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布施持戒品第一¶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6a 页

No. 1553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人【明】*三藏=人【明】*三藏名三藏名

* 布施持戒品第一

云何布施。自持财物施与。为三种故。自为身
故。为他人故。为彼我故。供养塔寺佛辟支佛
阿罗汉。自为身故。施与众生。为他人故。布施
与人。为彼我故。思田物好得好报。云何思好。
信净与供养。云何田好。有三种田。有大德。有
贫苦。有大德贫苦。云何大德。佛菩萨辟支佛
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云何贫苦。畜
生老病聋盲瘖哑。如是种种贫苦。云何大德
贫苦。有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
含须陀洹。老病聋盲瘖哑贫苦。大德田者。恭
敬心得大报。贫苦田者。怜悯心得大报。大德
贫苦田者。恭敬怜悯心得大报。是为福田好。
云何物好。不杀他不偷不夺不系不鞭不欺
不诳。净物随多少随时布施。是为物好。信云
何。知后世果若涅槃一心不动。是谓信净。云
何自除悭贪。恭敬于人。是谓净供养。云何奉
迎礼拜。自手施与等。是谓供养。云何田异。行
善持戒禅定智慧解脱得果等功德若有是。
是谓田异。救济危厄异因缘得异苦有无苦。
发心供给得妙果报。布施佛即时一切得福。
布施众僧若受用得一切福。未受用不得一
切福。供养法故得大报。若学人聪明大智慧。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6b 页 T28-0966.png
以法故供养。是谓供养。法布施得富。受施竟
得乐力寿等功德。除结胜得大果报。若施畜
生受百世报。若施不善人受千世报。若施善
人受千万世报。若施离欲凡夫受千万亿世
报。若施得道人得无数世报。若施佛至涅槃
受报。布施有六难。一者憍慢施。二者求名施。
三者为力施。四者强与施。五者因缘施。六者
求报施。众僧中分别施。是谓布施六难。云何
持戒。有二种律仪。不善善律仪。云何不善。杀
生偷盗淫妷。是谓身三恶律仪。两舌恶口妄
言绮语。是谓口四恶律仪。贪恚恶邪。是谓意
三恶律仪。云何杀生。有他生知是生。故夺命。
如是杀生。有他受物知是他受物。故盗心偷
夺。如是盗。有妇女他所有。知他妇女。故欲共
淫。若道非道中。自有妇犯非道。如是淫妷。若
知言不知不知言知。若疑言不疑不疑言疑。
如是妄语。若有实欲别离故异说。是谓两舌。
染污心他人不爱言。如是恶口。不知时无义
言。如是绮语。财物他有贪爱应我有。如是贪。
见彼不喜。欲令苦痛。如是恚。恶邪有二种。
实有物而言无颠倒见闻。云何实有物而言
无。无罪无福报。无今世后世。无父母无佛辟
支佛阿罗汉馀得道等。如是实有而言无。云
何颠倒。见闻善恶天作非行报果。如是恶邪。
是谓三种不善业。悔是三事除却不作。是谓
三种善业。常远三种恶行三种善。是谓持戒
坚固。布施持戒禅定思惟。必得三果。得财富
得生天得解脱。世三十种福田。父母老病善
人离欲凡夫有漏七人四道向四道果。从灭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6c 页 T28-0966.png
禅入起。辟支佛菩萨佛比丘僧。有去来人饥
渴。

