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3b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杂揵度无惭愧品下

一切掉尽悔相应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3c 页 T28-0143.png
此论。答曰。世尊说掉与悔作一盖。或谓掉外
无悔悔外无掉。欲说悔外有掉掉外有悔。决
定义故。而作此论。

一切掉尽悔相应耶。乃至广说作四句。云何
掉不与悔相应。答曰非悔时心不休不息。乃
至广说。彼是何耶。答曰。一切色无色界掉。欲
界见道所断。四种掉。修道所断。五识身掉。意
识地欲恚慢悭嫉相应掉。如是等掉。不与悔
相应。所以者何。彼品中无悔故。云何悔不与
掉相应。答曰。不染污心悔。乃至广说。彼是
何耶。如比丘畏戒故悔。若不自举。若使人举。
露地卧具。若自闭若使人闭。大小行处门。若
为作福悔。何者是耶。有悔因不善悔亦不善。
有悔不善因善。有悔因善悔亦善。有悔善因
不善。有悔因不善悔亦不善者。犹如有一作
恶悔我所作恶少应当益作。有悔不善因善
者。犹如有一作善后悔我何故作此善耶。如
彼居士施辟支佛食。后便悔言。我宁以此食
与奴婢作人何用施是人为。有悔因善悔亦善
者。犹如有一作善后悔便悔言我作善少应当
益作。如尊者阿尼卢头。作如是言。我若知此
大德有如是威神者。我当益施其食。有悔善
因不善者。犹如有一于戒不犯我作如是事
非是善好。如不举露地敷具如是等戒是也。
此四种中。悔善因善。悔善因不善。是悔不与
掉相应。云何掉与悔相应。谓染污心悔是也。
乃至广说。问曰。何故问掉应悔。而答悔应掉
耶。答曰。此文应如是说。云何掉应悔。若心悔
时。不休不息。乃至广说。而无说者。有何意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4a 页 T28-0144.png
耶。答曰。此说染污心悔。应于掉时。诸馀染污
心。唯掉相应。不与悔相应。复有说者。悔之
与掉。体俱是盖。应作是问。云何掉与悔相应。
悔云何与掉相应。云何掉不与悔相应。悔不
与掉相应。除上尔所事。诸法已立名已称说
者。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立名未称说者。作
第四句。一切睡眠相应耶。乃至广说。问曰。
何故作此论。答曰。世尊说。睡与眠作一盖。或
谓睡外无眠。眠外无睡。今欲说睡外有眠。眠
外有睡。决定义故。而作此论。

一切睡眠相应耶。乃至广作四句。云何睡不
与眠相应。若身未动时。身重是说五识身睡。
心重是说意识身睡。身心瞪瞢等馀句亦如
是。彼是何耶。一切色无色界睡。欲界不眠时
睡。是谓睡不与眠相应。云何眠不与睡相应。
不染污心眠梦。身动心不散心不行。五识在
意。识中眠。不污染心者。善心不隐没无记
心。是名眠不与睡相应。云何睡与眠相应。答
曰。染污心眠梦。乃至广说。馀句答馀句如
上掉悔中说。

眠当言善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此因论生论。先说不染污心眠梦。乃至广
说。不说眠是善不善无记。彼中不说者。今欲
说故。而作此论。

眠当言善耶。乃至广说。答曰。眠或善不善无
记。云何善。善心眠梦。是谓善。问曰。为是生
得善心眠梦。为是方便善心眠梦耶。答曰。生
得善。非方便善。问曰。何等众生善心中眠耶。
答曰。不眠时。多修行善者。以多修行善故眠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4b 页 T28-0144.png
时亦善。如行者不眠时念其境界耶。念境界
而眠。眠中还见本境界。诵经施主亦如是。如
是众生善心眠。何等众生不善心眠耶。答曰。
不眠时多作恶行者。如屠儿猎师昼作不善。
眠梦亦然。如屠猎师盗贼淫人亦如是。如是
等众生不善心眠。何等众生无记心眠耶。答
曰。不眠时。多作无记行。亦无记心眠。还见
无记事报。无记心中亦眠。威仪工巧心亦眠。
还作威仪工巧事。身见边见隐没无记心亦
眠。如本有阴。多修行善不善无记。善不善无
记心而死不眠时。多行善不善无记。眠时亦
善不善无记心而眠。

眠中所作善增益。当言回耶。乃至广说。问曰。
何故作此论。答曰。前说善心眠。乃至广说。不
说眠所作善增益当言回耶不回耶。彼中不
说者。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眠中所作善增益当言回耶。乃至广说。或有
说。得是增益。或有说。生是增益。云何说得是
增益耶。如定揵度说。以何等故。凡夫人退时。
见道修道所断烦恼增益。世尊弟子退时。唯
修道所断烦恼增益。云何说生是增益。如施
设经说。凡夫人若生欲界爱。必生五法。何谓
为五。一欲界爱。二欲界爱增益。三无明。四无
明增益五掉。此中说善不善思。得爱不爱果。
说名增益。彼增益。为生爱果。为生不爱果耶。
答曰。若善生爱果。若不善生不爱果。云何善
增益。如眠梦时施与。如人常行布施。彼眠梦
时。亦行是事。若好行多闻。彼眠梦时。亦行是
事。读修多罗阿毗昙持戒善亦如是。若好修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4c 页 T28-0144.png
定。彼眠梦时。亦行是事。如修不净等善眠。是
名善增益。云何不善增益。若好恶事。彼眠梦
时。亦行是事。如猎师屠儿梦作杀事。贼取他
财。淫人犯他女色。是名不善增益。云何非善
增益。非不善增益。如人好行威仪工巧事。彼
眠梦时。亦行是事。如行者梦作农夫种植。
如铜铁师等梦作铜铁等物。

