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933a 页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一


从此第二。明结等六门。就中分二。一正明
结等。二诸门分别。就正明结等。分二。一明
结等五门。二明六垢。就明结等五门分二。
一标章。二别释。且第一标章者。论云。如是
已辨随眠并缠。世尊说为漏瀑流等。为唯
尔所。为复有馀。颂曰。

「 由结等差别
 复说有五种」


释曰。除漏等外。由结等差别。复有五种。一
结。二缚。三随眠。四烦恼。五缠。

从此第二。别释就中分五。一释结。二释
缚。三释随眠。四释随烦恼。五释缠。就明
结中分三。一明九结。二明五下分结。三
明五上分结。且初第一九结云何。颂曰。

「 结九物取等
 立见取二结
 由二唯不善
 及自在起故
 缠中唯嫉悭
 建立为二结
 或二数行故
 为贱贫因故
 遍显随惑故
 恼乱二部故」


释曰。结九者。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
明结。五见结。谓三见也。六取结。谓二取也。
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于中恚。嫉。悭。唯欲
界系。馀遍三界也 问何缘三见名。为见
结。二取名为取结。答颂言物取等。谓三见
二取。一则物等。二则取等。言物等者。物者
体也。三见有十八物。二取亦十八物。故名
物等。见十八者。谓苦下有身边二见。四谛
卷二十一 第 933b 页 T41-0933.png
下。各有邪见。合成六见。三界各六。故成十
八。取十八者。苦下有二取。集灭各有一取。
谓唯见取。道下亦二取。故成六取。三界各
六。故名十八。言取等者。三见等。是所取也。
二取等。是能取也。故名取等。谓由戒取。执
身见等。为能净故。或起见取。执身见等。以
为胜故。故身见等。名为所取。戒见二取。名
能取也。由二唯不善及自在起故者。谓嫉悭
二。唯不善性。又嫉。悭。唯自在起。不随从他。
唯自力起故。名自在起。由二义胜故。于缠
中别立为结。此释非理。论主破云。若缠唯
八。此释可然。许有十缠。此释非理。以忿
覆二种。亦具两义故。故应立为结。由此应
言嫉悭过失尤重。一数现行故。谓由嫉悭
数现行也。二为贱贫因故。嫉为贱因。悭为
贫因也。三遍显随惑故。谓遍显欢戚随烦
恼也。谓嫉与忧相应。遍显戚随惑也。悭喜
相应。遍显欢随惑也。四恼乱出家在家二
部故。谓出家于教法。为嫉悭恼乱。在家于
财物。为嫉悭恼乱。五或恼乱天阿素洛故。
谓天帝释。有甘露味。阿素洛。有女色。天悭
味嫉色。阿素洛悭色嫉味。便兴斗诤。六或
恼乱人天二胜趣故。七或恼乱他及自部
故。部者众也。谓悭恼自众。嫉恼他朋。由上
七义。故于十缠。唯二立结。颂言恼乱二部
故者。应知摄后四种二部也。

从此第二。明五下分结。论云。佛于馀处。依
差别门。即以结声。说有五种。颂曰。

「 又五顺下分
 由二不超欲
卷二十一 第 933c 页 T41-0933.png
 由三复还下
 摄门根故三
 或不欲发趣
 迷道及疑道
 能障趣解脱
 故唯说断三」


