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第 320b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三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十门品之七
如说若入慈定。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
能害。水不能漂。不为他所杀。问曰。何故入慈
定。不为水火刀毒他人所杀耶。尊者和须蜜
说曰。慈定是不害法故。害法无能害者。复次
彼定有大威势故。威势诸天皆来拥护。害不
能害。复次禅定法。不可思议神足法亦尔。复
次入彼定时。不住自心。不住自心者。不死不
生。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行者入慈定时。色界
卷四十三 第 320c 页 T28-032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0.png)
能害者。问曰。此悲喜舍定。为害法所害不
耶。若害者。何故入慈定。不为害法所害。入悲
喜舍定为害法所害。若不害者。此中何故不
说耶。答曰。应作是说不害。问曰。若然者此中
何以不说。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
馀。复次已说在先所说中。若说慈。当知已说
悲喜舍。复次此现始入方便故。如说慈悲喜
舍亦如是。复次入悲喜舍定时害法。虽不能
害。出定时身有苦痛。慈则不尔。复次入悲
喜舍定害法。虽不能害。犹破肌皮。慈则不尔。
复次入悲喜舍定时不能害。方便时则害。慈
方便时。无能害者。曾闻有人得欲界方便慈。
犯于王法时。人缚送于王。而白王言。此人
犯王法。应加刑罚。时王乘象执䂎。欲出城
游。即读经。其人所作之罪。王应手害。时王瞋
恚。即以䂎掷其人。彼人见王瞋恚。便起慈心。
以慈心故。䂎还向王身。不远落地。王见是事。
心生恐怖。而问彼人。汝有何方道术耶。人答
王言。我无方道术。见王瞋故。便起慈心。以慈
心故。害不害我。以是事故。知慈方便害不能
害。
佛经说。修行广布慈心能断恚。修行广布悲
心能断苦。修行广布喜心。能断不喜乐修行
广布舍心。能断欲爱恚。问曰。无量为能断
结不耶。若能断者。定犍度所说云何通。如
说。慈断何系结。答曰。无处所悲喜舍断何系
结。问曰。无处所若不能断者。此经云何通。
答曰。应作是说。无量不能断结。问曰。若然者
卷四十三 第 321a 页 T28-032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1.png)
说须臾断。断有二种。一须臾断。二毕竟断。以
须臾断故。佛经说断。以毕竟断故。阿毗昙
说不断。是二所说。俱为善通。如须臾断。毕竟
断。有片断。无片断。有影断。无影断。有馀断。
无馀断。制断。根本断。当知亦如是。问曰。若
无量不断结者。异经说。复云何通。如说。比丘
修慈心定。若不胜进馀法。必得阿那含果。乃
至舍心亦如是。答曰。此中佛说无漏圣道是
慈。世尊或说圣道是想。或说是受。或说是意。
或说是證。或说是信进念定慧。或说是筏。或
说是石。或说是水。或说是华。或说是慈悲喜
舍。何处说是想。乃至是华。广说如杂犍度。
复次常以慈心。常观慈心。为求慈心故。离于
欲爱。或是凡夫。或是圣人。若是凡夫。离欲爱
已。得慈心定。彼于后时。入正决定。得阿那含
果。若先不离欲。入正决定者。若得须陀洹果。
若得斯陀含果。所以得阿那含果者。以慈定
力故。若是圣人离于欲爱。得慈心定。亦得
阿那含果。以是事故。佛作是说。比丘修慈定
得阿那含果。但无量不能断结。如慈悲喜舍
亦如是。
佛经说修行广布慈心断恚。修行广布舍心。
断欲爱恚。问曰。慈断何等恚。舍断何等恚耶。
答曰。有欲杀他恚。有欲打他恚。慈断欲杀他
恚。舍断欲打他恚。复次恚有二种。或有应恚
处而恚。或有不应恚处而恚。慈断应恚处恚。
舍断不应恚处恚。如是等恚是慈所断。如是
等恚是舍所断。
卷四十三 第 321b 页 T28-032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1.png)
佛经说。修行广布不净想。断欲爱。修行广布
舍心。断欲恚。问曰。不净想断何等爱。舍心
断何等爱。答曰。爱有二种。一淫欲爱。二境界
爱。不净想断淫欲爱。舍心断。境界爱。复次
有色爱形爱。不净想断色爱。舍心断形爱。复
次有触爱有容仪爱。不净想断触爱。舍心断
容仪爱。不净想断如是等爱。舍心断如是等
爱。佛经说。修与慈俱念觉枝。能得离得无
欲得灭舍生死悲喜舍心俱说亦如是。问曰。
无量是有漏。念觉枝是无漏。云何有漏法与
无漏法俱耶。尊者和须蜜说曰。无量令心调
伏质直任用已。次生觉枝。生觉枝后。复
生无量故。而作是说。但有漏法俱。
问曰。无量中何者最胜。答曰。或有说者慈胜。
所以者何。慈是不害法故。复有说者悲胜。所
以者何。佛以悲故。为众生说法复有说者喜
心胜。所以者何。喜断不喜乐法故。复有说者
舍心胜。所以者何。舍能断欲爱恚故。尊者佛
陀提婆说曰。舍心最胜。所以者何。以二事故。
一以所作。二以寂静。所作者。修行广布舍心。
断欲爱恚。寂静者。不分别众生故。
问曰。何故说大悲。不说大慈大喜大舍耶。答
曰。应说一切佛身中所有功德。皆应言大。所
以者何。佛有无量怜悯。饶益众生心故。但不
应作此问。所以者何。若悲即是大悲。可作是
问。但悲异大悲异故。不应作是问。问曰。若
悲异大悲异者悲与大悲。有何差别。答曰。名
即差别。是名悲。是名大悲。复次悲是无恚善
根。大悲是无痴善根。复次悲在四禅。大悲在
卷四十三 第 321c 页 T28-032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1.png)
佛有。复次悲是无量所摄。大悲非无量所摄。
