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莱集 外集卷六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a 页 WYG1150-04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外集卷六     宋 吕祖谦 撰
  策问
问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顺故事地察父天母地
肇举郊祀之大典此圣人所以通天地而无间也圜丘
方泽之制苍璧黄琮之荐义匹体钧载于礼书者初未
尝有轻重然稽之舜典受命甫始肆类于上帝而地则
不预焉虽曰望于山川山川者地之别而非其统也武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b 页 WYG1150-0417b.png
王底商之罪首指其郊社不修不过以郊对社而已恶
睹所谓郊丘者哉昊天有成命周颂也大司乐周官也
颂并言郊祀天地而大司乐则异之以冬日至夏日至
之二时其分其合抑将何所折衷也国朝南北郊之议
名儒硕学迭相论辩溢于编简迄未能定于一此固议
郎博士之责亦为学者所当共讨论也盍深绎郊祀之
本参经摭传历考前代因革废置之所繇详著于篇
问文之时用大矣哉观乎天文以察乎时变观乎人文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a 页 WYG1150-0417c.png
以化成天下所谓文者殆非绘章彫句者之为也子以
四教文行忠信冠文于四教之首而行则次焉至于行
有馀力则以学文则行先文后参两说而并峙抑将何
所取正耶后世以文士名者一觞一咏互相标榜傲诞
纵弛至自以不护细行自居呜呼文与行果两物而文
之所以为文既于是欤记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
不已学者盍深绎之
问兵不从中御将不可数易予其权而久其任固守边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b 页 WYG1150-0417d.png
之本务也疆场之司安危系焉束以微文迫以峻法朝
除暮易炊未及熟又挈挈而之他虽有隽桀何自见其
长而骋其材哉乃者朝论以两淮障塞邻敌建久任守
将之画授之以柄饶之以财解纵绳墨一听其所为是
虽艺祖之边政固可匹休俪美而无憾也昔羊祜之
于襄阳成汭之于荆南张全义之于西洛咸以委专任
久变彫荒为富盛得人如数子者固善矣如万有一不
能尽负阃外之寄其可不豫思所以处之哉乃者镇抚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a 页 WYG1150-0418a.png
使之亟拜亟罢其本末首尾皆人耳目所接尚可覆按
者也愿详言之以佐帷幄之馀论
问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所以表天下之善而示无
穷之劝也旦以文名奭以康名闳天以尊显揭日月于
有周一代群臣之上固非墨客椠人之所敢议萧何曹
参同为汉相而何之谥曰文忠参之谥曰懿一多一寡
说者疑其有优劣之辨卫青霍去病同为汉将而青之
谥曰烈去病之谥曰景威一详一略说者疑其有厚薄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b 页 WYG1150-0418b.png
之殊不知当时之君其意果有轻重乎抑无意于抑扬
而偶自尔也房魏并以贤佐称而文昭文正之谥虽无
多寡未必不寓隆杀于其间英卫并以武功显而景武
正武之谥虽无详略未必不寓厚薄于其间自古人君
之追荣将相其处同功一体之人所以每难其一心之
公也主上慨簪履之遗而念机轴之旧听鼓鼙之声而
思封疆之行乃者中兴以来将相有勋劳于王室者易
名之典或未克举贲之美称以发潜德之幽光光宠焜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a 页 WYG1150-0418c.png
耀固非止如太常之纪大烝之享景钟之勒而已也愿
历考古今将相之盛烈历代褒饰之荣观谥法六家之
异同曲台诸儒之予夺博考遍述以占圣意之所在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5a 页 WYG1150-0419a.png
  尺牍
   荅潘叔度
某到严已两旬郡庠亦渐成次序规矩皆无所更改但
辰入未归以身率之而已(不在斋者但回当日食/亦不行点斋不到之罚)在学
士人乐从者十之八止有八九人教市学者颇相妨(昔/时)
(此曹终日在外点授遇两/膳时乃来今遂不能尔也)郑几道为人自平实但所病
者力不足耳程易缮写今几何年兄千万少留主盟俟
其写毕乃为此来不然恐遂散漫不举也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5b 页 WYG1150-0419b.png
某官次粗安无足言者张守议论甚平正且虚心从善
在今士大夫中殊不易得也如极称重刘宾之而以王
龟龄为未至(此一段话最可取世人每以/同异为爱憎能平心者甚鲜)论胡生知言
见处极高而文理密察之功颇有所未到论朱元晦(阙/)
   亦未以为然者其他长处亦甚多但相待独厚
恐于同僚形迹已再三恳之更俟一两日当力言之也
张守闻年兄诚笃甚愿见他时到此见之似无害易传
刋板更望留意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6a 页 WYG1150-0419c.png
某官次粗安无足言者程易既下手则毕工会当有期
因见点对诸公告时勉厉之不惜前劳则无后误不特
刋书(阙/) 也下访之期未有日否虽梦寐诲约恨挐音
之迟然若得勉留三四日过至节乃行得此书粗有端
绪尤幸叔昌得暇能偕行否郡庠渐就绪亦无挠规矩
者加之岁月须略可观也
   又
林谦之以缴新端除目迁工侍次第须决去就此举过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6b 页 WYG1150-0419d.png
江后未有也平昔保任此老果不负所期可喜(阙/)日来
时事变更疑畏者颇众然有心于避祸终不若无心于
任运耳
   与刘衡州(子澄/)
某屏居却扫幸无他挠读书亦不废常课但终欠讲论
之益耳朱丈许春间偕为温台之游甚恨尊兄在远不
得同之也外祖像上纳偶南安便行甚遽略此承问
某杜门久不闻问日深驰系病体已成癈痼不复可料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7a 页 WYG1150-0420a.png
理但静养顺听为况却安适也荆州之计念之至今心
折祭文录去所欲言者尽在是矣闻朱丈往相招不知
曾成行否讲论想甚乐病中只有仰羡尔参预处闻每
效忠告甚善或云其间多杂以嘲谯虽意在讽切然便
无诚笃厚重气象未必能动人也偶除故官其不可出
人人所知但一番控辞酬应苶甚匆匆作此他惟为道
义加重
   与李侍郎(仁父/)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7b 页 WYG1150-0420b.png
某津亭请违又复改月惓惓已不胜瞻仰即日初冬冻
雨恭惟舟御所次神人具依台候动止万福某冗食东
观偶未汰斥经年陪侍诲席所以受予教督周浃隆洽
一旦骤远函丈顿觉孤迹煢然无依虽强颜官次意绪
忽忽如有所亡也武陵合符犹在来春莫若小愒鄂渚
为度岁计文潜既到凡百当能调护况旧治种种人情
