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一
卷八十一 第 150579b 页
卷八十一 第 1a 页 0483-024.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八十三空八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则阳第二
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
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况见见闻闻者耶以十
仞之台县众间者也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
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
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
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
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
卷八十一 第 1b 页 0483-025.png
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
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
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
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
岁无内无外
 郭注得旧物犹畅然况得性乎见所尝见
 闻所尝闻犹畅然况体其体用其性耶众
 之所习虽危犹闲况圣人无危乎冉相氏
 古之圣王居空以随物而物自成与物无
 终无始忽然俱往日与物化故常无我而
卷八十一 第 2a 页 0483-026.png
 常不化夫为者何不试舍其所为乎唯无
 所师乃得师天师天犹未免于殉奚足事
 哉师天犹不足称事况又不师耶必至于
 天人始物都无乃冥合也故汤委之百官
 而不与焉任其自聚非囿之也任其自散
 非解之也司御之属亦能随物之自成而
 汤得之所以名寄于物功不在己名法者
 已过之迹非适足也故曰嬴然无心者寄
 治于群司则其名迹并见于彼仲尼曰天
 下何思何虑虑巳尽矣若有纤芥之虑岂
卷八十一 第 2b 页 0483-027.png
 得寂然不动感应无穷以辅万物之自然
 耶今所以有岁而存日者为有死生故若
 无死生岁日之计除矣
 吕注望旧国而畅然人之情也虽陵木缗
 合犹之畅然亦不忘其本而已况吾之所
 以见闻者与天地并则为吾之国都又久
 矣而见之闻之犹以十仞之台县众间则
 无所不睹其畅然可胜道哉众间谓无人
 之处环中运转无巳而未始有物随成而
 无所为是以无终始无几时也几谓计数
卷八十一 第 3a 页 0483-028.png
 与物化者一不化则胡为而不舍之其行
 恒无几时而有止也夫欲师天而不得则
 与物皆殉其以为事而已圣人者未始有
 天人始物也偕行不替备而不洫所谓复
 命摇作是真师天者所以合之也汤得司
 御主调御门尹正所入登恒成有恒之脩
 主调御者心正所入者道恒则道之久此
 皆以天为师也唯师之从而不囿于物又
 得随成为之司其名则之名赢法得其两
 见随成则司御等名皆随吾之成心非有
卷八十一 第 3b 页 0483-029.png
 为之者之名也其精为道其嬴为法见其
 名之所由生则知法之所由成是为两见
 虽有所见而不知天下未始有思虑犹为
 未尽也故仲尼尽虑为之傅仲尼非傅汤
 也随成则冉相氏之所得者以是知司御
 等名为寓言除日无岁则不知有宙无内
 无外则不知有字唯尽虑者足以与此
 疑独注人性逐物迷而不返犹去国都之
 久望之畅然而喜入于国都十识其九犹
 有悦志况见所尝见闻所尝闻喜可知也
卷八十一 第 4a 页 0483-030.png
 真性譬丘陵草木入之者譬将反本十识
 其九反之未至见见闻闻反之已至言见
 性之乐犹见旧国都之乐也夫高台悬危
 习而登之亦如间暇况得真性者乎冉相
 氏三皇已上圣君得真空之理运转无穷
 随顺万物以成其道无终始几时与物化
 也与物化者一不化一不化者能化化也
 世之有为者何不舍其所为而复于自然
 真性可得矣然有心于师天则不得况与
 物殉而不反者乎未始有天有人而天人
卷八十一 第 4b 页 0483-031.png
 自存未始有始有物而始物自我行世则
 屈伸而不替备行则守谦而不溢与理冥
 合若之何而如此也司御门尹官号登恒
 制名言登恒道者可为人师也圣人从师
 不为师所囿但任其自然彼且为婴儿与
 之为婴儿是也汤得此三人为傅从之而
 不囿随顺而成其道汤反为司其名彼三
 人者其迹不见于世矣此名嬴法两见于
 汤汤虽为尽人道之圣人其时法未备至
 仲尼之时天下之变备故尽虑以制成法
卷八十一 第 5a 页 0483-032.png
 是又为汤之傅也
 碧虚注弱丧之人望故里而忻畅虽林屋
 荒秽十亡其九尚怀欣悦况见不失见闻
 不失闻而妙有湛然者耶大道之高明无
 隐如建崇台于胜地县钟鼓于广野警人
 耳目咸使晓悟众间音闲谓广野环中空
 故能转物以其随成故不可以终始几时
