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0b 页
《鞞婆沙论》卷第八
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
**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四谛者。苦谛习谛尽谛道谛。问曰。四谛有何
性。阿毗昙者说曰。五盛阴是苦谛。有漏因是
习谛。数缘灭是尽谛。学无学法是道谛。譬
喻者说曰。名及色是苦谛。行及结是习谛。行
及结灭是尽谛。止及观是道谛。鞞婆阇婆提
说曰。八苦相是苦是苦谛。馀苦虽苦非苦谛。
当来有爱是习是习谛。馀爱及馀有漏法。虽
习非习谛。当来有爱灭是尽是尽谛。馀爱及
馀有漏法灭虽尽非尽谛。学八种道是道是
道谛。馀学法及一切无学法虽道非道谛。问
曰。如汝说阿罗汉应不成就二谛。习谛及道
谛。不成就习谛者。谓彼当来有爱是习谛。彼
阿罗汉除欲时当来有爱尽也。不成就道谛
者。谓彼学八种道是道谛。彼阿罗汉得果时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0c 页 T28-0470.png
舍学八种道。尊者瞿沙说曰。己阴及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苦是苦是苦谛。但观
时观己阴。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
问曰。何以故尔。答曰。谓彼观是苦此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不能生苦无命。此他阴众生
数非众生数。于此己阴生苦。若无此己阴者。
彼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当生何苦。以是故。
彼作此智。生经中设数己阴极生苦。他阴不
如此。因己阴他阴生苦。不因他阴己阴生苦。
以是故观己阴不观馀。谓己阴因及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习是习谛。但观时观
已阴因。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谓己阴
尽。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尽。彼一切是尽
是尽谛。但观时观己阴尽。不观他阴众生数
非众生数尽。谓己阴道及他阴众生数非众
生数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谛。但观时观己阴
道。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道。如是说者。
谓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是
苦是苦谛。观时亦尽观。
问曰。如彼观时观苦。彼他阴众生数非众生
数不生苦当何观。答曰。设不生苦。但彼一切
有无智欲令生智。有疑欲令生定。有谤欲令
生信。复次何得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不生
我苦。若他以手以足打我者。我宁不生苦
耶。如是若于上若木若石堕我上者。我宁不
生苦耶。以是故谓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
生数彼一切是苦。是苦谛观时尽观苦相故。
谓己阴因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因彼一
切是习。是习谛观时尽观本末故。谓己阴尽
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苦是苦是苦谛。但观
时观己阴。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
问曰。何以故尔。答曰。谓彼观是苦此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不能生苦无命。此他阴众生
数非众生数。于此己阴生苦。若无此己阴者。
彼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当生何苦。以是故。
彼作此智。生经中设数己阴极生苦。他阴不
如此。因己阴他阴生苦。不因他阴己阴生苦。
以是故观己阴不观馀。谓己阴因及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习是习谛。但观时观
已阴因。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谓己阴
尽。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尽。彼一切是尽
是尽谛。但观时观己阴尽。不观他阴众生数
非众生数尽。谓己阴道及他阴众生数非众
生数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谛。但观时观己阴
道。不观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道。如是说者。
谓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彼一切是
苦是苦谛。观时亦尽观。
问曰。如彼观时观苦。彼他阴众生数非众生
数不生苦当何观。答曰。设不生苦。但彼一切
有无智欲令生智。有疑欲令生定。有谤欲令
生信。复次何得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不生
我苦。若他以手以足打我者。我宁不生苦
耶。如是若于上若木若石堕我上者。我宁不
生苦耶。以是故谓己阴及他阴众生数非众
生数彼一切是苦。是苦谛观时尽观苦相故。
谓己阴因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因彼一
切是习。是习谛观时尽观本末故。谓己阴尽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1a 页 T28-0471.png
及他阴。众生数非众生数尽彼一切是尽。是
尽谛观时尽观止相故。谓己阴道及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谛观时
尽观出要相故。此是诸谛性。已种相所有自
然。说性已当说行。何以故说谛。谛有何义。答
曰。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虚义
是谛义。问曰。若实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数缘
尽亦实亦审。亦如彼何以故不立谛。答曰。谓
法痈痈因离痈能离痈。痈者是苦谛。痈因者
是习谛。离痈者是尽谛。能离痈者是道谛。彼
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痈非痈因非离痈非
能离痈。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刺刺因
离刺能离刺。刺者是苦谛。刺因者是习谛。
离刺者是尽谛。能离刺者是道谛。彼立谛。彼
