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64c 页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
迦旃延子造 五百罗汉释
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译
杂犍度智品之六
有六因乃至广说。论曰此六因非佛经说。
四缘是佛经说。今欲以因解缘。其事云何。相
应因乃至报因是因缘。所作因者是次第缘
境界缘威势缘。问曰因摄缘缘摄因。答曰随
体性相摄。或有说者。应有差别。云何差别。如
相应因。乃至报因是因缘。所作因是威势缘。
次第缘境界缘是缘非因。为因摄缘。为缘摄
卷十 第 65a 页 T28-00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5.png)
缘。复有说者。六因亦是佛经说。如增一阿含
六法中说。经久远故。而有亡失。彼尊者迦旃
延子。以愿智力。观佛经中说六因处。于此阿
毗昙中。依六因而作论。曾闻增一阿含。从一
法增乃至百法。今唯有一法增乃至十法在
馀悉亡失。又于一法中。亡失者多。乃至十法。
亡失亦多。曾闻有大德阿罗汉名奢那婆数。
是尊者耆婆迦和上。彼尊者般涅槃时。即
日有七万七千本生因缘。有一万阿毗昙论。
灭不复现。从是以后。更不复行。一论师灭。有
尔所经论。更不复行。何况若百若千诸论师
灭。复有说者。虽无有经一处全说六因。处处
经中。别说六因中一一因问曰若然者。何经
中说相应因。答曰如说是名见道根本信名
不坏智相应。此经说相应因。何处说共生因
者。如说眼缘色生眼识。亦生共生受想等。此
经说共生因何处说相似因者。如说此人成
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此人不善法灭。善法
更生。此经说相似因。何处说遍因者。如说比
丘若有所思。有所分别。是名起使。何处说报
因者。如说修行广布杀生。身坏命终。生地狱
中。受不善报。此经说报因。何处说所作因者。
如说以二因二缘。生于正见。乃至广说。此经
说所作因。如是等经。皆说六因。此犍度分
别因不分别缘。见犍度。分别缘不分别因。问
曰何故彼尊者依六因作论。答曰以此六因。
断无因恶因者意故。复有说者。彼尊者所以
依六因作论者。欲显现四种果。如观掌中阿
卷十 第 65b 页 T28-00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5.png)
说相似因遍因即显现依果。若说报因。即显
现报果。若说所作因。即显现威势果。以是事
故。依六因作论。
云何相应因。答曰受于受相应法相应因中
因。受相应法于受相应因中因。问曰何故此
法展转为因。答有为法。性羸劣故。义言问受
法不用想。能所觉不受。当答言。不能如是
馀法相离。不能有所作。是故心心数法。展转
相长养。展转相增益。展转相依。而能负重。如
二苇束相依而住。众多亦然。如以一绳不能
挽大材。多绳则能。彼亦如是。问曰何故不说
心耶。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
广说。复有说者。应说心心数法相应因中因。
乃至广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馀说。复
有说者。此文说诸因。义不尽。若尽说者。应作
是说。云何相应因心心数法相应因中因。云
何共生因一切有为法。云何相似因过去现
在法。云何一切遍因过去现在一切遍使。及
使相应共有法。云何报因不善及善有漏法。
云何所作因一切诸法。应如是说诸因。若不
说者。当知说诸因义不尽。复有说者。已说在
先所说受相应法中。其义云何。如说受受相
应法相应因中因。乃至广说。问曰若然者何
以不即心名说耶。答曰等义是相应义。此心
是宗主。如偈说心是第六增上王。复有说者。
以心故名相应不相应法。如说是名心相应
法。是名心不相应法。如是想思触作观欲解
脱念定慧慧相应法相应因中因。乃至广说。
卷十 第 65c 页 T28-006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5.png)
答曰或有说者。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
