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八 第 278b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十八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十门品之二
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
意识界。界名略说亦名广说。略说者于说大
经。如大因缘经大涅槃经等。广说者。于说入
经入。亦名略说亦名广说。略说者于说界经。
广说者于说阴经。阴亦名略说亦名广说。略
说者于说入经。广说者如说。若有所受。当知
皆苦。于如是等经。名为广说。复有说者。界亦
名略说亦名广说。即于界中。不于馀法。所以
者何。界中心色是广说。心数法是略说。入亦
是略说。亦是广说。即于入中。不于馀法。所以
者何。入中色是广说。心心数是略说。阴亦是
卷三十八 第 278c 页 T28-027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78.png)
何。阴中色心是略说。心数是广说。如说若有
所受。当知皆苦。此说一向是略。复有说者。界
是广说。亦摄一切法。大因缘经大涅槃经。虽
是广说。不摄一切法入。虽摄一切法。而非广
说。所以者何。是中说法故。阴不摄一切法。所
以者何。摄一切有为法。不摄无为法故。亦非
广说。所以者何。是略说故。如说若有所受当
知皆苦。此一向是略说。佛所说经。广略义如
此。非谓如说法施财施是略说。大因缘经大
涅槃经是广说。世尊于所知法。先广说十八
界。即于彼所知。次略说十二入。于彼十二入。
除无为法。略说五阴。是名世尊广略之说。以
如是广略所说法。佛告尊者舍利弗。我说诸
法。若广若略。能知解者难得。以如是广说
略说故。尊者舍利弗。请于世尊。世尊说法若
广若略。能有知解法宝者。譬如大海中龙于
大海中化作大身。上升虚空兴起大云遍覆
虚空放电光。出如是雷音。我今当雨药草树
木。闻如是音。皆生恐怖作如是念。大海中龙。
若降雨者。我等皆当没灭。是时大地。心无疑
惧。又无异色而请之言。汝当降雨经百千岁。
我尽能受。世尊亦尔。于主童佛然灯佛迦
拘逊陀村佛迦那含牟尼佛。乃至迦叶佛所。
长养智身。上升有馀涅槃虚空界中。以大悲
云遍覆世间。放智电光。出无我师子吼音作
如是言。舍利弗我所说。若广若略。知解者难
得。是时一切受化者。闻说是言心怀恐惧。唯
除尊者舍利弗。世尊以未曾闻名味句身。而
卷三十八 第 279a 页 T28-027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79.png)
劫中。增长如地知见。心无恐惧又无异色。而
请于佛。世尊说法。若广若略。能有知解法宝
之者。
问曰。有法非声闻辟支佛境界。何故尊者舍
利弗。作如是请佛。答曰。声闻所知。非佛知。
以声闻境界非佛境界。以声闻所行非佛所
行。以声闻根非佛根。复次佛听故请。尊者舍
利弗作如是念。世尊所说。常以怜悯知量。观
其田器。当雨法雨。不唐捐其言。若说一句。
前人不受。佛则不说。世尊知我有尔所受法
器。则为我说如是法。以是事故。佛听故
请。
问曰。为何等受化者说界。何等说入。何等说
阴。答曰。于界中愚者为说界。于入中愚者为
说入。于阴中愚者为说阴。复次受化者。或
是初行。或是已行。或是久行。为初行者说界。
为已行者说入。为久行者说阴。下根中根上
根。乐广乐略乐广略者。说亦如是。复次若恃
性憍慢纵逸者为说界。所以者何。性义是界
义故。若恃财憍慢纵逸者为说入。所以者何。
输门义是入义故。恃命憍慢纵逸者为说阴。
所以者何。阴说名杀贼。复次于色心愚者为
说界。所以者何。界中广说色心。略说数法。
于色愚者为说入。所以者何。入中广说色。略
说心心数法。于心数法愚者为说阴。所以者
何。阴中广说心数法。略说色心。复次为计我
者说界。为于所依缘愚者说入。为我憍者说
阴。佛为如是受化众生说阴界入。
卷三十八 第 279b 页 T28-027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79.png)
问曰。十八界。名有十八。实体有几。答曰。十
八界。名有十八。实体或十七或十二。若说六
识身。则无意界。所以者何。离六识身外。更无
意界。是故名有十八。体有十七。若说意界。则
无六识身。所以者何。意界之外。更无六识身。
是故名有十八。体有十二。如名体。名假体假。
乃至知名知体。说亦如是。问曰。十八界体。或
有十七。或有十二者。云何立十八界。答曰。以
三事故立十八界。一以所依。二以依。三以境
