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第 231c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二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使犍度一行品中
身见摄几使。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
摄法摄他法不摄自法。如毗婆阇婆提。依佛
假名所说经。亦依世俗言语法。说摄法摄他
法不摄自法。何者是假名所说经。如佛说譬
如𢣏斗受入𢣏子。为𢣏子依。以𢣏斗胜
故。摄诸𢣏子。彼作是说。𢣏斗异于𢣏子。
而摄𢣏子。是故知摄法摄于他法不摄自法。
馀经亦说。五根慧最胜。为慧所摄。慧异
四根。能摄四根。是故知摄他法。馀经亦说。
如佛问呵德迦居士。汝云何摄眷属。何以复
知己摄眷属。居士答言。世尊所说四摄法。布
施爱语利益同事。以四法摄于眷属。亦知己
摄眷属。彼作是说。居士眷属。及与摄法。各各
别异。而能相摄。是故知摄他法不摄自法。馀
经复说。正见正方便正觉。是慧身所摄。正
卷三十二 第 232a 页 T28-02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2.png)
慧身所摄。正定定身所摄可尔。正觉正方
便。非慧性。正念非定性。正觉正方便。为慧
身所摄。正念为定身所摄者。故知摄法摄于
他法。世俗言语法者。世俗亦作是说。户摄户
枢。缕能摄衣。索摄薪束。在家之人亦作是说。
我能摄我家资财象马僮仆。出家之人亦作
是说。我摄衣钵。及摄沙门所用之物。彼以如
是假名经所说。及世俗言语所摄法故。知摄
法摄他不摄自法。亦明摄法摄于自体。若当
摄法。但摄于他不摄自体者。则一法体。与一
切法体同。若一法生一切法亦生。一法灭一
切法亦灭。复更有过。见苦所断法。则摄修道
所断法。见苦所断法若断。修道所断法亦应
断。若然者则后生对治。而无有用。欲令无如
是过故。说摄法摄于自性不摄他法。问曰。
若摄法。但摄自法不摄他者。毗婆阇婆提所
引经。及世俗言语法云何通。答曰。彼经是未
了义是假名。是有馀意。
问曰。云何彼经是未了义是假名。是有馀意
耶。答曰。如经说。𢣏斗受入𢣏子能摄𢣏
子者。此中说依持是摄。所以者何。𢣏子依
𢣏斗。𢣏斗持𢣏子故。而不散坏如说。五
根中慧为最胜。为慧所摄。此中慧是方便
说摄。所以者何以慧方便故。五根能有所
行。而成大事如说。我以世尊所说四摄法。摄
于眷属。乃至广说。此中说不离散是摄。以四
摄方便。令眷属不离散故。如说正觉正方便
正念。是慧身定身所摄者。此中说随顺是
卷三十二 第 232b 页 T28-02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2.png)
故。如说户摄户枢。缕能摄衣。索摄薪束。此中
说持是摄。如说在家出家人。摄田财衣钵等。
此中说饶益是摄。摄法摄他法者。或时摄或
时不摄。或有所以摄。或有所以不摄如偈说。
「 因事生于爱
因事生于恚
世人起爱恚
无不因事者」
摄法摄自法者。一切时摄皆有所以。一切时
摄者。无有不摄自相时皆有。所以者何。自体
不待所以故摄法。若观察自相法。还摄自
相法时。有何善利耶。答曰。除去我想聚想。能
修法想别想。若众生有我想聚想。便生贪恚
痴心。生贪恚痴故。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
能得脱。若能除去我想聚想观色。犹如散尘。
观无色法。前后不俱总观。有为法离散之相。
犹如散沙。便生空解脱门种子。若观诸行空
而不乐生死。便生无愿解脱门种子。若不乐
生死而求涅槃。便生无相解脱门种子。依下
三昧。便生中三昧。依中三昧生上三昧。依上
三昧能离三界欲。观察自相法。还摄自相法
时。有如是善利。身见摄三使。总而言之。身
见摄三使。身见在三界。欲界身见。还摄欲界
身见。乃至无色界身见。还摄无色界身见。戒
取摄六使。疑摄十二使。馀摄如经本说。
问曰。云何名摄。答曰。自体于自体。是有是
