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第 361c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八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智犍度八道品中
若成就见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
智亦成就见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见亦成
就慧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慧亦成就见耶。答
曰如是。若成就智亦成就慧耶。答曰如是。若
成就慧亦成就智耶。答曰如是。谁成就见智
慧耶。答曰。一切众生。总而言之。一切众生。
然有多少断善根者。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
智慧。三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界系不隐
没无记智慧。不断善根者。若不得色界善心。
成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三界修道所断
染污智慧。欲界系善见智慧。欲界系不隐没
无记智慧。若得色界善心。未离欲界欲。成
就三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三界修道所断染
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界系不隐没无
记智慧已离欲界欲。若不得无色界善心。成
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
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
记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
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
智慧。三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
慧。若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
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三界善见智慧。欲色
卷四十八 第 362a 页 T28-03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2.png)
界善心。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
道所断染污智慧。成就色界系善见智慧。欲
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
离色界欲。成就色无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
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
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已离色界欲。成就无
色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
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
慧。生无色界凡夫。报心不现在前。成就无色
界系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
无色界善见智慧。若报心现在前。成就无色
界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无
色界善见智慧。不隐没无记智慧。是则说凡
夫人。坚信坚法人者。苦智未生。成就三界
见道所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
界善见智慧。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
慧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成就三界集灭道所
断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
智慧。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乃
至灭智已生道智未生。成就三界见道所断
见智慧。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界善见智
慧。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须陀
