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50391c 页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0475-094.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四十一莆十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天道第二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
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
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
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
天乐庄子曰吾师乎吾师乎𩐒万物而不为
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寿
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之谓天乐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0475-095.png
故曰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
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
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曰其动也天
其静也地一心定而王天下其鬼不崇其魂
不疲一心定而万物服言以虚静推于天地
通于万物此谓天乐天乐者圣人之心以畜
天下也
 郭注时行则行时止则止自然为物所尊
 故美配天者唯朴素也天地以无为为德
 明其宗本则与天地无逆顺天所以应人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0475-096.png
 天和至而人和尽天乐适则人乐足矣物
 变而相杂曰𩐒自𩐒耳非吾师之暴仁者
 兼爱之名无爱故无所称仁寿者期之远
 无期故无所称寿巧者为之妙皆自尔故
 无所称巧此之谓天乐忘乐而乐足也故
 静与阴同德动与阳同波动静虽殊无心
 一也常无心故王天下而不疲病我心静
 而万物之心通通则服不通则叛圣人所
 以畜天下者奚为哉天乐而已矣
 吕注静而圣自内而言动而王自外而言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0475-097.png
 无为也而尊则所以臣天下者无事于才
 知朴素而莫与争美则所以服天下者无
 事于文采凡以明白于天地之德而已故
 处上处下进为闲居虽不同而其大本大
 宗未始异也通乎此则无为而与天和均
 调天下则与人和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与
 人和者谓之人乐不过师于此而已𩐎物
 不为戾泽世不为仁以至雕琢众形而不
 为巧此庄子之所师也随其成心而师之
 谁独无师则其乐非外至故曰天乐也知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0475-098.png
 天乐者其生也天行而我未尝生其死也
 物化而我未尝死静与阴同德不知其为
 静动与阳同波不知其为动也无天怨无
 人非以其未尝在彼也无物累无鬼责以
 其未尝在我也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所以
 然者一心定而已故其王天下也外则其
 鬼不崇内则其魂不疲万物安有不服者
 哉夫心所以定以其未尝不虚未尝不静
 也吾能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所
 以为天乐圣人之心以畜天下者也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0475-099.png
 疑独注前论圣贤出处之迹不同故此云
 以其静而言之均可以为圣以其动而言
 之均可以为王以之处下为素王以之闲
 居则十服无为也而贵所谓良贵是已圣
 人之心未始以天下之器为器抱吾之朴
 而巳未始知天下之色为色见吾之素而
 已若然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此所以自
 任于性命之内明白于天地之德大本大
 宗言命与性惟其任性命而与天和所以
 调天下而与人和天与人岂相胜哉故各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0475-100.png
 尽其乐也虽乐而不知其所以乐适其自
 然而已其生也天行适来时也其死也物
 化适去顺也其所以不生不化者岂非天
 乐哉动静各得其直故无天怨人非无物
 累鬼责道今乎天故其动也天德及乎幽
 故其静也地物无所累心定乎一出而王
 天下则万物各正性命鬼不崇则无天伤
 魂不疲则神凝而性复矣若然者一心定
 于内万物服于外虚其知静其心推天地
 之大本通万物之至理此又所谓天乐无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0475-101.png
 所往而不适也圣人之心所以能畜天下
 者以此
 详道注言静而圣则动而王者明之出也
 动而王则静而圣者神之降也仆者器之
 本器于天下或用或舍朴则不期于用舍
 而常尊素者色之本色于天下或美或恶
 素则不期于好恶而常贵故朴素而莫与
 之争美政和则人和人和则天地和天地
 和则万物遂万物遂则神鬼宁神鬼宁则
 幽有所归明不为厉所以人归德于鬼鬼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0475-102.png
 归德于人而天下明白矣老子云以道治
 天下其鬼不神列子云物无疵疠鬼无灵
 响是也
 碧虚注静而圣动而王皆以无为为尊朴
 素为美乾坤以简易为德简易者万物之
 宗本宗本不失则人事和人事和则天理
 顺而阴阳宣畅矣自雕非义也自荣非仁
 也自永非寿也自化非巧也不为它役故
 曰天乐物物自乐自和则动不为动静不
 为静矣心定者造化不能移阴阳不能改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0475-103.png
 与太虚不二也圣人之心能养天下者太
 和而已矣
 鬳斋云静而圣动而王即是内圣外王四
 字其道朴素无文而天下之美莫过于此
 若晓然知此天地之德则可与天为徒和
 犹合也大本大宗赞美自然之德与自本
 自根意同均调天下则与人合亦犹尧曰