想不至落泊也连日风雨舟行计亦龃龉不知寝食亦
安稳否念念蹴然动心所恨微官束缚不得身护行李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8a 页 WYG1150-0420c.png
惟一味驰乡而已便介亟行匆匆附起居向寒惟祈厚
为斯文崇护以俟阳复泰亨之宠
某官次觕遣但块处索居所怀偪塞无与纾写默默随
群寖就颓弛日积愧腼比复同舍例摄省户偶占礼曹
虽目前文牍极清简然稍有讨论便系典礼责诿政自
不轻也开府之始酬酢经理想亦小劳区画飘飖江渚
之久今行李既遂按堵亦可少就休愒也远方人士亦
有可与语者否史事诸志自冬春来虽各粗成编沓然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8b 页 WYG1150-0420d.png
首尾不完节目断绝殊未有次序今期限在冬末已是
第三次展不免趣办第恐牴牾处多耳徐锴通释绍兴
本近方得之比馆中本阙十卷盖此书本名说文系传
各分子门其前三十卷谓之通释乃印本所有后十卷
各别有名乃印本所无今谨抄录送去但此本蠹蚀阙
字极多若得暇以说文参校义理亦可推寻也潘义荣
编年谨纳上唯伯祖履历及其他文字累往家叔处取
犹未到当更趣之才得即寻便转致次仲信祠禄文字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9a 页 WYG1150-0421a.png
前此与傅景仁同将上独见却埶须更待少时耳季修
闻尚留蜀中莫非久还侍旁否近事邸报中可得大略
周丈自春来请去之章已四上李寿翁亦以病告经月
陈能之入史院一日即得眩瞀之疾迨今未平大抵目
前善类或去或病悒悒殊鲜况也武陵民淳事简公退
想多閒暇长编莫曾下手再整顿否远地士子固难得
亦有可与语者否建茶三十夸谩助午啜敢幸笑留所
谕长编乍到固知多事今条教既定莫渐可整顿否虽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9b 页 WYG1150-0421b.png
远方难得人商𣙜然暇日极难得似不可放过也
某官次粗安无足言者但自违函丈胸怀偪塞无所发
纾虽犹黾勉于此寡耦少徒殊鲜味也舣舟许时启处
饮食岂能一一安适俯领郡寄固亦少阻归兴但进退
逶迤上可以见君子体国之意下可以杜塞不见察者
之议盖未为失策也地理志以某方出殿幕俟假满当
详阅讨论当已无遗恨苟犹有合增补处即一面与周
丈共议修入却续拜禀次通释比从姚仓求本会其行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0a 页 WYG1150-0421c.png
部犹未送到当更趣之所阙卷数比因馆中修书目却
寻得全本但有脱方字处极多当并录呈次舍人伯祖
履历以家叔自南安归有失子之戚俟其悲伤少定当
可得也潘义荣文字亦当更趣潘监盐政恐未必曾纂
集耳史事犹有五六志全未有涯势须展限人情易得
因循殊未可期也郑景望出守宛陵于养亲极便但馆
中益觉索寞耳陛辞所论甚剀切良可敬也廷对谠论
者率在高等蜀士亦有数卷甚奇但幕中不敢录本耳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0b 页 WYG1150-0421d.png
武陵民淳事简黄堂必甚优游长编既已断手莫若及
此暇时参订修润整顿凡例刋削枝叶两存者折衷归
于一是遂为完书若秪广记备言以待后人恐年祀浸
远未必能明今日去取之意使千载有遗恨良可惜也
异时复还禁近笔削之上便不能专此似不可失耳所
欲布陈者何限要非无量能究乡风不胜惓惓
某官况碌碌粗遣日来史限迫趣率常宿馆中舛错毛
起犹未见大功诸甚恨函丈在远不得一一质正也武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1a 页 WYG1150-0422a.png
陵民淳事省当可卧治亦有佳士可共语否龚参父子
没于瘴气相自伤刘枢亦复不起善类甚惜之也张钦
夫帅荆南不知已到官未同在一路凡事可相应接亦
非小补也陈丞相有奏事之命犹辞免又未知到阙去
留如何刘文潜在桂为况何似亦时相闻否刘子澄已
外除诸公莫为言者近得渠书只欲求祠也
某官次窃禄凡百觕遣史课虽粗不废第同舍迁易不
常猝未就绪北扉虽有其志而力不足每相与浩叹共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1b 页 WYG1150-0422b.png
思去岁合堂同席之乐也闻复刋缉长编条例当益严
密第恨阻远不得陪侍笔削尔李群玉诗谨抄录拜呈
馀金并往向来说文系传非特校对草草政以元本断
烂每行灭去数字故尤难读若得精小学者以许氏说
文参绎恐犹可补也张钦夫不知己到荆南否朱元晦
辞南康已有不许辞免便道之官指挥不知竟肯起否
刘子澄已从吉此间媢嫉者颇众埶不过得一倅又未
知阙次何如尔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2a 页 WYG1150-0422c.png
史事诸志近略见涯绪但职官选举一两志未就条理
耳同舍去来不定故难见功也党籍本末想类次已成
编谢上蔡曲折当以问朱元晦得报即拜禀近闻辰守
微有龃龉虽未得其详某窃谓边防经理虽不可缓要
须中外相应乃可展尽苟或未然不若姑随时蒐补因
仍旧贯之为善也
某岁晚忽感末疾重为医者所误既投热剂又复吐利
疾證遂顿危殆亟更医易药幸而所用药渐见效此一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2b 页 WYG1150-0422d.png
月来手足间皆能自如但微有弱处精神言语则不甚
有异于常时但病体疲苶不堪少有冲冒虽蒙恩补外
而留滞许时殊觉不安更稍可强勉即买舟东归矣文
海奏篇异数便蕃一时纷纷盖因忿激而展转至此病
中唯静审以处之而已其始亦未欲以闻盖累有宣谕
故不敢缓也恐或欲知契丈祠请既不遂正人未遽远
去善类朝夕以冀宣室之兴思也
垂谕夏小正及谢显道出处暨检元祐军防篇病中未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3a 页 WYG1150-0423a.png
能及此辰守回避之说亦以卧病无自而闻知然人之
异同亦非我所可计耳令嗣皆已别拜书
   与陈同父
某掩关幸无他恼但立秋后以酷热翻阅亦稍废耳桓
灵宝之喻读之竦然凡读易者要当深知此观象之妙
非克尽已私者不能与然自昔英豪于事几之际反瞠
然乎其后彼固非屈意于克己者果何说耶若便以私
意揣摩亿则屡中断之则其悬解于杪忽毫芒之表者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3b 页 WYG1150-0423b.png
揣摩之讥殆不足以当其心也盖天姿之高得气之清
其所以迎刃破竹者何莫非此理但矜为己有则不能
与时偕行多迎随附益之病未知其所自则随血气盛
衰此一段精明不能常保论至于是则所谓克己者虽
若陈言要是不可易耳策问诚有味其言反覆展玩不
能去手诸生有能领此意者否读裴度处尤慨然三叹
也章侍郎行状已(阙/) 第恨平生未尝接其言论风旨
故于书法详略不能措议祗见文气之疏宕高胜而已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4a 页 WYG1150-0423c.png
其间如论鄂州财赋云公戚焉若不自得人亦莫解也
论戚方仍旧管军公慨然曰是不足问矣即上言参知
政事(云云/)论虞丞相罢去之时参知政事钱端礼以肺
腑与政至允文去而端礼之议亦寝末云因叹世之量
人者甚浅不足据此数条皆是尤妙处亦是合斟酌处

