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第 329c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四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十门品之八
问曰。何故禅中馀善根立解脱。无色定中。
尽立解脱耶。答曰。以禅是粗现见了了故。馀
善根立解脱。无色定是细不现见不了了故。
尽立解脱。复次禅中有种种不相似善根故。
馀善根立解脱。无色定无种种不相似善根
故。尽立解脱。复次禅中多诸功德善利故。馀
善根立解脱。无色定无多功德善利故。尽立
解脱。复次禅能遍照缘于上地。亦缘下地缘
于自地。馀善根立解脱。无色定不能遍照。能
缘上地自地。不缘下地。是故尽立解脱。复次
禅解脱。是有漏。无色定解脱。是有漏无漏。如
是因论生论。何故禅中解脱是有漏。无色定
卷四十四 第 330a 页 T28-03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0.png)
中应说。馀有一异答。禅解脱是虚观。无色定
解脱是实观。
佛经说解脱名方。问曰。何故佛说解脱名方。
答曰。为教化故。受化者。应闻说解脱名方。乃
得悟解。是故佛以方名说解脱。如馀经说。谛
名方。有受化者。应闻说谛名方。乃得悟解。是
故佛说谛名方。此亦如是。问曰。解脱与方有
何相似。答曰。八法相似。解脱有八。方亦有八。
问曰。方应有十。谓四方四维及上下。何故说
八。答曰。如调象法故应有八。调象之法。必向
四方及四维。不能令其向于上下。譬如以方
故调于龙象。如是以方便故得解脱。尊者瞿
沙。作如是说。调象解脱有三事。同三事。异三
事。同者一以方故。龙象可调。解脱亦尔。以除
障故。众生能得解脱。二如调龙象。趣于一方
时。不能复趣馀方。佛教众生解脱之法。亦复
如是。得一解脱时。无二无多。三如调龙象。趣
一方时便远馀方。世尊为众生说解脱法。亦
复如是。一解脱现在前。馀解脱便远。三事异
者。一如调龙象。若不趣方。则不能调。佛说解
脱法。住一处而无所趣。能令众生得解脱法。
二如调龙象。趣一方时。不能复趣馀方。佛说
解脱法不尔。能于一时。说八解脱法。而令众
生皆得悟解。三如调龙象。趣一方时。皆远馀
方。佛说解脱法不尔。为诸众生。说一解脱法。
而作方便。令馀解脱法皆近。复次此中说最
胜调御法。曾闻拘萨罗王波斯匿。敕捕象人。
使捕野象。若得象者。来白于我。时捕象人。闻
卷四十四 第 330b 页 T28-03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0.png)
已捕得野象。王闻是语。敕调象师。令调野象。
若善调伏。便来白我。时调象师。受王教敕。即
以种种苦切之事。调于野象。能令调伏。如旧
调象。时调象者。知象已调。来白王言。大王当
知。先敕调象。今已善调。大王应知是时。尔
时波斯匿王。与调象师共乘此象。出田游猎
时。象见雌象群。欲心炽盛。而便驰走趣雌象
群。时调象者。欲回制之。尽其方便。不能令
回。王及调象者。攀树而下。得自济命。还诣宫
城。语调象者。汝以不调之象。令我乘之。法应
尔耶。时调象者。而白王言。唯愿大王莫见
瞋责。此象实调。当使大王后验此事。时象欲
心息已。便还王宫。时调象者。将象诣王。烧热
铁丸。置其顶上。于其耳中。而语之言。此是最
后调汝不动之法。汝若堪忍则善。若不堪忍。
当复以前苦切之事。次第调汝。象闻是语。其
身不动其犹如山。时热铁丸。烧象顶。如烧桦
皮。王见是事。怪未曾有。即敕象师。去铁丸。
语调象言。汝今调象。能令如此。前何故尔。
调象人答王言。我能调身。不能调心。时王复
问调象人言。世间颇有能调心者不。时调象
人答王言有。佛世尊住舍卫国祇桓精舍。善
能调伏众生身心。尔时波斯匿王。作是思惟。
欲得见佛。即与调象人。共乘本象。往诣佛所。
尔时世尊。与百千眷属。围绕说法。尔时世尊。
见波斯匿王来。以随宜方便。为王说法。非声
闻辟支佛所知境界。时世尊告诸比丘。如调
象人善调象已趣于一方。若东若西若南若
卷四十四 第 330c 页 T28-03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0.png)
马。趣于一方。广说如上。比丘当知。无上调御
师。善调于人。能趣诸方。何者是方。观色是
色。乃至广说解脱。以是事故。知此经说最胜
调御。
经说有一比丘。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
面。而白佛言。世尊有明界。有净界。有空处
界。有识处界。有无所有处界。有非想非非想
处界。有灭界。世尊为以何故立此诸界。佛告
比丘。以闇故立于明界。以不净故立于净界。
以色故立空处界。以边故立识处界。以所有
故立无所有处界。以实身故立非想非非想
处界。以灭实身故立灭界。问曰。彼比丘为问。
佛何义。佛答。彼比丘何义。答曰。彼比丘。以
覆相问八解脱义。佛亦以覆相答八解脱义。
明界者。是初二解脱。净界者。是净解脱。空处
界者。是空处解脱。识处界者。是识处解脱。无
所有处界者。是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