复有说者。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馀
说。复有说者。诸界诸地诸心诸种中可得者
说。馀数法与上相违故不说。
问曰云何是相应义。答曰等义是相应义。问
曰若等义是相应义者。此数法于心。或多或
少。于善心多。于染污心少。于染污多。于不隐
没无记少。于欲界系多。于色界系少。于色界
系多。于无色界系少。于有漏多。于无漏少。如
是者云何等义是相应义。答曰以体等故。言
等义是相应义。若当一心中有二受一想。如
是不名为等。非相应义。一心一受馀数法亦
尔。以是故等义是相应义。复有说者。等不相
离义。是相应义。复有说者。等不别异义。是相
应义。复有说者。等同受义。是相应义。如车载
时。诸分皆载。无不载者。如是心车受缘时。诸
大地。于缘等受。无不受者。复有说者。等同受
义。是相应义。非前后故。如秋时群鸽一时诣
场一时食一时起。如是心心数法。于缘一时
造。一时所作。一时灭复有说者。合义是相应
义。如水乳不相妨故共合。如是此法与彼法。
不相妨故相应。复有说者。等相爱义。是相应
义。如人更相随顺言是相爱。如是此法与彼
法。更相随顺。言是相应。尊者婆已说曰。有
四事等故。是相应义。所谓时所依行境界。
时者同一刹那。所依者同一所依。行者同于
一行。境界者同行一境界。以是事故。是相应
义。复有说者。苇束义是相应义。如苇二束多
卷十 第 66a 页 T28-00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6.png)
不能生。不能取缘。心与十大地合。能行世能
取果。能知境界。能有所作。复有说者。系材义
是相应义。如一斤麻不能系材。若多合为索
则能系材。如是心大地法。广说如上。复有说
者。相牵渡河义。是相应义。相牵者展转相牵
手。如山谷中驶河。一人则不能渡。若与多
人。更相牵手。然后能渡。如是心与大地。广
说如上。复有说者。同伴义是相应义。如旷野
道。多诸盗贼恶兽。一人则不能过。若集多人。
展转相因。然后能过。如是心与大地。广说如
上。尊者和须蜜说曰。云何是相应义。相生义
是相应义。问曰若然者眼识能生意识。彼是
相应耶。答曰所依异。若同所依。能相生者。是
相应义。复次不别异义。是相应义。问曰若然
者四大亦不别异。是相应耶。答曰四大无有
所依。若有所依。不别异者是相应义。复次有
所缘义是相应义。问曰若然者五识亦有所
缘。是相应耶。答曰所依各异。若同所依。同所
缘。是相应义。复次同一缘义。是相应义。问曰
若然者眼识意识。同于一缘是相应耶。今现
见多人俱共生心。同观初月。是相应耶。答曰
所依各异。若同所依。同于一缘。是相应义。复
次合义是相应义。问曰若然者寿命煖气识。
合在一处是相应耶。答曰彼二无所依。若有
所依。亦有合相是相应义。复次一时生义是
相应义。问曰若然者四大一时生是相应耶。
答曰四大无所依。若有所依。一时俱生是相
应义。复次俱生俱住俱灭。是相应义。问曰若
卷十 第 66b 页 T28-00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6.png)
则相应耶。答曰无有所依。若有所依。俱生俱
住俱灭。是相应义。复次同一所依。同一行。同
一所缘是相应义。问曰何以知同一所依同
一行同一所缘是相应耶。答曰复何以知同
一所依同一行同一所缘非是相应义耶。复
次同作一事义是相应义。问曰若然者忍智
同作一事是相应耶。答曰彼不同时生。若同
时生。同作一事是相应义。尊者佛陀提婆说
曰。同伴义是相应义。如识随所缘事。为诸数
名。离于俱生。是相应义。尊者瞿沙说曰。同一
依同一行同一缘。是相应义。所以者何有为
法性羸劣。展转相因力生。不见有一大地独
行世者。是故说名相应。此相应因。于三世中。
决定能生功用果。
云何共生因。乃至广说。问曰。相应因共生
因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若有相应因。
则有共生因。颇有共生因非相应因耶。答曰
有诸不相应共生因也。问曰。此事可尔所问
差别者。于一刹那中受与想有二因。所谓相
应因共生因。有何差别。答曰不相离义。是相
应因义。同一果义。是共生因义。复有说者。同
一所依。同一行。同一缘。是相应因义。同一生
一住一灭。是共生因义。复有说者。牵手渡
河义。是相应因义。自勤力渡义。是共生因
义。复有说者。共财义。是相应因义。能起义
