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50318c 页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0472-110.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二十五(二十六/同卷)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外篇骈拇第三
且夫属其性乎仁义者虽通如曾史非吾所
谓臧也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
谓臧也属其性乎五声虽通如师旷非吾所
谓聪也属其性乎五色虽通如离朱非吾所
谓明也吾所谓臧者非仁义之谓也臧于其
德而已矣吾所谓臧者非所谓仁义之谓也
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吾所谓聪者非谓其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0472-111.png
闻彼也自闻而已矣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
彼也自见而已矣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
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夫适人之适
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蹠与伯夷是同为淫僻
也余愧乎道德是以上不敢为仁义之操而
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也
 郭注属性于仁徇仁者耳率性通味乃善
 也不付之我而属于彼虽通如彼我已丧
 矣各任其耳目之用而不系于离旷乃聪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0472-112.png
 明也故善于自得者忘仁而仁谓仁义为
 善损身以徇之比于性命还自不仁身且
 不仁其如人何任其性命乃能及人而不
 累于已同于自得可谓善也夫绝离弃旷
 自任闻见则万方之聪明莫不皆全不自
 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舍己效人者也
 效之若人己已亡矣虽所失之异涂其失
 一也故愧道德而不为谢冥复之无迹绝
 操行忘名利从容炊累遗我忘彼若斯而
 已矣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0472-113.png
 吕注性者物之所属非属于物者也而曾
 史属于仁俞儿属于味师旷离朱属于声
 色非吾所谓臧也臧于其德乃臧之体非
 谓仁义能臧之任其性命之情而已矣谓
 仁义则以有谓其所臧者特未定也任性
 命之情则无谓而不可名真所谓臧也聪
 明者亦然不闻彼而自闻不见彼而自见
 是谓见见闻闻者也苟其见闻在彼而不
 在我是得人之得适人之适而未能自得
 其性命而适之则盗蹠伯夷岂有间哉以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0472-114.png
 其皆非道德之正也上不为道德下不为
 淫僻则两忘矣夫伯夷圣人也安有不自
 得适而可为圣人哉盖其制行方且欲廉
 顽立懦则其迹不免于有为庄子方言性
 命之情以两忘名利故以夷蹠同为淫僻
 及其论高节戾行足以矫世则夷齐之节
 与许由善卷孔子颜阖同列于让王矣
 疑独注属者性有所系著非大同于物而
 无私者也故曾史俞儿师旷离朱之于仁
 味声色皆不免乎徇非吾所谓臧也臧于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0472-115.png
 德者任其性命之情性命之情即正性正
 味正色正声万物之所自有者而数子强
 为之非自得自适也唯能性性而后不属
 性于物而味味声声色色者见矣含其聪
 则反听含其明则内视反听则闻道内视
 则见道道得而性得矣不自见而见彼者
 丧己而逐物不自得而得彼者离性以求
 道虽夷蹠之不同其淫僻一也则知仁义
 所以丧道淫僻所以乱德皆庄子所不为
 也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0472-116.png
 详道注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
 者有味者有味味者声之所声者闻矣而
 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
 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
 尝呈盖人之耳目本自希夷声色在前真
 从妄废口之于味亦复如是老子云五色
 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又况多骈旁枝以属其性者邪
 碧虚注曾史俞儿师旷离朱皆偏于一能
 役性著物失其天真岂得谓之善哉臧于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0472-117.png
 德者以自得为善任其性命之情自闻自
 见而已若得人之得适人之适皆丧已于
 物者也故上不敢为仁义下不敢为淫僻
 此养正性正命者也
 鬳斋云任其性命之情即是顺自然自闻
 自见之论是其独到不可及处一大藏教
 不过此意自得自适即是自见自悟大抵
 欲分别本心与外物不得其本心而驰骛
 于外者皆为淫僻也上不敢为仁义之操
 下不敢为淫僻之行为善无近名为恶无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0472-118.png
 近刑也道德即自然近名近刑则非自然
 矣观庄子此语何尝不正心修身其讥评
 尧舜夫子曾史伯夷皆非实论特鼓舞其
 笔端耳
  性若太虚穷之无有而无乎不在也一
  有所属则涉乎偏徇而非道德之正虽
  曾史离旷特受异气工于所长以道观
  之犹不免为淫僻况以所短晞所长不
  至学邯郸之步者鲜矣故皆不足以为
  善所善在任其性命之情出乎道德之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0472-119.png
  正无强跂偏徇之失耳目口之于声色
  味也未尝强通亦不强阏任其自然而
  无容私焉此天下之至正也何物足以
  挠之人之聪明而至于自闻自见则有
  异乎世俗之聪明所善在乎自得自适
  则有异乎世俗所谓善仁义去而真性
  全臧于其德而巳德主乎中道将来舍
  外物何自而入哉若其不自得适一徇
  乎人则是同为淫僻耳贤不肖也奚择
  南华自谓上下不敢为而安于性命之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0472-120.png
  自得斯为道德之正也欤本经内篇命
  题本于漆园各有深意外杂篇则为郭
  象所删修但摘篇首字名之而大义亦
  存焉内篇既详述道德性命之理故于
  外篇首论德性所不当有者犹骈枝赘
  疣之于形也窃谓当篇本意原于道德
  经之馀食赘行以明自见自矜者之远
  于道而南华敷演滂流浩瀚若此盖弘
  道阐教不得不尽其辞而达其意以祛
  世俗之迷使之复乎自然而合乎道也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0472-121.png
  夫人之德性粹然如玉在璞其所渐被
  木润山辉及为聪明所凿仁义所分但
  知求善于物在己之真淳丧矣故举曾
  史离旷扬墨得性之偏沿习之僻是为
  多骈旁枝之道而天下犹奔慕之举失
  其性命之情离其道德之正所以乱天
  下也唯能忘其异而一之如凫鹤之无
  容断续而各不失其自然斯为近道矣
  然天下皆惑吾将奈何遂设臧榖亡羊
  以喻伯夷盗蹠各以所徇为君子小人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0472-122.png
  之分而其残生伤性一也信能去迹绝
  尚性无所属反本冥极游乎物初则骈
  枝赘疣与形俱忘君子小人均于自得
  故终以顺性命之情为至而本然之聪
  明不废也不闻彼而自闻不见彼而自
  见与颜子所谓仁者自爱知者自知义
  同所以自得自适而无企羡之心则夷
  蹠之贤否将有辨之者矣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二十五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0472-1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