复次悲对治恚不善根。大悲对治痴不善根。
复次悲缘欲界。大悲缘三界。复次悲缘为欲
界苦所苦众生。大悲缘为三界苦所苦众
生。复次悲缘为苦苦所苦众生。大悲缘为三
苦所苦众生。复次悲缘身苦众生。大悲缘身
心苦众生。复次悲悲众生不能救。大悲悲众
生能救。譬如二人临河而坐。有人为水所漂。
一人举手而言。此人丧失。而不能救。第二人
褰衣入水。救济其人。令得出水。悲与大悲。亦
复如是。尊者和须密说曰。悲与大悲有何差
别。答曰。一名为悲。二名大悲。复次体有差
别。一是无恚善根体。二是无痴善根体。复次
地有差别。悲在四禅。大悲在第四禅。馀广说
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大悲是佛。在第四
禅。是不共法。深远微细。遍一切处。一切众
生。无有怨亲。声闻辟支佛悲。不能缘色无色
界悲大悲。是谓差别。问曰。何故名大悲耶。答
曰。拔济大苦众生故名大悲。大苦者。谓地狱
饿鬼畜生苦。复次拔济贪欲瞋恚愚痴大污
泥众生。安置平坦道果中故名大悲。复次令
诸众生生大利益事故。诸众生以身口意善
业故。种豪族因缘。有大威势。饶财多宝。形
色端正。或种转轮圣王帝释自在天王因缘。
或种声闻辟支佛佛道因缘者。皆是大悲力
故。复次以大法得故名大悲。非如声闻辟支
佛道。或以一斋。或以一说。或以一食等施人
故。而得行大布施。于一切处。施一切人。一
卷四十三 第 322a 页 T28-032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2.png)
故名大悲。非如声闻道六十劫行方便道而
得。辟支佛百劫行方便。佛于三阿僧祇劫。行
百千难行苦行而得。故名大悲。复次依大身
而住故名大悲。非如声闻辟支佛道依诸根
不具身而得。若身有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八
十随形好。身光一寻。观无厌足。住如是身中
故名大悲。复次与大乐相违故名大悲。佛有
甚深净明不共法。舍如是等法乐。经过百
千万铁围诸山。为他人说法。皆以大悲力故
名大悲。复次令大人作难作事故名大悲。世
尊或现作师子像。或现作女人像。或现作力
士像。或现作执乐人像。或现作乞人牵难陀
臂。遍至五趣。于央掘魔罗前。或近或远。成
就增上惭愧众生。为化女人故。示其阴藏。示
轻躁相。出舌覆面。乃至发际。示现如是难作
之事。皆以大悲力故言大悲。复次能动大舍
山故。佛有二种不共住法。一是大悲。二是大
舍。若如来住不共大舍时。无有是处。以分别
故说。假令一切众生炽然。犹如火烧薪𧂐者。
如来犹不视之。若如来住不共大悲时。见诸
众生受苦恼时。如那罗延坚固之身。战动如
芭蕉叶故名大悲。
如毗尼说。佛以遍慈。为众生说法。问曰。佛以
遍慈。慈于众生。众生为得乐不耶。若得乐
者。地狱饿鬼畜生。及诸苦厄众生。何不离苦
得乐。若不得乐者。此偈云何通。如偈说。
「 鬼神以恶心
而来趣向人
虽未加毒害
心已怀恐怖」
卷四十三 第 322b 页 T28-032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2.png)
如鬼以恶心来。尚能生苦。何况如来善心。而
不生乐。答曰。应作是说。能令众生乐。问曰。
若然者偈义善通。地狱饿鬼畜生。及诸苦厄
众生何不离苦得乐。答曰。佛观众生业。有可
转者。有不可转者。若可转者。慈则济之。若不
可转者。慈不能济。复有说者。不能令众生乐。
问曰。若然者毗尼说云何通。如说佛以遍慈。
为众生说法。答曰。佛遍慈有种种。或现神
足。或现他所爱事。或以药草与他。或以迦陵
触触之。或以安乐影覆。以神足者。曾闻佛住
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有居士。请佛及僧食。
尔时世尊以日前分。著衣持钵。与诸比丘。入
王舍城。时王阿阇世。亲近恶友提婆达多故。
以酒饮陀那波罗象。令其狂逸。欲害如来。
尔时如来举右手五指。化作五师子王。时象
见之。心怀恐怖。便欲还走。顾视其后。有大深
坑。便视左右。有大高舍。仰视空中。有大方
石。石出火焰。复四面顾视。皆有猛焰。唯见
世尊足边清凉。象见是已。醉心醒悟。尔时世
尊灭五师子。即前以鼻摩世尊足。世尊以相
好庄严手。摩其顶上。以象语而为说法。诸行
无常。诸法无我。涅槃是寂灭法。汝应于我生
信敬心。当脱畜生身。象闻是语。不复饮食。即
便命终。以清净心故。生三十三天。复以天身。
来诣佛所。佛为说法。得见真谛。便还天宫
时。世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陀那婆罗。此
中遍慈者。谓神足是。馀处亦以遍慈。而现神
足。曾闻世尊游行力士国。至波卑城。住耆留
迦林。波卑城中。诸力士等。闻佛在彼。即共集
卷四十三 第 322c 页 T28-032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2.png)
两金。尔时有一力士名曰卢遮。无有信心。有
大威势。饶财多宝。不欲诣佛。心作是念。我能
输五百两金。但违亲属。此事不可。时诸力士。
尽共同时往诣佛所。到已顶礼佛足。尔时阿
难见卢遮力士。而语之言。汝卢遮善来。见佛
世尊。为世福田。不久当于娑罗双树林中而
灭。其身质直。少于谄曲。语阿难言。我今来
者。不为见佛。但随顺亲属故来。具以前事。向
阿难说。尔时阿难牵卢遮臂。前诣佛所。而白
佛言。此卢遮力士。不信佛法僧。唯愿世尊。
为其说法令于佛法僧生信。尔时世尊作是
思惟。是卢遮力士。是爱行人。贪著境界。若直
为说法。则不信解。世尊以怜悯心。现神足力。
即于彼处。化作一沸屎坑臭秽不净。加有火
焰。从其中出。有如是声。而作是言。若卢遮力
士。不从佛受法生信心者。身坏命终。当生此
中。时彼力士。见闻是事。心大恐怖。在佛前
坐。佛为说法。即生信心。归佛归法归比丘僧。
时世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卢遮力士。此中
