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一
卷五十一 第 150447b 页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0477-102.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五十三端十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秋水第三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
吾终柰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
谓反衍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
谢施无一而行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
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汎
汎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
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0477-103.png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
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
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
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
 郭注贵贱之道反覆相寻自拘执则不夷
 于道随其分故所施无常不能随变则不
 齐于道无私德公当而已无私福天下所
 同求故汎汎然无所在奄御群生反之分
 内而平往者也岂扶疏而承翼哉唯其无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0477-104.png
 方故能以万物为方而莫不皆足死生者
 无穷之一变耳非始终也知成无常处故
 不以形为位而守之不变欲举之令去而
 不能欲止之使停又不可变化日新未尝
 守故但当就用不可执也若有为不为于
 其间则败其自化矣
 吕注学者平日系于有物一闻道无贵贱
 小大则于为不为辞趣舍之际莫知所从
 固其宜也所谓贵贱者是物之反衍而已
 非道也反则有往反为贵往为贱衍则有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0477-105.png
 耗衍为贵耗为贱则当放志而无拘拘而
 志则与道大蹇而不通矣所谓少多者物
 之谢施而已非道也谢则有荣谢为少荣
 为多施则有敛施为多敛为少当两行而
 无一一而行则与道参差而不当矣无私
 德则于所君之人无所独赖无拘而志之
 谓也无私福则于所祭之人无所独与无
 一而行之谓也无所畛域与道通而不大
 蹇之谓也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
 与道当而不参差也恃其成则不知终始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0477-106.png
 之不可故位乎形则不察乎盈虚而不知
 分之无常也年不可举故遥而不闷时不
 可止故掇而不跂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则
 天行而已是所以语大道之方论万物之
 理也柰何系心于辞受趣舍之际哉若骤
 若驰言变化密移则何系心于为不为之
 间固将自化安排而去化之谓也
 疑独注万物之理冥于自然非为也非不
 为也又何措意于辞受趣舍之间哉衍者
 有馀施者所分也贵贱少多出于强生分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0477-107.png
 别非道之真理道之真理则一而巳以道
 观之贵不为加贱不为损多非有馀少非
 不足又何有贵贱少多之别哉无私德则
 于所君之人无所独赖无私福则于所祭
 之人无所偏与此下注文并同吕说
 详道注衍者广平之地反之则平复为陂
 平陂之分未始有常贵贱往反岂异是哉
 施者仁之用谢之则赐予而不以为仁多
 少之数岂足计哉反衍则忘贵贱而不累
 于名谢施则忘少多而不累于利若是而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0477-108.png
 不反其真者未之有也
 碧虚注当受而不受何为乎彼舍而我取
 何不为乎贵贱小大不出乎二端耳贵贱
 无主而反覆流行常也大道甚夷而放心
 自得通也禀分有数而少谢多施宜也世
 道参差而行止适变理也德私则不严毅
 福私则不久长有畛域则不溥汎有方所
 则有承接扶翼之而兼怀之德丧矣巳上
 皆辞贵乐贱之义忘我则无短长忘心则
 无生死忘位则无盈虚忘年则任化忘时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0477-109.png
 则任迁忘消息盈虚则孰为之终始夫物
 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其变如骤其移如驰
 阴阳尔四时尔固将自化何容心于为不
 为之间哉
 鬳斋云以道观之而无贵贱反而求之吾
 身绰绰然宽衍也若以贵贱是非自束则
 与道相违施则有多少谢去其施则无多
 无少若执一而行拘于多少之施则与道
 参差矣国之有君祭之有社谕此心以道
 为主而无所用其私此心广大无所穷极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0477-110.png
 则无町畦万物皆备于我是兼怀也无所
 私爱其孰承翼拱扶之耶无方即无心无
 心则无短长无生死不恃其成即不雄成
 也盈虚随时不可一定故曰不位乎其形
 无古今则年不可举无去来则时不可止
 大义即道也变动转移无时不然何者为
 何者不为皆听造化自然而已故曰夫固
 将自化
  河伯未明天理物情则犹有所疑复以
  辞受趣舍为问海若告以世间所谓贵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0477-111.png