洹斯陀含。成就三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
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
漏见智慧。生欲界阿那含。若不得无色界善
心。成就色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欲色
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
见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
卷四十八 第 362b 页 T28-03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2.png)
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已
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
三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
漏见智慧。生色界阿那含。若不得无色界善
心。成就色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界
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
智慧。若得无色界善心未离色界欲。成就色
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色无色界善见
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漏见智慧。
已离色界欲。成就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
慧。色无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
智慧。无漏见智慧。生色界阿罗汉。成就色无
色界善见智慧。欲色界不隐没无记智慧。无
漏见智慧。生无色界阿那含。报心不现在
前。成就无色界修道所断染污智慧。善见智
慧无漏见智慧。若报心现在前。成就不隐没
无记智慧。馀如先说。生无色界阿罗汉。报
心不现在前成就无色界善见智慧。无漏见
智慧。若报心现在前。成就不隐没无记智慧。
馀如先说。若见断彼智断耶。答曰如是。若智
断彼见断耶。答曰如是。若见断彼慧断耶。答
曰。如是。若慧断彼见断耶。答曰。如是。若智
断彼慧断耶。答曰如是。若慧断彼智断耶。答
曰如是。谁断见智慧耶。答曰。是阿罗汉。馀断
有多有少者。已离无所有处欲阿那含。断三
界见道所断八地修道所断见智慧。乃至未
离初禅欲阿那含。断三界见道所断欲界修
所道断见智慧须陀洹斯陀含。断三界见道
卷四十八 第 362c 页 T28-03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2.png)
生。断三界见苦所断见智慧。乃至灭智已生
道智未至。断三界见苦集灭所断见智慧离
无所有处欲凡夫人。离八地见道修道所断
见智慧。乃至离欲界欲凡夫人。断一地见道
修道所断见智慧。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问
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论是此论所为根本。
前作是说。云何为见。云何为智。云何为慧。而
不作是说。诸正见是择法觉支耶。以前所说。
是此论所为根本。今欲广说故而作此论。
此阿毗昙中。有是决定相。若觉支后说道
支者。当知道支一向无漏。若道支后说觉支
者。当知道支是有漏无漏。此中道支。后说觉
支故。当知道支是有漏无漏。或有正见非择
法觉支。乃至广作四句。是正见非择法觉支
者。世俗正见是也。所以者何。觉支一向是无
漏故。是择法觉支非正见者。尽智无生智是
也。所以者何。彼无见相故。是正见亦是择法
觉支者。除尽智无生智。诸馀无漏慧是也。彼
是何耶。谓见道中诸忍。学八智无学正见是
也。所以者何。彼有见相觉相故。非正见非
择法觉支者。除上尔所事。若法已立名已称
说者。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立名未称说者。
作第四句。彼是何耶。行阴作此四句。意识
地善慧有漏无漏者。作前三句。馀有相应不
相应行阴。作第四句。馀有四阴及无为法。亦
作第四句。是名除上尔所事。诸正智是择法
觉支耶。答曰。或正智非择法觉支。乃至广作
四句。是正智非择法觉支者。世俗正智是也。
卷四十八 第 363a 页 T28-03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3.png)
智者。见道中八忍是也。所以者何。彼无智
相故。是正智亦是择法觉支者。除见道中诸
忍。诸馀无漏慧是也。彼是何耶。学无学八
智。所以者何。彼有智相觉支相故。非正智非
择法觉支者。除上尔所事。如先说。此中异
者。尽说一切善慧意地及五识地有漏无漏
者。问曰。何故不问馀觉支耶。答曰。亦应作是
问。若正方便是精进觉支耶。答曰。若是精进
