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三
卷五十三 第 383b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三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智揵度他心智品第二之五

问曰。此六通。几是明非示现。几是示现非
明。几是明亦是示现。几非是明亦非示现耶。
答曰。二是明非示现者。谓念前世智生死智。
二是示现非明者。谓身通他心智通是。明亦
示现者。谓漏尽通。非明非示现者。谓天耳通。
卷五十三 第 383c 页 T28-0383.png
问曰。此六通何故。三是示现。三非示现。答
曰。令他信乐生希有想。入于法者。名为示现。
三通不尔。若作是说。我天耳闻声。天眼见色。
能知过去无数生事。人皆生疑。此事或虚或
实。曾闻有一居士。请尼揵陀若提子及弟
子众。于其家食。时尼揵陀若提子既入其家。
而便微笑。居士问言。大师已离种种调戏。今
何故笑。师答之言。今我法中所有妙法。汝
可悉得闻耶。是时居士殷勤重问。而便答言。
南拔提河侧。有二猕猴。共斗不已。忽然堕
河。为水所漂。是以我笑。是时居士。而作是
言。大师天眼。甚为希有。明净乃尔。时诸尼
揵。各坐其床。次第下食。以饭覆羹。而上其
师。馀诸尼揵。以羹在上。诸馀尼揵。应时皆
食。其师而独不食。居士问言。大师。今者何
故不食。师答之言。此饭无羹。是以不食。是时
居士。便语师言。天眼明净。希有乃尔。见南
拔提河侧猕猴堕河。而不见饭底羹耶。以是
事故。三通非示现。不能令他信乐生希有想。
入于佛法。若以身通。令一身为多。多还为一。
种种变化。上至梵世。令多众生生希有想。若
有知他心所念法者。语他人言。汝有如是念。
作如是思惟。悉如其心。而不相违。令多众生。
于佛法中。生希有想。若为他说法。使远尘离
垢。得法眼净者。亦令多众生。于佛法中。生希
有想。以是事故。三通令他信乐生希有想。入
于佛法。

问曰。何等人应为现神变。何等人不应为现
神变耶。答曰。若一向信。若一向不信者。不应
卷五十三 第 384a 页 T28-0384.png
为现神变。若在中不定信不定不信者。应为
现神变。令入佛法。何以知之。经说。佛住那迦
揵陀城波婆利迦庵罗林。时有居士子。名翅
跋多。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而白佛
言。世尊。此那迦乾陀城。丰乐炽盛。人民众
多。加信敬佛法僧。唯愿世尊。可听一沙门于
此国土诸人众前。现上人法种种神变。使那
迦揵陀人于佛法僧倍生信敬。佛告居士子。
我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汝等来往之处。于
诸人前。现上人法种种神变。我为诸弟子。而
作是说。汝等应覆藏善法发露恶法。尔时居
士子。复白佛言。世尊。见何过患。不令诸弟子
现神变。而作是说。覆藏善法发露恶法耶。佛
告居士子。示现有三种。一神足示现。二知
他心示现。三说法示现。云何名神足示现。居
士子。若沙门婆罗门。示现种种神变。一身为
多身。多身为一身。乃至梵世身得自在。有信
者见向不信者说。而作是言。我见沙门婆罗
门示现种种神变。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
乃至梵世身得自在。时不信者。语信者言。汝
见此事。有何奇异。有咒名揵陀罗。有人受持
读诵。亦能示现种种神变。居士子。于意云何。
如是不信者。岂非嫌责诸信者耶。居士子白
佛言。世尊。实生嫌责。复次居士子。若沙门婆
罗门。说他人心所念。汝有如是念如是思惟。
悉如其言。而无虚者。有信者闻向不信者说。
而作是言。我见沙门婆罗门知他心所念法。
乃至广说。时不信者言。汝见此事。有何奇
异。有咒名刹尼迦若有受持读诵之者能知
卷五十三 第 384b 页 T28-0384.png
他人心所念法。乃至广说。居士子。当知我以
如是过患故。不听诸弟子示现种种神变。而
作是说。汝等当覆藏善法发露恶法。以是事
故。一向信一向不信。不应为示现种种神变。
若在中不定信不定不信者。应为现神变令
入佛法。问曰。何故名示现。答曰。如守门者
法。故名为示现。如守门人。示现内法。令外人
知。示现外法。令内人知。示现内法令外人知
者。如说王今在内。澡浴饮食。观种种珍宝。示
现外法。令内人知者。如说今某国某村。持如
是信物。今在门外。以是事故。如守门者法。故
名为示现。