界。六界是所依。六界是依。六界是境界。所依
者。眼界乃至意界。依者。眼识乃至意识。境界
者。色乃至法。问曰。若以所依依境界。立十八
界者。阿罗汉最后心。则非意界。所以者何。不
能生识故。答曰。彼亦是意界。所以识更不相
续者。非以意界。更以馀事故。若识生者。亦
能作所依。过去有十八。未来现在。亦有十八。
问曰。过去有十八界可尔。所以者何。六识次
第灭者是意界。未来现在云何有十八界。答
曰。以是决定相故。若未来现在识。无意界相
者。过去者亦无。以决定相故。过去有十八界。
是故以三事说十八界。谓所依依境界。佛经
作如是喻。如大树叶聚。比丘当知。无量界性
亦复如是。虽说无量界性。而不过十八界。尽
以三事故名界。谓所依依境界。佛经又说六
十二界。如多界经说。彼亦不过十八。尽以三
事故名界。
问曰。佛经何故说六十二界。答曰。欲异外道
故。外道有六十二见。以身见为本。为对治彼
见故。说六十二界。馀经又说。憍尸迦。世间有
卷三十八 第 279c 页 T28-027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79.png)
彊想。言我界胜。唯我是实。馀者是愚。如是
尽在十八界。亦以三事。谓所依依境界。复有
说者。此中诸见。以界名说。悉在法界中。以是
事故。十八界以三事立界。谓所依依境界。尊
者婆摩勒说曰。以四事故故立十八界。一以
自体二以事三以所作四以分别阴。以自体
者。色界乃至法界事者。眼识乃至意识。所作
者。眼界乃至意界。分别阴者。色阴有十界。
识阴有七。三阴有一界。此是界体性。乃至广
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界。界是何
义。答曰。性义是界义。段义分义别义种种相
义不相似义分齐义。是界义。种种所依是界
所作。声论者说曰。趣义是界义。持养义是界
义。性义是界义者。譬如一山之中多有诸性
铁性白镴性铅性铜性银性金性石性白塔
性。如是一所依身。有十八界性。段义是界义
者。如诸材段次第安置。名宫殿楼观。次第
安置竹篾。名扇名盖。次第安置肉段。名为男
女。分义是界义者。十八分是男。十八分是女。
别义是界义者。男别有十八。女别有十八种
种相义是界义者。眼界相异乃至法界相异。
不相似义是界义者。眼界于馀界不相似。乃
至法界。于馀界不相似分齐义是界义者。眼
界自有分齐。馀十七界亦有分齐。乃至法界
自有分齐。馀十七界。亦有分齐。种种所作是
界所作者。眼界所作。乃至非法界所作。法界
所作。乃至非眼界所作。声论者说。趣义是界
义者。趣诸界诸趣诸生。持养义是界义者。能
卷三十八 第 280a 页 T28-028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0.png)
已总说界所以。今当一一别说。云何眼界。若
眼已见色今见色。当见色。已见色是过去。今
见色是现在。当见色是未来。及诸馀彼分眼。
外国法师作如是说。彼分眼有四种。过去有
彼分眼界。谓眼不见色。灭堕过去者。现在亦
有彼分眼界。谓眼不见色今灭者。未来亦有
彼分眼界。谓眼不见色。当灭者及未来必不
生彼分眼。罽宾沙门说。彼分眼有五种。三种
如先说。未来必不生彼分眼。有二种。一与眼
识合。二不与眼识合。若以眼见色。于己名自
分。于馀一切众生。亦名自分。若眼不见色。于
己名彼分。于馀一切众生。亦名彼分。复有说
者。若以眼见色。于己名自分。于馀一切众生。
名彼分。若眼不见色。于己名彼分。于馀一
切众生。亦名彼分。复有说者。若以眼见色。于
己名自分。于馀一切众生。不名自分。亦不
名彼分。若眼不见色。于己为彼分。于馀一切
众生。非自分亦非彼分。不应作是说。云何是
眼。不名自分亦非彼分。评曰。如前说者好。若
以眼见色。于己为自分。于馀众生。亦名自分。
若眼不见色。于己名彼分。于馀众生。亦名彼
分。
问曰。无有以他眼见色者。云何己眼于馀众
生。名为自分耶。答曰。谁说以他眼见色者耶。
问曰。若无说以他眼见色者。云何己眼于馀
众生。名为自分耶。答曰。以所作同故。如己眼
见色已灭。于馀众生。亦名见色已灭。无有以
他眼见色者。问曰。自分眼见色。彼分眼不见
卷三十八 第 280b 页 T28-028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0.png)
转为因故。见色眼与不见色眼作因。不见色
眼与见色眼作因。复次以展转相生故。见色
眼能生不见色眼。不见色眼。能生见色眼。复
次展转相续故。见色眼续不见色眼。不见色
眼续见色眼。复次见色眼。不见色眼。俱是一
界一入一根一见。诸界有如是相者此中略
说。如眼界。耳界鼻舌界身界。说亦如是。云
