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500c 页
俱舍颂疏记 论本第二十五
富春沙门 遁麟 述

言遇少缘便退所得者正理论云谓彼获得如是类
根安住此根与退缘合便退所得无退缘者便般涅
槃或有精勤进得胜性。

言恒思自害者正理论云恒
作如是思勿遇病等便于正念有所忘失于加行中
致有慢缓由此慢缓令我有退由斯筹虑起自害思
或由艰辛方达胜位。

言自防护者正理释云彼作是
念我且未能修习练根堪达安住法但于自爱心解
脱中能不放逸精勤防护如是种类名为护法。

言安
住者此性无进退二胜缘即安住遇二胜缘即或进
或退。

言不动者正理云谓有一类根性殊胜于行自
在于断烦恼随烦恼中得方便智不为一切随眠退
法之所倾动乃至广说。

此五总名时解脱者具足应
言待时解脱略初言故如言苏瓶(解云略初盛字但言苏瓶解脱亦尔
略初待字但名时解脱也)时有六种者是婆沙文此论但言谓待
资具无病处等胜缘合时方入定故。

一得好衣者谓
是好衣时乃至第六亦须言时章中略也若不尔者
如言好处等可名时耶。

言后不时解脱者谓于六中
不动种性最居后故但言其后表是不动此必无退
故名不动贪等尽故名心解脱不待好衣等时故名
为不时故论云谓三摩地随欲现前不待胜缘和合
时故。

言退法种性必是先有者以退法性最是极下无有
卷二十五 第 501a 页 X53-0501.png
先非此性而后成也言退法非必定退乃至通三界
皆有者三顺释退法等名约容有立故六种罗汉得
通三界言若退定退乃至无馀四者反释也若退法
等非容有立者则唯欲界具六种罗汉上界无四既
言具六故知退非定退等上界无退等四者如颂言
此及往上生无练根并退故问既无此四如何言彼
有六种性答彼虽不退是此性人故名退等。

言唯思等四有种性退者简初后二种初以极下故
不退性后以不动故唯此四种有下性可退故言退
法等五皆容有退者前约退性唯思等四此论退果
故兼退法虽不退性有退果故言虽俱有退者或以
四种为俱或以性果为俱言学无学所成坚故者谓
二道资持极坚牢故若诸有学先凡位中所住种性
彼从此性亦无退理世出世道所成坚故。

颂言非先
不摄退法者谓思法等四有是先有有是后成先有
则不退后成则许退故以非先简之今退法性虽必
先有而亦退果故非先言但望思等不论退法也旧
云或可此文言并非先从多分说理实退法先亦有
退果言修惑迷事至有失念退者谓见惑迷理是无
事惑修惑迷粗事生名有事惑论云又修断惑非审
虑生昧钝性故见所断惑由审虑生推度性故圣不
审虑于粗事中失念惑生审虑不尔如于绳等卒尔
谓蛇故修断惑圣有退起非由卒尔可起见惑圣若
审虑便见谛理故圣见断定无退义言大众部预流
卷二十五 第 501b 页 X53-0501.png
有退罗汉无退失者以预流烦恼惑未尽圣解未满
故所以退罗汉烦恼惑巳尽圣解巳满无有退经部
预流罗汉必无有退果者预流不退与有宗同罗汉
无退与有宗异论主评云经部所说应理云何知然
由理教故如何由教经言苾刍圣慧断惑名为实断
乃至有学应不放逸非阿罗汉云何由理若阿罗汉
此道未生未能永拔烦恼种故应非漏尽若非漏尽
宁说为应是名由理然此部意罗汉犹退现法乐住
者谓由利养等扰乱过失故于所得现法乐住容有
退失。

言所證四种增上心所至随一有退者四种谓四静
虑心所目定此说退现法乐住所得不动心解脱至
无因缘退者谓无退不动法果如何不动退现法乐
住者此问意既言退现法乐不退不动法果如何退
现法乐住耶即以三退答之言不动约受用退者问
既言利根罗汉有中后二退今何故唯约受用一退
通此难耶答汎明不动罗汉通望一切有未得退今
既言巳得四种心所故无未得退伹不可四种顿现
前故有受用退。