处界者。是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界者灭受
想解脱。问曰。彼比丘。何故以覆相问佛八解
脱义。答曰。彼比丘少欲知足。覆藏善法。不欲
以已功德显示他人故。问曰。佛何故以覆相
说八解脱。答曰。欲满彼比丘心所愿故。彼
比丘心作是念。若佛以覆相为我说八解脱
者则善。佛是满他愿者。善知根性者。为彼比
丘心所念故。覆相而说。比丘当知。明界是
初二解脱。为闇故者。闇者是欲界色爱。初二
解脱。是彼对治。以彼色爱故。立二解脱。以不
净故立净界者。不净是初二解脱净解脱。是
卷四十四 第 331a 页 T28-03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1.png)
者。色是第四禅空处解脱。是彼对治。以彼故
立空处解脱。以边故立识处界者。边是空处
识处解脱。是彼对治。以彼故立识处解脱。问
曰。空处何故名边。答曰。色尽处是色边故
名边。以所有故立无所有处界者。所有者是
识处。以有无边行故。无所有处解脱。是彼对
治。以彼故立无所有处解脱。以实身故立非
想非非想处界者。实身者。是无所有处。非想
非非想处解脱。是彼对治。以彼故立非想非
非想处解脱。以灭实身故立灭界者。灭实身
名非想非非想解脱灭受想解脱。是彼对治。
以彼故立灭受相解脱。问曰。非想非非想
处何故名灭实身。答曰。实身是无所有处非
想非非想处。是彼对治故言灭时。彼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随顺复更问佛。世尊明界。乃至
灭界。为以何定而得。佛告比丘。明界乃至灭
界。以行定得。或有说者。彼比丘。问次第得。
或有说者。彼比丘问断。若作是说。彼比丘问
次第得者。行定是初禅边。乃至无所有处
边。初禅边者。离欲爱得初二解脱。第四禅边
者。离三禅欲。得净解脱。空处边者。离第四禅
欲。得空处解脱。识处边者。离空处欲。得识
处解脱。无所有处边者。离识处欲。得无所有
处解脱。此中馀者。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
相解脱。佛告比丘。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以胜
行定得。胜行定者。是非想非非想处边。以胜
行定。离无所有处欲。得非想非非想处解脱。
灭界者。以灭受想处定得。灭受想定者。是非
卷四十四 第 331b 页 T28-03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1.png)
彼处故。若作是说。彼比丘问断者。行定是有
漏无漏对治。是故能离欲界。乃至离无所有
处欲。此中馀者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
解脱。比丘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以胜行定得。
胜行定者。是无漏对治。世俗道。于离非想非
非想处。衰退转还。是故以无漏对治。离非想
非非想处欲。灭界者。以灭实身得。灭实身者。
是灭尽涅槃。以灭尽涅槃故。而修灭受想定。
比丘以闇故立明界者。闇是境界闇。初二解
脱。是彼对治。复有说者。彼比丘。离三界欲。
以覆相广略问佛。佛亦以离三界欲覆相广
略而答。明界者。是现离欲界欲。方便净界
者。是略现离欲界欲。空处界者。是略现离色
界欲。识处界。无所有处界。非想非非想处界。
是广现离无色界欲。灭界是略现离无色界
欲。比丘以闇故立明界者。闇者是胜妙五欲
爱。初二解脱。是彼对治。譬喻者。作如是说。
彼比丘以覆相问八种定。佛亦以覆相说八
种定。解此经者。有增有减。于此经。应作而不
作。不应作而作。应说广界而不说是减。不应
说减界。而说是增。今当离于增减。而解此经。
明界者。是初禅二禅。净界者。是第三第四
禅。空处界者。是空处。识处界者。是识处。无
所有处界者。是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界
者。是非想非非想处。比丘以闇故立明界者。
闇是诸盖。初禅二禅。是彼对治。尔时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随顺而去。
有灭尽定。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并义
卷四十四 第 331c 页 T28-03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1.png)
无色众生无心之定。如尊者佛陀提婆。作如
是说。若灭定无心者。不应说有从彼定起者。
是名为死。不名为定。为止如是说者意故。亦
现离无所有处欲。非想非非想处心。次第起
彼定现在前。是故尊者和须蜜。作如是说。云
何灭定。答曰。离无所有处欲。作休息想心。令
心心数法灭。以是事故。根犍度作如是说。
入灭定时。为灭几根。答曰七。谓意根舍根信
等五根。何系心心数法灭。答曰。无色界系。
总而言之。是无色界系。而是非想非非想处
心心数法。灭从灭定起时。几根现在前。答
曰。或七或八。有漏心七。无漏心八。若从彼
定起心。是非想非非想处心。起七根现在前。
谓意根舍根信等五根。若是无所有处心。起
八根现在前。上所说七。知根知已根。若一现
