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辩定品第九之一¶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3c 页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八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 辩定品第九之一

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次当分别智所依定。唯
诸静虑能具为依。故于此中先辩静虑。或
于先辩。共功德中已辩智所成无诤等功
德。馀所成德今次当辨。于中先辩所依止
定。且诸定内静虑云何。颂曰。

「 静虑四各二
 于中生已说
 定谓善一境
 并伴五蕴性
 初具伺喜乐
 后渐离前支」


论曰。一切功德多依静虑。故应先辩静虑差
别。此总有四种。谓初二三四。岂诸静虑无如
慈等不共名想。而今但就初等四数建立别
名。此中非无不共名想。然无唯遍摄一地名。
以诸静虑各有二种。谓定及生有差别故。诸
生静虑如先已说。谓第四八。初二馀三。无有
别名。总诠一地。诸定静虑总相无别。谓此四
体总而言之。皆善性摄心一境性。以善等
持为自性故。若并助伴五蕴为性。此二既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4a 页 T29-0964.png
同难知差别。相虽无别而地有异。为显地异
就数标名。故说为初。乃至第四。此中经主自
兴问答。何名一境性。谓专一所缘。彼答非理。
眼意二识若同一所缘。应名一境性。故于此
处应求别理。谓若依止一所依根专一所缘
名一境性。岂不一念无易所缘。应一切心中
皆有一境性。理实皆有一一刹那。心心所法
一境转故。然非一切皆得定名。以于此中说
一境性但为显示由胜等持令善心心所相
续而转故。若尔即心依一根转。引缘自境
馀心续生。此即名为心一境性。应离心外无
别等持。此难不然。前已说故。谓先广辩心
所法中。已辩等持离心别有。谓若心体即
三摩地。令心作等亦应无别。差别因缘不可
得故。如是等难具显如前。故非即心名三摩
地。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依此寂静方能审
虑故。审虑即是实了知义。如说心在定。能
如实了知。审虑义中置地界故。此论宗审虑。
定以慧为体。依训释理。此是凝寂思度境处
得静虑名。定令慧生无浊乱故。有说此定持
胜遍缘。如理思惟故名静虑。胜言简欲界遍
缘。简无色如理思惟。简异颠倒能持。此定是
妙等持。此妙等持名为静虑。此言显示止观
均行。无倒等持方名静虑。若尔染污宁得此
名。由彼亦能邪审虑故。于相似处赤立此名。
如世间言朽败种等。故无一切名静虑失。若
善性摄心一境性。并伴立为四静虑者。依何
相立。初二三四具伺喜乐。建立为初。谓若位
中善一境性。具与寻伺喜乐相应。如是等持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4b 页 T29-0964.png
名初静虑。颂中但说与伺相应。已显与寻亦
相应义。以若有伺与喜乐俱。必无与寻不相
应故。为显第二除伺建立。故颂但说具伺非
寻。异此应言具寻喜乐。举寻有伺不说自成。
渐离前支立二三四。离伺有二离二有乐。具
离三种如其次第。故一境性分为四种。已辩
静虑。无色云何。颂曰。