觉支。亦是正方便。颇有正方便非精进觉支
耶。答曰有。世俗正方便是也。馀觉支道支
亦应如是问而不问者有何意耶。答曰。应知
此彼所说有馀。复次此中说始终者始者是
正见。终者是正智。如始入时。出时方便毕竟
亦如是。复次若满足作四句义者则说。若唯
有顺后句者。此中不说。复次此是智揵度。若
法是见智慧性者。此中广分别。
念觉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耶。问
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有说。法生时次第非
一时。如譬喻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说。法生时
次第不一时生。犹如多伴狭道中行。一出一
入。不得一时二人并行何况多耶。如是有
为法。各各从生相而生。有何势力。能一时生
耶。问曰。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彼依佛经。
佛经说若心微劣。修三觉支者。便为非时。谓
猗定舍觉支。是时应修三觉支。谓择法精进
喜觉支。若心掉动修三觉支者。便为非时。谓
择法精进喜觉支。是时应修三觉支。谓猗定
舍觉支。若佛经说三觉支。是时三觉支非时
卷四十八 第 363b 页 T28-03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3.png)
引馀经如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说。诸长老当
知我得七觉支。随意自在。我于日初分。欲
住如是觉支随意得住。以日中分后分。欲住
如是觉支随意得住。以此二经所说。知法生
时次第而生非一时生。欲止如是说者意。亦
明法一时而生。问曰。若法一时而生。非次
第生者。佛经云何通。如说修三觉支。是时三
是非时。答曰。此经说。法生时一时而生。非不
一时。所以者何。若心中有二有三觉支者。已
明法一时而生非次第。问曰。此助道法。随
其地无减少修者。何故言修三觉支。是时三
觉支非时耶。答曰。觉支有二分。一是定分。二
是慧分。若定分觉支现在前时。修慧分三觉
支便为非时。所以者何。以定分势用偏多故。
是时应修三觉支与上相违。说慧分亦如是。
复次或有为定入圣道者。或有为慧入圣道
者。若为定入圣道者。修定分三觉支。是时
修慧分三觉支是非时。若为慧入圣道者。修
慧分三觉支。是时修定分三觉支是非时。尊
者舍利弗所说经。复云何通。答曰。尊者舍利
弗善知出定入定身心相。若欲以日初分入
如是觉支。便得随意自在。日中分后分亦如
是。故作是说。复次此经说三地觉支。谓有觉
有观地。无觉有观地。无觉无观地。若欲以
日初分入有觉有观地觉支。以日中分。入无
觉有观地觉支。以日后分。入无觉无观地觉
支。皆得随意故作是说。复次此中说三根俱
觉支。谓乐根喜根舍根俱觉支。若欲以日初
卷四十八 第 363c 页 T28-03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3.png)
以日后分。入舍根俱觉支。皆得随意。故作是
说。空无相无愿俱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俱
觉支说亦如是。譬喻者作如是说。此中说七
地觉支。谓根本四禅三无色定觉支。在此七
地中。若欲以日初分入初禅地觉支。乃至入
无所有处地觉支。以日中分。以日后分。入
初禅地觉支。乃至入无所有处地觉支。皆得
随意。故作是说。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或有
说诸边禅中有喜无戒。或说上地有正觉。或
说无色地中有戒。为止如是等说者意故。而
作此论。
念觉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答曰。
若依有觉有观未至禅。学念觉支现在前时。
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
现在前。以是说用止诸边禅中有喜无戒者
意。问曰。如未至禅定无有觉有观。何故作
是说。依有觉有观未至禅耶。答曰。应作是说。
若依未至禅定。应说有觉有观而作是说。有
何意耶。答曰。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四大揵
度说。上地诸边。亦言未至。或有闻说未至。
谓是上地未至。若说有觉有观。当知必是初
禅未至。若依初禅。学念觉支现在前。七觉
支八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
前。若依禅中间。学念觉支现在前时。六觉支
七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支八道支现在前。
若作是说。则止说上地有正觉者意。如禅中
间第三第四禅亦如是。若依第二禅。学念觉
支现在前。七觉支七道支现在前。无学七觉
卷四十八 第 364a 页 T28-036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4.png)
现在前时。六觉支四道支现在前。无学六觉
支五道支现在前。若作是说。则止说无色界
有戒者意。诸觉支道支。一切地一切无漏心