 定之得环中之道则与物无际化虽日迁
 而原本湛然又何容心于化不化哉以其
 未尝取故亦未尝舍无心师天乃师天也
卷八十一 第 5b 页 0483-033.png
 若厌没于尘埃复如之何耶师天者必忘
 人事殉物者必忘妙本未始有天则人事
 不废未始有物则妙本无亏与物混而不
 背真履行具而不溺尘若假伪于绸缪何
 为而若此昔汤良臣司主临御以为师傅
 故从之而不囿囿者任之极是以门尹登
 恒得其随物自成之功而主其名名法者
 政治所难忘而况适名益法照然两见且
 百官司御其职各尽虑以傅之尽虑则无
 思虑矣故可以为师傅除日无岁则终始
卷八十一 第 6a 页 0483-034.png
 不囿无内无外则死生随成此达绸缪而
 周尽一体之道也
 鬳齐口义久旅而归旧国必畅然有感入
 其中则草木缗合比昔十失其九犹且畅
 然况求道忽悟得见其所自见闻其所自
 闻皆吾固有之物能不喜乎台最高处县
 张乐众多也间(去/声)犹云笙镛间作处最高
 之地听交奏之乐可以耸动世俗耳目况
 圣人以虚无自然之理随万物而乐之其
 自处之高为如何环中至虚之喻无终始
卷八十一 第 6b 页 0483-035.png
 如一也几时犹古今几者时之变日与物
 化言与物日新即我之所得一个不化者
 也世人何不舍去故习而归至道耶以自
 然为法而无法自然之名不过与物相顺
 而已若有心于为事则末如之何人有为
 也天无为也非唯无事为之迹并与无为
 者无之故曰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有物迹
 也无物之始无迹也非唯无有物之迹并
 与无迹者无之故曰未始有始未始有物
 行世与人同无废替之事万行俱备不著
卷八十一 第 7a 页 0483-036.png
 于一洫犹齐物论老洫泥著陷溺之意与
 道为一不求而合求合则不可得而合矣
 昔汤以伊尹为师不为其所笼囿得万物
 之成理而随之自处无为之地使尹主其
 名汤无为而尹有为汤无名而尹有名也
 此名在世是为剩法两见身与名为二不
 得其混然之一也伊尹之任自未为奇孔
 子又慕之尽虑以辅相斯世亦欲为伊尹
 之事此语讥之也容成氏古圣人合三百
 六旬而为岁逐日除之但谓之日不可谓
卷八十一 第 7b 页 0483-037.png
 之岁老子云数车无车之意外名固内而
 生无内则无外矣举此以證自然之义
  人之真性浑全久而内亏者外为闻见
  所移浸远其内犹去国都之旧漂寓他
  乡遇明师启发之安有望故都而不畅
  然者虽陵木缗合十失其九犹为之欣
  喜况见所自见闻所自闻出于性之本
  然如高台县众人之中无所不睹也昔
  冉相氏得虚通之道其为治也随物而
  成其性与之无终始则忘其化之大者
卷八十一 第 8a 页 0483-038.png
  无几时则忘其化之小者小大久近混
  而一之只今见在又何执著日与物化
  者前焰非后焰一不化者今吾即故吾
  何尝舍离哉夫欲师自然而有心殉物
  则不自然矣其为事也若之何而可济
  耶圣人忘天忘人所以能天能人忘始
  忘物所以能始能物与世偕行而不替
  顺物而已无亏也所行之备而不溢周
  物而无过举也动合于道若之何而能
  如此也汤得三臣为之傅师其道之无
卷八十一 第 8b 页 0483-039.png
  为而不为政术所囿盖贤臣之政术所
  以囿天下而育万民其致君尊安者道
  而已技能无与焉此又在乎君之用舍
  而治乱祸福之机见矣汤得随物顺成
  之道为之司其治天下之名功成于三
  人而名归于汤此名皆剩法耳非汤之
  真也得其两见谓君臣相资而成治道
  其迹著见于世也故仲尼尽虑于其后
  以成治世之法虽不与汤同时是亦为
  之傅也历家积日而成岁帝王积知而
卷八十一 第 9a 页 0483-040.png
  为圣汤非三臣为傅无以成其治道非
  汤与三臣开创于前仲尼亦不能独成
  于后犹内外之不可相无也及其道成
  德备泽流无垠皞皞熙熙民忘帝力则
  圣知亦与之俱化除日无岁之义也又
  何内外之分哉○经文入之难释疑只
  是合字连上文读之
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
人刺之犀首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而
以匹夫从雠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
卷八十一 第 9b 页 0483-041.png
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
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
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
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
此三之基也衍乱人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
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
人也谓伐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
然则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