言住果位所不作至必亦不作者谓退果之后不造
为果事业果时不为退亦不作故言不作者作前例
也正理论云谁有退谁无退耶修不净观入圣道者
容有退失修持息念入圣道者必无退失又何界何
趣容有退耶唯欲界三州有退六欲天处得圣果者
卷二十五 第 501c 页 X53-0501.png
名为利根故无有退以有胜智解能制伏心背妙欲
境入圣道故有说退者由阙资缘或所依身不平等
故六欲天处二事并无虽有钝根随信行性生彼得
圣理亦无退理。

退法等五转一一性者谓不动无练根故但言五犹
如初得预流果者引喻释也正理论云若有学位修
练根时道数所修如断上界见道所断由彼但与邻
得果时道相似故问修惑有九品无学练根各九无
间见道有八忍有学练根八无间耶答见断上下八
谛一谛之下自有九品之惑今但合为一品顿断故
约一谛成一无间一解脱道不约异谛修道一地之
中分九品断故彼即成九无间等此上所明无间解
脱道学无学位多少有异若论加行齐一无间一解
脱道故论云彼加行道诸位各一又正理云以何等
故名为练根答调练诸根令增长故谓道力故令根
相续舍下得中舍中得上渐渐增胜名为练根故练
根名目转根义也言唯无漏者此明圣者故唯无漏
若凡转根理应有漏言唯人三州者三州有退怖畏
退故故修练根恶趣北州无圣道故天趣之中无有
退故言无学依九地者无学练根如得应果得果既
通九地练根亦通九地也言所得唯果至但依六地
者谓有学练根亦如得果无色不得有学果故练根
不依无色以有学前二果唯依未至第三不还通依
六地故此等意者伹以无色无有学果非无有学之
卷二十五 第 502a 页 X53-0502.png
向既练根唯得果不得向故知不依无色也问何故
舍通向果所得唯果答练根心唯欣乐果所以所得
唯果意总弃劣所以舍通果向。

言由下下等九品根异者如退法最劣由下下根乃
至大觉由上上根不动分二者谓本是利根不因练
根得名为不退若先钝根后练得者伹名不动不名
不退。

依根不同立次二圣者谓修道位钝根信增名信胜
解利根慧增故名见至义如前解言解脱障不染无
知为体者正理云何等名为解脱障体谓有劣无知
无覆无记性能障解脱故由彼力故能为障碍令于
彼定不自在转言三道各二者谓各唯利钝二圣其
身證一即是信解见至慧解脱俱解脱二即是时不
时也。

言有学名满具由三因者谓有学中有前二果未名
满故第三名为果满其根定等有得未得故并相对
立其满名若无学果一向是满故不约果名为满也
夫得灭定必是不还者明有学中是定满必果满故
故论云无有学者伹由定故及根定故亦得满名准
此无二句馀可知。

言道谓求所依者前解道是路之别名此约所依义
释谓有所追求必依于道依此四道求涅槃故亦名
为乘是所依运动之义问加行无间趣向涅槃可名
为道解脱巳至胜进巳过如何名道论有三释一云
卷二十五 第 502b 页 X53-0502.png
与道类同转上品故二云或前前力至后后故三云
或能趣入无馀依故正理论云二乘贤圣涉此为途
速达二种涅槃界故。

言任运转故名之为乐者此谓不艰辛名乐非乐受
也如第四禅无乐受亦名乐通行无色等中无苦受
亦名苦通行也正理论云任运转故如乘船筏苦通
行如依陆地乘马等行言止观不等者但以增减不
均非有无漏也此依地立苦乐名钝根名迟利根名
速者此依根立迟速名新云此迟速名在道非人正
理论云此行五蕴四蕴为性由依色定无色定别而
名通者显慧胜故如见道位虽具五蕴以慧胜故偏
立见名。

