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第 150383a 页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0475-042.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天地第六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謟其君臣子之盛也
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
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
肖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世俗之所谓然而
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导谀之人也
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谓己导人则
勃然作色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而终身导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0475-043.png

本末不相坐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以媚一
世而不自谓导谀与夫人之为徒通是非而
不自谓众人愚之至也知其愚者非大愚也
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
者终身不灵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
致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不
亦悲乎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扬皇华则嗑然
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0475-044.png

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
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
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
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郭注以君亲所言而然所行而善此直违
俗而从君亲故俗谓其不肖耳未知至当
正在何许俗不为尊严于君亲而从俗不
谓之謟明尊严不足以服物则服物者在
于从俗是以圣人未尝隔异于世必与时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0475-045.png

我哉世俗遂以多同为正故谓之导谀则
作色不受而终身导谀亦不问道理期于
相善耳夫合譬饰辞应受导谀之罪而世
复以此得人以此聚众亦为从俗者恒不
见罪坐也世皆至愚乃更不可不从圣人
道同而帝王殊迹者诚世俗之惑不可解
故随而任之天下都惑虽我有求向至道
之情而终不可得尧舜汤武随时而已故
大声非委巷所尚俗人得啧曲则同声动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0475-046.png

自信据故不知所之莫若即而同之也趣
令得当时之适不强推之令解则相与无
忧于一世矣天下皆不愿为恶其为恶或
迫于苛役或迷而失性耳然迷者自思复
厉者自思善也
吕注臣子然君亲之所然而善其所善则
世俗以其谄谀而谓之不肖不知其然而
善之为非者果必然邪至于然世俗之然
而善则不谓之谄谀所以严于君而尊于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0475-047.png

之恶也而终身导谀合譬饰辞聚众不免
为其实则终始本末不相当也合譬饰辞
皆非其理之当而以此群于人所以为导
谀也夫合譬饰辞聚众耻为导谀且不可
则夫不知反性命之情而垂衣设采动容
貌以媚一世而不自谓导谀与夫人为徒
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乃愚之至也知其
愚者非大愚则所谓病者能言其病其病
之者犹未病是犹可为也至于终身不解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0475-048.png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犹可致譬道兴之
世得道者多失道者少二人惑则劳而不
至喻道丧之世失道者多而得道者少今
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则世道交
丧无可与明此者民之迷也其日已久则
虽祈其向此亦莫之从此乃至人之所深
悲也大言不入于里耳至俗言胜也以惠
子之聪明犹谓庄子之言为无用则世可
知矣二垂踵惑则惑者一人之足而所适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0475-049.png

易性也子虽有祈向可得乎我非爱其道
而不以明天下也知其不可而强之则我
亦一惑而已非致命尽情而兼忘天下者
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与之相忘而已不
推则谁其比忧邪譬之厉人恐子似己则
道之为物人心而已而彼独不得则其疾
岂特厉之比身而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岂
特子似己之比吾虽释之而不推彼独不
忧邪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0475-050.png

所谓忠臣者能得君之心亲之所行未必
皆合于义而子一切顺之则入乎谀君之
所为未必皆合于义而臣一切从之则入
乎谄孝则不谀忠则不谄臣子之盛也为
臣子者以顺君为事而不能以道义绳之
则世俗指为不肖然亦未知其果不肖邪
此言从君亲而违世俗皆未必是而违君
亲顺世俗则不谓之导谀夫世俗果能严
于亲尊于君乎皆非先王任其两行之道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0475-051.png

世俗知恶其名而不羞其实犹恶醉而强
酒也合譬则善为言饰辞则善为文始是
而终非本善而末弊出于乡原之学世俗
多从之及其终弊亦不罪坐此所以为之
而不息也世所谓君子者垂衣裳以为文
设采色以为饰动容貌以为礼以取世人
之爱此真导谀之人而自不谓之导谀与
斯人为徒是非相通而不自谓众人愚之
至也愚而自知其愚小愚也惑而自知其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0475-052.png

可至惑者少也二人迷则劳而不至惑者
胜也当时天下皆惑而庄子一人求向至
道终不可得也大声淡而无味犹咸池大
韶也折扬皇华俗之小曲高言极高明至
言至于道至言所以不出者以俗言多而
胜之也缶与钟皆圆击之有声以二缶二
钟齐击则听者无所适而惑矣况今天下
皆惑一人虽有向道之心讵可得邪知其
惑不可解而强解之又一惑也莫若释之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0475-053.png

