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50263c 页
卷十三 第 1a 页 0470-090.png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十四名四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内篇天宗师第一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
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
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
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未知有所待而
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
之非人乎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
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
卷十三 第 1b 页 0470-091.png
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
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
假于道也若此
 郭象注知天之所为皆自然也则内放其
 身外冥于物任之而无不至夫为者不能
 为而为自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真人
 遗知而知不为而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
 故知称绝而为名去人之生也凡天地所
 有者不可一日无然身之所有者知或不
 知理之所存者为或不为知之所知者寡
卷十三 第 2a 页 0470-092.png
 身之所有者众为之所为者少理之所存
 者博人之所知不必同而所为不敢异异
 则伪成而真丧矣知人之所为有分故任
 而不强知人之所知有极故用而不荡一
 体之中知与不知闇相与会比准知之盛
 而未知遗知任天必有待也若任天而生
 则遇物而当吾生有涯天也欲益之者人
 也人莫非天治乱成败皆自然耳有真人
 而后天下之知皆得其真不逆寡则所顺
 者众不雄成则非恃其为纵心直前群士
卷十三 第 2b 页 0470-093.png
 自全非谋谟以至之直自全当而无过非
 以得失经心言能登至于道若此之远也
 吕惠卿注知天之所为则知吾之所自生
 者天也莫之为而人无与焉知之所不能
 知也知之所能知者人之所为则以其知
 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以知养生非以
 生随知所以能尽年而不中夭世所谓知
 之盛者无过于此然不免有患盖所谓知
 天知人必待知而后当知非道之真而待
 以为当所待固未定也则安知吾向之所
卷十三 第 3a 页 0470-094.png
 谓天者非人乎所谓人者非天乎唯真人
 有真知则以不知知之而无所待也天下
 是非不一则从众而已从众则不免于逆
 寡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刚则不免于雄
 成也询谋佥同则不免于谟士此皆圣人
 应世之迹而非其真真人者体纯素而无
 我则虽过也不得不过何悔之有虽当也
 不得不当何自得之有若然则登高我所
 为也将谁慄水火亦我所为也将谁濡且
 热知固非道而真人真知能登假于道也
卷十三 第 3b 页 0470-095.png
 若此
 林疑独注天之所为人所不知而必以人
 之知养之一身之中凡在形骸之内吾所
 不知形骸之外吾所知也为之饮食为之
 动止皆所以养其不知也夫思者有形无
 思者无迹今以有形之思而思其无思则
 知养不知亦明矣知之所养者薄而不知
 者不逃其养故曰盛也知虽盛而不免患
 犹有待而后当故也有待则未定两忘其
 知与不知岂复有所待庸讵知吾所谓天
卷十三 第 4a 页 0470-096.png
 之非人人之非天乎唯其不逆寡众以是
 而顺之不雄成众以是而先之不谟士众
 以是而归之其过其当理之适然何悔何
 得之有若然者登高不慄不濡不热此至
 妙之理非真人莫能是知之能登假于道
 也
 陈详道注知天之所为命也知人之所为
 义也知天不知人则以命废义知人不知
 天则以义废命皆道之一偏而非至也以
 其所知养其所不知则其生也自然而已
卷十三 第 4b 页 0470-097.png