在前。何系心心数法现在前。答曰。有漏心。是
无色界系。无漏心是不系。若出定心。是非想
非非想处者是无色界系。心心数法现在前。
若出定心是无所有处者。起不系心心数法
现在前。以是事故。明灭定无心。所以者何。入
定时说灭。出定时不说灭。出定时说现在前
不说灭。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灭定体性是何。答曰。是心不相应行阴。
界者在无色界。地者在非想非非想处地。非
下地。问曰。何故下地无灭定。答曰。非其田
器。乃至广说。复次彼定无心心断起现在前。
非想非非想处随顺断心。问曰。云何非想非
非想处随顺断心。答曰。若欲入彼定者。欲界
卷四十四 第 332a 页 T28-03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2.png)
心。次第起非想非非想处心现在前。非想非
非想处心心数法。有上中下。舍上心。起中
心。舍中心。起下心。舍下心。在彼定。是故非
想非非想处随顺断心。犹如女人纺毳随转
随续毳。若尽时更不转续。彼亦如是。复次
二灭心定。俱在二界边。无想定在色界边。灭
定在无色界边。复次此二定。俱在二地边。无
想定在第四禅地边。灭定在非想非非想处
地边。复次无想定在四大造色边。灭定在心
心数法边。复次一切地。尽有二种过。一过
欲。二过住处。过初禅欲者。以自地无漏。过初
禅住处者。以第二禅。乃至过无所有处欲者。
以自地无漏。亦以下地。过无所有处住处者。
以非想非非想处。过非想非非想处欲者。以
下地无漏。过非想非非想处住处者。以灭定。
若当下地有灭定者。下地或有二种过。或有
三种过。非想非非想处。唯有一种过。欲令
无如是过故。不说下地有灭定。复次灭定以
二事故立解脱。一以背舍一切缘法。二以
灭最后边心。若下地有灭定者。不名背舍一
切心。所以者何。不尽背舍一切心法故。亦非
灭最后边心。所以者何。灭中心故。复次此定
是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心次第生此定。以
如是事故。下地无灭定。
云何灭定。答曰。佛经说过一切非想非非
想处。问曰。灭定是非想非非想处法。何以
言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答曰。虽是彼处法。
以寂静故言过。犹如村落阿练若处。复次
卷四十四 第 332b 页 T28-03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2.png)
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者。过于有心非想非非
想处。灭受想解脱身作證得成就者。是说
无心非想非非想处。如有心无心。相应不
相应。有依无依。有行无行。有势用无势用。
有缘无缘。当知亦如是。复次非想非非想
处有二种。谓染污不染污。过一切非想非
非想处者。过染污非想非非想处。灭受想
解脱身作證得成就说不染污非想非非想
处。如染污不染污。见道断修道断。当知亦
如是。复次非想非非想处有二种。谓本得
未曾得。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者。过本得
非想非非想处。灭受想解脱身作證得成就
者。是未曾得非想非非想处。如本得未曾得。
共不共离欲得方便得。当知亦如是。复次此
中说次第过诸地故。先次第过诸地欲。后过
有心住非想非非想处。问曰。无学人可尔。所
以者何。无学人于非想非非想处。有二种过。
一离欲过。二住处过。学人于非想非非想处。
无二种过。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云何可尔。
答曰。一切有二种。有少分一切。有一切一切。
此中说少分一切。复次此中说住处过。学人
虽无非想非非想处修道所断欲过。而有住
处过。复次此说须臾过。彼须臾灭非想非非
想处有心。次生非想非非想处无心灭受想
定身作證得成就者。问曰。入彼定时。馀心
心数法尽灭。何故世尊但说灭受想耶。答曰。
譬喻者。说彼定有心。彼作是说。入彼定时。唯
此二法灭。问曰。我不问彼我问说此言无心
者。何故尔耶。答曰。佛说受想灭。当知馀心
卷四十四 第 332c 页 T28-03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2.png)
聚中。谁为最胜。此二法最胜故。佛说复次
此现初门现略现始入法故。心心数法有二
种。或是根性。或非根性。若说受当知已说
根性。若说想当知已说非根性者。如根性非
根性。明非明。胜不胜。妙不妙。当知亦如是。
复次此二法。于二界中。极为行者。而作疲
劳。受于色界。想于无色界。是故世尊说此二
法。复次以此二法于二界中胜故。受于色界
中胜。想于无色界中胜。复次以此二法能生
二种恼。谓爱恼见恼。受能生爱恼。想能生
见恼。复次此二法。能起二种斗诤根本。受能
起贪著欲爱系缚斗诤根本。想能起见爱贪
著系缚斗诤根本。如二斗诤根本。二边二箭
二戏论二我。当知亦如是。复次因乐受故。生
颠倒想。令诸众生。于生死中。受大苦恼。是
故世尊说灭此二法。复次行者憎恶此二法
故起灭定。如施设经说。行者以何方便求灭
定。答曰。初行者。欲令诸行。更无所作。更无
