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修多罗品第八¶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1b 页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八

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 修多罗品第八

已说定。修多罗今当说。

「 一切智所说
 修多罗妙义
 我今当少说
 修行宜善听」


知一切故说一切智。一切者。谓十二入。于彼
自相共相一切悉知。所说者。一切智人亲自
演说。妙义者。谓甚深性相微妙义也。此微妙
义是修多罗说故言修多罗妙义。今者。谓此
论。少说者。以牟尼所说无量无边故言少说。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1c 页 T28-0931.png
修多罗者。凡有五义。一曰出生。出生诸义故。
二曰泉涌。义味无尽故。三曰显示。显示诸义
故。四曰绳墨。辨诸邪正故。五曰结鬘。贯穿
诸法故。如是五义。是修多罗义。虽义不在
说而因说显现。故言说义。谓因说名转因名
显义。善听者。宜一其心决定善听。问世尊说
施戒修。彼一一有几种。答。

「 惠施持净戒
 是各有四种
 修禅则有二
 说名为功德」


畏三种畏。欲方便令度三畏故。世尊略说此
三种功德。彼畏贫穷畏者方便令度是故说
施。畏恶道畏者方便令度是故说戒。畏生死
畏者。方便令度是故说修。问何等为施性。答。

「 无贪相应思
 俱起同一果
 众具处所生
 此则是施性」


无贪善根相应思。施物处所生。及随转身口
业。是五阴施自性。以说色香味等具足故。言
思愿等非施者不然。何以故。于物说施名世
尊开发施主心故令思愿坚牢故。于物说施
名即是施物处所生。问前说四种施。何等为
施种。答。

「 所谓自摄受
 亦复摄受他
 或有二俱摄
 或二俱不摄」


有自摄故施。有摄他故施。有摄自他故施。有
报恩故不为摄自他施(谓阿罗汉供养佛为报恩故不为自他)。彼自
摄者。

「 若未离欲者
 供养于支提
 及凡夫离欲
 是名自安施」


圣人未离欲。及凡夫离欲。供养支提。则自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2a 页 T28-0932.png
摄施。以施受欲界报故。谓未离欲者生欲界
故。凡夫虽离欲生色无色界。后还受欲界后
报及不定报。是名自摄不摄他。何以故。支提
非众生故。

「 离欲非凡夫
 除其现法果
 施与诸众生
 是名为摄他」


若阿罗汉。若阿那含。除起现法果施。若馀
施为众生者。是名摄他非自摄。阿罗汉生非
分故。阿那含虽受生在色无色界。而不受施
果。以因果断故建立界。

「 未离欲界欲
 已离欲凡夫
 施与诸众生
 当知二俱摄」


谓圣人未离欲。及离欲凡夫施与众生。当知
二俱摄。

「 离欲非凡夫
 除其现法果
 供养于支提
 是则俱不摄」


若阿罗汉。若阿那含。除起现法果施而供养
支提。此非自摄亦非摄他。阿罗汉无生故。阿
那含虽有生而欲界非分故不自摄。支提非
众生故不摄他。彼忆念本恩。为报恩故佛虽
般涅槃犹供养支提。复次。

「 或有为摄他
 供养于支提
 无量众见闻
 皆生随喜心」


或供养支提亦为摄他。以幢幡花盖烧香散花
供养支提。令无量众生见者随喜生天解脱
因。是故世尊修多罗说。于未曾立处建立支
提能生梵福。以摄无量众生故名梵福。问齐
何当言梵福。答有说。除近佛地菩萨。诸馀一
切众生能生大富大力等增上果业。是梵福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2b 页 T28-0932.png
量。复有说者。世界成时一切众生。器世界
生。此能生器世界业。是名梵福量。又复此
施。

「 谓彼希望等
 七种施非上
 第八庄严心
 是名最胜施」


世尊说八种施。谓希望施。怖畏施。反报施。
期报施。家法施。生天施。求名施。为庄严心
为调伏心为顺修行为得最上义故施。希望
施者。选择福田欲求多果故施来求者。施来
求者施是旧阿毗昙说希望施。怖畏施者。方
于亡失施故施。谓见有失想宁施不失。反
报施者。曾得彼利云何不报。期报施者。若施
于彼期彼还报。家法施者。习先人施非自信
施。生天施者。求生天故施。求名施者。为称誉
故施。此七种施。慧所鄙故非上。不求生死乐
施是名庄严心施。此道方便施故于财施中
最为第一。是名上施。已说施。施果今当说。

「 寿色力安乐
 辩才等五种
 施报百千等
 施主之所获」


布施如上说。五种如世尊施五德修多罗中
说。食已寿非不食。是故施寿。乃至辩才亦
复如是。相似因生相似果。谓得长寿乃至辩
才报。如种外种随类收实。此亦如是。寿者。谓
人天非恶趣。此以持因故说施寿。如说。离杀
生修习多修习得长寿。此以招引因故说。譬
如二种母。生母及养母。离杀生者如生母。施
食者如养母。施畜生五种报得百倍福。谓和
合者得。如是广说。见道中虽不食而能受施。
已说施及果。谓即施即果今当说。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2c 页 T28-0932.png

「 慈无诤灭定
 见道及无学
 从彼正受起
 施者得即果」


慈心无诤三昧。灭尽三昧。见道阿罗汉果从
此起已。若有施者得即果。何以故。于无量
众生以安饶益相。是慈以慈熏身故。从此起
已施者得即果。无诤三昧令无量众生烦恼
不起。以广摄功德熏身故。从此起已施者得
即果。灭尽三昧以广功德熏身故。似涅槃
故。从此起已施者得即果。见道所断结永尽。
以圣道熏身故。从此起已施者得即果。修道
断结永尽心得自在住阿罗汉果。从此起已
施者得即果。已说即果大果今当说。

「 父母若病人
 及与说法师
 近佛诸菩萨
 施者得大果」


施此五种人得大果。何以故。父母长育生身
恩故施者得大果。病者无所依怙增悲心故
施者得大果。说法者增长法身故示人善恶
故施者得大果。近佛地者积集功德广摄众
生故施者得大果。问为思愿胜令施清净。为
福田胜耶。若思愿胜者。何故世尊赞叹福田。
若福田胜者。何故施一福田而果不得等耶。
答思愿胜故施清净。福田因力故。是故先说
思愿及眷属名布施福。以淳净心离身财求
随智慧行。如是施者则获大果。若异者彼求
名称施胜福田。非大人施。若以田力生罪福
者。不成田力等。应得无间业而不得故。当
知思愿力也。功德福田能起胜思愿。是故世
尊赞叹福田。问已知长养生身施。长养法身
施复云何。答。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3a 页 T28-0933.png