遍慈者。谓神足是。
或现他所爱事者。曾闻佛住弥絺罗国摩诃
提婆庵罗林中。时有婆罗门妇。名婆肆吒。一
时丧失六子。追念子故。羸形狂走。至摩诃
提婆庵罗林中。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眷属
围绕说法。法应如是。狂者见佛必得正念。尔
时婆肆吒以见佛故。还得正念。心生惭愧。曲
身而坐。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可与婆肆吒
衣。我当为其说法。阿难即与其衣。时婆肆吒
卷四十三 第 323a 页 T28-032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3.png)
令恒沙诸佛。为其说法。以愁恼故。终不信解。
世尊怜悯故。以神足力。化作六子。彼妇人见
诸子已。心作是念。我为此诸子故。心生愁恼。
今得见子。无复愁恼。尔时世尊随其所宜。而
为说法。得见真谛。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
及婆肆吒。此中遍慈者现他所爱事。馀处示
现他所爱事。名为遍慈。曾闻佛住舍卫国时。
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稻田成熟垂当收刈。令
一子守。时天降雹。伤其稻田。又害子命。婆罗
门以伤稻田丧失子故裸形狂走至祇陀林中。
尔时世尊与百千眷属围绕说法。法应如是。
狂者见佛必得正念。尔时婆罗门以见佛故。
还得正念。在佛前坐。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假
令恒沙诸佛。为其说法。以愁恼故。终不信解。
世尊怜悯故以神足力化作稻田及所爱子。其
人见已。心作是念。我为稻田所爱子故。心生
愁恼。今得见之无复愁恼。尔时世尊随其所
宜。而为说法。得见真谛。世皆人言。世尊遍慈。
乃至及婆罗门。此中遍慈者。现他所爱事。
以药草与他者。曾闻佛在婆尸国游行。至
波罗柰国仙人住处施鹿林中。尔时波罗柰
国。有一居士。名摩诃先那。其妇名摩诃先
尼。时彼居士夫妇请佛及僧。当施一切所须
资产之物。尔时有一比丘。服吐下药。发其
风病。医处当服肉汁看病。比丘即以是事。
往告摩诃先尼。时摩诃先尼。敕使持钱。
买肉作汁。与彼比丘。其日梵摩达王。生子欢
喜。宣令不杀。时婢遍波罗柰城。求肉不得。还
卷四十三 第 323b 页 T28-032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3.png)
施一切所须资产之物。彼病比丘若不得肉
者。或因此病而死。复作是念。世尊本行菩萨
道时。数数为他命故。以自身肉布施。今我
亦应如菩萨法。以自身肉施他。即入静室。自
持利刀。割其髀肉与婢。令办肉汁施病比
丘。时婢如敕。成熟肉汁。施病比丘。尔时比丘
不忆念故。即便服之。所患即除。尔时摩诃先
尼身体苦痛。不安一处。尔时摩诃先那从外
来入。不见其妇。问其家人。摩诃先尼今在何
所。家人答言。今在舍内。身体苦痛。不安一
处。具说上事尔时摩诃先那极生瞋恚。而作
是言。沙门释子不知时宜。又无厌足。虽施者
无量。受者应当知量。当以是事往白世尊。即
诣佛所。尔时世尊百千眷属围绕说法。世尊
妙色。见者欢喜。居士以见佛故。恚盖即除。心
生欢喜。便作是念。我今不应以是事白佛。当
请佛及僧。至我家中。乃当说之。即头面礼佛。
在一面坐。佛说法讫。即从座起。正衣服偏
袒右肩。合掌白佛。而作是言。唯愿世尊及
比丘僧。于我家食。尔时世尊默然受请。摩诃
先那知佛许已。礼佛而退。还家即夜办具肴
膳种种所须。晨朝敷座。遣使白佛。饮食已
具。唯圣知时。尔时世尊以日初分。著衣持
钵。将比丘僧。入摩诃先那舍。坐所敷座。佛知
故问摩诃先尼。今何所在。其夫答言。今在舍
内。身体苦痛。不安其所。佛告居士。往语汝
妻。世尊唤汝。世尊善知内缘起法。亦复善知
外缘起法。即以神力至香山中。取涂斫创香
卷四十三 第 323c 页 T28-032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3.png)
处。肌毛皮色。平复如故。尔时摩诃先那。往至
其妻摩诃先尼所。而语之言。世尊唤汝。妻便
答言。居士当知世尊神力不可思议。汝语我
言。世尊唤汝。如是时间。我身创苦。平复如
故。是时夫妻。倍加信敬。共诣佛所。头面礼
佛。在一面坐。尔时世尊随宜说法。俱得见谛。
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摩诃先尼。是中
遍慈者。谓以药草与他。馀处亦以药与他。曾
闻波斯匿王断贼手足。掷弃堑中。弥时世尊
以日初分。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贼见
佛。举声大唤。我今苦厄。愿见哀悯。世尊善知
内缘起法。亦复善知外缘起法。即以神力。至
香山中。取涂斫创。香药涂其创上。苦痛即
除。亦为彼贼。随宜说法。即得见谛。世人皆
言。世尊遍慈。乃至及贼。此中遍慈者。以药草
与他。以迦陵伽触触者。曾闻佛住王舍城耆
阇崛山如来住山一边。提婆达多住一边。尔
时提婆达多患于头痛。昼夜不得眠寐。极用
苦恼。尔时阿难具以白佛。尔时如来如申
象王鼻臂。穿耆阇崛山。以迦陵伽。触摩提婆
达多头。作至诚言。我于罗睺罗提婆达多。心
无增减。此言诚实者。提婆达多头痛当除。以
诚言故。提婆达多头痛即除。时提婆达多。作
如是念。此是谁手。知是佛手。而作是言。快哉
悉达。善知医方。可以自活。世人皆言。世尊遍
慈。乃至及提婆达多。此中遍慈。以迦陵伽触。
馀处亦有迦陵伽触。曾闻世尊巡行房舍。至
一房内。有一病比丘。不能起居。卧粪秽中。见
卷四十三 第 324a 页 T28-032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4.png)