专价伏奉诲示引纸疾读恍如握手不知相去数百里
之远也长夏溽暑伏惟尊候动止万福某馆下粗遣自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4b 页 WYG1150-0423d.png
入夏来以史限督趣平明趍局日落乃还舍人事酬酢
一笔勾断终日在书册堆中与往在明招况味无异只
是糜耗廪稍每自愧恐耳时事非唯未易插手职守各
有攸司又兀然无上下之交若欲强聒则尚口乃穷矣
平生非孑孑拘小谅者苟有善意其敢不承接而疏导
之此盖兄之所深悉也谕及近况之详慨然浩叹者久
之百围之木近在道隅不收为明堂清庙之用此自将
作大匠之责耳如彼木者生意濯濯未尝不自若也井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5a 页 WYG1150-0424a.png
渫不食为我心恻盖非井爻之盛而兄以此自处乎惟
冀益加宽裕从容自颐以慰见慕之徒之心幸甚廷对
山林草茅之论自应有少斟酌者后来亦深勉诸人勿
誊本传播政如来谕所虑也居厚正则景明道夫己一
一道来意矣益恭诸公方且调护未知能回否不然则
且归俟阙期近来请祠亦必可得也张钦夫近丧子得
书极无况力请出广遂有鄂漕之命亦且得归也刘茂
实固贤者但举削一事从前不曾破戒然既蒙再三之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5b 页 WYG1150-0424b.png
谕俟见李寿翁如其语及亦当赞助也
某馆中碌碌粗遣但豪发无补蠹耗太仓积愧如山耳
居厚往见必已前到今正则又赴约握手剧谈亦是快
事一官所缚不能追逐上下其间殊慊然也清馥香一
贴凤团一斤漫为山中之信其他正则自能详道
 偶记荀子论儒者进退处有一句云不用则退编百
 姓而悫颇似有味畎浍之水涓涓安流初何足言唯
 三峡九河抑怒涛而为伏槽循岸乃可贵可重耳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6a 页 WYG1150-0424c.png
某官次粗遣但朋游散落益复鲜况适当天民君举相
继引去之后又(阙/)欲成群队只得痴坐静待而已天民
君举于私计极便但恐天民规摹散漫未必能为求田
问舍计耳三启一志展玩叹赏不已然议论断绝之久
领解者必少也知安居定志日就平实此政惓惓所系
望者甚休甚休居厚一病闻甚殆知己平复但渠须是
调伏得性气一段然后养生处世亦少龃龉不然忧未
艾也正则忧居后曾得消息否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6b 页 WYG1150-0424d.png
某碌碌如昨无足云者示喻敢不敬领但太仓一粟或
出或处岂能有所关系但自当靖共守位固不敢无事
自生疮痏也
某碌碌官况粗遣无足云者秋成田间必多乐事试闱
得失想自见惯然诸公却自无心非向者之比秪是唱
高和寡耳漕台却尽如人意王道父尤济事也此月二
日已毕芮氏姻事祭酒夫人自送来感念畴昔不胜慨
然儒家清贫次第须可共淡泊也试闱得失本无足论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7a 页 WYG1150-0425a.png
但深察得考官却是无意其间犹有误认监魁卷子为
吾兄者亦可一笑也岁事既毕田间必有佳况亦时有
著述否书院中亦有一两士子伴否李寿翁升从班差
强人意但又减李仁甫殊可惜耳郑丈移过宗寺君举
踪迹遂安矣
某只今病状除手足萎痹外其他顽健略如平时看书
以旧难除终是有过当处凡见爱者无不痛口镌戒虽
未能勇从然亦渐就减少也永嘉之行未便登途否比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7b 页 WYG1150-0425b.png
写得正则一书而人不来取今以拜纳书中数语偶与
来教叫屈之说合与正则发缄可共发一笑也张荆州
不起此自有所关系岂独游从之痛哉使其不死合点
检整顿处甚多至于不自是不尚同则相识中未见两
人也居厚无他苦否五月间联骑相过甚幸病中尤思
朋友旦夕之望
承旦夕见过数日以望四经说千万携行痼废沈滞政
赖此以醒之耳小辈作挠似不足介意颜子犯而不校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8a 页 WYG1150-0425c.png
淮阴侯俛出胯下两条路径虽不同这一般都欠不得
幸深留意鄙谚云赤梢鲤鱼就齑瓮里浸杀陈拾遗一
代词宗只被射洪县令断送了事变大小岂有定所哉
病中畏写字如虎缕缕至此意亦可念也
三国纪年序引及诸赞累日已详看用意高深处亦或
得其一二但大网体制犹有未晓处序云魏于是乎有
书吴蜀合而附之魏书又云魏终不足以正天下于是
为三国纪年终焉不知魏书与纪年是一书为复是两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8b 页 WYG1150-0425d.png
书观三国诸君赞却似迁固史法每君为纪而系赞于
后者而三国纪年冠以甲子而并列魏蜀吴则又似合
三国为一者所谓魏武以下诸赞必不可系于此(既并/列三)
(国之年必是通书三国事今/每君为赞必知不系于此后)不知系于何处岂三国纪
年之外复叙每君之本末而系以赞邪此皆未晓之大
者也魏武赞述来历甚当(但其末舜禹之/事两语未晓)魏文帝两赞
深味词意予夺甚有味(但文帝赞意颇晦又文帝三驾/伐吴谓中国庶几息肩亦未协)
昭烈赞论其君臣反复于天意人事之际所谓妙体本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9a 页 WYG1150-0426a.png
心但费诗之议却似不达时变汉统既绝昭烈安得不
承之非高祖时比也后主盖亦甚庸所以安之不疑者
乃诸葛公工夫耳武侯赞论以国政归丞相甚善但谓
汉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皆宦者为之考之汉书亦不皆
如此篇末王者之作天犹以为未疏哉感慨之意甚长
但不若后主赞所谓天命果可畏辞严而义正也武烈
赞论汉末守文之弊及启桓王之翱翔甚妙甚妙下三