释曰。又五顺下分者。一身见。二戒禁取。三
疑。四欲贪。五瞋。问何缘此五。名顺下分。答
下谓欲界。此五顺益下分界故。名顺下分。
由二不超欲由三复还下者。正释顺下也。
由贪瞋二。不超欲界。设有能超上生有顶。
由身见等三。还生欲界。故说贪瞋如守狱
卒。身见等三。如防逻人故。说此五名顺下
分。有说言下分者。谓下有情。即异生也。及
取下界。谓欲界也。前三能障超下有情。后
二能令不超欲界故。五皆得顺下分名。问
如诸预流。断六烦恼。云何经说断三结耶。
答此有二师。第一释者。颂云摄门根故三。
言摄门者。谓身见在一门。即苦门也。戒禁
取在二门。谓苦道门也。疑通四门。谓四谛
门也。说断三种。摄彼三门故。说断三已
说断六。言摄根者。谓边见依身见转。见
取依戒禁取转。邪见依疑转。故说断三种。
摄彼三根。故说断三。已说断六。或不欲发
趣。已下第二释也。或言。谓显有馀师释。凡
趣异方。有三重障。一不欲发趣。二迷正
道依邪道故。三疑正道。趣解脱者。亦有
三障。一不欲发趣。谓由身见。执我我所。怖
畏解脱。不欲发趣。二者迷正道。谓由戒取。
执非道故。迷于正道。三者疑于道。谓由疑
故。于道犹豫。佛显预流永断如斯。趣解脱
障。故说断三。
卷二十一 第 934a 页 T41-0934.png

从此第三。明五上分结。论云。佛于馀经。如
顺下分。说顺上分。亦有五种。颂曰。

「 顺上分亦五
 色无色二贪
 掉举慢无明
 令不超上故」


释曰。顺上分五。一色界贪。二无色界贪。三色
无色掉举。四色无色慢。五色无色无明。由此
五种。能令有情不超上界。名顺上分结。以
贪过重。两界别论。

从此第二。明三缚。论云。已说结缚云何。颂
曰。

「 缚三由三受」


释曰。缚有三种。一者贪缚。二者瞋缚。三者
痴缚。何缘说此三。为缚。谓依三受。故立三
缚。谓于乐受。贪缚随增。谓于苦受。瞋缚随
增。谓于舍受。痴缚随增。所缘相应。俱随增
故。谓于舍受。亦有贪瞋。非如痴故。

从此第三。明随眠。论云。已分别缚。随眠云
何。颂曰。

「 随眠前已说」


释曰。随眠有六。乃至九十八品。初已说也。

从此第四。明随烦恼。颂曰。

「 随烦恼此馀
 染心所行蕴」


释曰。随烦恼此馀者。此随眠外。馀。缠垢等。
名随烦恼。随根本烦恼起故。名随烦恼也。
此随烦恼。是染心所。行蕴所摄。

从此第五。明缠。颂曰。

「 缠八无惭愧
 嫉悭并悔眠
 及掉举昏沈
 或十加忿覆
 无惭悭掉举
 皆从贪所生
卷二十一 第 934b 页 T41-0934.png
 无惭眠昏沈
 从无明所起
 嫉忿从瞋起
 悔从疑覆诤」


释曰。前一颂标缠。次一颂半明根本等流。
缠八者。品类足论说。或十者。毗婆沙师说。缠
有十。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四悭。五悔。六眠。
七掉举。八昏沈。九忿。十覆。无惭。无愧。根品
已释。嫉谓于他诸兴盛事。令心不喜。悭谓
财法巧施相违。悔即恶作。根品已释。眠谓
令心昧略为性。悔眠二种。虽通善恶。今十
缠中。唯取染污。掉举昏沈。亦根品已释。令
心愤发。说名为忿。隐藏自罪。说名为覆。无
惭。悭。掉举。是贪家等流果也。无愧。眠昏沈。
是无明等流。嫉。忿。是瞋家等流。悔是疑等
流。覆有说贪等流。有说痴等流。有说贪痴等
流。有说智人覆。是贪等流。无智人覆。是痴
等流。颂云覆诤者。三说不同。故名为诤。

从此大文第二。明烦恼六垢。颂曰。

「 烦恼垢六恼
 害恨谄诳憍
 诳憍从贪生
 害恨从瞋起
 恼从见取起
 谄从诸见生」


释曰。前两句明六垢。次四句明本惑等流。
一恼。二害。三恨。四谄。五诳。六憍。此从烦
恼生。秽污相粗。名烦恼垢。恼谓坚执诸有
罪事。由此不取如理谏诲。害谓逼迫。行打
骂等。恨谓结怨。谄谓心曲。诳谓惑他。憍根
品已释。诳憍贪等流。害恨瞋等流。恼见取等
流。谄五见等流。颂言诸见者。即五见也。

