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第 355a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七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智犍度八道品上
问曰。四道体性是何。答曰。是五阴四阴性。
若在禅地是五阴。在无色定是四阴。此是四
道体性我相物分。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道。道是何义。
趣向正义是道义。趣向涅槃城义是道义。苦
迟慧道者。问曰。无漏道非苦受不与苦受相
应。何故名苦耶。答曰。诸边无色道难生故名
苦。根本禅道易生故名乐。云何诸边无色道
难生耶。答曰。欲界烦恼及业系缚故。多用
功。乃生未至禅。如人被缚。多用功力。乃能自
解。彼亦如是。或有修不净观生彼地者。或有
修安那波那念生彼地者。修不净观者。或于
十年或十二年中。常观白骨。或有能生彼地
者。或不能生者。修安那波那念者。若于十年
若十二年中。常数息。或有能生彼地者或不
能生者。已离欲爱。不多用功。能起初禅现在
前。初禅异心心数法灭。异心心数法生。灭
粗心生细心。觉俱心灭。观俱心生。如人以木
折木多用功然后乃折。初禅亦尔。异心心
数法灭。异心心数法生。粗心灭细心生。觉俱
心灭。观俱心生。已离初禅欲。不多用功。起第
卷四十七 第 355b 页 T28-035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5.png)
四禅欲。亦不多用功起无色定现在前。何故
名苦道耶。答曰。无色定是微细法。或有言无
无色定者。如多毗婆居士。往诣尊者阿难所。
作如是问。尊者阿难。我是在家之人。长夜乐
著色声香味触。闻说无色众生。心生怖畏。如
临大坑。云何名众生而无有色根本禅是乐
道。如二人俱至一方。一从水道。一从陆道。虽
俱至一方。从水道者乐。非陆道者。诸众生离
欲亦如是。或依诸边无色定。或依根本禅。虽
俱得离欲。依禅者乐。非诸边无色定。复次
有二种乐故名乐。谓受乐猗乐。三禅中有猗
乐受乐。第四禅虽无受乐。而猗乐多胜。馀地
二种乐。复次有二种乐故名乐。谓旧乐客乐。
旧乐者。住禅起禅现在前。客乐者。住禅起无
色定现在前。馀说禅乐相。如上四禅中广说。
问曰。何故名迟。答曰。以得此道不能速至涅
槃城故名迟。问曰。何故名速。答曰。以得此道
能速至涅槃城故名速。问曰。若不速至名迟
疾至名速者。有信解脱人速至胜见到者。若
信解脱人精勤。见到人不精勤。则信解脱人
速有所至。非见到者。如偈说。
「 不放逸放逸
睡眠觉寤者
犹如利钝马
前发者先至」
犹如二人俱至一方。一乘疾马。一乘钝马。虽
乘钝马。以前发故。先有所至。如是信解脱人。
勤行精进。先至涅槃。见到人不勤精进故。后
至涅槃。答曰。此中说等行精进者。若等行精
进。见到者则先至。问曰。此四道是四阴五阴
卷四十七 第 355c 页 T28-035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5.png)
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如见道是五阴性以
见偏多故名为见道。边等智。是五阴四阴
性。以智偏多故名智。金刚喻定是五阴四阴
性。以定偏多故名定。四道亦尔。是五阴四阴
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云何苦迟慧道。如经
说。比丘厌恶五取阴。是名苦迟慧道。问曰。此
道缘四谛。何故世尊唯说缘苦谛耶。答曰。应
说缘四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馀。复次此
说始初入法。为说缘苦谛。当知亦说缘馀谛。
复次佛经说四道方便。不说四道体。四道方
便道中。作如是厌恶观集法。经中复说。云何
苦迟慧道。答曰。非根本禅所摄钝五根是也。
云何苦速慧道。答曰。非根本禅所摄利五根
是也。云何乐迟慧道。答曰。根本禅所摄钝五
根是也。云何乐速慧道。答曰。根本禅所摄利
五根是也。问曰。此道是五阴四阴性。何故但
说是根耶。答曰。此中说最胜者五根性。是巧
便能成大事故。问曰。为有中根不。若有者