实。是可得故名摄。自体于自体。非异自体。于
自体非外。自体于自体非远。自体于自体不
相舍。自体于自体非空。自体于自体无盈长。
自体于自体。非不已有。非不今有。非不当
卷三十二 第 232c 页 T28-02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2.png)
衣名摄。以诸法还摄自体名摄。不摄于他。
三结摄三不善根耶。三不善根摄三结耶。问
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摄法摄于他不
摄自体。欲重止如是说者意故。而作此论。三
结摄三不善根。三不善根摄三结耶。答曰。各
不相摄。馀广说如经本。
身见令几有相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
有说不染污心。令有相续。如毗婆阇婆提作
如是说。
问曰。彼何故作此说耶。答曰。依佛经。佛经说
菩萨住正智入母胎。住正智住母胎。住正智
出母胎。为止如是说者意。欲明唯以染污心
令有相续故而作此论。问曰。唯以染污心令
有相续者。佛经云何通。答曰。此说不颠倒心
名正智。众生皆以颠倒心入母胎唯除菩萨。
菩萨入母胎时。有如是念。此是我母。此是我
父。于母起母亲爱。于父起父亲敬。以不颠倒
心入母胎故名正智。
复次所以作此论者。
或有说唯以爱恚二结。令有相续。如譬喻者。
彼何故作是说耶。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三
事合故入母胎。一父母有染心共会一处。二
其母无病值时。三受身者现在前。当于是时。
受身者二种心。展转现在前。若与欲俱。若与
恚俱。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一切结令有相
续故。而作此论。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
答曰。彼说中有心。不说有相续心。或有说。
恶道中心。以恚心令有相续。人天中心。以爱
卷三十二 第 233a 页 T28-02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3.png)
生三十六使令有相续。色界三十一使。无色界
三十一使令有相续。为止他义乃至广说。而
作此论。有亦有多名。如此中说。众生数受身
处五阴是有。如说欲界。死生欲界中。一切欲
界有相续耶。此中亦说。众生数受身处五阴
名有。如说为缠所缠。令地狱有相续。此中亦
说。众生数受身处五阴名有。如说欲界有相
续时。最初得几业报根。此中亦说。众生数
受身处五阴名有。如说有四有。前时有死有
中有生有。此中亦如上说。如说舍欲界有。还
令欲界有相续时。一切尽灭欲界系法。还起
欲界系法现在前。此中亦如上说。如说云何
有法。答言。有漏法。是此中说。一切有漏法是
有。如说沛仇当知有生时以识为食。此中说。
生相续时心眷属名有。如说。
佛告阿难。若业能令后生相续是有。是亦名
有。此中说造未来有思名有。如说取缘有。阿
毗昙者。作如是说。此中说时五阴名有。尊者
瞿沙作如是说。造未来有业名有。如说七有。
一地狱有二畜生有三饿鬼有四天有五人有
六业有七中有。此中说五趣因五趣向。是有
五趣有。即是五趣业有。是五趣因中。有是五
趣向。如说云何欲有。欲界系取缘。能生未来
有业。此中说业业报。不说取缘。
问曰。若此中但说业业报。不说取缘者。十门
中说。云何通。如说欲有欲界一切使所使。色
无色有。色无色界一切使所使。欲界可尔。所
以者何。欲界五种断。业尽能生报。色无色界
卷三十二 第 233b 页 T28-02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3.png)
应如是说。欲有欲界一切使所使。色无色有。
色无色界修道所断使。及通一切使所使。而
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此中五种断心。能生