虚空非数缘尽非刺非刺因非离刺非能离
刺。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病病因离病能
离病。病是苦谛。病因是习谛。离病是尽谛。能
离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病
非病因非离病非能离病。是故彼不立谛。或
曰。谓法灾患灾患因离灾患能离灾患。灾患
者是苦谛。灾患因者是习谛。离灾患者是尽
谛。能离灾患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灾患非灾患因非离灾患非能离灾
患。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苦苦因离苦能
离苦。苦者是苦谛。苦因者是习谛。离苦者是
尽谛。能离苦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苦非苦因非离苦非能离苦。是故彼
不立谛。或曰。谓法阴阴因离阴能离阴。阴者
是苦谛。阴因者是习谛。离阴者是尽谛。能离
尽谛观时尽观止相故。谓己阴道及他阴。众
生数非众生数道彼一切是道。是道谛观时
尽观出要相故。此是诸谛性。已种相所有自
然。说性已当说行。何以故说谛。谛有何义。答
曰。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虚义
是谛义。问曰。若实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数缘
尽亦实亦审。亦如彼何以故不立谛。答曰。谓
法痈痈因离痈能离痈。痈者是苦谛。痈因者
是习谛。离痈者是尽谛。能离痈者是道谛。彼
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痈非痈因非离痈非
能离痈。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刺刺因
离刺能离刺。刺者是苦谛。刺因者是习谛。
离刺者是尽谛。能离刺者是道谛。彼立谛。彼
虚空非数缘尽非刺非刺因非离刺非能离
刺。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病病因离病能
离病。病是苦谛。病因是习谛。离病是尽谛。能
离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病
非病因非离病非能离病。是故彼不立谛。或
曰。谓法灾患灾患因离灾患能离灾患。灾患
者是苦谛。灾患因者是习谛。离灾患者是尽
谛。能离灾患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灾患非灾患因非离灾患非能离灾
患。是故彼不立谛。或曰。谓法苦苦因离苦能
离苦。苦者是苦谛。苦因者是习谛。离苦者是
尽谛。能离苦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苦非苦因非离苦非能离苦。是故彼
不立谛。或曰。谓法阴阴因离阴能离阴。阴者
是苦谛。阴因者是习谛。离阴者是尽谛。能离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1b 页 T28-0471.png
阴者是道谛。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尽非阴
非阴因非离阴非能离阴。是故彼不立谛。或
曰。谓此岸彼岸河筏。此岸者是苦谛。彼岸者
是尽谛。河者是习谛。筏者是道谛。彼立谛。彼
虚空非数缘尽非此岸非彼岸非河非筏。是
故彼不立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无漏故
不摄苦谛习谛。无记故不摄尽谛。无为故不
摄道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常故非三谛。
无记故非尽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非阴
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世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谓
法喜处缘及厌处缘。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
尽非喜处缘亦非厌处缘。以是不立谛。或
曰。谓法邪见及无漏见缘是立谛。彼虚空非
数缘尽非邪见亦非无漏见缘。是故彼不立
谛。或曰。谓法是因是果彼立谛。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是因非是果。是故彼不立谛。
问曰。若不颠倒义是谛义者。不应颠倒谛所
摄。以颠倒故。答曰。行故相貌故一向颠倒住
故说颠倒。如彼有审实种相。如是谛所摄。或
曰。如彼有因有果。是谛所摄。如无常计常苦
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如是说颠倒。问曰。
若不虚义是谛义者。不应虚谛所摄。以虚故。
答曰。奸伪欺诳一向佞谄住故说妄语。如彼
有审实种相。是谛所摄。或曰。如彼有因有果
是谛所摄。如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
闻闻言不闻。不分别言分别分别言不分别
(鼻舌身三情总名也)。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是说妄语。是谓
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虚义是
非阴因非离阴非能离阴。是故彼不立谛。或
曰。谓此岸彼岸河筏。此岸者是苦谛。彼岸者
是尽谛。河者是习谛。筏者是道谛。彼立谛。彼
虚空非数缘尽非此岸非彼岸非河非筏。是
故彼不立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无漏故
不摄苦谛习谛。无记故不摄尽谛。无为故不
摄道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常故非三谛。
无记故非尽谛。或曰。彼虚空非数缘尽。非阴
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世故非三谛。无记故非尽谛。或曰。谓
法喜处缘及厌处缘。彼立谛。彼虚空非数缘
尽非喜处缘亦非厌处缘。以是不立谛。或
曰。谓法邪见及无漏见缘是立谛。彼虚空非
数缘尽非邪见亦非无漏见缘。是故彼不立
谛。或曰。谓法是因是果彼立谛。彼虚空非数
缘尽非是因非是果。是故彼不立谛。
问曰。若不颠倒义是谛义者。不应颠倒谛所
摄。以颠倒故。答曰。行故相貌故一向颠倒住
故说颠倒。如彼有审实种相。如是谛所摄。或
曰。如彼有因有果。是谛所摄。如无常计常苦
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如是说颠倒。问曰。
若不虚义是谛义者。不应虚谛所摄。以虚故。
答曰。奸伪欺诳一向佞谄住故说妄语。如彼
有审实种相。是谛所摄。或曰。如彼有因有果
是谛所摄。如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闻言
闻闻言不闻。不分别言分别分别言不分别