此中何故不说耶。若无者佛经云何通。如说
诸众生随世而生。随世而长。有下根者。有中
根者。有上根者。其上根者。烦恼微薄易可教
化。若不闻法则退失善根。答曰。应作是说。无
有中根。所以者何。见道有二种。一坚信道。二
坚法道。修道中亦有二种。一信解脱道。二
见到道。无学道中亦有二种。一时解脱道。二
不时解脱道。以无第三道故。无有中根。问
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答曰。受化见圣谛
者。或有在初。或有在中。或有在后。在初者
卷四十七 第 356a 页 T28-035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6.png)
次受化见圣谛者。有近有远。或有不近不
远者。近者是利根。如憍陈如等。远者是钝
根。如须跋陀罗等。不近不远是中根。如舍
利弗目揵连等。复有说者。有中根。问曰。此
中何故不说耶。答曰。已说在先所说中。若
说下根时。中根则在上根中。若说上根时中
根则在下根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中
根为在何处。答曰。在下中。所以者何。上中下
者名中。复次在上中。所以者何。下中上者名
中。复次俱在二中。评曰。如是说者好。所以者
何。佛亦是坚法人。辟支佛亦是坚法人。声闻
得波罗蜜者。亦是坚法人。彼根尽等耶。以
于一道有三种根故。经作是说。以无第三道
故。阿毗昙者。则说无中根。是故二说善通。集
法经复说。修行广布苦迟慧道。能满足苦速
慧道。修行广布乐迟慧道。能满足乐速慧道。
问曰。此说何者满足。为说满足根。为说满
足离欲耶。若满足根者。苦迟慧道则满足二
速慧道。乐迟慧道亦满足二速慧道。若满足
离欲者。则迟道满足迟道。速道满足速道。答
曰。应作是说。满足根。所以者何。彼经说相似
法满足。不说不相似法满足。苦道与苦道相
似。乐道与乐道相似。问曰。谁成就几道。答
曰。或一或二。谁一耶。答曰。未离欲界欲钝根
者。成就苦迟道。已离欲界欲成就二。谓乐
迟道。未离欲界欲利根者。成就一苦速道。已
离欲界欲成就二。谓乐速道。尊者僧伽婆修
说曰。有尽成就四道者。如依根本禅。转根
卷四十七 第 356b 页 T28-035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6.png)
作是说。所以者何。若作是说。则坏根坏人。坏
根者。亦是钝根。亦是利根。坏人者。亦是信解
脱。亦是见到。
问曰。谁以此几道能有所作。答曰。或有以
一二三四道者。而不于一时。钝根者。离欲界
欲时。以苦迟慧道。而有所作。即此人依根本
禅。离禅欲时。以乐迟道。而有所作。信解脱
人。依根本禅。转根作见到。复依根本禅。离禅
欲以乐速慧道。而有所作。复依无色定。离无
色定欲。以苦速道。而有所作。复有以四道而
有所作者。钝根人。离欲界欲。乃至离非想
非非想处欲时。以苦迟道乐迟道。而有所作。
于彼离欲退从信解脱。转根作见到。复离欲
界欲时。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以二速
道。而有所作。
问曰。谁当得此几道。谁当舍此几道。答曰。或
有不当得不当舍者。如一切凡夫人。问曰。此
中不应问答凡夫人。答曰。圣人亦有不当得
不当舍者。如住本性圣人。若圣人胜进时。乃
有当得当舍者。未离欲界欲。得正决定时。苦
法忍乃至道法智无所舍。当得一道比忍。当
舍一得一。已离欲界欲。依未至禅。得正决
定时。苦法忍乃至道法智无所舍。当得一道
比忍。当舍一。当得二。若依上地。得正决定
时。苦法忍乃至道法智无所舍。当得二道比
忍。当舍二。当得二。须陀洹向斯陀含果时。方
便道。五无碍道。五解脱道。无所舍。当得一。
第六无碍道。当舍一。当得一。斯陀含向阿那
卷四十七 第 356c 页 T28-035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6.png)
得一第九无碍道。当舍一得二。离初禅欲。乃
至离无所有处欲。方便道无碍道解脱道无
所舍。当得二。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方便
道八无碍道八解脱道无所舍。当得二第九
无碍道。当舍二得二。是说离欲法。转根时未
