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解十门大章¶ 第 439a 页
《鞞婆婆论》卷第四
阿罗汉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
* 解十门大章
二十二根。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五盛阴六界。
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
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过去法未
来法现在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欲界系法
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学法无学法非学非
无学法。见断法思惟断法。无断法。四谛四禅
四等四无色定。八解脱。八除入。十一切入。八
智三三昧。三结。三不善根。三有漏四流四
扼四受四缚。五盖五结五下分结五见。六身
爱七使九结。九十八使。
** 《鞞婆沙》二十二根处第十六
二十二根者。眼根耳鼻舌身意根。男根女根
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护根信根精进念
定慧根。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问曰。何以故。
彼作经者依二十二根而作论。答曰。彼作经
者意欲。亦如所欲。如是作经与法不相违。以
是故依二十二根而作论。或曰。彼作经者无
事。问曰。何以故彼作经者无事。答曰。此是佛
契经。佛契经说二十二根。彼作经者于佛契
经中依本末处所已。此阿毗昙中作论。彼作
经者不能二十二根中减一根。已立二十一。
增一已立二十二。问曰。何以故。答曰。所谓
是一切佛契经。亦不增亦不减。不增者无增
解十门大章¶ 第 439b 页 T28-0439.png
可减。不减者无减可增。如不增不减。如是无
量深无边。无量深者无量义故。无边者无边
味故。如大海无量深无边。如是佛契经无量
深无边。无量深者无量义故。无边者无边味
故。如尊者舍利弗。如是比百千那术。以佛契
经二句作百千经。令智尽而住不能尽佛契
经。或曰。得其边崖。如佛契经此论。是故作
经者无事。问曰。置彼作经者。何以故佛契经
说二十二根。答曰。佛世尊为教化故说二十
二根。彼受化者应须二十二根。或曰。契经有
本末有因有缘。问曰。契经有何本末。答曰。说
者有生闻梵志。彼中食后彷佯游行至世尊
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已。在一面坐。一面
坐已。生闻梵志白世尊曰。瞿昙。我欲少有所
问。听我所问当为我说。世尊告曰。梵志。随所
欲问。梵志曰。瞿昙。根谓根。瞿昙。根有几所。
云何瞿昙。根根所摄。施设而施设。世尊告曰。
汝梵志。有二十二根。从眼根至无知根。此梵
志有尔所根。如是如来根根所施设而施设。
梵志。若如是说此非根。如沙门瞿昙所施设。
我舍此根更施设馀根者。彼但有言。数问已
不知增益生痴。何以故。如非境界。如梵志问
佛答。是故契经不必索本末此应索。彼梵
志何以故问根不问界入阴谛沙门果道品缘
起。有一说者。谓彼梵志疑而问。不疑不问。
或曰。彼梵志善能求喜行。彼尽游九十六种
道。为施设根故。彼或有一为施设根如尼揵。
是故彼不截菜。亦不饮冷水。谓彼于外物计
有命想。问曰。彼尼揵于外物有何根想。一
量深无边。无量深者无量义故。无边者无边
味故。如大海无量深无边。如是佛契经无量
深无边。无量深者无量义故。无边者无边味
故。如尊者舍利弗。如是比百千那术。以佛契
经二句作百千经。令智尽而住不能尽佛契
经。或曰。得其边崖。如佛契经此论。是故作
经者无事。问曰。置彼作经者。何以故佛契经
说二十二根。答曰。佛世尊为教化故说二十
二根。彼受化者应须二十二根。或曰。契经有
本末有因有缘。问曰。契经有何本末。答曰。说
者有生闻梵志。彼中食后彷佯游行至世尊
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已。在一面坐。一面
坐已。生闻梵志白世尊曰。瞿昙。我欲少有所
问。听我所问当为我说。世尊告曰。梵志。随所
欲问。梵志曰。瞿昙。根谓根。瞿昙。根有几所。
云何瞿昙。根根所摄。施设而施设。世尊告曰。
汝梵志。有二十二根。从眼根至无知根。此梵
志有尔所根。如是如来根根所施设而施设。
梵志。若如是说此非根。如沙门瞿昙所施设。
我舍此根更施设馀根者。彼但有言。数问已
不知增益生痴。何以故。如非境界。如梵志问
佛答。是故契经不必索本末此应索。彼梵
志何以故问根不问界入阴谛沙门果道品缘
起。有一说者。谓彼梵志疑而问。不疑不问。
或曰。彼梵志善能求喜行。彼尽游九十六种
道。为施设根故。彼或有一为施设根如尼揵。
是故彼不截菜。亦不饮冷水。谓彼于外物计
有命想。问曰。彼尼揵于外物有何根想。一
解十门大章¶ 第 439c 页 T28-0439.png
说。者意根也。复有说者。命根也。如是说者意
根及命根。更复有施设二根行及意。复有施
设二根。若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彼是圣修诸
根如彼波罗施。问曰。何以故名波罗施。答曰。
是彼名名波罗施。或曰。彼姓波罗施。是故名
波罗施。如姓婆蹉拘蹉婆罗婆羯提罗。如是
彼姓波罗施。是故名波罗施。若母刹利种父
梵志种。此亦名波罗施。母梵志种父刹利种。
亦名波罗施。如从驴马生名为骡。此梵志姓
名波罗施。彼弟子名郁多罗。中食后彷佯行
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而相慰劳已。却坐一
面。坐一面已。世尊告曰。郁多罗。汝师波罗施
为弟子说修根不。郁多罗白世尊曰。如是瞿
昙。波罗施为弟子说修根。世尊告曰。郁多罗。
云何波罗施为弟子说修根。郁多罗曰。唯瞿
昙。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彼是圣修诸根。世尊
告曰。如是郁多罗。盲者为修根。郁多罗。盲者
眼不见色。彼时尊者阿难在世尊后。手执拂
拂世尊。于是尊者阿难告郁多罗曰。如是郁
多罗。聋者为修根。郁多罗。聋者耳不闻声。问
曰。如尊者舍利弗。如是比百千那术。世尊能
答彼能断意。何以故世尊答一。阿难答二。何
以故。世尊不止阿难。答曰。世尊知阿难言在
咽喉欲语。世尊三阿僧祇劫百千苦行已终
不断他辩。以是故本师赞曰。
「 己弟子说法时
专心听不断论
以是故在众说
于中间无能难」
以是故不止。或曰。世尊作是念。若我说阿难
比丘说亦尔。彼不增不减。如不增不减。以是
根及命根。更复有施设二根行及意。复有施
设二根。若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彼是圣修诸
根如彼波罗施。问曰。何以故名波罗施。答曰。
是彼名名波罗施。或曰。彼姓波罗施。是故名
波罗施。如姓婆蹉拘蹉婆罗婆羯提罗。如是
彼姓波罗施。是故名波罗施。若母刹利种父
梵志种。此亦名波罗施。母梵志种父刹利种。
亦名波罗施。如从驴马生名为骡。此梵志姓
名波罗施。彼弟子名郁多罗。中食后彷佯行
至世尊所。到已共世尊而相慰劳已。却坐一
面。坐一面已。世尊告曰。郁多罗。汝师波罗施
为弟子说修根不。郁多罗白世尊曰。如是瞿
昙。波罗施为弟子说修根。世尊告曰。郁多罗。
云何波罗施为弟子说修根。郁多罗曰。唯瞿
昙。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彼是圣修诸根。世尊
告曰。如是郁多罗。盲者为修根。郁多罗。盲者
眼不见色。彼时尊者阿难在世尊后。手执拂
拂世尊。于是尊者阿难告郁多罗曰。如是郁
多罗。聋者为修根。郁多罗。聋者耳不闻声。问
曰。如尊者舍利弗。如是比百千那术。世尊能
答彼能断意。何以故世尊答一。阿难答二。何
以故。世尊不止阿难。答曰。世尊知阿难言在
咽喉欲语。世尊三阿僧祇劫百千苦行已终
不断他辩。以是故本师赞曰。
「 己弟子说法时
专心听不断论
以是故在众说
于中间无能难」
以是故不止。或曰。世尊作是念。若我说阿难
比丘说亦尔。彼不增不减。如不增不减。以是
解十门大章¶ 第 440a 页 T28-0440.png
故不止。或曰。断彼异学意故。若世尊说一阿
难不说二。彼异学还至己众已。当自称誉。彼
师伏我非弟子。我师往者彼不能伏。若世尊
说一阿难说二。令彼异学势力断。彼作是念。
我不与弟子何况师。是断彼异学意故。世尊
说一阿难说二。或曰。欲满彼异学意愿故。彼
异学作是念。此沙门瞿昙不可伏不可胜。一
切师最妙。谓本大师者彼亦不能伏。此况复
如我比。我正可共弟子论。世尊常欲满彼意
所欲愿。随所应解而为说。是故欲满彼异学
意愿故不止。或曰。义證故。阿难彼异学所宗
敬。能说因提书。及容色妙故。世尊说。以此
住问是法应汝所说不。以是义證故。世尊说
一阿难说二。或曰。异学不欲令弟子有所说
恐还难问使我堕不如故。世尊无此事。如尊
者舍利弗所有智。百千那术数不能及佛。况
复馀者。以是故世尊不止阿难。或曰。现己无
悭嫉妒故。异学不欲令弟子有所说。恐我所
得供养弟子得故。世尊无此事。如世尊所得
恭敬供养。尽令一切众生得。佛不得者于此
处亦不忧戚。是谓现己无悭嫉妒故不止阿
难。或曰。现善说法故。成就说法故。一见一慧
一欲一忍故。彼异学法不善说。如破塔不可
依。如是彼意尽坏志亦坏。师志异弟子志异。
此法无彼咎。如师志弟子亦尔。义同义句同
句味同味乃至同第一义。是谓善说法故。成
就说法故。一见一慧一欲一忍故。以是故。世
尊说一阿难说二。故世尊不止阿难。问曰。世
尊说彼异学有何咎。彼说亦尔。盲及聋圣修
难不说二。彼异学还至己众已。当自称誉。彼
