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50368a 页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0474-122.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三十六形五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天地第三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
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
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
汝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
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
人曰始也我以汝为圣人邪今然君子也天
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0474-123.png
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
居而鷇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
昌天下无道则脩德就间千岁厌世去而上
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
则何辱之有封人去之尧随之曰请问封人
曰退已
 郭注多男子而授之职则物皆得所而志
 定分富而寄之天下故无事也鹑居则无
 意求安鷇食则仰物而足率性而动非常
 迹也与物皆昌则猖狂妄行自蹈大方脩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0474-124.png
 德就问则虽汤武之事应天顺人未为不
 间也故至极寿命之长任穷通之变其生
 天行其死物化厌世上仙乘云帝乡一气
 之散无不之也三患莫至何辱之有
 吕注圣人尽天道故体合变化而物莫能
 累君子尽人道故吉凶与民同患而寿富
 多男虽人所欲不得不以多事多惧多辱
 为辞也尧非不尽天道所以与人同者尽
 人道而已鹑居则不知所处鷇食不知所
 由来鸟行而无章其迹莫睹也神仙之说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0474-125.png
 有求之于服食吐纳之间世儒以为狂而
 不信皆非也盖生而抱神其殁也亦必抱
 神而不忘生而全天其殁也亦必全天而
 不陨诗书皆有在天之说则去而上仙奚
 为而不信尧非有人非见有于人则封人
 之退已乃其所体也
 疑独注华地守封疆之人请祝圣人使寿
 富多男而尧皆辞之答以多男则为属累
 所役而多惧富则为财所役而多事寿则
 为生所役而多辱是三者不足以养无为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0474-126.png
 之德适所以为有生之累耳封人曰始也
 以尧为体道圣人今舍有趋无适为贤人
 君子矣多男而授之职何惧之有富而分
 人何事之有鹑居无常处鷇食仰物而足
 鸟行无章无文迹也与物皆昌兼善天下
 脩德就间独善其身寿极千岁厌世上仙
 则三患何由至哉
 碧虚注多男而授之职令各自治也富而
 使人分之藏金珠于山渊也鹑居不营巢
 穴鷇食无求而饱鸟行则无留迹与物皆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0474-127.png
 昌乘时立事脩德就间雌静自守也脱去
 尘岁蹑景乘虚白云喻道气帝乡真境也
 封人所祝世俗所贵尧不惑而辞之随而
 再问封人曰退已将有忘身之深旨乎
 鬳斋云富寿多男人所欲也学道者则以
 为不足介意天生万民必授之职言人生
 堕地便有衣食分富而使人分之各付诸
 人也鹑居无定所鷇食非自求鸟飞而无
 迹皆言其无心也与物皆昌物我各得其
 生脩德就间无道则隐也厌世上仙解脱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0474-128.png
 之意白云帝乡虚无之上也三患谓少壮
 老即楞严经恒河水之喻尧犹欲问而封
 人不答但曰退已接舆趋而辟荷筱丈人
 至则行矣亦此意
  大哉尧之为君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
  广天下既治游观乎华彼封人者亦隐
  沦以乐尧之道三祝圣人取天下之至
  美归以报上以为道之可献者也而尧
  则例辞之知非所以养德也封人申而
  言之为道之赘及观其以九男二女事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0474-129.png
  舜于畎亩之中富有四海而不与上寿
  百十八而徂落巍巍荡荡超乎三患之
  外矣封人之论冥合于尧之迹则亦尧
  之徒也然其如天如神如日如云之极
  致岂封人所可测哉无彰当是无章文
  迹也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
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
在野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
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吾子辞为诸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0474-130.png
侯而耕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
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
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
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郭注禹时三圣相承治成德备功美渐去