离欲界欲。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方便道无所
舍。当得一无碍道。当舍一得一。已离欲界欲。
信解脱转根作见到时。方便道无所舍。当得
二无碍道。当舍二得二。时解脱阿罗汉。转根
作不动时。方便道八无碍道八解脱道无所
舍。当得二第九无碍道。当舍二得二。未离
欲界欲圣人。起无量初一解脱初四胜处不
净安那波那念念处时无所舍。当得一。已离
欲界欲圣人。起无量解脱胜处。一切处不净
安那波那念念处修熏禅起通时。五无碍道
三解脱道。起无碍无诤愿智般多俱置空无
愿无相空无愿无相三昧灭定微细想时无所
舍。当得二是说胜进时。退时者阿罗汉起色
无色界结退当舍二得二起欲界结退时。当
舍二得一。离色界结阿那含。起色界结退时。
当舍二无所得。即此阿那含。起欲界结退时。
当舍二得一。退斯陀含果时。舍一得一。
如说有四种人。一现法迟身坏速。二现法速
身坏迟。三现法迟身坏迟。四现法速身坏速。
问曰。如说。有现法迟身坏亦迟有现法速身
坏亦速。此事可尔。若说现法迟身坏速者。
此则不然。所以者何。圣人易世尚不退不转
根不生色无色界。何况有现法速身坏迟耶。
卷四十七 第 357a 页 T28-03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7.png)
不精勤者。若现身精勤身坏不精勤。是说现
身速身坏迟。若现身不精勤身坏精勤。是说
现身迟身坏速。若现身不精勤身坏亦不精
勤。是说现身迟身坏亦迟。若现身精勤身坏
亦精勤。是说现身速身坏速。
经说有四种道。一不堪忍道。二堪忍道。三调
伏道。四寂静道。不堪忍道者不堪忍寒热饥
渴蚊虻虱蚤诸虫等他人恶语非理之言。身
生种种苦痛。不能堪忍如是等事。是名不堪
忍道。堪忍道者。能堪忍寒热等苦。是名堪忍
道。调伏道者。是能守护诸根。是名调伏道。寂
静道者。无漏圣道。名寂静道。问曰。为前四道
摄后四道。后四道摄前四道耶。答曰。后则
摄前。非前摄后。
问曰。不摄何等。
答曰。不摄后三道。谓不堪忍道堪忍道调伏
道。
经说有四种断。有苦迟慧断苦速慧断乐迟
慧断乐速慧断。若断是苦是迟是断以苦以
迟故是下。若断是苦是速是断以苦故是下。
若断是迟是乐是断以迟故是下。若断是乐
是速是断不能利益多人亦不广及人天故是
下。世尊所有断。能利益多人。广及人天故。是
断最上。问曰。为四道摄四断四断摄四道耶。
答曰。展转随相相摄。若断是苦是迟。是苦迟
慧道。若断是苦是速。是苦速慧道。若断是乐
是迟。是乐迟慧道。若断是乐是速。是乐速慧
道。或有说者。四断是无学。四道是学无学。若
卷四十七 第 357b 页 T28-03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7.png)
道则摄四断。非四断摄四道。不摄何等。不摄
学四道。问曰。圣道非下。如波伽罗那说。云何
下法。不善隐没无记法。何故说断名下耶。
答曰。下有二种。一染污下。二减损下。断虽非
染污下。是减损下。是故名下。若断是苦是迟。
是说未至禅禅中间三无色定。是说时解脱
道。若断是苦是速。是说声闻人。非时解脱
道。若断是乐是迟。是说根本禅。时解脱道。若
断是乐是速。不利益多人。不广及人天。是说
根本禅声闻人。非时解脱道。若断是乐是速。
能利益多人。广及人天。是说佛道。是中馀者
是辟支佛道。为在何分。或有说者。是声闻
分。评曰。应作是说。是佛分。所以者何。如佛
独觉无师。辟支佛亦尔。复有说者。三断如先。
若断是乐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广及人天者。
说是辟支佛道。若断是乐是速。能利益多
人。广及人天。是说佛道。是中馀者是根本禅
声闻人。非时解脱道。为在何分。或有说者。是
辟支佛分。评曰。应作是说。是佛分。所以者
何。此根从佛边生故。复有说者。三道是外道
法。若断是乐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广及人天。
是说辟支佛道。若断是乐是速。能利益多人。
广及人天。是说佛道。是中馀者是声闻道。为
在何分耶。答曰。或有说者。在辟支佛分。评
曰。应作是说。在佛分。所以者何。此根从佛边
生故。复有说者。前三道是外道法。若断是乐
是速。不能利益多人广及人天。是说声闻道。
若断是乐是速。能利益多人广及人天。是说