* 《阿毗昙甘露味》界道品第二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三界中有五种道。
地狱畜生鬼神人天及中阴道。云何地狱。大
地狱八种。第一僧时披。第二黑绳。第三合会。
第四鲁腊。第五摩呵鲁腊。第六般那。第七波
多般。第八阿鼻。一一大地狱各有十六地狱
眷属。云何畜生。无脚两脚四脚多脚。水行陆
行空行。云何鬼神道。种种身。欲界不善行三
种上中下。上报地狱。中报畜生下报饿鬼。云
何人道。四种人。东弗于逮人。西瞿耶尼人。南
阎浮提人。北郁单曰人。欲界四种善行报生。
云何天道。欲界有六天。第一四天王天。第二
忉利天。第三盐天。第四兜术天。第五尼摩罗
天。第六他化自在天。欲界中六种善报生。色
界十七处。梵富楼梵迦夷摩呵梵。少光无量
光光曜。少净无量净遍净。果实。得德。大果。不
烦。不恼。善观。快见。阿迦尼吒。四禅三种。上
中下报。十二处生四禅有漏无漏杂报。五净
居圣人生三处。圣人凡夫共生大果处。凡夫
得无想定生无想天。无色界空处识处不用处
有想无想处。得无色定。是次第生无色处。随
定力得生处。是为天道。欲受欲用欲畜。以是
因缘说欲界。无欲有色。以是因缘说色界。无
色界四阴。以是因缘说无色界。人中五十岁
是四王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
二月为一岁。四天王寿天上五百岁。当人间
一万岁。是僧时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7a 页 T28-0967.png
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僧时泥犁寿五
百岁。复次人中百岁是忉利天一日一夜。如是
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忉利天寿天
上千岁。当人间三亿六万岁。是黑绳泥犁中
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
岁。黑绳泥犁寿千岁。复次人中二百岁是盐
天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
一岁。盐天寿天上二千岁。当人间数十四亿
四万岁。是鲁腊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
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鲁腊泥犁寿
二千岁。复次人中四百岁是兜术天一日一
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兜术
天上寿四千岁。当人间数五十七亿六万岁。
是摩呵鲁腊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
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摩呵鲁腊泥犁寿
四千岁。复次人中八百岁是化应声天一日一
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化应
声天上寿八千岁。当人间数二百三十亿四
万岁是多般泥犁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
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多般泥犁中寿
八千岁。复次人中千六百岁是他化自在天
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
岁。他化自在天上寿万六千岁。当人间数九
百二十一亿六万岁。是般多槃泥犁中一
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
般多槃泥犁中寿万六千岁僧渴半劫
寿。阿鼻泥犁寿一劫。畜生中寿有弹指顷。
半日一日一月一岁十岁一百千万亿岁乃至
一劫寿。饿鬼中寿乃至七万岁。人中阎浮提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7b 页 T28-0967.png
人寿或无数岁。或至十岁。今时寿百岁多少
过。瞿耶尼人寿二百五十岁。东弗于逮人寿
五百岁。北郁单曰人寿千岁不增减。馀处众
生寿有增减。是谓欲界中众生寿。云何色界
中寿。梵迦夷天寿半劫。梵富楼天寿一劫。摩
呵梵天寿一劫半。是谓初禅寿。少光天寿二
劫。无量光天寿四劫。光曜天寿八劫。是谓二
禅寿。约净天寿十六劫。无量净天寿三十二
劫。遍净天寿六十四劫。是谓三禅寿。果实天
寿一百二十五劫。得德天寿二百五十劫。大
果天寿五百劫。无急天寿千劫。无恼天寿二
千劫。善观天寿四千劫。快见天寿八千劫。阿
迦腻吒天寿万六千劫。是谓四禅寿。空处寿
二万劫。识处寿四万劫。不用处寿六万劫。有
想无想处寿八万劫。是谓无色界寿。如是三
界众生寿。

* 《阿毗昙甘露味》住食生品第三

有四识住。云何四。色痛想行。欲界色界中识
多缘色住。空处识处识多缘痛住。不用处识
多缘想住。有想无想识。多缘行住。有四种食
情命根大长故。云何四食。一者抟食。二者乐
食。三者意思食。四者识食。揣食三入摄。
香味细滑入。以何等故色入不摄。揣食眼见
食。情命根大不长故。揣食有二种。有粗有
细。云何粗。饭饼如是一切。云何细。饮消香涂
身。云何乐食。眼更乐耳鼻舌身更乐。有漏
意更乐。能后世生相续不断。乐食多鸟卵鹅
雁。如是一切。意思食多水虫卵鱼。如是一切。
识食多有想无想处。及中阴众生。揣食多欲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7c 页 T28-0967.png
界中。馀三食多色无色界中。揣食第一粗。乐
食细。意思食次细。识食最细。四种生卵生胎
生湿生化生。泥犁天中阴一切化生。鬼神二
种生。胎生及化生。馀众生四种生。化中众
生一时得六情根。馀残生最初得身根命根。
诸馀根次第得。四有。生有死有本有中有。死
生中间细五阴。是谓中有。中有生有譬如印
作字。如父子相似。除无色界馀一切受中阴。
无色界终生欲色界受中阴。譬如中阿那含
有中阴。馀生中有生有亦如是。