从此大文第二。诸门分别。就中分五。一三
断分别。二三性分别。三三界分别。四六识相
卷二十一 第 934c 页 T41-0934.png
应。五五受相应。且第一三断者。论云。此垢及
缠。为何所断。颂曰。

「 缠无惭愧眠
 掉惛见修断
 馀及烦恼垢
 自在故唯修」


释曰。缠中无惭。无愧。睡眠。惛沈。掉举。此五
与见惑相应。是见所断。与修惑相应。是修
所断。馀谓嫉悭忿覆悔。及烦恼六垢。此之十
一。自在起故。唯修所断。不随他惑。自力而
起。唯与无明。共相应故。名为自在。

从此第二。明三性。论云。此随烦恼。谁通何
性。颂曰。

「 欲三二馀恶
 上界皆无记」


释曰。欲三二者。欲界眠。昏。掉。三。通不善无
记二性。与身边见相应。是无记性。馀恶者。
所馀随惑。皆不善性。上界皆无记者。上二界
中。一切随惑。皆唯无记性。

从此第三。三界分别。论云。此随烦恼。谁何
界系。颂曰。

「 谄诳欲初定
 三三界馀欲」


释曰。谄。诳。唯在欲界初禅。臣众相依故
三三界者。三谓昏。掉。憍。三。皆通三界。馀欲
者。馀者。除前五外。所馀随惑。唯欲界系。

从此第四。明六识相应。此下总明本惑及
随惑。于六识中。何识何地起。颂曰。

「 见所断慢眠
 自在随烦恼
 皆唯意地起
 馀通依六识」


释曰。见所断惑。及修所断慢眠。并自在随烦
恼。即前嫉等五缠。及六垢是也。此见断等。
唯意地起。依五识身。无容起故。馀通依六
卷二十一 第 935a 页 T41-0935.png
识者。馀谓修断贪。瞋。无明。及与修惑相应。
无惭。愧。昏。掉。并大烦恼中。不信。懈怠。放逸。
此等名馀也。此馀惑等。一一皆通六识地起。

从此第五。明五受相应。就中分二。一明本
惑相应。二明随惑相应。且第一明本惑相
应者。颂曰。

「 欲界诸烦恼
 贪喜乐相应
 瞋忧苦痴遍
 邪见忧及喜
 疑忧馀五喜
 一切舍相应
 上地皆随应
 遍自识诸受」


释曰。欲界诸烦恼中。贪与喜受乐受相应。
以欢行转遍六识故。瞋与忧苦相应。以
戚行转遍六识故。言痴遍者。谓痴遍与
前四受相应。以欢戚行转遍六识故。邪见
忧及喜者。谓邪见以欢戚行转唯意地故。
与忧喜相应。先造罪业。后起邪见。喜受相
应。不惧报故。先造善业。后起邪见。忧受相
应。福唐捐故。疑忧馀五喜者。疑与忧受相
应。以戚行转唯意地故。馀五喜者。谓馀身
见等四。及慢为五。此之馀五。与喜相应。以
欢行转唯意地故。一切舍相应者。约通相
应说。此上一切。皆舍相应。以诸随眠相续
断时。必住舍受。上地皆随应遍自识诸受者。
此明上界所有烦恼随其所应。遍与自地诸
识俱起。诸受相应。如初禅中。具有四识。若
眼等三识。所起烦恼。与乐舍相应。若意地
起惑。即与喜舍相应 二禅已去。乃至有
顶。唯有意识。若二禅起惑。即与喜舍相应。
若第三禅起惑。即乐舍相应。第四已去。乃至
卷二十一 第 935b 页 T41-0935.png
有顶。所起烦恼。唯舍相应。