卷四十七 第 357c 页 T28-03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7.png)
或有说者。在声闻分。评曰。应作是说。在佛
分。所以者何。如佛无师。辟支佛亦尔。
问曰。此四道中。世尊为依何道入正决定得
果离欲尽漏。辟支佛。为依何道得波罗蜜。声
闻人。为依何道耶。答曰。佛世尊依乐速道入
正决定得果离欲尽漏。何以知之。经说摩勒
迦子。往诣佛所。作如是问。世尊于此四道。为
以何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佛答摩
勒迦子言。如来依乐速慧道。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时摩勒迦子便作二难言。是乐道。
云何行种种苦行。言是速道。云何经六年。佛
告摩勒迦子。愚人我不以如是威仪所行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知如来以
乐速慧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渴伽
兽角独出辟支佛当知。如佛世尊。为众多出
世者。此则不定。尊者舍利弗依苦速慧道。入
正决定。依乐速慧道得尽漏。所以者何。依未
至禅。入正决定。依第四禅尽漏故。尊者目
犍连。依苦速慧道。入正决定。乃至尽漏。所
以者何。依未至禅。入正决定。依无色定尽漏
故。问曰。何故尊者舍利弗。依第四禅。尊者
目犍连。依无色定。得阿罗汉果耶。答曰。尊
者舍利弗多行慧故。依第四禅。尊者目犍
连多行定故。依无色定。问曰。得波罗蜜声闻
人。为尽次第得四沙门果不耶。答曰。尽次第
得。所以者何。彼尊者善能解说出入住沙门
道果故。问曰。善能解说出入住沙门果道。
无有与如来等者。何故不次第得四沙门果
卷四十七 第 358a 页 T28-03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8.png)
如来本为菩萨时。自在解说四沙门果。胜于
尊者舍利弗得尽智时。复有说者。得波罗蜜
声闻人。不次第得四沙门果。所以者何。若有
先离欲者要退然后得须陀洹果耶。问曰。若
然者。云何能善解说四沙门果耶。答曰。此亦
无过。如尊者阿难。是钝根人。住于学地。善能
解说四沙门果。何况利根住无学地者。评曰。
应作是说。得波罗蜜声闻人。尽次第得四沙
门果。不以善能解说四沙门果。如恒河沙数
得波罗蜜声闻人。尽顺次入正决定。次第得
四沙门果法。应如是。
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十种无学道。几成就
过去。几成就未来。几成就现在。答曰。若依
有觉有观三昧。有觉有观三昧者。是未至禅
初禅。依者如先说。初者有二种。一得阿罗汉
果初。二时解脱转根作不动初。是中因此二
初而作论。应随相而说无学初智现在前。如
所说。二时初刹那无过去。所以者何。未有刹
那生灭故。已有者。以得果转根故舍。十成就
未来。是未来修者。九成就现在。是现在前者。
除正见。所以者何。彼刹那中无故。若灭已不
舍灭者是无常灭。不舍者舍圣道有三种。如
先说。彼不得果不退不转根。依彼地复起圣
道现在前。所以复起圣道现在前者。如先说。
第二刹那顷。九成就过去。是前刹那生灭者。
十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九成就现在。是现
在前者。彼灭已不舍。依无觉无观三昧。无学
智现在前。九成就过去。是有觉有观地生灭
卷四十七 第 358b 页 T28-03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8.png)
现在前者。除正觉。彼地中无故。除正见。彼刹
那中无故。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无学智现
在前。九成就过去。是有觉有观地生灭者。十
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五成就现在。是现在
前者。除正见。彼刹那中无故。除正觉正语正
业正命。彼地中无故。彼灭已不舍。若入灭定。
若起世俗心。九成就过去。是有觉有观地生