* 《阿毗昙甘露味》业品第四

杂心中缘杂垢起杂行。杂行中杂受报。云何
杂行。有三种行。身行口行意行。善行不善行
无记行。学行无学行非学非无学行。见谛断
行。思惟断行。无断行。现世报生报后报。乐报
苦报不乐不苦报。黑报白报杂报。不黑不白
无报行。行尽必受报行。不必受报行。云何身
行。身动身作。云何口行。口动口作。云何意
行。意动意思。云何善行。善身作善口作善
意思。云何不善行。不善身作不善口作不善
意思。云何无记行。无记身动无记口动无记
意思。云何学行。学身无教学口无教学意思。
云何无学行。无学身无教无学口无教无学
意思。云何非学非无学行。有漏身动口动意
思。云何见谛断行。坚信坚法见忍断八十八
结相应思。云何思惟断行。信解脱见到思惟
断十使相应思。及染污身行口行善有漏行
无记行。云何无断行。诸无漏行。云何现世报。
若作善恶行今世得非后世得。云何生报。随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8a 页 T28-0968.png
善恶后行第一生得非馀生。云何后法报。
随行善恶后第二生得。若第三第四若过得
报。云何乐报。欲界善行。色界乃至三禅善行。
是受乐报。云何苦报。不善行受报。云何不苦
不乐报。第四禅善有漏行。及无色界善有漏
行。云何黑黑报。不善行黑黑报。云何白白报。
善有漏行白白报。云何杂报。欲界善恶杂行
杂受报。云何不黑不白无报行。行尽三界漏
尽时。无碍道摄无漏思也。云何必受报行。五
逆行必受恶报。现世报生报后报馀残。有缘
有人必受报。无缘无人不必受报一切有漏行
故作熟得报。不故作不熟不得报。故作不熟不得报。三种行。身业教无教。口业教无教。
意业有教。云何教行。若身口意作。云何无
教行。身口作意起馀心时。常在不失无教色。
善不善心不生无记心不生无教色。所以者
何。无记心力劣故。无记有二种。有隐没不隐
没。结使所覆是隐没。不覆是不隐没。云何隐
没无记法。欲界中身耶边耶。及彼相应无
明共有法。色无色界一切结使。及色界身口
行。是谓隐没无记法。云何不隐没无记法。坐
卧立行伎巧报法变化心虚空非智缘尽。是
谓不隐没无记法。无教三种。一无漏。二定共。
三戒律仪。云何无漏戒。正语正业正命。云何
定共戒。得禅离欲恶法。云何戒律仪。受戒时
得善有漏身口行。云何得三种律仪。一切得
道无漏律仪成就。一切得禅定共律仪成就。
欲界人受戒戒律仪成就。戒律仪人最初教作
时。现前无教成就。若尽不失成就过去得禅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8b 页 T28-0968.png
人一切过去未来定共律仪成就若入定过去
未来现在成就。无漏律仪未来一切成就。若入
道现在前成就。若尽不失成就过去律仪人。
若作重恶不善成就。不善教无教。若不重恶
成就不善教无无教。若恶心灭不成就教无教。
不律仪人现在成就不善无教。若尽不失成
就过去不善无教。若作重善成就善教无教。
若不重善成就善教无无教。若善心灭不成
就教无教。若中间人若作重善若不善。成就
善不善教无教。若作不重善不善。成就教无
无教。若善不善心灭不成就教无教。得色界
善心成就禅律仪。若心退不成就禅律仪。一
切色界善心中律仪心相应。除眼心耳身心
闻慧死时心。六地无漏心力成就无漏律仪。
云何六地。未到禅地初禅中禅二禅三禅四
禅。退六地心不成就无漏律仪。有二事失无
漏律仪若退若得道果。有二事失禅律仪。若
退若命终。有三事失戒律仪。一犯戒。二舍戒。
三恶邪起若法灭尽时。有人言失戒律仪。有
言不失实不失。有四事失不律仪。一受戒。二
不更作。三一心息求。四得道善色。云何失。若
断善根。若命终。馀残染污心数法。断结时断
有五种果。一报果。二所依果。三增上果。四身
力果。五解脱果。善有漏法或四果或五果。能
断结使是谓五果。不能断结是谓四果。除解
脱果。不善法有四果。除解脱果。无漏法或四
果或三果。若断结四果除报果。若不断结三
果除报果解脱果。无记法三果除报果解脱
果。云何报果。不善法善有漏法得报果。云何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8c 页 T28-0968.png
所依果。善不善无记法。常行增长益至竟得。
是谓所依果。云何增上果。若好若不好共俱
受最上受。是谓增上果。云何身力果。身行为
作等。是谓身力果。云何解脱果。智灭结是谓
解脱果。善根不善根无记根三种。善根不贪
不恚无痴。善根三种。不善根贪欲瞋恚愚痴。
四种无记。根无记爱无记无明无记见无记。
慢三种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云何善法。善
身口业善心。心相应法。及心不相应行及智
缘尽。是为善法。云何不善法。不善身口业不
善心心相应法。及心不相应行。是为不善
法。云何无记法。无记身口业无记心心相应
法。及心不相应行虚空非智缘尽。是谓无记
法。不饮酒布施供养尊重等。是谓善身口业
摄。饮酒挝打憍慢尊重等。是不善身口业摄。
是为十业道不摄欲界身口业。欲界四大造。
如是色界无漏身口业何四大造。若依六种
地。即彼地四大造若生无色界。如是本得无
漏身口业。即彼地四大造。三种命终。有命尽
福不尽。有福尽命不尽。有福尽命尽也。

