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150249b 页
卷十 第 1a 页 0470-004.png

武林道士褚伯秀学
德充符第一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
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
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
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
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
下而与从之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
卷十 第 1b 页 0470-005.png

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
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
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
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不知耳目之所宜而
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
视丧其足犹遗土也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
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
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
卷十 第 2a 页 0470-006.png

命于天唯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
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
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
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
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
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郭注虚往实归各自得而足也王骀形毁
心全忽然独往而天下莫能离况一国乎
死生人之大变彼与变俱故死生不得与
卷十 第 2b 页 0470-007.png

美万物一美也各是其所是天下一是也
因其所异而异之而浩然大观者知异之
不足异故因其所同而同之又知同之不
足同故因其所无而无之无美恶则耳目
无不宜无不宜而不和者未之有也视死
生如一则丧足犹遗土耳常季犹嫌王骀
未能忘知而自存遗心而自得得其常心
平往者也不能平往与物过常故使物就
之仲尼喻以止水致鉴非骀引物从己也
卷十 第 3a 页 0470-008.png

者皆来求正若物皆青全则无贵松柏人
皆自正则无羡大圣而趋之也幸自能正
非为正以正之生与变化俱则无往而不
冥心与死生顺则无时而非生择日而登
以不失会为择斯人无择也任其天行而
时动者也故假借之人由此而最之彼何
肯以物为事乎
吕注学道者学其所不能学行其所不能
行故寓言于王骀从仲尼游者知从其所
卷十 第 3b 页 0470-009.png

之与王骀犹中分也从其能行者则立有
教坐有议其教不得无言其成不得无形
也从其不能行者则立不教坐不议虚而
往实而归仲尼王骀相为表里而已不以
其所能而当君师之任则无用之用与庸
亦远矣孰为死生而与之变敦为覆坠而
与之遗乎审乎无假知其所得者真不与
物迁则死生覆坠而不变命物化而已不
化守其宗本不离也人唯不能自其同者
卷十 第 4a 页 0470-010.png

耳目不知其所宜故物视其所同不见其
所丧也常季谓骀怀内圣之道则为己而
已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
为最之而推为君师邪唯止能止众止此
人所以从之求鉴也夫木莫不受命于地
唯松柏独全人莫不受命于天唯舜也独
正则舜岂不以正生为幸而正众生哉今
夫士之以勇自名者犹能雄入九军而况
官天地府万物死生不得与之变者非求
卷十 第 4b 页 0470-011.png

容与如此人安得不从而最之
疑独注学者始未有得则虚而往终焉有
悟则实而归教者默然而喻学者亦默然
而得列子云用无言为言亦言用无知为
知亦知是也受制于阴阳而后有死生乘
云气骑日月则死生不得与之变矣无假
则尽性故不与物迁命物则至命故常守
其宗也胆附于肝本同一体楚越相去盖
数千里自其异而观虽同体而有数千之
卷十 第 5a 页 0470-012.png

也王骀自闻自见故不知耳目之所宜所
一言其德所丧言其形盖不独自忘其形
而又使物忘己也常季谓王骀未能忘知
以为己忘心以得心得其常心未大过于
人物何为最之答以王骀获最犹止水来
鉴止者性之本然唯止于先者然后能止
众止莫非木也而松柏独正淩霜雪以冠
众木莫非人也而舜独正明庶物而察人
伦幸能正生以正众生正己而物正之谓
卷十 第 5b 页 0470-013.png

若是况体道者乎以无形司有形曰官天
地以无物藏万物曰府万物寓六骸者寄
而无畜象耳目者存而不用一知之所知
则与造化为一其心未尝死故能择日以
登假去留自在也
详道注德之充者形虽兀而全德不全者
形虽完而亏王骀德充于内形忘于外死
生不变覆坠不遗则利害之小者可知矣
审乎无假则不以内徇外命物之化则不
卷十 第 6a 页 0470-014.png

一体故物视其一而不见其所丧也德充
之人视听不以耳目故不知其所宜在我
忘其形之丧而全其德所者在物视吾德
所一而忘吾形之亏盖听以耳而闻非耳
视以目而见非目所以立不教而教以之
有坐不议而议以之信也常心则一迷悟
自殊水性本同流止斯异水以止而取鉴
人以正而取最也松柏不以寒暑易其色
故在木为长舜不以穷达移其正故在人
卷十 第 6b 页 0470-015.png