病比丘。汝不以三界世尊故。而出家耶。答
言。如是。佛告病比丘。汝以我故出家。何以言
无依无救。病比丘。汝不病时。颇曾瞻养病比
丘不。答言。不也。佛告病比丘。汝不瞻养他
故。今使汝若此。尔时世尊自去身衣。从草敷
中起。病比丘复以竹片。刮其身上粪秽以白
土泥洗。帝释注水。尔时世尊除其粪秽。更
涂房舍。浣所污衣。更敷新草。以所食半食。而
以饭之。复以迦陵伽触手。摩其顶上。时病比
丘苦痛即除。佛随宜为其说法。即得阿罗汉
果。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病比丘。此中
遍慈者。以迦陵伽触。
以安乐影覆者。曾闻佛共尊者舍利弗。一处
经行。时有一鸟。为恐怖逼切故。趣舍利弗影。
犹故恐怖。举身战慄。复趣佛影中。恐怖即
除。止不战慄。尔时尊者舍利弗。合十爪指
掌而白佛言。世尊。此鸟在我影中。恐怖战慄。
在世尊影中。止不恐怖战慄。佛告舍利弗。汝
于六十劫中。习不杀心。我于三阿僧祇劫。习
不杀心故。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鸟。此
中遍慈者。以安乐影覆。馀处亦以安乐影覆。
曾闻愚痴毗琉璃王毁坏。如天宫迦毗罗城。
断诸释命。将五百释女。还舍卫国。共升高
楼。向诸释女。而自叹誉。诸释勇健。心怀憍
慢。我已杀之。诸女答言。所以为汝杀者。为戒
所缚故。时王瞋恚。诸释慢心。而今犹有。即断
五百释女手足。掷城堑中。极大苦恼。诸释女
等。各作是念。我等苦恼。世尊岂不怜我等。佛
卷四十三 第 324b 页 T28-032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4.png)
起世俗心。帝释可以衣覆此诸女。尔时帝释
知佛心念。即以天衣。覆此诸女。佛放光明。
遍诸女上。佛光触故。苦痛即除。亦随宜为
说法。时诸释女皆得见谛。身坏命终。生三十
三天。世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诸释女。此
中遍慈者。以安乐光覆。
佛经说。修行广布慈心。报不过遍净。修行广
布悲心。报不过空处。修行广布喜心。报不过
识处。修行广布舍心。报不过无所有处。问
曰。慈报不过遍净可尔。所以者何。是彼果是
彼系故。馀三无量。是色界系善根可于无色
界受报耶。答曰。此义味弥勒下生。乃当显
说。复有说者。尊者奢摩达多。能知此义时入
定故。尊者迦旃延子。不问此义。复有说者。世
尊为教化众生故。无色定以无量名说。若以
无量名。说无色定者。受化者则易悟解。如受
化者应闻解脱。以方名说。而得悟解。佛即以
方名说解脱。复有说者。无色定对治觉支以
无量名说。第三禅对治觉支以慈名说。空处
对治以悲名说。识处对治以喜名说。无所有
处对治以舍名说。复有说者。以相似故。慈行
乐行乐受。从欲界乃至第三禅可得故。悲行
苦行。色处则有断手足耳鼻头苦。空处呵责
于色。喜行欢喜。识处起识现在前。心则多喜
舍行放舍无所有处。说名舍观。以如是等相
似事故。而作是说。复次以乐住是处故。或
有乐观慈心。以慈心故求离欲。起初禅现在
前。心不喜乐。有馀求心。不能住意。离初禅欲
卷四十三 第 324c 页 T28-032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4.png)
禅现在前。便生喜乐受无馀求。能令意住。
或有乐观悲心故。离欲爱。乃至离第三禅爱。
起第四禅现在前。广说如上。若离第四禅爱
起空处现在前。心不喜乐。广说如上。若离空
处爱。起识处现在前。心则喜乐。广说如上。或
有乐观于舍心。以舍心故。求离欲爱。乃至
离空处爱。起识处现在前。心不喜不乐。广说
如上。若离识处爱。起无所有处现在前。心则
喜乐。广说如上。是故以乐住彼处故。作如是
说。复次随顺故。作如是说。从第三禅。起欲界
诸根。四大润益。随顺慈心。从慈心起欲界诸
根。四大润益。随顺第三禅。从空处定。起欲界
诸根。四大润益。随顺悲心。从悲心起欲界诸
根。四大润益。随顺空处定。从识处定。起欲界
诸根。四大润益。随顺喜心。从喜心起欲界诸
根。四大润益。随顺识处定。从无所有处定。起
欲界诸根。四大润益。随顺舍心。从舍心起欲
界诸根。四大润益。随顺无所有处定。是故以
随顺故。而作是说。复次为对治外道故。外道
于无色定。作解脱想。谓无身无边意净聚世
塔为对外道。如是想故。无色定。以无量名说。
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外道于灭尽法中。
愚计无色定以为灭尽。为对外道故。是以佛
经说无色定。无量俱非解脱。等无有异。
四无色定。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
想非非想处。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止并
义者意故。如毗婆阇婆提说无色界有色。育
多婆提说。无色界无色。问曰。毗婆阇婆提。
卷四十三 第 325a 页 T28-032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5.png)
佛经说名色缘识。无色界有识故。亦应有名
色。馀经亦说。寿暖气识。此三法常相随。不
相离。无有分散。各在异处。无色界有寿识故。
亦应有暖气。馀经复说。比丘当知。若除色受
想行识。说有来有去有生有死有住者。不应
作是说。无色中有识故。亦应有识住处。亦
说过难。若当无色界无色者。欲色界命终。生
无色界。或经二万劫色断。或经四万劫色断。
或经六万劫色断。或经八万劫色断。若无色
界命终。还生欲色界。久远断色。还与色相
续。如是入无馀涅槃界。久远灭行。亦应还与
行相续。欲令无如是过故。说无色界有色。问
曰。育多婆提。依何经。说无色界无色耶。答
曰。依佛经。佛经说。寂静解脱。过于色入。如
是无色定身作證。若说过色入无色定。当知