* 《阿毗昙甘露味》阴持入品第五

诸有漏法四事离。云何四。无常无我无乐无
净烦恼诸漏。何以故。趣一切生处。心漏连注
随世界故。是谓有漏。三界有百八烦恼。九
十八结十缠是烦恼何处生。是说有漏法。亦
名受阴及烦恼处。从是中有二种五阴。有漏
无漏。受阴一切有漏。云何色阴。诸四大造。十
二入除意入。诸馀入及法入摄无教色。是谓
色阴。是色阴二种。可见不可见。云何可见。一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9a 页 T28-0969.png
入色入。云何不可见。九入及法入摄。无教色
复有三种色。有可见有对。有不可见有对。有
不可见无对。色入可见有对。馀九入不可见
有对。法入无教色不可见无对。是谓色阴。云
何痛阴。受痛六更乐生。是有二种痛。身痛心
痛。三种痛。苦痛乐痛不苦不乐痛。四种痛。身
记无记心记无记。五种痛。五痛根。是六种痛。
眼更痛耳鼻舌身意更痛。十八种痛。眼有
喜乐护。三十六种痛。十八痛中有善不善。百
八种痛。过去未来现在各三十六。一一众生
须臾起无数。痛是谓痛阴。云何想阴。意种种
缘一切法想。是三种小大无数种种收入摄。
以是因缘想是谓想阴。云何行阴。有为法中
行作种种诸法。是行阴二种。心相应法不相
应。云何心相应。一思二更乐三忆等诸法。是
名心相应。云何心不相应。一得二无想三灭尽
定等心不相应。是谓行阴。云何识阴。青黄赤
白等诸法分别识。是识有六种。眼识耳鼻舌
身意识。云何眼识。眼情依止识色。是谓眼识。
如是耳鼻舌身意。意情依止识法是谓意识。
是谓识阴。十二入。眼入耳鼻舌身意入。是内
六入。色入声香味细滑法入。是外六入。亦复
眼识乃至意识合十八。持四大净造色识因缘
是谓眼。如是四大净造声香味细滑识因缘。
是谓耳鼻舌身。一切眼识尘色十二种。长短明
闇青黄赤白粗细色边空色身教色。一切耳识
尘声。众生数声非众生数声。一切鼻识尘香。
好香臭香等香。一切舌识尘味。辛酸咸苦甘
等六十三种味。一切身识尘。细滑轻重坚软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9b 页 T28-0969.png
寒热饥渴四大等。一切意识尘法。是谓一切
法。五识不能分别意识分别。心意识无差别
说有差别。情尘识合是生更乐共生痛等。十
大地十烦恼大地。十小烦恼地。是诸法共心
生。共缘共住共起共灭。譬如灯明热共起共住
共尽。问十八持几善几不善几无记。答八无
记。十当分别。色持声持七识持法持有善不
善无记。云何善色。善身教。云何不善色。不善
身教。云何无记色。除善不善身教。诸馀色持。
是谓无记。如是声尘眼识有善不善无记。云
何善。善忆相应眼识。云何不善。不善忆相应
眼识。云何无记。无记忆相应眼识。如是耳鼻
舌身意。意识持法持。或善不善无记。云何善。
法持摄善身口业善痛想行阴及智缘尽。云何
不善。法持摄不善身口业不善痛想行阴。云
何无记。法持摄无记痛想行阴及虚空非智缘
尽。问十八持几有漏几无漏。答十八持十五
持有漏。三当分别。云何三。意持法持意识持。
有漏忆相应意持。是谓有漏。无漏忆相应意
持。是谓无漏。意识亦如是。法持中摄有漏身
口业有漏痛想行阴。是谓有漏。法持摄无漏
身口业无漏痛想行阴及无为法。是谓无漏。
问十八持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几
不系。答四持欲界系。香味鼻识舌识。以揣食
处故。十四当分别。眼持欲色界系。云何欲界
系。欲界系四大造。如是耳鼻舌身色声细滑
持欲界系。欲界系四大造。云何色界系眼持。
色界系四大造。如是耳鼻舌身色声细滑持
色界系。色界系四大造。眼识欲色界系。云何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69c 页 T28-0969.png
欲界。欲界忆相应眼识。耳身识持亦如是。
云何色界。色界忆相应眼识。耳身亦如是。意
持欲界系色无色界系。或不系云何欲界系。
欲界忆相应意持。云何色界系。色界忆相应
意持。云何无色界系。无色界忆相应意持。云
何不系。无漏忆相应意持。意识持亦如是。法
持或欲界系。或色无色界系。或不系。法持摄
欲界系身口业。及痛想行阴。是谓欲界系。云
何色界系。法持摄色界系身口业。及痛想行
阴。是谓色界系。云何无色界系。法持摄无色
界痛想行阴。是谓无色界系。云何不系。法持
摄无漏身口口业。无漏痛想行阴及无为法。
是谓不系。问十八持几内入摄几外入摄。答十
二持内入摄。眼耳鼻舌身意。眼识持耳鼻舌
身意识持。六外入摄。色持声香味细滑法持。
问几有觉有观。几有觉无观。几无觉无观。答
十无觉无观。五情五尘五识有觉有观。三当
分别。意持或有觉有观有觉无观无觉无观。
云何有觉有观。欲界初禅有觉有观。中间禅
有觉无观。上地无觉无观。意识亦如是。法持
摄身口业诸不相应行无为无觉无观。馀残如
意持。问几共缘几不共缘。答七心持共缘。何
以故。自尘缘故。十持不共缘。五情五尘。法持
当分别。法持摄身口业识心不相应行无为
不共缘。馀残共缘。问十八持几受几不受。答
九持情根合若现在是受。于中心心数法止住
过去未来不受。非彼心心数法止住。声持七
识持法持是不受。非彼心心数法止住。问十
八持几有为几无为。答十七持有为。法持当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0a 页 T28-0970.png
分别。或有为或无为。云何有为。法持摄身口
业痛想行阴是谓有为。智缘尽非智缘尽虚
空。是谓无为。