何色界。答曰。若色为眼。已见今见当见。已见
者是过去色。今见者。是现在色。当见者是未
来色。及馀彼分色。彼分色有四种。过去有彼
分色界。谓不为眼所见已灭者。现在有彼分
色界。谓不为眼所见今灭者。未来有彼分色
界。谓不为眼所见当灭者。及未来必不生色。
有色界于一众生。是自分。于二三乃至百千
众生。是自分色界。于一众生乃至百千众生。
是自分者。如初生月。若生缘彼眼识。是自分
色界。若不生缘。彼眼识。是彼分色界。譬如大
会之中有一端正庄严伎女。在中种种舞戏。
若生缘。彼眼识。是名自分色界。若不生缘。
彼眼识。是名彼分色界。大众之中。升立坐
法师说法。亦复如是。有色界于一众生。是彼
分。于二三乃至百千万一切众生。是彼分。谓
如须弥山中色大海大地中色。问曰。如是色
界。非天眼境界耶。答曰。虽是境界以不用故。
然有天眼者。不必一切时见所应见色。
问曰。彼色不为佛眼所见耶。答曰。是所见以
不用故。如今无佛。无佛眼见色。问曰。若以眼
见色。于己是自分。于馀一切众生。亦是自
卷三十八 第 280c 页 T28-028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0.png)
见是彼分耶。答曰。一色界。容有一众生。不
见二三众生。则见无有一眼二人用见。何况
多耶。色界有如是相者。此中略说。如色界。声
香味触界说亦如是。以世俗言说故作是说。
世俗作如是语。汝所嗅香我亦嗅之。汝所尝
味我亦尝之。汝所觉触我亦觉之。实义不尔。
若一人已嗅香。第二人所不能嗅。一人已尝
味。第二人所不能尝。一人已觉触。第二人所
不能触。若世俗言说文说如上。若以实义文
应如是说。如眼界。耳界鼻界香界舌界味界
身界触界说亦如是。云何眼识界。答曰。眼缘
色生眼识。问曰。眼识生时除其自体。馀一
切法皆作缘。何以但说眼色作缘耶。答曰。此
说眼识所依及境界眼。是彼所依色。是彼境
界。复次与眼识。作近威势缘者说。眼色与眼
识作近威势缘胜。于自体生老无常。是以故
说。问曰。眼识亦缘色生。何以但言眼识不言
色识。答曰。如外入经说。缘色生识。是名色
识。乃至广说。
问曰。但一经说色识。馀经多说眼识。答曰。
若是内法则说。不说外法。如内外所依所缘
根根义所境界境界不共共说亦如是。复次
识以所依故有别名。从眼生者。名为眼识。乃
至从意生者名为意识。如声以所依故有别
名。如鼓声依鼓贝声依贝琴声依琴。彼亦如
是。问曰。此皆依意。何以不尽依名意识耶。答
曰。若依是不共不同别异相。作识别名。云何
眼识所依不共不同别异。谓依于眼不依馀。
卷三十八 第 281a 页 T28-028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1.png)
作所依。不作次第缘。乃至广作四句。作所依
不作次第缘者。谓俱生眼。作次第缘不作所
依者。谓前次第灭心数法。作所依作次第缘
者谓意界。不作所依不作次第缘者。除上尔
所事。乃至身识说亦如是。若为意识作所依。
亦为意识作次第缘耶。答曰。若作所依。亦作
次第缘。颇有作次第缘不作所依耶。答曰。有
前次第灭心数法。尊者和须蜜说曰。亦缘色
生识。何故不言色识。但言眼识。答曰。眼为识
作所依非色。复次眼所作胜。复次眼在自身
中色则不定。复次眼是内入。色则不定。复次
眼属内色则不定。复次眼于识有损益。色则
不尔。问曰。若然者色亦有损益。答曰。一色虽
有损益。馀色能生眼识。眼不尔。若一眼坏。更
无馀眼能生识。馀识说亦如是。复次眼有上
中下识。亦有上中下色则不尔。复次眼所不
共。色则不定。如缘一界中色生二界中识。无
有依一界中眼生二界中识。缘一趣中色生
五趣中识。无有依一趣中眼生二趣中识。何
况多四生说亦如是。复次眼是威势非色。尊
者佛陀提婆说曰。若眼无留难。识亦无留难。
问曰。色若有留难。识亦有留难。若无色者。识
何缘生。答曰不尔。境界常不坏。所依有坏。若
所依坏者。识则不生。假令有那由他色若所
依坏。缘色识不生者识则住不生法中。问曰。
眼识识色。何故言眼识色耶。答曰。或说所依
以显依。或说依以显所依。说所依以显依者。
如此中说眼能识色。说依以显所依者。如说
卷三十八 第 281b 页 T28-028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1.png)
伎人染衣书法。犹如伎师作伎时。非无伎子
伎女及馀侍从时会。然伎师于中胜故。但言
伎师作乐。如以染染衣。非无人水器等。但染
胜故言以染染衣。如以笔作字令字有差别。
非无人工纸墨等。但笔于中胜故说笔作字
令字差别。如是虽识能识色。以眼胜故说眼
识色。复次眼是识色具故言眼识色。如说伴
行于道。行者是足非伴。伴是道行之具。彼亦
如是。虽识识色。眼是识色具。故言眼识色。有