所思。令我受想不生。已生者灭。未生受想令
不生。已生受想令灭。是灭于此灭法无障碍。
不问他得自在。身作證是名定。以是事故。世
尊说灭此二法。问曰。灭之与定有何差别。答
曰。灭是一刹那。定是久相续。问曰。心不动故
名定。此中心断无心云何名定。答曰。不动有
二种。一心不动。二四大不动。此中虽断心
不动。而四大不动相续生。以四大不动故名
定。问曰。二无心定。何故灭定立解脱。无想定
不立耶。尊者波奢说曰。佛决定知法相。亦知
卷四十四 第 333a 页 T28-03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3.png)
解脱相者不立。复次若定是内道法立解脱。
若定是外道法不立解脱。如内道外道。圣人
凡夫。背烦恼起烦恼。背炽然起炽然。说亦如
是。复次舍我见起无我见身中可得者立解
脱。若起我见舍无我见身中可得者不立。复
次若舍身见起空现在前身中可得者立解
脱。若不起空现在前起身见者不立。复次先
作是说。以二事故。灭定立解脱。一舍一切
缘法。二灭最后边心。无想定无此二事故。不
立解脱。复次若更不生诸界诸生诸趣身中
可得者立解脱。若更生诸界诸生诸趣身中
可得者不立。复次背弃义。是解脱义。得灭定
者。背舍诸界诸生诸趣。增长生死法。无想
定不尔。以如是事故。二无心定。灭定立解
脱。无想定不立。问曰。灭定无想定有何差别。
答曰。名即差别。是名灭定。是名无想定。复次
界亦差别。无想定色界系。灭定无色界系。复
次地亦差别。无想定在第四禅地。灭定在非
想非非想地。复次身亦差别。无想定在凡夫
身。灭定在圣人身。复次凡夫人入无想定作
离想。圣人入灭定作休息想。复次凡夫人厌
患想入无想定。圣人厌患受想入灭定。复次
凡夫人入无想定。欲灭于想。圣人入灭定。欲
灭受想。复次凡夫人入无想定。灭色界系心
心数法。圣人入灭定。灭无色界系心心数法。
复次凡夫人入无想定。灭第四禅地心心数
法。圣人入灭定。灭非想非非想地心心数法。
复次凡夫人入无想定。得色界报。圣人入灭
卷四十四 第 333b 页 T28-03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3.png)
定。有何差别。答曰。一是无想定。二是灭定。
复次界亦差别。无想定是色界系。灭定是无
色界系。馀广说如上。复次凡夫人入无想定。
得无想果。圣人入灭定。得非想非非想处果。
复次凡夫人入无想定。得色界系报。学人入
灭定。得无色界系报。无学人入灭定。得馀
依。无想定灭定。是谓差别。问曰。何故佛经说
八解脱二解脱。说身作證耶。答曰。八解脱尽
应说身作證如大因缘经说。八解脱身作證
得成就。问曰。何故一经说八解脱身作證。多
经说二解脱身作證耶。答曰。此二解脱。多有
所作。多用功而得故。复次以名义胜故。八解
脱中。何者最胜此二解脱。复次此二解脱。俱
在界边。净解脱。在色界边。灭受想解脱。在无
色界边。复次此二解脱。俱在地边。净解脱。在
第四禅地边。灭受想解脱。在非想非非想地
边。复次净解脱。尽四大造色而立。灭受想解
脱。尽心心数法而立故。复次净解脱。取色净
相。而不生烦恼。是故佛说身作證得成就。灭
受想解脱。无心在身不在心。以身力起现在
前。不以心力。是故佛说身作證得成就。复次
经说八解脱身作證者。皆以此二解脱故。得
成就者得成就。有多处说。或说色阴少分是
得成就。或说善五阴。或说善四阴。或说心不
相应行阴少分。或说灭尽涅槃。说色阴少分。
得成就者。如偈说。
「 汝于胜慧法
得成就于戒
一切皆贤善
广有诸珍宝」
卷四十四 第 333c 页 T28-03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3.png)
善五阴者。如说。得成就初禅。乃至第四禅。善
四阴者。如说。得成就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
处。心不相应行阴少分者。如此中说。灭受想
解脱灭尽涅槃者。如说。得成就灭尽涅槃。问
曰。灭定有几种。答曰。或有说者。有四种。一
具缚人所起灭定。二断上三种结。三断中三
种结。四断下三种结。复有说者。此定有四种。
非具缚起者。是断六种七种八种九种结起
者。复有说者。此定有九种。断上上结起者。
乃至断下下结起者。复有说者。此定有十种
具缚起者。断上上结起者。乃至断下下结起
者。问曰。若具缚人。能起灭定者。凡夫人亦
能起。答曰。具缚人有二种。一见道所断具
缚。二修道所断具缚。若无非想非非想处见
道所断具缚。有修道所断具缚者。能起灭定。
若有二具缚者。则不能起。评曰。应作是说。灭
定有十一种。具缚人。起灭定者。断上上结起
者。乃至断下下结起者。时解脱转根作不动
起者。问曰。若具缚者所起灭定。乃至时解脱
转根作不动者所起灭定。即是具缚者所起灭
定耶。答曰。或有说者。即是。问曰。若然者。云
何有十一种。答曰。以十一时起故。有十一种。
复有说者。具缚者所起异。乃至不动法所起
异。问曰。若然者。具缚者所起。乃至不动者所
起。有何差别。答曰。具缚者所起。后断一种结
所起者。于前具缚者所起。得不在身中成就。
不现前行。断一种结所起者。得在身中成就。
现在前行。乃至不动法所起。于时解脱所起。
得不在身中成就。不现前行。不动法所起。得
卷四十四 第 334a 页 T28-03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4.png)