问曰。若眠时所作善增益者。何以佛说愚人
眠时无有果报。答曰。如不眠人。能作田种等
作。以眠故不作。佛说是人言无果报。如不眠
人。能读诵经。能修不净等善根。能生念处。能
生煖等达分善根。能得须陀洹果斯陀含阿
那含阿罗汉果。以眠故不得如是等果报。是
故佛说愚人眠时无有果报。尊者和须蜜说
曰以眠时得果少故。佛说无果。

佛经中说。宁当眠莫起恶觉。问曰。若眠不善
增益者。何故佛说宁当眠不起恶觉耶。答曰。
以不眠时数数多起恶觉故。眠时则少。以是
事故。佛说宁当眠不起恶觉。

问曰。眠时能作生处造业不耶。答曰。或有说
者。能作恶道生处造业。如婆罗地迦虫曲蝉
虫等。受此微怯弱之身是也。

梦名何法。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先说梦所作事。未说梦体。今欲说故而作
此论。复次佛经说。我为菩萨时。梦见五事。波
斯匿王梦见十事。如难陀迦母优婆斯。白佛
言。我夫命过。为我现梦。馀经说偈。

「 梦中共人会
 寤已便不见
 一切所有物
 死已亦不见」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5a 页 T28-0145.png

馀经亦说。汝等当舍如梦之法。云何如梦法。
五阴是也。乃至广说。佛经虽处处说梦而不
分别。佛经是此论所为根本。彼中不说者。今
欲说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譬喻者说梦。非
实有法。彼以何故。作如是说。答曰。以世现
事故。作如是说。如人梦中饮食饱足。诸根增
益寤已饥渴。梦中梦作五乐。寤已都不复
见。梦四种兵而自围绕。寤已独己。以是事故。
梦非实有。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梦是实有
法故。而作此论。

梦名何法。答曰。眠时心心数法。随其所缘。寤
已不忘向他人说我梦见如是事。是名为梦。
问曰。如梦所见事。寤已不忆。设忆不向他人
说为是梦不。答曰。此亦是梦。此中所说。是
满足梦。满足梦者。梦中所见。寤已不忘。亦
向他人说者是也。

问曰。梦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意。所以者
何以意力故心心数法生。复有说者。梦体性
是心心数法。所以者何。如经本说。心心数法
随其所缘。复有说者。心心数法境。是梦体性。
所以者何。如经本说。心心数法随其所缘。复
有说者。梦体性是五阴。

问曰。何处有梦耶。答曰。欲界非色无色界。或
有说者。欲界不尽有梦。如地狱众生。所以者
何。以苦痛所逼故不得眠。复有说者。地狱亦
有眠时。所以者何。如说活地狱中。或时有冷
风来。如是唱言。众生活。众生活。时诸众生即
便还活。冷风吹故暂时得眠。以是事故。知地
狱中亦有眠梦。畜生饿鬼人亦有眠梦。问曰。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5b 页 T28-0145.png
何等人有梦耶。答曰。凡夫圣人俱梦。圣人从
须陀洹至辟支佛尽梦。唯有诸佛不梦。所以
者何。唯有诸佛。无有疑故。亦离一切无巧便
习气故。问曰。梦中所见。为是所更事为非所
更事耶。答曰。是所更事。非不所更事。问曰。
若然者。梦见人有角。何处曾见有角人耶。答
曰。此是乱想故。异处见人。异处见角。以乱想
故。言是一处见人有角。复有说者。大海中有
人形虫。头上有角。以曾见故。今亦梦见。问
曰。如菩萨梦见五事。为于何处曾见是事耶。
答曰。所更有二种。一者曾见。二者曾闻。菩
萨所梦是曾闻。于何处闻。过去诸佛。为诸弟
子说此五梦。菩萨于彼而得闻之。以曾闻故
今亦梦见。问曰。谁现此梦耶。答曰。或有说
者。是诸鬼神。为现吉不吉事。尊者和须蜜说
曰。以五事故现梦。如偈说。

「 以疑心分别
 觉习因现事
 非人来相语
 因此五见梦」


医方说。有七事故梦。如偈说。

「 或所更闻见
 所求亦分别
 觉习及诸患
 因此七见梦」


问曰。如现在意识不能见色等。云何言梦是
意地而能见色等耶。答曰。以见吉不吉相故
言见。诸仙人说梦亦如是。尊者佛陀提婆说
曰。眠时五识不现在前。不能见色等。如难陀
迦母优婆斯所梦。以眠势衰微。是以能见色
等。问曰。梦所念事多。第四禅地宿命智所念
事多耶。答曰。梦所念事多。非第四禅地宿命
智所念事多。以是事故。而作是说。颇不入禅。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5c 页 T28-0145.png
不起通现在前。能忆念阿僧祇劫事不。答曰
有。谓梦中所念是也。

仙人所说梦书。若人梦见如是事。当有如是
果。问曰。如知未来世事。是愿智境界。彼不
得愿智。何由能知耶。答曰。以过去现在事。比
未来世事故能知。如诸仙曾有如是梦有如
是果。今有如是梦。亦当有如是果。如此皆以
比相故知。