言菩提云觉者谓末伽云道菩提云觉西域常言觉
有二义一如睡觉二觉知故章中无明睡眠皆永断
故即是初义准论又言及如实知巳作巳事不复作
故此二名觉解云知巳作巳事者是尽智觉不复作
者是无生智觉。

章中十一体同也毗婆沙师说有十一者新云婆沙
有三说一说同此论一说开戒为二一师开为三谓
正语正业正命今章但叙第二说。

言念住等三名无别属者谓但名念住等无别所属
如何独说为慧勤定等言如实见者能明记者实见
是慧明记是念既因实见方能明记故知因慧令念
住境论云如念住中巳广分别言勤断二恶者一巳
卷二十五 第 502c 页 X53-0502.png
生恶法方便令断二未生恶法遮皆令不生勤修二
善者一未生善法方便令生二巳生善法修令增广
故婆娑云一正勤体有四作用如灯一时有四作用
问前二可名断后二何名断答以初为名故无有失
或此四种皆有断义谓前二断烦恼障后二断所知
障修善法断无知故暂断永断俱名断故神谓灵妙
德者谓现诸变化等事为灵妙德也然下文云神体
谓等持彼即定为神体也旧云理实而言定为体性
而言四神足者从因说四就果名神就用称足释四
名者欲谓希求勤谓勤策心谓所依观谓观察故从
同时四因为名如人依床床有四足神依于定定有
四因亦尔故婆沙云谓于俱有相应法中资养等持
此四胜故。

言身等四境者谓身受心法四境为念所观故正理
论云谓此位中为息颠倒思念势力于身等境自相
共相能审了知坏二种愚慧用胜故言能證异品者
谓此决择望前顺解脱分名为异品或能證入后忍
等位名异前解为正正理论云谓此位中见生死过
涅槃功德遂能勇猛发勤精进不堕生死速趣涅槃
勤用胜故顶法位中趣无退位者谓趣忍位忍不退
故正理论云谓此位中能制伏心识趣不退位终不
遗乏信等善根定用胜故言忍位中善根坚固者正
理云谓此位中永息恶趣终不退堕速入离生增上
义成根义胜故言得无屈义者正理云谓此位中不
卷二十五 第 503a 页 X53-0503.png
为烦恼之所屈伏力义胜故或此位中不为一切馀
异生法之所屈伏故于此位力义偏增又论云何缘
信等先说为根后名为力由此五法依上下品分前
后故言修道位近菩提者谓与无学尽智相邻次故
正理云或此位中断九品惑数数觉支义增言见道
位至八正道增者谓寻求依及通往趣二义具故说
名为道见道位中二义最胜谓此位中圣慧初生如
实寻求谛理胜故又于此位不起邪心能速疾行往
趣胜故言于见道位建立觉支者准论馀师不破契
经所说次第立念住等但不回见道于后遂于见道
立觉支增与婆沙宗异。

言七觉八道支唯无漏者论云唯于修道见道位中
方建立故又正理云一切觉支皆助菩提唯一独标
觉支名以最邻近菩提果故由此理趣證七觉支应
知伹依治有顶说此为上首类治下地唯于无漏立
觉支名乃至见道位中八道支胜故此一向无漏性
摄虽正见等亦通有漏然彼不得圣道支名。

言于下地法犹疑虑者谓与下地相邻恐为下法所
染乱也言前三无色除戒三支者谓正语业命三是
色法故故无色界无此三支然与有顶外别说者有
顶无无漏全无七觉及八道支此三地中有无漏故
有七觉支及馀道支也正理论云初根本定虽容有
三十七然实三十四解云谓四念住必不并生以一
慧分四念住故应诸地中若据同时即各除三虽慧
卷二十五 第 503b 页 X53-0503.png
定等一法义分据义不同亦不除故。