「 无色亦如是
 四蕴离下地
 并上三近分
 总名除色想
 无色谓无色
 后色起从心
 空无边等三
 名从加行立
 非想非非想
 昧劣故立名」


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生如前
说。即世品说。由生有四。定无色体。总而言
之。亦善性摄心一境性。依此故说。亦如是言。
然助伴中此除色蕴。无色无有随转色故。虽
一境性并伴无差。离下地生故分四种。谓若
已离第四静虑生立空无边处。乃至已离无
所有处生立非想非非想处。离名何义。谓由
此道解脱下地惑。是离下染义。即此四根本。
并上三近分。总说名为除去色想。空处近分
未得此名。缘下地色起色想故。非缘下色想
可立除色名。若尔何缘大种蕴说除去色想
是第四定。彼缘欲界住自身中所有诸色渐
除去故。非无色界可有此想。是除色想前加
行故。立根本名。亦无有失。依何义故立无
色名。依彼都无一切色义。后殁生下色从心
生。现见世间色非色法。亦有展转相依起故。
谓心异故色差别生。色根有别识生便异。故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4c 页 T29-0964.png
从无色将生下时。顺色生心相续而住。由彼
势力引下色生。然不可言唯从彼起。亦以先
世色俱行心相续为缘久已灭色为自种子今
色方起许同类因通过现故诸阿罗汉般涅槃
已。诸蕴相续无馀断故。现无少分诸蕴生缘。
不可例同从无色殁。如是已释无色总名。何
故别名空无边等。且前三种名从加行。修加
行位思无边空及无边识无所有故。若由胜
解思惟无边。空加行所成名空无边处。谓若
有法虽与色俱。而其自体不依属色。诸有于
色求出离者。必应最初思惟彼法。谓虚空体
虽与色俱。而待色无方得显了。外法所摄
其相无边。思惟彼时易能离色。故加行位思
惟虚空。成时随应亦缘馀法。但从加行建立
此名。若由胜解思惟无边。识加行所成名识
无边处。谓于纯净六种识身能了别中。善取
相已安住胜解。由假想力思惟观察无边识
相。由此加行为先所成。随其所应亦缘馀
法。但从加行建立此名。若由胜解舍一切所
有加行所成名无所有处。谓见无边行相粗
动。为欲厌舍起此加行。是故此处名最胜舍。
以于此中不复乐作无边行相。心于所缘舍
诸所有寂然住故。由想昧劣立第四名。谓
此地中想不明胜如无想故。得非想名。而想
非全无。故名非非想。此地犹有昧劣想故。
此言显示有顶地想。非如下七地故得非想
名。非如三无心故名非非想。岂不有顶加
行位中。诸瑜伽师亦作是念。诸想如病如
箭如痈。无想天中如痴如闇。唯有非想非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5a 页 T29-0965.png
非想天。与上相违寂静美妙。宁此不就加行
立名。理实应然。以观行者必先厌想及无想
故。然或有问。行者何缘修加行时作如是
念。必应举此为酬问因。故说立名。由想昧
劣。此四无色皆言处者。以是诸有生长处故。
谓此四处为有无有。生长种种业烦恼故。为
破妄计彼是涅槃。故佛说为生长有处。已辩
无色。等至云何。颂曰。