其子之妍则惑者岂不厌迷而思悟邪
详道注义可以从则孝子从义不从父故
易蛊之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则亲
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世俗谓之不肖子
矣道可以从则忠臣从道不从君故临之
二咸临吉无不利则君之所言而然所行
而善世俗谓之不肖臣矣然世俗之所谓
然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之导谀岂俗固
严于亲尊于君邪以无不尽惑而莫之倾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0475-054.png

导谀之实而恶导谀之名岂特如此哉又
至于合譬以明之饰辞以文之聚众以传
之是终始本末不相坐而终莫不以受其
过可谓愚矣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于所
适之路也以二缶钟之声惑而所适不得
惑于所适之意也盖天下之理以多变寡
则易以寡惑多则难其习俗之薄以哇声
俗言导之则易以大声高言入之则难今
天下皆惑予虽有所向庸可得邪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0475-055.png

则得导谀于世俗然君亲者一人之私善
世俗者天下之公是私心则非忠孝公论
则非谄谀故贤人君子未尝独异于世也
夫导谀者亦嫌人指其不正而终身导谀
善苟合也以至饰辞聚众户外屦满圣人
观之可谓导谀矣而世人称美之讵复有
罪坐者哉谓彼希意则憾之而不受彼之
顺颜则恬然受之与夫峨冠博带文藻语
言嘘俞俛仰乐人称誉者为如何哉可解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0475-056.png

者矜名嗜利之心未刳耳若以己所见解
释彼愚惑我寡彼众岂不悲哉大声之不
入里耳高言之不止众心如击缶撞钟其
音必异不唯听莹而又莫知所之矣人人
欲悟盖因不得已而惑于惑则孰与之忧
乎厉人恐子似己亦自知其恶也则愚惑
者岂无趋善之心哉
鬳斋云不谀不谄能谏其君父也随其所
言以为然随其所行以为善不知谏者也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0475-057.png

世随其所善者而为之随其所以为是者
而是之则世俗反严于君亲乎盖言今人
之所谓道皆世俗之所同是者非独得于
己而与造物为徒者也我之所谓道即与
世俗同则我之所为亦导谀世俗而已恶
导谀之名而终身不免导谀言其不能异
于世俗也合譬饰辞聚天下之学者而归
己观其初心要高于一世而终不能离当
世之人是其终始本末不相照应矣垂衣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0475-058.png

故以为媚一世此皆讥吾圣人之意学于
我者皆流俗庸人我之是非与彼通同则
亦流俗之人耳既与庸人为徒而不自谓
为庸人是至愚而无见者也终身不解不
灵言其不自知祈向趋向也天下皆惑于
其说我虽独有所趋向何以回一世哉折
杨皇华里巷曲名以比俗言大声古乐喻
至高之论俗言胜则至言隐矣垂踵垂足
而坐不肯行也二垂踵惑即前言二人惑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0475-059.png

不可得而强之又一惑也不推不必推说
比近也付之不言则不近于忧此自解之
言厉人恐子似己是自知其恶而世之惑
者皆不自知则不如厉人矣到此譬说两
句似结不结真奇笔也
善君亲之言行则俗谓之不肖善世俗
之言行而不谓之谄谀俗非严于亲尊
于君也盖臣节主忠子道主孝不当以
谄谀事其君父也至于待世俗则所然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0475-060.png

名而为其实终身由之而弗悟饰辞聚
众以相夸然卒至于害道败德若乡原
之所为是其始终本末谬戾若此不相
坐犹云不相安也彼乃垂衣设采动容
以媚世而不自谓导谀非愚而何知愚
惑者非愚惑言其犹可化至于不解不
灵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三人行至不
可得也言世之惑者众非一人所能回
大声不入至俗言胜也发明前意缶钟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0475-061.png

不得况天下皆惑予虽有所求至其可
得邪知其不可得而强之又增其惑不
若舍之而不问夫复何忧哉此真人见
其不可救而自叹自解之辞结以厉人
生子取火视之言丑者犹不愿子之似
已则迷者岂无向善之心在上之人有
以觉悟之其本然之天固未尝不在也
经云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可不谨
欤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0475-062.png

中比牺樽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
失性一也蹠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
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
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
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
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杨
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夫得
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
以为得矣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0475-063.png