师伏我非弟子。我师往者彼不能伏。若世尊
说一阿难说二。令彼异学势力断。彼作是念。
我不与弟子何况师。是断彼异学意故。世尊
说一阿难说二。或曰。欲满彼异学意愿故。彼
异学作是念。此沙门瞿昙不可伏不可胜。一
切师最妙。谓本大师者彼亦不能伏。此况复
如我比。我正可共弟子论。世尊常欲满彼意
所欲愿。随所应解而为说。是故欲满彼异学
意愿故不止。或曰。义證故。阿难彼异学所宗
敬。能说因提书。及容色妙故。世尊说。以此
住问是法应汝所说不。以是义證故。世尊说
一阿难说二。或曰。异学不欲令弟子有所说
恐还难问使我堕不如故。世尊无此事。如尊
者舍利弗所有智。百千那术数不能及佛。况
复馀者。以是故世尊不止阿难。或曰。现己无
悭嫉妒故。异学不欲令弟子有所说。恐我所
得供养弟子得故。世尊无此事。如世尊所得
恭敬供养。尽令一切众生得。佛不得者于此
处亦不忧戚。是谓现己无悭嫉妒故不止阿
难。或曰。现善说法故。成就说法故。一见一慧
一欲一忍故。彼异学法不善说。如破塔不可
依。如是彼意尽坏志亦坏。师志异弟子志异。
此法无彼咎。如师志弟子亦尔。义同义句同
句味同味乃至同第一义。是谓善说法故。成
就说法故。一见一慧一欲一忍故。以是故。世
尊说一阿难说二。故世尊不止阿难。问曰。世
尊说彼异学有何咎。彼说亦尔。盲及聋圣修
解十门大章¶ 第 440b 页 T28-0440.png
根。答曰。佛报彼梵志。极大咎断一切意。世尊
说曰。若汝言聋盲圣修根者。为唐出家虚剃
须发空修梵行。应坏此二根眼根及耳根。如
是即圣修根。以是故。佛报梵志。极大咎断一
切意。复有施设五根。香味眼皮耳根。香者鼻
根。味者舌根。眼者眼根。皮者身根。耳即耳
根。施设如毗施师也。复有施设十一根。五觉
根五行根。五觉根者。眼耳鼻舌身根。五行
根者。手根足根口根大便根小便根意根。为
十一如僧呿也。复有施设百二十根。问曰。云
何异学施设百二十根。答曰。九十八使及二
十二根也。如是说此不论。彼异学不能分别
如此法。问曰。若不能分别者。云何彼异学施
设百二十根。答曰。二眼二耳二鼻舌根身根
意根命根五痛根五信此地狱。二十畜生。二
十饿鬼。二十天上。二十人间。二十阿须罗。欲
令六趣彼亦二十。是彼异学施设百二十根。
复有说者。彼异学非施设此百二十根。问曰。
若不尔者复云何。答曰。彼异学施设百二十
因陀罗。如所说。龙主迦留罗主阿须罗主天
主人主梵天主。如此极上极妙身。一一应受
百二十主。彼梵志闻已重更生疑。不知何者
第一义施设一根耶。至百二十根耶。彼闻释种
家生童男。三十二相庄严身。八十种好金色
圆光。梵音声如伽毗凌伽鸟。视之无厌。彼
生时行七步。二龙洗浴。梵志相记于二处非
馀。若在家者为转轮王如法法王。若除须发
被著袈裟信乐舍家学道。当成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世间悉闻。彼已出家学道降魔眷属
说曰。若汝言聋盲圣修根者。为唐出家虚剃
须发空修梵行。应坏此二根眼根及耳根。如
是即圣修根。以是故。佛报梵志。极大咎断一
切意。复有施设五根。香味眼皮耳根。香者鼻
根。味者舌根。眼者眼根。皮者身根。耳即耳
根。施设如毗施师也。复有施设十一根。五觉
根五行根。五觉根者。眼耳鼻舌身根。五行
根者。手根足根口根大便根小便根意根。为
十一如僧呿也。复有施设百二十根。问曰。云
何异学施设百二十根。答曰。九十八使及二
十二根也。如是说此不论。彼异学不能分别
如此法。问曰。若不能分别者。云何彼异学施
设百二十根。答曰。二眼二耳二鼻舌根身根
意根命根五痛根五信此地狱。二十畜生。二
十饿鬼。二十天上。二十人间。二十阿须罗。欲
令六趣彼亦二十。是彼异学施设百二十根。
复有说者。彼异学非施设此百二十根。问曰。
若不尔者复云何。答曰。彼异学施设百二十
因陀罗。如所说。龙主迦留罗主阿须罗主天
主人主梵天主。如此极上极妙身。一一应受
百二十主。彼梵志闻已重更生疑。不知何者
第一义施设一根耶。至百二十根耶。彼闻释种
家生童男。三十二相庄严身。八十种好金色
圆光。梵音声如伽毗凌伽鸟。视之无厌。彼
生时行七步。二龙洗浴。梵志相记于二处非
馀。若在家者为转轮王如法法王。若除须发
被著袈裟信乐舍家学道。当成如来无所著
等正觉。世间悉闻。彼已出家学道降魔眷属
解十门大章¶ 第 440c 页 T28-0440.png
已。成无上最正觉。得一切智及一切现断一
切疑。授一切定决一切论。我当往问。何者第
一义。施设一根至百二十根耶。彼便至世尊
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却坐一
面。白世尊曰。唯瞿昙。我欲有所问。听我所问
当为我说。世尊告曰。梵志。随所欲问。梵志
曰。瞿昙。根谓根。瞿昙。根有几所。云何瞿昙。
根根所摄施设而施设。此不说谁施设几根。
问曰。何以故不说。答曰。彼作是念。若我说者
彼闻已取彼胜者答我。世尊告曰。汝梵志有
二十二根。从眼根至无知根。此梵志有尔所
根。如是如来根根所摄施设而施设。梵志若
如是说非此根。如沙门瞿昙所施设。我舍此
根更施设馀根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
益生痴。何以故。如非境界。问曰。何以故说。
此梵志有尔所根。如是如来根根所摄施设
而施设。答曰。止彼本所闻。谓彼施设一根至
百二十根。此非如彼所说。我是一切智一切
见。犹不能增减二十二根。况复异学以见坏
意成就凡智。以是故彼梵志问根。不问界入
阴谛沙门果道品及缘起二十二根者。眼根至
无知根问曰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几阿毗昙者
说曰。师说也。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十七。阿毗
昙者五根。不欲令是种男根女根未知根已知
根无知根。问曰。男根女根何以不欲令是种。
答曰。彼说如阿毗昙中所说。云何女根身根
少分。云何男根身根少分。彼离身根不欲令
男女根别有种。问曰。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
何以故。不欲令是种。答曰彼说此九根合聚
切疑。授一切定决一切论。我当往问。何者第
一义。施设一根至百二十根耶。彼便至世尊
所。到已共世尊面相慰劳。慰劳已却坐一
面。白世尊曰。唯瞿昙。我欲有所问。听我所问
当为我说。世尊告曰。梵志。随所欲问。梵志
曰。瞿昙。根谓根。瞿昙。根有几所。云何瞿昙。
根根所摄施设而施设。此不说谁施设几根。
问曰。何以故不说。答曰。彼作是念。若我说者
彼闻已取彼胜者答我。世尊告曰。汝梵志有
二十二根。从眼根至无知根。此梵志有尔所
根。如是如来根根所摄施设而施设。梵志若
如是说非此根。如沙门瞿昙所施设。我舍此
根更施设馀根者。彼但有言数问已。不知增
益生痴。何以故。如非境界。问曰。何以故说。
此梵志有尔所根。如是如来根根所摄施设
而施设。答曰。止彼本所闻。谓彼施设一根至
百二十根。此非如彼所说。我是一切智一切
见。犹不能增减二十二根。况复异学以见坏
意成就凡智。以是故彼梵志问根。不问界入
阴谛沙门果道品及缘起二十二根者。眼根至
无知根问曰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几阿毗昙者
说曰。师说也。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十七。阿毗
昙者五根。不欲令是种男根女根未知根已知
根无知根。问曰。男根女根何以不欲令是种。
答曰。彼说如阿毗昙中所说。云何女根身根
少分。云何男根身根少分。彼离身根不欲令
男女根别有种。问曰。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
何以故。不欲令是种。答曰彼说此九根合聚
解十门大章¶ 第 441a 页 T28-0441.png
未知根。九根合聚已知根。九根合聚无知根。
合聚九根者。意根三痛根信五。此九根或时
未知根。知时已知根。或时无知根。见道中
未知根。思惟道中已知根。无学道中无知根。
坚信坚法意中未知根。信解脱见到身證意
中已知根。慧解脱俱解脱意中无知根。如此
九根或未知根。或已知根或无知根。以是
故。彼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十七。尊者昙摩多
罗说。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十四。彼尊者昙摩
多罗。此五根不欲令是种。更有三命根护根
定根。问曰。彼何以故。命根不欲令是种。答
曰。此命根不相应行阴所摄。彼尊者昙摩多
罗不相应行阴非是种。问曰。彼何以故。护根
不欲令是种。答曰。彼尊者昙摩多罗说。有尔
所痛。谓若乐若苦彼不苦不乐痛。亦不能苦
亦不能乐。此云何痛。问曰。彼佛契经云何通。
佛说三痛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答曰。彼说
有乐痛苦痛。或软或增上或钝或利谓彼乐
痛苦痛软乐痛苦痛钝乐痛苦痛止。是彼不苦
不乐痛。但彼离苦乐不欲更有痛。以故尔。问
曰。彼何以故。定根不欲令是种。答曰。彼从契
经起。佛契经说。定根云何。答曰。善意一心。
彼昙摩多罗离心更无别定种。以是故。彼名
二十二根。种有十四。尊者佛陀提婆说。名
有二十二根。种或二或五。谓彼尽是有为法
二分四大及心。彼说色根者是四大差降。无
色根者是心差降。以是故。彼名有二十二根。
种或二或五。如是说者名有二十二根。种有
十七。如名如种如是名数种数名相种相名
合聚九根者。意根三痛根信五。此九根或时
未知根。知时已知根。或时无知根。见道中
未知根。思惟道中已知根。无学道中无知根。
坚信坚法意中未知根。信解脱见到身證意
中已知根。慧解脱俱解脱意中无知根。如此
九根或未知根。或已知根或无知根。以是
故。彼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十七。尊者昙摩多