「 此本等至八
 前七各有三
 谓味净无漏
 后味净二种
 味谓爱相应
 净谓世间善
 此即所味著
 无漏谓出世」


论曰。此上所辩静虑无色根本等至总有八
种。于中前七各具有三。有顶等至唯有二
种。此地昧劣是生死根。在诸地边无无漏
故。初味等至谓爱相应。爱能味著故名为味。
彼相应故此得味名。爱相应言依自性说。此
以等持为自性故。若并助伴应作是言。爱俱
品法名味等至。此但取爱一果品法。净等至
名目世善定。离惑垢故与无贪等。诸白净法
共相应故。此是善故与味有殊。是有漏故与
无漏别。此即是前所味著境。此无间灭彼味
定生。缘过去净深生味著。尔时虽名出所味
定。于能味定得名为入。诸从定出总有五
种。一出地。二出刹那。三出行相。四出所缘。
五出种类。从初静虑入第二等。名为出地。于
同一地行相所缘相续转位前念无间入于后
念名出刹那从非常行相入苦行相等。名
出行相。从缘色蕴入缘受等。名出所缘。从有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5b 页 T29-0965.png
漏入无漏。从不染污入染污等。名出种类。依
出种类此中说言。从所味出入能味定。岂不
二言更相违反。能味是爱非所入定。所入是
定不名能味。如何可言入能味定。无相违过。
现见相应。随举一名说俱品故。如劝长者作
意记别。互相杂故俱得二名。由爱相应等持
名味。等持力故爱得定名。故无二言更相违
过。有说定爱相续现前。诸后刹那缘前为境。
所味即是前灭刹那。后生刹那说名能味。此
能味爱现在前时。缘过去境不缘现在。自性
相应及俱有法。以必不观自性等故。不缘未
来未曾领故。于所缘境专注不移。方名为定。
爱相应定亦专一境。故得定名。馀惑相应则
不如是。谓馀烦恼于自所缘。不能令心专注
如爱。故三摩地若与爱俱专注一缘与善相
似无漏定者。谓出世定爱不缘故。非所味著。
如是所说八等至中。静虑摄支非诸无色。以
诸无色极寂静故。谓瑜伽师乐修善品。若于
广大功德聚中。别建立支精勤修习。若诸
无色寂静增故。心心所法昧劣而转。是故
于彼不建立支。或彼地中等持偏胜。非一偏
胜可立支名。要多法增方名支故。由此静虑
独得立支。定慧均行多法增故。由此近分亦
不立支。色近分中唯慧增故。有馀师说。若
诸地中有别心所。无馀断灭。方于此地立支
非馀。初静虑中忧苦断灭。第二静虑寻伺无
馀。第三灭喜。第四断乐。无色地中虽总渐减。
而无随地无馀断灭。此释未能遣他疑问。何
缘唯此方建立支。是故应如前释为善。于四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5c 页 T29-0965.png
静虑各有几支。颂曰。

「 静虑初五支
 寻伺喜乐定
 第二有四支
 内净喜乐定
 第三具五支
 舍念慧乐定
 第四有四支
 舍念中受定」


论曰。唯净无漏四静虑中初具五支。一寻二
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心一境性是定异
名。定与等持体同名异。故言定者。即胜等
持。此中说为心一境性。第二静虑唯有四支。
一内等净二喜三乐四心一境性。第三静虑
具有五支。一行舍。二正念。三正慧。四受乐。
五心一境性。第四静虑唯有四支。一行舍清
净。二念清净。三非苦乐受。四心一境性。何缘
初三支各具五。第二第四唯各四支。各唯尔
所堪立支故。或由欲界多诸恶法。及妙五欲
难断难舍。第二静虑有动地喜。其相动涌喜
中之极。引五部爱难舍难断。为对治彼故。初
三各五支。初三不然。故馀各四。或为随顺超
等至法。谓最初起超等至时。入异类难入同
类易。然超等至初起位中。或从初入三。或从
二入四。故二第四各唯四支。初及第三各具
有五。后起则易。故上无支。静虑支名既有十
八。于中实事总有几种。颂曰。