中所得者。说亦如念觉支。何者是耶谓择法
精进猗定舍觉支正见正方便正念正定喜觉
支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答曰。若
依初禅。学喜觉支现在前时。七觉支八道支
现在前。无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
第二禅。学喜觉支现在前时。七觉支七道支
现在前。无学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正觉支
现在前时。几觉支道支现在前耶。答曰。若依
未至禅。学正觉现在前时。六觉支八道支现
在前。无学六觉支九道支现在前。若依初禅。
学正觉现在前时。七觉支八道支现在前。无
学七觉支九道支现在前。
问曰。何故诸边中无喜耶答曰。诸边离欲未
离欲。能起现在前故。不能生喜。如人多处
被缚。有解不解处。不能生喜。彼亦如是。问
曰。何故上地无正觉耶答曰。非其田器故。乃
至广说。复次为除正觉故求上地。若上地有
觉者则下地不作方便。求于上地。若法下地
有上地亦有者。则无次第灭。若无次第灭。则
无究竟灭。所以者何。以次第灭。能到究竟
灭。若无究竟灭。则无解脱。复次若有身业口
业处。有正觉上地。无身业口业故无正觉。问
曰。何故无色界无戒耶答曰。无田器故。乃至
广说。复次为除戒故。求无色界。若无色界
有戒者。则下地众生。不作方便。求无色界。若
卷四十八 第 364b 页 T28-036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4.png)
第灭。则无究竟灭。所以者何。次第灭能到究
竟灭。若无究竟灭。则无解脱。复次戒是色
少分。无色中无色戒。是四大造。无色界无四
大。问曰。无无漏四大。何故有无漏戒耶。答
曰。无漏戒不以四大力故是无漏。以心力故
是无漏。复次戒对治恶戒。无色界无恶戒故
无戒。所以者何。恶戒在欲界。欲界于无色界。
有四事远。一以所依远二以所行远。三以所
缘远。四以对治远。
三十七助道法。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觉支。八道支。佛说助道法。无
三十七觉支是助道法。何以知之经说有一
比丘往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却住一面。而
白佛言。世尊。所言觉支者。何故名觉支耶。佛
告比丘。是七助道法故名觉支。谓念觉支。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定觉支。
舍觉支。以是事故。知觉支是助道法。问曰。助
道法有三十七。世尊。何故说七觉支是助道
法耶。答曰。随彼比丘所问佛说七觉支是助
道法。若彼比丘问四念处者。佛亦说四念处
是助道法。复次彼经一向说无漏助道法。馀
则不定如念处有二种。谓有漏无漏。乃至道
支有漏无漏。复有说者。佛说三十七助道法。
以经久时故。而亡失之。如陀罗达多所说助
道法。应言一支。乃至三十七支。如三十七助
道法。如斧柯喻经中亦说。无漏三十七助道
法。若取决定修道。则是七觉支。若取不决
定。则有六支种。所以者何。念处有二种。或有
卷四十八 第 364c 页 T28-036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4.png)
有三十七。体有几耶。答曰。助道法。名有三十
七。体有十一或十二。若说尽在觉支中。觉支
名有七体亦七。四念处慧根慧力正见。尽在
择法觉支中。四正断精进根精进力正方便。
尽在精进觉支中。四如意足定根定力正定。
尽在定觉支中。念根念力正念。尽在念觉支
中。馀者有信根道支中。有正语正业正命。若
尽说在道支中者。若说正语正业外。更无正
命者。八道支。名有八体有七。若说正语正业
外。别有正命者。道支名有八体有八。四念
处慧根慧力择法觉支。尽在正见中。四正断
精进根精进力精进觉支。尽在正方便中。四
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觉支。尽在正定中。念根
念力念觉支。尽在正念中。馀有信根觉支中。
有喜猗舍。以是事故。助道法。名有三十七。
体有十一或十二。如名体。名数体数。名异体
异。名异相体异相。知名知体亦如是。此是助
道法体法性。乃至广说。
何故名助道法。助道是何义。答曰。尽智无生
智是菩提。此诸法随顺彼法。助彼法是彼法
分势用胜故。名助道法。已总说助道法所以。
今当各各别说所以。何故名念处耶。答曰。分
别聚义是念处义。聚名五取阴。若欲分别。应
以念处。而烧然义是正断义。积聚义法义是
如意足义。增上胜义是根义。不可坏义是力
义。觉知义是觉支义。求觅义是道支义。
已别说助道法所以。今当别说觉支道支所
以。何故名觉支。为以觉故名觉支。为以是觉
卷四十八 第 365a 页 T28-03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5.png)
非。若以是觉支故名觉支者。六是一非。答
曰。应作是说。以觉故名觉支。问曰。若然者。
一是六非。答曰。此诸法尽是彼法分。尽随顺
彼法势用胜故名觉支。复有说者。以是觉支
故名觉支。问曰。若然者。六是一非。答曰。择
法觉支。是觉是觉支。馀唯是觉支。何故名道
支耶。为以求觅故是道支。为以是求觅支故
是道支。若以求觅是道支者。一是七非。若以