佛经说菩萨于夜初分。起通起明。于夜中
分。起通起明。于夜后分。起通起明。问曰。菩
萨何故初中后夜起通明耶。答曰。是恒河沙
等诸菩萨。次第行法。复次初中后夜起通明
者。欲令此身成法器故。复次欲令所作了了
分明故。复次欲安足故起通。欲远照故起明。
复次喻如无碍解脱道故起通明。通如无碍
道。明如解脱道。复次喻如见道修道故。通如
见道。明如修道。复次喻如善有漏法无漏法
有漏无漏无记法故。二通是善有漏。谓身通
念前世智通。一通是无漏。谓漏尽智通。一通
是有漏无漏。谓他心智通。二通是不隐没无
记。谓天眼天耳通。复次次第降魔众故。曾闻
菩萨修苦行。知此非道。便从彼起。受难陀
难陀婆罗门。姊妹十六种乳糜。令身有力。
从吉人边受草。诣菩提树下。躬自敷草。犹如
娑修迦龙王结身。交趺而坐。作是誓言。我
卷五十三 第 384c 页 T28-0384.png
于此坐不尽漏终不起。是时天地六种震动。
如大海中船。亦动自在天宫。如祛陀梨叶。尔
时魔王。便作是念。今此宫殿。何故震动。如此
观察。乃知是菩萨在菩提树结交趺坐立坚
固誓。即从自宫诣菩萨所作是言。可起刹利。
今时浊恶众生刚强。汝不能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正应居在转轮王位。我当献汝七
宝。尔时菩萨。语恶魔言。汝今所说。犹如小
儿。日月星宿。可令堕落。山林大地。住在虚
空。欲令我于此坐不尽漏而起者。无有是处。
尔时恶魔复语菩萨。今我软美之言。而汝不
用。当现大怖畏事。令汝见之。是时恶魔作是
语已。便雨众华。还诣自宫。遍告六欲诸天。汝
等皆应执持种种器仗斗战之具。我今有怨
在菩提树下。恶魔去后。未久之间。尔时菩萨。
即作是念。若与常人。有所诤竞。尚不可轻。
何况欲界中尊。

尔时菩萨。审谛观察离欲之道。速离欲界欲。
起初禅神足。化作种种相对之类。魔众作鸟
形来者。化作狸猫像。狸猫形来者。化作狗犬
像。狗犬形来者。化作豹像。豹形来者。化作
虎像虎形来者。化作师子像。师子形来者。化
作刀剑。火焰者作雨。雨者作盖。自化其身。在
琉璃宫内以用障身。不障其眼。亦化此大地。
可令出声。化作如是相对法已。复作是念。我
不曾为行道之人作留难耶。便起念前世智。
见过去百千万世。不曾为行道之人而作留
难。乃以种种行道之具。而饶益之。复作是
念我作何善业。恶魔作何善业。见于恶魔作
卷五十三 第 385a 页 T28-0385.png
一大无限施会如魔所作会。我复倍是百千
万数。恶魔布施福业。尚不如我。何况持戒修
定福业。