「 此实事十一
 初二乐轻安
 内净即信根
 喜即是喜受」


论曰。此支实事唯有十一。谓初五支即五实
事。第二静虑三支如前。增内净支足前为六。
第三静虑等持如前。增馀四支足前为十。第
四静虑三支如前。增非苦乐支足前为十一。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6a 页 T29-0966.png
何缘心等非静虑支。此应准前菩提分辩。有
异彼者今略分别。受中立三。非忧苦者。忧
苦唯是欲界摄故。三受随地为利益支。顺定
用强故皆支摄。何缘精进非静虑支。诸静虑
支顺自地胜。精进顺上故不立支。或静虑支
适分安乐。精进求胜策励疲苦。寻伺二种能
助等持。制策于心令离粗细。对治欲恶故并
立支。何缘无表非静虑支。诸静虑支助定住
境。彼不缘境故不立支。故静虑支随地差别。
虽有十八。而于实事种类中求。应唯九种。
然受相异故分十一。由此故说。有无初支。非
第二支。应作四句。第一句。谓寻伺。第二句。
谓内净。第三句。谓喜乐等持。第四句。谓除前
馀法馀支相对。如理应思。此中支名为目何
义。目显成义。何所显成。谓显成此是初静虑
乃至。此是第四静虑。或此支名目随顺义。如
枸橼等名为馀支。谓十八支各顺自地。或资
具义说名为支。如祠祀支即牛马等。谓寻伺
等展转相资。毗婆沙师显静虑地等持最胜。
故作是说。三摩地是静虑亦静虑支。寻伺等
是静虑支非静虑。宁知静虑地等持最胜耶。
以契经中作如是说。于四静虑应知定根。然
于相成及相防护。义相似故作如是言。如四
支军。亦无有失如王与众。虽互相资而于其
中。王最为胜。岂不三定乐体是同。则静虑
支应无十一。第三定乐以受为体。初二静虑
乐即轻安。故静虑支实有十一。轻安行舍遍
四静虑。何缘初二唯立轻安。后二地中唯立
行舍。以此于彼偏随顺故。谓欲界中有诸恶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6b 页 T29-0966.png
法。初静虑地有寻伺想。能逼恼心犹如毒箭。
初二离彼。故轻安增。第二静虑喜极动涌。第
三静虑乐受极增。二俱能为爱胜生处。三四
弃彼故行舍增。或欲及初有色根识。所引粗
重甚于馀地。初二离彼故轻安增。三四地中
离粗重远。寂静转胜故行舍增。谓轻安乐如
初舍担。若更易地气分微薄。故唯初二建立
轻安。三四地中任运而转。寂静转胜故立行
舍。或初二定有轻安缘。喜与轻安为胜缘
故。如契经说。喜故轻安。三四定中无喜缘故。
轻安微劣不立为支。行舍轻安互相覆蔽。若
处有一第二便无。轻安治沈其相飘举。行舍
治掉其相寂止。故安与舍互相覆蔽。何理为
證知三乐支。二是轻安第三是受。已说于彼
偏随顺故。谓第三定乐非轻安。安非彼支。
次前已说初二定乐。必非乐受是身心受俱
非理故。谓初二乐必非身受。正在定中无
五识故。亦非心受应即喜故。要离喜爱馀
地心悦。方可异前立为乐受。喜即喜受。于
一心中二受俱行。不应理故。若谓喜乐更互
现起。无斯过者。理亦不然。说具五支及四支
故。若谓五四。约容有说。不必俱行。亦不应
理。应有有寻无伺定故。然经但说有三等持
有寻有伺。乃至广说。若静虑支非必俱起。何
缘不说有有寻无伺定。又于欲界初静虑中。
亦应具有三三摩地。是则违害契经所说。今
应思择。第三定中意地悦受。既得喜根应
名为喜。何故名乐。此名为乐。亦有所因。以诸
喜根不寂静故。谓喜动涌扰乱定心。如水波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6c 页 T29-0966.png
涛涌泛漂激。初二静虑意地悦受。有如是相
故得喜名。第三定中此心悦受。其相沈静转
得乐名。故此定中舍用增上。弃舍喜故立行
舍支。第四定中复弃舍乐。故彼行舍得名清
净。何缘念慧诸地皆有。而念唯在上二静虑。
慧在第三定。方得立为支。随其所应偏随顺
故。谓喜与乐于三有中是诸有情极所耽味。
第三静虑所味中极。有生死中最胜乐故。理
应立慧观察厌舍。若无慧者。自地善根尚
不能成。况进求胜。为治如是自地过失。第
三静虑立慧为支。馀地不然故不立慧。第二
静虑有最胜喜。轻躁娆乱如逻刹私。第三定
中有最胜乐。如天妙欲极为难舍。第三四定
由行舍支。随其所应虽已弃舍。而恐退起立
念遮防。馀地不然故不立念。然第三念势用
坚强。非唯助舍亦能助慧。通能防备自他地
失。第四不尔无自失故。由此第四不立慧
支。或初二定寻喜飘动。虽有念慧防照用微。
第四定中二舍所蔽。顺无明故慧用不增。故
慧唯三念通上二。或第三定乐过甚微。不立
慧支。无能照察。若不照察则无厌求。自地过
患上地功德。然下寻喜上色过粗。虽照厌求
未为奇特。故馀三地慧不立支。以第三定中
乐过难觉故。佛说圣者应说应知。由此定中
慧用最胜。能知细过故立为支。虽第四边慧
亦能了。而但总相未为奇特。谓彼与乐系地
不同。是离染道总观下过。非如自慧同一系
缚。能别观失方谓希奇。故自立支上慧不
尔。又诸已得第三静虑。于第四边非皆自在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7a 页 T29-0967.png
故于将离乐受染时。彼慧无容立为支体。故
唯三定立慧为支。然正了时及初已离。皆应
防守须立念支。何故轻安立为支体。以初二
定轻安用增。触前所无殊胜位故。由此势用
精勤不舍。能令相续有所堪能。能助等持
令牵胜德。有殊胜用故立为支。内等净名为
目何法。目寻伺息体即信根。谓若證得第二
静虑。则于定地亦可离中。有深信生名内等
净。故虽诸地皆有信根。而可立支。唯第二
定。以今创信诸定地法与散地法俱可离故。
又初静虑寻伺识身。如热淤泥信不明净。后
二静虑行舍用增。映夺信根故无内净。谓由
警觉信力方增。舍此相违故能映夺。信是净
相故立净名。如清水珠令心净故。内心平等
为缘故生由此信根名内等净。或第二定所
有功德。平等为缘引生此净。由此建立内等
净名。非唯寻伺静息为体。此等皆是心所摄
故。如受想思别有实体。有馀部说。喜非喜受。
喜是行蕴。心所法摄三定中乐。皆是喜受。故
喜喜受其体各异。非三定乐可名喜受。二阿
笈摩分明證故。如辩颠倒契经中说。渐无馀
灭忧等五根。第三定中无馀灭喜。于第四定
无馀灭乐。又馀经说。第四静虑断乐断苦先
喜忧没。故第三定必无喜根。由此喜受是喜
非荣。如先所说八等至中。前七各三。第八有
二。谓染污定如何知有。此由契经及论说故。
谓契经说净无漏定。已犹言世尊。未说一切
定。故知有馀染定未说。本论亦说。于诸静
虑自地一切随眠随增。由此等文知有染定。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7b 页 T29-0967.png
故说静虑总有二种。由定及生有差别故。定
复有二。谓染不染。不染复二种。谓净及无漏。
无漏复二。谓学无学。如是差别理有众多。
染静虑中为有支不。有非一切。何定无何。
颂曰。