是共生因义。复有说者。等义是相应因义。不
相离义。是共生因义。
云何共生因。答曰心与数法。是共生因中因。
卷十 第 66c 页 T28-006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6.png)
共生因中因。数法转还与心是共生因中因。
心与心回转身口业。是共生因中因。身口业
者。谓禅无漏戒。问曰何以不说心回转身口业
与心是共生因中因。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
知此义是有馀说。复有说者。前后广说。中说
则略。如所作因前后广说中说则略。此亦复
尔。复有说者。心于身口业与因。不随其事。
身口业于心随其事。不与其因。如王于其眷
属。与其饮食饶益不随其事。眷属于王随其
事。不与饮食饶益。如是心身口业。乃至广说。
复有说者。身口业从心起属于心。从心生故。
是共生因。身口业不能起心。心不属业。亦不
从生故。非共生因。评曰不应作是说。如是说
者好。心与心回转身口业共生因。当知心回
转身口业。与心共生因中因。所以者何同一
果同一所作故。问曰若然者何以不说。答曰
上已广说故。心不相应行共生因中因。问曰
何等是心不相应行。答曰或有说者。心自体
生。生与心共生因中因。复有说者。心与自体
生老住灭。共生因中因。生与心共生因中因。
非老住灭。所以者何增长义是因义。彼是散
坏义。复有说者。心与生等生等与心共生因
中因。复有说者。心与心数法。生等共生因中
因。心生等与心共生因中因。评曰不应作是
说。如是说者好。心与心数法。生等共生因中
因。心数法生等与心共生因中因。问曰若然
者此说云何通。如说除身见生老住灭。诸馀
苦谛。于身见非共生因。答曰应作是说。除身
卷十 第 67a 页 T28-006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7.png)
生因。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馀说。复次共
生四大共生因中因。诸作是说。四大势无偏
者。地大水火风大。共生因中因。三大于地大。
共生因中因。诸作是说。四大势有偏者。地大
于三大。共生因中因。三大于地大。共生因中
因。所以者何地大则有多体。一体与多体。是
共生因。多体于一体。是共生因。乃至风大亦
如是。评曰如是说者好。四大若有偏势。若无
偏势。地大于三大。三大于地大。作共生因。所
以者何地大不因地大生于造色。问曰为生
已是因。为未生是因。答曰生亦是因。未生亦
是因。所以者何生已未生。尽堕因义中。如波
伽罗那说。云何从因生法。一切有为法。如彼
所说。生与未生。悉是从因生法。此亦如是。问
曰造色为有共生因不耶。答曰有。所以者何
以一切有为法尽有共生因故。问曰造色与
造色。有共生因不耶。答曰无。所以者何自体
不与自体作共生因。复有说者。造色与造色。
作共生因。其事云何。如眼根共生微尘展转
共生因。评曰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有对造
色。不得还与有对造色作共生因。
一切心尽有俱共回转。所谓数法及生等。非
一切心尽有心回转。色有十事。故名回转。云
何为十。一共生。二共住。三共灭。四共一果。
五共一依。六共一报。七善共善。八不善共不
善。九无记共无记。十共堕一世中。共一果者。
谓解脱果。共一依者。谓依果。共一报者。谓报
果。总而言之。有十事。如世俗断结道回转有
卷十 第 67b 页 T28-006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7.png)
善有漏回转有七事。除解脱果。不善无记无
漏断结道回转有七事。除报果。不善无记除
无漏断结道回转。诸馀无漏回转有六事。除
解脱果报果。不善无记不善心回转有七事。
除解脱果。善无记无记心回转有六事。除解
脱果报果善不善。是故总而言之。有十事。心
于心数法回转有五事。一共所依。二共所行。
三共所缘。四共果。五共报。数法回转于心。亦
同有五事。心与心回转色心不相应行有二
事。一果二报。心回转色心不相应行。与心回
转有二事。一果二报。问曰何者是回转体性。
答曰是四阴五阴。如色界是五阴。欲界无色
界是四阴。所以者何。欲界无色界。无心回转