如经说。当舍如梦等法。云何是如梦等法。答
曰。五阴等是也。问曰。以何等故。说五阴如
梦。答曰。以不适人意。暂有不经久故。说阴如
梦。问曰。于何处眠耶。答曰。如经先说。五道
中有眠。中阴中亦眠。在母胎诸根具者亦眠。
乃至佛世尊亦眠。问曰。如萨遮尼揵所说。若
人眠者。其人亦愚所以者何。以是盖故。此云
何通。答曰。非一切眠尽是盖。有眠是盖。有眠
非盖。眠非盖者。佛起现在前。欲调适身故。眠
是盖者。佛不起现在前。所以者何。已离一切
愚故有五盖。五盖摄一切盖耶。乃至广说。问
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佛经说五盖。或谓唯五
盖更无馀盖。欲明五盖外更有无明盖故。而
作此论。五盖摄一切盖一切盖摄五盖耶。答
曰。一切盖摄五盖非五盖摄一切盖。乃至广
说。五盖者所说者是也。一切盖者第六无明
盖是也。彼一切盖能摄五盖。以多故。五不摄
一切。以有馀故。如以大器覆小器则遍。小器
覆大器则不遍。彼亦如是。一切摄五。非五摄
一切。不摄何等。谓无明盖。

佛说无明覆爱结系愚小得此身聪明亦然。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6a 页 T28-0146.png
问曰。如无明是盖亦是结。爱亦是盖亦是结。
何以唯说无明覆不说爱覆耶。答曰。或有说
者。欲现种种文种种说故。若有种种文义则
易解。复有说者。盖义是覆义。更无有结覆众
生慧眼如无明者。系义是结义。更无有结系
于众生如爱结者。犹如一人有二怨家。一缚
其手足。二以土坌其目。是人被缚无目。不能
有所至。如是无明覆众生慧眼。爱结系之。不
能起向涅槃。以是事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
以无明覆爱结系故。不善法得生。是中应说。
一名伊利摩。二名摩舍输贼。尊者佛陀罗测
说曰。此现二门。乃至广说。如说。无明覆爱结
系。说爱结覆无明系亦如是。以是故。欲现
二门义。乃至广说。问曰。以何等故。不说无明
盖在五盖中耶。答曰。覆义是盖义。此五法覆
势用等无明覆势用偏多。如一无明盖覆势
用胜于五盖所覆势用。复有说者。以无明体
重故不立无明盖。在五盖中。

诸盖尽覆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先解经中五盖所不摄无明盖。今欲说阿
毗昙义一切烦恼尽是盖。所以者何。一切烦
恼尽覆此身中故。以是事故。尊者迦旃延子。
作如是问。诸盖覆耶。乃至广作四句。云何是
盖非覆。过去未来五盖是也。所以者何。以是
盖相故言盖。过去盖所作已竟。未来盖所作
未生。故不名为覆。云何覆非盖。除五盖诸馀
烦恼现在前。何者是耶谓色无色界一切结。
欲界系诸见慢无明盖所不摄。诸缠现在前
时是也。云何盖亦覆。五盖展转现在前。若不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6b 页 T28-0146.png
眠欲爱盖现在前时。三盖现在前。谓欲爱睡
掉盖。眠时有四。即增眠盖。瞋恚痴悔说亦
如是。不眠睡盖现在前时。二盖现在前。谓睡
掉盖。眠时三盖现在前。即增眠是也。云何非
盖非覆。除上尔所事。诸法已立名已称说者。
作第一第二第三句。未立名未称说者作第
四句。何者是耶。行阴作四句。在三世五盖。现
在烦恼五盖所不摄者。如是法。作第一第二
第三句。诸馀相应不相应行阴全四阴无为
法。如是等法。作第四句。问曰。如过去烦恼覆
过去法。未来烦恼覆未来法。现在烦恼覆现
在法。何以故但说现在烦恼是覆。不说过去
未来耶。答曰。或有说者。若说现在。当知亦说
过去未来。复有说者。现在烦恼。能障圣道。过
去未来烦恼。不能障圣道。复有说者。现在烦
恼。能取依果报果。非过去未来。复有说者。现
在烦恼能取果与果。非过去未来。复有说者。
现在烦恼现呵责。染污此身堕不是处。非过
去未来。复有说者。现在烦恼能生世愚及缘
中愚。复有说者。现在烦恼。有所作。复有说
者。现在烦恼障碍所依所行所缘。复有说者。
或有为法。或有为人。若为法而言。过去法为
过去烦恼所覆。未来现在法为未来现在烦
恼所覆。若为人而言。则现在烦恼名覆人。如
世人言。谁为烦恼所覆。谓不得解脱人为烦
恼所覆。现在阴界入假名为人。过去未来阴
界入假名为法。以是事故。现在烦恼名覆。非
过去未来也。