(鼻舌身三情总名也)。不知言知知言不知。是说妄语。是谓
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虚义是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1c 页 T28-0471.png
谛义。问曰。苦有何相。习尽道有何相。尊者婆
须蜜说曰。逼迫相是苦相。本末相是习相。止
相是尽相。出要相是道相。重说曰。已转成
是苦相。当转相是习相。离行相是尽相。能离
行相是道相。重说曰。已成轮转生死是苦相。
当轮转生死是习相。已离轮转生死是尽相。
能离轮转生死是道相。尊者昙摩多罗说曰。
诸尊。处所中作谛相。彼五盛阴堆阜如铁
团。入三苦依在内杂如铁团著火中。火入铁
同火色。观苦当如是。此苦行所转结所变易
有所趣连续有。此合会有当观习谛。中起离
结行不复连续有。此合会有当观是尽谛。修
习止观知兴衰法有因得尽。此合会有当观
道谛。是故说诸尊处所中作谛相。如世尊所
说偈。
「 一谛无有二
谓众生生疑
难陀观诸谛
我说非沙门」
问曰。如四谛。何以故佛说一谛无有二。尊者
波奢说曰。一一谛故。世尊说一谛无有二。一
谛者是苦谛。更无二苦谛。一谛者是习谛。更
无二习谛。一谛者是尽谛。更无有二尽谛。一
谛者是道谛。更无有二道谛。是故世尊说一
谛无有二。或曰。一谛者是尽谛。断多计解脱
意故。异学欲令多有解脱无身无量意净聚无
想聚世尊说彼非解非脱非出要非离。唯有
一第一义解脱。谓尽谛是。是谓断多计解脱
意故。世尊说一谛无二。或曰。一谛者道谛
是。断多计道意故。异学欲令多有道。不食
卧灰上叉手随日月服气食果裸形卧𣗥上著
须蜜说曰。逼迫相是苦相。本末相是习相。止
相是尽相。出要相是道相。重说曰。已转成
是苦相。当转相是习相。离行相是尽相。能离
行相是道相。重说曰。已成轮转生死是苦相。
当轮转生死是习相。已离轮转生死是尽相。
能离轮转生死是道相。尊者昙摩多罗说曰。
诸尊。处所中作谛相。彼五盛阴堆阜如铁
团。入三苦依在内杂如铁团著火中。火入铁
同火色。观苦当如是。此苦行所转结所变易
有所趣连续有。此合会有当观习谛。中起离
结行不复连续有。此合会有当观是尽谛。修
习止观知兴衰法有因得尽。此合会有当观
道谛。是故说诸尊处所中作谛相。如世尊所
说偈。
「 一谛无有二
谓众生生疑
难陀观诸谛
我说非沙门」
问曰。如四谛。何以故佛说一谛无有二。尊者
波奢说曰。一一谛故。世尊说一谛无有二。一
谛者是苦谛。更无二苦谛。一谛者是习谛。更
无二习谛。一谛者是尽谛。更无有二尽谛。一
谛者是道谛。更无有二道谛。是故世尊说一
谛无有二。或曰。一谛者是尽谛。断多计解脱
意故。异学欲令多有解脱无身无量意净聚无
想聚世尊说彼非解非脱非出要非离。唯有
一第一义解脱。谓尽谛是。是谓断多计解脱
意故。世尊说一谛无二。或曰。一谛者道谛
是。断多计道意故。异学欲令多有道。不食
卧灰上叉手随日月服气食果裸形卧𣗥上著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2a 页 T28-0472.png
弊草衣。世尊说此非道是恶道此不可依非
是人所行恶人所行。唯一第一义道。谓道谛
是。是谓断多计道意故。世尊说一谛无二。如
世尊所说契经。二谛等谛第一义谛。问曰。云
何等谛云何第一义谛。答曰。等谛者。苦谛习
谛等入此中。谓妇人男子小儿小女。若来若
去若坐若住现种种行。第一义谛者。尽谛道
谛。更有说者。等谛者三谛。彼尽亦说如城现
如彼岸。第一义谛者是道谛。更有说者。一切
四谛是等谛。亦第一义谛彼道谛。亦说如筏观如山。是故一切四谛是等谛。亦第一义
谛。苦谛习谛中等如前所说。妇人男子小儿
小女。若来若去若坐若住现种种行。第一义
者。无常苦空非我。因习有缘尽谛中等如所
说。如园观彼岸城。三耶三佛所说第一义者。
尽止妙离。道谛等者如所说筏大石山。生
七花成八种水。第一义者。道正趣出要。是故
一切四谛中趣等亦趣第一义。问曰。若一
切四谛中起等亦起第一义者。彼等应有十
八界十二入五阴第一义。亦应有十八界十
二入五阴。彼等谛第一义谛何差别。尊者
婆须蜜说曰。等谛者是诸法名。第一义谛是
诸法性。重说曰。等谛者是俗数。第一义谛者
贤圣数。等谛第一义谛是谓差别。问曰。彼
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义耶。为非耶。若等于
第一义中是第一义者。应有一谛。是第一义
谛无有二谛。若等谛于第一义中非第一义
者。亦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谛。作此
论已。答曰。有此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若等
是人所行恶人所行。唯一第一义道。谓道谛
是。是谓断多计道意故。世尊说一谛无二。如
世尊所说契经。二谛等谛第一义谛。问曰。云
何等谛云何第一义谛。答曰。等谛者。苦谛习
谛等入此中。谓妇人男子小儿小女。若来若
去若坐若住现种种行。第一义谛者。尽谛道
谛。更有说者。等谛者三谛。彼尽亦说如城现
如彼岸。第一义谛者是道谛。更有说者。一切
四谛是等谛。亦第一义谛彼道谛。亦说如筏观如山。是故一切四谛是等谛。亦第一义
谛。苦谛习谛中等如前所说。妇人男子小儿
小女。若来若去若坐若住现种种行。第一义
者。无常苦空非我。因习有缘尽谛中等如所
说。如园观彼岸城。三耶三佛所说第一义者。
尽止妙离。道谛等者如所说筏大石山。生
七花成八种水。第一义者。道正趣出要。是故
一切四谛中趣等亦趣第一义。问曰。若一
切四谛中起等亦起第一义者。彼等应有十
八界十二入五阴第一义。亦应有十八界十
二入五阴。彼等谛第一义谛何差别。尊者
婆须蜜说曰。等谛者是诸法名。第一义谛是
诸法性。重说曰。等谛者是俗数。第一义谛者
贤圣数。等谛第一义谛是谓差别。问曰。彼
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义耶。为非耶。若等于
第一义中是第一义者。应有一谛。是第一义
谛无有二谛。若等谛于第一义中非第一义
者。亦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谛。作此
论已。答曰。有此等于第一义中是第一。若等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2b 页 T28-0472.png
谛于第一义中非第一义者。如来说二不是
真实。若如来说二真实者。是故可知等谛于
第一义中是第一义。问曰。若等谛于第一义
中是第一义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
谛。答曰。是一谛第一义谛。问曰。若是一谛第
一义谛者。云何如来说二谛。答曰。因事故如
来说二谛。若事是等谛。此事非第一义谛。若
事第一义谛。此事非等谛。如一痛说四缘。因
缘次第缘增上缘所缘缘。彼虽一痛说四缘。
但若事因缘非此事乃至增上缘。若事增上
缘非此事乃至因缘。如是一痛说六因。相应
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报因所作因。彼
虽一痛说六因。但若事相应因非此事乃至所
作因。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应因。如是
一谛第一义谛。若事等谛非此事第一义谛。
若事第一义谛非此事等谛。尊者陀罗难提
说曰。性名等谛。苦谛习谛所摄。如世尊契经
所说。异学梵志梵志有三谛。云何为三。此异
学梵志梵志作是说。不害一切众生。若异学
梵志梵志作是说。不害一切众生。是谓异学