 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吾师乎至不为
 巧数句先见大宗师篇以为许由之言此
 则上加庄子曰显见是寓言不可作实话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0475-104.png
 看天行行乎天理之自然物化随物而化
 也静为阴动为阳波流也圣门只曰不怨
 天不尤人此又添无物累无鬼责两句愈
 自精神鬼见曰崇魂倦曰疲曰鬼曰魂即
 精神是也心定则精神自定万物自服以
 虚静之理行于天地万物之间此之谓天
 乐以畜天下即以善养人者服天下也
  道之在人静则为圣动则为王皆以无
  为而尊朴素而美犹天地之德何尝有
  为何尝文采而阴阳四时无不为日月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0475-105.png
  山川无非文明乎此理则天下之大本
  大宗立矣所谓本宗即内圣外王之道
  与天和者也用以均调天下则与人和
  人乐天乐皆出于和其名虽异所以为
  乐则一犹圣王内外之分而道本无殊
  也𩐎物不为戾泽世不为仁忘乎善恶
  也至于忘寿忘巧则非时所摄非能所
  系南华之所师者师此而已生为天行
  自然运动死为物化动必有极如是则
  动静合乎天道无天怨人非无物累鬼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0475-106.png
  责又明其所以乐也其动也天其静也
  地即同德同波之意一心定而无为天
  下之所归往无鬼责故鬼不崇无物累
  故魂不疲行无愧乎幽显物何为而不
  服此无它以虚极静笃之理推于天地
  通于万物而已圣人之心所以养天下
  者亦岂外乎此哉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
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有为也则
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0475-107.png
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
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
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
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
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
彫万物不自悦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
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
而天下功故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
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此乘天地驰万物
而用人群之道也本在于上末在于下要在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0475-108.png
于主详在于臣三军五兵之运德之末也赏
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
比详治之末也钟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
也哭泣衰绖隆杀之服哀之末也此五末者
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之者也末学
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君先而臣从父
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
女从夫先而归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
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春夏
先秋冬后四时之序也万物化作萌区有状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0475-109.png
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夫天地至神而有尊
卑先后之序而况人道乎宗庙尚亲朝廷尚
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语道而
非其序者非其道也语道而非其道者安取
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
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
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
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
愚知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必分其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0475-110.png
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
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
治之至也故书曰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
之而非所以先也古之语大道者五变而形
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也骤而语形名不
知其本也骤而语赏罚不知其始也倒道而
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
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
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