心意识。问曰。心意识。有何差别。答曰。或有
说者。无有差别。心即是意。意即是识如是等。
皆同一义。无有差别。如火名火亦名炎亦名
炽亦名燋薪。如是等十名经说。帝释名因
陀罗。亦名憍尸迦。亦名释迦。亦名千眼。一帝
释有如是等十名。如阿毗昙说。受名为受。亦
名别受。亦名等受。亦名觉受。一受有如是等
五名。彼亦如是。一心法有三种名。复有说差
别者。名即差别。是名心。是名意。是名识。复
次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识。复次说界
时名心。说入时名意。说阴时名识。复次远行
义。是心义。如偈说。
「 独行远逝
不依于身
能调是者
解脱畏怖」
复次前导义是意义。如偈说。
「 意为前导
意尊意驶
意若念恶
即言即行
罪恶报应
如影随形」
生相续义是识义。复次性义是心义。输门义
是意义聚义是识义。复次种种杂色义是心
卷三十八 第 281c 页 T28-028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1.png)
者。皆由心有种种故。有种种杂色。归属义是
意义。如说比丘当知。此五根虽行种种境界。
必持意分别。终归属意。分别物体相是识义。
复次增积义是心义。解了义是意义。别识义
是识义。尊者婆奢说曰。增积义断义是心义。
解了义知义是意义。能识义别识义是识义。
增积是有漏。断是无漏解了是有漏。知是无
漏。能识是有漏。别识是无漏。心意识。是谓差
别。若界有如是相者。此中略说。如眼识。耳识
鼻识舌识身识说亦如是。云何意界。答曰。若
意能识法。已识今识当识。及馀彼分意。是名
意界。已识是过去意界。今识是现在意界。当
识是未来意界。及馀彼分意界者。未来必不
生意界。无有过去现在彼分意界。如意界。意
识界亦如是。问曰。何故不说五识界彼分。答
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馀。复次五识
以生为差别。彼分是不生法。复次五识以所
作为差别。彼分是无所作。复次若说意识界
彼分。当知亦略说五识界彼分。云何法界。答
曰。已为意所知。今为意所知。当为意所知。已
为意所知是过去法。今为意所知是现在法。
当为意所知是未来法。问曰。何故不说法界
彼分耶。答曰。无有彼分法界。所以者何。无有
如是法非意境界。若生一刹那意界。除其自
体相应共生。馀一切法尽缘。问曰。十色入亦
是意界境界。何故说名彼分耶。答曰。不以意
界故。说自分彼分。乃以眼于色有自分彼分。
色于眼有自分彼分。乃至身触。亦如是。若以
卷三十八 第 282a 页 T28-028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2.png)
有彼分。所以者何。尽是意境界故。以是事故。
作如是说。颇有共生法。或是自分。或是彼分
耶。答曰。有十色入是彼分。生老无常是自分。
所以者何。生老无常是法界所摄故。法界中
无有彼分。颇有相应共生法。或是自分或是
彼分耶。答曰。有未来必不生意界是彼分。彼
相应共生回转是自分。所以者何。是法界摄
故。法界中。无有彼分。
问曰。颇以一眼界微尘作所依。一色界微尘
作境界。能生眼识耶。答曰。不生所以者何五
识身依积聚缘积聚。依合聚缘合聚。眼识依
自界缘自界他界。耳识亦尔。意识依自界他
界。缘自界他界。馀三识依自界缘自界。复次
眼识。依自缘自缘他。耳识亦尔。意识依自依
他。缘自缘他。馀三识依自缘自。此中说自
他者。即是界自他。复次眼识。依近缘近缘远。
耳识亦尔。意识依近依远。缘近缘远。馀三识
依近缘近。所以者何。根与境界。无间识乃得
生。馀广说如杂揵度。
问曰。若彼系眼。彼系色。即生彼系识。亦
生馀系识耶。答曰。或即生彼系识。亦生馀系
识。即生彼系识者。生欲界。欲界眼。见欲界
色。生欲界系识。生欲界。初禅眼见初禅色。生
初禅眼识。生初禅初禅眼见初禅色。生初禅
眼识。是名即生彼系识。生馀系识者。生欲界。
以初禅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生欲界。以第
二禅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以第二禅眼。见
初禅色。生初禅识。以第二禅眼。见第二禅
卷三十八 第 282b 页 T28-028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2.png)
识。以第三禅眼。见初禅色。生初禅识。以第三
禅眼。见第二禅色。生初禅识。以第三禅眼。见
第三禅色。生初禅识。以第四禅眼。见欲界色。
生初禅识。以第四禅眼。见初禅色。生初禅识。