「 善说诸经法
 远离诸颠倒
 不谤于牟尼
 是说为法施」


于修多罗毗尼阿毗昙。真实分别不著名利
广摄众生。是名法施。彼虽无想著而颠倒说。
诽谤如来真实因缘。而作异想。当知此则乱
心因缘。虽说不颠倒而心染著。如彼商人。是
故偈说。不知牟尼说。如刀火及毒。于此善
分别犹如食甘露。复次三种颠倒。谓法颠倒。
人颠倒。时颠倒。法颠倒者。如有说。修习净
想断贪欲。人颠倒者。谓贪欲者而为说慈。时
颠倒者。人根未熟为说真谛。如是比与此相
违名不颠倒说法。已说法施。无畏施今当说。

「 以离等受说
 安慰诸恐惧
 是名无畏施
 能坏贫穷怖」


若见众生今世后世及俱恐怖。以离受戒。说
慈心安慰言。众生勿怖。我当为汝所作。令得
无畏。是名无畏施。彼恐怖如贫穷。与彼真
实对治名无畏施已。说无畏施。大施今当说。

「 普于群生类
 等受戒律仪
 功德流增广
 是则为大施」


世尊说五戒为大施。摄无边众生故。起无边
乐故。财施者。不能摄一切众生。唯受戒则能。
已受持五戒已。于一切众生尽形寿。念念中
得十二种未曾得律仪(三善根二起身口作无作)。彼戒流
注相续不断。问已知四种施。前四种戒云
何。答。

「 欲界及禅生
 无漏戒律仪
 断律仪从二
 是说律仪种」


四种律仪。谓别解脱律仪。禅律仪。无漏律仪。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3b 页 T28-0933.png
断律仪。别解脱律仪者。谓七众所受戒。禅律
仪者。谓有漏随生戒。无漏律仪者。谓学无学
戒。断律仪者。谓离欲界欲九无阂道随生戒。
若有漏是禅戒。若无漏是无漏戒。此律仪。业
品已说。已说四种戒。谓馀四今当说。

「 或以希望受
 或以恐怖持
 有顺菩提支
 及与清净戒」


有四种戒。所谓希望戒。恐怖戒。顺觉支戒。
清净戒。希望戒者。谓求生天及馀处故持
戒。恐怖戒者。畏自责畏他责畏罚畏恶趣畏
不活畏恶名故持戒。顺觉支戒者。为庄严心
故为方便众具故求最胜义故持戒。清净戒
者。谓无漏戒。离垢故。问云何净持戒。答。

「 根本眷属净
 不为觉所坏
 摄受于正念
 随顺般涅槃」


有五因缘。戒清净。所谓根本净。眷属净。不为
觉所坏。摄受正念。正向解脱。根本净者。离越
根本业道。眷属净者。离杀生等方便。不为觉
所坏者。离欲恚害三觉恼乱。摄受正念者。摄
受佛法僧念。以是故亦离诸无记心。正向解
脱者。为解脱持戒。不为身财及馀所作。是
故亦说随顺觉支。此五因缘。戒清净。世尊说
得大果。离一切恼乱故。问已知一切正行所
依戒如天德瓶。云何二种修。答。

「 禅无色无量
 得修及习修
 不净安般念
 二修义亦然」


此诸禅等功德熏心。如熏衣如花熏麻如
融金。是故如是说。如熏衣修。如熏麻修。如
融金修。现在者习修。未来者得修。现在者用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3c 页 T28-0933.png
故。未来者起故。现在者作所作。未来者当
作。现在者生故。未来者得故。现在者现前
分。未来者成就分。禅无色无量。定品已广说。
不净观者无贪性。贪对治故。又对治四种贪
故复说四种。谓断威仪贪故修死尸观。断色
贪故修青瘀等观。断触贪故去皮肉修骨琐
观。断处所贪故修骨节分离观。此不净观复
有四种。谓退分住分胜分决定分。退分者。住
彼则退。住分者。住彼不进不退。胜分者。住彼
必升进。决定分者。住彼顺圣道。界者欲色
界。地者十地。欲界禅中间根本四禅及四眷
属。依者欲界行者非行。缘者缘欲界。念处者
身念处。智者等智。非三昧受生故三根相应
堕三世。过去者缘过去。现在者缘现在。未来
者若生法缘未来。若不生法缘三世。是善缘
无记。是非学非无学缘非学非无学。是修道
断缘修道断。当言缘义。问为方便得离欲
得。答亦方便得亦离欲得。若离欲界欲得初
禅。乃至离三禅欲得第四禅。后方便现在前。
问不净观云何方便。答彼修不净观者。至冢
间极善取彼相。取已还至坐处洗足安坐。柔
软其身心离诸盖。取彼外缘以方己身。系心
在足骨胫骨𨄔髀骨臗骨膫骨脊骨胁
骨手骨臂骨肩骨颈骨颐骨牙骨齿骨髑
髅骨。若系心眉间。若乐略观者。先从身
念处度。若乐广观者。从眉间观髑髅乃至
足骨。从此一座一房一堂一僧伽蓝一村一
乡一国。若但从想起者。非有是处。若周遍
大地至眼光者。能观彼处白骨充满。若复略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4a 页 T28-0934.png
者。次第还至眉间系心眉间。是名不净观成。
或有不净观。缘少非自在少。作四句。缘少非
自在少者。谓于自身数数入不净观。自在少
非缘少者。谓周满四海大地不净一时观察
不能数数入不净观。缘少亦自在少者。谓一
时观察自身不净而不能数数入不净观。非
缘少亦非自在少者。周满四海大地不净亦
能数数入不净观。复次不净观。缘无量非自
在无量。作四句。缘无量非自在无量者。谓周
满四海大地不清净而不能数数入不净观。
自在无量非缘无量者。谓于自身数数入不
净观。缘无量亦自在无量者。谓周满四海大
地不净亦能数数入不净观。非缘无量亦非
自在无量者。谓于自身不能数数入不净观。
已说不净观。安般念今当说。安那者持来。般
那者持去。亦名阿湿波裟婆湿波裟。念
者忆念。于安那般那审谛系念心不虚妄。修
习彼念故说修。安般念是慧性。于彼品念增
故说安般念。如念处如念宿命。初起者。于母
胎中脐处所业生风起。或向下或向上。向下
者。造下身分身诸毛孔。向上者。造上身分身
诸毛孔毛孔成已出息最初。乃至命终出息
最后。正受亦尔。谓出初入定入初出定。六
因缘得六种安般念。所谓数随止观还净。数
者。修行者巧便系念数出入息。无一出入息
而不觉知。若心乱者。或时减数。或时增数。
或时乱数。减数者以二为一。增数者以一为
二。乱数者出作入想入作出想。心不乱者
名为等数。五出息五入息。此名十数。若修行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4b 页 T28-0934.png
者数时于十中间心乱者。还从一数起。若十
数满已。若乱不乱。要还从一起。畏心散故不
过十。畏心聚故不减十。于上无未曾数故。随
者。出入息去无所行。而随为长为短耶。为
遍身耶。为在一处耶。入为远为近。齐何转还
耶。止者。随心所乐于身一分。系心令住而观
察之。彼息于身为益为损为冷为暖。如是
等。观者。修习极修习。如忆自己名。随其所欲
而现在前。还者。若依欲觉者少行依出离觉
者勤行。净者。净诸盖。彼修行者于出入息
作一想。观身如竹筒。观息如穿珠。出入息不
动。于身不发身识。是名安般念成。有说。亦
起身识但不伤于身。又修行者于出入息以
极微坏。是名身观。受出入息是名受即观。彼
受是名受观。识出入息是名识即观。彼识是
名识观。想出入息是名想即观。彼想是名想
(谓极微坏色色尽灭尽然后以喜及想识起令现前便即观彼三以为三念处方便种子)。非入息
未灭而有出息生。非出息未灭而有入息生。
是名因安般无常行度。入息逼迫故出息灭。
是名苦行度。此名得方便无愿解脱门种子。
出入息生住灭不自在。是名因出入息无我
行度观。出入息离常等因彼故空行度。是名
得方便空解脱门种子。于出入息生厌心向
涅槃。是名得方便无相解脱门种子。依彼软
三三昧中依中增。如是次第暖法乃至尽
智无生智。问世尊说界。此云何。答。