梵志梵志一谛。复次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
我于他无所为他于我无所为。若异学梵志
梵志作是说。我于他无所为他于我无所为。
是谓异学梵志梵志二谛。复次异学梵志梵
志作是说。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若异学梵志
梵志作是说。诸所习法皆是尽法。是谓异学
梵志梵志三谛。问曰。此中云何说梵志云何
谛。答曰。梵志者外。谛者即此三。馀者尽虚
妄。更有说者。梵志者此内法。谛者即此三。世
真实。若如来说二真实者。是故可知等谛于
第一义中是第一义。问曰。若等谛于第一义
中是第一义应有一谛。是第一义谛无有二
谛。答曰。是一谛第一义谛。问曰。若是一谛第
一义谛者。云何如来说二谛。答曰。因事故如
来说二谛。若事是等谛。此事非第一义谛。若
事第一义谛。此事非等谛。如一痛说四缘。因
缘次第缘增上缘所缘缘。彼虽一痛说四缘。
但若事因缘非此事乃至增上缘。若事增上
缘非此事乃至因缘。如是一痛说六因。相应
因共有因自然因一切遍因报因所作因。彼
虽一痛说六因。但若事相应因非此事乃至所
作因。若事所作因非此事乃至相应因。如是
一谛第一义谛。若事等谛非此事第一义谛。
若事第一义谛非此事等谛。尊者陀罗难提
说曰。性名等谛。苦谛习谛所摄。如世尊契经
所说。异学梵志梵志有三谛。云何为三。此异
学梵志梵志作是说。不害一切众生。若异学
梵志梵志作是说。不害一切众生。是谓异学
梵志梵志一谛。复次异学梵志梵志作是说。
我于他无所为他于我无所为。若异学梵志
梵志作是说。我于他无所为他于我无所为。
是谓异学梵志梵志二谛。复次异学梵志梵
志作是说。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若异学梵志
梵志作是说。诸所习法皆是尽法。是谓异学
梵志梵志三谛。问曰。此中云何说梵志云何
谛。答曰。梵志者外。谛者即此三。馀者尽虚
妄。更有说者。梵志者此内法。谛者即此三。世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2c 页 T28-0472.png
尊说契经断异学意故。异学自言是梵志。常
逼促他为斋故。杀牛亦杀羊鸡猪。亦杀种种
众生为斋故。世尊说逼促他非梵志。谓不害
一切众生。是第一义梵志。异学自言是梵志。
有所为故行梵行。为天女为天食。世尊说。若
有所为故行梵行非梵志。谓无所著无所爱
无所为行梵行。是第一义梵志。异学自言是
梵志。著断灭计常。世尊说。若著断灭计常非
梵志。谓诸所习法皆是尽法。是谓第一义梵
志。是谓梵志。此内法谛者即此三。佛说契经
断异学意故。或曰。此中说三分法身戒身定
身慧身。彼不害一切众生者是戒身。我不为
他他不为我者是定身。诸所习法皆是尽法
者是慧身。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尔。或曰。
此中说三三昧方便。空无愿无相。彼不害一
切众生者。是空三昧方便。我不为他他不
为我者。是无愿三昧方便。诸所有习法皆尽
者。是无相三昧方便。或曰。此中说根本三三
昧。空无愿无相三昧。彼不害一切众生者。
是空三昧。我不为他他不为我者。是无愿三
昧。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者。是无相三昧。以是
故此中说根本三三昧。如佛契经说。此是已
行正法。所谓广说四谛。问曰。何以故说已正
行。答曰。谓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是
谓说已正行问曰。云何知。答曰。有佛契经。契
经中有头陀梵志。到世尊所而说偈言。
「 我观世天人
梵志行无积
我今礼大仙
拔我疑网刺」
问曰。此梵志何所说。答曰。彼梵志懈怠。至世
逼促他为斋故。杀牛亦杀羊鸡猪。亦杀种种
众生为斋故。世尊说逼促他非梵志。谓不害
一切众生。是第一义梵志。异学自言是梵志。
有所为故行梵行。为天女为天食。世尊说。若
有所为故行梵行非梵志。谓无所著无所爱
无所为行梵行。是第一义梵志。异学自言是
梵志。著断灭计常。世尊说。若著断灭计常非
梵志。谓诸所习法皆是尽法。是谓第一义梵
志。是谓梵志。此内法谛者即此三。佛说契经
断异学意故。或曰。此中说三分法身戒身定
身慧身。彼不害一切众生者是戒身。我不为
他他不为我者是定身。诸所习法皆是尽法
者是慧身。如三身三戒三思惟亦尔。或曰。
此中说三三昧方便。空无愿无相。彼不害一
切众生者。是空三昧方便。我不为他他不
为我者。是无愿三昧方便。诸所有习法皆尽
者。是无相三昧方便。或曰。此中说根本三三
昧。空无愿无相三昧。彼不害一切众生者。
是空三昧。我不为他他不为我者。是无愿三
昧。诸所习法皆是尽法者。是无相三昧。以是
故此中说根本三三昧。如佛契经说。此是已
行正法。所谓广说四谛。问曰。何以故说已正
行。答曰。谓已行者已修道行非因他修道。是
谓说已正行问曰。云何知。答曰。有佛契经。契
经中有头陀梵志。到世尊所而说偈言。
「 我观世天人
梵志行无积
我今礼大仙
拔我疑网刺」
问曰。此梵志何所说。答曰。彼梵志懈怠。至世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3a 页 T28-0473.png
尊所已。沙门瞿昙为我故修道。令我意中结
尽。世尊为彼说偈。
「 我不能脱汝
梵志及馀世
若知极妙道
汝可度此流」
问曰。如来何所说答曰。世尊说。梵志。不因他
修道令汝结尽。若梵志。因他修道汝结尽者。
我在道树下时一切众生皆应结尽。我于一
切众生极有大悲。但梵志。非因他修道令汝
结尽梵志。如己病服药。非他病得愈。如是梵
志。己有结病服圣道药。非他结病得愈。如梵
志己服乐己病愈。如是梵志己有结病。服圣
道药己结病愈。以此契经可知。自行四谛非
因他行。是故说己正行。或曰。不正令入正。是
故说己正行。不正者凡夫是。正者圣道是。令
不正凡夫使入于正道果。是故说己正行。或
曰。正令入正。是故说己正行。正者世间第一
法。正者苦法忍。今正世间第一法使入正苦法
忍。是故说己正行。问曰。何以故圣谛说己正
行。非说界入阴。答曰。谓此圣谛极上受化者
亦极上。说界者为始行。说入者为少习行。说
阴者为己成行。此圣谛一向近法身。谓彼近
见圣谛者。或曰。谓说圣谛取證得果。除结漏
尽非界入阴。以是故圣谛说己正行非界入
阴。问曰。四圣谛者。云何立四圣谛为种耶。为
因果耶。为观耶。若种者应有三。离苦无习离
习无苦。是一谛尽二道三。若因果者应有五。
如苦有因有果。是二谛道亦有因有果。是四
谛尽谛五若观者应有八。前观欲界苦。后观
色无色界。前观欲界行因。后观色无色界。前
尽。世尊为彼说偈。
「 我不能脱汝
梵志及馀世
若知极妙道
汝可度此流」
问曰。如来何所说答曰。世尊说。梵志。不因他
修道令汝结尽。若梵志。因他修道汝结尽者。
我在道树下时一切众生皆应结尽。我于一
切众生极有大悲。但梵志。非因他修道令汝
结尽梵志。如己病服药。非他病得愈。如是梵
志。己有结病服圣道药。非他结病得愈。如梵
志己服乐己病愈。如是梵志己有结病。服圣
道药己结病愈。以此契经可知。自行四谛非
因他行。是故说己正行。或曰。不正令入正。是
故说己正行。不正者凡夫是。正者圣道是。令
不正凡夫使入于正道果。是故说己正行。或
曰。正令入正。是故说己正行。正者世间第一
法。正者苦法忍。今正世间第一法使入正苦法
忍。是故说己正行。问曰。何以故圣谛说己正
行。非说界入阴。答曰。谓此圣谛极上受化者
亦极上。说界者为始行。说入者为少习行。说
阴者为己成行。此圣谛一向近法身。谓彼近