罗说。名有二十二根。种有十四。彼尊者昙摩
多罗。此五根不欲令是种。更有三命根护根
定根。问曰。彼何以故。命根不欲令是种。答
曰。此命根不相应行阴所摄。彼尊者昙摩多
罗不相应行阴非是种。问曰。彼何以故。护根
不欲令是种。答曰。彼尊者昙摩多罗说。有尔
所痛。谓若乐若苦彼不苦不乐痛。亦不能苦
亦不能乐。此云何痛。问曰。彼佛契经云何通。
佛说三痛乐痛苦痛不苦不乐痛。答曰。彼说
有乐痛苦痛。或软或增上或钝或利谓彼乐
痛苦痛软乐痛苦痛钝乐痛苦痛止。是彼不苦
不乐痛。但彼离苦乐不欲更有痛。以故尔。问
曰。彼何以故。定根不欲令是种。答曰。彼从契
经起。佛契经说。定根云何。答曰。善意一心。
彼昙摩多罗离心更无别定种。以是故。彼名
二十二根。种有十四。尊者佛陀提婆说。名
有二十二根。种或二或五。谓彼尽是有为法
二分四大及心。彼说色根者是四大差降。无
色根者是心差降。以是故。彼名有二十二根。
种或二或五。如是说者名有二十二根。种有
十七。如名如种如是名数种数名相种相名
解十门大章¶ 第 441b 页 T28-0441.png
异种异名别种别名觉种觉。如是尽当知。尊
者瞿沙说曰。应说一根。是第一义意根也。问
曰。何以故。答曰。谓此是内是普是共缘。内者
内入所摄。普者从阿鼻地狱至第一有可得。
共缘者一切法缘。谓馀根离此聚中。眼根耳
鼻舌身根男女根。虽是内。非是普非是共缘。
五根中除护根。馀四痛虽共缘。非是内。非是
普。护根及信五虽普及共缘。非是内。未知根
已知根无知根无别种。彼前已说。谓根合聚。
问曰。馀根何因得根名。答曰。依故猗故染著
故净故已净故。依者眼根耳鼻舌身根也。猗
者命根也。染著者五痛也。净者信五也。已净
者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也。问曰。若尔者男
根女根何因得根名。答曰。此欲界中淫稷淫
种。此淫稷淫种因男根女根也。或曰。因五事
故。一者生生。二者生欲乐。三者能止结。四者
依起染污身识。五者定行淫人。生生者胎生
也。生欲乐者。彼淫人于此处起欲乐已遍身
中生乐。如圣人从眉间起圣乐已遍身中生
乐。如是彼淫者此处起欲乐已遍身中生乐。
能止结者。须臾止也。依染污身识者。依馀三
种生识善不善无记。依男根女根已必生不善
身识非是善。非是无记。定行淫人者。习淫心
非不习淫心。是五事故。一生生。二生欲乐。三
能止结。四依起染污身识。五定行淫人。以是
故。男根女根得名。更有说者。此中命根六。当
说第一义根。命根六者。眼根耳鼻舌身命根。
问曰。何以故。答曰。谓此根本众生种。问曰。
若此根本众生种。彼馀根何因得名。答曰。因
者瞿沙说曰。应说一根。是第一义意根也。问
曰。何以故。答曰。谓此是内是普是共缘。内者
内入所摄。普者从阿鼻地狱至第一有可得。
共缘者一切法缘。谓馀根离此聚中。眼根耳
鼻舌身根男女根。虽是内。非是普非是共缘。
五根中除护根。馀四痛虽共缘。非是内。非是
普。护根及信五虽普及共缘。非是内。未知根
已知根无知根无别种。彼前已说。谓根合聚。
问曰。馀根何因得根名。答曰。依故猗故染著
故净故已净故。依者眼根耳鼻舌身根也。猗
者命根也。染著者五痛也。净者信五也。已净
者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也。问曰。若尔者男
根女根何因得根名。答曰。此欲界中淫稷淫
种。此淫稷淫种因男根女根也。或曰。因五事
故。一者生生。二者生欲乐。三者能止结。四者
依起染污身识。五者定行淫人。生生者胎生
也。生欲乐者。彼淫人于此处起欲乐已遍身
中生乐。如圣人从眉间起圣乐已遍身中生
乐。如是彼淫者此处起欲乐已遍身中生乐。
能止结者。须臾止也。依染污身识者。依馀三
种生识善不善无记。依男根女根已必生不善
身识非是善。非是无记。定行淫人者。习淫心
非不习淫心。是五事故。一生生。二生欲乐。三
能止结。四依起染污身识。五定行淫人。以是
故。男根女根得名。更有说者。此中命根六。当
说第一义根。命根六者。眼根耳鼻舌身命根。
问曰。何以故。答曰。谓此根本众生种。问曰。
若此根本众生种。彼馀根何因得名。答曰。因
解十门大章¶ 第 441c 页 T28-0441.png
种因染著因净因已净。因种者意根也。因染
著者五痛也。因净者信五也。因已净者三无
漏根也。以是故馀根得名。问曰。男根女根何
因得根名。答曰。谓此中转生人。亦生出要人。
转生人者。如六师也。生出要人者。佛辟支佛
声闻也。以是故男根女根得名。或曰。命根八
当说第一义根。命根八者。眼根耳鼻舌身男
女命根也。问曰。何以故。答曰。谓此根本众生
种。问曰。若此根本种者。彼馀根何因得名。答
曰。因种因染著因净因已净得根名。因种者
意根也。因染著者五痛也。因净者信五也。因
已净者三无漏根也。以是故馀根得名。此是
根根性己种相身所有自然。说性已当说行。
何以故名根。根有何义。答曰。增上义是根义。
明义是根义。收义是根义。宗义是根义。最义
是根义。胜义是根义。妙义是根义。生义是根
义。问曰。若增上是根义者。一切有为法各各
相增。无为法亦有为法增。何以故。立二十二
根。答曰。此增上缘或增上或软或妙或下。谓
彼增上缘增上及妙。当知二十二根。谓增上
缘软及下。当知馀法。或曰。虽一切有为法各
各相增及无为法有为法增。但馀无有增上缘
如是增如是明如是收如是宗如是最如是胜
如是妙。如二十二根。如人各各相增。但馀无
有增上缘。如村中主国中王四天下转轮王。
大千国梵王。三千大千世界佛世尊。如是虽
一切有为法各各相增及无为法有为法增。
但馀无有增上如是增如是明如是收如是宗
如是最如是胜如是妙。如二十二根。是故说
著者五痛也。因净者信五也。因已净者三无
漏根也。以是故馀根得名。问曰。男根女根何
因得根名。答曰。谓此中转生人。亦生出要人。
转生人者。如六师也。生出要人者。佛辟支佛
声闻也。以是故男根女根得名。或曰。命根八
当说第一义根。命根八者。眼根耳鼻舌身男
女命根也。问曰。何以故。答曰。谓此根本众生
种。问曰。若此根本种者。彼馀根何因得名。答
曰。因种因染著因净因已净得根名。因种者
意根也。因染著者五痛也。因净者信五也。因
已净者三无漏根也。以是故馀根得名。此是
根根性己种相身所有自然。说性已当说行。
何以故名根。根有何义。答曰。增上义是根义。
明义是根义。收义是根义。宗义是根义。最义
是根义。胜义是根义。妙义是根义。生义是根
义。问曰。若增上是根义者。一切有为法各各
相增。无为法亦有为法增。何以故。立二十二
根。答曰。此增上缘或增上或软或妙或下。谓
彼增上缘增上及妙。当知二十二根。谓增上
缘软及下。当知馀法。或曰。虽一切有为法各
各相增及无为法有为法增。但馀无有增上缘
如是增如是明如是收如是宗如是最如是胜
如是妙。如二十二根。如人各各相增。但馀无
有增上缘。如村中主国中王四天下转轮王。
大千国梵王。三千大千世界佛世尊。如是虽
一切有为法各各相增及无为法有为法增。
但馀无有增上如是增如是明如是收如是宗
如是最如是胜如是妙。如二十二根。是故说
解十门大章¶ 第 442a 页 T28-0442.png
增上义明义收义宗义最义胜义妙义生义是
根义。问曰。若增上义是根义。此根义何所为
增上缘。答曰。眼根四事为增上缘。一者己身
端严。二者持己身。三者依生识。四者不共事。
己身端严者。极令身妙具足一切支节。若眼
根不具。彼非端正多所增恶。若眼具已。颜
貌端正众不增恶。是谓己身端严也。持己身
者。眼见好恶除恶从好。令身久住。是谓持己
身也。依生识者。依此眼生眼识。是谓依生识
也。不共事者。眼根见色此事馀根无也。耳根
亦四事为增上缘。一者己身端严二者持己
身。三者依生识。四者不共事。己身端严者。极
令身妙具足一切支节。若耳根不具。彼非端
正多所增恶。若耳根具足颜貌端正众不
增恶。是谓己身端严也。持己身者。耳闻好
恶除恶从好。令身久住。是谓持己身也。依生
识者。依此耳生耳识。是谓依生识也。不共事
者。耳根闻声此事馀根无也。更有说者。眼根
持生死身为增上缘。如所说偈。
「 眼见诸恶
如实当求
慧以存世
除去诸恶」
耳根持法身为增上缘。如所说偈。
「 闻法能知
闻恶不作
闻除非义
闻得至灭」
更有说者。眼根耳根俱持生死身及法身为
增上缘。持生死身如前所说。持法身者。眼根
近善知识诵习耳根闻法。近善知识及闻法
已。思惟念向法次法。以是故彼契经说。彼
时梵摩梵志二根不坏。眼根及耳根。问曰。何
根义。问曰。若增上义是根义。此根义何所为
增上缘。答曰。眼根四事为增上缘。一者己身
端严。二者持己身。三者依生识。四者不共事。
己身端严者。极令身妙具足一切支节。若眼
根不具。彼非端正多所增恶。若眼具已。颜
貌端正众不增恶。是谓己身端严也。持己身
者。眼见好恶除恶从好。令身久住。是谓持己
身也。依生识者。依此眼生眼识。是谓依生识
也。不共事者。眼根见色此事馀根无也。耳根
亦四事为增上缘。一者己身端严二者持己
身。三者依生识。四者不共事。己身端严者。极
令身妙具足一切支节。若耳根不具。彼非端
正多所增恶。若耳根具足颜貌端正众不
增恶。是谓己身端严也。持己身者。耳闻好
恶除恶从好。令身久住。是谓持己身也。依生
识者。依此耳生耳识。是谓依生识也。不共事
者。耳根闻声此事馀根无也。更有说者。眼根
持生死身为增上缘。如所说偈。
「 眼见诸恶
如实当求
慧以存世
除去诸恶」
耳根持法身为增上缘。如所说偈。
「 闻法能知
闻恶不作
闻除非义
闻得至灭」
更有说者。眼根耳根俱持生死身及法身为
增上缘。持生死身如前所说。持法身者。眼根
近善知识诵习耳根闻法。近善知识及闻法
已。思惟念向法次法。以是故彼契经说。彼
时梵摩梵志二根不坏。眼根及耳根。问曰。何
解十门大章¶ 第 442b 页 T28-0442.png
以故。一切根中说二根不坏。眼根及耳根。答
曰。谓二根入佛法中是门是度是道。以是故。
一切根中说二根不坏。眼及耳根。鼻根舌根
身根亦四事为增上缘。一者己身端严。二者
持己身。三者依生识。四者不共事。己身端严
者。极令身妙具足一切支节。若三根不具者