「 二十说欲界
 色界或十六
 无色界有四
 处所次第说」


二十说欲界者。谓八大地狱畜生饿鬼四天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4c 页 T28-0934.png
下六欲天。此二十说欲界。此诸众生以欲受
身众具及第二。是故说欲界。色界或十六者。
谓梵身梵富楼少光无量光光音少净无量净
遍净无阴福生果实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
究竟。此十六处说色界。有欲令十七如前十
六及大梵。彼众生受色身。非众具非第二。
是故说色界。无色界有四者。谓空处识处无
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处众生不受色身。
离色欲故名无色界。问云何立三界。为爱断
故。为处所故。若爱断者应有九。谓欲界爱断
欲界。如是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处所
故立者。应有四十。如前说。答总爱断故说。谓
欲界爱断欲界。如是色界爱断无色界爱断
无色界。欲界不定故一使。色无色界定故不
一使。问云何建立界。答处所次第说。有说。从
下次第上。谓最下无择地狱。次大热地狱。如
是次第乃至色究竟。色究竟上复有无择地
狱。次第乃至色究竟。若离一欲界欲。则离
一切欲界欲若得初禅神足。能到一欲界及
一梵世。复有欲令周遍傍立界。问世尊说七
识住。此云何。答。

「 善趣在欲界
 及色界三地
 无色三亦然
 是说为识住」


欲界善趣。谓天及人。色界前三地。无色前三
地。此七地说识住。有色众生者成就色身。种
种身者种种形。种种想者苦乐不苦不乐想。
是名初识住。复次种种身者如前说。一想者
染污想。彼梵身天初生作是念。我从大梵天
生。大梵天作是念。我能生彼尊卑处所故及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5a 页 T28-0935.png
觉观识身故。梵天有种种身。是名第二识住。
一身者色身形处量等。种种想者乐及不苦
不乐想。根本喜疲厌眷属舍根现在前。舍疲
厌已喜复现在前。是名第三识住。一身一想
者。一身如前说。一想者乐。是名第四识住。
无色众生者不成就色身。离色欲故。度一切
色想者。行离色故说。以色想眼识相应故。若
离初禅欲度欲爱行。离第四禅欲度行色行。
以是义故。说灭有对想。五识身相应故。不念
种种想者。彼种种想。谓第四禅地普散以缘
种种入故。若染污者缘十入。不染污者缘十
二入。离欲扰乱故说。不念无量者。无量行故
方便思惟空入。空正受故说空处入。空处入
成就者。得成就彼地四阴。是名第五识住。方
便思惟识入识处。是名第六识住。无量行非
分故说无所有处。是名第七识住。问何以故。
立七识住。答若识于彼乐住故说识住。恶道
苦逼迫故识不乐住。净居天向涅槃故识不
乐住。无想众生无心故。馀第四禅或求无色
或求净居或求无想故识不乐住。第一有不
捷疾故识不乐住。复次若彼有坏识法故不
立识住。恶道者苦根坏故。第四禅无想三昧
坏故。第一有灭尽三昧坏故不立识住。问九
众生居云何。答。

「 第一有无想
 是说众生居
 谓有漏四阴
 是说四识住」


第一有无想是说众生居者。前说七识住及
无想天第一有是说九众生居。问恶道何故不
说众生居耶。答乐住非分故多苦故不乐住。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5b 页 T28-0935.png
净居天疾向涅槃故不乐住。馀第四禅如前
说。问四识住云何。答谓有漏四阴是说四识
住。除识阴馀有漏四阴说识住。有说。众生数
阴说识住者不然。何以故。依行缘相应分义
故名为住(依者识所依缘者能缘非所缘分者胡音云何婆他耶义云流注谓受生胎分相续过
去未来虽非众生数亦有此五义故得为识住乎)。无漏法亦说。识住者不
然。何以故。坏染污识故不立识住。识阴非识
住。二非分故。先后不俱故。不顾自性故。自
分识住自分阴。谓欲界住欲界如是比。不异
界不异地不异身。问何故自分阴说识住非
不自分。答以自分阴摄识故。问不自分心阴
及非心阴云何名识住(他界心住时名非自分心阴无心法住时名非心阴)
答得相故。彼亦识住相成就。若彼自分识生
者。彼则随转。彼有住识义。中间因缘碍故
识不生非识住非分。问世尊说缘起。彼有
何相。答。

「 烦恼及业事
 彼随次第生
 当知是有支
 众生一切生」


三分缘起支。谓烦恼业事。此烦恼业及事。于
彼彼生次第起名缘起支。当知是缘起支。

「 此诸分建立
 谓众生受生
 过二及未生
 中间说于八」


此诸分建立。谓众生受生者。于此三分缘起
说十二支。问此云何。答过二及未生中间说
于八。彼过去生时诸烦恼分说无明。过去生
时业说行。现在相续说识。彼相续已六入分
未满说名色。诸根满分说六入。未能分别苦
乐不苦不乐根尘识合说触。分别苦乐分齐
而未能分别。烦恼分齐说受。乐受于可爱不
可爱。若离若合愚爱生说爱。现在广生烦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5c 页 T28-0935.png
恼说取。更生后有说有。现在有种未来阴生
说生。未来阴熟说老。未来阴舍说死。