有令有相续在有分中。是有眷属而作是说。
复有说。十门章中。说业业报。解章义中。说业
业报。及说取缘。
问曰。若然者。此云何通。如说彼尊者。何故先
立章。欲显门义。云何立章义异。解章义异。是
故如先说者好。
问曰。何故名有。答曰。生灭故名有。
问曰。若然者所行道亦生灭可是有耶。答曰。
若生灭能令有增广者是有。圣道虽生灭。不
令有增广。但令损灭。复次若生灭能令有相
续增长生老病死者是有。圣道虽复生灭。能
断有相续。不增长生老病死。复次若生灭是
苦集道迹是世间生死道迹者是有。圣道虽
复生灭。是苦集灭道迹。是世间生死灭道迹。
复次若生灭是身见体。是颠倒体。是爱体。是
使体。是贪恚痴立足处。杂垢杂毒杂刺杂滓。
在有堕苦集谛中者是有。圣道与此相违。不
名为有。复次可畏义。是有义。
问曰。若然者。涅槃可畏。可是有耶。如说比丘
当知。凡夫愚小。闻说涅槃无我无彼无我所
须一切诸物。于此法中。生怖畏心。答曰。若畏有者。是正畏涅槃是邪。复次可畏法。凡
夫圣人俱畏。涅槃唯凡夫所畏。非圣人所畏。
复次是苦器故名有。
问曰。此亦是乐器。如说摩诃男当知。若色一
卷三十二 第 233c 页 T28-02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3.png)
应染著。摩诃男。以色非一向苦有少乐分。
能生喜乐故众生染著。亦说。有三受。苦受乐
受不苦不乐受。亦说。所须是道具。道是涅槃
具。亦说所须乐能生道乐。道乐能到涅槃。答
曰。生死虽有少乐苦分多。以乐分少故。说名
苦分。犹毒瓶。虽一渧蜜堕中。不以一渧蜜
故说名蜜瓶。以毒多故。说名毒瓶。身见少分。
令欲有相续。少分令色有相续。少分令无色
有相续。身见在三界。在欲界者。令欲有相续。
在色有者。令色有相续。在无色有者。令无色
有相续。戒取疑亦如是。馀广说如经本。相续
有五种。一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三时相续。
四法相续五刹那相续。中有相续者。死阴灭。
次生中阴。中阴续死阴。名中有相续。生有相
续者。中阴灭。次生生阴。生阴续中阴。名生有
相续。时相续者。迦罗罗时灭。次生阿浮陀时。
阿浮陀时。续迦罗罗时。名时相续。乃至中年
时灭次生老年时。老年时续中年时。是名时
相续。法相续者。善法后次生不善无记法。不
善无记法续善法。后不善无记说亦如是。是
名法相续。刹那相续者。前生刹那。次生后刹
那。后刹那续前刹那。是名刹那相续。此五种
相续。悉入二相续相中。谓法相续。刹那相续。
所以者何。中有相续。生有相续。时相续。尽是
法刹那相续。界中欲界有五种相续。色界有
四。除时相续。无色界有三。除中有相续时相
续。趣中地狱趣有四。除时相续。馀四趣及四
生。有五种相续。此中依二种相续而作论。谓
卷三十二 第 234a 页 T28-02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4.png)
缠是意地。非五识身。何故作如是说。睡眠掉
悔鼻触生爱。舌触生爱。令欲有相续。眼触生
爱。耳触生爱。身触生爱。令二有相续。少入欲
有。少入色有。答曰。此文应如是说。贪欲盖恚
盖疑盖。令欲有相续。意触生爱。令三有相续。
馀盖馀触生爱。不能令有相续。若不如是说
者。当知此说有馀。复次以不断故。说名相
续。若不断盖不断鼻触生爱。舌触生爱者。命
终还生欲界。若不断眼触生爱耳触生爱身
触生爱者。命终生欲界。色界复有三事故。
令有相续。一不断。二能生果。三令有相续。使
在五识身。不善者有二事。一不断。二能生果。
不能令有相续。无记者有一事。不断不能生
果。不能令有相续。使在意地。不善者有三事。
不断能生果。能令有相续。无记者有二事。不
断令有相续。不能生果。缠在意地五识身。不
善者有二事。不断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续。无
记者有一事。不断不能生果。不能令有相续。
若有此三事者。能令有相续。
身见以何三昧灭。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欲