非端正多所增恶。三根具者颜貌端正众不
增恶。是谓己身端严也。持己身者。依此三
根通揣食。谓揣食即三入香味细滑是。是
谓持己身也。依生识者。依此三根生三识。是
谓依生识也。不共事者。谓鼻嗅香舌知味身
知细滑。此事馀根无也。意根二事为增上缘。
一者次生当来有。二者自在。次生当来有者。如
所说。阿难。若识不入母胎。宁名色膜渐厚不。
阿难曰。不也世尊。是谓次生当来有也。自在
者。如所说。比丘。心牵世间心烦恼心生自在。
更有说者。意根复有二事增上缘。一者染著。
二者清净。染著者。如所说。心染著众生染著。
清净者。如所说。心清净众生清净。是谓意根
二事为增上缘。女根男根亦二事为增上缘。一
者施设根。二者断根。施设根者。本有一士夫。
亦不知男亦不知女。若少生造色。因少造色
故。女形异处所异持衣异所说异饮食异去来
异男形亦异。更有说者。此男根女根复有二事
为增上缘。一者染著。二者清净。染著者非淫
故说增上主。此中无疑。问曰。若非淫者此云
何。答曰。若有具此二根。彼受非威仪。能起五
逆断善根。灭一切善种子。破坏一切善根。此
不成男性不成男。无形二形不能作尔所恶。
曰。谓二根入佛法中是门是度是道。以是故。
一切根中说二根不坏。眼及耳根。鼻根舌根
身根亦四事为增上缘。一者己身端严。二者
持己身。三者依生识。四者不共事。己身端严
者。极令身妙具足一切支节。若三根不具者
非端正多所增恶。三根具者颜貌端正众不
增恶。是谓己身端严也。持己身者。依此三
根通揣食。谓揣食即三入香味细滑是。是
谓持己身也。依生识者。依此三根生三识。是
谓依生识也。不共事者。谓鼻嗅香舌知味身
知细滑。此事馀根无也。意根二事为增上缘。
一者次生当来有。二者自在。次生当来有者。如
所说。阿难。若识不入母胎。宁名色膜渐厚不。
阿难曰。不也世尊。是谓次生当来有也。自在
者。如所说。比丘。心牵世间心烦恼心生自在。
更有说者。意根复有二事增上缘。一者染著。
二者清净。染著者。如所说。心染著众生染著。
清净者。如所说。心清净众生清净。是谓意根
二事为增上缘。女根男根亦二事为增上缘。一
者施设根。二者断根。施设根者。本有一士夫。
亦不知男亦不知女。若少生造色。因少造色
故。女形异处所异持衣异所说异饮食异去来
异男形亦异。更有说者。此男根女根复有二事
为增上缘。一者染著。二者清净。染著者非淫
故说增上主。此中无疑。问曰。若非淫者此云
何。答曰。若有具此二根。彼受非威仪。能起五
逆断善根。灭一切善种子。破坏一切善根。此
不成男性不成男。无形二形不能作尔所恶。
解十门大章¶ 第 442c 页 T28-0442.png
清净者。若具此二根。彼受具足戒威仪。能起
定威仪无漏威仪。除欲界结色界结。得须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
果佛果。此不成男性不成男。无形二形不能
发尔所功德。是谓男根女根二事为增上缘。
命根二事为增上缘。一者施设根。二者断根。
施设根者。至命存说有根死已有何根。更有
说者。命根四事为增上缘。种类续种类持种
类行种类不断。是谓命根四事为增上缘。五
痛根一向染著。为增上缘。因五痛令众生趣
东西南北。过栈道过刺道。过蒺藜道。过山崄
道。过罗刹渚入大海。洄澓涛波失搔摩罗山。
同水色黑风暴起度恶龙处。所求财物尽为
五痛故。更有说者。乐根喜根亦有二事为增
上缘。一者染著。二者清净。染著者。如所说。
乐痛爱使所使。清净者。如所说。乐己心定。苦
根忧根亦二事为增上缘。一者染著。二者清
净。染著者。如所说。苦痛恚使所使。清净者。
如所说。因苦习。信护根亦二事为增上缘。一
者染著。二者清净。染著者。如所说。不苦不乐
痛痴使所使。清净者。如所说。谓依六出要护
彼习彼依彼立已。谓此依六欲护便弃舍。如
是彼得断。如是五痛根二事为增上缘。信五
根一向清净为增上缘。如所说偈。
「 信能度流
不放逸海
谛舍除苦
以慧清净」
如所说。舍利弗信邪成就。若比丘比丘尼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复如所说。阿难精进能
转成道。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精进力。
定威仪无漏威仪。除欲界结色界结。得须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
果佛果。此不成男性不成男。无形二形不能
发尔所功德。是谓男根女根二事为增上缘。
命根二事为增上缘。一者施设根。二者断根。
施设根者。至命存说有根死已有何根。更有
说者。命根四事为增上缘。种类续种类持种
类行种类不断。是谓命根四事为增上缘。五
痛根一向染著。为增上缘。因五痛令众生趣
东西南北。过栈道过刺道。过蒺藜道。过山崄
道。过罗刹渚入大海。洄澓涛波失搔摩罗山。
同水色黑风暴起度恶龙处。所求财物尽为
五痛故。更有说者。乐根喜根亦有二事为增
上缘。一者染著。二者清净。染著者。如所说。
乐痛爱使所使。清净者。如所说。乐己心定。苦
根忧根亦二事为增上缘。一者染著。二者清
净。染著者。如所说。苦痛恚使所使。清净者。
如所说。因苦习。信护根亦二事为增上缘。一
者染著。二者清净。染著者。如所说。不苦不乐
痛痴使所使。清净者。如所说。谓依六出要护
彼习彼依彼立已。谓此依六欲护便弃舍。如
是彼得断。如是五痛根二事为增上缘。信五
根一向清净为增上缘。如所说偈。
「 信能度流
不放逸海
谛舍除苦
以慧清净」
如所说。舍利弗信邪成就。若比丘比丘尼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复如所说。阿难精进能
转成道。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精进力。
解十门大章¶ 第 443a 页 T28-0443.png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如所说。我说一切中念
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于念如守门人。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如所说偈。
「 定者是道
非定非道
定已自知
五阴兴衰」
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三三昧。须除去
不善修行于善。如所说偈。
「 慧为世间妙
能起有所至
能用等正智
生老病死尽」
如所说。慧过一切法上。如所说。诸妹圣弟子
以慧刀断一切结缚使恼缠重断。打重打割
剥未知根。未见处当见处为增上缘。已知根
已见处。当除诸恶为增上缘。无知根已除诸
恶现法受乐为增上缘。是谓事于中此二十
二根为增上缘。共行说已当说别行。云何眼
根。答曰。谓眼色已见当见今见。及此馀所有
已见者过去。当见者未来。今见者现在。及此
馀所有者。谓彼眼识或空或非空。如眼根如
是耳鼻舌身根亦尔。问曰。意根云何。答曰。谓
意法已识当识今识。及此馀所有。已识者过
去。当识者未来。今识者现在。及此馀所有
者。谓彼意识相应。问曰。女根云何。答曰。身
根少分。男根云何。身根少分。问曰。如身
极微从足至顶满。何以故。于身根少处说女
根男根。尊者婆须蜜说曰。此二根令众生得
名是男是女。问曰。二形二形得名。欲令彼二
形得名耶。尊者昙摩多罗说曰。诸尊此二根
中生佛辟支佛声闻仙人文尼善乐善御。问
曰。云何命根。答曰。三界寿也。问曰。何以故。
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于念如守门人。
除去不善修行于善。如所说偈。
「 定者是道
非定非道
定已自知
五阴兴衰」
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三三昧。须除去
不善修行于善。如所说偈。
「 慧为世间妙
能起有所至
能用等正智
生老病死尽」
如所说。慧过一切法上。如所说。诸妹圣弟子
以慧刀断一切结缚使恼缠重断。打重打割
剥未知根。未见处当见处为增上缘。已知根
已见处。当除诸恶为增上缘。无知根已除诸
恶现法受乐为增上缘。是谓事于中此二十
二根为增上缘。共行说已当说别行。云何眼
根。答曰。谓眼色已见当见今见。及此馀所有
已见者过去。当见者未来。今见者现在。及此
馀所有者。谓彼眼识或空或非空。如眼根如
是耳鼻舌身根亦尔。问曰。意根云何。答曰。谓
意法已识当识今识。及此馀所有。已识者过
去。当识者未来。今识者现在。及此馀所有
者。谓彼意识相应。问曰。女根云何。答曰。身
根少分。男根云何。身根少分。问曰。如身
极微从足至顶满。何以故。于身根少处说女
根男根。尊者婆须蜜说曰。此二根令众生得
名是男是女。问曰。二形二形得名。欲令彼二
形得名耶。尊者昙摩多罗说曰。诸尊此二根
中生佛辟支佛声闻仙人文尼善乐善御。问
曰。云何命根。答曰。三界寿也。问曰。何以故。
解十门大章¶ 第 443b 页 T28-0443.png
不相应行阴中命根立。根种类不立。答曰。命
根报果。一切报因行故。此种类不定。或报果
或依果。以是故。命根立根中。种类不立。问
曰。云何乐根。答曰。乐痛触更乐。谓身心中生
善乐能觉是痛。是谓乐根。问曰。苦根云何。答
曰。苦更乐触。若生身不善苦觉是痛。是谓苦
根。问曰。喜根云何。答曰。喜更乐触。若心中
生善乐觉是痛。是谓喜根。问曰。忧根云何。
答曰。忧更乐触。若心中生不善苦觉是痛。是
谓忧根。问曰。护根云何。答曰。不苦不乐更
乐触。若心中生非善非不善觉是痛。是谓
护根。问曰。信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
法故。若信能信重信兢重。已解当解今解。屈
伏意心净。是谓信根。问曰。精进根云何。答
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若精进方便力精勤