从此第二。明随惑五受相应。论云。已辨烦
恼诸受相应。今次复应辨随烦恼。颂曰。

「 诸随烦恼中
 嫉悔忿及恼
 害恨忧俱起
 悭喜受相应
 谄诳及眠覆
 通忧喜俱起
 憍喜乐皆舍
 馀四遍相应」


释曰。随烦恼中。嫉。悔。忿。恼。害。恨。此六唯与
忧受相应。以戚行转唯意地故。悭喜受相
应。谓以欢行转。唯意地故 谄。诳。眠。覆。此
四通与忧喜相应。以欢戚行转。唯意地故
 憍与喜乐相应。二禅已下。喜受相应。第
三禅侨。乐受相应。以欢行转。唯意地故
 颂言背舍者。此上随惑。约通相应说。一切
皆与舍受相应。相续断时。必住舍故。馀四
遍相应者。馀谓无惭。无愧。昏沈。掉举。此
四通与五受相应。以欢戚行转。遍六识
故。

从此第三。明五盖。论云。今次应辨盖相云
何。颂曰。

「 盖五唯在欲
 食治用同故
 虽二立一盖
 随蕴故唯五」


释曰。上两句明盖。下两句废立。盖五唯在欲
者。佛说盖。有五。一欲贪。二瞋恚。三昏眠。四
掉悔。五疑。然此五盖唯在欲界。以契经说
如是五种。纯是圆满。不善聚故。上界无不
善。故知唯在欲。问何缘昏眠二法。及掉
悔二法。合为一盖。答颂言食治用同故。虽
二立一盖。食谓所食。治谓能治。即非是食
卷二十一 第 935c 页 T41-0935.png
也 言食同者。且昏眠盖。同有五食。一𧄼
瞢。二不乐。三嚬呻。四食不平等性。即过度
饱也。五心昧劣性。即因疲劳生也。言治同
者。此二非食。谓光明想。言用同者。此二俱
能。令心沈昧 掉悔二盖。言食同者。谓四
种法。一亲里寻。二国土寻。三不死寻。四随
念昔寻。随所经事。忆念寻求也。言治同者。
此二非食。谓奢摩他。言用同者。此二能令
心不寂静。问诸烦恼等。皆有盖义。何缘世
尊唯说此五。答颂言障蕴故唯五。谓贪恚
盖。能障戒蕴。昏眠能障慧蕴。掉悔能障定
蕴。定慧无故。于四谛疑。疑故能障解脱
蕴。及解脱知见蕴。皆不得起。故唯此五。
建立为盖。依经部释。昏眠障定。掉悔障
慧。定障理应先慧障故。

从此大文第二。明惑灭。就中分六。一明断
惑四因。二明四种对治。三明断烦恼处。四
明四远性。五明断惑得灭。六明九种遍知.
此下第一。明断惑四因。论云。今应思择。他
界遍行。及见灭道断。有漏缘诸惑。于彼断
位。不知彼所缘。知彼所缘时。而彼不断。
如是诸惑。断由何因 解云。问也。他界遍
行者。九上缘惑也。此遍行所缘者。上界苦集
是也。及见灭道断有漏缘诸惑者。谓灭道下。
贪瞋慢是也。谓贪。瞋。慢。缘邪见疑无明。起
名有漏缘。此贪等所缘者。即邪见疑无明也。
于彼断位者。若他界遍行断位者。谓苦集
智忍生时也。若灭道有漏缘。断位者。谓灭
道智。忍生时也。不知彼所缘者。若断他界遍
卷二十一 第 936a 页 T41-0936.png
行时。不知上界苦集也。若断灭道有漏缘
时。不知彼邪见疑无明也。以灭道智忍。但
知灭道谛故。知彼所缘时而彼不断者。知
他界遍行所缘者。谓上界苦集类智也。而彼
他界。遍行不断者。谓已断故。故不断也
 知灭道下。有漏缘惑。所缘时者。谓苦集智
忍也。以苦集智忍知苦集故。彼灭道下。邪
见。疑。无明。体是苦集故。苦集智忍生。能知
彼也。而彼贪瞋邪见等。不断者。谓未起
灭道智忍故也。又论云。非要遍知所缘故
(答前问也)。若尔断惑。总由几因(却徵也)。由四种
(总答)。何等为四(问也)。颂曰。