尔时菩萨。以福德力故。端正而坐。是时恶魔。
将三十六亿魔军。皆作种种恶貌形色。诣菩
提树下。尔时菩萨语恶魔言。汝作一无限施
会。如汝所作无限施会。我复倍汝百千万数。
魔语菩萨。我之施会。以汝为證。谁證汝耶。尔
时菩萨。即以相好庄严之手。按地出大音声。
魔军闻声。寻即破坏。是时菩萨。以业报天眼。
见一由旬色。不闻其声。便起天耳通。一由旬
外。虽闻其声。不见其色。次起天眼通。虽见
色闻声。不知其心为何所念。次起他心智通。
知帝释眷属心生欢喜。魔王眷属。心生愁恼。
尔时菩萨。复作是念。恶魔为以何事。发是
恶心。皆因五欲具。贪著五欲。皆由烦恼。以是
事故。便起漏尽通。故作是说。欲次第降魔故。
初中后夜。起通明现在前。

若见苦时先得何等不坏净。见集灭道时。先
得何等不坏净。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
说。一时见谛。无次第见谛。如毗婆阇婆提。问
曰。彼何故作如是说耶。答曰。彼依佛经。佛经
说若于苦无疑。亦于集灭道无疑。若说于苦
无疑亦于集灭道无疑者。岂非一时见谛非
次第耶。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次第见谛。若
一时见谛非次第者。则违佛经。如说须达多
居士。往诣佛所。作如是问。世尊为一时见谛。
为次第见谛耶。佛告居士。次第见谛。非一时
见谛。譬如登四桄梯法。问曰。若次第见谛非
卷五十三 第 385b 页 T28-0385.png
一时者。毗婆阇婆提所引经云何通耶。答曰。
彼经文应如是说。若于道无疑。亦于苦集
灭无疑应作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
佛说得果人。若一人得果。于四谛无疑。复
次此经说不行疑人。若人见苦。毕竟不行于
疑。故作是说。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行者
始入见道。义名于一切处信。问曰。彼尊者说
次第见谛。不说一时见谛。何故作是说耶。答
曰。应解彼所说。以彼作是说。行者在苦法忍
时。更无住时。必得一切信。如持泥器于三重
屋上投之于地。未至之顷。义已名破。彼亦如
是。是故欲止他义。欲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
应义故。而作此论。