「 三有支烦恼
 二业事则七
 七名前有支
 五则说后分」


三有支烦恼二业事则七者。谓无明爱及
取三有支。是烦恼行。及有二支是业馀支说
事。七名前有支五则说后分者。当知从无明
至受七支。是名前缘起。馀五支说后缘起。

「 前支五说果
 馀二则为因
 后支三说因
 馀二则为果」


前缘起从识乃至受是果。无明行是因。后缘
起前三支说因。后二支说果。问有支前后得
展转合耶。答得。此云何。

「 前痴后爱取
 行有合亦然
 名色入触受
 是说同老死
 谓初受身识
 是则未来生」


问已知有支。前后展转相摄。彼云何起。答。

「 烦恼起烦业
 彼业转生事
 事亦生于事
 亦复生烦恼」


缘烦恼生烦恼者。谓缘爱生取。缘烦恼生业
者。谓缘取生有。缘业生事者。谓缘有生生。缘
事生事者。谓缘生生老死。缘事复生烦恼
者前说名色六入触受即是后支老死。以是
故说缘受生爱。亦说缘老死无明。是名为无
始有轮。问有四种缘起。何等为四。答。

「 谓彼相续转
 刹那与连缚
 及前谓分段
 此则说缘起」


相续转者是无始义。因果展转相缚故说缘
起轮犹如满月始不可知。是故修多罗说。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6a 页 T28-0936.png
有爱本际不可知。应说无不应说不可知自
有。有而不可知者不然。何以故。无言说因故。
言说无者。若有问言。何故无则不容言说因
说言不可知者。若问何故不可知。则答言无
何等如满月轮始不可知。如是因缘相续缘
起。满月轮始不可知。是故言不可知。一刹那
顷一切有支现在前故说刹那。如识身论说
于庄严事。无知故起贪。无知者是无明。贪者
是行。于事知者是识识共起四阴是名色。名
色建立诸根是六入。六入所著是触。触随觉
是受。受所喜乐是爱。爱俱生缠是取。受当
来生业是有。未来阴起是生。阴熟故是老。舍
阴是死。展转相缚故说连缚因缘。根本展转
久远义。非唯十二支说缘起。若生若所生一
切有为法说缘起。尊者富那耶舍说。或缘起
非已缘起者。谓未来法。已缘起非缘起者。
谓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五阴。缘起已缘起
者。除过去现在阿罗汉命终五阴。诸馀过去
现在法。非缘起非已缘起者。谓无为法。分
段间可得故说分段。彼过去生时烦恼。分说
无明馀如前说。问世尊说生及趣。为生摄
趣为趣摄生耶。答。

「 生摄一切趣
 非趣摄于生
 谓生中阴增
 当知非趣摄」


生摄趣非趣摄生。问何故。答谓生中阴增。中
阴者。生所摄非趣摄。以到故说趣。中阴者。
是去非到。是故非趣。生者谓四生。卵生胎生
湿生化生。欲界具四生。色无色界一切化生。
地狱化生。畜生四种。饿鬼化生。亦有胎生。人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6b 页 T28-0936.png
四种天化生。化生最广。以全二趣三趣少分
故此亦最胜。问若最胜世尊何故不化生耶。
答时不俱故。若有化生时则无佛出。佛出世
时则无化生人。复次一切胜故。世尊一切胜
所生种性于一切众生最胜。说法信受故。及
断种性贡高慢故。趣者五趣。谓地狱畜生饿
鬼人天。不可乐故说地狱。身横行故说畜生。
从他希求故说饿鬼。意寂静故说人。光明故
说天。有欲令阿修罗与天同趣。是故说言。汝
先是天。问若然者何故不见谛耶。答谄曲所
覆故。有说。是大力饿鬼。天趣不说故。问若尔
者。释天云何与相习近耶。答贪色故。负多
究槃荼勒叉。亦饿鬼趣摄紧那罗毗舍遮醯
鲁娑迦阇罗颇求罗。畜生趣摄。问世尊说六
界。此云何。答。

「 所谓四大种
 及诸有漏识
 亦色中间相
 此界说生本」


所谓四大种及诸有漏识亦色中间相者。四
大五识身及有漏意识亦色中间。谓眼所受
是空界数。是名六界。问已说十八界。何故别
说六界耶。答此界说生本。此界说士夫数建
立生根本故。是故无漏法不立六界中。四大
如界品说。问谛有何相。答。

「 谓性果诸行
 有漏是说苦
 因性则为集
 灭谛众苦尽」


谓性果诸行有漏是说苦者。一切有漏行有
因及缚性故说苦。因性则为集者。此有漏行
是因性者说集谛。是故苦集是一物。因果故
立二谛。灭谛众苦尽者。一切有漏法究竟寂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6c 页 T28-0936.png
灭。是说灭谛。

「 若无漏诸行
 是说为道谛
 此二因缘故
 粗细次第现」


若无漏诸行是说为道谛者。一切无漏行说
道谛。有相违故。问何故说名谛。答此二因缘
故。有二因缘说谛。谓自性不虚及见。彼得不
颠倒觉。虚空非数缘灭虽自性不虚。无记故
无漏故不说谛。若法是苦。苦因离苦。苦对治
故彼立谛。彼无漏故非苦非苦因。无记故非
离苦。无为故非苦对治。是故说四谛病。病因
无病药亦如是说。问圣谛有何义。答圣于此
诸谛起真实觉及显示他故说圣谛。此逼迫
相说苦。生相说集。寂止相说灭。出离相说
道。问应前因后果。何故世尊前说果耶。答粗
细次第现。虽如是。以随顺无间等故前说果
苦粗故先无间等。如是比。灭虽微非道先施
设说谛求灭粗非道。复次易度义故。从粗次
第立粗者。欲界苦彼先无间等。后色无色界
苦。色界苦虽粗。非无色界定故不定故是一
无间等。问真谛无间等云何。为自相为共相
耶。答谛故自相。阴故共相。问世尊说四沙门
果为几事。答。

「 圣果事有六
 最胜在九地
 第三在六地
 二种依未来」


圣果事有六者。六事说沙门果。谓无漏五阴
及数灭。圣道说沙门。彼是此果。沙门果择
品当广说。问此果何地摄。答最上在九地。
阿罗汉果九地摄。谓未来中间根本四禅及三
无色。第三在六地者。阿那含果六地摄。除无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7a 页 T28-0937.png
色。二果依未来者。须陀洹斯陀含果依未来。
未离欲故。问道有何相。答。