显佛出世间有如是希有力故。而作此论。施
设经。作如是说。阎浮提外。有转轮圣王道。广
一由旬。海水覆之。若无转轮圣王时。无有众
生能过上者。若转轮圣王出时。海水减一由
旬。转轮圣王所行道乃现。以金沙布上。栴檀
香水洒之。转轮圣王。欲与四种兵众游巡四
天下时。行此道上。如是佛不出世时。无有众
生能行根本地。众生虽有离欲者。依于边道。
卷三十二 第 234b 页 T28-02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4.png)
尔乃显现。以三十七品金沙布上。以戒定慧
栴檀香水。而以洒之。世尊与无量百千万那
由他众生。而行其上。至无畏涅槃城。是故欲
现佛出世间有如是希有力故。而作此论。
身见以何三昧灭。亦可言以何道。亦可言以
何对治。亦可言以何正观。如是说者。皆同一
义。灭亦可言断。亦可言无欲。亦可言尽。亦可
言解脱。如是等说。皆同一义。昔有二大师。
一名耆婆罗。二名瞿沙跋摩。尊者耆婆罗。作
如是说。此中说毕竟断无馀断。一向是圣人。
非凡夫人。以无漏道。非世俗道。七依经是此
论根本。七依经说根本地。不说边。无有依
根本地以世俗道而离欲者。尊者瞿沙跋摩。
作如是说。此中说毕竟断无馀断。亦有凡夫
人亦有圣人。亦世俗道。亦以无漏道。问曰。若
然者七依经非此论根本。七依经纯说根本。
答曰。以是事故。阿毗昙照明修多罗。其犹如
灯。经中所不说者。此中说之。经中所不现者。
此中显之。经中有馀义者。此中说之。彼二家
所说。俱得善通。三结依四依未至。依四依者。
依四禅。依未至者。依未至中间。此地名未至
问曰。何故名未至耶。答曰。未入根本地。根本
地未现在前。而能离欲。名未至地。
问曰。未至地不名为依。何故作是说。或依四。
或依未至。答曰。此文应如是说。若入四依。若
不入四依而灭。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欲
重说四依名故。如说。或入根本得灭。或不入
根本得灭。如人问他男子。汝为入城事得成
卷三十二 第 234c 页 T28-02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4.png)
想非非想处可得。欲界者依未至。初禅者。依
初依依未至。二禅者。依二依依未至。三禅者。
依三依依未至。四禅及无色。依四依依未至。
所以者何。三结是见道所断。必以见道。而毕
竟断。见道必在六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
若依未至禅。得正决定三结。则以未至禅灭。
若依初禅。得正决定三结。则依初禅灭。若依
乃至第四禅。得正决定及无色三结。即依第
四禅灭。此中说第四禅及无色三结依四禅
及未至贪恚痴及欲漏依未至。所以者何。离
欲爱时此法永断。若凡夫人断。依未至断。圣
人亦依未至断。世俗道圣道。俱依未至断。有
漏或依七。或依未至。七依者。四禅三无色
定。未至者。未来中间。有漏从初禅乃至非
想非非想处可得。彼非想非非想处。或依未
至。而离彼欲。或乃至依无所有处。离彼欲。为
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有漏言七地及未
至。初禅地者。或依初依。或依未至。二禅地
者。或依二依或依未至。乃至识处。或依六依。
或依未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依七
依。或依未至。无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七
依者。四禅三无色定。未至者。未至中间禅。无
明漏。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可得。彼非想
非非想处无明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总而
言之。依七依或依未至。若欲界者依未至。在
初禅者依初依。或依未至。乃至识处依六