以第四禅眼。见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色。生
初禅识亦如是。是则说生欲界者生初禅。以
初禅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馀应随相广说。
如生欲界者。生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广说
亦如是。问曰。彼系身。彼系眼。彼系色。即生
彼系识。亦生馀系识耶。答曰。即生彼系识。亦
生馀系识。即生彼系识者。生欲界。以欲界身
欲界眼。见欲界色。生欲界识。生初禅。以初禅
身初禅眼。见初禅色。生初禅识。是则说即生
彼系识。生馀系识者。生欲界。以欲界身初禅
眼。见初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初禅眼。
见初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以第二禅
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二禅眼。
见初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二禅眼。见
第二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三禅眼。见
欲界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三禅眼见初
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三禅眼见第二
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三禅眼。见第三
禅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四禅眼。见欲界
色。生初禅识。以欲界身第四禅眼。见初禅色。
生初禅识。见第二禅。乃至见第四禅色。说亦
如是。是则说生欲界者。生初禅。以初禅身初
禅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以初禅身第二禅
眼。见欲界色。见初禅色。见第二禅色。说亦如
卷三十八 第 282c 页 T28-028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2.png)
二禅色第三禅色。说亦如是。以初禅身第四
禅眼。见欲界色。初禅色第二禅色第三禅色
第四禅色。说亦如是。如生初禅。生第二第三。
第四禅亦应随相。说以是事故。作如是说。颇
有馀系身馀系眼馀系色。生馀系识耶。答曰
有。生欲界以欲界身第三禅眼。见第二禅色
生初禅识。以第四禅眼。见第二禅色。以第
四禅眼。见第三禅色。说亦如是。生第二禅。以
第二禅身第三禅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亦
尔。以第二禅身。以第四禅眼。见欲界色。生
初禅识亦尔。以第二禅身第四禅眼。见第三
禅色。生初禅识亦尔。生第三禅。以第三禅身
第四禅眼。见欲界色。生初禅识亦尔。以第三
禅身第四禅眼。见第二禅色。生初禅识亦尔。
如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说亦
如是。问曰。若彼系鼻。彼系香。即生彼系识。
亦生馀系识耶。答曰。即生彼系识。不生馀系
识。欲界系鼻欲界香。即生欲界系识。如鼻界。
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说亦如是。问
曰。若彼系身。彼系触。即生彼系识。亦生馀系
识耶。答曰。或生彼系识。亦生馀系识。生彼系
识者。生欲界。以欲界身欲界触。生欲界识。生
初禅。以初禅身初禅触。生初禅识。是则说生
彼系识。生馀系识者。生第二禅。以第二禅身
第二禅触。生初禅识。生第三第四禅亦如是。
所以者何。即彼身触。非馀身触。问曰。若彼系
意。彼系法。即生彼系识。亦生馀系识耶。答
曰。或生彼系识。或生馀系识。生彼系识者。生
卷三十八 第 283a 页 T28-028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3.png)
生非想非非想处。以非想非非想处意。知非
想非非想处法。生非想非非想处识。是则说
即生彼处系识。生馀系识者。或有说。欲界善
心次第生未至依。未至依次第生欲界善心。