「 随信行行法
 离烦恼迟相
 随法行行法
 离烦恼速相」


随信行行法离烦恼迟想者。随信行所行无
漏法。软根品所摄故当知是迟。若随信行所
受当知信解脱时解脱。亦受同软根故。随法
行行法。离烦恼速相者。随法行所行无漏法。
利根品所摄。当知是速道。若随法行所。受
当知见到不时解脱。亦受同利根故。

「 根本禅地中
 当知是乐道
 减及难得故
 当知是说苦」


根本禅地中。当知是乐道者。谓根本四禅地
软根法及利根法说乐道。止观等故。彼地
道乐行。减及难得故。当知是说苦者。依馀地
道说苦道。以减故。谓未来中间止道减。无
色定观道减。是以方便难得故说苦。非圣
道是苦受性。亦非苦受相应。虽苦尽道亦
无量分别。此地及根建立故说四。彼根本禅
地。若利根说乐道及速道。若钝根说乐道及
非速道。馀地道。若利根说苦道及速道。若
钝根说苦道及非速道。正升进故说道。正向
解脱故说道。问云何不坏净。答。

「 佛及声闻法
 解脱亦馀因
 清净无垢信
 圣戒谓决定」


佛及声闻法解脱亦馀因清净无垢信者。若
于佛所得无学法起无漏信。是名于佛不坏
净。若于僧所行学无学法起无漏信。是名于
僧不坏净。若于涅槃起无漏信。除前所说法。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7b 页 T28-0937.png
谓于馀苦集谛及菩萨无漏功德辟支佛无漏
功德起无漏信。是名不坏缘法不坏净(别缘法宝故定不坏缘也)。若于佛法辟支佛法声闻法起无漏信。
是名坏缘法不坏净(杂缘三宝故曰坏缘也)。圣戒者无漏
戒。是四大净(信是心净戒是四大净也)。问何故无漏说不坏
净。答谓决定故。真实智俱生无漏信。戒决
定有漏信。为不信所坏。有漏戒为恶戒所坏。
无漏者经生不坏。是以决定故无漏立不
坏净。此义择品当广说。

问修定有何相。答。

「 初禅若有善
 说名现法乐
 谓得生死智
 是说名知见」


初禅若有善说名现法乐者。净无漏初禅现
法安乐住。是名修定得现法乐。当知第四禅
亦如是。初禅亦说后世乐住。然不一切。若退
若生上地若般涅槃。后世乐不定故世尊说
现法现法安乐住。谓得生死智是说名知
见者。生死智通是名修定得。知见如力处说
尽当知。

「 当知分别慧
 方便生功德
 金刚喻四禅
 是名为漏尽」


当知分别慧方便生功德者。若方便生诸功
德。从善法欲闻思修三界善及无漏。是一
切说名修定得分别慧。金刚喻四禅是名为
漏尽者。金刚喻定名最后学心相应。依第四
禅。是名修定得漏尽。此世尊自已说第四禅
一切菩萨无所有处爱尽。依第四禅超升离
生乃至漏尽。问如意足何等自性。答。

「 善有为诸法
 方便之所起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7c 页 T28-0937.png
 佛说如意足
 是亦说正断」


善有为诸法方便之所起佛说如意足者。前
所说方便所生功德。彼一切如意器故说如
意足。自心自在起种种功德故说如意。彼
如意足故说如意足。足支俱同一义。问何者
是。答谓三昧。彼复四种增上分别。若欲增
上起三昧名欲定。精进心慧增上起三昧亦
如是。彼先欲故欲增上。欲生已求成故精进
增上。精进方便已随顺求故心增上。于欲精
进心正向如意足究竟故慧增上。若无慧者
馀则失。问何等为如意。何等为足。答定为如
意。欲等为足。虽有受等诸法生。但取此生
定故说此为足。此义杂品当广说。是亦说正
断者。即此诸功德说正断。以正智火烧诸
烦恼草故说正烧。此亦断诸烦恼故说正断。
复次灭烦恼最胜故说正胜。彼过恶功德舍
离长养。若防若增堪能故说正断。彼复四种。
事分别故。如一刹那灯作四事。谓烧炷油尽
器热破闇。如是一刹那精进现在前。作四事
已生恶法等。如修多罗广说。息烦恼种道根
断过去未来烦恼得。烦恼得断说过去灭未
来不起。虽断一切有漏。以恶法极恶故。圣道
相违故。唯说恶法断生。一果故说恶生。二果
故说不善。已生善法相续住故说住。软中上
增长故说重修增广。阿罗汉虽无不善法及
断对治。而有坏对治(毁呰呵责是坏对治)持对治远分对
治故。亦说四正断。色无色界亦如是。

「 此说四念处
 四圣种亦然
 如其增上生
 是皆随名说」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8a 页 T28-0938.png

此说四念处者。谓前说功德亦说念处。谓身
受心法。内外俱自相共相随顺观故说念处。
如贤圣品说。四圣种亦然者。谓前所说功德
亦说四圣种。圣以此为种故说圣种。圣从彼
生故说圣种。问圣种何等性。答无贪善根性。
若眷属是五阴性。四种爱取对治故说四因。
衣生爱因。乞食因。床卧具因。有无有生爱
(无有爱者爱断灭上三及此也馀爱总名有爱也)。随彼次第对治立四圣
种。衣乞食摄药故。又不一切不一切时故药
不别立圣种现在境界起故。知足立圣种非
少欲知足于现在处起少欲于未来处起现在
不取一钱难非未来转轮王圣种者。于出家
者有二种胜。谓希望及受用。在家者唯希望。
种者是故持义。是故别解脱律仪以无作为
圣种。非作色无色界。虽无衣食然有圣种。谓
无漏律仪。问何故此诸功德说如意足乃至
圣种耶。答如其增上生。是皆随名说此诸功
德。定增上生故说如意足。精进增上生故说
正断。念增上生故说念处。知足增上生故说
圣种。问世尊说三十七觉品有几种性。答。

「 净信精进念
 智慧及喜猗
 觉品相应舍
 思戒三摩提」


如所说十事。馀觉品分悉入其中。此云何。谓
信是信根信力。精进是正断精进根精进力
精进觉支。正方便念是念根念力念觉支。正
念慧是念处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喜是
喜觉支。猗是猗觉支。舍是舍觉支。思是正
思惟。戒是正语正业正命。三摩提是如意足
定根定力定觉支正定。鞞婆娑欲令戒有二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8b 页 T28-0938.png
种身口业不坏故说十一事。问何故此诸法
多种建立。答。