「 遍知所缘故
 断彼能缘故
 断彼所缘故
 对治起故断」


释曰。前三句。明断见惑因。第四句。明断
修惑因。且断见惑。总由三因。遍知所缘故
者。第一因也。此名遍知所缘故断。谓苦集
断自界缘惑。以自界缘。缘自欲界苦集谛
故。苦集忍生。既知苦集。故知自界缘惑断。
由遍知所缘故断。言所缘者。即苦集也。
及见灭道断。无漏缘惑。以邪见。疑。无明。缘
灭道无漏。灭道忍生。知灭道谛故。彼邪见。
疑。无明。即断。名遍知所缘故断。言所缘者。
即灭道谛也 断彼能缘故者。第二因也。此
名断彼能缘故断。谓见苦集。断他界缘。以
自界缘惑缘他界缘惑。他界缘惑。是所缘境。
自界缘惑。是能缘心也。若断自界缘惑时。
彼他界缘惑即随断。名断彼能缘故断。言能
缘者。即自界缘是也 断彼所缘故者。第三
卷二十一 第 936b 页 T41-0936.png
因也。此名断彼所缘故断。谓见灭道。断有
漏缘惑。以灭道下贪等有漏缘惑。缘邪见等
无漏缘惑。无漏缘惑。名为所缘。所缘若断。
彼能缘有漏缘惑亦随断。故名断彼所缘故
断。言所缘者。即无漏缘惑是也 对治起故
断者。明断修惑。由第四因。此名对治起故
断。谓九品修惑。由九品能对治道。断若上上
品惑。下下品道。为对治。乃至下下品惑。上
上品道。为对治。此对治门。后当广释。

从此第二。明四种对治。论云。所言对治。总
有几种。颂曰。

「 对治有四种
 谓断持远厌」


释曰。对治有四。一断对治。谓无间道。断烦
恼故。二持对治。谓解脱道。此道能持择灭
得故。无间道后。名解脱道也。三远分对治。
谓胜进道。令所断惑得转更远故。解脱道
后。名胜进道也。四厌患对治。谓加行道。缘
苦集谛。深生厌患故。无间道前。名加行道
也。论主正此文云。第一加行。二无间。三解
脱。四胜进。

从此第三。明断惑处。论云。诸惑永断。为定
从何。颂曰。

「 应知从所缘
 可令诸惑断」


释曰。应知诸惑。得永断时。不可令其离相
应法。以相近故 但可令惑远离所缘。令
彼所缘。不复生故。

从此第四。明四远性。论云。所言远分。远性
有几。颂曰。

「 远性有四种
 谓相治处时
卷二十一 第 936c 页 T41-0936.png
 如大种尸罗
 异方二世尊」


释曰。上两句标。下两句释。远性有四。一相
远。二治远。三处远。四时远。如大种者。如四
大虽俱。以相远故。亦名为远。如尸罗者。
如持犯戒。此名治远。虽一身中。有持戒犯
戒。以相治故。亦名为远。异方者。如东西
海。此名处远。虽同一世界。方处隔故。亦名
为远。二世者。如过未世者。此名时远。虽一
法上立此二世。望现在世。时分隔故。亦名
为远。等言。为明举事未尽。如所造色等
亦名相远。如善恶性等。亦名治远。如南北
海等亦名处远。故致等言。