言觉分转时必能得證净者转之言起起之言生谓
根力等觉分生时必能获得四證净也或从根力转
入證净故今名四證净仍三是信为体一戒以色为
体昔言四不坏信总以信为体也一于佛證净者谓
缘佛身诸无学法生信也二法證净者谓无我理等
正理论云于何等法如何而得法證净耶谓唯于苦
达唯有法无实有情生决定信如是次第见集灭时
亦唯如前得二證净新云准上信法不缘教也言僧
者谓以佛为师因教得道总名为僧不简道俗伹取
无漏若约现行唯有信戒二种證净者谓现观心伹
缘谛法得法證净戒必俱故有戒證净而约得修未
来有别缘佛无学法及菩萨二根(除具知根以学地故)辟支三
根及四向果各不同故名具四种言菩萨道及独觉
道名法者谓简佛僧道别标此二道以佛僧自立为
二證净故论云然所信法略有二种一别二总总通
四谛别唯三谛全菩萨独觉道准此三谛唯别道通
总别今颂约别相故偏举也言菩萨独觉唯有一人
者一世界中唯有一佛故言菩萨独一即王宫生三
十四心成菩萨道也独觉约麟喻不取部行故亦唯
一圣所受戒与现观俱者即无漏道俱戒也言由所
信别故名有四者此言总而且略谓由所信别分信
成三并戒成四非即信别成四种也言證四谛理故
名为證者谓如实觉知四谛理故故名为證言正信
卷二十五 第 503c 页 X53-0503.png
三宝及妙尸罗者谓信三宝及得尸罗非谓及言显
信于戒故论下释言由信心净故发圣戒乃至要具
前信此戒现前等故言由證得净者前三證得净信
后一證得净戒并是證净言佛如良医者此约喻说
准论先法说云如出观时现起次第故说观内次第
如是谓出观位信世尊是正等觉次于正法毗奈耶
中信是善说后信圣僧是妙行者后方说喻如章又
第二喻云或此四种由如导师道路商侣及所乘乘
可知。

言成就八支者即正见等八道支也。

言尚有馀缚无
解脱等支者谓如多绳缚虽解多缚唯有一缚不名
解脱故论云非虽少缚可名解脱故无学巳脱诸烦
恼缚后能起二了解脱智由二显了可立二支有学
不然故唯成八(解云二了解脱智即尽无生由正解正智二相显了故立支名)言无
学胜解者即通大地中胜解为体言无为解脱者即
择灭为体言巳立支名属有为者既言其支明显有
为不通无为以无为非支故言心慧解脱者此开解
脱支为心慧二种即此二种皆以通中胜解为体是
有部宗言尽无生智为正智体者谓此以如实正智
知我生巳尽等故名正智。

言从烦恼障正得解脱者谓烦恼得是其障体故论
云由彼能遮此心生故此就显说言烦恼得理实亦
通色无色业此业亦障阿罗汉故言若现在名巳解
脱者论云金刚喻定巳灭位中彼得巳断初无学心
卷二十五 第 504a 页 X53-0504.png
名巳解脱未生无学及世俗心当于尔时亦名解脱
然今伹说决定生者以戒尔时行身世故。

言道能断障唯正灭时者谓道现在有用能衰惑得
令无势用不引后得若过未道并皆无能以无作用
故非如解脱通生未生巳生离障同故正理论云如
世现是开水路时近水远水皆离其障如是既见能
断惑道身中巳生亦应可说近心远心皆得解脱。

无为说三界者此释经中三界即是前二解脱中无
为解脱体一无为就三义别立三名也故正理论云
然三界体约假有异若就实事无有差别云何三界
如是差别谓有漏法总略有三一者能系而非能染
二者能系亦是能染三者非二顺系染法故断此三
所證无为如次名为断等三界。

言厌离相对广狭有殊者谓厌通断惑不断惑是广
唯缘苦集是狭离通四谛是广唯是断惑故狭言惑
以先断者谓超越人先断惑故虽是其忍亦不名离
又此中言智能断唯修道中无间道馀并不能。

言忍
能断要未离染又是离句通取法忍类忍非离句中
伹言法忍不言类忍可以思知馀相易了故不复释。

俱舍颂疏记
卷二十五 第 504b 页 X53-05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