是求觅支故是道支者。七是一非。答曰。应
作是说。以求觅故是道支。问曰。若然者。一是
七非。答曰。此诸法尽是彼法分。随顺彼法势
用胜故名道支。复有说者。求觅支故是道支。
问曰。若然者。七是一非。答曰。正见是求觅是
求觅支。馀是求觅支。如择法觉支是觉是觉
支。如正定是禅。是禅支不非时食是斋是斋
支正见亦如是。是求觅是求觅支。
已各各别说助道法所以。今当求其次第。
何故先说四念处。乃至后说八道支耶。答
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
者则易受。复次四念处如眼见。馀助道法如
盲。不令堕不如法处。如众多盲人。有目将
导。不令堕非道中。彼亦如是。复以念处能
了了分别总相别相法。坏物体愚。坏缘中愚。
取法实相。不令增减。复次念处从初觉地。
乃至尽智无生智。势用常胜正断。从暖法
以上。势用常胜如意足。从顶法以上。势用常
胜五根。从忍法以上。势用常胜五力。从世第
一法以上。势用常胜。道支于见道中胜。觉支
卷四十八 第 365b 页 T28-03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5.png)
中觉支胜耶。答曰。去义是道义。见道中去极
速疾故。觉是觉支义。修道中有九种觉数数
觉故。问曰。若见道中是道支修道中是觉支
者。世尊何故先说觉支。后说道支耶。答曰。
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者
则易受。复次欲渐次增一支故。先说四法次
说五七八法。复次欲渐出要法渐次增益故。
已总说助道法次第。今当一一别说觉支道支
次第。何故先说念觉支。后乃至舍觉支耶。答
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顺问
者则易受。尊者瞿沙说曰。已见谛人。以忆念
先所得法力。能满足修觉支。是故佛先说念
觉支。如经说。行人正观此法念现在前。不
生愚惑。能满足修念觉支。以念力故。于法能
分别选择筹量。能满足修择法觉支。以于法
能选择分别筹量故。便行精进。能满足修精
进觉支。已行精进故。便生不杂味喜。能满足
修喜觉支。以喜故身心猗乐。能满足修猗觉
支。以定猗乐故心定。能满足修定觉支。以心
定故。离贪忧住舍故。能满足修舍觉支。问
曰。何故世尊道支中。先说正见。后乃至正定
耶。答曰。随顺言说次第法故。复次佛说则随
顺问者则易受。尊者瞿沙说曰。已见谛者以
正见故。能修道支如说。以正见故。能修道
支。如说。以正见故。能生正觉正语正业正命
正方便正念正定。
已说觉支道支次第。今当说地。何等地有几
助道法。答曰。未至禅有三十六除喜。初禅有
卷四十八 第 365c 页 T28-03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5.png)
有三十六除正觉。第三第四禅有三十五除
喜正觉。无色中有三十二。除喜正觉正语正
业正命。
已说地。今当说现在前时。何地几助道法一
时现在前耶。答曰。依未至禅。有三十六一时
现在前。则有三十三。除三念处。所以者何。
以所缘各异故。尚不能起二何况多。初禅有
三十七。则有三十四一时现在前。亦除三念
处。禅中间有三十五。则有三十二。一时现在
前。亦除三念处。如中间禅第三第四禅亦如
是。第二禅有三十六。则有三十三一时现在
前。亦除三念处。无色中三十二。则有二十九
现在前。亦除三念处。
已说现在前。今当说同异相。若是觉支。亦是
道支耶。答曰。或是觉支非道支。乃至广作四
句。是觉支非道支者。喜猗舍觉支是也。是道
支非觉支者。正觉正语正业正命是也。是觉
支亦是道支者。除信诸馀助道法是也。非觉
支道支者信是也。问曰。何故喜立觉支耶。答
曰。觉义是觉支义。喜随顺觉支。问曰。云何
喜随顺觉支耶。答曰。若如实数数觉境界则
生喜。若数数生喜。则如实觉境界。如人掘地
得宝。得宝故更掘。更掘故复得。彼亦如是。问
曰。何故喜不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
喜不随顺去。问曰。何故喜不随顺去耶。答曰。
若数数喜。则住不去。如人在道行。若数数止
息。便欲住不去。彼亦如是。问曰。何故猗舍
立觉支耶。答曰。觉义是觉支义。猗舍随顺觉
卷四十八 第 366a 页 T28-03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6.png)
切事得猗舍。则能如实觉境界。问曰。何故猗
舍不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猗舍
不随顺去。问曰。何故猗舍不随顺去耶。答曰。
猗舍与去相违。如行住眠寤一向相违。彼亦
如是。问曰。何故正觉立道支耶。答曰。去义是
道支义。以正觉能发动正见出离生死故。如
人以杖捶牛能有所至。彼亦如是。问曰。正
觉何故不立觉支耶。答曰。正觉性发动觉支
性寂静故。问曰。何故正语正业正命立道支
耶。答曰。去义是道支义。正语业命。于道车
为毂故。问曰。何故正语业命不立觉支耶。答
曰。正语业命。是道支非道。复次正语业命是
不相应无依无行无缘。觉支与此相违。问曰。
信何故非觉支道支耶。答曰。始入法时。信势
用胜故。已入法修觉支道支。复次出要法。有
满足不满足。满足出要法者。有根力觉道相
者是也。与此相违名不满足。若不满足出要
法。有觉支相无道支相者立觉支。如喜猗舍。
若无觉支相有道支相者立道支。如正觉正