见圣谛者。或曰。谓说圣谛取證得果。除结漏
尽非界入阴。以是故圣谛说己正行非界入
阴。问曰。四圣谛者。云何立四圣谛为种耶。为
因果耶。为观耶。若种者应有三。离苦无习离
习无苦。是一谛尽二道三。若因果者应有五。
如苦有因有果。是二谛道亦有因有果。是四
谛尽谛五若观者应有八。前观欲界苦。后观
色无色界。前观欲界行因。后观色无色界。前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3b 页 T28-0473.png
观欲界行尽。后观色无色界。前观欲界行道。
后观色无色界。作此论已。答曰。因果故便立
四谛。问曰。若尔者应有五。如苦有因有果。彼
一切苦习趣道。有习趣道贪习趣道轮转生
死习趣道。如是道有因有果。彼一切苦尽趣
道。有尽趣道贪尽趣道轮转生死尽趣道。云
何因果故立四谛。答曰。因三事。有漏无漏故
因果故诽谤信故。此四圣谛二种有漏无漏。
有漏者有因有果。谓有漏因彼立一谛习谛
是。谓有漏有果立二谛苦谛是。无漏种者亦
有因有果。谓无漏有因有果者。立一谛道谛
是。谓无漏有果无因者。立二谛尽谛是。问曰。
谓无漏种有因有果。何以故立一谛非二。答
曰。诽谤信故此苦有二种。谤无苦无习。如此
中二种谤。应当发二种信。彼道谓有因有果。
彼一切同一谤无有道。如同一谤如是应当
发一信。是谓因三事有漏无漏故因果故诽
谤信故立四圣谛。更有说者。亦因观故立四
圣谛。谓欲界苦及色无色界苦。彼一切同一
观逼迫一相故。谓欲界行因。及色无色界行
因。彼一切同一观本末一相故。谓欲界行尽。
及色无色界行尽。彼一切同一观一止相故。
谓欲界行道。及色无色界行道。彼一切同一
观一出要相故。是谓同一观故立四圣谛。问
曰。云何四圣谛为善根圣耶。为无漏圣耶。为
圣所成就耶。若善根圣是圣谛者。便有二谛
善尽谛道谛。二谛三种善不善无记。苦谛
习谛是。若无漏圣是圣谛者。便有二无漏
尽谛道谛。二有漏苦谛习谛。若圣所成就是
后观色无色界。作此论已。答曰。因果故便立
四谛。问曰。若尔者应有五。如苦有因有果。彼
一切苦习趣道。有习趣道贪习趣道轮转生
死习趣道。如是道有因有果。彼一切苦尽趣
道。有尽趣道贪尽趣道轮转生死尽趣道。云
何因果故立四谛。答曰。因三事。有漏无漏故
因果故诽谤信故。此四圣谛二种有漏无漏。
有漏者有因有果。谓有漏因彼立一谛习谛
是。谓有漏有果立二谛苦谛是。无漏种者亦
有因有果。谓无漏有因有果者。立一谛道谛
是。谓无漏有果无因者。立二谛尽谛是。问曰。
谓无漏种有因有果。何以故立一谛非二。答
曰。诽谤信故此苦有二种。谤无苦无习。如此
中二种谤。应当发二种信。彼道谓有因有果。
彼一切同一谤无有道。如同一谤如是应当
发一信。是谓因三事有漏无漏故因果故诽
谤信故立四圣谛。更有说者。亦因观故立四
圣谛。谓欲界苦及色无色界苦。彼一切同一
观逼迫一相故。谓欲界行因。及色无色界行
因。彼一切同一观本末一相故。谓欲界行尽。
及色无色界行尽。彼一切同一观一止相故。
谓欲界行道。及色无色界行道。彼一切同一
观一出要相故。是谓同一观故立四圣谛。问
曰。云何四圣谛为善根圣耶。为无漏圣耶。为
圣所成就耶。若善根圣是圣谛者。便有二谛
善尽谛道谛。二谛三种善不善无记。苦谛
习谛是。若无漏圣是圣谛者。便有二无漏
尽谛道谛。二有漏苦谛习谛。若圣所成就是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3c 页 T28-0473.png
圣谛者。非圣亦成就。如所说。谁成就苦谛
习谛。答曰。一切众生。作此论已。答曰。圣所
成就是故圣谛。问曰。如非圣亦成就。如所说。
谁成就苦谛习谛。答曰。一切众生。答曰。谓成
就一切四圣谛。彼是圣。非圣者虽有成就。但
不成就一切四圣谛。是故不说圣。问曰。彼
圣亦不成就四圣谛。谓具缚入苦法忍中。答
曰。少一时项于彼上生苦法智已。成就一切
四圣谛。或曰。此是圣所谛圣所知圣所见圣
所了圣所观圣所觉。是故说圣谛。或曰。谓得
圣戒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谛。或曰。谓
得圣财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谛。或曰。
谓圣得止观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谛。
或曰。谓得圣印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
谛。尊者僧伽婆修说曰。彼时凡人共圣人
诤。凡人说此是我。圣人说此非我。凡人说此
是乐。圣人说此是苦。凡人欲令无因不正因。
圣人欲令有因正因。彼共诤便至世尊所。到
已如此义白世尊。世尊说。如圣所说。此是圣
所谛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观圣所觉。
问曰。如汝说一切洹沙三耶三佛说圣谛。一
切皆有诤耶。此者不论。如是好如前所说。圣
所谛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观圣所觉。
是故说四圣谛。云何四。苦圣谛苦习圣谛苦
尽圣谛苦尽道圣谛。苦圣谛云何。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
略言之五盛阴苦。彼生苦者。因一切苦故。老
苦者少壮变故。病苦者境界断故。死苦者大
忧悲故。怨憎会苦者一切厌恶故。爱别离苦
习谛。答曰。一切众生。作此论已。答曰。圣所
成就是故圣谛。问曰。如非圣亦成就。如所说。
谁成就苦谛习谛。答曰。一切众生。答曰。谓成
就一切四圣谛。彼是圣。非圣者虽有成就。但
不成就一切四圣谛。是故不说圣。问曰。彼
圣亦不成就四圣谛。谓具缚入苦法忍中。答
曰。少一时项于彼上生苦法智已。成就一切
四圣谛。或曰。此是圣所谛圣所知圣所见圣
所了圣所观圣所觉。是故说圣谛。或曰。谓得
圣戒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谛。或曰。谓
得圣财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谛。或曰。
谓圣得止观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谛。
或曰。谓得圣印是圣。彼圣有此谛。是故说圣
谛。尊者僧伽婆修说曰。彼时凡人共圣人
诤。凡人说此是我。圣人说此非我。凡人说此
是乐。圣人说此是苦。凡人欲令无因不正因。
圣人欲令有因正因。彼共诤便至世尊所。到
已如此义白世尊。世尊说。如圣所说。此是圣
所谛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观圣所觉。
问曰。如汝说一切洹沙三耶三佛说圣谛。一
切皆有诤耶。此者不论。如是好如前所说。圣
所谛圣所知圣所见圣所了圣所观圣所觉。
是故说四圣谛。云何四。苦圣谛苦习圣谛苦
尽圣谛苦尽道圣谛。苦圣谛云何。生苦老苦
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
略言之五盛阴苦。彼生苦者。因一切苦故。老
苦者少壮变故。病苦者境界断故。死苦者大
忧悲故。怨憎会苦者一切厌恶故。爱别离苦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4a 页 T28-0474.png
者所念相违故。所求不得苦者不从愿故。略
言之五盛阴苦者众苦依故。复次生苦者起
苦故。老苦者容色败故。病苦者一切不堪故。
死苦者多烦恼热故。怨憎会苦者见不善故。