戒。此是回转体性。是我是物是相是分是性。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问曰回转是何义。答
曰随顺义。是回转义。取一果义。是回转义。同
作一事义。是回转义。如义言。如汝等所作。我
等亦作是回转义。
问曰何故欲界戒。不与心回转。答曰非其
田非其器非其地。以非田非器非地故。复有
说者。以欲界非是定地非修地非离欲地。此
中戒亦不与心回转。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
地。彼中戒与心回转。复次义言。欲界戒语欲
界心。汝能为我。若破戒。若起破戒心烦恼。作
拥护不。欲界心答言不能。戒言汝若不能。我
何为随顺汝耶。犹如有人。怖畏怨家。语他人
言。汝能为我作覆护不。我当随顺汝。他人答
言不能。其人语言。汝若不能者。我何为随顺
卷十 第 67c 页 T28-006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7.png)
烦恼。而作拥护。是故彼戒随顺于心。问曰一
切色界善心。尽有回转戒色不。答曰不尽有
也。初禅中。有六善心。无回转戒色。三善识身
闻慧死时善心起作善心。二禅三禅四禅中。
有二善心。无回转戒色。闻慧死时善心无色
界无戒。问曰何故无色界无戒。答曰非其田
故。乃至广说。戒与色俱无色界。无色故无戒。
复有说者。戒是四大造。无色界无四大故无
戒。问曰无无漏四大。亦无无漏戒耶。答曰
无漏戒。不以四大故是无漏。以心故是无漏
戒。复次戒对治破戒及起破戒烦恼。无色界
无破戒及起破戒烦恼。是故无戒。问曰何故
无色界无破戒及起破戒烦恼对治耶。答曰
破戒及起破戒烦恼。是欲界法。无色界于欲
界有四事极远。谓所依(所依者是次第缘)。所行。所缘。
对治极远。问曰若然者。二禅三禅四禅。无犯
戒及起犯戒烦恼对治。彼亦无回转戒色耶。
答曰对治有二种。一断对治。二过患对治。二
禅三禅四禅。虽无断对治。有过患对治。如
世尊说。不动法心解脱。圣弟子入三昧。断不
善法修善法。尔时彼身无不善法。以过患对
治故。作如是说。无色界。无过患对治。亦无断
对治。
有二种戒。一道俱生。二定俱生。道俱生戒。是
无漏。定俱生戒。是有漏。若是道俱生戒。非定
俱生戒。若是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复有说
者。道俱生戒。是无漏。定俱生戒。是有漏无
漏。是故道作初句。若有道俱生戒。彼有定俱
卷十 第 68a 页 T28-006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8.png)
戒。颇有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耶。答曰有谓
有漏戒。复有说者。道俱生戒是无漏。定俱生
戒是根本禅。是故应作四句。若有道俱生戒。
彼亦有定俱生戒耶。若有定俱生戒彼亦有
道俱生戒耶。答曰或有道俱生戒非定俱生
戒。乃至广作四句。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
谓未至中间禅无漏。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
者。根本禅中有漏戒。道俱生戒亦定俱生戒
者。根本禅中无漏。非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
者。未至中间禅有漏戒。一切欲界戒。若得道
俱生戒。彼亦得定俱生戒耶。若得定俱生戒。
彼亦得道俱生戒耶。应作四句。得道俱生戒
非定俱生戒者。未离欲得正决定。见道中十
五心道比智。离欲者。依未至禅。得正决定。见
道十五心圣人。离欲界欲。方便道。九无碍道。
八解脱道。未离欲信解脱人。转根作见到方
便无碍解脱道。未离欲圣人。起无量心。起不
净安般念处。如是等时。得道俱生戒。非定俱
生戒。得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者。凡夫人离
欲界欲。最后解脱道。离初禅欲。即以初禅。为
方便方便道。最后解脱道。若依二禅边。为方
便方便道。最后解脱道。乃至第三禅亦如
是。离第四禅欲。若以第四禅为方便方便道。
起神通时。五无碍道。三解脱道。离欲凡夫。起
无量心。起初第二第三解脱。起胜处。起八一
切处。起不净安般念处。依禅起达分善根。无