  贱少多是其一反一衍一谢一施耳若
  拘志而一行与道差蹇矣若君之于民
  德无不被社之于人福无所私明道之
  无方而兼怀万物也物之死生乃形化
  之一变非道之终始也故成无常处不
  以形为位而守之其去不可止其来不
  可禦万物盈虚之理如斯而已夫物生
  若驰其机不息任其自化无容为不为
  于其间况辞受趣舍乎此言应物贵乎
  无心则死生不足为累也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0477-112.png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耶北海若曰知道者
必达于理达理者必明于权明权者不以物
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
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
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
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
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曰何谓天何
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
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0477-113.png
 郭注何贵于道以其自化知道者知其无
 能无能则何能生我我自生耳四肢百体
 己不为而成何有意乎生成之后哉达斯
 理者必能遣过分之知遗益生之情乘变
 应权不以物害己而常全也故心之所安
 则危不能危意无不适则苦不能苦虽心
 之所安亦不使犯之知其不可逃安乎命
 之所遇审去就之非已故莫之能害也天
 在内而天然之所顺者在外内外之分皆
 非为也知天然之知自行故虽行于外而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0477-114.png
 常本乎天位乎得与会相应有斯变也知
 落天地事该万物而常不失其要极故天
 人之道全牛马不辞穿络者天命固当也
 苟当乎天命则寄之人事而本在乎天若
 乃走作过分驱驰失节天理灭矣不因其
 自为而故为之者命其安在所得有常殉
 名则过也
 吕注任物自化即道也河伯不悟乃谓何
 贵于道海若告以达理明权不以物害己
 皆知道者之事而非体道极致至于水火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0477-115.png
 不害寒暑不侵则体道者固如此也非谓
 其薄之言察乎安危谨乎去就莫之能害
 则知道达理明权而已宁于祸福知其不
 可奈而安之则天在内矣察于去就则人
 之所畏不可不畏人在外矣以是而入德
 虽未能天而不人而德在乎天矣知天人
 之行本乎天位乎得则出天而之人蹢䠱
 而屈伸反要而语极则由人而之天也自
 无以人灭天至是谓反其真则其于道也
 岂特知之而已哉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0477-116.png
 疑独注大同吕说
 详道注知道者必达理达理者必明权权
 者以无心应物而不失其平庸讵以外伤
 内以物害己哉为道而至此则能以之应
 人蹢䠱而屈伸以人复天反要而语极此
 海若之论始于齐小大同贵贱中于察安
 危谨去就而终于明天人反要极盖能齐
 物则能全已全已则能复道而至于要极
 则反其真而已矣
 碧虚注知化化之道达生生之理者必能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0477-117.png
 适物之权故乐全而无伤察安危审祸福
 谨去就故也是以有德者内守天理外修
 人事然后位业可得而进退出处在我可
 以反要妙而语极致也牛马天理也穿络
 之者以人灭天饥渴驰骤以故灭命黄马
 骊牛则以得徇名也守天而不失还朴而
 不伪矣
 鬳斋云此问尤妙言既听造化之所为则
 人亦不必学道矣朱文公问答书中廖德
 明亦有此问文公不曾答想难言也故庄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0477-118.png
 子于此说个权字又以不以物害己一句
 明之道总言也理事物各有之理权用之
 在我者有道之全体然后有此大用明于
 权则知轻重也薄谓迫近之至德之人固
 知事事有数岂物所能害然亦不恃此以
 薄之犹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察安危
 谨去就便是道心中有人心何尝皆说听
 之自然天内人外即前篇主者天道臣者
 人道也德在乎天言自然之德知天人之
 行此知字从人心上起本乎自然而安于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0477-119.png
 所得此句又属道心位居之安也蹢䠱而
 屈伸谓进退各循其理此句又属人心发
 明至此道之至要理之至极也牛马四足
 得于自然不络不穿将无所用此便是人
 心一段事至灭天灭命徇名则人心流于
 危矣三言无以乃禁止之辞即知天知人
 能谨守而勿失则天理全矣是谓反其真
 故人事命天理也
  自篇首至此凡六问答如风驱远浪渐
  近渐激至是而雪涛喷薄使人应接不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0477-120.png
  暇须臾澄静则波光万顷一碧涵天人
  之息伪还真中扄虚湛者有类于此夫
  至德之士由人以明天因权以达理察
  安危谨去就物孰能害之然亦未尝恃
  此而傲物也天在内所以立体人在外
  所以应用德在乎天则合乎神而无方
  不测者也体天居德则屈伸从世反要
  语极则勿失其真若然则处己处人之
  道尽矣故河伯心冥体会而无所复问
  焉今学者自信不及群疑窒心与河伯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0477-121.png
  同病者不少傥能于海若言下豁然有
  省如云开月见则昭昭灵灵求诸己而
  足何暇它问哉(知天人之行天当是夫/音符位乎得当是德详)
  (文义/可见)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