之人也礼法数度刑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0475-111.png
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
 郭注用天下而有馀閒暇之谓也若汲汲
 然求为物用故可得臣及其为臣亦无馀
 也夫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用斧主
 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臣能亲事
 主能用臣斧能刻木工能用斧各当其能
 非有为也若主代臣事则非主矣臣秉主
 权则非臣矣各司其任上下咸得而无为
 之理至矣用天下者亦有为耳然自得此
 为率性而动故谓之无为也为天下用者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0475-112.png
 亦自耳但居下者亲事故虽舜禹为臣犹
 称有为对上下则君静而臣动比古今则
 尧舜无为而汤武有为各用其性而天机
 互发则古今上下谁无为谁有为也在上
 者患于不能无为而代臣人之所司使咎
 繇不得行其明断后稷不得施其播植则
 群才失其任而主上困于役矣故冕旒垂
 目而付之天下天下皆得其自为斯乃无
 为而无不为也天地万物之化育所谓自
 尔帝王无为而天下功功自彼成同乎天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0475-113.png
 地之无为也精神心术者五末之本任自
 然运动则五事不振而自举所以先者本
 也君臣父子之先后虽是人事皆在至理
 中来非圣人所作明夫尊卑先后之序固
 有物之所不能无此大道之序非但人伦
 所尚也所以取道为其有序自然既明则
 物得其道物得其道而和理自适虽适而
 不失其分得分而物当其形形明而无所
 复改物自任则罪责除各以得性为是失
 性为非赏罚者失得之报也愚知贵贱各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0475-114.png
 当其才行其所能之情而无相易业名称
 其实故由名而实不滥也自明天至刑名
 而五至赏罚而九皆自然之序治人者必
 顺序先明天不为弃赏罚也但当不失先
 后之序耳夫用天下者必通顺序之道寄
 当于群才斯乃上之所以畜下也
 吕注无为也则以一人用天下而天下为
 之用故有馀有为也则以天下用一人而
 一人为之用故不足不明乎天者不纯乎
 德德则无为而已故上无为下亦无为而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0475-115.png
 与上同则称德道则有天有人无为而尊
 者天道有为而累者人道也故下有为上
 亦有为而与下同则言道上必无为而用
 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知不自虑而天下为之
 虑辩不自悦而天下为之悦能不自为而
 天下为之为天不产而万物化非我产之
 也地不长而万物育非我长之也帝王无
 为而天下功非我为之也此天之所以神
 地之所以富帝王之所以大也无为也者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0475-116.png
 是乃道之所以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
 者也知五末者须精神心术之运而后从
 之则向所谓虚无恬淡寂漠无为者又所
 以保精神明心术而养其本之道也养其
 本则末从之矣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
 先也君先而臣从至夫先而妇从此人道
 尊卑之序也至于天以神而位乎上地以
 明而处乎下春夏以生而先秋冬以成而
 后以至万物始化而萌既作而区从微至
 著莫不有状则盛衰变化皆有成理而不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0475-117.png
 可易天地至神不测而有尊卑先后之序
 则凡人道之本末上下其可易乎非特君
 臣父子兄弟夫妇之先后为出于天地之
 理也而宗庙朝廷乡党行事一时之所在
 犹各有所尚而不可乱皆大道之序而已
 则语道而非其序者安取道哉此百家之
 所以往而不反圣王之道所以闇郁而不
 发也天者性命之极欲明道而不明乎天
 则所谓道者非道所谓德者非德唯真道
 真德则仁义之所自出也仁左义右则有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0475-118.png
 分有守而形可见名可言有刑名而不乱
 则因任而不失其才能内原其心外省其
 迹则是非得其真赏罚当于理愚知处宜
 而不敢违贵贱履位而不敢易仁贤不肖
 袭情而不敢伪也必分其能则官能其事
 必由其名则名当其实凡事上畜下治物
 脩身莫不以此而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
 文王所以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而周之多
 士亦皆秉文之德对越在天所以为太平
 而比隆于唐虞也骤语刑名赏罚不知其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0475-119.png
 本始也则天与道德其为本始欤倒则不
 正以末为本迕则不顺当后而先言道而
 无本末先后之序则是自乱自乱则人之
 所治也
 疑独注帝王之德宗乎天地故覆载之功
 大主乎道德故万物不能移常乎无为则
 无不为矣以有为而为则有所不足以无
 为而为则其为有馀古之人所以贵乎无
 为也无为者为上之道有为者为下之道
 为上者以道揆故兼物物为下者以法守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0475-120.png
 故以物物上不兼物物非帝王之德下不
 以物物非臣职之任此上下之分也古之
 王天下者循道而行顺理而动未尝见其
 有为之迹知而不自以为虑辩而不自以
 为悦能而不自以有为德配天地之化育
 故无为而天下功神者妙万物富者畜万
 物天能神而不能富地能富而不能神帝
 王能天能地而德充大于其间易所谓圣
 人成能者是巳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
 群之道也形而上者道之本形而下者道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0475-121.png
 之末其本则要其末则详主道无为所以
 执其要臣道有为所以贵乎详下之五末
 是也为帝王者守其至要主其大本则所
 谓末者自举矣为臣者必分之以职各任
 其事运其精神动其心术勤劳尽瘁然后
 事从之而成也夫法始乎伏羲而成乎尧
 法成则末学者从之而起不知所当先者
 道也故君先臣从父先子从此自然之理
 神者明之妙明者神之粗天所以为神地