色界死生色界时。色界中上地死。生下地时。
如是等时。得定俱生戒。非道俱生戒。得道俱
卷十 第 68b 页 T28-006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8.png)
定。道比智依上地。得正决定。见道十五心道
比智圣人。离欲界欲。最后解脱道。离初禅欲。
方便道。九无碍道。九解脱道。如是乃至离非
想非非想处欲。离欲信解脱人转根。得见到
方便无尽解脱道时。解脱阿罗汉转根。得不
动时。方便道。九无碍。九解脱道。勋禅时。三
心起神通时。五无碍道三解脱道。离欲圣人。
起无量心解脱胜处。一切处不净安般念处。
辩无诤愿智半多俱提迦。空无想无愿空无
相无愿灭定微细相。如是等时。得道俱生
戒。得定俱生戒。不得道俱生戒定俱生戒者。
除上尔所事。若舍道俱生戒。亦舍定俱生戒
耶。乃至应作四句。舍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
者。得须陀洹果。得斯陀含。顺次得阿那含。未
离欲信解脱转根。得见到斯陀含果。于胜进
道退。须陀洹果胜进道退。是时舍道俱生戒。
不舍定俱生戒。舍定俱生戒不舍道俱生戒
者。凡夫人离欲色界欲退时。凡夫人圣人。欲
色界命终。生无色界。色界命终。生欲界中。是
时舍定俱生戒。不舍道俱生戒。舍道俱生戒
亦舍定俱生戒者。依禅得阿那含果阿罗汉
果。离欲信解脱转根。得见到时。解脱转根得
不动。退阿罗汉果。阿那含胜进道退阿那含
果。是时舍道俱生戒。亦舍定俱生戒。不舍道
俱生戒不舍定俱生戒者。除上尔所事。若成
就道俱生戒。亦成就定俱生戒耶。乃至广作
四句。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生戒者。生欲界
中。未离欲圣人。是名成就道俱生戒非定俱
卷十 第 68c 页 T28-006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8.png)
中。离欲凡夫人。亦生色界中。是名成就定俱
生戒非道俱生戒。俱成就者。生欲界中圣人。
离欲界欲。亦生色界中。是名俱成就。俱不成
就者。生欲界凡夫人。不离欲。生无色界凡夫
人。是名俱不成就。若不成就道俱生戒。亦不
成就定俱生戒耶。乃至广说作四句。前成就
初句作第二句。第二句作第一句。第三句作
第四句。第四句作第三句。
有四种戒。一逮解脱戒。二禅戒。三无漏戒。四
断戒。逮解脱戒者欲界戒。禅戒者色界戒。无
漏戒者道俱生戒断戒者禅戒无漏戒。其事
云何。离欲界欲。九无碍道中。世俗回转色。是
名禅戒断戒。离欲界欲。九无碍道中。无漏回
转色。是名无漏戒断戒。问曰何故离欲界欲。
九无碍道中回转色。名断戒耶。答曰以离欲
界欲九无碍道中回转色。是犯戒及起犯戒
烦恼对治。以是事故。应作四句。若是禅戒。彼
亦是断戒耶。若是断戒。亦是禅戒耶。乃至广
作四句。是禅戒非断戒者。除离欲界欲九无
碍道中回转色。诸馀世俗回转色。是名禅戒
非断戒。是断戒非禅戒者。离欲界欲九无碍
道中无漏回转色。是名断戒非禅戒。俱是者
离欲界欲九无碍道中世俗回转色。是名俱
是。俱非者除离欲界欲九无碍道中无漏回
转色。诸馀无漏道回转色。是名俱非。若是无
漏戒。彼亦是断戒耶。乃至广作四句。是无漏
戒非断戒者。除离欲界欲九无碍道中无漏
回转色。诸馀无漏回转色。是名无漏非断戒
卷十 第 69a 页 T28-006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9.png)
世俗回转色。是名断戒非无漏戒。俱是者离
欲界欲九无碍道中无漏回转色。是名俱是。
俱非者除离欲界欲九无碍道中世俗回转
色。诸馀世俗回转色。是名俱非。
问曰。此四种戒。若成就者。成就几种耶。答曰。
或有但成就逮解脱戒。或有但成就禅戒。或
有但成就无漏戒。无有但说成就断戒者。或
有成就逮解脱戒禅戒者。无有但成就逮解
脱戒无漏戒者。无有但成就逮解脱戒断戒
者。或有但成就无漏戒禅戒者。或有但成就
禅戒断戒者。无有但成就无漏戒断戒者。或
有成就逮解脱戒禅戒无漏戒非成就断戒者。
或有成就逮解脱戒禅戒断戒非成就无漏戒
者。无有成就逮解脱戒无漏戒断戒非禅戒
者。或有成就禅戒无漏戒断戒非成就逮解
脱戒者。或有成就四种者。成就逮解脱戒非
馀者。生欲界中受戒。不得色界善心者也。但
成就禅戒非馀者。生欲界中不受戒。具缚凡
夫人。得色界善心。生第二第三第四禅凡夫