* 《阿毗昙甘露味》行品第六

一切有为法无势力起。因他力共生。是诸法
有四相起住老无常。问若有四相。是应更复
有相。答更有四相。彼相中馀四相俱生。生为
生住为住老为老无常为无常。问若尔者不
可尽答展转自相为诸行法二种。有心相应
有心不相应。云何心相应。痛想思更乐忆欲
解脱信精进念定慧觉观。邪行不邪行善根不
善根无记根。一切使恼结缚缠一切智慧。如
是种种心相应法。是谓心相应行。云何心不
相应行。得生住老无常无想定灭尽定无想
处。种种方得物得入得名众句众味众凡夫
性。如是种种法。是谓心不相应行。因缘次第
缘缘缘增上缘。一切有为法从是四缘生。云
何因缘。五因相应共有自然遍报因。是谓因
缘。云何次第缘。诸法中心心数是。是法灭
是法起。是为次第缘。云何缘缘。缘尘故心心
数法生。是谓缘缘。云何增上缘。一切万物不
相障碍。是谓增上缘。六因。相应因共有自然
遍报所作因。云何相应因。心诸数法因。诸心
数法心因。是谓相应。云何共有因。诸法各各
相伴。心诸心数法因。诸心数法心因。复次共
生四大共有因。造色心不相应行。心心数法
心不相应行因。云何自然因。谓彼前生善后
生善。前生不善后生不善。前无记后无记。云
何遍因。谓身见计我我有常。诸阴受有常我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0b 页 T28-0970.png
乐净等生诸烦恼。云何报因。谓善生乐报。不
善生苦报。云何所作因。一切诸法各各不相
障碍不留不住。报心有五因除遍因。如是心
数法。一切烦恼有五因除报因。报生色及不
相应行有四因。除相应因遍因。染污色及不
相应行有四因。除相应因报因。馀残心心数
法有四因。除报因遍因。馀残心不相应行或
二因或三因。除相应因遍因报因。或除自然
因。或不无初。无漏心相应法有三因。除自然
因报因遍因。是无漏心心中生色及心不相
应行有二因。共因所作因。心心数法是从四
缘生。无想定灭尽定是从三缘生。除缘缘。心
不相应行及诸色法是从二缘生。除次第缘
缘缘。无有法一缘生。馀法力故生。一法三事
会更乐共生。痛想思忆欲解脱信精进念定
慧护共心起合成就。是诸法共心俱三法会
更乐身心受痛缘分别识想动思心不忘忆欲
作欲心无碍解脱信。种种事勤精进缘胜不
忘。念心不动定。分别法慧心不著护事缘起。
心法相应得诸法成就。痛想思更乐忆欲解
脱念定慧是十大地法。何以故。一切心共生。
云何相应共一缘行不增不减。是谓相应。十
烦恼大地。一切不善心中共生。不信懈怠忘
心乱闇钝邪忆邪解脱调无明邪行。云何不
信。心不入法。云何懈怠心寇在作。云何忘
不念。云何心乱不一心。云何闇钝不晓事。云
何邪忆非道念。云何邪解脱不舍颠倒。云何
调心走不息。云何无明三界中无智。云何邪
行不住善法。十小烦恼地。瞋优波那不语波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0c 页 T28-0970.png
陀舍摩夜舍耻悭嫉慢大慢。云何瞋心忿动。
云何优波那心含毒住。云何不语覆藏罪事。
云何波陀舍非法事急持不舍。云何摩夜身
口欺人。云何舍耻心忮收。云何悭心惜畏尽。
云何嫉见他好事瞋。云何慢于卑贱我胜。于
上我等。云何大慢。等中我大于大中我胜大。
此十烦恼地意识相应。非五识故言小也。于
中七烦恼欲界系。舍耻欲界及梵天慢大慢
三界系。十善大地不贪不恚信猗不放逸精
进护不娆恼。云何不贪自身他身财物不欲
不利。云何不恚。若众生边非众生边心不起
恚。云何信。知实事心清净。云何猗。心善离重
得轻冷。云何不放逸。心系善法。云何精进。习
近善法。云何护。于诸法离住。云何不娆恼。一
切众生中身口意不犯恶。云何惭。自作恶事
羞。云何愧。于人中作不可事愧。是十法一切
善心相应。是故说大地。三处爱处不爱处中
处爱处者。淫欲悭贪惜等诸烦恼生。不爱处
者。瞋恚斗诤嫉妒等诸烦恼生。中处者。愚痴
憍慢等诸烦恼生。一切结使烦恼三毒所摄。
所以者何。有三不善根。一切结使烦恼。此三
毒。生能断三善根。能恼乱三界众生。是故三
毒所摄。