无色界无色。馀经亦说。以色离欲。以无色
离色离一切心法。离一切所作。入灭尽涅槃。
若说离色界入无色界。当知无色界无色。如
说禅经说若有色。若有受。若有想。若有识。当
观此法。如病乃至广说。如说无色定。经说。若
有受。若有想。若有行。若有识。当观此法。如
病乃至广说。若说禅时说色。若说。无色定时
不说色。以是事故。知无色界无色。亦说过难。
若无色界有色者。则不应施设次第灭法。若
无次第灭法。亦无毕竟灭法。若无毕竟灭法。
则无解脱出要。欲令无如是过故。说无色界
无色。如是一说无色界有色。一说无色界无
色。此二说中。何者为胜。答曰。育多婆提所
卷四十三 第 325b 页 T28-032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5.png)
毗婆阇婆提所依经。答曰。彼经是未了义。是
假名有馀意。问曰。彼经有何义未了有何义
假名有。何馀意耶。答曰。佛经或说欲界法。或
说色界法。或说无色界法。或说欲色界法。或
语色无色界法。或说三界法。或说非三界法。
说欲界法者。如说三界。谓欲界恚界害界。三
觉。欲觉恚觉害觉。三想。欲想恚想害想。说色
界法者。如说四禅。说无色界法者。如说四无
色定。说欲色界法者。如此经说。说色无色界
法者。如说定。如说摩㝹摩。说三界法者。如欲
界色界无色界欲有色有无色有。说非三界
法者。如说我今当说涅槃及趣涅槃法。如说
名色缘识。当知此说欲色界法。所以者何。欲。
色界有色故。名色为识作缘。无色界无色故。
名为识作缘。此是通彼经。若如彼经说者。彼
经说六入缘触。无色有触。亦应有六入。如经
说。寿暖气识。常相随。不相离。乃至广说此
经亦说欲色界法。所以者何。欲色界有暖气
故。三法常相随。不相离。无色界无暖气。寿识
二法。常相随。不相离。此是通彼经。若如彼经
说者。彼经说。此三法常相随不相离无有分。
散各在异处。而此法可施设在异处。或在阴
中。或在界中。或在入中。在阴中者。暖气是色
阴。寿是行阴。识是识阴。在界中者。暖气是触
界。寿是法界。识是七心界。在入中者。寿是法
入。暖气是触入。识是意入。以是事故。彼法可
施设。各在异处。是故不应尽依彼经说。应解
其义。如经说比丘当知若除色受想行识。说
卷四十三 第 325c 页 T28-032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5.png)
此经亦说欲色界法。所以者何。欲色界有色
故。识依此四法而住。无色界无色故。识依三
法而住。此是通彼经。若如经说者。馀经亦说。
一切众生。皆依食存。色无色界。亦有抟食耶。
彼说过难。复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须通。所
以者何。此非修多罗毗尼阿毗昙。若必欲通
者。有何意耶。答曰。如我义。色续色。色续无
色。无色续无色。无色续色。色续色者。如欲色
界命终还生欲色界。色续无色者。如欲色界
命终生无色界。无色续无色者。无色界命终。
还生无色界。无色续色者。无色界命终。生
欲色界。问曰。若然者如欲色界命终生无色
界。或经二万劫色断。或经四万劫。或经六
万劫。或经八万劫色断。若无色界命终。还生
欲色界。久远断色。还与色相续者。如是入无
馀涅槃界。久远灭行。亦应还与行相续。答
曰。断有二种。有须臾断。有毕竟断。若须臾断
者还相续。若毕竟断者不相续。问曰。毗婆阇
婆提。云何通育多婆提所依经。答曰。彼作是
说。彼经是未了义。是假名有馀意。问曰。有何
义未了。有何假名有何馀意。答曰。彼作是
说。经说。过色入无色者。过于粗色。入于细
色。无色界有色而细。经说。以色界离欲界。而
色界有色。以无色界离色界。而无色界亦应
有色。问曰。若色界以离欲界色故。名离欲界
者。此事可尔。但色界以离欲故。名离欲界。而
色界无欲。是故此事不尔。亦非通经说。禅经
说无色定。经及说过难。则不能通。然毗婆阇
卷四十三 第 326a 页 T28-03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6.png)
果。说无色界有色。而无色界无色。是故为止
他义欲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
此论。莫止他义。亦莫为显己义。但欲说法相
如实义故。而作此论。
四无色定。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
想非非想处。云何空处。波伽罗那说。云何空
处。答曰。空处有二种。谓定生及生。彼中不隐
没无记受想行识。是名空处。如空处识处无
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说亦如是。定者是无
色定。生者是无色界生及生。彼中不隐没无
记受想行识者。是无色报。佛经说云何空处。
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无种种想思惟。入无
边空处。是名空处。问曰。色想是眼识相应想。
离初禅欲时已过。何故此处说过色想。答曰。
此中说过所依名过。过有二种。一过依二过
所依。离初禅欲时过色想依。离第四禅欲时
过色想所依。复次此说过所行。过有二种。
一过所断。二过现行。离初禅欲时过所断色
想。离第四禅欲时过现行色想。复次此说过
住处。过有二种。一过欲爱。二过住处。离初禅
欲时过色想欲爱。离第四禅欲时过色想住
处。复次生第四禅中。以眼识故。起色爱现在
前。以是事故。说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者。问
曰。有对想者。是耳鼻舌身识相应想。彼或有
离欲时灭者。或有离欲时不灭者。何故言此
处灭有对想。答曰。先所说答。此中尽应说之。
复有说者。有对想者。名恚相应想。问曰。离
欲爱时。灭有对想。何故此处说灭有对想。答