一切欲界系无明使。尽不善耶。乃至广说。问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6c 页 T28-0146.png
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一切结使尽是
不善。如譬喻者作如是说。一切烦恼尽是不
善。所以者何。无巧便故欲止如是说者意。亦
欲说欲界身见边见及相应无明色无色界一
切结尽是无记故。复有说者。一切欲界烦恼。
尽是不善。一切色无色界烦恼。尽是无记。
今欲现欲界身见边见及相应无明亦是无
记。以是事故。欲止他义显于己义。亦欲说法
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一切欲界系无明使尽不善耶。答曰。诸不善
者。尽欲界系无明使。颇有欲界无明使非不
善耶。答曰有。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无明使是
也。问曰。何故欲界身见边见相应无明非不
善耶。答曰。若体是无惭无愧。与无惭无愧相
应。从无惭无愧生。是无惭无愧依果者是不
善。彼与此相违故非不善。复次此法非一向
坏于期心。云何非一向坏于期心耶。答曰。体
非无惭愧等故。复次此法不妨布施持戒修
定等故。所以者何。计我见者。为我乐故行于
布施。为我生善道故行于持戒。为我得解脱
故而修于定。边见随身见后生。彼相应无明
亦尔。复次此二见。于自法中愚不逼切他。所
以者何。我见者。不如是说眼能见色是可见。
作如是说。我能见我所是可见。乃至意知法
说亦如是。此见未曾逼切于他。边见随身见
后生故。相应无明亦尔。复次以此见不能生
报故。尊者和须蜜作如是说。何故身见边见
是无记耶。答曰。以不能生身口粗业故。问
曰。不善烦恼亦有不能生身口粗业者。可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7a 页 T28-0147.png
无记耶。答曰。现在虽不起后增益时。能起身
口粗业。身见边见终不能起。复次此见不能
令众生堕于恶道。问曰。不善烦恼亦有不能
令众生堕恶道者。可是无记耶。答曰。不善烦
恼后增长时。能令众生堕于恶道。身见边见
终不能令众生堕恶道故。复次此见不能生
不爱果故。问曰。若能得未来有。即是生不爱
果。世尊亦说。比丘我不称美乃至弹指顷生
未来有者。所以者何。有皆是苦故。边见随身
见后生。相应无明亦尔。尊者佛陀提婆说曰。
此二见是颠倒。能生诸烦恼。非安隐法故是
不善。若当身见非是不善者谁是不善。世尊
亦说。比丘若无明是不善。边见随身见后生。
相应无明亦尔。

一切色无色界无明使尽无记耶。答曰。一切
色无色界无明使尽是无记。广说如经本。问
曰。何故色无色界烦恼是无记耶。答曰。若体
是无惭无愧。乃至是无惭无愧依果者是不
善。色无色界烦恼。与此相违故非不善。复次
此诸烦恼不一向坏期心。如上所说。复次以
不能生报故。如是因论生论。以何等故。彼诸
烦恼不能生报。答曰。此诸烦恼。为四支五支
三昧所制持故。犹如毒蛇为咒所持不能螫
人。彼亦如是。复次彼无报器故。若当色无色
界烦恼当生报者。应生何报。必生苦报。苦报
在欲界。不可以色无色界行欲界中受报。复
次彼烦恼。非一向受于颠倒。亦少有所因。如
色无色界邪见谤苦。彼有少乐故。亦有少胜
见取见第一。亦有少净戒取见净。如色界道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7b 页 T28-0147.png
能净欲界。色无色界道。能净色无色界道。能
净无色界。尊者和须蜜说曰以何等故。色无
色界烦恼是无记。答言。不能生身口粗业。
广说如上。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当色无色
界烦恼非是不善者。谁是不善。世尊亦说烦
恼生业。一切见苦集所断无明使。尽是一切
遍耶。问曰。何故作此论。答应如上一切遍
因中说。一切见苦集所断无明使。尽是一切
遍使耶。答曰。诸一切遍。尽是见苦集所断无
明使。颇见苦集所断无明使非一切遍耶。答
曰有。非一切遍使相应无明。何者是耶。欲恚
慢等相应无明。随相而说。

云何不共无明使。答曰。不说苦于苦不忍不
可。馀谛亦尔。此心一向愚。一向劣。一向痴。
是故说不共无明。问曰。若然者。云何非是邪
见耶。答曰。邪见谤言无苦。此不欲忍苦。犹如
宿食不消憎于乳食。彼亦如是。或有说者。
上已说体。所行云何。答曰。无知黑闇愚痴是
也。复有说者。先说所行。如不说苦于苦不忍
不可是也。问曰。若然者。波伽罗那经所说云
何通。如说云何无明使所使。答言若无知黑
闇愚痴是也。答曰。彼说无明所行不尽有烦
恼所行彼中不说。复有说者。不说苦等。是说
无明所缘。