 人之所为必资所养而后致夫知非道也
 资之以入道必有待而后当也知天之所
 为所待者天也虽当乎天不知有人知人
 之所为所待者人也虽当乎人不知有天
 是所待者特未定所知不能无偏非真知
 也真人之于知无亿也故不逆寡无为也
 故不雄成无待也故不谟士若然者或过
 在于经世而吾不知其所以过或当在于
 循理吾不知其所以当也不知其为高故
 登而不慄不知其为水火故入而不濡不
卷十三 第 5a 页 0470-098.png
 热是知之登假于道也
 陈碧虚注天之所为降清妙之气覆育万
 物人之所为运神和之气营卫百骸若乃
 知天无为而不空人有为而不滞者斯为
 至矣清妙之气不知其所从来谓之独化
 独化者天然而生也知之所知者有涯之
 知知之所不知者无涯之知以有涯之知
 养无涯之知不越分而求知是知之盛也
 然犹患在乎知有待有当莫若都忘而任
 之境之对待特未定也岂知天然之非人
卷十三 第 5b 页 0470-099.png
 事人事之非天然乎若然者心冥冲漠迹
 混嚣尘升入太虚吻然无际也
 王雱注凡有知者必用知以伤生唯学道
 者知不出乎道知不出乎道此养其所不
 知而能登假于道者也
 赵虚斋注天之所为出于自然知之所不
 知也人之所为出于使然知之所知也以
 知所知养知之所不知是由知人以知天
 由知天以事天有考终命无凶短折蔑以
 加矣而犹有患死生之变不可预期有所
卷十三 第 6a 页 0470-100.png
 待则未定也若夫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朝
 闻夕死彼且恶乎待哉孟子尽心章正明
 此理
 鬳斋口义云人事尽时天理见是以其知
 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知在我所待
 在外或不求而得或必求而得皆不可得
 而定若谓出于天又必求而后得若谓出
 于人又有求而不得者讵知天之非人人
 之非天乎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此言有
 道者也寡不足也当不足之时即听顺之
卷十三 第 6b 页 0470-101.png
 功虽成亦不以为雄誇也士同事东山诗
 勿士行枚无心而为故曰不谟事不以失
 为悔不以成为喜皆委之自然也不慄不
 濡不热即无入而不自得之义登假犹云
 深造也
  褚氏管见云由知己而知人由知人而
  知天此知之正也天本无为今言天之
  所为者日月星辰之所以运阴阳寒暑
  之所以行也人之所为者善恶逆顺之
  所以著祸福得丧之所以成也既知此
卷十三 第 7a 页 0470-102.png
  矣以其知之所知养其知之所不知所
  知谓知之所及人事可料天理可推者
  是也所不知谓非知可料非数可推恍
  惚杳冥神鬼神帝者是也终天年而不
  夭此特为知人而言故云知之盛耳犹
  待知而后当故所待者特未定也又岂
  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人之非天乎天人
  混融乃真知也齐物论云知止乎其所
  不知是已寡谓贪约之时成喻盛大之
  时处约当以顺逆则害生处盛当以谦
卷十三 第 7b 页 0470-103.png
  雄则祸至谟士以事释之义长即经所
  谓不思虑不豫谋是也若然者应酬接
  物之间过于事情盖适然耳何悔之有
  当于事情亦适然耳何自得之有譬夫
  飘瓦虚舟无心于迕物故物亦不忌之
  以是而登高何者为慄以是而入水何
  者为濡以是而入火何者为热哉因知
  而升至于道犹若此况忘知而顿悟者
  乎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
卷十三 第 8a 页 0470-104.png
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
者其嗌言若哇其嗜欲深者天机浅古之真
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
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
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郭注寝不梦无意想也觉无忧遇即安也
 食不甘理当食耳真人之息以踵乃在根
 本中来嗌言若哇气不平畅深根宁极然
 后反一无欲与化为体泰然任之故往来
卷十三 第 8b 页 0470-105.png
 而不难终始变化皆忘之矣岂直逆忘其
 生犹复探求死意邪不问所受者何遇之
 无不适也夫物之感人无穷人之逐物无
 节则天理灭矣真人知用心则皆道助天
 则伤生故不为也
 吕注无思虑则寝不梦无嗜欲则食不甘
 然后其息深深而以踵矣踵者气之元息
 之所自起身以足为踵息以所自起为踵
 皆以其至下言之深之又深则至于无息