灭者。十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现在无入灭
定者。无心有心者。能修道世俗心。是有漏无
学法。是无漏。彼灭已不舍。依有觉有观三昧
无学初见现在前。九成就过去。是与智俱生
灭者。十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九成就现在。
是现在前者。除正智。彼刹那中无故。彼灭
已不舍。依有觉有观三昧。无学若智若见现
在前。十成就过去。是与智与见俱生灭者。十
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九成就现在。是现在
前者。若智现在前。彼刹那中无见。若见现在
前。彼刹那中无智。灭已不舍。依无觉无观三
昧。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十成就过去。是有
觉有观地生灭者。十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
八成就现在。是现在前者。若智现在前。彼刹
那中无见。若见现在前。彼刹那中无智除正
觉。彼地中无故。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无学
若智若见现在前。十成就过去。是有觉有观
地生灭者。十成就未来。是未来修者。五成就
现在。见现在前者。若智现在前。彼刹那中
无见。若见现在前。彼刹那中无智。除正觉正
语正业正命。彼地中无故。彼灭已不舍。若入
卷四十七 第 358c 页 T28-03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8.png)
就未来。现在无。如先说。若依无觉无观三昧
无学初智现在前。无觉无观三昧者。是第二
第三第四禅。问曰。何故不说中间禅耶。答曰。
如先说。依者如先说。初者如先说。无学初正
智现在前。过去无。如先说。十成就未来。如先
说。八成就现在。除正见。彼刹那中无故。除正
觉。彼地无故。彼灭已不舍。如先说。复依无觉
无观三昧。无学正智现在前。八成就过去。是
前刹那俱生灭者。十成就未来。如先说。八成
就现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无学
正智现在前。八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五成
就现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若入灭定。若起
世俗心现在前。八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现
在无。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有觉有观三昧。
无学正智现在前。八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
如先说。九成就现在除正见。彼刹那中无故。
彼灭已不舍。依无觉无观三昧。无学初见现
在前。八成就过去。与智俱生灭者。十成就未
来。如先说。八成就现在除正智。彼刹那中无
故。除正觉。如先说。彼灭已不舍。复依无觉无
观三昧。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九成就过去。
与智与见俱生灭者。十成就未来。八成就现
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无学若
智若见现在前。九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五
成就现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若入灭定。若
起世俗心现在前。九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
现在无。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有觉有观
三昧。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九成就过去。