* 《阿毗昙甘露味》因缘种品第七

十二因缘者。无明行识名色六入更乐痛爱
受有生老死。是十二因缘有三种。一烦恼二
业三苦。三种烦恼无明爱受。二种业行及有。
七种苦识名色六入更乐痛生老死。二种过
去摄。二种未来摄。八现在摄。诸烦恼业因业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1a 页 T28-0971.png
苦因苦烦恼因烦恼烦恼因烦恼业因业苦因
苦苦因。彼种次第起。过去无明与一切烦恼
相应是无明。缘此造业。造业造世间果是名
行。彼行因缘染污心得身根分别识。譬如犊
子识母是识。是识共生四无色阴。亦相续生
色是名色。依眼等根境界是六入。情尘心和
是更乐。更乐生受是痛。痛所著是爱。渴具所
烦劳是受。劳造业是有。未来果是生。生起无
量苦是老死。复次无明不知四谛。内外法去
来今佛法众因缘。如是种种实法不知。是谓
无明。痴人作三种行。有德行无德行不动行。
云何有德行。得好报。云何无德行。得恶报。云
何不动行。生色无色界。复次布施持戒禅。云
何布施。二种布施。一者财施。二者法施。五种
持戒。若受戒至竟净除恶心垢。常念守护不
求世间报。禅者不净观数息等意一切有漏
善定法。是有德行。云何无德行。三不善根十
不善道等种种罪。是谓无德行。云何不动行。
初禅乃至有想无想定。是谓不动行。三因缘
有漏识受第一七有是谓识。从识有名色痛
想行识阴是谓名。四大及造色是谓色。二事
俱说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更乐。更乐有
六种。二种身意起有对增语。六识分别故六
种更乐。更乐生爱不爱不爱不不爱。有三种
痛。苦乐不苦不乐。云何苦痛。瞋恚使所使。云
何乐痛。欲使所使。云何不苦不乐痛。无明使
所使。起乐住乐尽不乐。是谓乐痛。起苦住苦
尽不苦。是谓苦痛。不智不乐智时乐。是谓不
苦不乐痛。生三种渴。欲渴色渴无色渴。求无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1b 页 T28-0971.png
厌足想渴。生四种受。欲受见受戒受我受。欲
界系除十二见。诸馀烦恼。是谓欲受。四邪见
是谓见受。外持戒求索道。是谓戒受。色无色
界系除二十四见。诸馀烦恼。是谓我受。四受
生诸结使业处。三种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有
生得五阴是谓生。行衰。古是老。二种老。一
渐消渐消老。二年熟老。二种死。有自死他杀
死。得愁忧悲恼苦。云何愁心。不用不欲事来
心热是谓愁。云何悲哭。种种说哭是谓悲。云
何苦。身恼苦是谓苦。云何忧。心恼是谓忧。云
何恼。县官水火盗贼等种种急。及馀事。是谓
恼。如是无量苦聚是无明等因缘。是因缘尽
诸报果尽。如是无量苦聚尽。六种合得人身。
云何六种。四大空识。地水火风。三大有色。地
水火量度长短粗细。风风种一种。四大常合
无差别。坚相地湿相水热相火动相风。外四
大成就内四大种。色中空。眼识缘有内外。是
谓空种。五识及有漏意识。是谓识种。生卅
六种。坚高地。水润合。火煮除烂臭。风动坐
起动作。生长因空。馀食消化风持去。识力
有命。是谓人。

* 《阿毗昙甘露味》净根品第八

淫怒痴心相应。是谓烦恼。是谓结缚。欲除是
三种者。一制二除三智断。云何制。若未得无
漏心。持戒思惟却淫怒痴心不受是谓制。云
何除。得禅定离淫恶不善法是谓除。云何智
断。觉意缘苦习断是谓断。若制若除或时净
或不净。无漏智断。是谓清净。二十二根。诸外
入男女命。苦乐忧喜护信精进念定慧。未知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1c 页 T28-0971.png
已知大知根。内六根如前说。男相男识是谓
男根。女相女识是谓女根。三界中活相是谓
命根。六识相应乐痛是谓乐根。五识相应苦
痛是谓苦根。意识相应乐痛是谓喜根。意识
相应苦痛是谓忧根。六识相应不苦不乐痛是
谓护根。诸善法中信是谓信根。如是精进念
定。慧根。坚信坚法道摄。无漏九根是未知根。
信解脱见到道摄。无漏九根是已知根。无学
道摄。无漏九根是大知根。云何根义。有力有
利是谓根。六情男女命九根世界中有力有
利五痛根烦恼生有力有利。信等五根善法
中有力有利。三无漏根道中有力有利。得道
故诸根各自有力有利二十二。根几欲界系
几色无色界。系几不系四根欲界系男女。忧
苦根五根欲色界系。眼耳鼻舌身根有漏喜
乐根欲色界系。有漏护意命根信等五根一
切三界系。无漏意根护根喜乐根信等五根
是不系。是九根合是三无漏根。未知根已知
根大知根。二十二根几受几不受。乐等五根
信等五根一切无漏根是不受。馀残根或受
或不受。二十二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八根
善。信等五三无漏八无记根。眼等五根男女
命根六当分别意根乐等五痛根。或善或不
善或无记。二十二根几有漏几无漏。信等五
乐喜护意或有漏或无漏。后三根一向无漏。
十根有漏。眼耳鼻舌身男女命忧苦。三种生
最初得二根。身根及命根。化生或六七八无
形。六一形七二形八。眼等五及命男女根。
馀残根次第得。色界中最初得。六根五情命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2a 页 T28-0972.png
根。无色界最初得一命根。欲界无记心渐命
终四。或八或九或十。若善心死九。若十三若
十四若十五。二十二根几见谛断几思惟断
几不断。四根或见谛断或思惟断或不断。意
乐喜护根忧根。或见谛断或思惟断。信等五
根或思惟断或不断。三无漏根不断。馀残根
思惟断。