依。依未至。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无明
漏。或依七依。或依未至。馀广说如经本。
卷三十二 第 235a 页 T28-02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5.png)
诸结过去。彼结已系耶。答曰。若结过去。彼
结已系诸结过去。彼得亦过去是也。颇结已
系彼结非过去耶。答曰有。未来现在结是也。
诸未来现在结。得在过去。诸结生时或如大
牛在前而行。或如犊子随后而行。或有俱行。
如大牛在前行者。先生结。后生得。如犊子随
后行者。先生得。后生结。俱行者。结得俱生。
此中说犊子随行法。诸结未来。彼结当系耶。
答曰。或结未来。彼结不当系耶。乃至广作
四句。云何结在未来。彼结不当系耶。答曰。诸
未来结。已断已知已灭已吐。于彼断结心。更
不退断者。是断智。知者是智知。灭者是数灭。
吐者断不解脱。得解脱。得作證。于彼断结
心。更不退者。不退法阿罗汉。未来三界见道
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更不复系。
所以者何。彼是不退法故。若是退法阿罗汉。
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
更不复系阿那含是不退法者。离无所有处
欲。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及修道所断八地
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更不复系。乃至离欲
界欲。未离初禅欲。三界见道所断。欲界修道
所断法。彼结已断。乃至已吐。更不复系。不退
法斯陀含。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及欲界修
道所断六种结。已断乃至已吐。更不复系。须
陀洹未来三界见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
更不复系。不退法凡夫。如菩萨等离无所有
处欲。八地见道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
更不复系。乃至离欲界欲。一地说亦如是。云
何结当系。彼结不在未来耶。答曰。诸结过去
卷三十二 第 235b 页 T28-02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5.png)
罗汉。三界过去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
彼结当系。退法阿那含。离无所有处欲过去
八地修道所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当系。
乃至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说亦如是。离无
所有处欲。退凡夫人。过去八地见道修道所
断结。已断乃至已吐。彼结当系。乃至离欲界
欲。未离初禅欲。说亦如上。云何结在未来。彼
结当系耶。答曰。诸未来结。已断乃至已吐。彼
结必退。广说如过去。云何结不在未来。彼结
不当系耶。答曰。诸结过去。已断乃至已吐。彼
结必不退。广说如未来。诸结现在。彼结今系
耶。答曰。若结现在彼结。今系诸结现在。彼得
亦现在。颇结今系。彼结非现在耶。答曰。有诸
过去未来结。诸过去未来结。得在现在。系
过去者。如大牛行法。现在者。如犊子行法。
所可用道断欲界结退。彼道时还得彼结得
不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无
有退法。如毗婆阇婆提。以现喻故。而作是
说。今现见瓶破。唯有破瓦。不可还作瓶。
如是阿罗汉。以金刚喻定。破诸烦恼。令无
有馀。不可还成烦恼性。亦如烧木为灰。更
无木用。如是阿罗汉。以智慧火。烧诸烦恼。
更无烦恼用。以是现喻故。言无退法。为断如