问曰。云何是不共义耶。答曰。罽宾沙门作如
是说。不与缘四谛烦恼相应故名不共。复有
说者。此使缘于四谛。唯是凡夫所行故名不
共。尊者婆已说曰。不共馀烦恼故名不共。所
以者何。以远离烦恼所行各异不待烦恼而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7c 页 T28-0147.png
生故名不共。尊者婆摩勒说曰。与烦恼别异
不共一意故名不共。复有说者。与烦恼别异
不共方便故名不共。问曰。不共无明。为是五
种所断。为是见道所断耶。若是见道所断者。
识身经所说云何通。如说彼是修道所断。不
共无明相应心。若是五种者。此中何以不说
耶。答曰。或有说者。见道所断。问曰。若然者。识
身经所说云何通。答曰。此文应如是说。彼是
修道所断。无明使相应心。应作是说。而不说
者有何意。答曰。识身经所说。不说不共无明
使。若以自功力不因他生者。是不共无明。彼
虽不与烦恼相应。不以自功力因他而生。是
故不是不共。复有说者是五种断。问曰。此中
何以不说耶。答曰。或有说者。若无明缘四谛。
不与馀使相应故名不共。修道所断无明。有
不与烦恼相应者。不缘四谛。复有说者。若不
与诸使相应。唯凡夫所行者。是中则说彼修
道所断。虽有不与烦恼相应。而是凡夫圣人
所行。是故不说。问曰。修道所断不共无明使
何等心边可得耶。答曰。欲界十小烦恼大地。
色界初禅地谄放逸。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
处放逸俱者是也。问曰。于何时现在前行耶。
答曰。若人起正见。若人起见。心疲劳已。或时
起如是等不共无明不共无明不说苦。乃至
广说。问曰。如一切心中尽有慧。何以说不忍
可苦耶。答曰。为无明所蔽故彼慧不明不了。
颇有使不为俱使所使耶。答曰有。缘使已断
不共无明使是也。颇有使不为使所使耶。答
曰有。即前者是也。颇有使不能使耶。答曰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8a 页 T28-0148.png
有。无漏缘不共无明使是也。云何不共掉缠
耶。答曰。无不共掉缠。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为止人疑故。如有不与烦恼相应不共无
明使亦谓有不共掉缠为止如是疑意故。答
曰无不共掉缠。所以者何一切染污心中。尽
有无明使。复次如有不与烦恼相应不共无
明使。亦谓有不与缠相应不共掉缠。为断如
是疑意。答言。无不共掉缠。所以者何。一切
染污心有睡掉故。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如睡掉通三界五种断。六识身一切染
污心可得。何故不问睡。但问掉耶。答曰。或有
说者。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以
掉多放逸过生诸罪咎故。以多过患故波伽
罗那经。立掉为烦恼大地。此经本中问。云何
不共掉缠。亦立为上分结。施设经亦说。凡夫
起欲爱使时。五法现在前。谓欲爱使欲爱使
增益。无明使。无明使增益。掉睡无如上等过
故不问。复次掉能发动四支五支定觉心。睡
随顺三昧。与三昧相似若睡现在前时。如入
禅者。复次睡为无明所蔽。似无明所行。愚小
不猛利。掉不与无明相似猛利。是故问掉不
问于睡。复次睡依于无明。若说无明。当知已
说睡复有说者。修善时掉能令远善退失。令
人心退故。发动睡则不尔复有说者。掉能令
三昧中心心数法散乱。亦于所缘事移动睡
则不尔。复有说者。亦应问睡。此文应如是说
云何不共睡缠答言。无不共睡缠。而不说
者。当知此说有馀。复有说者。若说掉当知亦
说睡。所以者何。一切处共俱故。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8b 页 T28-0148.png

**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色法生住老无常。当言色耶。乃至广说。此章
及解章义。是中应广说优婆提舍。问曰。何
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说。告诸比
丘。有三有为相。不解此经义趣故。诸家作种
种异说。其义不同。如譬喻者说。三有为相。无
有实体。所以者何。三有为相。是不相应行阴
所摄。不相应行阴。无有实体。欲止如是说者
意。亦明三有为相是实有法故。而作此论。复
有说者。言此法是无为法。如毗婆阇婆提。作
如是说。若此法是有为者。其性羸劣。以羸劣
故。不能生法住法灭法。无为有力。以有力故。
能令法生住灭。或有说。此二法是有为。一是
无为。如昙摩掘部作如是说。二是有为谓生
住。一是无为谓灭。若此是有为。其性羸劣。不
能灭法。以是无为故能灭法。为止如是说者
意。欲明此三法是有为故。复有说者。此法是
相应。为止如是说者意故。复有说者。为止即
彼法沙门意故。彼法沙门作如是说。色法生
住无常。即是色体。乃至识亦如是。为止如
是等说者意。欲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
故。而作此论。

色法生住老无常。当言色耶非色耶。答曰。当
言非色。问曰。非色入有二种。谓意入法入。
为意入所摄。为法入所摄耶。答曰。法入所摄
非色法。当言非色。即法入所摄。可见法。当言
不可见。不可见法。有十一入。除色入。彼非眼
入乃至意入所摄。是法入所摄。不可见法。当
言不可见。即法入所摄。有对法当言无对。无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8c 页 T28-0148.png
对是二入。谓意入法入。非意入所摄。是法入
所摄。无对法当言无对。即法入所摄。有漏法
当言即有漏。从是已后还与彼法相似。无漏
即无漏。有为即有为。以是义故。为止说有为
相是无为者意故。无为法无过去未来现在
当言即过去未来现在。问曰。何以过去法得
通三世。生住老无常唯过去耶。答曰。过去法
得与彼。不同一果。不共行。相离不相随。于彼
聚为非聚。如树皮离树。生等不尔。与彼同一
果。乃至广说。如过去者。未来现在说亦如是。
善不善无记。当言即善不善无记。三界系不
系。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不断。说亦如是。

云何老云何死云何无常。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先说真实义有为相。今欲说假名有为
相故。复有说者。先说刹那无常。今欲说一世
无常故作此论。云何为老。乃至广说。问曰。此
中何故不问生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
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若法于彼法无
增益。令彼法散坏者。是中则问。生于彼法。能
令增益炽盛。是故不问。复有说。若法能令
彼法相离相远。此中则问。生能令彼法相近
相随。是故不问。云何为老。答曰。发白零落身
体皮皱转转损减身形曲膢。气息损少。身生
黑点犹如彩画。扶杖而行。恒患颠伏。行步迟
微诸根渐损。转转衰熟。举身战掉是为老。云
何为死。答曰。诸行散灭是名为死。如说若死
即无常耶。云何死是无常。云何无常非死。答
曰。或有说者。最后命根灭一刹那。是名为死。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9a 页 T28-0149.png
亦名无常馀。时阴散灭。是名无常。不名为死。
复有说者。与最后命根俱灭五阴。是名为死。
亦名无常。馀时阴散灭。是名无常。不名为死。
复有说者。一生中命根散灭。是名为死。亦名
无常。馀阴散灭。是名无常。不名为死。复有
说者。一生中与命根俱五阴散失。是名为死。
亦名无常。馀阴散失。是名无常。不名为死。复
有说者。众生数阴散失。是名为死。亦名无常。
非众生数阴散失。是名无常。不名为死。问曰。
业力强无常力强耶。答曰。业力强非无常。业
是圣道。无常即无常。世尊。或说道是受。或说
是想。或说是思。或说是意。或说是灯明。或说
是信进念定慧。或说是筏是石是水是花。或
说是慈悲喜舍何处说道是受。如说我实觉
苦圣谛。何处说道是想。如说比丘修行广布
无常想能断欲爱。乃至广说。何处说是思。如
说有业无黑报无白报能尽业。何处说是意。
如偈说。