问曰。此定为有上中下不耶。若有上中下者。
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灭法无有差别若无
上中下者。佛所有定。即是声闻辟支佛定也。
答曰。应作是说。此定无上中下。问曰。若然
者。施设经说善通。灭法无差别故。佛所有定。
即是辟支佛声闻定也。答曰。如佛心断入此
定。辟支佛声闻心断入此定。等无差别。而方
便有差别。佛不以方便起此定现在前。辟支
佛以下方便。声闻或以中。或以上方便。评曰。
应作是说。此定有上中下。问曰。若然者。佛定
异。辟支佛声闻定异。此说善通。施设经说云
何通。如说。灭法无有差别。答曰。以住心故。
施设经说灭法。无有差别。定是有为故。应有
上中下。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有上中下相。
问曰。此定体为有几耶。答曰。或有说者。体
有一。若灭现在前则无心。问曰。若灭刹那现
在前。即彼刹那。名无心耶。答曰。如是。若灭
刹那现在前。即彼刹那名无心。如一受刹那。
即彼刹那。名为有受。一想刹那。即彼刹那。名
为有想。一识刹那。即彼刹那。名为有识。彼亦
如是。若一刹那灭。即彼刹那名无心。复有说
者。此定体有十一。所以者何。彼灭十大地及
心故。复有说者。体有二十一种。所以者何。彼
灭十大地十善大地及心。评曰。应作是说。随
灭几种心数法。彼定体亦有尔许种。此是定
体。定相云何。答曰。体即是相。相即是体。诸
法不可离体别说相。尊者和须蜜说曰。心法
解脱是其相。
卷四十四 第 334b 页 T28-03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4.png)
问曰。此定不能断结。何故说名心法解脱。答
曰。此说须臾断。有缘法令不行名解脱。而此
定不能断结。复有说者。若法想微细。为其作
因。微微作次第。不与此法俱。而成就是解脱。
问曰。此为说何义。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
定。若作是说。此中说定者想微细。为其作
一因。谓相似因。与微微作一因。谓相似因微
细。亦作次第缘。若作是说。此中说定若法
想微细。为其作因微微为其作次第者。不应
说不俱。所以者何。彼人起定现在前故。应说
成就。所以者何。彼人成就定故。复有说者。此
中说出定心。若作是说。此中说出定心者。想
微细。为其作一因。谓相似因。微细亦作次第
缘。若作是说。此中说出定心者。若法想微细。
为其作因。微微作次第。应说不俱。所以者
何。入定时。不起出定心现在前故。应说成
就。所以者何。彼人成就出定心故。以是事故。
知彼人本得出定心。复有说者。此中说入定
心。若作是说。此中说入定心者。想与定作一
因。谓相似因。微细与定作一因。谓相似因。亦
作次第缘。若作是说。此中说入定心者。应
作是说。想微细与定作因。定与微细作次第。
应说不俱。所以者何。在定时不起入定心现
在前。应说成就。所以者何。在定时成就入定
心故。问曰。此中何者是想。何者是微细。何者
是微微。答曰。或有说者。空处识处是想。无所
有处是微细。非想非非想处是微微。复有说
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是想。非想非非想处
是微细。若心心数次第入定者是微微。复有
卷四十四 第 334c 页 T28-03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4.png)
是微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处。有上中下。
上者是想。中者是微细。下者是微微。问曰。想
微细微微。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名即差
别。是名为想。是名微细。是名微微。复次上者
是想。中者是微细。下者是微微。复次想微细。
能令未来无漏道修。微微不修。复次想微细
现在前时。三念处。若一念处现在前。未来四
念处。修微微现在前时。法念处现在前。未来
修三念处。除身念处。复次想微细。或曾得或
不曾得。微微是曾得。问曰。此中因论生论。何
故入定心。或曾得或不曾得。出定心唯曾得。
答曰。入定心难得。多有所作多用功乃得。出
定心易得。不多有所作不多用功而得。是故
唯是曾得。复次入定心。能增益定。令定相续。
出定心。不增益定。令定衰退不相续。复次入
定心。是有漏。或是曾得。或未曾得。出定心。
是有漏无漏故。唯是曾得。此中因论生论。何
故入定心有漏。出定心有漏无漏耶。答曰。随
顺断心故。入定心。不坚牢羸劣。如腐种子不
能生相续法。随顺断心。出定心。坚牢不羸劣。
不如腐种子能生相续法。不随顺断心。复次
入定心。以定为寂灭。无漏心不计有法是
寂灭。复次此是次第定。非想非非想处心。次
第起此定。最后无漏。在无所有处。
问曰。入定心。为何所缘。出定心。为何所缘。
答曰。入定心缘定。出定心亦缘定。问曰。若入
定心缘定出心亦缘定者。何不入定时出定。
出定时入定耶。答曰。入定时期心欲入。出定
卷四十四 第 335a 页 T28-03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5.png)