赞亦然鄙意窃谓吴四赞尤其能尽其规摹之所止殆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19b 页 WYG1150-0426b.png
无遗憾也庞统赞论兼弱之义甚正关羽赞亦稳但来
教谓司马子长虽高不欲学而诸赞命意及笔势往往
似之何耶因便并望见教
某近日思得著书大是难事方将一意玩索完养深求
其所未至虽高明之姿与驽钝者不同然考之前作者
亦须待经历之久岁月之晚然后下笔今及此暇时序
次裒集固亦无害然亦不可不思有馀不敢尽之语也
   与陈正已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0a 页 WYG1150-0426c.png
某病躯凡百只如相聚时镌喻极荷至意枯木朽株虽
不系轻重然敛啬护养自是病中所当致力也乍还膝
下承颜干蛊必日有新功从前贤士大夫盖有学甚正
识甚明而其道终不能孚格远近者只为实地欠工夫
耳吾兄慨然欲力践之真斯文之福惓惓之祷唯觊终
之以不倦而已子静经从稍款否朱丈已归建安岁晚
无惜一访之耆旧凋落尤当汲汲也赵丘吴三子皆朴
茂可喜第暑中不能久留耳因便切望频寄数字盖兀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0b 页 WYG1150-0426d.png
坐一室绝无琢磨之益赖此警发愦愦不啻饥渴也他
祈为道义毖重
 近传得张丈桂林论史数篇往往暗合人意已令三
 子录呈矣
近见补榜知会面之日不远为之欣然病体度夏幸无
他课程亦不废但少切磨之益耳乍还侍旁当有馀乐
干蛊计渐见次第先之以身谅无不孚应也
   与叶侍郎(正则/)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1a 页 WYG1150-0427a.png
静多于动践履多于发用涵养多于讲说读经多于读
史工夫如此然后能可久可大
   与郭养正
某哀苦日深无足言者之官既已定日跋涉良劳两月
来所讲论细大亦略备矣内植根本乃万事之元阃范
一书所宜详阅精思而力行之若门内尚有可愧外虽
奋振策厉终亦无力千里之别敢以此言为饯
某哀苦待尽行矣祥除追慕殊无生意年来自念已分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1b 页 WYG1150-0427b.png
工夫殊欠阙自岁初尽罢遣习举业者庶几不作无益
害有益自此来讲论者既无外诱当易见工也前岁面
讲者盖甚详悉今既应物涉事步步皆是体验处若知
其难而悉力反求则日益精明若畏其难而日益偷惰
则向来意思悉冰销瓦解矣习俗中易得汨没须常以
法语格言时时洗涤然此犹是暂时排遣要须实下存
养克治体察工夫真知所止乃有可据依自进进不能
已也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2a 页 WYG1150-0427c.png
某一病踰年近觉差健但去秋有悼亡之痛至今怀抱
犹不佳耳到官渐久想浸谙悉外物皆非可必只得自
尽其职事以听其何如勤谨宽耐勉之足矣新宰林和
叔气味既可亲且详练不苟前辈谓初官得长官之贤
是终身得力处诚如此也适已面语吾友矣种种与之
咨论必甚有益以吾友下问之廑故及此病中不暇他
布馀惟力学自爱
所论条目详悉足见不苟此皆所当然者若人以为异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2b 页 WYG1150-0427d.png
之类皆未熟之所致但笃信而行之不要有自矜之意
久久则自不见其异矣他不必过虑也林宰端审朝夕
相聚必极有益盖非特坐谈耳
   与巩仲至(乾道辛卯冬/)
秋闱垂翅乃所以进德修业如吾友之文用于课试盖
无馀憾矣不必更费心神惟留意实学持之以厚而守
之以默则所愿望令伯有还辙之问否他惟以时自爱
   与张知县(商卿/)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3a 页 WYG1150-0428a.png
下车许时条教既孚当渐不费区处在我者既无遗憾
政使或有未退听者盖亦自有公论惟觊毋废初心使
斯民益被实惠是所愿望旆从入郡当在何时倾耳车
音以日为岁
某迫行百冗纷然应接不暇他无足言者政声蔼然奸
戢惠孚甚休甚休素恃眷爱区区切有欲布陈者辄具
别纸虽愚昧岂足赞采取亦姑尽其拙诚而已他惟若
时珍护前拜召节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3b 页 WYG1150-0428b.png
 大猾既擒威信自此行于一邑凡事必易然要当遇
 事平心无先怀抑强扶弱之意惟视理之所在而已
 虽尝攻击县道者苟其事理直却须右助之则人服
 我之公
 财赋当催者恐当加意督趣令整办寻常士大夫或
 误认纵弛为恤民殊不知不及时拘催使民间拖欠
 积压异时忽遇苛刻之吏一并趣办则民受大害也
 前此豪猾意在搔扰县道多端妄论人吏使县中不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4a 页 WYG1150-0428c.png
 能存立此固当主张也然人心易得偏恐为彼所激
 而主张太过要当于吏胥奸弊上高着眼彼见吾意
 在抑豪强必取此迎合增饰以行其私意此尤当精
 察
 有自衢州来者说吾兄尝雇乳婢价直间有未尽处
 (阙/) 在西安县窃料此必枢府使臣辈唱为此说流
 言固止于智者然既立敌者众凡涉薏苡之嫌者要
 当力远之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4b 页 WYG1150-0428d.png
某比者冒被除书实出推扬之赐第学浅识闇不足以
表率多士而疏懒之性驱之于奔走酬酢之地尤非所
宜益自惧耳赞变(阙/) 然未蒙箴规砭剂之诲殆非素
所望于门下者也改月遂行益远屏著预深怅怏
示谕谨已禀知张丈矣窃谓当官而行内省不疚则毁
誉之纷纷一听之可也愿益肩初志使一邑终受实惠
幸甚
某黾勉复来遂冒文馆皆畴昔教诲之赐感佩曷胜第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5a 页 WYG1150-0429a.png