* 《阿毗昙甘露味》结使禅智品第九

九十八使二种断。见谛断思惟断。二十八见
苦断。十九见习断。十九见尽断。二十二见道
断。十思惟断。欲界系见苦断十使见习断。七
使见尽断。七使见道断。八使思惟断。四是
三十六使欲界系。除瞋恚馀残结使色无色
中各断三十一。略言实十使。身邪边邪邪见
盗戒盗疑爱恚慢无明。云何身邪。五阴中计
我。如是见谓身邪世界有边无边。如是见谓
边邪。无四谛因缘果报。如是见谓邪见。有漏
法中计常第一。如是见谓见盗。非净因缘中求
净道。如是见谓戒盗。未得道心痴不了。是不
是有不有。是谓疑痴心。诸法中欲著是谓爱。
痴心中不欲对来心忿动是谓瞋。自大心贡高
是谓慢。诸法实相不知。是谓无明。是诸使欲
界苦谛。一切习谛七尽谛亦尔。道谛八诸邪。
疑见谛断。欲界四思惟断。色无色界六思惟
所断。贪恚慢无明五行断。疑邪邪见盗四谛
断。身邪边邪苦谛断。戒盗苦谛道谛断。欲界
苦谛断六五邪疑。习谛断三二邪疑。无明二
种苦谛断。无明或遍或不遍。云何遍六使相
应及不共无明是谓遍。云何不遍。三使相应
无明是不遍。如是习三使相应及不共无明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2b 页 T28-0972.png
是谓遍。馀残不遍。诸使除爱恚慢。馀残一切
遍。何以故。是诸使五缘。是一切遍使中二邪。
及彼相应无明。自界一切遍非他界。色界亦
如是。无色界一切遍使自界一切遍。馀残一
切遍使自界一切遍亦缘他界。无明一切使
相应因。及不共无明。三界尽谛道谛所断。邪
邪疑无明。是十八使无漏缘。馀有漏缘。诸
有漏缘使及彼。相应无明有漏缘。馀残无明
无漏缘。一切三界结使护根相应。梵天光耀
天中诸使护根相应及喜根。遍净天诸使护
根乐根相应。欲界系邪邪见无明。三根相应。
喜根忧根护根。疑二根相应。忧根护根。瞋恚
三根相应。忧根苦根护根。馀残欲界见谛断。
二根相应。喜根护根。欲界中思惟所断。六识
相应。除慢慢意识相应。一切见谛所断。意识
相应。十小烦恼是说缠。一瞋二自罪怖三睡
四眠五调六戏七悭八嫉九无惭十无愧。云
何瞋。心恶利动。云何自罪怖。畏人见闻。云何
睡。心沈心重身重一切结使相应。云何眠。心
合卧出不自在眠。欲界系意识相应。云何调。
心不善不自与一切结使相应。云何戏。作善
不善后悔。与忧根相应。云何悭。爱惜心吝。云
何嫉。见他得好事不欢喜。欲使得苦。是二结
欲界系思惟所断。云何无惭。自作恶不羞。云
何无愧。作恶不愧他。是二一切不善法相应。
三结爱恚无明六识相应。色界二爱无明四
识相应。馀残结使意识相应。一时无碍道断。
结使作證时重作證。断欲界结得三断智。欲
界苦谛习谛所断一断智。尽谛所断二断智。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2c 页 T28-0972.png
道谛所断三断智。色无色界四谛所断结尽
三断智。欲界中五下分结尽七断智。色界思
惟所断八断智。一切结使烦恼尽九断智。灭
结无馀是谓断智。有如是诸结使。心不相应
缠心相应。是事不然一切心相应。何以故。起
结使烦恼坏善法。见结使是时善法生。是故
知一切结使心相应。是诸一切结使二事断
禅智相应心。云何禅断初柔软心。云何智分
别诸法。入定一心诸法无常等观思惟。是谓
智禅智俱行共思惟得解脱。三时善精进一心
护坐禅时。若心柔软。是时应思惟精进。若心
调是时应一心思惟善。若是二事俱不柔软
不调。是时放心去。譬如锻金师持金著火中。
时时囊吹。时时持水浇。时时放休。何以故。若
常吹金便焦融。常水浇冷不热。若常放不调
熟。坐禅亦如是。囊吹如精进。著水浇如禅。
放舍如护。何以故。常精进心调。常定一心心
柔软。常护不受诸心。是故时时勤精进。时时
一心定。时时护。如是心和调。一切结使中得
解脱。