卷四十七 第 359a 页 T28-03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9.png)
色定。无学初智现在前。无色定是空处识处
无所有处。依者。如先说。初者如先说。无学初
智现在前。过去无。十成就未来。五成就现在。
如先说。彼灭已不舍。复依无色定。无学正智
现在前。五成就过去。是前刹那俱生灭者。十
成就未来。五成就现在。如先说。彼灭已不
舍。若入灭定。若起世俗心现在前。五成就过
去。十成就未来。现在前无。如先说。彼灭已
不舍。依有觉有观三昧。无学正智现在前。五
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九成就现在。如先
说。彼灭已不舍。依无觉无观三昧。无学正智
现在前。五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八成就现
在。如先说。彼灭已不舍。依无色定。无学初见
现在前。五成就过去。是与智俱生灭者。十
成就未来。如先说。五成就现在。除正智。彼刹
那中无故。除正觉正语正业正命。彼地中无
故彼灭已不舍。复依无色定。无学若智若见
现在前。六成就过去。与智与见俱生灭者。
十成就未来。五成就现在。如先说。彼灭已
不舍。若入灭定。若起世俗心现在前。六成就
过去。十成就未来。现在无。如先说。彼灭已不
舍。依有觉有观三昧。无学若智若见现在前。
六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九成就现在如先
说。彼灭已不舍。依无觉无观三昧。无学若
智若见现在前。六成就过去。十成就未来。八
成就现在。如先说。问曰。何故馀沙门果见是
无碍道见是解脱道。阿罗汉果见是无碍道
智是解脱道耶。答曰。得阿罗汉果时。息一切
卷四十七 第 359b 页 T28-03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9.png)
问曰。学人为有正智正解脱不耶。若有者此
中何故不说。若无者佛经云何通。如说。居士
莫怖。凡夫愚小。成就邪智邪解脱故。畏堕地
狱畜生饿鬼趣。汝已断邪智邪解脱。成就正
智正解脱。答曰。应作是说有。问曰。此中何
故不说。答曰。法或有唯是法体者。或有是
法体亦是支体者。学人唯有法体而无支体。
问曰。何故无学正智正解脱立支学人不立
耶。答曰。以名义胜故。若以法而言。无学法胜
学法。若以人而言。无学人胜学人。复次以无
学正智正解脱名胜。无过患故。复次以无学
断一切有根本故。复次无学得二种心解脱。
一自性解脱。二在身解脱。是故得作四句。有
心自性解脱非在身解脱。有在身解脱非自
性解脱。有自性解脱亦在身解脱。有非自性
解脱非在身解脱。自性解脱非在身解脱者。
学心是也。在身解脱非自性解脱者。无学有
漏心是也。自性解脱亦在身解脱者。无学心
是也。非自性解脱非在身解脱者。学有漏心
一切凡夫人心是也。复次无学正智正解脱无
障碍故。学人邪智障碍正智邪解脱障碍正
解脱。问曰。邪见能障碍正见。何故学正见立
支耶。答曰。学人正见。断于烦恼时。犹如铠
仗。故立支。复次无学正智正解脱。无相对法
故。学人正智。与邪智相对。正解脱与邪解脱
相对。复次无学心一切解脱学心。少分解脱。
少分不解脱。少分解脱者。是见道所断烦
恼。少分不解脱者。是修道所断烦恼。复次若
卷四十七 第 359c 页 T28-03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59.png)
切障碍者。是五种断烦恼。一切障碍处者。是
五种断烦恼。境界学人不尔。馀无学功德。广
说如杂犍度。问曰。若如所说学人。则有邪
智邪解脱。佛经云何通。如说。居士莫怖。凡夫
愚小。成就邪智邪解脱故。畏堕地狱畜生饿
鬼趣。汝邪智邪解脱。已断成就正智正解脱。
答曰。经说无堕恶趣。邪智邪解脱。学人犹有
馀邪智邪解脱。
佛经说。阿难当知。舍利弗。是聪明比丘。须陀
洹所有四支。为须达长者。分别有十种。问曰。
云何尊者舍利弗。分别须陀洹四支为十种
耶。尊者波奢说曰。一支说有十种。亲近善知
识有十种。乃至如法修行有十种。尊者富那
耶奢说曰。信是亲近善知识多闻法。正见
是正思惟。馀是如法修行。尊者瞿沙说曰。信
戒是亲近善知识。多闻是闻法。正见是正思
惟。馀是如法修行。尊者和须蜜说曰。信戒是