疏野之姿置于酬酢之地终非所安耳因风尚望鞭策
俾逃于戾幸甚政成化洽想绰有馀暇誉处如此岂一
方所得久擅耶质之舆论召擢在旦暮矣重番之赐殆
非所望于故人不敢效尤以取疏外尚幸恕察
某阖户待尽无足勤记录承闻视篆在即一方凋瘵得
贤者拊摩覆护百里之幸也日来督趣旁午虽曰难展
手然折肱之馀饱于谙历惟培养本原使忠爱之心益
厚则斟酌调剂羊肠蚁封间盖自有馀地也益远展对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5b 页 WYG1150-0429b.png
临纸怅然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6a 页 WYG1150-0429c.png
  杂说
与君子居则以小过为大过与小人居则以小善为大
善盖立乎众君子之间所见所闻皆善也苟已有纤芥
之过是以一浊而污百清也人必竞以为怪矣故过虽
小而必自以为大焉立乎众小人之间所见所闻皆不
善也苟已有纤芥之善是以一清而形百浊也人必竞
以为高矣故善虽小而必自以为大焉大抵士之与小
人处者其善易为故其心易足其名易彰故其心易骄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6b 页 WYG1150-0429d.png
易足者怠之本也易骄者傲之本也既怠且傲其去小
人不远矣于乎士之不幸而与小人处者岂必随其为
恶哉虽自守为善而冥冥之中已为所移矣戒之哉
多欲者畏人亦多少欲者畏人亦少无所不欲者无所
不畏无所欲者无所畏
赵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诸其
口及宋之盟谈笑当衷甲之变神閒气定而不乱晏子
长不满六尺及崔庆之盟白刃在前毅然贲育不能夺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7a 页 WYG1150-0430a.png
盖其怯者血气也其勇者义也
蘧伯玉有言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
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
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此与恶人处之法也所
谓就者就而不逆也所谓和者和而不同也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
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7b 页 WYG1150-0430b.png
可矣守而勿失也夫人之作文既工矣必知其所以工
处事既当矣必知其所以当为政既善矣必知其所以
善苟不知其所以然则虽一时之偶中安知他时之不
失哉
学者当先治一经一经既明则诸经可触类而长之也
史当自左氏至五代史依次读则上下首尾洞然明白
至于观其他书亦须自首至尾无失其序为善若杂然
并列于前今日读某书明日读某传习其前而忘其后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8a 页 WYG1150-0430c.png
举其中而遗其上下未见其有成也
勇怯岂有常哉亦在夫勉之而已矣卫太子蒯聩为赵
简子右望郑师自投于车下及战郑人击简子中肩太
子救之以戈郑师北太子复伐之郑师大败勇怯变于
须臾之间所谓勇可习也
善犹秦也恶犹越也勤与惰犹车马也善之与恶相去
亦远矣骤驱小人而纳之君子之域不能也骤驱君子
而纳之小人之域亦不能也然使小人而勤则矫揉磨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8b 页 WYG1150-0430d.png
厉气质之移不期善而自善矣故勤者适善之车马也
使君子而惰则燕安逸豫浸忘初心不期恶而自恶矣
故惰者适恶之车马也学者审其御而已矣
士生于三代之后所见未必皆正人也所闻未必皆正
言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其为善难矣哉处此者有道
善者以为法不善以为戒善者以为法是见其善而从
其善也不善者以为戒是因其不善而知其善也在人
者虽有善不善之殊在我者一归于善而已矣如此则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9a 页 WYG1150-0431a.png
所遇之人无非硕师所听之言无非法语何入而不自
得哉
礼曰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
知礼夫礼者理也理无物而不备故礼亦无时而不足
在山而待鱼鳖以为礼是礼有待于外也非随处而足
也在泽而待鹿豕以为礼是礼有待于外也非随处而
足也在山则礼足于山在泽则礼足于泽在贫贱则礼
足于贫贱在富贵则礼足于富贵随处皆足而无待于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29b 页 WYG1150-0431b.png
外彼谓小官不足以行志必官达然后可行志閒居不
足以自见必临事然后可自见乌足知此理哉
   门人周公谨(介/)所记
宣王当大旱之际夜观星象恻然有忧于中而百姓便
知宣王之见忧仍叔因此作诗后之人虽有宣王之忧
而民莫之知何也盖缘周之时法度修备人才务实(荒/政)
(十有二便是法度方/叔召虎辈便是实材)人君一有此心则上下相应百度
毕举自然天下知之玩百姓见忧四字甚有味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0a 页 WYG1150-0431c.png
以左右民不使之在左在右辅助之归于中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须是当见时便思便授过后则无