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
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
得矣
郭注略而不论
吕注牺樽青黄以譬曾史之脩沟中之断
以譬盗蹠之污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乃
所以为得恶取曾史盗蹠于其间哉夫色
者非明而色色者明以五色乱之乃所以
使目不明也声者非聪而声声者聪以五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0475-064.png

臭之薰鼻五味之噣口趣舍之滑心亦若
是而已心无趣舍以趣舍滑之所以使性
飞扬而不止也彼杨墨者固天下之才士
而不闻道所知不出于五者之间乃始离
跂自以为得则鸠鸮之在笼也亦可以为
得矣夫柴其内而使道不得集约其外而
使心不得解其缪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
缴自达者观之在纆缴之中睆皖然明矣
犹自以为得则罪人交臂历指虚豹在于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0475-065.png

疑独注以青黄之樽比沟中之断美恶虽
不同然其本一也而为物皆失其性矣盗
蹠曾史行义不同而同于离本失性亦犹
牺樽与沟中之断耳五色乱目五声乱耳
鼻之于臭口之于味亦然困棕拥塞爽违
厉病也趣利舍害滑乱其心心乱而性亦
散矣此五者皆生之害而杨墨离跂于性
命之外以此为得不能无困以困为得鸠
鸮在樊笼之中亦可以为得矣趣舍声色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0475-066.png

支者如柴栅纆缴绳也以趣舍塞满于内
府方之柴栅搢绅约束于外形譬之纆缴
以况困弊也而自以为得者何异罪人反
缚交臂历指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
乎
详道注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
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盖人之生也性静而
莫之动德厚而莫之迁妄境在前灵源遂
滑以至忘不赀之良贵趣无穷之秽腐者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0475-067.png

吾曰耳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
目欲见者善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以至
体之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
之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凡此
诸阏废虐之主也拘此废虐之主戚戚然
以至久生非吾所谓养何邪盖善啬者不
戚戚戚戚者非善啬也
碧虚注木生青全削器则性毁人本自适
行义则真残故视听食息存之亦可亡之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0475-068.png

外岂纆缴囊槛所可絷哉
鬳斋云其断在沟中破为牺樽之馀者也
虽荣辱不同而同为枯木耳此与臧谷亡
羊意同声色臭味皆足以乱性以四者与
趣舍并言所以抑之也困棕冲逆人自鼻
而通于颡也浊口污其口也或作噣非厉
爽乖失也以趣是舍非滑乱其心则自然
之性失矣杨墨之学趣舍滑心者也彼以
其说自困而以乌得则鸠鸮在笼亦可以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0475-069.png

胸次故曰柴其内冠弁搢绅儒者之服以
礼拘束故曰约其外内则支塞充盈如柴
栅然外为礼文所拘如罪人被缚睆睆目
视貌人见其自苦如在束缚之中而彼自
以为得则罪囚之人囊槛之虎亦可以为
得矣盖极口以诋杨墨也
此段引喻以明失性之弊诸解已详兹
不赘释
是篇首论天地大化人物众多在君天下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0475-070.png

明盖以不同同之物莫得而异也大莫大
于天地尊莫尊于道德圣人道兼覆载故
得而并称焉或问有圣人而无天地何以
为圣人余谓有天地而无圣人亦何以为
天地然则天地圣人相因而不可无者也
故南华以天地明君德此所以统天地御
万物而君天下之道也人见其应物多方
疑其圣知聪明绝人远甚而不知刳心无
为之所致也是以有君天下之德者立本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0475-071.png

不期化而化视乎无形听乎无声玄感奇
应有不止乎此者故黄帝遗玄珠而象罔
得之帝尧要齧缺而许由危之谓道不可
以有心求不可以聪明得也华封请三祝
圣人使之分富授职千岁上仙则何累之
有子高辞诸侯而耕于以见德衰刑立贤
人退藏法密于前患钟于后乱自此始矣
故举泰初有无俾究物生之本性命之所
自来德同于初物将自化彼可不可然不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0475-072.png

阴之耻用机械武王之帅师拯民一则抱
朴守真一则以权济义出处动静时有不
同皆不离乎道而已若夫厉人之恐子似
已大惑者终身不灵残朴为樽滑心伤性
德不足以存生如天下何凡此皆以困为
得若杨墨之苦觳难为者也至比之鸠鸮
虎豹则非唯薄之而恶之亦甚矣昔孟子
辟杨墨而圣道明世世称之以为功不在
禹下余于此亦云南华之功不在孟子下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0475-073.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