「 染如次从初
 无喜乐内净
 正念慧舍念
 馀说无安舍」


论曰。且有一类随相说言。初染中无离生喜
乐。非离烦恼而得生故。虽染污定亦喜相应。
非因离生故非支摄。此不唯说离欲生喜。亦
说因离自地染生。以契经中先作是说。离诸
欲恶不善法已。复作是言。离生喜乐。此中重
说。离生言者。为显亦有喜离自地惑生。为
显喜支唯是善性。故薄伽梵与乐合说。轻安
相应必是善故。由此染定必无喜支。故初染
支唯有三种。第二染中无内等净。彼为烦恼
所扰浊故。虽诸世间说有染信。而不信摄故
不立支。乐是轻安唯善性摄。例同初定故不
重遮。故此染支唯有二种。第二染定许有喜
支。初染中无。以何为證。以初定喜说从离生。
第二中无离生言故。第三染中无正念慧。彼
为染乐所迷乱故。染污定中虽有念慧。而得
失念不正知名。故此二支染中非有。行舍
唯是大善法摄。例同第四故此不遮。故此染
支唯有二种。第四染中无舍念净。彼为烦恼
所染污故。由此第四染唯二支。有馀师说。初
二染定但无轻安。后二染中但无行舍。大善
摄故。彼说染中喜信念慧。皆是支摄。皆通染
故。契经中说。三定有动第四不动。依何义说。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7c 页 T29-0967.png
颂曰。