修辞立其诚凡人须是诚实若有此实便发此言此即
是修辞此便立其诚
忠信所以进德忠信是朴实即是种子有此种则德日

圣人制丧礼父三年母期非重父而轻母须识得乾坤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0b 页 WYG1150-0431d.png
之义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受气者天成形者地其义自
是如此
乾圣人之事业坤贤人之事业坤是做工夫处
版籍是天下大事不可不知
子静曰关雎是后妃之全德馀篇皆指一事说自鹊巢
以后亦如此此只论二南
看欲以师事有若一段见得当时孔门中不自相标题
出来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1a 页 WYG1150-0432a.png
孔子当时见颜子死教子贡亦甚切观其不以众人事
告子贡可见后来子贡反筑室于场一段亦可见
周礼一书其财皆有所主独养士财用不言想只是司
空之官主之
大凡为人须识纲目辞气是纲言事是目言事虽正辞
气不和亦无益自古乱亡之国非无敢言之臣既杀其
身国亦从之政坐此耳
何谓三纲举其纲万目自张人君既正于上则百官兆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1b 页 WYG1150-0432b.png
姓皆举于下父既正于上则嫡庶皆举于下如夫为妇
纲在庶人则一妻一妾以天子言之则一后三夫人九
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天子既正于上则后夫人
皆自正于下
必先斯四者范淳夫说如人之身易受风须多著衣服
此说亦好
禹稷思天下饥溺由已饥溺孔子历聘诸国以至诲人
不倦皆是合当做事自古圣人之于天下皆如此惟商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2a 页 WYG1150-0432c.png
鞅一出皆反圣人之道便已则从害人则不恤
井田之制士与兵国之重事皆取于农工商不与古者
取士于田野取其民之秀者以其质朴故也
奉顺天德是总前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
毋泄地气是八家一井不多置井
春夏出就田庐冬间入城郭不比今时去城郭远甚小
曰堡其次曰邑又其次曰都自堡邑城郭不过二三里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2b 页 WYG1150-0432d.png
宣王小雅始于六月大雅始于云汉二诗相表里想云
汉在前六月在后或曰宣王初间如此之锐而后来至
有白驹黄鸟之刺曰此非是不学只是做不到底厉王
无道民心怨怒至欲杀其子而召康公杀其子以代宣
王之死当时大臣虽欲立宣王而不敢至共和十四年
宣王方立想宣王在此十四年岂不下工夫若不如是
一旦出来如何便得天下喜于王化之复行以此见得
宣王不是不学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3a 页 WYG1150-0433a.png
后生看先儒议论则养得厚(先儒议论/盖谓传注)
读诗不要思量过当须识得当时意
司马迁有变风变雅意惜乎无正风意
学者多不要看先儒议论如至大至刚以直必有事焉
而勿正此本是赵岐说后生却谓伊川创出此说今所
编诗不去人姓名正欲令人见元初说着诗先要看大
义又要研穷如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是看大义研
究时却须子细看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3b 页 WYG1150-0433b.png
陆教授为人慈祥诚实所谓吉士
律惟隋时理会得子细唐时因之本朝即用隋律方镇
源流本自秦汉间事秦则守监汉则刺史刺史即今监
司之类其后以为州牧权始重
周礼自横渠始开门户先叙官以历代较看次看前三
官次理会王宫一门
李迂仲说郑风是淫乱诗不然孔子告颜子以为邦乃
圣人治天下之规摹与后世做个样子尚说放郑声安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4a 页 WYG1150-0433c.png
肯却入在诗中
大抵为学须先识得大纲模样使志趣常在这里到做
工夫却随节次做去渐渐行得一节又问一节方能见
众理所聚今学者病多在閒边问人路头尚不知大率
问人须是就实做工夫处商量方是
追王大王王季记谓不以卑临尊此意恐错武成言大
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盖王业始于大王王季若
其子为王父为百姓岂可不以父为尊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4b 页 WYG1150-0433d.png
或人间中庸鬼神一章曰后生未要理会此且须理会
孝弟忠信此亦非两事且如人远去家至深山广谷之
中而不敢为不孝不弟者何须是识得此
汪端明与人言事或人杂之以他事至终必卒其言乃