语业命。若满足出要法。有觉支道支相者。
立觉支道支。如馀觉支道支是也。若不满足
出要法。无觉支道支相者。不立觉支道支。如
信是也。
问曰。何故不立心为助道法耶。答曰。无助道
分故。复次心于烦恼出要法中。俱有势用。助
道法于出要法中。偏有势用。复次心缘总相
别相。助道法唯缘总相。复次如烦恼。是数法
非心。彼对治法亦尔。是数法非心。若作是说。
卷四十八 第 366b 页 T28-03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6.png)
问曰。何故三根中。喜根立助道法。乐根舍根
不立助道法耶。答曰。无助道相故不立助道
分。复次助道法所行猛利。彼二根迟钝。所行
不猛利。复次乐根为猗乐所覆蔽。舍根为行
舍所覆蔽。是故不立助道法。
问曰。圣种何故不立助道法耶。答曰。亦有立
者。如毗婆阇婆提说。有三十一助道法。问
曰。我不问如是说者。答曰。助道法于在家出
家人中。有二事胜。一期心胜。二受行胜。圣
种于出家人中二事胜。一期心胜。二受行
胜。于在家人中。有一事胜。谓期心胜非受行
胜。如帝释坐众华座上。十二那由他婇女。而
自围绕有六万作音乐者。名住圣种。但有期
心而不受行。如频婆娑罗王等。须达长者等。
亦复如是。若作是说。乐断是精进者。即是
精进觉支。波伽罗那经说。云何念觉支。答曰。
圣弟子观苦是苦。乃至观道是道。与不坏智
相应。为菩提念数数念次第念常不忘不失。
是说未知欲知根。复次若圣弟子。见生死是
过患。见涅槃是胜妙。为菩提念。乃至广说。是
说知根。阿罗汉观解脱心念。是说知已根。乃
至舍觉支。说亦如是。云何正见。答曰。若圣弟
子。观苦是苦。乃至观道是道。是观察分别。能
取其相。觉明见慧。是说未知欲知根。若圣弟
子。见生死是过患。见涅槃是胜妙。是观察分
别。乃至广说。是说知根。阿罗汉观自心解脱。
是观察分别。乃至广说。是说知已根。乃至正
定说亦如是。
卷四十八 第 366c 页 T28-03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6.png)
问曰。何故觉支中说为菩提念。道支中不说
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馀。复次
欲现异文异说故。若以种种说庄严于文义
则易解。复次欲现二门二略二初入法二影
二俱通故。如觉支中说为菩提念。道支中说
为菩提正见亦尔。如道支中不说为菩提正
见。觉支中亦尔。复次先作是说。尽智无生智
是菩提。修道中觉支势用胜。修道近尽智无
生智。是故觉支中说为菩提非道支。经说为
寂灭为离欲为涅槃故修不净观俱念觉支。
乃至舍觉支。问曰。不净观是有漏。觉支是无
漏。云何有漏无漏俱耶。尊者和须蜜说曰。先
以不净观。令心随从调柔质直堪忍自在。次
起觉支现在前。觉支后复起不净观。以觉支
动不净观故。作如是说。而无有漏无漏俱
者。佛经说。圣弟子一心摄耳听法。能断五
盖。具足修七觉支。问曰。如定心能断结。非不
定心。是意地非五识身。何故作如是说。一心
摄耳听法。乃至广说。答曰。此说转转相生法。
耳识次生善意识。善意识次生从闻生意。从
闻生意次生从思生意。从思生意次生从修
生意。以从修生意。而断烦恼。复次此说相
续法。善意识与善耳识相续故。能断烦恼。而
作是说。问曰。若无碍道。能断烦恼。不能满足
修觉支。若解脱道。能满足修觉支。不能断烦
恼。答曰。佛说相近法故。而作是说。诸法与
念觉支相应。亦与择法觉支相应耶。答曰。或
与念觉支相应。不与择法觉支相应。乃至广
作四句。与念觉支相应非择法觉支者。是择
卷四十八 第 367a 页 T28-036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7.png)
体相应。一以二慧不得并生。二以前后不俱。
三以一切诸法除其自体与馀法作缘。与择
法觉支相应非念觉支者。是念觉支。所以者
何。以求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与念
觉支择法觉支相应者。诸法与念觉支择法
觉支相应者。彼是何耶。答曰。与念觉支择
法觉支俱聚中。俱除自体。诸馀与念觉支择
法觉支相应者。彼是何耶。谓八大地十善大
地。若在有觉有观地。则有觉观及心非念觉
支择法觉支相应者。诸馀心心数法色无为
心不相应行。此中多说无漏心。更无馀者。馀
有有漏心心数法色无为心不相应行。作第
四句。如念觉支。择法觉支念觉支念精进猗
定舍觉支正方便正定。说亦如是。诸法与念
觉支相应。亦与喜觉支相应耶。乃至广作四
句。念觉支在一切地一切无漏心中。喜觉支
在一切无漏心中。非在一切地。是故得作一
中四句。与念觉支相应非喜觉支者。是喜觉
支与念觉支相应聚中。喜觉支体。与念觉支
相应。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
故。自体不与自体相应。如先说。馀不与喜觉
支相应。与念觉支相应法。彼是何耶。答曰。未
至禅中间禅第三第四禅三无色中。与念觉
支相应法。彼法不与喜觉支相应。所以者何。
彼诸地中无喜故。与喜觉支相应。非念觉
支相应者。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八
卷四十八 第 367b 页 T28-036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