「 意能烧屋宅
 亦不染于缘
 谓佛天人师
 应受一切供」


何处说是灯明。如偈说。

「 汝起莫放逸
 以戒自调伏
 如是等灯明
 驰流不能灭」


何处说是信。如偈说。

「 信能度大河
 不放逸亦然
 精进除众苦
 慧能到解脱」


何处说精进。如说佛告阿难。精进能增长菩
提。何处说是念。如说佛告比丘。我说念过一
切处。我圣弟子。具足念力。守护。根门。则离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9b 页 T28-0149.png
不善法。能修善法。何处说是定。如说有定是
正道无定是邪道。有定心得解脱。非不定。如
是等是也。何处说是慧。如偈说。

「 慧为世间上
 趣向于至真
 若能正知此
 必尽于老死」


何处说是筏。如说比丘当知。筏者即八圣道。
何处说是石。如说比丘当知。此是正见大石
山。何处说是水。如说比丘当知。此八圣道。是
八味水。何处说是花。如说此七觉意花。何处
说是慈悲喜舍。如说修慈心三昧。得阿那含
果。悲喜舍亦如是。此中说道是业。是故说业
力彊非无常。业能灭过去未来现在行。其灭
是数灭。无常灭现在行。其灭是无常灭。或有
说无常力彊非业力。所以者何。业能灭过去
未来行。无常能灭彼业。若人能杀千人敌者。
是人名为二千人敌。彼亦如是是故无常力
强非业力。如我义者。业力彊非无常力。所以
者何。业能令过去未来现在行不行境界。无
常何所灭耶。复有说者。业名和合。无常名坏
和合。为业力强。无常力强。答曰。业力强非无
常力。所以者何。和合事难。坏和合易。复有说
者。无常力强非业力。所以者何。彼和合者。必
有别离。如我义。业力强非无常力。所以者何。
和合事难。坏和合易。如人作瓶时难坏瓶时
易。复有说者。若业能作五道受生处造业。是
业力强。非无常力。复有说者。无常力强非业
力。所以者何。彼业亦为无常所坏。如我义。业
力强非无常力。所以者何。法造时难坏时易。
此中亦应说瓶喻。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49c 页 T28-0149.png

世尊说三有为相。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为
止他义故。如譬喻者。不欲令一刹那中有三
有为相。彼作是说。若一刹那中。有三有为相
者。则一法一时。即生即老。即无常。问曰。若
然者。其义云何。答言。法初时名生。后时名
无常。此二中间名老。如是说者。则一刹那中。
无三有为相。此说不如实分别。所以者何。说
一生中相似法故。一生中。初生者名生。最后
者名无常。此二中间名老。若作是说者。则一
法无三相。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一法有三
相故。问曰。若一法有三相者。云何不一法一
时即生即老即无常耶。答曰。所作异故。所以
者何。法生时。生有所作。法灭时。老无常有所
作。以所作次第各异故。而无有过。是故为止
他义。欲显己义亦欲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
此论。此三有为相。有为法。有生有灭有住变。
云何有为法一刹那中。有生有灭有住变耶。
答曰。法起时生。生彼法。法灭时灭。灭彼法。
住变是老。老能熟彼法。问曰。若然者。法体是
变异者。云何法不舍自体耶。若不变异者。何
以说住变是老。答曰。应作是说。法体无变异。
问曰。何以说住变是老耶。答曰。此是老名老。
名为老亦名住变。复有说者。以其体不异故。
名不变异。所作异故。名为变异。所以者何。法
生时所作异。灭时所作异。云何生时所作异。
灭时所作异。答曰。法生时有力。有功能。有所
作法灭时。衰退散坏。以是义故。言有变异。复
有说者。法迅速故生。迅速迟微故灭。湿润
故生。萎枯故灭。复有说者。以经三世故变异。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0a 页 T28-0150.png
所以者何。过去法异未来现在法。

问曰。此相为是总相。为是别相耶。若是别相
者。云何一法而有四相。若是总相者。诸法各
自有相。云何是总相耶。答曰。或有说者。此
相是别相。问曰。若然者。云何一法而有四相。
答曰。此说自相。非如火热。是自相如受自有
生住灭受生住灭不能生乃至识。是故言自
相。诸法各各自有别相。如色是不久散坏。如
病如痈如疮如箭等。百四十种相。相有二种。
一者旧相。二是客相。生等于彼法。是客相非
是旧相。合聚他物相。本自体相亦如是。复有
说者。是总相。问曰。若然者。诸法各自相。云
何是总相耶。答曰。相似相。如一法有三相。
一切法亦有三相。复有说者。非别相亦非总
相。所以者何。非自体故非别相。各有相故非
总相。问曰。若此非总相非别相者。当言是何
法耶。答曰。此是诸法印帜。若法有此印帜是
有为。无印帜者是无为。如大人相非大人体。
若有此相者。名为大人。若无此相者。不名大
人。彼亦如是。评曰。不应作此说。说总相者
好。