是说者意。亦明退法有实体。若言无退法。则
违佛经。佛经说有二种阿罗汉。一退法。二不
退法。复违馀经。如说有五因缘。时解脱阿罗
汉退。云何为五。一营事。二多诵。三和斗诤。
四远行。五长病。复违馀经。如说。尊者瞿醯
迦。得阿罗汉。是时解脱。六反退失阿罗汉果。
卷三十二 第 235c 页 T28-02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5.png)
无如是过故。说退法实有定体。
问曰。若退法实有定体者。毗婆阇婆提。说现
喻。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须通。所以者何。此
非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不可以世间现事过
贤圣法。贤圣法异。世间法异。若欲必通。有何
意耶。答曰。应说喻过。若喻有过。义亦有过。
如瓶破时。有馀碎瓦。阿罗汉诸结断时。为有
馀结。为无有耶。若有馀结。是名有结。不名阿
罗汉。若无馀结。义异喻异。犹如烧木有馀灰
在。如是阿罗汉诸结尽时为有馀结。为无馀
结。若有馀结。不名阿罗汉。若无馀结。义异喻
异。然木无烧义。木微尘与火微尘作因已灭。
火微尘与灰微尘作因已灭。是故作如是说。
木是灰因。灰因木生。作烧木想。烧木已有馀
灰。非无所有。是故喻不似义。如是阿罗汉烦
恼尽时。非无本性。在过去未来世中。有相有
实体。若与结相违。诸善功德。在彼身中。未生
之时。名结不断。若与结相违诸善功德。在彼
身中出生之时。彼结名断。如是修圣道时。不
令结体使无本性。如是圣道。是希有事。能令
阿罗汉断一切结不令此结非无本性。是故
尊者瞿沙。作如是说。烦恼不在身中行故名
断。如提婆达多。不在舍中。非无提婆达多性。
彼亦如是。
问曰。毗婆阇婆提。云何通育多婆提所引经
耶。答曰。彼作是说。阿罗汉退道不退果。所以
者何。果是无为法故。问曰。若然者。虽不退
果。而退于道。退于道非是退耶。若退无学道
卷三十二 第 236a 页 T28-02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6.png)
果。若不得者。便有大过。退无学道。不得学
道。是时应是凡夫。毗婆阇婆提。复作是说。使
是缠种子。使不与心相应。缠与心相应。使能
生缠。缠若现在前名退。阿罗汉诸使已断故。
不能生缠。云何起缠现在前而退耶。是故彼
作是说。言无退法。如是说者好。彼作是说。言
无退法者。是无知果。闇果。愚果。不勤方便
果。而退法有相有实体。是故为止他义。乃至
欲显己义故。而作此论。
问曰。退法体性是何。答曰。是不成就性。不隐
没无记。心不相应行阴摄。在如是法中。如说。
如是等诸法。名心不相应行。退异退法异。退
者。是不成就性。如上说。退法是不善法。及隐
没无记法。亦如破僧异。破僧罪异。破僧是不
和合性。是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阴摄。破
僧罪是妄语僧。成就不和合破僧人成就罪。
如是退异退法异。广说如上。复有说者。若起
使若起缠现在前。是退性。若然者。退法性是
染污。复有说者。若法随顺退法是退性。若作
是说。一切诸法。尽是退性。所以者何。一切诸
法。随顺退性故。尊者浮陀提婆。作如是说。退
无体性。所以者何。行者本有如是诸善功德。
于彼法退失堕落。如人为贼所劫财物。有人
问言。汝失财物。体性是何彼答言。无有体
性。本有财物。贼劫之去。复有何性。犹如有
一人劫衣去。他人问言。汝今失衣。体性是何。
彼答言无有体性。所以者何。本有此衣。人劫
之去。当有何性。犹如有一人裂其衣。他人问
卷三十二 第 236b 页 T28-02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6.png)
以者何。衣本是完。他人裂破。当有何性。彼
亦如是。评曰。应如上说。退体性是不成就
性。乃至广说。
问曰。为退已烦恼现在前。为烦恼现在前
退耶。若烦恼现在前退者。波伽罗那说云何