卷四十三 第 326b 页 T28-03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6.png)
第四禅欲时都灭。无种种想思惟者。云何种
种想思惟。谓第四禅中诸散想。问曰。何故名
种种想。答曰。此想缘种种入故。染污者缘十
入。不染污者。缘十二入。问曰。何故说无种种
想思惟。答曰。种种想。离第四禅欲时。极作留
难。令离欲法不相续。如守门人。不令他入。彼
亦如是。是故佛作是说。不应思惟种种相。
应离第四禅欲。无边空处者。问曰。何故名无
边空处。为以自体。为以所缘。若以自体者。自
体是四阴。非无边空。若以缘者。则缘四谛虚
空非数灭。答曰。应作是说。非以自体。亦非
以缘故。以方便故。如施设经所说。以何方
便。求无边空处定。答曰。初行者。若观垣头
空。若观树头空。若观屋上空。取如是空相已。
观是虚空。作如是想。作如是观察。以缘空
故。生于彼定。是故名空处定。复次法应如是。
离色初地。必名空处。行者先观上色地。离下
色地欲。离第四禅欲时。观空处四阴离第四
禅欲。是故彼中作虚空想。如人上树。缘上枝
舍下枝。若至树头。更无上枝。便作空想。彼亦
如是。复次以依故。说名空处。所以者何。从
彼定起。犹有馀依。曾闻有一比丘。得空处
定。从彼定起。扪摸虚空。馀比丘问言。为何所
求。答言。我求我身。比丘说言。汝身即在床
上。入空处定者。若得成就空处善四阴。是名
为入。云何无边识处。过一切空处。入识处定。
是名识处。问曰。何故名识处。为以自体。为以
所缘。若以自体。体是四阴。若以所缘者。则缘
卷四十三 第 326c 页 T28-03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6.png)
缘。但以方便故。如施设经说。云何方便求识
处定。答曰。初行者。取净眼耳鼻舌身意识。取
是相已。思惟观察于识。以方便观识故。生识
处定。复次以馀依故。从识处定起识则欢喜。
入者若得成就识处定善四阴。是名为入。云
何无所有处。答曰。过一切识处。更无所有。入
无所有定。问曰。有何无所有耶。答曰。彼有无
我无我所。问曰。一切地尽无我无我所。答曰。
虽一切地无我无我所。见无我令我见。羸劣
穿薄。少苦无势。莫如无所有观者。复次彼
中无常恒不变故。名无所有。复次无覆无依
无救故。名无所有。复次无所有。名无边行。彼
中无故。名无所有。尊者和须蜜说曰。此定
是无所属法故。名无所有。如说我不属彼。彼
不属我。故名无所有。入者。若得成就无所有
处善四阴。是名为入。佛经说无所有处是舍。
问曰。何故佛经说无所有处是舍。答曰。圣
道是舍。彼是最后可得处。是故名舍。尊者
和须蜜说曰。无边行是粗观。离彼欢喜。得
寂静故名舍。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更不念
无边行。心无势用。而住于舍。云何非想非非
想处。答曰。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
处。是名非想非非想处。问曰。何故名非想非
非想处。答曰。无了了想相。无了了无想相。无
了了想相者。无如七想定相。无了了无想相
者。无如灭尽定无想定相。而彼想痴騃不了
了不决定故。名非想非非想。入者若得成就
非想非非想处善四阴。是名入。
卷四十三 第 327a 页 T28-03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7.png)
欲界非想非非想处无无漏。问曰。何故欲界
非想非非想处无无漏耶。答曰。非其田器。乃
至广说。复次对治有根本故。有根本有二。一
是欲界。二是非想非非想处无漏道。是有根
本对治故。不同一处。复次对治二边故。边有
二种。一是欲界。二是非想非非想处。无漏道
对治二边故。住于中道。复次欲界是不定界。
非离欲地。非修地。非想非非想处。是愚騃不
了了。不决定。不猛利。圣道是定是猛利。复次
欲界掉偏多。非想非非想处定偏多。圣道定
慧多。复次非想非非想处。不决定如疑。圣道
决定。
佛经说禅名入。说无色定名过。问曰。何故佛
经说无色定名过。不说禅耶。答曰。佛经亦说
禅名过。如优陀耶经说。优陀耶比丘。离欲恶
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优陀耶。
我亦说此法。是不定。是断是过。乃至第四禅
说亦如是。问曰。唯一经中。佛说禅是过。诸
经中。多说无色定是过。答曰。以禅有种种不
相似相故。不名为过。无色定无种种不相似
相故说名过。复次禅中多说功德善利。不名
为过。无色定中。无多功德善利故说名过。复
次禅是粗是现见。不名为过。无色定微细难
见故说名过。复次禅是遍照法缘于上地。亦
缘下地。亦缘自地。故不名为过。无色定虽缘
自地。亦缘上地。不缘下地。故说名过。复次以
禅有往来躁动。生欲界中。不死不生。以神足
力。到第四禅。第四禅中。亦来欲界。似如不能
有所过故。不名为过。无色定无来去故说名
卷四十三 第 327b 页 T28-03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7.png)
禅中有现在前。第四禅乃至欲界中有现在
前。无色中无中有故说名过。复次禅中生上
起下地心现在前。如识身变化心。不名为过。
无色定生上不起下地心现在前故说名过。
复次禅生上有下地法相续。如识身变化心。
不名为过。无色定生上无下地相续法故说
名过。以如是等事故。说无色。定是过。不说
于禅。空处寿二万劫。识处寿四万劫。无所有
处寿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问曰。
何故无色界生处。或增倍寿。或不增者。答曰。
彼有尔许报因势故。有尔许报。复次空处识
处。有无边行。亦有馀行。空处无边行报寿万
劫。馀行报寿万劫。识处二万劫。是无边行报
二万劫。是馀行报。上地无无边行故无报。复
次以空处识处有定有慧。空处定报寿万劫。
慧报寿万劫。识处定报寿二万劫。慧报寿二
万劫。上地慧少故报亦少。复次无色生处二