命则一所以皆能正生以正众生然正生
者圣人之本务正众生者圣人之馀事故
称幸焉夫勇士内存不惧之实外验保始
之名犹不以死生经怀而雄入九军此全
于气也况全于道者乎全于道者官天地
以乌己役府万物以为己备寓六骸而不
有象耳目而不用一知而不为物所贰心
存而不与形偕制命在内而不在外所以
能择日而登假也
卷十 第 7a 页 0470-016.png

信坐不议也斋心问道则虚而往悟理而
反则实而归无形而心成介兀而德充也
夫至人者天地不能易其德死生不能革
其性即境皆冥独立不改天地密移而我
常存府藏气异则一体之中楚越也动植
道同则天地之间不二也逐声色则耳目
异宜混物我则事无好恶是故心无系着
所诣皆通彼此委和得丧自泯今见学者
盈门而谓得其心睹淡泊自守而谓以其
卷十 第 7b 页 0470-017.png

水求道当访贤师唯其自止故能止绝众
心也植物产乎地得地气之正者松柏动
物育乎天得天气之正者圣人率己以正
而行冲默之训是以大丈夫以道战死生
而名势不足称焉覆载有官动植有聚身
非我有故视听不用所知不二心奚有死
哉择日而登去留有时也假人则从是真
人则任己也
赵注王骀残兀人皆贱之夫子乃欲率天
卷十 第 8a 页 0470-018.png

其用心若何仲尼言王骀之道万物有死
生而此无死生天地有覆坠而此无覆坠
盖能审乎无假而守其宗也常季未达仲
尼又以一身万物之同异为喻肝胆楚越
同而异也物与我一异而同也如是则无
视无听适乎自然物我混融又安知其足
之丧哉常季豁然而悟曰彼为己之学以
其知得其心言虚灵知觉之心自致知而
得以其心得其常心言由虚灵知觉而入
卷十 第 8b 页 0470-019.png

何为最之哉仲尼又举唯止能止众止正
生以正众生以明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
化又告以保始之證不惧之实始者先天
地生人能保之则死生临乎前而不惧彼
勇士徇名而犹若是况未常死者乎此道
范围天地曲成万物特寄之六骸形之耳
目亘万古而长存也登假犹升天云
鬳斋云无形无所见心成感之而化也直
后犹尚迟奚假岂特也死生亦大矣一句
卷十 第 9a 页 0470-020.png

乾坤毁遗亦坠落之义审乎无假尽见其
实也命物之化言万物受命于我宗者物
之始也常人不知物同一初至肝胆亦分
楚越苟知此则万物与我为一不特以耳
听目视也物视所一不见所丧言其观于
万物无所欠剩读夔蚿章便见此意为己
修身也以其知言人有此识知则能修此
身得其心以其心言有此知觉之心则能
得其本然之心本然知觉非二物特如此
卷十 第 9b 页 0470-021.png

可以为己可以得心得其常心而已物何
为最之流水止水皆以喻心能止其心所
以贤于众人众人以欲止之心就其求止
故曰唯止能止众止此语大奇松柏尧舜
得于天者独异故能正其生以正众生生
与性字义同保守始初徵验必有不惧之
实谓荆轲聂政之徒尚能不变死生况有
道者乎官天地府万物各职其职而聚所
聚也六骸特吾所寄目象目而不止于视
卷十 第 10a 页 0470-022.png

无所不知也心无所见曰死彼岂择日而
登至于道言无时不在道也
立不教之教而天下化之坐不议之议
而天下信之非德充于内物符于外者
不足以与此此王骀所止而有以来鉴
之道也学者洗心求教故虚而往终则
真见内充故实而归非虚则不能受教
非实则不能悟理悟理之极明白洞达
物来斯鉴亦虚而已是故为道之要无
卷十 第 10b 页 0470-023.png

自然用不施而体自见非有以增饰之
也太上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则不教之
教教之至也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则不议之议议之至也先圣之所以
教人者如此在受教者为如何又彼为
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
何为最之哉郭氏从以其知以其心为
句得其常心遗而不论成林王氏并同
郭说独吕氏从得其心得其常心为句
卷十 第 11a 页 0470-024.png

从之又受命于地至唯舜独也正文句
不齐似有脱略陈碧虚照张君房校本
作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
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
首补亡七字文顺义全考之郭注下首
唯有松柏上首唯有圣人则元本经文
应有在万物之首字传写遗逸又彼且
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郭氏从登绝
句假如字属下文碧虚因之吕氏以假
卷十 第 11b 页 0470-025.png