已能当能今能心正持。是谓精进根。问曰。念
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若念次念
数念。已忆当忆今忆。不忘心正忆。是谓念根。
问曰。定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若
心住等住上住无乱不散摄正定。是谓定根。
问曰。慧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
若择选择法择视等视上视了等了上了山地
眼觉黠慧行观。是谓慧根。问曰。云何未知
根。答曰。若人未见未观。谓学慧慧根。及诸根
坚信坚法未观四谛能观。若人未见者。谓彼
不见。谛未观者。谓彼未观谛。学慧慧根者即
是慧根也。及诸根坚信坚法未观四谛能观
者。谓八根也。此九根合聚。谓未知根也。问
曰。何以故。慧说二名馀道品一。答曰。妙说妙
根报果。一切报因行故。此种类不定。或报果
或依果。以是故。命根立根中。种类不立。问
曰。云何乐根。答曰。乐痛触更乐。谓身心中生
善乐能觉是痛。是谓乐根。问曰。苦根云何。答
曰。苦更乐触。若生身不善苦觉是痛。是谓苦
根。问曰。喜根云何。答曰。喜更乐触。若心中
生善乐觉是痛。是谓喜根。问曰。忧根云何。
答曰。忧更乐触。若心中生不善苦觉是痛。是
谓忧根。问曰。护根云何。答曰。不苦不乐更
乐触。若心中生非善非不善觉是痛。是谓
护根。问曰。信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
法故。若信能信重信兢重。已解当解今解。屈
伏意心净。是谓信根。问曰。精进根云何。答
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若精进方便力精勤
已能当能今能心正持。是谓精进根。问曰。念
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若念次念
数念。已忆当忆今忆。不忘心正忆。是谓念根。
问曰。定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若
心住等住上住无乱不散摄正定。是谓定根。
问曰。慧根云何。答曰。行无欲时为善法故。
若择选择法择视等视上视了等了上了山地
眼觉黠慧行观。是谓慧根。问曰。云何未知
根。答曰。若人未见未观。谓学慧慧根。及诸根
坚信坚法未观四谛能观。若人未见者。谓彼
不见。谛未观者。谓彼未观谛。学慧慧根者即
是慧根也。及诸根坚信坚法未观四谛能观
者。谓八根也。此九根合聚。谓未知根也。问
曰。何以故。慧说二名馀道品一。答曰。妙说妙
解十门大章¶ 第 443c 页 T28-0443.png
义故。一切彼品中何者最妙慧是。如所说。王
及眷属行。或曰。谓慧能三观。一者事观。二者
见观。三者缘观。谓彼相应法虽有二观。事观
缘观但非见观。性慧非慧故。谓彼共有法
虽有一观。是事观但非见观。性非慧故。亦非
缘观。非缘法故。此慧能三观以故尔。或曰。谓
慧见结不得久住。如地隐虫见物还入。如是
慧见结不得久住。或曰。谓慧照意结贼不娆。
如室有灯贼不敢娆。如是慧照意结贼不娆。
或曰。谓无智则缚。智则解脱。或曰。于佛法中
谓智快乐。能觉则妙。如盲入珍宝渚。如是无
智入佛法中。如有目入珍宝渚。如是有智入
佛法中。是说于佛法中有智快乐能觉则妙。
或曰。谓慧能观馀道品盲。如彼盲聚一有目
者而为将导。如是馀道品盲慧者。能观而为
将导入宝真谛。或曰。谓彼如人说眼首觉觉
种道道种。或曰。谓慧能照一切法。此外事。如
日月星宿摩尼药璎珞宫殿。能照一界一入一
阴一世少所入一界者色界。一入者色入。一
阴者色阴。一世者现在。此慧能照十八界十
二入五阴三世。或曰。谓慧能断诸法自相及
共相。立法自相及共相。坏种痴及坏缘痴。于
法中不颠倒行。或曰。谓彼说如讲堂。如所说
诸贤。我依戒立戒。升戒已登无上慧讲堂。少
方便而观千世界。或曰。谓断结时说如利刀。
如所说。诸妹圣妹圣弟子。以慧刀断结缚使
烦恼缠重断。打重打割剥。或曰。谓彼说如珍
宝。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慧珍宝。除不
善修行于善。或曰。佛世尊爱乐慧。佛世尊非
及眷属行。或曰。谓慧能三观。一者事观。二者
见观。三者缘观。谓彼相应法虽有二观。事观
缘观但非见观。性慧非慧故。谓彼共有法
虽有一观。是事观但非见观。性非慧故。亦非
缘观。非缘法故。此慧能三观以故尔。或曰。谓
慧见结不得久住。如地隐虫见物还入。如是
慧见结不得久住。或曰。谓慧照意结贼不娆。
如室有灯贼不敢娆。如是慧照意结贼不娆。
或曰。谓无智则缚。智则解脱。或曰。于佛法中
谓智快乐。能觉则妙。如盲入珍宝渚。如是无
智入佛法中。如有目入珍宝渚。如是有智入
佛法中。是说于佛法中有智快乐能觉则妙。
或曰。谓慧能观馀道品盲。如彼盲聚一有目
者而为将导。如是馀道品盲慧者。能观而为
将导入宝真谛。或曰。谓彼如人说眼首觉觉
种道道种。或曰。谓慧能照一切法。此外事。如
日月星宿摩尼药璎珞宫殿。能照一界一入一
阴一世少所入一界者色界。一入者色入。一
阴者色阴。一世者现在。此慧能照十八界十
二入五阴三世。或曰。谓慧能断诸法自相及
共相。立法自相及共相。坏种痴及坏缘痴。于
法中不颠倒行。或曰。谓彼说如讲堂。如所说
诸贤。我依戒立戒。升戒已登无上慧讲堂。少
方便而观千世界。或曰。谓断结时说如利刀。
如所说。诸妹圣妹圣弟子。以慧刀断结缚使
烦恼缠重断。打重打割剥。或曰。谓彼说如珍
宝。如所说。舍利弗圣弟子成就慧珍宝。除不
善修行于善。或曰。佛世尊爱乐慧。佛世尊非
解十门大章¶ 第 444a 页 T28-0444.png
爱色非族姓非力非钱财。非豪贵非眷属。但
爱乐慧。以是慧二名。馀道品一。问曰。已知根
云何。答曰。谓人已见已观学慧慧根。及诸根
信解脱见到身證已观谛能上观。谓人已见
者。谓彼已见谛。已观者。谓彼已观谛。学慧慧
根者。即是慧根。及诸根信解脱见到身證已
观谛能上观者。谓八根此九根合聚谓已知
根。问曰。如无学亦能上观。如彼退法至无
退法。无退法至念法。念法至护法。护法至上
法。上法至无疑。何以故。说学上观不说无
学。答曰。应说。若不说者。是世尊有馀言。此
现义门现义略现义度当知义。或曰。谓更断
结更受果。彼说上观。彼无学更不断结亦
更不受果。以是故。不说上观。或曰。谓更断
系得(得者法得之得)。更受解脱得。彼说上观。彼无学
不更断系得。亦不更受解脱得。以是故。不说
上观。或曰。谓更断无智更得智。彼说上
观彼无学虽更得智。不更断无智染污无智
故以是说学上观不说无学。问曰。无知根云
何。答曰。谓人已见已观。无学慧慧根。及诸根
慧解脱俱解脱已观谛现法受乐。谓人已见
者。谓彼已见谛。已观者。谓已观谛。无学慧慧
根者。即是慧根。及诸根慧解脱俱解脱已观
谛现法受乐者。谓八根。此九根合聚谓无知
根。问曰。如学现法亦受乐。何以故。说无学现
法受乐不说学。答曰。应说。若不说者。是世尊
有馀言。此现义门现义略现义度当知义。或
曰。妙说妙义故。若说妙法者。学法胜非无学。
若说人妙无学人胜非学人。或曰。谓此猗乐
爱乐慧。以是慧二名。馀道品一。问曰。已知根
云何。答曰。谓人已见已观学慧慧根。及诸根
信解脱见到身證已观谛能上观。谓人已见
者。谓彼已见谛。已观者。谓彼已观谛。学慧慧
根者。即是慧根。及诸根信解脱见到身證已
观谛能上观者。谓八根此九根合聚谓已知
根。问曰。如无学亦能上观。如彼退法至无
退法。无退法至念法。念法至护法。护法至上
法。上法至无疑。何以故。说学上观不说无
学。答曰。应说。若不说者。是世尊有馀言。此
现义门现义略现义度当知义。或曰。谓更断
结更受果。彼说上观。彼无学更不断结亦
更不受果。以是故。不说上观。或曰。谓更断
系得(得者法得之得)。更受解脱得。彼说上观。彼无学
不更断系得。亦不更受解脱得。以是故。不说
上观。或曰。谓更断无智更得智。彼说上
观彼无学虽更得智。不更断无智染污无智
故以是说学上观不说无学。问曰。无知根云
何。答曰。谓人已见已观。无学慧慧根。及诸根
慧解脱俱解脱已观谛现法受乐。谓人已见
者。谓彼已见谛。已观者。谓已观谛。无学慧慧
根者。即是慧根。及诸根慧解脱俱解脱已观
谛现法受乐者。谓八根。此九根合聚谓无知
根。问曰。如学现法亦受乐。何以故。说无学现
法受乐不说学。答曰。应说。若不说者。是世尊
有馀言。此现义门现义略现义度当知义。或
曰。妙说妙义故。若说妙法者。学法胜非无学。
若说人妙无学人胜非学人。或曰。谓此猗乐
解十门大章¶ 第 444b 页 T28-0444.png
快受彼学意结所热。是故猗乐不快受。此无
学意结热灭。是故猗乐快受。或曰。谓此猗乐
极广大受。彼学或结怨家尽或不尽。是故猗
乐不极广大受。如王或降怨家或未降。是故
王境界不极广大受。如是彼学或结怨家尽
或不尽。是故猗乐不极广大受。此无学一切
结怨家尽。彼猗乐极广大受。如王降一切怨
家。彼王境界极广大受。如是此无学一切结
怨家尽。是故猗乐极广大受。或曰。谓现法
乐非后乐。彼学现法乐后亦乐。此无学是现
法乐非后乐。以是故。无学说现法受乐不说
学。问曰。此说及诸根慧解脱俱解脱已观谛
现法受乐。彼三明阿罗汉有耶无耶。若有者
此中何以不说。若无者彼契经云何通。彼契
经尊者舍利弗至世尊所问。唯世尊。五百比
丘中几比丘三明。几比丘俱解脱。几比丘慧
解脱。世尊告曰。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九十比
丘三明。九十比丘俱解脱。馀比丘慧解脱。舍
利弗。此众无枝叶亦无节清净坚住。问曰。尊
者舍利弗知耶不知耶。若知者何以问。若不
知者云何称声闻波罗蜜。作此论已。说曰。知
也问曰。若知者何以故问。答曰。或有知而问。
如所说。佛世尊知而问。或曰。为他故而问。虽
尊者舍利弗知。彼众中有不知者。彼不知者
彼不成就无畏法。不能问世尊。尊者舍利弗
知亦成就无畏法。彼为他故问世尊。或曰。入