侯师圣避盗胡五峰庵中其仆厌久以沙和饭一日五
峰见之怒其仆因曰何为不言荅曰旅琐
或问教小儿以何为先曰先教以恭谨不轻忽不躐等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5a 页 WYG1150-0434a.png
读书乃馀事今之有姿质者父兄便教以科举之文不
容不躐等皆缘父兄无识见至有以得一第便为成材

士大夫学术须正一或不正往往操履皆邪其为害不
止及其身殊可畏也士大夫孰不自以为正柰何其始
辨之不明讲之不详得其形迹执而不化遂有终身之
害只如教小儿自其发蒙时便须教之以正曲礼言幼
子常视母诳亦此理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5b 页 WYG1150-0434b.png
读书有思索人往往不苟不曾读书与曾读书识理趣
者观其所为便可见
知其为小人便以小人待之则我先为小人矣
凡看古人书用得处便是自家行处
尧舜通其变使民不倦只是晓事
颜子问仁孔子独告之以克己复礼与告他人略不同
颜子欲知下手处便请问其目此颜子善问者也孔子
告之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惟勿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6a 页 WYG1150-0434c.png
字最要体认四者之中勿听尤难非是用功之深临时
禁止亦不得
后世用兵者以为黄石一书无与比者不知黄石公未
出之前三代之兵一举而无敌于天下兵书何在黄石
公有一秘法在人间人自不识三代之得天下亦不过
此道唯仁一字尔
学者不可起长叹之声此意思最易得断续某与公相
聚许时何尝有此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6b 页 WYG1150-0434d.png
儒者当通世务只缘近来儒者要通世务又却不能为
纯儒此说亦甚深长千五百年无孔子尽因通变老优