 所以为明天尊地卑神明之位分矣春夏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0475-122.png
 先秋冬后圣人因之先赏而后刑也变者
 离无入有化者因形移易萌者物之达区
 者物物所以有别也夫万物生死区别盛
 衰变化形状不一者咸归于自然随天之
 序而已况人伦之大者岂不若是哉盖自
 然至理其本出于天地其用散于人伦苟
 失其序则悖天废人其可以为道乎万物
 待是而存者天莫不由是而出焉者道道
 之在我曰德以德爱人曰仁爱而宜之曰
 义先后上下谓之分不侵不擅谓之守形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0475-123.png
 者物此也名者命此也因其形名而任以
 所宜为必原其情必省其事然后辨是非
 明赏罚愚知所处得其宜贵贱所履当其
 位仁贤不肖各行其能无以彼此饰其情
 也能各有限名必当实以此事上畜下以
 此治物脩身则知谋无用而归于自然其
 治所以至极也举书曰者逸书也有名者
 皆因形而命之此道之所以散若冥之以
 道则长于上古先于天地未尝有形未尝
 有名故非所以先也五者阴阳之中所谓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0475-124.png
 命也至于命乃可命物故五变而形名可
 举九者阳数之极赏罚者量时而通变又
 为道之终故九变而赏罚可言刑名者道
 之末赏罚者道之终语道而不求其本始
 皆为倒迕也为人所治者知治之具治人
 者知治之道也知治之具者可用于天下
 不足以用天下此辩士一曲之人蔽于道
 者也
 详道注先针而后缕可以成帷先缕而后
 针不可以成衣针缕微物犹不可无序而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0475-125.png
 况道乎庄子于人道则述君臣父子之义
 于天道则推春夏秋冬之理自天至刑名
 明道与物之自然因任至赏罚明人事之
 使然也盖因任不足然后有原省原省不
 足然后有是非是非不足然后有赏罚常
 罚虽非治天下之道亦治之具也伯成子
 高以禹用赏罚而去焉者盖讥其以教之
 末者为本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刑名物
 也故骤而语者不知其本赏罚末也故骤
 而语者不知其始也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0475-126.png
 碧虚注以天地为宗不称长也以道德为
 主不属宾也以无为为常常不矜故有馀
 君忠无不容仁也臣道无不理义也君当
 垂拱无为若同臣道理事是不主也臣当
 职事有为若同君德容纳是不臣也上不
 专执任群才之能故无为而用天下臣职
 所司以勤劳治事故有为而为天下用也
 由是知知落天地必取众谋辩雕万物必
 取众议能穷四海必待众为斯无为之业
 也天降气而长育故莫神于天地升气而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0475-127.png
 产化故莫富于地帝王自治而功成故德
 合二仪也本谓理末谓事理在简要君道
 也事在详备臣职也本末虽异须待精神
 冥运心术发用先循理本然后事末以表
 之先后之序随物生焉然非圣人不能法
 象以序立教以道为主法度立而利害随
 之用贵贱之位而赏知罚愚因才能之分
 而徇名求实以上九目为世治教五变而
 刑名可举取五行生剋之义九变而赏罚
 可言阳九极变之旨也刑名以天理道德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0475-128.png
 为本赏罚以刑仪名器为始专任赏罚岂
 非倒道乎语失次序岂非迕说乎刑名赏
 罚治之具妙用次序治之道迹所以为天
 下用理可以用天下也名数礼教下之所
 以事上也无为自化上之所以畜下也
 鬳斋云落天地言其大雕万物言其巧万
 物自生非天生之万物自长非地长之帝
 王无为而成天下之功亦与天地同也要
 在主君道无为也详在臣臣道有为也威
 武文德之辅助故五兵之运德之末明刑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0475-129.png
 以弼教故赏罚五刑教之末礼法刑名钟
 鼓羽旄皆非礼乐之本精神之运心术之
 动然后从之言皆从心生非由外铄也末
 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先此论尤妙看得
 庄子亦何尝欲全不用兵刑礼乐盖当知
 所先后若天地之行盛者非一时而盛衰
 者非一时而衰故曰杀也所尚齿爵亲贤
 亦天下自然之理也次陈为治之序凡有
 九等分守职也刑名称也因任因所职而
 任之原免省灭也不任其事则免之去之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0475-130.png
 矣是非旌别淑慝也赏罚挞以记之车服
 以彰之之类愚知处宜言当其任履位犹
 当位袭安也安其情实则分能由名各有
 所处而无容心归于自然而已古书虽有
 刑名之说未尝舍本以求末若不知先后
 骤然而言则失其本始是始于人而为天
 下用非所以用天下也刑名赏罚为治之
 具分守仁义为治之道也刑名即形名古
 文通用
  夫以天地为宗道德为主者岂有它哉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0475-131.png
  以无为为常而已无为已难能况常而
  不变者乎此古人所以贵也无为有为
  上下之所以分反是则君不主而臣非
  臣矣知不自虑辩不自悦能不自为无
  为之本也天不产而物化地不长而物
  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此无为之效也
  曰神曰富而大足以包之此帝德所以
  配天地而乘之驰万物用人群特其馀
  事本要未详自然之理自三军五兵至
  隆杀之服虽五事之末而必由于精神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0475-132.png
  心术之运则古人所不废也但非所先
  耳若夫君臣父子夫妇之先后犹天尊
  地卑之不可易而圣人取象焉神明之
  位上下不紊四时之序先后有伦万物
  化作萌区有状而物之盛衰变化见矣
  此天地之序而人所取法者也宗庙朝
  廷乡党行事莫不有序而道在其中语
  道而非序何取于道哉故自先明天而
  道德次之至仁贤不肖袭情皆因之而
  不可无必分其能以稽效必由其名以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0475-133.png
  考实事上畜下治物脩身之要莫越乎
  此知谋不用归于自然此太平之至治
  也后引书曰至畜天下也盖衍上文馀
  意云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