缘过去定。问曰。入定心缘未来定时。为何所
缘。答曰。或有说者。缘初刹那。复有说者。缘
随起几所定现在前。评曰。应作是说。入定心
缘未来定。则不可知。为缘何法。为不缘何法。
所以者何。未来法是乱法。多刹那无次第。以
总缘故。言缘未来定。问曰。出定心缘过去法
时。为何所缘。答曰。或有说者。缘最后刹那。
复有说者。缘随所起。几所定现在前。评曰。应
作是说。出定心缘过去定。则不可知为缘何
法为不缘何法。所以者何。过去法有多刹那
故。
问曰。入灭定时灭何等心。过去耶。未来耶。现
在耶。若灭过去者。过去已自灭。若灭未来者。
未来未生。若灭现在者。现在不住。若定不灭。
彼亦自灭。答曰。应作是说。灭未来者。问曰。
未来法未生。云何可灭耶。答曰。行者住现在
世。遮住未来心。令不生故言灭。譬如城邑。若
断道闭门。竖于高幢。不令人出入。则名为救。
彼亦如是。复有说者。灭未来现在心。问曰。行
者住现在世。遮住未来心。使不生言灭可尔。
现在法不住。若定不灭。彼亦自灭。云何言灭。
答曰。先现在灭心心数法。令有缘法相续而
灭。今现在灭心心数法。令有缘法不相续而
灭。皆是定力。
问曰。出定时何心心数法现在前。答曰。或有
说者。先所遮住未来心心数法。复有说者。起
未来心心数法现在前。先所遮住者。在不生
法中。评曰。应作是说。起未来心心数法。但不
卷四十四 第 335b 页 T28-03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5.png)
法是乱。是多刹那。是无次第。
问曰。此定为有过去本得未来修不耶。答曰。
或有说者。无过去本得。亦无未来修。如天眼
天耳。若作是说。此定无本得无未来修者。定
初刹那。成就现在定。第二刹那。等成就过去
现在出定。成就过去定。复有说者。此定有过
去本得。有未来修。如念前世智他心智。若作
是说。此定有过去本得未来修者。定初刹那
成就未来现在定。第二刹那。等成就三世出
定。成就过去未来定。评曰。应作是说。此定无
过去本得。亦无未来修。若此定有过去本得
未来修者。若退此定。还起此定。应得本定而
不尔。若退此定。还得此定。名得未曾得定。如
不破戒而还家者。还复出家。名得未曾得戒。
彼亦如是。
问曰。于何处起此定。答曰。欲色界。非无色
界。初在欲界。若于欲界起灭定。于此定退命
终。生色界中。能起此定。馀者不能。何以知
之。经说。尊者舍利弗。语诸比丘。诸长老当
知。若比丘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者。能数数
入出灭受想定。若于现法及死时。不得阿罗
汉果。身坏命终。过抟食诸天。生摩㝹摩身天
中。复于彼处。数数出入灭受想定。此是实知
见。有如此事。尔时长老优陀夷。住彼会中。
语尊者舍利弗言。尊者舍利弗。彼比丘生摩
㝹摩身天中。数数入出灭受想定。无有是处。
第二第三说亦如是。问曰。何故长老优陀
夷。三违尊者舍利弗所说耶。答曰。长老优陀
卷四十四 第 335c 页 T28-03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5.png)
离无所有处欲。命终应生非想非非想处。彼
处不能起灭定。亦不解尊者舍利弗意。问曰。
彼尊者舍利弗有何意耶。答曰。尊者舍利弗。
说生色界阿那含。长老优陀夷。说生无色界
者。是以违之。尊者舍利弗。说退阿那含。长老
优陀夷。说不退阿那含。是以违之。问曰。尊者
舍利弗。何故不为长老优陀夷解此义耶。答
曰。尊者舍利弗。作是念。我不能除此愚人深
著之心。复次尊者舍利弗。有如是心。欲为解
说。以优陀夷三违此言故。此心便息。如箭
喻经说。尔时有众多增上慢比丘。皆于佛前。
自说圣利。我生已尽。乃至广说。佛作是念。我
今当为说断慢法。以诸比丘数数自说圣利
故。此心便息。佛世尊有遍大悲。欲说法心。犹
尚有息。何况尊者舍利弗耶。复次尊者舍利
弗。作是念。此所论事。必闻于佛。佛以此事。
当呵责优陀夷及长老阿难。当使此辱经历
千载。令无智者不违智者之言。尔时舍利弗。
作是念。此比丘三违我所说。诸梵行比丘。亦
无赞叹我所说者。我今应往诣世尊所。尔时
尊者舍利弗。往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却坐
一面。语诸比丘。诸长老当知。若比丘戒具足。
乃至广说。尔时长老优陀夷。在彼会中。语尊
者舍利弗言。乃至无有是处。尔时尊者舍利
弗。作是念。今此比丘。于世尊前。违我所说。
诸梵行比丘。亦无称赞我所说者。我今应当
默然。尔时舍利弗。即便默然。尔时佛告优陀
夷言。汝意以何是摩㝹摩身天耶。以非想非
卷四十四 第 336a 页 T28-03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6.png)
何故与上座比丘。论甚深阿毗昙。尔时世尊。
现前呵责优陀夷已。便告长老阿难言。汝见
上座比丘为他所恼。无有悲心。于彼愚人。而
不呵责。尔时世尊。呵优陀夷已。便还精舍。入
于禅定。问曰。长老优陀夷。有过故世尊呵之。
长老阿难。复有何过。而被呵耶。答曰。优陀夷
是阿难弟子。是故世尊告于阿难。汝应教敕。
复次优陀夷是长老阿难摄眷属人。是故世
尊告言。汝应教敕。复次长老阿难是维那。佛
告阿难。汝为维那。云何不知如法说者非法
说者。复次此论说甚深阿毗昙事。非多人所
知。唯佛尊者舍利弗能知。长老阿难。以多闻