爱别离苦者善见相违故。所求不得苦者善望
意断故。略言之五盛阴苦者彼一切苦依。此
转非不依。是故说略言之五盛阴苦。问曰。如
五盛阴亦广苦。何以故世尊说略言之五盛
阴苦。答曰。如是略亦苦广亦苦。但多苦故。世
尊说略言之五盛阴苦多苦患故。如彼贼帅
屏处呵责众中亦呵责。用多过故。如是五盛
阴略亦苦广亦苦。但世尊说略言之五盛阴
苦多苦患故。问曰。阴中有乐耶无乐耶。若阴
中有乐者。何以故世尊说苦谛无说乐谛。若
阴中无乐者。摩诃男契经云何通。彼所说摩
诃男若色一向是苦者非乐。乐喜长养离乐。
摩诃男。非是因众生著色。此众生不应著色
摩诃男。若痛想行识一向是苦者非乐。乐喜
长养离乐。摩诃男。非是因众生著识。此众生
不应著识。摩诃男。如色非一向苦乐乐喜长
养不离乐。摩诃男。是因众生著色。以是故众
生著色。摩诃男。如痛想行识非一向苦乐是
乐乐喜长养不离乐。摩诃男。是因众生著识。
以是故众生著识。复次说三痛。乐痛苦痛不
苦不乐痛。苦阴中无乐者。此二经云何通。
作此论已有一说者。阴中有乐。问曰。若阴中
有乐者。摩诃男契经善得通。此经云何通。何
以故说苦谛不说乐谛。答曰。虽阴中有乐但
少。以少故立苦分中。犹如毒瓶一渧蜜堕中
言之五盛阴苦者众苦依故。复次生苦者起
苦故。老苦者容色败故。病苦者一切不堪故。
死苦者多烦恼热故。怨憎会苦者见不善故。
爱别离苦者善见相违故。所求不得苦者善望
意断故。略言之五盛阴苦者彼一切苦依。此
转非不依。是故说略言之五盛阴苦。问曰。如
五盛阴亦广苦。何以故世尊说略言之五盛
阴苦。答曰。如是略亦苦广亦苦。但多苦故。世
尊说略言之五盛阴苦多苦患故。如彼贼帅
屏处呵责众中亦呵责。用多过故。如是五盛
阴略亦苦广亦苦。但世尊说略言之五盛阴
苦多苦患故。问曰。阴中有乐耶无乐耶。若阴
中有乐者。何以故世尊说苦谛无说乐谛。若
阴中无乐者。摩诃男契经云何通。彼所说摩
诃男若色一向是苦者非乐。乐喜长养离乐。
摩诃男。非是因众生著色。此众生不应著色
摩诃男。若痛想行识一向是苦者非乐。乐喜
长养离乐。摩诃男。非是因众生著识。此众生
不应著识。摩诃男。如色非一向苦乐乐喜长
养不离乐。摩诃男。是因众生著色。以是故众
生著色。摩诃男。如痛想行识非一向苦乐是
乐乐喜长养不离乐。摩诃男。是因众生著识。
以是故众生著识。复次说三痛。乐痛苦痛不
苦不乐痛。苦阴中无乐者。此二经云何通。
作此论已有一说者。阴中有乐。问曰。若阴中
有乐者。摩诃男契经善得通。此经云何通。何
以故说苦谛不说乐谛。答曰。虽阴中有乐但
少。以少故立苦分中。犹如毒瓶一渧蜜堕中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4b 页 T28-0474.png
不因一渧蜜故毒瓶。得名蜜瓶。但毒多故名
为毒瓶非蜜瓶。如是虽阴中有乐但少。以少
故立苦分中。更有说者。阴中无乐。问曰。若阴
中无乐者。此经若为通。以是故说苦谛不
说乐谛。摩诃男契经云何通。答曰。此说是俗
数亦说圣数。如俗数者阴中可有乐。如彼行
疲小息便言乐。寒小得热便言乐。热得少凉
便言乐。饥少得食便言。乐渴少得饮便言乐。
如圣数者如是阴中无乐。如圣观地狱中。界
入阴炽然。至第一有亦尔。如是俗数阴中有
乐。圣数阴中无乐。云何苦习爱习圣谛。谓此
爱当来有喜欲俱爱乐彼有。问曰。如阿毗昙
所说。习谛云何有漏缘。何以故佛世尊一切
有漏种独当来有爱立习谛耶。答曰。此爱施
设习时摄受种。是故佛一切有漏种。一当来
有爱立习谛。如思施设行时摄受种。是故佛
一切相应不相应行阴中。一思立行阴。如是
此爱施设习时摄受种。是故佛一切有漏种。
一当来有爱立习谛。或曰。谓爱过去当来现
在苦说根本。如所说。此爱过去当来现在苦
因根。将本作缘有习等起。或曰。谓爱数数转
苦时增上主。如所说偈。
「 如树根不拔
断截还复生
不拔爱根本
数数还受苦」
谓爱数数转苦增上主以故尔。或曰。谓说爱
如母。如所说偈。
「 爱中生士夫
彼心驰趣向
众生入生死
受苦甚恐怖」
谓爱说如母以故尔。或曰。谓爱男种女种生
为毒瓶非蜜瓶。如是虽阴中有乐但少。以少
故立苦分中。更有说者。阴中无乐。问曰。若阴
中无乐者。此经若为通。以是故说苦谛不
说乐谛。摩诃男契经云何通。答曰。此说是俗
数亦说圣数。如俗数者阴中可有乐。如彼行
疲小息便言乐。寒小得热便言乐。热得少凉
便言乐。饥少得食便言。乐渴少得饮便言乐。
如圣数者如是阴中无乐。如圣观地狱中。界
入阴炽然。至第一有亦尔。如是俗数阴中有
乐。圣数阴中无乐。云何苦习爱习圣谛。谓此
爱当来有喜欲俱爱乐彼有。问曰。如阿毗昙
所说。习谛云何有漏缘。何以故佛世尊一切
有漏种独当来有爱立习谛耶。答曰。此爱施
设习时摄受种。是故佛一切有漏种。一当来
有爱立习谛。如思施设行时摄受种。是故佛
一切相应不相应行阴中。一思立行阴。如是
此爱施设习时摄受种。是故佛一切有漏种。
一当来有爱立习谛。或曰。谓爱过去当来现
在苦说根本。如所说。此爱过去当来现在苦
因根。将本作缘有习等起。或曰。谓爱数数转
苦时增上主。如所说偈。
「 如树根不拔
断截还复生
不拔爱根本
数数还受苦」
谓爱数数转苦增上主以故尔。或曰。谓说爱
如母。如所说偈。
「 爱中生士夫
彼心驰趣向
众生入生死
受苦甚恐怖」
谓爱说如母以故尔。或曰。谓爱男种女种生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4c 页 T28-0474.png
长养。谓此众生趣向东西南北。以供养父母
及妻子奴婢。一切皆由爱故。如此鸟从一山
谷杀虫还以养子。一切皆由爱故。谓爱男种
女种生长养以故尔。或曰。谓爱众生数非众
生数生长养。谓此众生畜象马驼牛驴骡猪
羊奴婢。金银琉璃车𤦲𤦲马瑙珊瑚虎珀。谓爱
众生数非众生数生长养以故尔。或曰。谓爱
数数微细行。如削(音笑)刀削物不觉。如是此爱
数数微细行。行时不可觉以故尔。或曰。谓爱
无厌足。如人饮咸水饮已增渴。如是众生未
除欲。若得境界已增益其爱。谓爱无厌足以
故尔。或曰。谓难舍不可除。如人为二罗刹所
持。一为母形。二为己形。谓己形者彼易防护。
谓母形者不可防护。如是众生未除欲者。多
为二结所持。爱及瞋恚。恚者如己形此易防
护。爱者如母形不可防护。谓爱难舍不可除
以故尔。或曰。谓爱说如罗刹。如罗刹见商人
船坏而往问讯。善来诸贤。善来大仙人。此间
园观快乐无极。宫舍可乐此多诸珍宝。种种
具足尽持相与。可共我等娱乐此间。如彼各
随所欲然后断其命根而食之。食彼人时若
有馀残发毛爪齿。尽取食之无有遗馀。食彼
人时血渧堕地。以指爪掴而食之。如是此爱
因时和颜悦色。果时便异断慧命根。堕地狱
中极受恶苦。谓爱说如罗刹以故尔。或曰。谓
爱润渍相著。此爱润渍著众生不至涅槃。如
蝇胶著蜜瓶。及湿牛皮力不能飞。如是此众
生爱所润渍著无力至涅槃以故尔。或曰。谓
此爱起生死蛊道。如有水处彼能起蛊道。
及妻子奴婢。一切皆由爱故。如此鸟从一山
谷杀虫还以养子。一切皆由爱故。谓爱男种
女种生长养以故尔。或曰。谓爱众生数非众
生数生长养。谓此众生畜象马驼牛驴骡猪
羊奴婢。金银琉璃车𤦲𤦲马瑙珊瑚虎珀。谓爱
众生数非众生数生长养以故尔。或曰。谓爱
数数微细行。如削(音笑)刀削物不觉。如是此爱
数数微细行。行时不可觉以故尔。或曰。谓爱
无厌足。如人饮咸水饮已增渴。如是众生未
除欲。若得境界已增益其爱。谓爱无厌足以
故尔。或曰。谓难舍不可除。如人为二罗刹所
持。一为母形。二为己形。谓己形者彼易防护。
谓母形者不可防护。如是众生未除欲者。多
为二结所持。爱及瞋恚。恚者如己形此易防
护。爱者如母形不可防护。谓爱难舍不可除
以故尔。或曰。谓爱说如罗刹。如罗刹见商人
船坏而往问讯。善来诸贤。善来大仙人。此间
园观快乐无极。宫舍可乐此多诸珍宝。种种
具足尽持相与。可共我等娱乐此间。如彼各