从此第五。明断惑得灭。论云。前言惑断由
治道生。道胜进时。所断诸惑。为再断不
(第一问)。所得离系。有重得耶(第二问)。颂曰。

「 诸惑无再断
 离系有重得
 谓治生得果
 练根六时中」


释曰。初句答第一问。下三句答第二问。诸
惑无再断者。诸惑顿断。若更不退。必无后
时再。断惑义。离系有重得者。离系者。谓择
灭无为也。道胜进时。重起胜得。得前无为。
是故无为。更许重得。所言重得。总有六时。
谓治生一。得果有四。练根第六时也。治生时
者。谓解脱道。得果时者。谓得预流。一来。不
还。阿罗汉果。练根时者。谓练钝根。转为利
也。此六时中。诸惑离系。随道胜进。重起胜
得。如欲界系。见四谛断。色无色界。见三谛
断。除道谛也。所有无为。具六时得。色无色
界。见道谛断。所有无为。唯五时得。以治生
卷二十一 第 937a 页 T41-0937.png
时。即得果故。不应于此。分为二时。解云。
道类智起。名治生时。即得预流果也。故六
时中。除治生一 欲界修断。五品无为。亦
五时得。除预流果 欲界修断。第六品无
为。唯四时得。谓于前五。更除一时。得果治
生。时无异故。解云。第六解脱道起。名治生
时。即得一来果。除治生一时也 欲界修
断。第七八品无为。亦四时得。得果四中。除
前二故。欲界修断。第九品无为。唯三时得。
谓于前四中。又除一时。以治生时即得果
故。解云。第九解脱道起。名治生时。即得不
还果。除治生一时也 色无色界。修断无
为。唯除有顶。第九品无为。所馀无为。亦三
时得。得果四中。除前三故。有顶第九。唯二
时得。谓前三内。又除一时。以治生时即得
果故。解云。第九解脱道起。名治生时。即得
阿罗汉果。除治生一时也。此约钝根及次
第證者说。若利根者。则无练根。若超果者。
则不定也。

从此第六。明九遍知。就中分六。一列九遍
知名。二明六对果。三明建立遍知缘。四明
成就遍知。五明集遍知处。六明得舍遍
知。此下第一。列遍知名。且遍知有二。一智
遍知。二断遍知。智遍知者。谓无漏智。于四谛
境。周遍而知。名智遍知也。断遍知者。谓即
诸断。断即是择灭。由断显故。择灭名断。断
遍知者。此于果上。立因名故。遍知是因。断
名为果。故断名遍知者。是果上。立因名
也。论云。为一切断立一遍知(问也)。不尔(答也)。云
卷二十一 第 937b 页 T41-0937.png
(徵也)。颂曰。

「 断遍知有九
 欲初二断一
 二各一合三
 上界三亦尔
 馀五顺下分
 色一切断三」


释曰。初句标数。次三句明见谛六遍知。后
二句明修道三遍知。欲初二断一者。谓欲界
系。初苦集二断。立一遍知。二各一合三者。
二谓欲界。灭道二谛。各立一遍知。言合三
者。欲界四谛。合成三遍知也。一见苦集断
遍知。二见灭断遍知。三见道断遍知 上界
三亦尔者。上二界四谛。合成三遍知。如欲
界数。故言亦尔。一色无色。见苦集断遍知。
二色无色。见灭断遍知。三色无色。见道断遍
知。此上六种遍知。名三界见谛。所断法断。
六种遍知。言法断者。择灭名也 馀五顺下
分色一切断三者。馀谓三界。修断法。断立三
遍知。见断外故。名之为馀。欲修惑尽。立一
遍知。名五顺下分结尽遍知。此遍知体。并
前见谛。六种遍知。及此修断。九品无为。总集
名为五顺下分结尽遍知。故论云。五顺下分
结。尽遍知并前立故 解云。并前见谛也
 色一切断三者。色谓色界。修道惑尽。立
一遍知。名色爱尽遍知。一切断者。谓无色修
道惑尽。立一遍知。名一切结尽遍知。此遍
知体。总集三界见修无为。名一切结尽遍知
体也。故论云。一切结尽。通前遍知。并前立
故 解云。并前见修断无为也。颂言三者。
结上三界修道。立三遍知也 问何缘色无
色修断。别立遍知。非见所断。答以色无色。
卷二十一 第 937c 页 T41-0937.png
修所断惑。治不同故。遍知别立。见断治同。
遍知合说。