「 处方便自在
 软及利亦然
 见道亦修道
 故说三十七」


处者正缘。处建立故说念处。方便者正方便
故说正断。自在者自在功德故说如意足。软
者信等五法软者说根。及利亦然者。此诸根
若增上者说力。是故增上义说根。难伏故说
力。问何者是根云何次第。答信精进念定慧。
是根次第者。信因果能为一切善法根本。是
故前说信。信已舍恶修善故精进方便。精进
方便已心于境界念住。心住已于缘不乱。不
乱已堪能观察。复次于法观察已心定。心定
已随正念住。正念住已正堪能。正堪能已信
业果。是说逆次第。问云何立五根。答地故建
立彼初业地信修。导一切胜法故。见地精进
修见道速进故。薄地说念。修念住令贪恚痴
薄故。离欲地说定。修定修根本禅故。无学
地说慧。修慧永离无明故。说力亦如是。见道
者。见道道支修见道速进故。正见乃至正
定。彼于法显示自相共相故说正见。思量正
义故说正思惟。邪命所不摄口四恶行数灭
离故说正语。邪命所不摄身三恶业数灭离
故说正业。邪命数灭离故说正命。正方便堪
能故说正方便。正念缘不忘故说正念。执正
一心念故说正定。次第如修多罗说。正见者。
彼正见是道亦道支。馀者是道支非道。如定
是禅亦禅支。馀者是禅支非禅。如说。定八种
亦如是。修道者。修道觉支修道所断烦恼种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8c 页 T28-0938.png
九品断顿极觉故。以觉义故说觉支。彼择法
觉是觉亦觉支。馀者是觉支非觉。次第如修
多罗说。问何故喜猗舍立觉支非道支。正思
正语正业正命立道支非觉支。信俱非耶。答
随顺觉故。乃至知缘常生喜。乃至生喜常生
觉。谓息一切事及舍常生觉。于进不随顺故
非道支。进去是道义。喜者不去。乐住处故。
猗舍与去一向相违故不说道支。戒者于道
轮为毂故立道轮支非相应故非觉支。正
思策正见故于进去随顺非觉故。立道支非
觉支。信者始习度。觉道者已度。是故俱不立。
是说三十七者。此十法各别。事分别故世尊
说三十七。彼初业地说念处于身等分别修
故。暖法说正方便。生圣智火暖故。顶法说如
意足。得顶法功德自在故。忍法说根。彼于
进增上故。世间第一法说力住。彼势不可伏
故。见道说道支。速进故。修道说觉支。觉悟
故。以数渐增故。先觉支次道支。四乃至八。此
诸觉品。

「 二禅三十六
 未来亦复然
 三四及中间
 是悉三十五」


二禅三十六者。除正思地无思故。未来亦复
然者。未来禅亦三十六。除喜难起故(未来难生喜)
三四及中间是悉三十五者。第三第四及中
间禅三十五。除喜及正思。

「 初禅说一切
 无色三十二
 最上二十二
 欲界亦复然」


初禅说一切者。初禅具三十七品。无色三十
二者。三无色三十二。除喜正思正语正业正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9a 页 T28-0939.png
命。最上二十二者。非想非非想处无道支及
觉支。道支虽有漏在觉支后说。当知是无漏。
是故修多罗说。三十七觉品一向无漏故。如
修多罗说。修不净观俱念觉支。彼以不净观
调心故。然后觉支现在前。欲界亦复然者。欲
界二十二。问四食在何地有何性。答。

「 诸食中抟食
 欲界说三入
 识食思及触
 是食说有漏」


诸食中抟食欲界说三入者。抟食是欲界中
三入处。谓香味触。事则有十三。谓十一触
及香味。随其所应彼或以草或以木或以根
或以果或以五谷或以汁或以香或以温暖。
如是比。识食思及触是食说有漏者。谓识思
触若有漏者。持生相续及招有故。是故说食。
无漏触等虽摄持诸根四大而不招有。断有
故。是故非食。问何故色非食。答色粗故非食。
坏色故不名食。色不能极摄诸根四大。摄
义是食义。此义择品当广说。问三三昧一一
有几行转。答。

「 无愿有十行
 二行是空定
 四行说无相
 是说为正行」


无愿有十行者。无愿三昧十行转。所谓无常
行苦行集四行道四行。二行是空定者。空三
昧空行及无我行转。四行说无相是说为圣
行者。无相三昧灭谛四行转定品已广说。问
四颠倒云何。断何等性。答。

「 谓彼四颠倒
 当知见苦断
 三见自性增
 见实者分别」


谓彼四颠倒当知见苦断者。一切四颠倒不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9b 页 T28-0939.png
远寻根本故苦处起故见苦断。毗娑阇婆提
欲令有十二颠倒。所谓无常常倒想倒
见倒心倒。馀亦如是。彼八种见道断无常
无我六(此二各有心想见故六也)。苦有乐见倒不净净见
倒四。见道修道断苦。及不净想倒心倒(乐净见一
向见谛断乐净想心见道修道断以见谛者见断而想心不尽)。如是说者此义不
然。何以故。颠倒是见性故。想心为见所乱故。
说想心颠倒受等。虽为见所乱非世所傅
故不说。若问须陀洹云何染著者。烦恼不断
故。如在家须陀洹我倒断。犹起男女结。非法
想起男女结彼亦如是。三见自性增见实者
分别者此四颠倒。是三见自性但说少分。见
真实者所建立。问何故。答以增上故。若彼见
增上分建立颠倒。谓如身见中立我见是倒。
非我所见边见中立常见是颠倒。非断见见
取中立乐净见是倒非馀(计恶为好计劣为胜如是一切不立倒也也)
悉是见取但以轻故。问何故馀见不立倒。答
三事故说倒。所谓决断妄置一向倒(一向倒谓正反如转
下为上)。谓彼邪见及边见所摄断见。虽决断及
一向倒。而非妄置。从坏事生故。戒取虽决断
及妄置。不一向倒。谓少实于少实处起故。
阿毗昙说。身见见取全倒。无始久习倒。烦
恼断已。须陀洹斯陀含犹染著境界。问世尊
说多见何见摄。答五见摄。问此云何。答。

「 诽谤于真实
 此见是邪见
 不实而妄置
 是二见及置」


诽谤于真实此见是邪见者。若见诽谤真实。
谓无有(无有谤施戒等)无苦等是说邪见。不实而妄置
是二见及智者。于阴不实妄置我我所是身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39c 页 T28-0939.png
见。妄置乐净是见取。若于馀处所不实而妄
置士夫等。如是一切是邪智非见。