 故史籍无所载仲尼不能闻是以虽有天
 下而不与焉斯乃有而无之也故考其时
 而禹为最优计其人则虽三圣固一尧耳
 时无圣人故天下之心俄然归启夫至公
 而居当者付天下于百姓取与之非已也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0474-131.png
 故失之不求得之不辞忽然而往侗然而
 来是以受非毁于廉节之士而名列于三
 王未足怪也庄子因斯以明弊起于尧而
 衅成于禹况后世之无圣乎寄远迹于子
 高使弃而不治将以绝圣而反一遣知而
 宁极耳其实则未闻也庄子之言不可以
 一涂诘或以黄帝之迹秃尧舜之胫岂独
 贵尧而贱禹哉故当遣其所寄而录其绝
 圣弃知之意焉
 吕注古之称禹者以为神禹德至于神则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0474-132.png
 其于尧舜宜无间然则不赏而民劝不罚
 而民畏与赏罚而民且不仁亦时而已矣
 而言此者明君天下以德其于赏罚固非
 得巳也
 疑独注伯成子高当尧而为诸侯至禹而
 退耕于野盖谓尧治天下以无为民不待
 赏罚而有所劝畏今禹用赏罚民且不仁
 德衰刑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
 邪无废吾农事用力而耕无复回顾也
 详道注玄古之民实而不知其为忠当而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0474-133.png
 不知其为信为善无近名而不知有所劝
 为恶无近刑而不知有所畏尧虽不赏不
 罚而民劝畏方之不知所劝畏者固已薄
 矣又况赏之而使劝罚之而使畏哉此所
 以德衰而刑立也夫尧非不赏不罚也盖
 赏一人而天下悦善赏也罚一人而天下
 服善罚也赏罚少而悦服多谓之不赏不
 罚可也华封以圣人责尧子高以尧责禹
 禹之视尧可谓玄矣尧视圣人玄之又玄
 者也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0474-134.png
 碧虚注尧舜禹之治天下犹道德仁之利
 万民其利广博而伯成子高之论亢志绝
 俗端方不屈若此真王者之师也言讫而
 耕俋俋不顾有务农崇本还淳反朴之意
 鬳斋云此言世变愈下在禹时便不如尧
 舜矣无落吾事言无废吾耕事也俋俋低
 首而耕之状尧不赏不罚今赏罚而民不
 仁盖言赏罚不如无亦如必也使无讼之
 意借三圣以言之
  已上经旨显明诸解详备无待赘释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0474-135.png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
之命留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
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脩反德德至同于初
同乃虚虚乃大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
其合缗缗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
 郭注无有故无所名一者有之初至妙而
 未有物理之形夫一之所起起于至一非
 起于无也庄子所以屡称初者以其未生
 而得生得生之难而犹上不资于无下不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0474-136.png
 待于知突然而自得此生又何营生于已
 生而失其自生哉无不能生物而云物得
 以生所以明物生之自得斯可谓德也德
 形性命因变立名其于自尔一也性脩反
 德以不为而自得之不同于初而中道有
 为则其怀中为有物有物而养之德小矣
 无心为言而自言者合于喙鸣喙鸣合与
 天地为合天地亦无心而自动其合缗缗
 坐忘而自合耳非照察以合之是谓玄德
 德玄而所顺者大矣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0474-137.png
 吕注无则一亦不可得无名则一之所起
 而未形天地之始是也既已谓之一且得
 无名乎此物得以生而谓之德是为万物
 之母也未成者有分且然而已而谓之命
 命则无间乎未形之初也至留动而生物
 物成生理而后谓之形形体保神而未尝
 失各有仪则而未尝妄谓之性性则不失
 乎已形之后者也凡此无它万物均之得
 一以生命则有分而无间性则保神而不
 失神则妙万物而充塞乎天地之间者也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0474-138.png
 故性脩反德则合乎一之未形德至同于
 初则无亦不可得矣同乃虚其虚至于未
 始有物虚乃大其大至于不同同之若是
 则以无为言之而合喙鸣喙鸣合则通于
 天地而与天地合矣天地之问其犹橐籥
 喙鸣合与天地为合亦若是而已其合缗
 缗非蕲合而合非有所知见而合也是谓
 玄德则原于德而成于天同呼大顺则无
 所与逆之谓也
 疑独注太初者气之始以其未见形故曰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0474-139.png
 有无物有则名随之此既无有名将安寄
 一者道之所以名物之所以命莫得而有
 莫得而无一之所起起于至妙未有形也
 物得以生言其受命则命在我故谓之德
 得其在我者也未形造化之始然已有辨
 制之分是分不在物成形之后虽有分而
 且然无间此物之命也且者不可以为常
 之义物有生则有形生出于命形出于生
 人之有生则与道同体有形则与道合容
 留动者阴静阳动而生物物之成就则自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0474-140.png
 然生理故命之在我谓之性性之在物谓
 之理形者道之象也形体赖神而存能保
 其神各有仪则谓之性命出于生之前性
 显于神之后也天下失性既久圣人教以
 脩性性脩而至于无所复脩则反于德反
 于德则冥于极而同于初初者未始有物
 无物则虚故同乃虚虚而后有无穷之体
 故曰大大者有为而未尝为故合喙鸣喙
 鸣者无心于言为之间也喙鸣既合盖以
 事业合天地天地与我而我与之合也与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0474-141.png