问曰。法生时。除其自体。馀一切法。能生此法。
何故唯说能生生此法耶。答曰。法生时。馀
法虽有功。不名能生。唯生体能生。如女人产
时。诸馀女人。虽复佐助。不名为产。唯母名产。
彼亦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唯生能生彼法。
非馀法。所以者何。若无生者。则彼法不生。
问曰。若无馀法。彼法亦不生。复次若有生
彼法。生非无生。问曰。亦有馀法作缘使此法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0b 页 T28-0150.png
生非无馀法缘。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法生时。
生势最胜故生得其名。馀法不尔。如作伎书
画染法。作伎时。非无伎子毗头梢等而伎得
成。然彼伎成师得其名。如画非不因笔墨纸
等。而人受其名。画时非不因众彩。而人受
其名。染时非不因瓫水等。而染者得名。彼亦
如是。

问曰。生相为有生相不。若有者云何非无穷。
彼生复有生故。若无者谁生此生。答曰。应作
是说。生相复有生相。问曰。若然者。云何非无
穷。答曰。无穷有何过。未来世宽。无住处耶。
又生死是无穷法。以是事故。难除难过。能生
众生无量连琐之苦。复次此二同在一刹那
中。故非无穷。彼一刹那中。生生二法。一生法。
二生生生。生生唯生生。问曰。何故生生二法。
生生唯生生。答曰。如是亦无有过。犹如女人
有生一子者有双生者。复有说者。生相生八
法。谓彼法生生老后老住后住无常后无常
生生生一法。谓生。问曰。何故生生八法。生生
唯生生。答曰。是亦无过。犹如猪犬狼豺等。
或生一子或生多子。

问曰。诸行为有住相不。若有者有为相中。何
以不说。此经复云何通。如说。诸行不住。犹如
寿行。乃至广说。若无者此文云何通。如说色
法生老住无常。当言色耶。乃至广说。波伽罗
那经亦说。云何住诸行生不散坏。答曰。应作
是说。诸行有住相。问曰。诸行有住相者。有为
相中。何以不说耶。答曰。应说有为法有四相。
若不说者。当知此义有馀复次住相似无为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0c 页 T28-0150.png
法故。不说是有为相。复次若相能令诸行历
世者是有为相。如生移未来行现在世。老
无常移现在行在过去世。住与彼法相著无
舍离时。复次分别诸相时。三相堕有为部中。
住相堕无为部中。复次若相能令诸行不增益散坏者。说是有为相。住能令诸行增益不
散坏。不说是有为相。问曰。若然者生能令诸
行增益不散坏。何以说是有为相耶。答曰生
能令诸行增益散坏其于老无常。所以者何。
若生不生诸行。在现在者。则老无常不能散
坏以生生诸行在现在世故。老令衰微。无常
能坏犹如有人虽居牢固之处有三怨家。一
于牢固之处。挽其人出。二共断其命。此三于
彼人俱作不饶益事。若一人不于牢固之处
挽出者。则二人无由断其人命。彼亦如是问
曰。若诸行有住相者。佛经云何通耶。答曰。佛
经说不住。无有久住相。非谓一刹那。如命根
等。复次言无住者。无长久时住。住相谓少时
住。复次刹那中。住相微细。唯佛所知。所以者
何。如以神足屈申臂顷。从此间没。住须弥山
顶。于其中间。众多刹那相续。非不相续。是故
言从此至彼。如是等相。唯佛境界。非馀所
知。是故经说无有住相。复有说者。虽有少时
住。速为老所衰无常所灭。是故住相有如是
过患故佛经不说。复有说者。诸行无住相。是
以有为相中不说。佛经善通。此文云何通。如
说。色法生老住无常。乃至广说。答曰。此文应
如是说。色法生老无常。乃至广说。不应言住。
若言住者。有何意耶。答曰。此住是老异名如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1a 页 T28-0151.png
生名生亦名出现。无常名无常。亦名灭尽。老
名老。亦名住。评曰。应作是说。诸行有住相。
若诸行无住相者。不能有所缘。欲令无如是
过故。说诸行有住相。

问曰。何者是变异。为以灭故坏故以为变易
故言变异耶。答以灭故言变异者。变异与灭。
则是一体。有为法。唯有二相。若以坏者。则法
舍自相。若以变易者。云何不助成外道。作如
是说。诸法变易。答曰。应作是说。势衰故言变
易。所以者何。诸行势盛故生。势衰故言变
异。复次诸行有力故生。衰劣故变异。复次诸
行未熟名生。已熟名变异。复次诸行渐羸故
变异。复次诸行新故名生。旧故名变异。问曰。
若然者。云何不助成外道义。答曰。诸行相续
不住。外道计有住时。住灭言是变。如乳作酪。
如薪作灰。不说刹那势衰故变异。此说刹那
势衰变异。不说住时变异。问曰。此有为相与
所相。为一为异耶。若一者。云何一法不为多
法耶若异者。相与所相则异者。何故不以馀
相为相。答曰。应作是说相所相不一。是故一
不为三。三不为一。问曰。若然者。云何不以馀
相为相耶。答曰。随相所作处则相所相。是故
无过。复次相与所相。常不相离。若相离者。可
以馀相为相。以相所相不相离故。无如是过。
如是杂合不相离共说亦如是。复次相从所
相生。生所生异。如烟虽从火生烟火各异。彼
亦如是。复次相是所相过患。如病是人之过
患。人异病。若当不异者。人病愈时。应当无
人。馀亦如是。复次佛说此相是有为相。以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1b 页 T28-0151.png
言故。当知相异所相。如言此人舍亦如是。