复有说者。欲界善心次第生未至依。亦生初
禅未至依。初禅次第生欲界善心。
复有说者。欲界善心次第生未至依。初禅中
间禅。彼三地次第生欲界善心。尊者瞿沙。作
如是说。欲界善心次第生未至依。初禅中间
禅第二禅。彼四地次第生欲界善心。如行者
入超越定。从初禅超二禅及眷属。起第三禅
现在前。此亦如是。评曰。应作是说。欲界善心
次第生未至依。初禅彼二地次第生欲界善
心。欲界善心次第生未至依。初禅者。欲界意
次第生初禅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彼二
地意次第生欲界善心。初禅意生欲界意识
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初禅次第生第二禅。是
顺次定。初禅意生第二禅意识法。或三界系。
或不系。第二禅次第生初禅。是逆次定。第二
禅意。生初禅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乃至
第三禅次第生第四禅。是顺次定。第三禅意。
生第四禅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四禅
次第生第三禅是逆次定。第四禅意。生第三
禅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四禅次第生
空处。是顺次定。第四禅意。生空处意识法。
或无色界系或不系。空处次第生第四禅。是
逆次定。空处意。生第四禅意识法。或三界系
或不系。空处次第生识处。是顺次定。空处意。
卷三十八 第 283b 页 T28-028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3.png)
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识处次第生空处。
是逆次定。识处意。生空处。意识法。或无色界
系或不系。乃至无所有处次第生非想非非
想处。是顺次定。无所有处意。生非想非非想
处意识法。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
非非想处次第生无所有处。是逆次定。非想
非非想处意。生无所有处意识法。或无所有
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初禅次第
生第三禅。是顺超定。初禅意。生第三禅意识
法。或三界系或不系。第三禅次第生初禅。是
逆超定。第三禅意。生初禅意识法。或三界系
或不系。如是乃至识处次第生非想非非想
处。是顺超定。识处意。生非想非非想处意识
法。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
处次第生识处。是逆超定。非想非非想处意。
生识处意识法。或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
想处系或不系。如是等则说定。复有馀定亦
可尔。欲界有四种变化心。欲界有初禅果变
化心。欲界有第二第三第四禅果变化心。此
变化心次第生净禅。净禅次第生变化心。净
初禅次第生欲界初禅果变化心。初禅意。生
欲界意识法。是变化。或四入。或二入。欲界初
禅果变化心次第生净初禅。欲界意。生初禅
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乃至净第四禅次
第生欲界第四禅果变化心。第四禅意。生欲
界意识法。是变化。若四入。若二入。欲界第
四禅果变化心次第生净第四禅。欲界意生
第四禅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系。如是则说
卷三十八 第 283c 页 T28-028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3.png)
初禅意识法。或八地系或不系。初禅命终生
欲界。初禅意生欲界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
系。欲界命终。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处欲界意。
生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法。或非想非非想处
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处命终。生欲界。非想
非非想处意。生欲界意识法。或三界系或不