等性现差降故问。佛为彼五百比丘说法。尽
得阿罗汉果不受当来有。彼世尊心欢悦故
说等同。谁能第一义。世尊心欢悦。谓断当来
学意结热灭。是故猗乐快受。或曰。谓此猗乐
极广大受。彼学或结怨家尽或不尽。是故猗
乐不极广大受。如王或降怨家或未降。是故
王境界不极广大受。如是彼学或结怨家尽
或不尽。是故猗乐不极广大受。此无学一切
结怨家尽。彼猗乐极广大受。如王降一切怨
家。彼王境界极广大受。如是此无学一切结
怨家尽。是故猗乐极广大受。或曰。谓现法
乐非后乐。彼学现法乐后亦乐。此无学是现
法乐非后乐。以是故。无学说现法受乐不说
学。问曰。此说及诸根慧解脱俱解脱已观谛
现法受乐。彼三明阿罗汉有耶无耶。若有者
此中何以不说。若无者彼契经云何通。彼契
经尊者舍利弗至世尊所问。唯世尊。五百比
丘中几比丘三明。几比丘俱解脱。几比丘慧
解脱。世尊告曰。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九十比
丘三明。九十比丘俱解脱。馀比丘慧解脱。舍
利弗。此众无枝叶亦无节清净坚住。问曰。尊
者舍利弗知耶不知耶。若知者何以问。若不
知者云何称声闻波罗蜜。作此论已。说曰。知
也问曰。若知者何以故问。答曰。或有知而问。
如所说。佛世尊知而问。或曰。为他故而问。虽
尊者舍利弗知。彼众中有不知者。彼不知者
彼不成就无畏法。不能问世尊。尊者舍利弗
知亦成就无畏法。彼为他故问世尊。或曰。入
等性现差降故问。佛为彼五百比丘说法。尽
得阿罗汉果不受当来有。彼世尊心欢悦故
说等同。谁能第一义。世尊心欢悦。谓断当来
解十门大章¶ 第 444c 页 T28-0444.png
有。尊者舍利弗作是念。虽一切得阿罗汉果
断当来有。第一义世尊心欢悦。但未知谁勤
精进。谁不勤精进。以是故。入等性现差降故
问。或曰。佛因彼道果说等同。尊者舍利弗道
差降故问。或曰。佛因彼无为解脱等同。尊者
舍利弗于有为解脱差降故问。或曰施主思
愿关故问。若施主夏四月受供养。彼思愿开
意如是此极妙福田。莫作是念。施种恶田。或
曰。少欲灰覆功德藏显示世间故。如人灰覆
藏发显示故。如是少欲灰覆功德藏显示世
间故问。或曰。现弟子功德故问。此应尔如弟
子问师答。是现弟子功德故问。或曰。不实贡
高智焦增智慢。断贡高慢故问。谓彼成就增
智慢。不喜问世尊说舍利弗比丘问。阎浮利
十六分慧不能及。何况汝等凡智见成就。是
谓不实贡高智焦增智慢。断贡高慢故问。或
曰。断谤故问。异学诽谤世尊说者。沙门瞿昙
从舍利弗目揵连受法而说。夜受昼说。如尊
者。舍利弗叉手而问世尊答。是谓断诽谤故。
或曰。断于法嫉妒故问。若嫉妒者他说功德
而不喜闻。何况自说。尊者舍利弗无此咎。是
故断于法嫉妒故问或曰。现无贡高及求善
法故问。或曰。现世尊善说印可故问。如王
縢书法令。若无王印可一切关守便有留难。
如是若善说无如来印可。于过去佛法中四
部众便有留难。如王縢书法令。若王印可一
切关守无有留难。如是若善说如来印可。于
过去佛法中四部众无有留难。是谓现世尊
善说印可故。尊者舍利弗问。作此论已说曰
断当来有。第一义世尊心欢悦。但未知谁勤
精进。谁不勤精进。以是故。入等性现差降故
问。或曰。佛因彼道果说等同。尊者舍利弗道
差降故问。或曰。佛因彼无为解脱等同。尊者
舍利弗于有为解脱差降故问。或曰施主思
愿关故问。若施主夏四月受供养。彼思愿开
意如是此极妙福田。莫作是念。施种恶田。或
曰。少欲灰覆功德藏显示世间故。如人灰覆
藏发显示故。如是少欲灰覆功德藏显示世
间故问。或曰。现弟子功德故问。此应尔如弟
子问师答。是现弟子功德故问。或曰。不实贡
高智焦增智慢。断贡高慢故问。谓彼成就增
智慢。不喜问世尊说舍利弗比丘问。阎浮利
十六分慧不能及。何况汝等凡智见成就。是
谓不实贡高智焦增智慢。断贡高慢故问。或
曰。断谤故问。异学诽谤世尊说者。沙门瞿昙
从舍利弗目揵连受法而说。夜受昼说。如尊
者。舍利弗叉手而问世尊答。是谓断诽谤故。
或曰。断于法嫉妒故问。若嫉妒者他说功德
而不喜闻。何况自说。尊者舍利弗无此咎。是
故断于法嫉妒故问或曰。现无贡高及求善
法故问。或曰。现世尊善说印可故问。如王
縢书法令。若无王印可一切关守便有留难。
如是若善说无如来印可。于过去佛法中四
部众便有留难。如王縢书法令。若王印可一
切关守无有留难。如是若善说如来印可。于
过去佛法中四部众无有留难。是谓现世尊
善说印可故。尊者舍利弗问。作此论已说曰
解十门大章¶ 第 445a 页 T28-0445.png
有三明阿罗汉。问曰。若尔者于彼经通。此
经中何以不说。答曰。应说。若不说者。世尊
有馀言。或曰。彼已说在此中。若有此三明
阿罗汉。或性慧解脱或俱解脱。已说慧解脱。
当知已说性慧解脱三明阿罗汉也。已说俱
解脱。当知已说性俱解脱三明阿罗汉。说者
更有二师。尊者视违罗。尊者瞿沙披摩。尊者
视违罗者称说慧妙。尊者瞿沙披摩者称说
灭尽定妙。尊者视违罗说慧胜。非灭尽定。慧
者等缘。灭尽定者无等缘。尊者瞿沙披摩说。
灭尽定胜非慧。慧者凡人亦有。灭尽定者非
凡人。若称说。慧者非灭尽定。彼说若有三
明无八解脱者。是说三明阿罗汉。谓三明有
八解脱。彼亦说三明。何以故。谓彼慧胜非灭
尽定。一明二明者慧解脱。若称说。灭尽定者
非慧。彼说若有八解脱无三明。是说俱解脱。
若有八解脱及三明。此亦说俱解脱。何以故。
谓彼灭尽定胜非慧。一明二明者慧解脱。说
者彼此但虚论。不益经不益义。如是好。如前
所说。此三明阿罗汉。或得灭尽定。或不得。若
得灭尽定彼说俱解脱。不得者说慧解脱复
次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更别说行未知根
云何。答曰。未知当知未观当观未断当断。是
故说未知根。问曰。若未知当知未观当观未
断当断是说未知根者。彼苦法忍生已。观欲
界五阴。于上生苦法智。欲界五阴已观重观。
如此已观当观。何以故说未知根不说已知
根。答曰。苦法忍生欲界始观五阴。未已观于
彼上苦法智生已观欲界五阴。或曰。苦法忍
经中何以不说。答曰。应说。若不说者。世尊
有馀言。或曰。彼已说在此中。若有此三明
阿罗汉。或性慧解脱或俱解脱。已说慧解脱。
当知已说性慧解脱三明阿罗汉也。已说俱
解脱。当知已说性俱解脱三明阿罗汉。说者
更有二师。尊者视违罗。尊者瞿沙披摩。尊者
视违罗者称说慧妙。尊者瞿沙披摩者称说
灭尽定妙。尊者视违罗说慧胜。非灭尽定。慧
者等缘。灭尽定者无等缘。尊者瞿沙披摩说。
灭尽定胜非慧。慧者凡人亦有。灭尽定者非
凡人。若称说。慧者非灭尽定。彼说若有三
明无八解脱者。是说三明阿罗汉。谓三明有
八解脱。彼亦说三明。何以故。谓彼慧胜非灭
尽定。一明二明者慧解脱。若称说。灭尽定者
非慧。彼说若有八解脱无三明。是说俱解脱。
若有八解脱及三明。此亦说俱解脱。何以故。
谓彼灭尽定胜非慧。一明二明者慧解脱。说
者彼此但虚论。不益经不益义。如是好。如前
所说。此三明阿罗汉。或得灭尽定。或不得。若
得灭尽定彼说俱解脱。不得者说慧解脱复
次未知根已知根无知根。更别说行未知根
云何。答曰。未知当知未观当观未断当断。是
故说未知根。问曰。若未知当知未观当观未
断当断是说未知根者。彼苦法忍生已。观欲
界五阴。于上生苦法智。欲界五阴已观重观。
如此已观当观。何以故说未知根不说已知
根。答曰。苦法忍生欲界始观五阴。未已观于
彼上苦法智生已观欲界五阴。或曰。苦法忍
解十门大章¶ 第 445b 页 T28-0445.png
生欲界五阴。虽观欲界五阴。但未知彼上苦
法智生。知欲界五阴因智。故名为观非是忍。
或曰。于彼上当生道未曾所观意阴覆堕下。
以是故说未。知根非已知根。问曰已知根云
何。答曰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未断当断。是故
说已知根。问曰。若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未断
当断。是说已知根者。道未知忍生。除共有相
应法。馀一切法智及观。于彼上生道未知智
彼共有相应法智及观。如此中未知当知未观
当观。何以说已知根。不说未知根。答曰。外者
十六心见道。彼初道未知智时。于见谛道中
彼共有相应品智及观。是故彼已知而知非
未知。已观而观非未观问曰。此中依外不问
不答若十五意见道此说云何。尊者僧伽婆
修说曰。当道未知忍现在前时。修当来无量
道未知忍。若彼当来修无量道未知忍者。是
彼观共有相应法。说曰。此不论。问曰。何以故
此不论。答曰。非是当来道能观。问曰。若不尔
者。此云何。答曰。多故多已观当观少未观当
观。如地无量无边。知是已观当观。如地一
丸。如是未观当观。如空无量无边如是已观
当观。如空一蚊蜹处。如是未观当观。如海无
量无边。如是已观当观。如海一渧。如是未观
当观。如须弥山王无量无边。如是已观当观。
如须弥山芥子数。如是未观当观。是谓多故。
或曰。于彼上当生道。已曾所观。已曾所观意
阴覆堕下。以是故说已知根非未知根。问曰。
无知根云何。答曰。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无有
未断可断。是谓无知根。问曰。若已知当知已
法智生。知欲界五阴因智。故名为观非是忍。
或曰。于彼上当生道未曾所观意阴覆堕下。
以是故说未。知根非已知根。问曰已知根云
何。答曰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未断当断。是故
说已知根。问曰。若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未断
当断。是说已知根者。道未知忍生。除共有相
应法。馀一切法智及观。于彼上生道未知智
彼共有相应法智及观。如此中未知当知未观
当观。何以说已知根。不说未知根。答曰。外者
十六心见道。彼初道未知智时。于见谛道中
彼共有相应品智及观。是故彼已知而知非
未知。已观而观非未观问曰。此中依外不问
不答若十五意见道此说云何。尊者僧伽婆
修说曰。当道未知忍现在前时。修当来无量