教小儿当以正不可便使之情窦日开
看周礼须先看叙官先录历代百官志及本朝官制
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盖墨者泛而无统必至
于杨吝啬而后可近道
   己亥秋所记(新居对诸生说/)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7a 页 WYG1150-0435a.png
后唐庄宗入汴志便满者何故曰但一将耳
经须逐字看
读书须下大工夫久后必有所见
侯景之乱虽无朱异梁亦必亡观其后嗣之所为其终
亦必乱
正义说吴楚僭乱所以不列于诗亦不须如此看只须
看三百篇之义便了吴楚无诗亦是当时王教之所不
及吴又是最后出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7b 页 WYG1150-0435b.png
问诗之有周南召南犹易之有乾坤不知是取其坤有
承乾之义否曰固是亦不止如此周召乃诗之纲领乾
坤其易之门
问人之格局卑者不知能进否曰中人以下固不可语
上然如人坐暗室久必自明若人果有志积以岁月之
久亦自有见又问必有所见然后能立否曰人之初学
岂能一一自有所见须去下工夫工夫既深且久乃有
所见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8a 页 WYG1150-0435c.png
问人或坚意为善或阨于困苦今时又不及昔人朋友
间能同心叶力曰此只看有朋自远方来一节须是看
人不知而不愠然后完备老子说知我此已自说得错
葛覃卷耳皆是做工夫处关雎是成德处三诗当合看
当时三诗并歌
三代诗书多说天见得天人之际相近秦汉以下不识
此理
自古至说命方说学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8b 页 WYG1150-0435d.png
读书其辞虽多要处亦少如论语说古之学者为已今
之学者为人孟子说明于庶物尚书惟学逊志务时敏
此处最要识
天下只有两件事君子振民育德先育德后振民先修
已后治人此通内外之道
关雎女曰鸡鸣大小虽不同其意则一
天下事何尝一件不是学如百工技艺皆是学惟学故
精何尝一一炫耀出来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9a 页 WYG1150-0436a.png
看书如与人交游不必事事要如他与之熏习久必自
有味
如后妃之诗鸟兽草木皆有其意只在后妃其他更不
须泥识得此三百篇不过如此
棠棣一篇非真实是究是图岂能识兄弟之情如此故
终之曰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为人立基址须是坚实既坚实须是要充扩所谓士不
可以不弘毅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39b 页 WYG1150-0436b.png
后学读书未曾识得目前大略便要说性命此极是害
事为学自有等级先儒至说性命不知曾下几年工夫
方到
学者多举伊川语云汉儒泥传注伊川亦未尝令学者
废传注近时多忽传注而求新说此极害事后生于传
注中须是字字考始得
看有狐诗如居一乡须(阙/)一乡之情
读诗必如三复白圭方是有味若是明敏人不如此看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0a 页 WYG1150-0436c.png
亦无所补若是至钝人能如此看虽然有淡薄处亦随
浅深而有所见也
河间王读书皆务实非他不能用毛公
看诗有三节如看卫文公之诗须知卫之兴读王黍离
之诗须知周之亡其气象可知大处既看小处亦当看
(阙/) 如定之方中及黍离是也小处是一篇之中训故
是也且就一篇论之大处如升彼虚矣景山与京是也
小处如降观于桑是也此是读诗之法或有一篇之中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0b 页 WYG1150-0436d.png
取一句者如孔子观木瓜之诗而知苞苴之行是也
看诗即是史史乃是实事如诗甚是有精神抑扬高下
吟咏讽道当时事情可想而知
诗之体不同亦如今人作文亦有文意甚易晓者如兔
爰是也有意在言外者硕人清人之类是也硕人诗无
不见荅意但则美族氏之盛容猊之美车服之华则其
人可知矣如中谷有蓷全是意见当时人君不能保民
与有狐不同大凡陈古刺今之诗全是要人看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1a 页 WYG1150-0437a.png
心解即熟
离经是分文辨志是求义不必深远说此只是看文义
战国今人皆不识自春秋以来亦是一节通监自此入
亦有意
战国有七雄皆非古之诸侯四国是篡臣秦楚又是夷
狄只有燕一国又僻陋战国之时正如一个人家初为
士自后变而为商家
萧何治未央但欲高帝安于此不欲之他尔要之创业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1b 页 WYG1150-0437b.png
之君自当以俭为先何虑不及此也
关中是形势之地洛是都会之中欲据形势须都关中
欲施政令须都洛
天官总许多宿卫地官载许多图籍此二官所以大也
看周礼政如看一株树其他皆分枝布叶
典是尧舜夏商之典周公制此一书盖欲整齐天下
看柏舟诗须合尚书微子篇看方知得仁人之心卫之
君固不如纣之甚卫之小人亦未至若纣时之甚然卫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2a 页 WYG1150-0437c.png
之仁人只是一人全无可同心者微子犹有三人可以
共扶持有说话处
马迁能克己可胜仲舒庄周能克己可胜荀子
唐时有画钟馗第三指㩒一小鬼或人命画工改之画
工持去数日后乃自画第二指㩒之问何不改对曰前
时之画其力乃在第三指所以改不得
问赵仲长不说众人所说之话何谓众人所说之话曰
如仕宦说东边俸厚西边俸薄之类耳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2b 页 WYG1150-0437d.png
   庚子所记(是年春抚州陆子寿/教授自越来几一月)
周礼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牧是畿外诸
侯世世袭爵长是畿内诸侯世世受采地
孔子但教漆雕开仕不曾教颜闵此处当看
内政当作两节看始初管仲但依周制作乡遂将成之
际为桓公催趋得紧所以作内政自奇变为耦看国语
可见
或曰定公十年夹谷之会夫子亦可谓得用至十三年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3a 页 WYG1150-0438a.png
能感动得二家隳其城尚有一家未隳据左传见隳费
亦自费力当时夫子不因齐人归女乐去鲁时此一家
亦自未见得以此见得天下之事不易做而今天下只
因其势而为之凡事亦不可遽为当时诸侯治一国犹
近而易为今则难对曰只要知大条目姚崇所谓择十
道使亦其一或曰此在得人上须是阴培养得人才然
后可对曰人材须是他务实方得然后逐一节移去
自古以来虽经太康之乱三代之季只是一变其罪皆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3b 页 WYG1150-0438b.png
由商君虽汉文帝唐太宗出来扶持天下然此骨子终
不换得井田最先坏其次封建其他亦未尽坏府兵尚
存古制及张说方坏尽两税坏于杨炎自然有此等人
出来
光武治天下规摹不及高帝其礼严光用卓茂所以养
得后来许多名节
光武罢郡县材官等事其识见与秦皇相去不远
或曰天地只是和气尹和靖为人极和粹后愈和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4a 页 WYG1150-0438c.png
杨绾为吏部欲去科举后世皆以为不可但未之知耳
及为相半年而死志遂不及施唐时如陆贽杨绾论治
道皆有规模
颜真卿虽不甚得讲贯其议论亦活如论封号一事亦

孔子言王道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
民以时孟子言王道须说五亩之田八口之家及材木
不可胜用之类何故须说许多以此见得春秋时井田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4b 页 WYG1150-0438d.png
尚在战国时已自大故废须要人整顿如史记说决裂
阡陌以静天下之业又以此见得井田亦不易废
为人细碎则大体处多失虽诸葛亦有此患
刘执中初间不屈王介甫后为王介甫用此是如何或
曰只是无本领介问何谓无本领曰著实工夫便是本
领叶公好龙见真龙至便惊相似学者亦多坐此患不
可不察
宗果尝曰聪明人有三斗昏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5a 页 WYG1150-0439a.png
芮丈(国器/)每对人说话至退必入室默思
 
 
 
 
 
 
 
东莱集 外集卷六 第 45b 页 WYG1150-0439b.png
 
 
 
 
 
 
 
 东莱外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