情有其上品应可驱
摈过失违犯。菩萨尔时尽寿驱摈。不与共
住不同受用。怜悯彼故不还摄受。勿令
其人于佛圣教多摄非福。又为教诫利馀
有情。又诸菩萨为欲饶益诸有情故。现神
通力。或为恐怖。或为引摄。谓为乐行诸恶
行者。方便示现种种恶行诸果异熟。谓诸
恶趣小那落迦。大那落迦。寒那落迦。热那
落迦。既示现已而告之言。汝当观此先于
人中造作增长诸恶行故。今受如是最极
暴恶辛楚非爱苦果异熟彼见是已恐怖厌
患离诸恶行。复有一类无信有情。菩萨众
中随事故问。彼作异思拒而不答。菩萨尔
时或便化作执金刚神。或复化作壮色大身
巨力药叉。令其恐怖。由是因缘舍慢生信
恭敬正答。其馀大众闻彼正答亦皆调伏。或
卷四十 第 514b 页 T30-0514.png
现种种神通变化。或一为多或多为一。或
以其身穿过石壁山岩等障往还无碍。如
是广说乃至梵世身自在转。现无量种神变
差别。或复现入火界定等。或复示现共声
闻等种种神通。方便引摄令诸有情踊跃欢
喜。诸未信者。方便安处信具足中。诸犯戒
者。方便安处戒具足中。诸少闻者。方便安
处闻具足中。多悭吝者。方便安处舍具足
中。诸恶慧者。方便安处慧具足中。如是菩
萨成就一切种饶益有情戒。

是名菩萨三种戒藏。亦名无量大功德藏。谓
律仪戒所摄戒藏。摄善法戒所摄戒藏。饶益
有情戒所摄戒藏。

若诸菩萨欲于如是菩萨所学三种戒藏。勤
修学者。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
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
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
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
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
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唯愿须臾不辞劳
倦哀悯听授。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
肩。恭敬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
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诸菩萨众。现前专
念彼诸功德。随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净
心或少净心。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
敬膝轮据地。或蹲跪坐对佛像前。作如是
请。唯愿大德或言长老或善男子。哀悯授我
菩萨净戒。如是请已。惠念一境。长养净心。
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
卷四十 第 514c 页 T30-0514.png
随思惟如是事义。默然而住。尔时有智有
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以无乱心若
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或法
弟听。汝是菩萨不。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
未。应答言已发。自此已后应作是言。汝如
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于我所受诸菩萨
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
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
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
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
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
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
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
二第三亦如是答。能授菩萨作如是问。乃
至第三授净戒已。能受菩萨作如是答。乃
至第三受净戒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坐。能
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
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如是白。某
名菩萨。今已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
菩萨戒。我某菩萨已为某名菩萨作證。唯
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
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
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證。第二第三亦
如是说。如是受戒羯磨毕竟。从此无间普
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已入
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
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十方诸佛菩
萨。于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由忆念
故正智见转。由正智见如实觉知。某世界
卷四十 第 515a 页 T30-0515.png
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所受净戒。
一切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
眷念怜悯。由佛菩萨眷念怜悯。令是菩萨
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当知是名
受菩萨戒。启白请證。

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
俱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
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如是菩萨所
受律仪戒。于馀一切所受律仪戒。最胜无上
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
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对治于一切有情一
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
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不及
一。计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喻分不及
一。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
功德故。

又此菩萨安住如是菩萨净戒。先自数数专
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作。此非菩萨
正所应作。既思惟已然后为成正所作业。
当勤修学。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怛缆藏及
以解释。即此菩萨素怛缆藏摩怛履迦。随其
所闻当勤修学。

又诸菩萨不从一切。唯聪慧者求受菩萨
所受净戒。无净信者不应从受。谓于如
是所受净戒。初无信解不能趣入不善
思惟。有悭贪者悭贪弊者。有大欲者无
喜足者。不应从受。毁净戒者。于诸学处
无恭敬者。于戒律仪有慢缓者。不应从
受。有忿恨者。多不忍者。于他违犯不堪
卷四十 第 515b 页 T30-0515.png
耐者。不应从受。有懒惰者。有懈怠者。
多分耽著日夜睡乐倚乐卧乐好合徒
侣乐喜谈者。不应从受。心散乱者下至
不能搆牛乳顷善心一缘住修习者。不应
从受。有闇昧者。愚痴类者。极劣心者。诽
谤菩萨素怛缆藏及菩萨藏摩怛履迦者。不
应从受。

又诸菩萨于受菩萨戒律仪法。虽已具足
受持究竟。而于谤毁菩萨藏者无信有情。
终不率尔宣示开悟。所以者何。为其闻已
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
由诽谤故。如住菩萨净戒律仪。成就无
量大功德藏。彼诽谤者。亦为无量大罪业藏
之所随逐。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未
永弃舍终不免离。

又诸菩萨欲授菩萨菩萨戒时。先应为说菩
萨法藏摩怛履迦菩萨学处及犯处相。令其
听受。以慧观察自所意乐。堪能思择受菩
萨戒。非唯他劝非为胜他。当知是名坚
固菩萨。堪受菩萨净戒律仪。以受戒法如
应正授。如是菩萨住戒律仪。有其四种他
胜处法。何等为四。若诸菩萨为欲贪求
利养恭敬。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有苦有贫
无依无怙正求财者来现在前。不起哀怜
而修惠舍。正求法者来现在前。性悭法故
虽现有法而不给施。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
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
卷四十 第 515c 页 T30-0515.png
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
忿恨意乐。有所违犯他来谏谢不受不忍
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若诸菩萨
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
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
胜处法。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况犯一切。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
菩提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
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菩萨若用
软中品缠。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
净戒律仪。上品缠犯。即名为舍。若诸菩萨
毁犯四种他胜处法。数数现行都无惭愧。
深生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
非诸菩萨。暂一现行他胜处法。便舍菩萨
净戒律仪。如诸苾刍犯他胜法即便弃舍
别解脱戒。若诸菩萨由此毁犯。弃舍菩萨
净戒律仪。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
任。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于现法
中不任更受。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
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
胜处法。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
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
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
处法。若诸菩萨转受馀生忘失本念。值
遇善友。为欲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
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
卷四十 第 516a 页 T30-05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