力故能知。以阿难知此法故。不称赞上座比
丘所说。不随如法众。有如是过故。世尊责
之。以是事知初起灭定必在欲界。若于欲界
起灭定。退此定已。生色界中。还起此定。馀则
不能。问曰。何故生色界中。能初起禅无色定
不初起灭定耶。答曰。禅以三事故能起。一以
因力。二以业力。三以法应尔力。以因力者。过
去近生曾起灭此禅。以业力者。作决定业。
必生彼处。法应尔力者。世界坏时。下地众生。
必生上地。无色定以二事故能起。一以因力。
二以业力。无法应尔力。以因力者。过去近
生曾起无色定。以业力者。作决定业。必生
彼处。无法应尔力者。无色界中。无世界成坏。
灭定以一事故能起。谓解说者。彼解说者。
为何处最胜。谓在欲界中。不以因力。所以者
何。未曾起此定故。非以业力。所以者何。彼定
卷四十四 第 336b 页 T28-03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6.png)
世界成坏故。问曰。何故欲色界起此定现在
前。非无色界耶。答曰。命根依二事存。谓依色
依心。此定无心心断故。起现在前。欲色界中。
起此定时。心虽断命根。依色而存。无色界无
色依心故命存。若无色界起此定者。心断命
则断。是名为死。不名为定。
问曰。若起此定已。于此定退。命终为生空处
识处无所有处不。答曰。不生。所以者何。其所
应生。若能起此定处。若能受报处。色界中。
虽不受此定报。能起此定。非想非非想处。虽
不能起此定。而受此定报处。空处识处无所
有处。不能起此定。亦不能受此定报。复有说
者。生彼处。但不名身證。不名俱解脱。评曰。
应作是说。不生。
问曰。住彼定。为经几时。答曰。欲界中。以抟
食持诸根四大。欲界虽入定时不令身有患。
出定时则有患。是故欲界少时入定。不得久
住过于七日。何以知之。曾闻有一僧伽蓝。有
一比丘得灭定。食时著衣。诣食堂中。其日彼
打揵椎。晚彼比丘。精勤而作是念。我何故
空过此时。不观未来。何时当打揵椎。即立誓
愿。入于灭定。乃至打揵椎当起。时彼僧伽蓝。
有事难起。时诸比丘。皆舍僧伽蓝去。经于三
月。难事乃解。时诸比丘。还集会而打揵椎。时
彼比丘。起定即死。后有一乞食比丘。获得灭
定。以日初分。著衣持钵。欲诣村乞食。时天大
雨。彼作是念。若入村者。坏我衣色。若不往
者。何故空过此时。不观未来。即立愿入定。乃
卷四十四 第 336c 页 T28-03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6.png)
者。雨经一月乃止。天雨既止。彼比丘起即
死。以是事故。知欲界入灭定无患出时有患。
是故少时入定。不过七日。色界不以抟食持
诸根四大。入此定者。或经半劫一劫。或有过
者。问曰。若不立愿入灭定者。云何而起。答
曰。如入有心定。法自应起。复次若欲食。若欲
大小便。入定虽不作患。出则作患。以是事
故。必应自起。
问曰。凡夫人。为入灭定不。尊者和须蜜说曰。
凡夫人不入此定。所以者何。此是圣人定。非
凡夫定。若凡夫人入此定者。亦是凡夫定。复
次凡夫人。观上离下地欲。如阇楼虫。非想
非非想处。更无上地可缘。离下地欲。是故凡
夫人。不入此定。复次凡夫人。数数入定。则数
数身猗心猗。以身心猗故。方便则缓。方便缓
故。不能起彼定。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凡夫人
不入彼定。所以者何。凡夫人数数入定。我见
牢固。畏后边灭法。如畏深坑。是故不能入彼
定也。问曰。菩萨为入灭定不。尊者和须蜜说
曰。菩萨不入。所以者何。此定是圣人定。若
菩萨入此定者。亦应是凡夫定。复次菩萨观
上离下地欲。如阇楼虫。非想非非想处。便
无上地可缘。离下地欲。是故菩萨不入此定。
复次菩萨入灭定。所以者何。菩萨欲求一切
智时。作如是念。我应推求一切处相。若菩萨
不入灭定者。则于此处不名推求。尊者佛陀
提婆说曰。菩萨不入灭定。菩萨虽复摧灭我
见。不畏最后灭处。如畏深坑。不欲令慧有留
卷四十四 第 337a 页 T28-03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7.png)
萨前身时。不曾起灭定。于最后身。而起灭定。
为先起灭定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
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得灭定。若先
起灭定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云何
不违期心起不相似心。云何名三十四心得
一切智。若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后起
灭定者。云何名满足学法。得尽智时。云
何名所作已竟。外国法师。作如是说。先起灭
定。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若然者。
云何不违期心。
答曰。彼作是说。菩萨先离无所有处欲。依第
四禅。入正决定。不起此处。乃至得阿那含果。
起于灭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云
何不名起不相似心耶。答曰。彼作是说。谁言