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
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曰触氏有国于蜗之
卷八十一 第 10a 页 0483-042.png
右角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
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欤曰臣
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曰
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于通达之国
若存若亡乎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魏中有
梁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曰无辩客出
而君惝然若有亡也惠子入见君曰客大人
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者犹有
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
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
卷八十一 第 10b 页 0483-043.png
 郭注蜗至微而有两角诚知所争者若此
 之细则天下无争也人迹所及为通达谓
 四海之内今以四海为大然计在无穷之
 中若有若无也王与蛮氏俱有限之物有
 限则不问大小不得与无穷者计虽复天
 地共在无穷之中皆蔑如也况魏中之梁
 梁中之王而足争哉惝然若亡悼所争者
 细吷而已矣曾不足闻也
 吕注罪莫大于可欲善言伐齐则见利之
 可欲固乱人也善言勿伐则见善之可欲
卷八十一 第 11a 页 0483-044.png
 亦乱人也谓伐与不伐乱人也者不免于
 有见又乱人也唯求其道则不滞一偏之
 见乱之所由息也人能游心于无穷则四
 方上下相通达之国若魏若梁皆我心之
 所自起非唯王与触蛮无辩通达之国魏
 梁触蛮亦无辩也知此说则莫大于秋毫
 大山为小矣王悟夫争之所自起者本无
 有也是以惝然若亡神人圣人大人本无
 优劣所从言之异耳吹管者嗃有所受也
 吹剑者吷无所受也
卷八十一 第 11b 页 0483-045.png
 疑独注戴晋人梁之怀道者通达舟车所
 通蜗角触蛮之喻盖讥当时好战之君魏
 王以为虚言證以人事则见其实意在四
 方上下有穷极否知游心无穷而反在通
 达之国言其处有穷之地通达中有魏魏
 中有梁梁中有王愈近愈小以至于王之
 身则与蜗角触蛮何异由是观之凡世间
 有形者未尝无累况至于争国争地乎吹
 管声大吹剑声小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
 不足闻也
卷八十一 第 12a 页 0483-046.png
 碧虚注王者之师明行征伐若以虏掠为
 事使彼怨愤发疽而拔国非所闻也今衍
 欲以小愤兴兵侵暴邻国固乱人也季子
 言勿伐纵邻国之骄亦乱人也华子之自
 下以为乱人者欲推有道之士而进谏也
 所谓求其道者脩德勿争而已惠子请见
 晋人陈喻以解之寓意蜗角言其甚微争
 于两国之间不出一壳之内旬有五日一
 气也喜怒之气有反必复天地寄于太空
 小石之在太山通达之国寄于宇内似𥺀
卷八十一 第 12b 页 0483-047.png
 米之在太仓魏处通达之国似毫末之在
 马体而况魏有梁梁有王不似触蛮之在
 蜗角乎今齐魏之争与触蛮之战有辩无
 辩乎大人者出六合任自然圣人则居域
 中守法度吹管者嗃然而鸣吹剑者吷然
 而过喻尧舜政教人所称誉以道论之曾
 不足闻又况伐国虏民乎
 鬳斋口义兵不起七年此魏王之业之美
 犀首教之用兵犹坏其已成之城役者苦
 矣华子之言著一伐字则未免容心故三
卷八十一 第 13a 页 0483-048.png
 者皆乱人知道则并与兵不言矣蜗角之
 喻本虚下面说得成实无穷太虚之间通
 达即中国以太虚观中国甚微以中国观
 魏又小于魏国观梁都又小于所都中求
 王之身愈微愈小以太虚而下观王身与
 蜗角触蛮何异惝然若失悟所争之不足
 争也管窍吹之有声吹剑首则无声谓有
 道者之前欲说仁义皆无所容声也
  犀首武士官号时公孙衍为此官欲请
  兵攻齐虏民拔国恃强轻敌固乱人也
卷八十一 第 13b 页 0483-049.png
  季子谓兵久不起为王之基志在安民
  靖国何为而谓其乱人耶盖华子欲伸
  后说故以此挠动魏君之心待其切问
  而后告之奇哉君求其道之一语谓前
  犀首所言非其道季子欲止之而无其
  道若谓二者皆非未有以处之之道举
  不免为乱人而已惠子请见戴晋人是
  求之有道也蜗角二国以喻齐魏所争
  者甚微详见诸解不复赘释吹管有声
  喻众人之誉尧舜道尧舜于晋人之前
卷八十一 第 14a 页 0483-050.png
  犹吹剑无声论伐国于华子之前亦犹
  是也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八十三





卷八十一 第 14b 页 0483-05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