从此第二。明六对果。论云。如是所立。九种
遍知。应辨于中。几何道果。颂曰。

「 于中忍果六
 馀三是智果
 未至果一切
 根本五或八
 无色边果一
 三根本亦尔
 俗果二圣九
 法智三类二
 法智品果六
 类智品果五」


释曰。此有六对果。初两句明忍智果。次两
句明未至根本果。次两句明无色近分根本
果。次一句明俗圣果。次一句明法类智果。
次两句明法类智品果。于中忍果六者。于遍
知中。忍果有六。谓见谛六。遍知也。忍谓八
忍。六种遍知。是忍所得。名为忍果。馀三是
智果者。馀谓修断。三种遍知。此三智果。唯智
得故。未至果一切者。谓未至定。能断三界见
修惑故。具有九遍知果。故言一切。根本五
或八者。毗婆沙师说。根本静虑。果唯有五。
以根本地唯能永断色无色界见修惑故。
故有上界见谛三果。修断二果。以不能断
欲界惑故。故欲界四遍知。非根本果也 或
八者。或言。谓显妙音师说。彼说根本有八
遍知果。于前五上。更加欲界见谛三遍知
果。谓先凡位。离欲界染。后依根本地。入见
谛时。于欲界系见四谛断。许别道引无漏
得故 别道引者。谓法智及法忍也。此别
道位。起能得得。得欲界见谛。三种遍知。故
此见谛。三遍知。亦是根本地果。除顺下分。
卷二十一 第 938a 页 T41-0938.png
以顺下分。唯是未至果故。谓根本地。所起
见道。无容修彼欲界修惑。断对治故。以见
修不同。故不修也。故五下分遍知。非根本
地果也 无色边果。一者边谓空处近分。近
空处故。名无色边。以空处近分起有漏道。
能断色界修惑尽故。唯得色爱尽。一遍知
果也 三根本亦尔者。无色前三。根本除有
顶也。唯得一切结尽。一遍知果。一数同前。
故言亦尔俗果二者。俗道果二。谓世俗道。
能断欲界色界修所断故。得顺下分。及色
爱尽。二遍知果。圣九者。谓圣道力。能断三
界见修惑尽。得九遍知果 法智三者。法
智果三。谓法智力。能断三界修惑尽故。得
修断三遍知果 类智果二。谓类智力。但能
永断色无色界。修所断故。得色爱尽一切
结尽。二遍知果 法智品果六者。品者类也。
法智法忍。同品类故。名法智品。前说法忍
得三果。法智得三果。今法智品。忍智双说。
故得六果 类智品果五者。品同前释。前
说类忍得三果。类智得二果。今类智品。忍
智双说。故得五果。