「 非因而见因
 是说为戒取
 若摄受边见
 依断灭有常」


非因而见因是见说戒取者。谓于彼无因而
见因。是戒取。如为自在天故。断食等求生天。
能辨性及士夫得解脱性者(世性谓能知世性与士夫异者
得解脱也)。若摄受边见依断灭有常者。若相似相
续隐覆无常行而见常是常见。不识因果分
相续而见断是断见。除此五见更无馀见。是
故说一切见五见摄。问此见云何断。答。

「 诽谤及妄置
 因见及二边
 于此诸事转
 或见彼则断」


诽谤者。说邪见若谤苦。当知见苦断苦处起
故。见集等亦如是。如见灭道断见取戒取
异处生见异处断。以此义故欲界上缘烦恼
亦如是说。不实而妄置者说二见。彼身见苦
处起故见苦断。见取者若于果不实而妄置
者见苦断。于因起者见集断。于见灭所断起
者见灭断。见道所断起亦如是。非修断决断
故。戒取者非因见因。若于有漏处起者见苦
断。若见道所断处起者见道断。断常见见苦
处起苦者见苦断。问世尊说二十二根彼云
何。答。

「 谓眼等四根
 身根有三种
 意根及与命
 是根生死依」


谓眼等四根者。如界品说。身根有三种者。身
根说三种。谓身根男根女根。意者意根前已
说。以意界即意根故。及与命者。寿说命根。是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0a 页 T28-0940.png
根生死依者。此诸根生死依故立根。问根有
何义。答。

「 增上是根义
 五根说四种
 当知馀四根
 各有二增上」


增上是根义者。彼增上义是根义。端严义是
根义。胜义是根义。上义是根义。主义是根
义。虽一切有为法各各增上。然或劣或胜。当
知胜者立根如人主天主。问增上义有几种。
答眼等四种增上。谓眼等五根四种增上缘。
所谓令身端严。导养己身。依生识不共事。彼
眼根令身端严者。若眼根不具人不喜见。多
所憎恶不为增上。导养己身者。若眼见安危
去危就安令身久住。依生识者。依眼生眼识
及相应法。不共事者。唯眼见色非馀。耳根令
身端严导养己身如前说。依生识者。依耳生
耳识及相应法。不共事者。唯耳闻声非馀。馀
根令身端严如前说。导养己身。此三根通抟
食令身久住。依生识者。此三根各各生自分
识。不共事者。各行境界。当知馀四根各有二
增上。男根女根有二事增上缘故胜。谓众生
别相别始者。一众生二根生已。众生别及众
生相别。复次烦恼清净故。谓此二根具足能
作不律仪。乃至能作五无间业断善根。清净
者。谓受律仪得果离欲种三乘种子。若无形
二形不能起如是善恶。命根者。种类相续及
持。意根者。续当来有自在随转。有相续者。如
所说香阴有二心展转现在前。若爱若恚自
在者。如所说心牵世间。如是广说。

「 受或烦恼分
 信等依清净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0b 页 T28-0940.png
 九根若无漏
 此三依于道」


受或烦恼分者。苦乐喜忧舍受。随顺烦恼
分。为增上缘。谓受熏诸烦恼。以受乐著故。
烦恼乐著。复次受为烦恼清净增上缘。烦恼
分者。如所说乐受贪使。苦受恚使。舍受痴
使。清净分者。如所说乐己心定因。苦集信
依六出离。舍行信等。信等依清净者。随顺清
净故。信等五根修清净分。九根若无漏是三
依于道者。信等五根喜乐舍及意根。此九根
有漏无漏。若无漏者。依道故立三根。若随信
行随法行道所摄。是未知根。若信解脱见
到道所摄。是已知根。若无学道所摄。是无知
根。已说诸根。馀因缘择品当说。问此诸根
何界系。答。

「 欲界四善八
 色种根有七
 心法则有十
 一心三根二」


欲界四者。谓男根女根苦根忧根欲界系。馀
色根及意根。如界品说。如意根。信等及舍
根亦如是。乐根喜根。若有漏欲色界系。无漏
则不系。命根杂品当说。三无漏根不断故不
系。问几善。答善八。谓信等五根三无漏根。
是善爱果故。命根及诸受有报果当说。馀
如界品说。色种根有七者。眼等七根是色。
馀者非色。问几性心。几性心法。几非心。几
非心法。答心法则有十。谓信等五根五受根。
此是心法。心相应故。一心者意根。是心自性。
得心相故。命根等八。非心非心法。无缘故。三
根二者。无漏三根有二种。谓心法及心。性
多集故。问几有报几无报。答。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0c 页 T28-0940.png

「 于此诸根中
 一及十有报
 十二中是报
 命根唯是报」


于此诸根中一及十有报者。忧根一向有报。
彼善不善有漏故。现在方便生故。非报生。
非威仪。非工巧。非学习法故。亦非无漏。从烦
恼生故。意根不善善有漏是有报。无漏无记
是无报。三受亦如是。苦根善不善是有报。无
记是无报。信等五根若有漏是有报。若无漏
是无报馀命根等八是无报。无记性故。三无
漏是无报。问几是报几非报。答十二中是报。
谓色根七有是报有非报如界品说。意根及
四受或是报或非报。若善不善果是报。命
根唯是报者。命根一向是报有欲令是正受
果。问初生时得几根报。答。

「 二或六七八
 最初生时得
 当知欲界报
 色六无色一」


二或六七八最初生时得。当知欲界报者。此
诸根渐渐生。谓胎生卵生湿生。彼初生刹那
得二根。谓身根命根。彼刹那意根。是秽污非
不秽污。心相续受生故。舍根亦如是。馀根
亦得而不说。非报故。化生无形六。谓五色
根及命根一形七二形八。此一向说欲界。色
六无色一者。色界得六根。一向化生故无男
女前已说。无色界唯一命根。问命终时几根
最后舍。答。

「 舍四八与九
 或复舍于十
 渐终及顿没
 善舍各增五」


舍四八与九。或复舍于十渐终及顿没者。无
记心渐命终舍四根。谓身意命舍。若无形无
记心一时命终舍八根。谓眼等五根意命及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1a 页 T28-0941.png
舍根。无记心一形九二形十。不善心亦尔。问
善心舍几根。答善舍各增五。若善心命终各
增信等五根。是说欲界没还生欲界者欲界
没生上界者。除无形二形。离欲俱非分故。色
无色界命终。随所得根亦如是说无渐命终。
此说诸根现在前舍非成就舍。不隐没无记
说得舍。善者于此命终即此生说行舍。若生
馀处则得舍。问几见断几修断几不断。答。