菩萨无不相似心。菩萨有不相似心。问曰。云
何名三十四心得一切智。答曰。彼作是说。言
三十四心者。说无漏心。不说入定出定心。罽
宾沙门。作如是说。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后起灭定。问曰。若然者。云何名满足学法
答曰。言满足者。满足于根。满足于果。不满足
于定。问曰。云何得尽智时名所作已竟。答
曰。或有说。解脱障是下无知。或有说。是于诸
定不自在。或有说。是不得定者。若作是说。解
脱障是下无知者。世尊得尽智时。断一切无
知。得一切彼对治智。若作是说。解脱障。是
于诸定不自在者。世尊得尽智时。于诸禅定
解脱三昧。出入皆得自在。若作是说。解脱障
是不得定者。世尊得尽智时。得一切定。是故
卷四十四 第 337b 页 T28-03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7.png)
漏心。答曰。菩萨先灭无所有处欲。依第四
禅。入正决定。见道中有十五心道比智第十
六心道比智。即是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方
便道无碍道有九。解脱道有九。是名三十四
心。
如经说。毗舍祛优婆夷。诣昙摩提那比丘
尼所。作如是问。阿夷云何入灭定。彼作是
说。毗舍祛优婆夷比丘入灭定。不作是念。我
今入灭定。当入灭定。已于先时。调柔其心。
欲入此定。问曰。行者入房洗足。敷床结跏
趺座时。无如是念。我今入灭定。当入灭定耶。
答曰。虽有是事。皆是远时。如欲界善心次第
起。初禅乃至入灭定。无如是念。我今入灭定。
当入灭定。复作是问。阿夷云何起灭定。彼作
是说。毗舍祛优婆夷比丘。起灭定时。不作是
念。我今起灭定。我当起灭定。然缘此身六入
命根故。而起彼定。若为饥渴所逼。若欲大小
便。虽在定时不作患。出则作患。以是事故。
从彼定起。复问。比丘入灭定时。为先灭何行。
身行耶。口行耶。意行耶。彼作是说。毗舍祛优
婆夷比丘。入灭定时。先灭口行。次灭身行。次
灭意行。问曰。说灭意行。此事可尔。说灭口
行身行。云何可尔。所以者何。从初禅起。入第
二禅时。灭于口行。从第三禅起。入第四禅时。
灭于身行。何故说言。入灭定时灭身口行。答
曰。入灭定时。有二种。有近有远。远时则灭身
口行。近时则灭意行。复次若入初禅。乃至入
非想非非想处。尽名入灭定时。所以者何。为
卷四十四 第 337c 页 T28-03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7.png)
比丘。起灭定时。先起何行现在前。身行耶。口
行耶。意行耶。彼作是说。毗舍祛优婆夷比丘。
起灭定时。先起意行。次起身行。次起口行。
问曰。若作是说。从灭定先起意行。此事可尔。
若作是说。起灭定时。起身行口行。云何可尔。
所以者何。从第四禅起入第三禅身行。乃至
从第二禅起。入初禅口行。乃至生。何故说
起灭定时起身口行。答曰。起灭定。有近有远。
近者起意行。远者起身口行。复次起于灭定
乃至初禅。尽名起灭定时。所以者何。以灭定
故。从彼诸地起。复作是问。阿夷比丘。起灭
定时。心何所随顺。心何所转近。心何所垂入。
彼作是说。毗舍祛优婆夷比丘。从灭定起。心
随顺离。心转近离。心垂入离。问曰。此中何者
是离。答曰。或有说者。是灭定。若作是说。是
灭定者。出定世俗心。有二事随顺离转近离
垂入离。一以期心。二以缘。出定无漏心。与
苦智集智相应者。有一事随顺离。以缘不以
期心。与灭智道智相应者。亦不以缘。亦不以
期心。复有说者。离是灭尽涅槃。若作是说。离
是灭尽涅槃者。出定世俗心。亦无期心。亦无
缘。亦无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若无漏与苦
智集智道智相应者。于离有期心无缘。与灭
智相应者。于离有期心亦缘。复有说者。离是
灭定。亦是灭尽涅槃。若作是说。离是灭定。
亦是灭尽涅槃者。出定世俗心无漏心。与苦
集灭智相应者。总而言之。有二事随顺离转
近离垂入离。一以期心。二以缘。与道相应
卷四十四 第 338a 页 T28-033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38.png)
缘。复问。阿夷比丘。从灭定起。为触几触。彼
作是说。毗舍祛优婆夷。触三触。一不动触。二
无所有触。三无相触。问曰。何者是不动触。
无所有触。无相触耶。尊者和须蜜说曰。空处
识处是不动触。无所有处是无所有触。非想
非非想处是无相触。复次空是不动触。无愿
是无所有触。无相是无相触。复次无所有处
是不动触。是无所有触。是无相触。无漏者是
不动触。无所有处摄故。是无所有触。缘涅槃
故。是无相触。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比丘从灭
定起。若是非想非非想处心。不起馀不相似
心。当言触无相触。若是无所有处不相似心。
当言触无所有触。若是识处不相似心。当言
触不动触。馀五有想定说亦如是。问曰。如次
第入灭定出灭定时。亦次第出不耶。答曰。如
次第入。不如次第出。如次第出。不如次第入。
如次第睡。不如次第觉。如次第觉。不如次第
睡。彼亦如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