* 《阿毗昙甘露味》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

坐禅法先系心一处。若顶上若额端若眉间
若鼻头若心中。令心一处住。若念走摄来还
著处处。是心者譬如猕猴。系颈著柱绕柱走
不得去极便住。心走亦如是。系心著法便不
去极便住。渐渐观身痛意法。是人法意止
中。淳淑一心得实智慧。观一切行实相。生灭
不住故无常。积灾患故苦。内无人故空。不自
在故非我。从是得煖法意中起。譬如钻火木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3a 页 T28-0973.png
中生。佛法中生信净善根。四缘观十六行。四
行观苦谛。从因缘生不住故无常。无常力坏
故苦。无人故空。不自在故非我。四行观习谛。
生相似果故习因。生死不绝故习。不可尽
故有。不相似相续故缘。四行观尽谛。一切苦
患闭故尽。除一切结使火故止。胜一切法故
妙。出三界故度。四行观道谛。能到涅槃故道。
非颠倒故应。圣人所行故住。能离世间恼故
出。观十六行善法常勤精进。是谓煖法。从
是煖善根增胜长。是谓顶善根。信三宝。若
信五阴无常若苦空非我。如是缘四谛十六
行。胜煖法故说顶已增上。顶随谛忍名忍善
根。是有三种上中下。缘四谛观。观十六行。顺
谛增上善根。是名世间第一法。一心时心心
数法。是谓世间第一善根。有言信等五根是
世间第一法。如实义一心时心心数法。是世
间第一善根。能开涅槃门。是凡夫法中第一
缘。观一谛四行。无常苦空非我。何以故。第一
无漏心缘苦谛。世间第一法亦如是。六禅地
未到禅中间禅四禅。是忍顶煖善根。六地中
有世间第一法。次第起无漏人。是名苦法忍。
未曾见始见能忍故说忍。是初忍无碍道。次
第苦法智生。实知苦相。苦法智解脱道。是二
心缘欲界系苦。未知忍无碍道。未知智解脱
道。是二心缘色无色界系。苦习尽道谛亦如
是。是正观诸法十六净心。十五心中利根。
是说随法行。钝根是说随信行。是二人未离
欲界结向第一果。欲界结使六种断向第二
果。若九种结尽向第三果。向第一果欲到十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3b 页 T28-0973.png
五心中行人。亦复果中间行人。是二人随法
行。随信行到十六心中得果住。是二人先未
断结。满十六心俱须陀洹。若断六种结。满十
六心俱斯陀含。若断九种结。满十六心俱阿
那含。得第三果。八十八结尽。是人无漏戒
善根成就故说须陀洹。利根得果名见到。钝
根得果名信解脱。是二人若欲界系思惟断
结。不尽七死七生。若先尽三品是名家家。三
死三生。八直道水流到涅槃。是中行须陀洹。
六种结尽是说斯陀含。八种结尽是说一种。
生欲界天还生人中便般涅槃。是名一种及
斯陀含。五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
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到阿那含。复
有无色界生阿那含。色无色界苦尽得般涅
槃不生下界。是说阿那含。欲界结使九种。色
无色界亦如是。是诸结使两道断。无碍道解
脱道。先无碍断解脱道成就。譬如得毒蛇著
瓶中盖口。世俗道出世出世界道界道。断
欲界色无色界系诸结使。世俗道亦能断除
世界上系。八地离欲得灭尽定。是说身證阿
那含。若俱解脱阿罗汉法似涅槃身中著。五
下分结尽得阿那含。五上分结尽得阿罗汉。
是色无色界中诸馀结。使缠缚是说心调。如
金刚定次第灭智生。是时得阿罗汉果。是最
上有离欲无碍道。亦最后学心是金刚定次
第。初无学灭智生。我诸生尽灭。我得阿罗汉。
一切结尽大小烦恼断灭。是说阿罗汉。一切
人天中应受供养。是名阿罗汉。是无学九种。
一退法。二不退法。三思法。四守法。五住法。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3c 页 T28-0973.png
六能进法。七不动法。八慧解脱。九俱解脱。云
何退法。软智软精进。五退具中行退道果。是
谓退法。云何不退法。利智勤精进。五退具中
不行不退道果。是谓不退法。云何思法。软智
软精进。勤观身不净可恶。思惟自灭身。是思
法。云何守法。软智勤精进自守身。是守法。云
何住法。中智中精进中道行不增减。是住法。
云何能进法。少利智勤精进能得不动善。是
能进法。云何不动法。利根大勤精进。先时得
不动善。是不动法。云何慧解脱。不得灭尽定。
是慧解脱。云何俱解脱。能得灭尽定。是俱解
脱。随信行五种阿罗汉名时解脱。是诸阿罗
汉二智灭智无学直见。随法行一种阿罗汉
利根是名不时解脱。是阿罗汉三智灭智无
生智无学直见。八阿罗汉爱时解脱成就不
动法。成就随信行见谛道十五心中无漏九
根。是名未知根。十六心得果。是无漏九根。
是名已知根。是九根俱无学法。是名大知根。
得果时失向道。道中断结使尽。二种成就。有
为无为。得大果时一切失本二种得一种成
就。九种断结使诸不隐没法。第九心一切得
断。能进法阿罗汉得不动善非馀。信解脱学
得利根。名见到非馀。见谛道中结使各各异。
无漏法各各异。以是故渐渐见谛。不一时见
无碍道力得果。以是故二种果有为果无为
果。
《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
布施持戒品第一¶ 第 974a 页 T28-097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