问曰。一切刹那中。尽有老者。何以不一切时
头生白发耶。答曰。不应作如是问有白发无
白发。然老与壮年。或有相妨。或不相妨。相妨
者。不生白发。不相妨者。头生白发。复次或有
羸弱四大多强盛四大少。或强盛四大多羸
弱四大少。若羸弱四大多。强盛四大少。头生
白发。若强盛四大多。羸弱四大少。不生白发。
多力少力亦如是。复有说者。白发非老。白发
是色。老是非色。但此身后时。生如是报滓不
好之法。犹如麻油。亦如木酒。后欲尽时。必
生浊滓。彼亦如是。问曰。何处有此白发。答
曰。界者欲界中。有非色无色界。趣者人畜生
饿鬼中。有方者三方有。非郁单曰。所以者
何。白发是罪报。彼方非受罪报处。问曰。谁有
此白发耶。答曰。凡夫圣人俱有。圣人从须陀
洹。至辟支佛。唯除世尊。所以者何。佛世尊
无发白渐落皮缓面皱音声破坏。死时无解
支节。痛心不错乱。根不渐灭。一时而灭。此
是佛身之法。问曰。以何等故佛世尊。无白发
渐落皮缓面皱耶。答曰。此是恶色。佛世尊永
离恶色故。问曰。佛作何业。无如是报耶。答
曰。佛世尊。本为菩萨时。修行善法。信心坚
固。未曾衰退。以行相似因故。受如是相似
果。以是事故。无白发渐落皮缓面皱。

问曰。若一切刹那中。尽是无常者。何以不一
切时有死尸现耶。答曰。不应问此事有死尸
无死尸。所以者何。有相有相法异。无相
无相法异。有心无心说亦如是。复有说者。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1c 页 T28-0151.png
以根法灭生有根法。所以无死尸。有根法灭。
生无根法。所以有死尸。有心无心。众生数非
众生数。内法外法。说亦如是。复有说者。众生
业力故所以有。众生业力故所以无。众生业
力故所以有者。众生须皮肉筋骨齿爪毛角
等。以为资生具。所以便有。众生业力故所以
无者。一日夜。二十不满。有六十五百千刹
那。一一刹那。有五阴生灭。若当一一刹那有
死尸者。则一众生死尸。满于世间。以众生业
报。所以无。问曰。化生众生。何以无死尸耶。
答曰。或有说者。以生时顿得诸根死时顿舍
诸根故。如人水中暂出暂没不知没至何所
出从何来。复有说者。化生众生。其身轻漂。犹
如火焰。风吹至空。不知去处。云雾电光。亦复
如是。复有说者。四大多者有死尸。彼造色多
故无死尸。复有说者。受身非根法多者有死
尸。受身非根法少者无死尸。复有说者。受身
可舍法多者有死尸。受身可舍法少者无死
尸。可舍法。谓发毛爪齿等也。

问曰。有为法。为体是生故生。为与生合故生
耶。若体是生者。生相何所作。若与生合生
者。何故不与无为法合而使无为法生耶。答
曰。应作是说。体是生相。问曰。若然者。生相
何所作耶。答曰。虽体是生。由生相故显发。犹
如闇中有瓨瓶等物。而由灯显发。不从灯生
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与生合故生。问曰。若
然者。何以不与无生法合。令使无为法生耶。
答曰。以无合义故。若有者亦应生。无常说亦
如是。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2a 页 T28-0152.png

问曰。如有为法有三有为相。无为法有三无
为相不耶。若有者。云何无为法非是聚法耶。
若无者。波伽罗那经所说云何通。如说。云何
不生法。答曰。无为法。以无生相故。云何不住
法。答曰。无为法。以无住相故。云何不灭法。
答曰。无为法。以无灭相故。答曰。应作是说。
无为法无无为法相。问曰。若然者。波伽罗那
经所说云何通。答曰。对有为法故。如有为法
有生住灭。无为法无生住灭故。作如是说。

佛经说。汝等比丘。即出现。即生。即没。即灭。
问曰。出现与生有何差别。没与死有何差别
耶。答曰。或有说者。无有差别。所以者何。出
现即生没即死。同是刹那性故。尊者波奢说
曰。受中阴身。是名出现。受生阴身。是名生。
坏中阴身。是名没。坏生阴身。是名死。复次卵
生胎生湿生众生。受身时是出现。所以者何。
眼等诸根。渐出现故。化生众生。受身是生。所
以者何。顿得眼等诸根故。舍卵胎湿生众生
身。是名死。所以者何。有死尸故。舍化生众
生身。是名没。所以者何。以无死尸故。尊者和
须蜜说曰。入母胎时名生。出胎时名出现。代
谢诸阴是名没。死时阴是名死。尊者佛陀提
婆说曰。诸趣中。初受身时名生。已在趣中诸
阴名出现。中阴中死。向生阴中是名没。舍命
根时阴是名死。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二十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揵度色品第六¶ 第 152b 页 T28-015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