「 第四名不动
 离八灾患故
 八者谓寻伺
 四受入出息」


论曰。下三静虑名有动者。有灾患故。第四静
虑名不动者。无灾患故。灾患有八。其八者何。
寻伺四受入息出息。此八灾患第四都无。故
佛世尊说为不动。然经唯说第四静虑。不为
寻伺喜乐动者。经密意说。论依法相。以薄伽
梵有处说言。断乐断苦先喜忧没。具足安住
第四静虑。又说彼定身行俱灭。入息出息名
为身行。故知此定非唯独免。寻伺喜乐四动
灾患。有馀师说。第四静虑如密室灯。照而无
动。故名不动。喻经说故。寻伺何过而求静息。
此能令心于定境界虽恒系念而不寂静。如
树枝条依茎而住。与风合故动摇不息。诸瑜
伽师。虽不愿乐于境行相心速易脱。而寻伺
力令彼驰流。故于定中寻伺有过。喜乐于定
亦能鼓动。唯此四种与定相应。而能动心。故
经偏说。然实二息忧苦二受亦能鼓动。故论
说八。寻伺二法既有此过。不应说在静虑
支中。经但应言。寻伺寂静何容亦说有寻有
伺。为显寻伺虽定相应而于定中能为灾患。
不说不了。故定应说。或此于定初作资粮。作
欲恶寻远分治故。后于胜定方为灾患。故说
寻伺功不唐捐。舍有行仪方便法尔。设是所
舍初必应依。如欲渡河先依船筏后至彼岸。
理应总舍。故契经言。依色出欲。依无色出
色。依道出无色。若得涅槃亦出圣道。此二容
有与一心俱。如胜劣风与一枝合。若此二业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8a 页 T29-0968.png
谓能鼓动。如何说此与定相应。粗浅定心寻
伺所策。方能出离欲界粗染。故此得与初定
相应。由此相应未为清净。如灯与日俱见色
缘。灯细闇俱照不明了。日光离闇照用分明。
如是应知。初静虑定虽作自事而寻伺俱未
照而无动如第四静虑。若寻在定能动乱心。
无漏定俱亦为灾患。何缘建立为一道支。已
说彼能策正见故。行者于定未惯习时。不能
了知此为灾患。故于此地不欲厌舍。若已惯
习便能觉知。初静虑中有此灾患。如水澄净
便见池中。潜虫下鱼能为浊乱。行者既见初
静虑中。寻伺二法能为动乱。便于一地总生
厌舍。谓此粗浅理应舍故。于初静虑寻伺既
然。于上地中喜等亦尔。如定静虑诸受差别。
生亦尔不。不尔云何。颂曰。

「 生静虑从初
 有喜乐舍受
 及喜舍乐舍
 唯舍受如次」


论曰。生静虑中初有三受。一者喜受。意识相
应。二者乐受。三识相应。三者舍受。四识相
应。第二有二。谓喜与舍意识相应无有乐受。
无馀识故。心悦粗故。第三有二。谓乐与舍意
识相应。第四有一。谓唯舍受。意识相应是谓
定生。受有差别。上三静虑无三识身。及无寻
伺。如何生彼能见闻触及起表业。非生彼地
无眼识等但非彼系。所以者何。颂曰。

「 生上三静虑
 起三识表心
 皆初静虑摄
 唯无覆无起」


论曰。生上三地起三识身。及发表心皆初定
系。生上起下如起化心。故能见闻触及发表。
辩定品第九之一¶ 第 968b 页 T29-0968.png
此四唯是无覆无记。不起下染。已离染故。不
起下善。以下劣故。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