 天地为合者岂知之所能为哉缗缗若昏
 无心而自合耳是谓玄妙之德无往而不
 顺圣人之道极矣
 详道注自泰初以至于无名推而上之也
 自一之所起至谓之性推而下之也杂乎
 芒芴之间太易也变而有气太初也气变
 而有形太始也形变而有生太素也有大
 初故有一而未形有太始故物成生理有
 太素故各有仪则有一而未形其精甚真
 是也未形者有分其中有信是也且者方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0474-142.png
 来而未知其所始无间则方生方死方死
 方生也留者阴动者阳物以阴阳留动而
 后生理以物成而后具形体所以建神而
 保之神所以统形体而使之万物备于我
 莫不有仪象法则存焉此所以谓之性有
 德而后有性故始以物得以生继以各有
 仪则人之脩也由性而后至德故性脩而
 后德至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则复
 归于婴儿大人之事也合喙鸣喙鸣合而
 至于与天地为合则复归于朴圣人之事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0474-143.png
 也其合缗缗若愚若昏则复归于无极神
 人之事也至于神而无以加矣
 碧虚注有则非初强名太初一之所起尚
 未有迹有迹则属元气矣灵光之物卓然
 而生谓之德气降未兆清浊已分所禀无
 有间断谓之命一静一动化生万物物成
 生理故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
 性脩自然之性反初生之德德同太初乃
 虚乃大而无边际也合喙犹吻合吻合自
 然其鸣无心所谓终日言未尝言也喙有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0474-144.png
 上下如天地之合塞兑闭门妙理冲默至
 德冥深同乎大顺之道矣
 刘槩注太初气之始故有无太始形之始
 故无名一之所起则有名矣一虽未形而
 物得以生者以有一故也一未形则浑沦
 而已可名浑沦固已有分矣且者非久安
 之意无间者始卒若环无端之可指也其
 中有精其中有信未形有分之谓也建德
 若偷且然之谓也绵绵若存无间之谓也
 然命之降也不留则不足以生物留而不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0474-145.png
 动足以生一物而不能生万物方其留也
 未尝不动方其动也不害其流故能生物
 也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
 谓之性有生则有性冥性则足以知天知
 天则反于德德至则合乎道矣
 鬳斋云太初造化之始所有者无而巳未
 有此有字安得有名此乃一之所起也一
 便是无故曰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则有
 有矣各有其有皆德也未形者言一所起
 之时若有分矣而又分它不得故且然无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0474-146.png
 间无间便是渭然者有分便是粲然者此
 命字即天命谓性之命留动而生物元气
 运动生而为物则是动者留于此动阳也
 留动静也静为阴此句有阳生阴成之意
 物得之而生成则生生之理皆具以元气
 之动者而为我之生者此谓之形形体保
 神各有仪则谓之性便是诗有物有则左
 传所谓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有动作威仪
 之则皆此神为之便是性中自有仁义礼
 知之意脩性以复其自然之德德至则与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0474-147.png
 无物之初同同于初则虚虚则大既虚而
 大则有不言之言合喙不言也鸣者言也
 喙鸣合之合又与上合字不同此喙之鸣
 既以不言而言则与自然者合矣以此自
 然之合则与天地合矣缗缗犹泯泯泯泯
 然若愚若昏形容此合字也此乃玄妙之
 德与大顺同矣大顺即泰初自然之理也
  一气未兆无亦无称及称泰初有无而
  已不可得而名言是为未形之一而一
  之所自起也一立则有名矣万物得一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0474-148.png
  以生各具自然之德造化分灵降秀实
  肇于斯而为人物之本虽形状未睹而
  气之清浊所钟已有分际人得之而为
  人物得之而为物是也且然犹龃龉不
  齐万物群生种类不齐而元气流行殊
  无间隙此之谓命天所命而物受之以
  为命者也凡此皆造化密运莫窥其迹
  唯圣人通化能以理测之至于留动而
  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然后人物动植
  昭然可睹世俗以此为始而不知其来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0474-149.png
  远矣物物各有生理唯神主之能保其
  神仪则自备盖有是物必有是则皆己
  性之所发见有生之所以立也性本不
  假乎脩今谓脩者不失其仪则全天之
  所与而复乎向之得以生之德德至则
  同乎泰初是又反流归源以人合天者
  也同乃虚则还于本无虚乃大无物足
  以喻大亦强名耳喙鸣即鷇音之义鸟
  喙之鸣出于无心无心之言合于喙鸣
  则喙鸣亦与之合天地之无心善应亦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0474-150.png
  若是而已矣夫人与天地为合非有心
  有为可致坐忘而自合故缗缗若昏犹
  子母气应啐啄同时不知所以然而然
  此德至同于初之良验也若是则其德
  玄同无天人物我之间天下至顺莫大
  于此留动说之不通应是流动犹云运
  动也音存而字讹耳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三十六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0474-15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