亲近善知识多闻智慧是闻法。正见是正思
惟。馀者是如法修行。阿毗昙者。作如是说。信
戒施是亲近善知识多闻智慧是闻法。正见
是正思惟。馀是如法修行。尊者佛陀提婆说
曰。须陀洹支者。即是须陀洹支尊者舍利弗
为须达长者。分别不坏信有十种。以三事故。
一以自体。二以起处。三以所依。以自体者。是
信是戒。何者是信戒根本。谓无漏智。无漏善
根。以起处者。是正觉依正觉故。长养戒闻施
慧所依者是解脱。
问曰。何故名阿罗汉。答曰。阿罗名烦恼汉名
卷四十七 第 360a 页 T28-03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0.png)
生诸界诸趣诸生死中。名阿罗汉。复次远离
恶不善法故。名阿罗汉。如偈说。
「 远离恶不善
安住善住中
应受世上供
故名阿罗汉」
复次应受最胜供养故。名阿罗汉。一切沙门。
所应用物。无有不应受者。漏尽者。问曰。如漏
处亦尽。何故但说漏尽。答曰。世尊先说漏尽。
当知亦说漏处。复次若法是自性断。断已不
成就。此法与圣道相妨。圣道不与有漏善不
隐没无记法相妨。唯与漏法相妨。若漏断善
有漏法。不隐没无记法亦断同一对治故。如
灯不与炷油器相妨而与闇相妨。为破闇故。
然灯亦燋炷尽油热器。复次以漏难断难除
难过。复次以漏是重过患故。复次漏是漏是
漏处。流枙缚取使结亦尔。善有漏不隐没无
记法不尔。
云何为智。云何为见。云何为慧。问曰。何故作
此论。答曰。或有说。忍是智。如譬喻者。佛陀
提婆作如是说。慧眼初缘境界是忍。后增长
是智。是故下智是忍。如人在道行。先生念欲
住。然后乃住。慧眼初缘境界时是忍。增长是
智是故下智是忍。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忍
非智故而作此论。复次所以作论者。或有说
尽智无生智是见性。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
尽智无生智非见性故。而作此论。复次此揵
度是智。此中应分别。何者是智性见性慧性
法。
云何为见。答曰。眼根五见世俗正见学见
卷四十七 第 360b 页 T28-03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0.png)
四事故名见。一以贤圣人说故。二以世俗人
说故。三以经说故。四以世间现见故。贤圣世
俗人说者。如说我见是人行住坐卧。若见人
颠蹶迷错者。作如是说。如有见邪经说者。佛
说。若眼见色。不应分别。是男是女。生于染
爱。复说。若眼见色。好不生爱。恶不生恚。复
说。若见适意。色不适意。色非适意。色非不适
意。色应当观察。复说。若眼见色。不应生爱
恚。应生舍心。复说。若见色应当正观是不净
法世间现见者。尊者和须蜜说曰。此是世人
言说。我现见是事净。现见是事不净。尊者佛
陀提婆说曰。经亦说。世人亦说。眼所及识所
更。是名为见。五见名见者。以四事故。广说如
见揵度见处中所说。世俗正见名见者。以是
见性故。学见无学见。所以名见者。以是见性
故。如夜有云时见色。染污慧见法亦尔。如夜
无云时见色。善有漏慧见亦尔。如昼有云时
见色。学慧见法亦尔。如昼无云时见色。无学
慧见法亦尔。云何为智。答曰。除见道中忍。馀
意识相应慧是也。彼有三种。善染污不隐没
无记。善有二种。有漏无漏。有漏者。是世俗正
见。无漏者。是学无学八智。染污者。是五见及
爱恚慢疑无明相应者。不隐没无记者。威仪
工巧报生变化心俱者是也。及五识身相应
慧。彼亦有三种。善秽污不隐没无记善者是
生得善。秽污者。与爱恚俱。不隐没无记者。与
报心俱。云何为慧。答曰。意识相应慧是也。
彼亦有三种。善秽污不隐没无记善者。有二
卷四十七 第 360c 页 T28-03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0.png)
是见道中八忍学无学八智。馀如先说。五识
相应慧。如先说。已说自体。今当说同异相。若
见是智耶。乃至广作四句。是见非智者。眼
根见见道中诸忍是也。问曰。何故眼根非智
耶。答曰。眼根是色智非是色。复次眼根是非
相应非依非行非缘。智是相应是依是行是
缘。见道中诸忍。何故非智耶。答曰。是忍非已
忍。是观非知是观非已观。是求觅非已足。是
施设止息方便。复次忍是疑对治。彼疑得与
此忍俱生故。决定义是智义。复次无碍。道解