通。如说。以三事故。起欲爱结。一不断不知欲
爱使。二起欲爱具现在前。三不正观。若烦恼
现在前退者。此经云何通。如说。有五因缘。时
解脱阿罗汉退。若烦恼现在前退者。定犍度
说云何通。如说。以非学非无学心退。生学法
得。云何是阿罗汉。起烦恼心现在前。何等心
次第起烦恼心。若当退已起烦恼者。施设经
说云何通。如说或时心远。或时心刚强。以远
以刚强故。或时起无色界三缠现在前。谓爱
慢无明然多起慢缠。若彼人于无色界。三缠
起一一现在前。是人名于无色界欲尽退住色
界欲尽中。识身经说复云何通。犹如有一起
无色界染污心现在前。是时名舍何善根何善
根相续耶。答曰。舍无学善根学善根相续。退
无学心。住于学心。波伽罗那经说云何通。如
说云何退法。不善隐没无记法。住何等心。
烦恼现在前。答曰。应作是论。或有说者。起烦
恼现在前退。如是后说善通。波伽罗那说云
何通。答曰。此为说烦恼不断者。或有已断烦
恼起烦恼现在前。或有未断烦恼起烦恼现在
前。此中说烦恼未断现在前者。或有染污心
次第起烦恼现在前。或有不染污心次第起烦
恼现在前。此中说染污心次第起烦恼现在前
卷三十二 第 236c 页 T28-02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6.png)
前。此中说不退烦恼现在前者。复次此中说
能起满足烦恼者。以三事故。众生起于烦恼。
一以因力。二以境界力。三以方便力。如说不
断不知欲爱使者。是说因力。起欲爱具现在
前者。是说境界力。不正观者。是说方便力。复
次不同外道故。作如是说外道说以境界故
烦恼生。若境界坏则无烦恼。为止如是意故。
彼尊者说因不正观故烦恼生。佛经云何通。
有五因缘。时解脱阿罗汉退。答曰。此中说退
具名退。馀经亦说。以馀法具故说名馀法。此
亦如是。以退具故名退法。定犍度说云何
通。答曰。此中说根退。不说果退。云何阿罗汉
起烦恼心。答曰。阿罗汉起烦恼现在前。若起
烦恼现在前。便非阿罗汉如凡夫人。起无漏
法现在前。若起无漏法现在前。便非凡夫。学
人起无学法现在前。若起无学法现在前。便
非学人。何等心次第起烦恼心现在前。答曰。
毕竟离非想非非想处欲。还起非想非非想
处结便退。彼结次第善心后生。若非毕竟离
欲者。起非想非非想处结退。彼次第。或起善
心。或起染污心。乃至离初禅欲。说亦如是。永
断欲界退时。二种心次第生烦恼。谓善心不
隐没无记心。若不都离欲界欲。三种心次第
生烦恼。谓善染污不隐没无记心。复有说者。
退后烦恼现在前。前所说善通。施设经识身
经说云何通。答曰。此说不知不觉。而作是说。
先退不知不觉。后烦恼起时。乃知乃觉我今
退。犹如比丘诵四阿含。不讽诵故。而便忘失。
卷三十二 第 237a 页 T28-02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7.png)
忘失。诵不得故。而知忘失。彼亦如是。波伽罗
那经说。复云何通。答曰。此说减损善法。远于
善法。若烦恼数数现在前时。远于善法。住何
等心起烦恼现在前。答曰。住不隐没无记心。
若威仪。若工巧。非报心。所以者何。报心羸劣
故。
问曰。羸劣心不能随顺退法耶。答曰。于出要
分中心羸劣。烦恼分中心炽盛。是时乃退报
心。于二种心中。俱是羸劣。评曰。住威仪功
巧报心中尽退。谓欲界不隐没无记心。与三
界烦恼心相妨。彼心若现在前时。三界烦恼。
不得现在前退。或有与欲色界烦恼相妨。不
与无色界烦恼相妨。彼心现在前时。欲色界
烦恼不得现在前。若退者。起无色界烦恼现
在前。或有与欲界烦恼相妨。不与色无色界
烦恼相妨。彼心若现在前。欲界烦恼。不得现
在前退。若退者起色无色界烦恼乃退。或有
不与三界烦恼相妨者。彼心若现在前时。三
界烦恼。展转现在前。若不得净禅净无色得
者。谓现前行得。彼不能以色无色界烦恼现
前退。若退者起欲界烦恼退。若得净禅得者。
谓现前行得。不得净无色定。彼不能起无色
界烦恼退。若退者起欲界烦恼退。若得净禅
净无色。若得者。谓现前行得。若退者。能起
三界烦恼。展转现在前。
问曰。退时为住意地退。为住五识身退耶。答
曰。住意地退。非五识身。问曰。若住意地非五