万劫是定寿。以离欲故。一地增二万劫寿。识
处二万劫。是定寿二万劫。是离空处欲寿。无
所有处二万劫。是定寿四万劫。是离空处识
处欲寿。非想非非想处二万劫。是定寿六万
劫。是离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欲寿。
八解脱。观色是色是初解脱。内无色想观外
色是第二解脱。净解脱身作證得成就是第
三解脱。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无种种想思
惟。入无边空处是第四解脱。过一切空处。入
无边识处是第五解脱。过一切识处。入无所
有处是第六解脱。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
卷四十三 第 327c 页 T28-03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7.png)
入灭受想身作證得成就是第八解脱。问曰。
解脱体性是何。答曰。初解脱第二第三解脱。
是无贪善根。对治于贪取。其相应回转。欲界
是四阴色界是五阴。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
想非非想处解脱。是四阴。灭受想解脱。是不
相应行阴所摄。此是解脱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解脱。解脱
是何义。答曰。背弃义是解脱义。问曰。若背弃
义是解脱义者。何等解脱背弃何处心。答曰。
初解脱。第二解脱。背弃色爱心。第三解脱。背
弃不净心。空处解脱。背弃下地法。乃至非想
非非想处解脱。亦背弃下地法。灭受想解脱。
背弃一切有缘心。是故背弃义是解脱义。尊
者和须蜜说曰。得解义是解脱义。心于烦恼
得解得净故名解脱。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虚
想观得解故名解脱。
界者初解脱第二第三解脱。在色界空处识处
无所有处解脱。有漏者在无色界。无漏者是
不系。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解脱。在无
色界。地者初解脱第二解脱。在未至中间。及
初禅第二禅上地亦有。与此相似善根。而不
立解脱。所以者何。为对治欲界色爱故。立
初禅不净解脱。对治初禅色爱故。立第二禅
不净解脱。第二禅无色爱故。第三禅不立不
净解脱。第三禅无色爱故。第四禅不立不净
解脱。净解脱在第四禅。下地亦有。与此相似
善根。而不立解脱。所以者何。净解脱对治不
净。不为不净所摧伏。若当下地立净解脱者。
卷四十三 第 328a 页 T28-03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8.png)
处法。何者是解脱。何者非解脱。答曰。离第
四禅欲时。九无碍八解脱。死时善空处非解
脱。馀善空处是解脱。识处解脱在识处。问
曰。识处法。何者是解脱。何者非解脱。答曰。
虽空处欲时。九无碍八解脱。死时善识处非
解脱。馀善识处是解脱。无所有处解脱。在无
所有处。问曰。无所有处法。何者是解脱。何者
非解脱。答曰。若离识处欲时。九无碍八解脱。
死时善无所有处非解脱。馀善无所有处。是
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在非想非非想处。
问曰。非想非非想处法。何者是解脱。何者非
解脱。答曰。离无所有处欲时。九无碍八解脱。
死时善非想非非想处非解脱。馀善非想非
非想处是解脱。灭受想解脱。在非想非非想
处。所依者。初解脱第二第三解脱。依欲界身。
灭受想解脱。依欲色界身。馀解脱。依三界
身。行者初解脱第二解脱行。不净行。净解脱
行净行。四无色解脱行。十六行或行馀行灭
受想解脱不行行。缘者初解脱第二第三解
脱缘欲界。为缘何法。答曰。缘色入。空处解
脱。缘四无色及彼因。彼灭一切比智分及比
智非数灭。四无色非数灭缘一切虚空。若一
相若异相。识处解脱。缘三无色及彼因。彼灭
一切比智分及比智非数灭。三无色非数灭。
缘一切虚空。若一相若异相。无所有处解脱。
缘二无色及彼因。彼灭一切比智分及比智
非数灭。二无色非数灭。缘一切虚空。若一
相若异相。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缘非想非非
卷四十三 第 328b 页 T28-03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8.png)
灭一无色定非数灭。缘一切虚空。若一相若
异相。灭受想解脱。无所缘。念处者。初解脱
第二第三解脱。与身念处俱。四无色解脱。与
四念处俱。灭受想解脱。若以亲近念处。性念
处者。则不与俱。若以缘念处者。是法念处。智
者初解脱第二第三解脱。与等智俱。空处识
处无所有处解脱。与六智俱。除法智他心智。
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与等智俱。灭受想解脱。
不与智俱。定者初解脱第二第三解脱。非想
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解脱。不与定俱。空处
识处无所有处解脱。或与定俱。或不与定俱。
根者初解脱第二解脱。与喜根舍根相应。灭
受想解脱。不与根相应。馀解脱。与一舍根
相应。世者在三世。缘三世者。初解脱第二第
三解脱。过去缘过去。现在缘现在。未来必
生者缘未来。不生者缘三世。四无色解脱。
缘三世及非世。灭受想解脱。无所缘善不
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初解脱第
二第三解脱。缘善不善无记。四无色解脱。缘
善无记。灭受想解脱。无所缘。三界系及不系
者。三是色界系。二是无色界系。馀三有漏者。