随所欲然后断其命根而食之。食彼人时若
有馀残发毛爪齿。尽取食之无有遗馀。食彼
人时血渧堕地。以指爪掴而食之。如是此爱
因时和颜悦色。果时便异断慧命根。堕地狱
中极受恶苦。谓爱说如罗刹以故尔。或曰。谓
爱润渍相著。此爱润渍著众生不至涅槃。如
蝇胶著蜜瓶。及湿牛皮力不能飞。如是此众
生爱所润渍著无力至涅槃以故尔。或曰。谓
此爱起生死蛊道。如有水处彼能起蛊道。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5a 页 T28-0475.png
如是爱起生死蛊道。以故尔。或曰。谓爱性
坏散。有为能合会。如以水合会性散坏沙如
是此爱性坏散。有为能合会以故尔。或曰。谓
爱润渍一切生死不萎乾。如水润渍一切药
草树木不萎乾。如是爱润渍一切生死不萎
乾。以故尔。或曰。谓爱润渍识种子生有萌芽。
如水渍种子萌芽得生。如是爱润渍识种子
生有萌芽以故尔。或曰。谓爱若意中著。彼馀
结皆著。如衣有腻尘垢染著。如是此爱谓意
中著。彼馀结皆著以故尔。或曰。谓爱若意中
乐。彼馀结皆乐。如有水处虾蟆鱼乐中。如是
谓爱若意中乐。彼馀结皆乐以故尔。或曰。谓
爱受三有种名。彼初者名为爱种。广者名为
受种。已灭者名为无明种。谓爱受三有种名
以故尔。或曰。谓爱说如罗网说水说洒。如
所说比丘。我当为说爱罗网水洒。谓此众生
所缠裹阴盖覆弊以故尔。或曰。谓说不可计
如所说偈。
「 本有斯一爱
此爱便有二
爱为连钩锁
彼爱不可计」
谓说爱不可计以故尔。或曰。谓爱说广如所
说偈。问曰。
「 广无过于地
深无能踰海
高无出须弥
力无胜那延」
佛答偈曰。
「 广无过于爱
腹为难可满
憍慢最增上
大士无胜佛」
或曰。谓爱染污一切正受增上主。如阿毗昙
所说。味相应初禅。当言入味耶。当言起味耶。
坏散。有为能合会。如以水合会性散坏沙如
是此爱性坏散。有为能合会以故尔。或曰。谓
爱润渍一切生死不萎乾。如水润渍一切药
草树木不萎乾。如是爱润渍一切生死不萎
乾。以故尔。或曰。谓爱润渍识种子生有萌芽。
如水渍种子萌芽得生。如是爱润渍识种子
生有萌芽以故尔。或曰。谓爱若意中著。彼馀
结皆著。如衣有腻尘垢染著。如是此爱谓意
中著。彼馀结皆著以故尔。或曰。谓爱若意中
乐。彼馀结皆乐。如有水处虾蟆鱼乐中。如是
谓爱若意中乐。彼馀结皆乐以故尔。或曰。谓
爱受三有种名。彼初者名为爱种。广者名为
受种。已灭者名为无明种。谓爱受三有种名
以故尔。或曰。谓爱说如罗网说水说洒。如
所说比丘。我当为说爱罗网水洒。谓此众生
所缠裹阴盖覆弊以故尔。或曰。谓说不可计
如所说偈。
「 本有斯一爱
此爱便有二
爱为连钩锁
彼爱不可计」
谓说爱不可计以故尔。或曰。谓爱说广如所
说偈。问曰。
「 广无过于地
深无能踰海
高无出须弥
力无胜那延」
佛答偈曰。
「 广无过于爱
腹为难可满
憍慢最增上
大士无胜佛」
或曰。谓爱染污一切正受增上主。如阿毗昙
所说。味相应初禅。当言入味耶。当言起味耶。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5b 页 T28-0475.png
答曰。若味是入已味是起。味相应乃至有想
无想处。当言入味耶。当言起味耶答曰。若味
是入已味是起。谓爱染污一切正受增上主
以故尔。或曰。谓依爱于母胎有所依。因父母
不净便有精以故尔。或曰。谓爱持去狂愚如
罗刹女。如所说。伽弥尼持去者是爱。以故
尔。或曰。谓爱当来有依欲令得当来身乐欲。
乐欲已愿求。愿求已便转成。以故尔。或曰。谓
爱界断地断种断根断。以故尔。或曰。谓爱盛
一切结以故尔。或曰。谓爱为首说十法。如所
说阿难。因爱求因求利因利计。挍因计挍欲
因欲著因著悭不舍因悭不舍家因家守。因
守故阿难便知。便知有刀杖。因有刀杖便斗
诤。谀谄欺诳妾言意中便生无量不善法。以
是故佛契经。一切有漏种独一当来有爱立
习谛。爱尽苦尽圣谛云何。谓此爱当来有
喜欲俱无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问曰。如
此亦习尽何以故世尊说苦尽不说习尽。答
曰。应说如说苦尽习尽亦尔。若未说者是世
尊有馀言。此现义义门义略义度当知义。或
曰。为教化者。令彼欲故。如佛说苦尽。如是
受化者闻已欲得尽。彼作是念。彼尽极妙。谓
离此弊恶苦。以是故佛契经说苦尽不说习
尽。苦尽道圣谛云何。谓八圣道。是正见正志
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问曰。如此
习尽道。何以故说苦尽道不说习尽道。答曰。
应说如说苦尽道。说习尽道亦尔。若未说者。
是世尊有馀言。此现义义门义略义度当知
义。或曰。彼习此中已说。谓离习无有苦。离苦
无想处。当言入味耶。当言起味耶答曰。若味
是入已味是起。谓爱染污一切正受增上主
以故尔。或曰。谓依爱于母胎有所依。因父母
不净便有精以故尔。或曰。谓爱持去狂愚如
罗刹女。如所说。伽弥尼持去者是爱。以故
尔。或曰。谓爱当来有依欲令得当来身乐欲。
乐欲已愿求。愿求已便转成。以故尔。或曰。谓
爱界断地断种断根断。以故尔。或曰。谓爱盛
一切结以故尔。或曰。谓爱为首说十法。如所
说阿难。因爱求因求利因利计。挍因计挍欲
因欲著因著悭不舍因悭不舍家因家守。因
守故阿难便知。便知有刀杖。因有刀杖便斗
诤。谀谄欺诳妾言意中便生无量不善法。以
是故佛契经。一切有漏种独一当来有爱立
习谛。爱尽苦尽圣谛云何。谓此爱当来有
喜欲俱无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问曰。如
此亦习尽何以故世尊说苦尽不说习尽。答
曰。应说如说苦尽习尽亦尔。若未说者是世
尊有馀言。此现义义门义略义度当知义。或
曰。为教化者。令彼欲故。如佛说苦尽。如是
受化者闻已欲得尽。彼作是念。彼尽极妙。谓
离此弊恶苦。以是故佛契经说苦尽不说习
尽。苦尽道圣谛云何。谓八圣道。是正见正志
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问曰。如此
习尽道。何以故说苦尽道不说习尽道。答曰。
应说如说苦尽道。说习尽道亦尔。若未说者。
是世尊有馀言。此现义义门义略义度当知
义。或曰。彼习此中已说。谓离习无有苦。离苦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5c 页 T28-0475.png
无有习。已说苦尽道。当知已说习尽道。或曰。
为教化者令彼欲故。如佛说苦尽道。如是受
化者闻已欲得道。彼作是念。彼道极妙。谓能
断此弊恶苦以故尔。或曰。不受苦时现道功
故。彼道问其义。能令因不作因耶。能令果非
果耶道义。答曰。我不能令因不作因。不能令
果非果。但所因及缘生苦者。彼缘彼因要当
坏。彼更不复受苦。更不复与苦相续。更不复
与苦作因。是谓不受苦现道功故。以故尔。或
曰。断诽谤故说苦尽道。谓七岁八岁得阿罗
汉果。于彼上或百岁在生死中多受苦。世间
者诽谤彼道。何所能而令彼受尔所苦。世尊
说谓道所应为已为断当来苦。寿尽已更不复
受苦。更不复连续苦。更不复与苦作因。是谓
断诽谤故佛契经说苦尽道非说习尽道。如
世尊契经说。谓无量种诸善法和合。彼一切
尽摄入四圣谛。四圣谛者于彼说第一。谓摄
故。诸野众生足一切尽摄入象足中。象足者
于彼说第一。谓广大故。是故诸无量种善法
和合。彼一切尽摄入四圣谛。四圣谛者于彼
中说第一。谓摄故。问曰。设使有三圣谛有为
和合。彼尽谛无为云何和合。答曰。假使不和
合。但摄故名为和合。或曰。此说得故。虽彼尽
谛不和合。但彼得是和合。是谓得和合故说。
或曰。和合说二有和合起和合。此三谛二和
合。有和合起和合。彼尽谛起和合。但有和
合。是谓有和合。故如世尊契经说。慧根当