道未知忍。若彼当来修无量道未知忍者。是
彼观共有相应法。说曰。此不论。问曰。何以故
此不论。答曰。非是当来道能观。问曰。若不尔
者。此云何。答曰。多故多已观当观少未观当
观。如地无量无边。知是已观当观。如地一
丸。如是未观当观。如空无量无边如是已观
当观。如空一蚊蜹处。如是未观当观。如海无
量无边。如是已观当观。如海一渧。如是未观
当观。如须弥山王无量无边。如是已观当观。
如须弥山芥子数。如是未观当观。是谓多故。
或曰。于彼上当生道。已曾所观。已曾所观意
阴覆堕下。以是故说已知根非未知根。问曰。
无知根云何。答曰。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无有
未断可断。是谓无知根。问曰。若已知当知已
解十门大章¶ 第 445c 页 T28-0445.png
观当观无有未断可断者。佛辟支佛声闻。亦
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无有未断可断。何以故
三等一说佛不说馀。答曰。谓始觉觉一切法
不破正智。或曰谓始得尽智。除二种障结障
及解脱障。或曰。谓意中除二种无知闇痴染
著。及不染著等及第一义。或曰。谓意中除
二种。疑惑犹豫处处及结处。或曰。谓多闻无
厌。或曰。谓得尽甚深缘起底。非如一切声闻
辟支佛。作譬喻三兽渡河兔马香象。兔者浮
而渡河。马者少多触沙而渡。香象者尽底蹈
沙而渡。如是三乘渡缘起河。佛辟支佛声闻。
如兔浮渡河。如是当观声闻缘起智。如马少
多触沙而渡。如是当观辟支佛缘起智。如香
象尽底蹈沙而渡。如是当观佛世尊缘起智。
是故说谓得尽甚深缘起底。非如一切声闻
辟支佛。或曰。谓四圣谛的智箭极深入。如非
一切声闻辟支佛。作譬喻如一的三人共射。
一者摩诃能伽。二者钵骞提。三者那罗延。摩
诃能伽者虽著的不能入。何况能过钵骞提
者虽著的能入不能令过。那罗延者射破的
彻过入地。彼的亦不现。坚软随彼力软中上。
射破的亦有软中上。如是三乘射四圣谛的。
佛辟支佛声闻。如摩诃能伽虽著的不能入。
况当能过。如是当观声闻四圣谛智。如钵骞
提虽著的能入不能令过。如是当观辟支佛
四圣谛智。如那罗延射破的彻过入地。如是
当观佛四圣谛智。此四圣谛的亦不现。坚软
随彼智力有软中上。四圣谛的便有软中上。
是故说谓。四圣谛的智箭极深入如非一切
已知当知已观当观无有未断可断。何以故
三等一说佛不说馀。答曰。谓始觉觉一切法
不破正智。或曰谓始得尽智。除二种障结障
及解脱障。或曰。谓意中除二种无知闇痴染
著。及不染著等及第一义。或曰。谓意中除
二种。疑惑犹豫处处及结处。或曰。谓多闻无
厌。或曰。谓得尽甚深缘起底。非如一切声闻
辟支佛。作譬喻三兽渡河兔马香象。兔者浮
而渡河。马者少多触沙而渡。香象者尽底蹈
沙而渡。如是三乘渡缘起河。佛辟支佛声闻。
如兔浮渡河。如是当观声闻缘起智。如马少
多触沙而渡。如是当观辟支佛缘起智。如香
象尽底蹈沙而渡。如是当观佛世尊缘起智。
是故说谓得尽甚深缘起底。非如一切声闻
辟支佛。或曰。谓四圣谛的智箭极深入。如非
一切声闻辟支佛。作譬喻如一的三人共射。
一者摩诃能伽。二者钵骞提。三者那罗延。摩
诃能伽者虽著的不能入。何况能过钵骞提
者虽著的能入不能令过。那罗延者射破的
彻过入地。彼的亦不现。坚软随彼力软中上。
射破的亦有软中上。如是三乘射四圣谛的。
佛辟支佛声闻。如摩诃能伽虽著的不能入。
况当能过。如是当观声闻四圣谛智。如钵骞
提虽著的能入不能令过。如是当观辟支佛
四圣谛智。如那罗延射破的彻过入地。如是
当观佛四圣谛智。此四圣谛的亦不现。坚软
随彼智力有软中上。四圣谛的便有软中上。
是故说谓。四圣谛的智箭极深入如非一切
解十门大章¶ 第 446a 页 T28-0446.png
声闻辟支佛。或曰。谓知自觉尽及具。辟支佛
者虽自觉及具非是尽。声闻者不能自觉。何
况具尽。是说谓知自觉具及尽。或曰。谓缘自
觉及尽行。辟支佛者虽有自觉不能尽行。声
闻不能自觉。何况尽行。或曰。谓说无二种辩
才不尽所说无异。或曰。成就身及身所依明
行成。转轮圣王虽身成就无身所依。声闻辟
支佛虽成就身。所依非是身。佛亦成就身。及
身所依明行成。或曰。谓三成就色挨妙语。
复三成就誓果教授。或曰。三不护及三不共
意止。或曰。谓四不护及四不谏。或曰。谓成就
四智因智时智想智他说智。复有四智。无滞
智无住智无错智无碍智。或曰。谓觉种种因
觉种种果觉种种治觉种种意。或曰。一无二
独福力降魔。如非一切声闻辟支佛。说者谓
菩萨食难陀难陀波罗乳糜已。作如是意。坐
道树下要不破结加坐至尽有漏。彼时魔波
旬宫殿六反震动。彼作是念。不知是谁力。彼
见菩萨坐道树下。作如是意。要不破结加趺
坐至尽有漏。彼时魔波旬雨华而至菩萨所。
到已善言语菩萨悉达阿㝹。是浊世时众生
意刚强。如此时难可得成无上正真道。且起
我当给汝七宝及以千子。领四天下为转轮
圣王。菩萨说曰。波旬。汝唐疲劳。速令此地
及泉源池水庄严村城舍宅人民飞在空中。
空及日月星辰速令堕地。要不与汝起至尽
有漏。魔波旬说曰。我以爱善之言用告汝。汝
不起者当见极恶。作是语已。还至天上告六
欲天。诸贤。当持矛戟刀钩金椎钺斧羂索长
者虽自觉及具非是尽。声闻者不能自觉。何
况具尽。是说谓知自觉具及尽。或曰。谓缘自
觉及尽行。辟支佛者虽有自觉不能尽行。声
闻不能自觉。何况尽行。或曰。谓说无二种辩
才不尽所说无异。或曰。成就身及身所依明
行成。转轮圣王虽身成就无身所依。声闻辟
支佛虽成就身。所依非是身。佛亦成就身。及
身所依明行成。或曰。谓三成就色挨妙语。
复三成就誓果教授。或曰。三不护及三不共
意止。或曰。谓四不护及四不谏。或曰。谓成就
四智因智时智想智他说智。复有四智。无滞
智无住智无错智无碍智。或曰。谓觉种种因
觉种种果觉种种治觉种种意。或曰。一无二
独福力降魔。如非一切声闻辟支佛。说者谓
菩萨食难陀难陀波罗乳糜已。作如是意。坐
道树下要不破结加坐至尽有漏。彼时魔波
旬宫殿六反震动。彼作是念。不知是谁力。彼
见菩萨坐道树下。作如是意。要不破结加趺
坐至尽有漏。彼时魔波旬雨华而至菩萨所。
到已善言语菩萨悉达阿㝹。是浊世时众生
意刚强。如此时难可得成无上正真道。且起
我当给汝七宝及以千子。领四天下为转轮
圣王。菩萨说曰。波旬。汝唐疲劳。速令此地
及泉源池水庄严村城舍宅人民飞在空中。
空及日月星辰速令堕地。要不与汝起至尽
有漏。魔波旬说曰。我以爱善之言用告汝。汝
不起者当见极恶。作是语已。还至天上告六
欲天。诸贤。当持矛戟刀钩金椎钺斧羂索长
解十门大章¶ 第 446b 页 T28-0446.png
钩。我有怨家今在道树下坐。彼时菩萨魔波
旬还去不久。便作是念。常凡人共诤由当防
护不应默住。何况欲界豪贵菩萨。去欲结迹
先已备习彼速除欲。已发于神足种种变
化。谓作鼠形者化作猫。谓作猫形化作狗。谓
狗形化作豹形。谓豹形化作虎。谓虎形化作
师子。谓戴火化作雨。谓雨化作盖。菩萨自化
作琉璃台。在中结加趺坐。谓障形不障眼。
变化已菩萨作是念。我种种变化若我他行
法时有所娆乱者。魔波旬必能娆乱我。若我
他行法时不作娆乱者。魔波旬终不能娆乱
我。菩萨因此事念宿命。神通作證发已。观百
众生千众生行法时极供给所。当菩萨作是
念。如我种种变化。如本行善因。令如此魔百
千亿来者。彼终不能娆乱我。何况一魔。菩萨
作是念住。于是魔波旬及十八亿魔作丑陋
面牙齿。恐怖声极恶音声。执持种种矛戟。满
三十六由延往诣道树所。到已语菩萨曰。悉
达阿㝹。汝见此恶众不。速起莫于此中受无
量苦。菩萨说曰。波旬汝语如小儿。汝昔一斋
之施。谓因果力今得如是自在。魔说曰。我一
斋之施汝施几斋。菩萨说曰。我施无量百千
斋。魔说曰。我斋之施得汝为證。谁为汝證。彼
时菩萨满百千福相好庄严紫磨金色。以合
曼掌按地。地即大动。此以为證。彼时此地
如七宝器声。彼魔众闻已。恐怖散坏顾面奔
走放恶音声复道而还。菩萨所生眼。魔众
过一由延不复见。菩萨因此天眼神通作證
发已。但见而耳不闻。菩萨因此天耳神通作
旬还去不久。便作是念。常凡人共诤由当防
护不应默住。何况欲界豪贵菩萨。去欲结迹
先已备习彼速除欲。已发于神足种种变
化。谓作鼠形者化作猫。谓作猫形化作狗。谓
狗形化作豹形。谓豹形化作虎。谓虎形化作
师子。谓戴火化作雨。谓雨化作盖。菩萨自化
作琉璃台。在中结加趺坐。谓障形不障眼。
变化已菩萨作是念。我种种变化若我他行
法时有所娆乱者。魔波旬必能娆乱我。若我
他行法时不作娆乱者。魔波旬终不能娆乱
我。菩萨因此事念宿命。神通作證发已。观百
众生千众生行法时极供给所。当菩萨作是
念。如我种种变化。如本行善因。令如此魔百
千亿来者。彼终不能娆乱我。何况一魔。菩萨
作是念住。于是魔波旬及十八亿魔作丑陋
面牙齿。恐怖声极恶音声。执持种种矛戟。满
三十六由延往诣道树所。到已语菩萨曰。悉
达阿㝹。汝见此恶众不。速起莫于此中受无
量苦。菩萨说曰。波旬汝语如小儿。汝昔一斋
之施。谓因果力今得如是自在。魔说曰。我一
斋之施汝施几斋。菩萨说曰。我施无量百千
斋。魔说曰。我斋之施得汝为證。谁为汝證。彼
时菩萨满百千福相好庄严紫磨金色。以合
曼掌按地。地即大动。此以为證。彼时此地
如七宝器声。彼魔众闻已。恐怖散坏顾面奔
走放恶音声复道而还。菩萨所生眼。魔众
过一由延不复见。菩萨因此天眼神通作證
发已。但见而耳不闻。菩萨因此天耳神通作
解十门大章¶ 第 446c 页 T28-0446.png
證发已。能闻不知以何意来。菩萨因此知他
心神通作證发已。观释释众妙意来。魔魔众
恶意来。菩萨作是念。魔波旬何因来此观守
境界故来。以何故守境界。便作是念。以结故。
菩萨因此断一切结已。三十四心顷成无上
正真等正觉道。三十四心顷者。见道十五心
道未知智第十六。谓道已知智。此菩萨有想
无想处除欲时。是方便道。有想无想处断九
品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是谓三十四心顷。
谓一切三耶三佛。依此以降魔及官属成最
正觉。是说谓一无二独。以福力降魔及官属
已。成无上正真道已。如非一切声闻辟支佛。
或曰。谓已知智满及觉道行及行缘及缘根