无色界系。无漏者不系。缘三界系及不系者。
三缘欲界系。四缘无色界系及不系。一是不
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五是非学非无学。
三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
无学者。三缘非学非无学。四缘三种。一无
缘。见道断修道断不断者。五是修道断。三若
有漏者是修道断。无漏者不断。缘见道修道
卷四十三 第 328c 页 T28-03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8.png)
缘名缘义者。三缘义。四若说无色界有名者。
缘名缘义。若说无名者缘义。一无所缘。缘
自身他身非身法者。初解脱缘自身他身。第
二第三解脱。缘他身。四无色解脱。缘自身他
身及非身法。一无所缘。为是方便得为是离
欲得者。灭受想解脱。是方便得。馀是离欲
得。亦是方便得。若在初禅者。离欲界欲时得。
乃至若在非想非非想处者。离无所有处欲
时。得方便得者。以方便现在前。佛不以方便
现在前。辟支佛以下方便。声闻或以中。或以
上方便为是本得。为是未曾得者。灭受想解
脱。是未曾得。馀是本得。亦是未曾得。圣人佛
法凡夫。是本得未曾得。馀凡夫是本得。八解
脱广说如上。观色是色。是初解脱者。现见修
内色想。不离内色相。观外色若青若脓。若
膀若胀。若骨若骨锁。是名初解脱。初者。次第
数在初故名初。随顺次第义在初故名初。复
次次第入定时数在初故名初。随顺次第义
入定时在初故名初。解脱者入是定时。善色
受想行识。是名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者。不
现见修内色相。离内色想。观外色若青广说
如上。是名第二解脱。第二义解脱义亦如上
说。问曰。为观外色时亦观内无色想。为观外
色已复观内无色想耶。若观外色时亦观内
无色想者。云何一心缘于二法。若能缘二法。
亦可缘多法。若观外色已复观内无色想者。
此中所说云何通。如说。内无色想观外色。答
曰。应作是说。若观外色时。是时不观内无色
卷四十三 第 329a 页 T28-03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9.png)
无色相观外色。答曰。行者有如是期心故。
作如是说。行者作如是期心我不观内色。但
观外色。有如是期心故。佛作是说。复次此中
说。行者先分别观察时故佛作是说。复次以
义定故。若观内无色想。则定观外色。若观外
色。则定观内无色想。复次此中说善根及方
便内无色想。是善根方便观外色者。是满足
善根。复次内无色想者。是其心观外色。是
所缘净解脱身作證得成就。是名第三解脱。
问曰。净解脱为观色是色。为内无色想观外
色耶。若观色是色者。初解脱第三解脱。有何
差别。若内无色想观外色者。第二解脱第三
解脱。有何差别。答曰应作是说。内无色想观
外色。问曰。若然者第二解脱第三解脱。有何
差别。答曰。名即差别。是名第二解脱。是名第
三解脱。复次第二解脱在初禅。第二禅第三
解脱。在第四禅。复次第二解脱。在内道外道
身中。净解脱唯在内道身中。复次第二解
脱。行不净行。第三解脱。行净行。复次第二
解脱。对治色爱第三解脱。对治不净。复次
第二解脱。不多所作不多用功而得。净解脱。
多有所作多用功而得。复次第二解脱体明
净。缘不明净体。胜妙缘不胜妙。净解脱体胜
妙。缘胜妙体。明净缘明净。净解脱缘净。问
曰。行者何故净解脱观缘净。答曰。欲试善
根故。行者作是念。我作不净观。烦恼不生。未
知此善根为满足不。复试观净。烦恼亦复不
生。便知善根已得满足。复次行者观不净故
卷四十三 第 329b 页 T28-03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9.png)
心欣踊。能修胜进善根。犹冢间比丘。常观死
尸故。心则劣弱。不能修胜进善根。便从住处。
往清净妙好河池园林之中。观世种种胜妙
之事。心生欣踊。然后能生胜进善根。彼亦如
是。复次行者作不净观。心常愁戚。无欢喜时。
则不能修胜进善根。若以净观。舍不净心。能
修胜进善根。复次欲现自心坚牢故。彼作是
念。我心坚牢。乃至作净观。犹不生烦恼。复次
欲现善根有大势用故。复作是念。此善根
有大势用。乃至缘净法。犹不生烦恼。复次欲
现自心坚牢亦现善根有大势用故。彼作是
念。我心坚牢善根有大势用。观净境界。犹不
生烦恼。复次净解脱。非凡夫常人能起。若
行者好喜净洁。从摩㝹摩天中来。曾闻有一
比丘。以日入时。往诣佛所。从佛索房。尔时佛
告阿难。汝为此比丘。求住房舍。尔时阿难。
示彼比丘房时。彼比丘语阿难言。汝可极净
扫洒此房。悬缯幡盖。散种种华。烧众名香。敷
软床蓐。安置好枕。尔时阿难。具以是事。往白
世尊。佛告阿难。如彼比丘所须。悉办具足。
尔时阿难。即为办具。时彼比丘。入此房中。坐
其床座。以夜初分。起净解脱因。是次第得尽
诸漏。成阿罗汉。获得神通。晨朝以神足力。忽
然而去。尔时阿难。晨朝诣彼比丘所入房。但
见严正床座。不见其人。见是事已。往诣佛所。
而白佛言。彼比丘。严正床座。不知何去。佛告
阿难。汝于彼比丘。莫生轻心。彼比丘。昨夜
起净解脱。得尽漏。成阿罗汉。获得神通。以神
卷四十三 第 329c 页 T28-03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329.png)
洁。从摩㝹摩天中来。若不得如是清净房舍
床座卧具者。则不能起是善根。以是事故。知
净解脱非凡常人能起居好憙净洁。从摩㝹
摩天中来者。则能起净解脱。第三义解脱义
如上说。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解脱。广说如四无色定灭受想解脱。灭尽定
处。当广说。第八义解脱义如上说。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