 矣众人失守而屈服者其嗌言若哇求息
卷十三 第 9a 页 0470-106.png
 以踵可得乎其天机浅物触则发也其息
 以踵则去物远矣知生而悦死而恶出而
 䜣入而距以弃其所谓翛然者则是以心
 捐道爱生而忘其生之所始畏死而求其
 死之所终不能喜而受之忘而复之昩于
 自然而益生焉是以人助天也
 疑独注真人夜寝旦觉不异于人不梦无
 忧则异于人盖心无思者魂闲而不游乎
 物其寝所以无梦形无为者神闲而不役
 乎物其觉所以无忧其食不甘犹不食也
卷十三 第 9b 页 0470-107.png
 其息深深者真人之气藏于深眇踵者身
 之下极气藏于密而不暴于外也息者鼻
 其所自而心为之主屈服者为人沮制其
 气挫折故嗌言不平畅而若哇嗌者受食
 之处嗜欲深者神驰识昩察其天机止在
 肝膈之上面目之前去本远矣孟子曰其
 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是也不知
 悦生则其出何䜣不知恶死则其入何距
 翛然往来至神不动而已不忘所始归其
 根也不求所终一付之命耳方其生也不
卷十三 第 10a 页 0470-108.png
 问何物喜而受之及其终也不思所归忘
 而复之是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也
 详道注古之真人其寝也魂不交故无梦
 其觉也形不开故无忧味味而不味于味
 故食不甘直养而不耗其真故其息深不
 悦生不恶死则其生死也任天出不䜣入
 不距则其出入也任物若然者翛然往来
 而已夫累于物者忘其始趋于利者求其
 终其受有所不适其复有待乎思唯真人
 不忘所始而归其根不求所终而至于命
卷十三 第 10b 页 0470-109.png
 故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无思也不以心捐
 道无为也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碧虚注神凝者不梦心空者无忧无所嗜
 故不甘也真人火在水下故其息无所不
 之众人水火相亢故不宁极嗜欲深者天
 机浅真水浊则天光昏乌道者无悦恶自
 任者无䜣距不忘始则存其本不求终则
 不预谋不用心而弃大道不益生以致不
 祥此真人之行也
 虚斋注无寝无觉无食无息此真人也息
卷十三 第 11a 页 0470-110.png
 自喉出众人皆然至于寐熟喉中咯咯所
 谓嗌言若哇也悦生恶死出䜣入距所谓
 欲深机浅也真人无是则往来自由矣故
 能不昩本然之天与物相为无穷也受而
 喜之不累于生忘而复之反其本也不以
 心捐道则心与道一不以人助天则人与
 天一也真人之于天道安乎自然而已
 鬳斋云其寝不梦神定也其觉无忧与接
 为构而不以心斗也其食不甘即无求饱
 之意其息深深道家修养之论实原于此
卷十三 第 11b 页 0470-111.png
 神定则息深自踵而上至于口鼻神无所
 养则出入之息止于喉间而已静躁不同
 体于身者见之若内无真见言语只在口
 头所以易屈服于人看参襌问话者可知
 嗜欲即人欲天机即天理深浅言消长之
 分数也此段一句是一条贯道书释典皆
 从此出自不知悦生已下只说出生入死
 事不忘始不求终即是原始要终之说受
 形于天安得不喜全而归之无所系念也
 不以心捐道即心是道也不以人助天寿
卷十三 第 12a 页 0470-112.png
 天有命人力无所加也
  其寝不梦与觉同也其觉无忧与道同
  也食不甘则淡乎无味息深深则不离
  其根真人之息以踵此是养生家奥学
  南华为悯世人逐物丧真神衰气耗不
  得已而发露斯旨人多疑踵字说之难
  通盖以喻身之下极若能反求诸身见
  其息之深深则知所谓踵矣众息以喉
  人所共知息之所自来者即踵也嗜欲
  熏蒸重阆湮塞息离踵而不能复止往
卷十三 第 12b 页 0470-113.png
  来于喉间是以略为外物抑挫则其气
  屈服不伸而嗌言若哇易系云失其所
  守者其辞屈此皆由于嗜欲深锢有以
  贼其天机非天机之浅也不忘所始即
  受而喜之不求所终即忘而复之不以
  心捐道窃疑捐应是缘徇也逐也庶协
  下文不以人助天之义齐物论不喜求
  不缘道可證音存而字讹耳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
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不知其极
卷十三 第 13a 页 0470-114.png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
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
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