系。乃至无所有处命终。生非想非非想处。无
所有处意。生非想非非想处意识法。或非想
非非想处系或不系。非想非非想处命终。生
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意。生无所有处意
识法。或无所有处系。或非想非非想处系或
不系。是则说生时。
若成就眼界。亦成就色界耶。答曰。成就眼界。
亦成就色界。颇成就色界。非成就眼界耶。答
曰有。生欲界。若不得。设得便失。广说如根
揵度。若成就眼界。亦成就眼识界耶。答曰。或
成就眼界。不成就眼识界。乃至广作四句。成
就眼界。不成就眼识界者。生第二第三第四
禅。眼识不现在前。成就眼识界。不成就眼
界者。生欲界。不得眼界。设得便失。成就眼
界。亦成就眼识界者。生欲界得眼界不失。若
生初禅。若生第二第三第四禅。眼识界现在
前。不成就眼界。亦不成就眼识界者。生无色
界。若成就色界。亦成就眼识界耶。答曰。若成
就眼识界。亦成就色界。颇成就色界。不成就
眼识界耶。答曰有。生第二第三第四禅。眼识
不现在前。若不成就眼界。亦不成就色界耶。
答曰。若不成就色界。亦不成就眼界。颇不成
卷三十八 第 284a 页 T28-028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4.png)
得眼界。设得便失。若不成就眼界。亦不成就
眼识界耶。答曰。若不成就眼界。非不成就眼
识界。乃至广作四句。不成就眼界非不成就
眼识界者。生欲界不得眼界。设得便失。不成
就眼识界非不成就眼界者。生第二第三第
四禅。眼识不现在前。俱不成就者。生无色
界。俱非不成就者。生欲界。得眼界不失。若生
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眼识现在前。若不成
就色界。亦不成就眼识界耶。答曰。若不成就
色界。亦不成就眼识界。颇不成就眼识界。非
不成就色界耶。答曰有。生第二第三第四禅。
眼识不现在前。若成就眼界得。不成就色界
亦尔耶。答曰。或成就眼界得。不成就非色界。
乃至广作四句。成就眼界。得不成就非色界
者。生欲界。失眼界。成就色界得不成就非眼
界者。生欲界无眼界。命终生无色界。俱成就
得不成就者。生欲界。有眼界。命终生无色界。
若色界命终。生无色界。俱不成就不得不成
就者。除上尔所事。若成就眼界得。不成就眼
识界亦尔耶。乃至广作四句。成就眼界得不
成就非眼识界者。若欲界失眼界。第二第三
第四禅命终。生无色界。成就眼识界得不成
就非眼界者。欲界无眼界。命终生无色界。若
第二第三第四禅眼识现在前而灭者。俱成
就得不成就者欲界有眼界。命终生无色界。
若初禅命终。生无色界。俱不成就不得不成
就者。除上尔所事。若成就色界得。不成就眼
识界亦尔耶。乃至广作四句。成就色界得不
卷三十八 第 284b 页 T28-028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4.png)
无色界。成就眼识界得不成就非色界者。第
二第三第四禅眼识现在前灭者。俱成就得
不成就者。欲界初禅命终。生无色界。俱不成
就不得不成就者。除上尔所事。若不成就眼
界得。成就色界亦尔耶。答曰有。若不成就色
界得。成就眼界亦尔。颇不成就眼界得。成就
非色界耶。答曰有。生欲界次第得眼界。若不
成就眼界得。成就眼识界亦尔耶。乃至广作
四句。不成就眼界得成就非眼识界者。无色
界命终。生第二第三第四禅。生欲界次第得
眼界。不成就眼识界得成就非眼界者。生第
二第三第四禅眼识现在前。俱不成就得成
就者。无色界命终。生欲界初禅。非俱不成
就得成就者。除上尔所事。若不成就色界得。
成就眼识界亦尔耶。乃至广作四句。不成就
色界得成就非眼识界者。无色界命终。生第
二第三第四禅。不成就眼识界得成就非色
界者。生第二第三第四禅。眼识现在前。俱
不成就得成就者。无色界命终。生欲界初禅。
非俱不成就得成就者。除上尔所事。如说眼
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亦应
随相说。是则说相似者。如眼色眼识界。于馀
不相似作五三句。耳声耳识界作四二句。鼻
香鼻识界作三三句。舌味舌识界作二三句。
身触身识界作一三句也。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十八
卷三十八 第 284c 页 T28-028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8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