从此第三。明遍知缘。论云。何故一一断。不
别立遍知。唯就如前九位建立。颂曰。

「 得无漏断得
 及缺第一有
 灭双因越果
 故立九遍知」


释曰。且由三缘。立六忍果。一得无漏断得。
谓得无漏择灭得故。二缺有顶。谓有顶地。
五部惑中。随不成就一部惑故。不成名缺。
三灭双因。谓灭自部同类因。及他部遍行
卷二十一 第 938b 页 T41-0938.png
因故。名灭双因。谓五部各自部为同类因。
若苦集互。为遍行因。馀三部。用苦集为遍
行因 如诸异生能断苦集。有灭双因。阙
馀二缘。虽得无为。不立遍知。若诸圣者。
入见道位。至苦类忍现行已前。虽得无漏
得。阙馀二缘。不立遍知。谓苦类忍。虽断
有顶惑。犹现在前。而不名缺。至苦类智集
法忍位。虽缺有顶。未灭双因。未灭集下
遍行因故 谓集法忍。虽断集部。未不成
就。故不名灭。集法智位。三缘具故。方立遍
知。故后法智。类智位中。所得无为。皆三缘
具故。立遍知 越界者。此明四缘立三智
果。谓于前三。加越界故 越欲界故。立
顺下分 越色界故。立色爱尽 越无色
界。故立一切结尽遍知 杂心论师。总立
五缘。于前四上。加离俱系。谓离自部系。及
他部系。名离俱系。与双因别者。因宽系狭
故也。谓系唯随眠。因通相应俱有法也。

从此第四。明成就遍知。论云。谁成就几遍
知。颂曰。

「 住见谛位无
 或成一至五
 修成六一二
 无学唯成一」


释曰。住见谛位无者。见道有十五心。前五心
来。无遍知也。或成一至五者。于见道位。至
第六集法智。及集类忍。唯成一遍知。至第
八集类智。及灭法忍。成二遍知。至第十灭
法智。及灭类忍。成三遍知。至第十二灭类
智。及道法忍。成四遍知。至第十四道法智。
及第十五道类忍。成五遍知。故言一至五
卷二十一 第 938c 页 T41-0938.png
也。修成六一二者。修谓住修道位。从道类
智。乃至未离欲染。成六遍知。及离欲者。却
退亦成六遍知 全离欲染。色爱未尽。成
一遍知。谓顺下分 或先离欲。来入见道。
至道类智。未起色爱尽。胜果道时。亦成就
一。谓顺下分 又从色爱尽。起色缠退。及
无学位。起色缠退。亦成顺下分一也 若
色爱永尽。成二遍知。谓顺下分。及色爱尽
 或先离色爱者。来入见道。从道类智。后起
色爱尽胜果道。至未全离无色爱前。成顺
下分及色爱尽二 从无学位。起无色缠。
退亦成顺下分色爱尽二无学唯成一者。谓
一切结尽遍知。

从此第五。明集遍知。论云。何缘不还。阿罗
汉果。总集诸断。为一遍知。颂曰。

「 越界得果故
 二处集遍知」


释曰。具二缘故。总集遍知。一者越界。二者
得果。离欲染时。越欲界故。得不还故
 离无色染时。越无色界故。得无学果故。
故于两果。总集遍知。

从此第六。明得舍遍知。论云。谁舍。谁得。几
种遍知。颂曰。

「 舍一二五六
 得亦然除五」


释曰。舍一者。谓无学道退。舍一切结尽。一
遍知也。及色爱尽退。舍色爱尽遍知。并全
离欲退。舍五顺下分一遍知也。舍二者。谓
诸不还。从色爱尽。起欲缠退。舍色爱尽。
及顺下分。二遍知也 及得阿罗汉时。亦
舍前二遍知也。舍五者。谓先离欲。来入见
卷二十一 第 939a 页 T41-0939.png
道。至道类智。證不还果时。得顺下分一。舍
前见道。五遍知也。言舍六者。谓未离欲。圣
得离欲时。得五顺下分一遍知。舍前忍果
六遍知也。得亦然除五者。谓得遍知。有得
一。得二。得六。如前舍数。故言亦然。唯除
得五。言得一者。谓得未得。九遍知中。一
一渐得。皆名得一。前见道位。成二三四五
等者。约成就说。成通先后故也。得唯据
初。故渐得中。无有初得二三四五等。遍知
也。此下言得二六者。唯约退位得说。非
据渐得也。及从无学。起色缠退。亦名得
一。谓顺下分。言得二者。谓从无学。起无
色缠退。名为得二。谓色爱尽。及顺下分。言
得六者。谓从不还退。一刹那中。得忍果六
也。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