说窃详假人无义革从登遐文义显明
谓得此道者去留无碍而升于玄远之
域也续考列子周穆王篇登假字并读
同遐可證鬳斋以假音格绝句盖本于
后篇登假于道之语云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
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
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
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
卷十 第 12a 页 0470-026.png

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
执政焉如此哉子而悦子之执政而后人者
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
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
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曰子既若是
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
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
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
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
卷十 第 12b 页 0470-027.png

者众矣我怫然而怒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
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
九年矣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
骸之内而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
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郭注我出子止羞与刖者并行以执政自
多明其不逊申徒谓此论德之处非计位
也子产答以子既残形而轻蔑在位欲与
有德者并计子之德不足以补残形之过
卷十 第 13a 页 0470-028.png

知过自以应死者少夫利害相攻天下皆
羿也不遗身忘知与物同波者皆游羿之
彀中虽张毅之出单豹之处犹未免于中
中与不中唯任命耳人以全足笑吾不全
是不知命而我怒之又不知命也见至人
知命遗形故废其怒而复常不知先生洗
我以善道故邪我能自反邪形外也德内
也今子与我德游耳而索我外好不亦过
乎子产曰子无乃称已悟则厌其多言也
卷十 第 13b 页 0470-029.png

执政而不能忘己之势凡为道者所以洗
心去垢而归之明犹鉴而已今犹出言若
是则是不明而尘垢所以止也我则非自
状其过以不当亡者故知其不可奈何而
安之游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则行至于
无憾而可以免焉之譬不中者命也则不
幸而不免焉之譬人笑吾不全不免怫然
而怒适先生之所则化于道而忘之不知
洗我以善邪吾之自悟邪十九年则极阴
卷十 第 14a 页 0470-030.png

今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林注不违犹不避齐与之肩也子产自多
执政而后人申徒所以引鉴为喻而责之
子产以申徒形残若是而与我争犹与尧
争善也申徒谓世人自分解其过以为己
当存者众不分解其过以为已当亡者寡
言子产未能忘物遗形自重执政而轻兀
者之德又谓与尧争善此自状其过而不
知亡者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知命者
卷十 第 14b 页 0470-031.png

兀者命也形骸之内谓道德性命之理形
骸之外谓手足状貌之间也
详道注德充之人视富贵如浮云以形骸
为逆旅子产挟贵以骄贱恃全以薄兀则
不足以言德又何足以言命故曰游羿之
彀中不中者命也忿怒者性之尘垢既悟
则垢去而鉴明此始迷而终悟者也
碧虚注子产师伯昏之道而未能忘我申
徒同出师门而未能忘德况其下者乎以
卷十 第 15a 页 0470-032.png

罪己者鲜也游羿彀中喻欲全而不免皆
天命也人笑吾不全则怫然而怒风火犹
存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鉴于止水也
与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兀忘德忘形者也
赵注世人多自文其过以为吾不当亡足
鲜以为吾实有罪者盖有幸不幸焉如羿
善射鹄之中央乃必中之地万有一免焉
命也曾不自幸顾乃笑人我为所笑未免
不平是亦不知命也至伯昏之前则释然
卷十 第 15b 页 0470-033.png

于形骸之内言寓六骸象耳目则子即我
也而索我于形骸之外言尔为尔我为我
而不相知也子产谢曰子无重陈我知过
矣
鬳斋云与尧争善四字亦奇言子既兀矣
纵能为善得如尧乎不自反犹不自量自
迷其过以为足不当亡者众不述其过以
为足不当存者寡唯有德者知其有命岂
人所能奈何此三句说三等人游羿彀中
卷十 第 16a 页 0470-034.png

张弓而箭端所直之地喻世之危如此章
而不中者命也形骸内外之语皆前贤所
未发
申徒安命而忘兀德充于内者无戚于
外也子产矜位而鄙兀心徇乎外者不
明乎内也同学于伯昏之门固有执政
焉如此哉言虽侍明师而犹以势位为
尚未能相忘而化其道是心鉴不明尘
垢得以止之也不当亡者众不当存者
卷十 第 16b 页 0470-035.png

已过而安之者少然有幸不幸一归之
于命耳则知申徒之兀出于非罪者也
或以此二句为指子产未能忘形取义
差远游羿彀中莫非中地设有不中幸
免耳人处世间莫非忧患苟得免患亦
幸耳而人因以其幸笑吾之不幸我犹
有怒未忘己也废然而反己亦忘矣不
知先生洗我以善邪吾之自悟邪则彼
己俱忘物我交化何喜怒之可动何形
卷十 第 17a 页 0470-036.png

骸之可索哉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十一
卷十 第 17b 页 0470-037.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