名失已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
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是
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郭注所居而安为志虽行而无伤于静其
 颡頯然大朴之貌体道合变者与寒暑同
 其温严无心于物故不夺物宜无物不宜
 故莫知其极其亡国也因人心欲亡而亡
卷十三 第 13b 页 0470-115.png
 之煖若阳春蒙泽者不谢凄若秋霜凋落
 者不怨夫圣人无乐也莫塞而物自通无
 亲也任理而物自存时人者未若忘时自
 合之贤也不能一是非之涂而就利违害
 则伤德累当矣善为士者遗名而自得故
 名当其实福应其身自失其性而矫以从
 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若狐不偕务光之
 徒皆舍己效人徇彼伤我者也
 吕注其心志者志于道也容寂则神凝不
 动颡頯则反朴无态凄然似秋非有所恶
卷十三 第 14a 页 0470-116.png
 煖然似春非有所爱喜怒通四时则同乎
 天和所以与物宜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吾
 无心于恶之也泽万世不为爱吾无心于
 爱之也其于物也因其自通其于仁也天
 下兼忘其于时也行藏在我困而不失其
 所守者君子所守异乎凡民者士也忘高
 深遗死生者役人也故自圣人仁贤以至
 役人虽尊卑贵贱之不同要皆有所谓真
 然后足以充其名若狐不偕务光之徒皆
 役人之役而不自适其适者也唯无所为
卷十三 第 14b 页 0470-117.png
 而为之乃所以自适其适也
 林注其心志忘己也其容寂忘物也其颡
 颜忘形也凄然似秋真人之义煖然似春
 真人之仁喜怒通四时则人民鸟兽各得
 其宜其神不疲其德不丧何有穷极哉圣
 人用兵非得已也因其有罪而伐之故不
 失人心汤武之事可见矣圣人利泽所及
 者广所施者远而未始有心以爱人尧舜
 之心可见矣圣人任物之自通非有心而
 乐通之也不可得而亲疏是所谓至仁也
卷十三 第 15a 页 0470-118.png
 贤者动与天时冥会非求会于天时也欲
 一夫道必齐利害而通之反是则非君子
 也行名则唯名之逐而失己之修非士也
 役人者自立而足以使人失其本性而忘
 身作伪则受制于人非役人也
 详道注内无所汩故其心志外无所动故
 其容寂杀非为威也生非为仁也其颡頯
 然则不为物感可知矣圣人用兵因人所
 欲亡而亡之故不失人心义之尽也因人
 所欲利而利之故不为爱人仁之至也其
卷十三 第 15b 页 0470-119.png
 于物也以不通通之其于仁也以不亲亲
 之蔽于天时则人事废非贤也闇于利害
 则情伪纷非君子也行名失己伯夷之徒
 是也亡身不真申徒狄之徒是也
 碧虚注心志一之而已容寂反照也颡如
 頯之不动敦兮若朴也知天则通四时知
 人则与物宜忘外利则得内利慎内害则
 远外害身名两全谓之善士忘身徇物受
 役多矣若狐不偕之徒皆受役亡身者也
 赵注其心志志当作忘其容寂静也其颡
卷十三 第 16a 页 0470-120.png
 頯然确实之貌凄然煖然顺乎四时与物
 宜而莫知其极无所往而非顺也亡国而
 不失人心则杀之而不怨泽施万世不为
 爱人则利之而不庸通物近利不足以言
 圣有亲则私不足以言仁随时变迁不足
 为贤利害不通不足为君子行名失已不
 足为士有所徇而亡其身则不能役群动
 矣若狐不偕之徒皆亡身不真者也
 鬳斋云志者有所主而一定之意頯然大
 貌凄然怒也煖然喜也无心喜怒犹四时
卷十三 第 16b 页 0470-121.png
 之春秋随事而处各得其宜而无一定所
 止之地即所谓接而生时乎心也用兵毒
 天下施泽爱天下皆以无心行之则亡国
 亦不怨被其德者亦曰帝力于我何有自
 乐通物已下一段皆讥诮圣贤以明真人
 之道不可及也
  志字诸解多牵强不通赵氏正为忘字
  与容寂义协其论甚当元本应是如此
  传写小差耳其颡頯然若老聃出沐之
  时也自前古之真人形容至此言其不
卷十三 第 17a 页 0470-122.png
  以死生利害动于中故外貌能若此喜
  怒通四时则与天合道与物有宜则与
  人合德又恶知其穷尽哉用兵亡国而
  不失人心人忘乎我也泽施万世不为
  爱人我忘乎人也圣人尽己之性而通
  物之性盖出乎自然非用心而乐通之
  也至仁无亲而博爱贤者无时而不中
  君子之于利害通而一之无所避就而
  祸患亦未尝妄及焉行所以成名名所
  以表行失己则无其实非士也亡身而
卷十三 第 17b 页 0470-123.png
  趋于伪者受役而已何足以役人不役
  于人而自适者其唯真人乎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