佛身中无学法。是名佛缘彼无漏信。名于佛
不坏信。辟支佛身中所有三根。菩萨身中所
有二根三谛名法。若缘彼无漏信。名于法不
坏信。声闻身中所有学法无学法。若缘彼无
漏信。是名于僧不坏信。无漏戒是圣所爱戒。
若见苦时。先得何等信。答曰。得法即于苦法。
尊者瞿沙说曰。信过患法于苦谛。信功德法
于灭谛。若见集时。先得何等信。答曰。得法
即于集法。尊者瞿沙说曰。见过患法于集谛。
见功德法于灭谛。若见灭时。先得何等信。答
曰。得法即于灭法。问曰。行者见三谛时。得二
种不坏净。谓信及戒。何故但说信不说戒耶。
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馀。复次此
中不问有得几不坏净。但问有得缘何不坏
净戒。是无缘法故。是以不说。若见道时。先得
何等信。答曰。得于佛法僧不坏信。外国法师。
卷五十三 第 385c 页 T28-0385.png
作如是说。见道谛三刹那顷。信根现在前时。
取其相应回转法。有四不坏净。彼信若缘佛
身中无学法。是名于佛不坏信。若缘辟支佛
身中三根菩萨二根。名于法不坏信。若缘声
闻身中学无学法。是名于僧不坏信。取其回
转戒。名圣所爱戒。不应如外国法师所说。罽
宾沙门。作如是说。彼信总缘于法。无所分别。
名于法不坏信。但信现在前时。未来则有无
量信修未来修信。或有缘佛无学法者。是名
不共。缘于佛不坏信。或有缘辟支佛三根菩
萨二根者。是名不共。缘于法不坏信。或有缘
声闻身中学无学法者。是名不共。缘于僧不
坏信。或有缘佛身中无学法辟支佛身中三
根菩萨身中二根。或有缘佛身中无学法声
闻身中学无学法。或有缘辟支佛身中三根
菩萨身中二根声闻身中学无学法。或有缘
佛身中无学法辟支佛身中三根菩萨身中二
根声闻身中学无学法。如是等尽是共缘于
法不坏信。亦得回转圣所爱戒。如见道谛时
三刹那顷。道比智亦如是。异者行人尔时见
道谛三心顷。不得修缘前三谛信。是时顷修。
问曰。如灭道体是净处是净处。见时得不坏
净可尔。苦集谛体非是净。非是净处。所以者
何。是烦恼恶行邪见颠倒法。云何见时得不
坏净耶。答曰。以二事故。得不坏净。一是可信。
二是可求。于灭道谛。得不坏净。有二事。以是
可信。亦是可求。于苦集谛。得不坏净。唯有一
事。是可信非是可求。尊者瞿沙说曰。若为苦
集所逼。则见灭道是胜。如人为风暴所逼。
卷五十三 第 386a 页 T28-0386.png
则见室宅为胜妙。彼亦如是。坚信人于坚信
道。以二事故。得不坏净。一是可信。二是可
求。于坚法道。亦有二事。坚法人于坚法道。亦
以二事。一是可信。二是可求。于坚信道。唯是
可信。非是可求。信解脱道。见到道。时解脱
道。非时解脱道。声闻道。辟支佛道。佛道。随
相而说。问曰。若信舍利弗身中无学法。为是
于法不坏信。为是于僧不坏信。若是法者。彼
缘声闻身中无学法。若是僧者。舍利弗一人
非僧。答曰。应说是僧。问曰。若然者一人云何
是僧。答曰。若以法而言是僧。若以人而言非
僧。

若依未至禅。得未曾得。于佛不坏净现在前
时。现在二谓于佛及戒。未来四若起曾得者
现在前。现在二未来无。乃至依第四禅说亦
如是。若依无色定。得未曾得。于佛不坏净现
在前时。现在一谓信佛。未来四若起曾得者
现在前。现在一未来无。

问曰。云何立不坏净。为以自体。为以所缘。若
以自体者。应有二种。谓信及戒。若以所缘者。
应有三种。谓佛法僧。所以者何。戒无所缘
故。答曰。应作是说。以自体亦以所缘。自体
者是戒。所缘者是信。如自体所缘。自体三宝。
自体三归。说亦如是。此是不坏净体性。乃至
广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不坏。
不坏净是何义。答曰。种种观解种种筹量得
故名不坏净。复次不可破故名不坏净。若沙
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及馀世间。无有能
如法破者。故名不坏净。复次此信不可断。故
卷五十三 第 386b 页 T28-0386.png
名不坏净。无有沙门婆罗门能如法断者。广
说如上。尊者瞿沙说曰。若于佛法。不种种
观解。不种种筹量。犹如水上不系之船。轻躁
易坏。与上相违。则不轻躁易坏。故名不坏净。
问曰。世尊何故先说于佛不坏净。乃至后说
戒不坏净耶。答曰。若作是说。则文义随顺。说
者则易。受者易解。复次佛喻如医。法喻无
病。僧喻瞻病人。戒喻良药。复次佛能说法故
在初。佛为说何法。所以次信。法为谁说。法为
僧说。所以次信僧。为以何事故名僧。以戒故
名僧。所以次戒。复次能示众生道故先信佛。
能到涅槃城故次信法。犹如善伴故次信僧。
如资粮故次戒。复次信佛如船师。信法如彼
岸。信僧如同载者。信戒如船。

佛经说此圣所爱戒。不破不穿。不杂秽恶。智
者所称誉。问曰。圣所爱戒。何故名不破不穿
不杂秽恶。广说如杂揵度。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