识身者。优陀延王因缘云何通。曾闻。优陀延
卷三十二 第 237b 页 T28-02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7.png)
子。纯与女人五乐自娱。其音清妙。烧众名香。
时诸婇女或有裸形而起舞者。尔时有五百
仙人。以神足力。飞腾虚空。经过彼处。时诸仙
人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便失神足。犹无
翼鸟。堕彼林中。时王见之。而问言。汝等是
谁。诸仙答言。我是仙人。王复问言。诸贤。汝
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答言。不得。乃至问言。
汝得初禅耶。答言。曾得而今已失。时王瞋恚
作如是言。有欲之人。见我宫人婇女。非其所
以。便拔利剑。断五百仙人手足。彼诸仙人。或
有住眼识退者。或有住耳识退者。或有住鼻
识退者。忧陀罗摩子因缘。复云何通。曾闻
忧陀罗摩子有王。常施其食。若食时至。以
神足力。犹如雁王。飞腾虚空。诣于王宫。时王
即时躬自迎。抱坐金床上。以诸仙人所食之
味。而供养之。时彼仙人。饭食已竟。除器澡
漱。说偈咒愿。飞空而去。是王后时以国事故。
欲诣馀处。作是念。若我行后。无人如我常法
给事仙人。仙人性躁。或起瞋恚而咒咀我。或
失王位。或断我命。便问其女。作如是言。仙人
若来如我常法。汝能供养不。女答言能。时
王重约敕女。尽心奉养。然后乃行。营理
国事。后日食时。仙人从空飞行而来。时王
女。如父王法。躬身迎抱坐金床上。王女身
体细软。仙人离欲。而复鲜薄。相触女时。退失
神足。饭食讫除器澡漱。说偈咒愿。欲飞空去
而不能飞。时王宫中。有后园林。即入其中。欲
修神足。耳闻象马车乘之声而不得修。时彼
卷三十二 第 237c 页 T28-02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7.png)
等当得亲近礼足。尔时仙人。聪明黠慧。善知
方便。语王女言。汝今宣告城中人民。今日大
仙。当从王宫步行而出。汝等人民。所应作者
皆悉作之。时彼王女如其所敕。即便宣告城
中人民。是时人民。即时除去城中街陌瓦砾
粪秽。悬诸幡盖烧众名香。散种种华。严饰鲜
洁。犹如天城。是时仙人步行而出。去城不远
入林树间。欲修神足。闻众鸟声。修不能得。便
舍林树。复诣河边。以其本法欲修神足。复闻
水中鱼鳖回转之声。而不得修。便上山上作
是思惟。我今所以退失善法。皆由众生。凡我
所有善法净行苦行。使我当作如是众生。能
害世间所有地行飞行水性众生。无免我者。
发是恶誓愿已。离八地欲生非想非非想有顶
处。开甘露门。寂静田中。八万劫中。处闲静乐。
业报尽已。还生此间答波树林昙摩阿兰若
处。作著翅狸。身广五十由旬。两翅各广五十
由旬。其身量百五十由旬。以此大身。杀害空
行水陆众生无得免者。身坏命终。生阿毗地
狱。如是等住身识时退。帝释因缘复云何通。
曾闻佛未出世时。天帝释常往诣提波延那
仙人所听法。帝释后时。乘宝饰车。欲诣仙人。
是时帝释阿修罗女。舍芝夫人。作是念。今者
帝释。舍我欲诣。诸馀婇女即隐其形上车上。
帝释不知乘。到仙人所。顾视见之。而问言。汝
何故来。仙人今者。不欲眼见女人。汝可还宫。
尔时舍芝不欲还去。帝释以莲华茎打。时舍
芝夫人。以女人软美之音。而谢帝释。仙人闻
卷三十二 第 238a 页 T28-023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238.png)
落地。如是等住耳识而退。若住意识。不住五
识退者。如是等诸因缘云何通。答曰。如是等
说。皆先依五识生于意识。然后乃退。尊者僧
伽婆修。作如是说。住五识身亦退。所以者何。
眼见色能生烦恼。乃至身触触能生烦恼。以
其对治羸劣故。眼见色便退。乃至身触触便
退。评曰。应作是说。住意地退。不住五识。所
以者何。意地有六事。不与五识共。一退。二离
欲。三死。四生。五断善根。六还令相续。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