脱道。虽同作一事。不得同在一刹那中生。尊
者和须蜜说曰。堪忍故名忍。不可以堪忍是
智。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己见名智忍非己见。
是名见非智。智非见者。除五见及世俗正见。
诸馀意识相应有漏慧。彼有二种。染污不隐
没无记。染污者。与爱恚慢疑无明相应者是
也。问曰。何故与爱等相应染污慧非见耶。答
曰。见所行猛利。彼慧所行不猛利。复次见于
缘深入。慧于缘不深入。复次爱相应慧。为二
结所覆蔽遍故。二结者。谓爱及相应无明。馀
亦如是。问曰。不共无明相应慧。不为二结所
覆。何以故。不名见耶。答曰。不共无明覆慧
重于三结。不隐没无记者。是威仪工巧报生
变化心俱者是也。问曰。何故不隐没无记慧
非见耶。答曰。见所行猛利。彼慧所行不猛利。
复次见于缘深入。彼慧于缘不深入。复次见
有势力。彼慧微劣。问曰。如报慧微劣可尔。威
仪工巧者。亦有势用。如世尊威仪。毗首羯
卷四十七 第 361a 页 T28-03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1.png)
为邪命所覆。复次虽是极巧。犹为他人所讥
言。是处不好五识相应慧。何故非见耶。答
曰。见所行猛利。于缘深入。彼慧所行不猛利。
于缘不深入。复次见能分别。彼慧不能分别。
复次见缘三世及无为。彼慧唯缘现在。复次
见缘总相别相。彼慧唯缘别相。复次见于
缘数数行。彼慧不尔。复次见于缘筹量观察。
彼慧不尔。问曰。尽智无生智。何故非见耶。答
曰。见所行猛利。彼智所行不猛利。复次见生
时。于施设有所作。彼智生止息方便无所作。
如鸟住安隐处。复次见现在前有所求。彼智
现前无所求。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于胜
法更无所求故。尽智无生智非见。复次一切
无漏慧有二种。或对治邪见。或对治无智。复
有说者。无漏法三种。或对治邪见非无智。或
对治无智非邪见。或对治邪见亦对治无智。
若对治邪见非无智者。是见非智。如见道中
诸忍。若对治无智非邪见者。是智非见。如尽
智无生智。对治邪见亦对治无智者。诸馀无
漏慧。尊者和须蜜。说曰。尽智无生智。何故非
见耶。答曰。若尽智无生智。是见性者。阿罗汉
则成就九种道。然佛世尊说阿罗汉成就十
种道。问曰。如世俗正见是见性智性。学见
是见性智性。无学见是见性智性。若尽智无
生智。亦是见性智性者。有何过耶。答曰。若
如方便初入法时。世俗正见是见是智。立是
正见支。非正智支。学见是见是智。立正见支
非正智支。无学见是见是智。立正见支。不立
卷四十七 第 361b 页 T28-03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1.png)
亦应立正见支不立正智支。则阿罗汉成就
九种道无十。世尊说阿罗汉成就十种道。尊
者佛陀提婆说曰。决定无疑。此智是见所以
者何。以猛利故。若作是问。阿罗汉成就九种
道。然佛说有十种道。应如是答。十道二在无
学地。八在学无学地。亦见亦智者。除见道中
诸忍尽智无生智。诸馀无漏慧。彼是何耶。谓
学八智无学正见五见世俗正见。亦是见相。
亦是智相。非智非见者。除上尔所事。若法
第一第二第三句已立名已称说。除之诸馀
法。未立名未称说者。作第四句。彼是何耶。色
阴中除眼根。诸馀色阴是也。行阴中除一
切慧。谓善染污不隐没无记。亦在意地。亦五
识地。亦有漏无漏。诸馀相应不相应行阴是
也。三阴及无为法。如是等作第四句。是名除
上尔所事。若见是慧耶。乃至广作四句。见非
慧者眼根是也。慧非见者。除五见世俗正见。
诸馀意识相应有漏慧。五识相应慧。及尽智
无生智。馀广说如前四句。亦见亦慧者。除尽
智无生智。诸馀无漏慧彼是何耶。谓见道中
诸忍。学八智无学正见五见世俗正见。是诸
法有见相慧相。非见非慧者。除上尔所事。如
先说。若智是慧耶。答曰。诸智是慧。颇有是慧
非智耶。答曰。有见道中诸忍是也。广说摄亦
如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361c 页 T28-03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6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