及根义。或曰。谓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
法。或曰。谓离世八法。不可得功德边。救诸危
厄而为作归。或曰。谓大悲久远来微入普入
一切众生等转行。久远来者。三阿僧祇具修
行远来也。微入者。觉三苦微入也(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
者变易苦也)。普来者三界缘普入也。一切众生等转
行者怨亲中间等意故。一切众生等转行也。
是故说谓。大悲久远来微入普入一切众生
等转行。以是故等三说一佛。非声闻辟支佛。
问曰。何以故色阴中。眼根耳鼻舌身根立根。
色声香味细滑不立根。答曰。谓内彼立根。外
者不立根。谓现在时众生数彼立根。不定者
不立根。谓受彼立根。不受者不立根。谓断时
痛痒重担彼立根。不定者不立根。谓根彼立
根。谓根义不立根。以故尔。问曰。何以故痛
阴中。乐痛立二根。乐根及喜根。苦痛亦立二
心神通作證发已。观释释众妙意来。魔魔众
恶意来。菩萨作是念。魔波旬何因来此观守
境界故来。以何故守境界。便作是念。以结故。
菩萨因此断一切结已。三十四心顷成无上
正真等正觉道。三十四心顷者。见道十五心
道未知智第十六。谓道已知智。此菩萨有想
无想处除欲时。是方便道。有想无想处断九
品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是谓三十四心顷。
谓一切三耶三佛。依此以降魔及官属成最
正觉。是说谓一无二独。以福力降魔及官属
已。成无上正真道已。如非一切声闻辟支佛。
或曰。谓已知智满及觉道行及行缘及缘根
及根义。或曰。谓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
法。或曰。谓离世八法。不可得功德边。救诸危
厄而为作归。或曰。谓大悲久远来微入普入
一切众生等转行。久远来者。三阿僧祇具修
行远来也。微入者。觉三苦微入也(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
者变易苦也)。普来者三界缘普入也。一切众生等转
行者怨亲中间等意故。一切众生等转行也。
是故说谓。大悲久远来微入普入一切众生
等转行。以是故等三说一佛。非声闻辟支佛。
问曰。何以故色阴中。眼根耳鼻舌身根立根。
色声香味细滑不立根。答曰。谓内彼立根。外
者不立根。谓现在时众生数彼立根。不定者
不立根。谓受彼立根。不受者不立根。谓断时
痛痒重担彼立根。不定者不立根。谓根彼立
根。谓根义不立根。以故尔。问曰。何以故痛
阴中。乐痛立二根。乐根及喜根。苦痛亦立二
解十门大章¶ 第 447a 页 T28-0447.png
根。苦根及忧根。何以故不苦不乐立一根护
根。答曰。应说若不说者。世尊有馀言。现义现
义门现义略现义度当知义。或曰。现二门二
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现二处。如乐痛苦痛
立二根。不苦不乐亦应立二根。此有差降。谓
于彼可得起二根。如不苦不乐立一根。如是
乐痛苦痛亦应一根。有此等行。谓彼起一根。
是说现二门二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现二
数。或曰。离相违故。乐痛苦痛相违。苦痛亦乐
痛相违。彼不苦不乐痛更无馀痛相违。是离
相违故。以故尔。或曰。转行馀故。此乐痛异乐
根。转行异喜根。痛苦亦异苦根。转行异忧
根。彼不苦不乐痛一切转行。馀以故尔。或曰。
乐痛或利或不利。或狂或不狂。或住或不住。
或定或不定。谓彼不利狂狂不住定彼立一
根。是乐根利狂不住不定彼立喜根。苦痛亦
尔。彼不苦不乐痛一切不利不狂住定。以是
故乐痛立二根。乐根及喜根。苦痛亦立二根。
苦根及忧根。不苦不乐立一根。护根。问曰。想
何以故不立根。答曰。多有法不立根中。何
以独问想。问曰。色阴或立根或不立根。如
是行阴或立根或不立根。痛阴及识阴尽立
根。此想何以故尽不立根耶。答曰。谓无根
相。无根相故不立根。或曰。根自力转行此
想因他力转行。如弟子及庸作人随彼教敕。
教取即取。教舍即舍。如是想。若痛所觉彼
想即想。若思所思彼想即想。若识所识彼想
即想。尊者婆须蜜说曰。何以故想不立根者。
增上义是根义。想非增上。问曰。如一切有
根。答曰。应说若不说者。世尊有馀言。现义现
义门现义略现义度当知义。或曰。现二门二
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现二处。如乐痛苦痛
立二根。不苦不乐亦应立二根。此有差降。谓
于彼可得起二根。如不苦不乐立一根。如是
乐痛苦痛亦应一根。有此等行。谓彼起一根。
是说现二门二略二度二炬二明二光现二
数。或曰。离相违故。乐痛苦痛相违。苦痛亦乐
痛相违。彼不苦不乐痛更无馀痛相违。是离
相违故。以故尔。或曰。转行馀故。此乐痛异乐
根。转行异喜根。痛苦亦异苦根。转行异忧
根。彼不苦不乐痛一切转行。馀以故尔。或曰。
乐痛或利或不利。或狂或不狂。或住或不住。
或定或不定。谓彼不利狂狂不住定彼立一
根。是乐根利狂不住不定彼立喜根。苦痛亦
尔。彼不苦不乐痛一切不利不狂住定。以是
故乐痛立二根。乐根及喜根。苦痛亦立二根。
苦根及忧根。不苦不乐立一根。护根。问曰。想
何以故不立根。答曰。多有法不立根中。何
以独问想。问曰。色阴或立根或不立根。如
是行阴或立根或不立根。痛阴及识阴尽立
根。此想何以故尽不立根耶。答曰。谓无根
相。无根相故不立根。或曰。根自力转行此
想因他力转行。如弟子及庸作人随彼教敕。
教取即取。教舍即舍。如是想。若痛所觉彼
想即想。若思所思彼想即想。若识所识彼想
即想。尊者婆须蜜说曰。何以故想不立根者。
增上义是根义。想非增上。问曰。如一切有
解十门大章¶ 第 447b 页 T28-0447.png
为法各各相增。无为法有为法增。何以故想
非增上。答曰。谓诸法能增结彼立根。非想
能坏结。问曰。想亦能坏结。世尊所说无常
想。修习多修习。坏一切欲爱及色爱无色爱。
坏一切无明及慢。何以故说想不能坏结。尊
者昙摩多罗说曰。诸尊想者因他受想。彼从
他起。如受所依。如彼馀心数法作缘已然后
受想。是故说诸尊想者因他受想。彼从他起
如所受依。以是故想不立根。问曰。结何以故
不立根。答曰。增上义是根义。结非增上。痛于
结增上故。问曰。结增上于解脱中退没。在生
死远离于善。何以故说结非增上。答曰。不如
是增上。如于解脱中退没在生死远离于善。
此是说下贱弊恶非增上。问曰。此痛因结增
上。何以故痛立根结不立。答曰。虽痛因结起。
因结得增上。但结是下贱。如城中豪贵主立
守门人。彼守门者虽极增恶但非此增上缘。
如是增上主。如是痛虽因结起。因结得增上。
但结下贱。以是故痛立根结不立。问曰。何以
故。痛善染污不隐没无记一切立根。慧者谓
善彼立根。染污不隐没无记不立根。答曰。痛
者结所宗。是故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尽立根。
慧者善法所宗。谓善彼属善法。谓染污彼断
善法。谓不隐没无记不可用。以是故痛善染
污隐没无记尽立根。慧者谓善彼立根。染污
不隐没无记不立根。问曰。若妙义是根义者。
涅槃于一切法最妙。何以故不立根。答曰。
彼涅槃坏根非根。非根如车坏非车。瓶坏非
瓶。财物坏非财物。如是涅槃根坏非根。或曰。
非增上。答曰。谓诸法能增结彼立根。非想
能坏结。问曰。想亦能坏结。世尊所说无常
想。修习多修习。坏一切欲爱及色爱无色爱。
坏一切无明及慢。何以故说想不能坏结。尊
者昙摩多罗说曰。诸尊想者因他受想。彼从
他起。如受所依。如彼馀心数法作缘已然后
受想。是故说诸尊想者因他受想。彼从他起
如所受依。以是故想不立根。问曰。结何以故
不立根。答曰。增上义是根义。结非增上。痛于
结增上故。问曰。结增上于解脱中退没。在生
死远离于善。何以故说结非增上。答曰。不如
是增上。如于解脱中退没在生死远离于善。
此是说下贱弊恶非增上。问曰。此痛因结增
上。何以故痛立根结不立。答曰。虽痛因结起。
因结得增上。但结是下贱。如城中豪贵主立
守门人。彼守门者虽极增恶但非此增上缘。
如是增上主。如是痛虽因结起。因结得增上。
但结下贱。以是故痛立根结不立。问曰。何以
故。痛善染污不隐没无记一切立根。慧者谓
善彼立根。染污不隐没无记不立根。答曰。痛
者结所宗。是故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尽立根。
慧者善法所宗。谓善彼属善法。谓染污彼断
善法。谓不隐没无记不可用。以是故痛善染
污隐没无记尽立根。慧者谓善彼立根。染污
不隐没无记不立根。问曰。若妙义是根义者。
涅槃于一切法最妙。何以故不立根。答曰。
彼涅槃坏根非根。非根如车坏非车。瓶坏非
瓶。财物坏非财物。如是涅槃根坏非根。或曰。
解十门大章¶ 第 447c 页 T28-0447.png
根者堕生老无常。涅槃者不堕生老无常。或
曰。根者有因得有为相。涅槃者无因得无为
相。或曰。根者转世作行受果能知缘。涅槃者
非转世不作行不受果不知缘。或曰。根者前
后可得。涅槃者无前后。或曰。根者软中上可
得。涅槃者离软中上。或曰。根者堕世。涅槃者
离世。或曰。根者是阴。涅槃者离阴。或曰。根
者缚苦。涅槃者离苦。或曰。有为法者因行故。
说妙义根义。但涅槃一切有为法中妙广说。
二十二根处尽。
《鞞婆沙论》卷第四
曰。根者有因得有为相。涅槃者无因得无为
相。或曰。根者转世作行受果能知缘。涅槃者
非转世不作行不受果不知缘。或曰。根者前
后可得。涅槃者无前后。或曰。根者软中上可
得。涅槃者离软中上。或曰。根者堕世。涅槃者
离世。或曰。根者是阴。涅槃者离阴。或曰。根
者缚苦。涅槃者离苦。或曰。有为法者因行故。
说妙义根义。但涅槃一切有为法中妙广说。
二十二根处尽。
《鞞婆沙论》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