何所观。四圣谛是。问曰。为摄故说。为缘故
说。若摄故说者。不应慧根摄四圣谛。亦非四
为教化者令彼欲故。如佛说苦尽道。如是受
化者闻已欲得道。彼作是念。彼道极妙。谓能
断此弊恶苦以故尔。或曰。不受苦时现道功
故。彼道问其义。能令因不作因耶。能令果非
果耶道义。答曰。我不能令因不作因。不能令
果非果。但所因及缘生苦者。彼缘彼因要当
坏。彼更不复受苦。更不复与苦相续。更不复
与苦作因。是谓不受苦现道功故。以故尔。或
曰。断诽谤故说苦尽道。谓七岁八岁得阿罗
汉果。于彼上或百岁在生死中多受苦。世间
者诽谤彼道。何所能而令彼受尔所苦。世尊
说谓道所应为已为断当来苦。寿尽已更不复
受苦。更不复连续苦。更不复与苦作因。是谓
断诽谤故佛契经说苦尽道非说习尽道。如
世尊契经说。谓无量种诸善法和合。彼一切
尽摄入四圣谛。四圣谛者于彼说第一。谓摄
故。诸野众生足一切尽摄入象足中。象足者
于彼说第一。谓广大故。是故诸无量种善法
和合。彼一切尽摄入四圣谛。四圣谛者于彼
中说第一。谓摄故。问曰。设使有三圣谛有为
和合。彼尽谛无为云何和合。答曰。假使不和
合。但摄故名为和合。或曰。此说得故。虽彼尽
谛不和合。但彼得是和合。是谓得和合故说。
或曰。和合说二有和合起和合。此三谛二和
合。有和合起和合。彼尽谛起和合。但有和
合。是谓有和合。故如世尊契经说。慧根当
何所观。四圣谛是。问曰。为摄故说。为缘故
说。若摄故说者。不应慧根摄四圣谛。亦非四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6a 页 T28-0476.png
圣谛摄慧根。若缘故说者。是一切法缘。作此
论已。答曰。非摄故说。亦非缘故说。问曰。若
不尔者此云何。答曰。因事故。此慧根事。得四
圣谛增上主。是故世尊说。慧根何所观四圣
谛是。如信根事得四不坏信增上主。是故世
尊说。信根何所观。四不坏信是。精进根事于
四意断增上主。是故世尊说。精进根何所观。
四意断是。念根事于四意止增上主。是故世
尊说。念根何所观。四意止是。定根事于四禅
增上主。是故世尊说。定根何所观。四禅是。如
是此慧根于四圣谛增上主事。是世尊说。慧
根何所观。四圣谛是。云何四。谓苦圣谛习尽
道圣谛。问曰。如前因后果。何以故世尊前说
苦后说习。答曰。此苦粗是故以前说。习细是
故后说。如人前学射箕泥团草刺。然后能射
著毛不僻错。如是此苦粗彼学已然后观习
细。问曰。如前修道然后尽作證。何以故。世尊
前说尽作證后说修道。答曰。谓观尽观道随
顺。问曰。云何观尽观道随顺。答曰。彼行者前
尽作證已。然后求道。当以何道得至涅槃。如
人欲进路时。问他人士当示我道。彼还问欲
至何所。曰我欲至某城。彼曰。此是道已知。彼
城说道易。如是若前说道后说尽。便不知趣
何道。如前说尽后说道。已知尽便修道易。或
曰。彼行者因道前除三谛痴。然后道道缘现
在前。谓除道谛痴。如人先见他面不自见面。
以明净镜自照其面。如是彼行者彼因道先
前除三谛痴。后道道缘现在前。谓除道谛痴。
以是故世尊前说尽后说道。问曰。如前断习
论已。答曰。非摄故说。亦非缘故说。问曰。若
不尔者此云何。答曰。因事故。此慧根事。得四
圣谛增上主。是故世尊说。慧根何所观四圣
谛是。如信根事得四不坏信增上主。是故世
尊说。信根何所观。四不坏信是。精进根事于
四意断增上主。是故世尊说。精进根何所观。
四意断是。念根事于四意止增上主。是故世
尊说。念根何所观。四意止是。定根事于四禅
增上主。是故世尊说。定根何所观。四禅是。如
是此慧根于四圣谛增上主事。是世尊说。慧
根何所观。四圣谛是。云何四。谓苦圣谛习尽
道圣谛。问曰。如前因后果。何以故世尊前说
苦后说习。答曰。此苦粗是故以前说。习细是
故后说。如人前学射箕泥团草刺。然后能射
著毛不僻错。如是此苦粗彼学已然后观习
细。问曰。如前修道然后尽作證。何以故。世尊
前说尽作證后说修道。答曰。谓观尽观道随
顺。问曰。云何观尽观道随顺。答曰。彼行者前
尽作證已。然后求道。当以何道得至涅槃。如
人欲进路时。问他人士当示我道。彼还问欲
至何所。曰我欲至某城。彼曰。此是道已知。彼
城说道易。如是若前说道后说尽。便不知趣
何道。如前说尽后说道。已知尽便修道易。或
曰。彼行者因道前除三谛痴。然后道道缘现
在前。谓除道谛痴。如人先见他面不自见面。
以明净镜自照其面。如是彼行者彼因道先
前除三谛痴。后道道缘现在前。谓除道谛痴。
以是故世尊前说尽后说道。问曰。如前断习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6b 页 T28-0476.png
后知苦。何以故世尊前说知苦后说断习。答
曰。欲拔苦根本故。如树前执持枝叶后断其
根易。如是生死树前知苦已后断习易。以故
尔。或曰。谓此观苦能来观习。观习已能来观
尽。观尽已能来观道。不可以不观苦而观习
尽道。或曰。谓苦慧能来习尽道慧。不可以不
起苦慧能起习尽道慧。或曰。谓观苦观习尽
道方便门依。不可以不起苦观能起习尽道
观。或曰。谓观苦观习尽道。因根将本作缘有
习等起。不可以不起苦观能起习尽道观。或
曰。谓观苦习尽道生持等持增长养。不可以
不起苦观能起习尽道观。或曰。谓苦痴能执
持习尽道痴。不可以不除苦痴能除习尽道
痴。或曰。谓苦不痴能令习尽道不痴。不可
以苦不痴能令习尽道不痴。尊者波奢说曰。
彼行者观五阴如痈已然后求因。此从何生。
观从习生。云何令无。谓灭尽涅槃云何至。谓
圣八道种。如人身中生痈极苦痛脓血流出。
彼求所因此从何生。观知或风寒热。云何令
无安隐处。云何至安隐。或服药吐下或破。如
是彼行者观五阴如痈已后求因。此从何生。
观从习生。云何令无。谓灭尽涅槃。云何至。谓
八圣道种。复次行者观五阴如患已后求因
此从何生。观从习生。云何令无。谓灭尽涅槃。
云何至。谓八圣道种。如人有儿作贼凶暴随
恶知识。后求因谁坏我儿。观从恶知识生。谁
能制之。观善知识是。如是彼行者观五阴如
患已后求因。此从何生。观从习生。云何令无。
谓灭尽涅槃。云何至。谓八圣道种。以是故彼
曰。欲拔苦根本故。如树前执持枝叶后断其
根易。如是生死树前知苦已后断习易。以故
尔。或曰。谓此观苦能来观习。观习已能来观
尽。观尽已能来观道。不可以不观苦而观习
尽道。或曰。谓苦慧能来习尽道慧。不可以不
起苦慧能起习尽道慧。或曰。谓观苦观习尽
道方便门依。不可以不起苦观能起习尽道
观。或曰。谓观苦观习尽道。因根将本作缘有
习等起。不可以不起苦观能起习尽道观。或
曰。谓观苦习尽道生持等持增长养。不可以
不起苦观能起习尽道观。或曰。谓苦痴能执
持习尽道痴。不可以不除苦痴能除习尽道
痴。或曰。谓苦不痴能令习尽道不痴。不可
以苦不痴能令习尽道不痴。尊者波奢说曰。
彼行者观五阴如痈已然后求因。此从何生。
观从习生。云何令无。谓灭尽涅槃云何至。谓
圣八道种。如人身中生痈极苦痛脓血流出。
彼求所因此从何生。观知或风寒热。云何令
无安隐处。云何至安隐。或服药吐下或破。如
是彼行者观五阴如痈已后求因。此从何生。
观从习生。云何令无。谓灭尽涅槃。云何至。谓
八圣道种。复次行者观五阴如患已后求因
此从何生。观从习生。云何令无。谓灭尽涅槃。
云何至。谓八圣道种。如人有儿作贼凶暴随
恶知识。后求因谁坏我儿。观从恶知识生。谁
能制之。观善知识是。如是彼行者观五阴如
患已后求因。此从何生。观从习生。云何令无。
谓灭尽涅槃。云何至。谓八圣道种。以是故彼
四圣谛处第三十二之一¶ 第 476c 页 T28-0476.png
行者前知苦已后断习。断习已次尽作證。尽
作證已后修道。以是故前说苦后说习尽道。
《鞞婆沙论》卷第八
作證已后修道。以是故前说苦后说习尽道。
《鞞婆沙论》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