「 二断无断四
 六根则二种
 三无漏不断
 馀则修道断」


二断无断四者。谓意根乐根喜根舍根有三
种。或见断或修断或不断。彼随信行随法行
道断说见断。信解脱见到道断说修断。无
漏说不断。六根则二种者。谓忧根见断及修
断。信等五根修断及不断非见断。不染污故。
三无漏不断者。一向无漏故。馀则修道断
者。谓馀九根修道断。命根等八不隐没无记
故非见断。堕生故非无断。苦根五识身相应
故非见断。从烦恼生故非不断。问若成就根
彼成就几根。答。

「 或成就三四
 五七及与八
 十一与十三
 是说定成就」


若成就意根必成就三根。谓意命舍。馀或成
就。或不成就。眼耳鼻舌根若生色界必成就。
若生欲界得而不失则成就。若生无色界及
生欲界。处胎渐厚诸根未满及得而失则不
成就。身根若生欲色界必成就。生无色界不
成就。乐根生遍净天若下及圣人生上必成
就。凡夫生上不成就。喜根生光音天必成就。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1b 页 T28-0941.png
馀如乐根说。苦根生欲界必成就。生上界不
成就。忧根未离欲必成就。离欲不成就。信等
五根不断善根必成就。断则不成就。三无漏
根随地圣人必成就(见地修地无学地也)。凡夫不成就。如
意根。命根舍根亦如是。若成就身根必成就
四根。谓身意命舍。馀如前说若成就乐根亦
成就四根。谓命意乐舍。若成就眼根必成就
五根。谓身意命舍及眼根。耳鼻舌根亦如
是。若成就喜根亦成就五根。谓喜乐意命舍。
若成就苦根必成就七根。谓身意命四受除
忧根。若成就男根必成就八根。谓前七及
一形。女根亦如是。若成就忧根亦成就八
根。谓身意命及五受。若成就信根亦成就八
根。谓信等五根及意命舍。精进念定慧根亦
如是。若成就已知根必成就十一根。谓意
命喜乐舍信等五根及已知根。无知根亦如
是。若成就未知根必成就十三根。谓身意命
苦乐喜舍信等五根及未知根。问几根得沙
门果。答。

「 九根得初果
 或获二沙门
 谓以十一根
 究竟第四果」


九根得初果者。九根得须陀洹果。谓意根舍
根信等五根未知已知根。未知根无碍道。
已知根解脱道。俱有七根。或获二沙门者。若
倍欲尽得斯陀含果。九根如前说。若欲爱尽
得阿那含果。亦九根八根如前说。三受随所
用说。若次第得斯陀含果。世俗道七。谓意
舍及信等五根。无漏道八。前七及已知根。次
第得阿那含果亦如是。谓以十一根究竟第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1c 页 T28-0941.png
四果者。十一根得阿罗汉果。谓意根及三受
信等五根已知根无知根。已知根无碍道
无知根解脱道。问此云何为分定为用定耶。
若分定者阿那含果亦有三受。若用定者无
此三用。尚无二受一时行。何况三耶。答用定
身故。非刹那故。谓以乐根得阿罗汉果。于彼
退已复从喜根得。若复退已复从舍根得。而
阿那含果以此受得。若彼退者还从此受得
非馀。问世尊修多罗说六识身。此诸识识
何境界。答。

「 若取诸根义
 五种心境界
 若取一切法
 是则说意识」


若取诸根义五种心境界者。色等五境界五
识所取。眼识取色乃至身识取触。受自相故。
及现在境界故。若取一切法是则说意识者。
意识缘一切法。共相境界故。思惟故。数数
念故。此义广说如界品已说。识境界智境
界今当说。

「 欲色界诸阴
 无色与无漏
 有依无依八
 及彼二无为」


有十法欲界相应不相应。色无色界亦如是。
有为无漏相应不相应二种无为善及无记。
问此十法智所知一一智几法为境界。答。

「 五法应当知
 法智之境界
 比智七为缘
 他心境界三」


五法应当知法智之境界者。谓欲界相应不
相应无漏相应不相应无为善。比智七为缘
者。谓色无色界及无漏相应不相应无为善。
他心境界三者。谓欲色界及无漏相应心心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2a 页 T28-0942.png
法境界故。

「 有漏当知十
 因果智有六
 解脱一道二
 馀二境界九」


有漏当知十者。等智行一切十法。广境界故。
因果智有六者。苦集智知六法。谓三界相应
不相应有漏境界故。法智比智故。解脱一者。
灭智缘一法。谓无为善数灭境界故。道二者。
道智缘二法。谓有为无漏相应不相应学无
学境界故。馀二境界九者。尽智无生智缘九
法。除无记无为四谛境界故。问诸使何所使。
答。

「 自地诸烦恼
 定使于自地
 自种一切遍
 随使于彼种」


自地诸烦恼定使于自地者。彼欲界烦恼即
使欲界法。乃至第一有亦如是。胜故对治故
下不使上。离欲身行故上不使下。自种一切
遍随使于彼种者。自种诸法自种使所使一
切遍亦他种。五种境界故。

「 若定三界法
 三界使所使
 二界生当知
 一界亦复然」


若定三界法三界使所使者。三界所摄五种
法。彼三界一切使所使。如是一切法随所应
说。二界生当知者。二界所摄法。二界烦恼所
使随其所应。谓觉观欲。色界五种。彼欲色界
一切使所使。谓意根。三界五种。彼三界一切
使所使。如是一切法随其所应。一界亦复然
者。若定一界法彼一界使所使。谓忧根。欲界
五种。彼欲界一切使所使。如是一切法随其
所应。
修多罗品第八¶ 第 942b 页 T28-0942.png

「 此经牟尼说
 其性已分别
 识知及诸使
 当知是三门」


此佛所说修多罗。我已具分别。当以三门通。
所谓识门智门使门。如施欲界修道断五阴
性。彼七智知。除比智灭智道智。欲界故除比
智。有漏故除灭智道智。三识识。谓眼识耳识
意识。四入摄故。欲界一切遍及修道所断使
所使戒八智知。除他心智灭智。三识识。谓
眼识耳识意识。欲色界一切遍及修道所断
使所使。修者不放逸性九智知。除灭智。意识
识三界一切遍及修道所断使所使。一切修
多罗皆如是说。随其所应。若总说义。欲知
摄者当观界建立。欲知智门者当观谛建立。
欲知识门者当观入建立。欲知使门者当观
种建立。如是说者此则易知(修多罗品竟)
《杂阿毗昙心论》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