人也。但成无漏戒非馀者。圣人生无色界者
也。但成就逮解脱戒禅戒非馀者。生欲界中
受戒具缚凡夫人。得色界善心者也。但成就
禅戒无漏戒者。生欲界圣人不受戒。欲界修
道所断具缚圣人。生二禅三禅四禅者也。成
就禅戒断戒非馀者。生欲界中凡夫人。不受
戒离欲界欲。一种乃至九种凡夫人。生初禅
中者也。成就逮解脱戒禅戒无漏戒。非断戒
者。生欲界中。受戒圣人。欲界修道所断具缚
卷十 第 69b 页 T28-006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9.png)
生欲界中。凡夫人受戒。离一种欲乃至九种
是也。成就禅无漏断戒。非逮解脱者。生欲界
中。不受戒圣人。离一种欲乃至九种。生初禅
中圣人者也。成就四种者。生欲界中。受戒圣
人。离一种欲乃至九种。
问曰此四种戒。几与心回转。几不与心回转。
答曰三与心回转。所谓禅无漏断戒。一不与
心回转。所谓逮解脱戒。问曰何故逮解脱戒。
不与心回转。答曰非其田乃至广说。复次逮
解脱戒粗。心回转戒细。复次逮解脱戒重。心
回转戒轻。复次逮解脱戒从有作生。心回转
戒从心生。复次逮解脱戒从他生。心回转戒
从自生。复次逮解脱戒从众聚和合生。心回
转戒不尔。复次逮解脱戒假施设受得。心回
转戒从法而得。复次逮解脱戒行不及心。心
回转戒行则及心。复次逮解脱戒为破戒所
蔽。心回转戒不为破戒所蔽。复次逮解脱戒
为恶心劫杀意所蔽。心回转戒不为所蔽。
复次心回转戒与心俱生住灭。逮解脱戒不
尔。复次心回转戒与心同一果一依一报。逮
解脱戒与上相违。复次法应如是。心若善心。
回转法亦善心。若不善无记心。回转法亦不
善无记。逮解脱戒是善。若与心回转者。唯
与善。心回转。不善无记心应断。复次法应如
是。欲界系心。欲界系回转。色界系心。色界系
回转。无色界系心。无色界系回转。不系心。不
系回转。逮解脱戒。是欲界系。若与欲界系心
回转。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现在前时应
卷十 第 69c 页 T28-006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69.png)
回转。非学非无学心。非学非无学回转。逮解
脱戒。是非学非无学。若与非学非无学心回
转。学无学心现在前时应断。复次法应如是。
见道所断心。见道所断回转。修道所断心。修
道所断回转。无断心。无断回转。逮解脱戒。是
修道所断。若与修道所断心回转。见道所断
心。无断心。现在前时应断。复次逮解脱戒。若
与心回转者。应未来世修。若未来世修。亦无
有过。应未来世成就。然无未来世成就。复次
逮解脱戒。与心回转者。界地还生时应得。若
从色无色界命终。生欲界中。相续心时应得。
有如是过。则无三种人差别。谓住戒住非戒。
住非戒非非戒。复次逮解脱戒。以四事故
舍。一舍戒时。二变成。二形时。三死时。四断
善根时。若当逮解脱戒与心回转者。不以此
四事亦应舍。复次逮解脱戒。从受以后。一切
时生。谓眠狂迷闷等时。若逮解脱戒。与心回
转者。有心时则有。无心时应断。复次逮解脱
戒。与心回转者。则受戒人。无有上下。然有上
下。欲令无如是等过故。逮解脱戒。不与心回
转。暖法回转戒。是破戒舍对治。顶法忍法
世第一法。见道修道中道比智回转戒。是时
于破戒。作二种对治。远分对治。持对治。离欲
界欲。方便道回转戒。与破戒作舍对治。离欲
界欲。初无碍道回转戒。与破戒作远分对治
持对治。与起破戒烦恼。作断对治舍对治。七
无碍道回转戒。与破戒作远分对治持对治。
与起破戒烦恼。作舍对治断对治远分对治
卷十 第 70a 页 T28-007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0.png)
对治持对治。与起破戒烦恼。作断对治舍对
治远分对治持对治。除上所说回转戒。诸馀
回转戒。与破戒及起破戒烦恼。作远分对治
持对治。问曰如法智回转戒能舍破戒及起
破戒烦恼非比智。何以言比智有回转戒耶。
尊者和须蜜答曰彼是因故。复次属彼故。复
次与彼相续故。复次从彼生故。复次此已住
对治法故。所以者何。若当法智不舍破戒及
起破戒烦恼者。比智当舍。复次对治法多比
智与破戒及起破戒烦恼。虽不作舍对治断
对治。而作远分对治持对治。尊者佛陀提婆
说曰。若当法智有回转戒比智无回转戒者。
则虽有能对治戒。然世尊说。有能对治戒。有
不能对治戒。
问曰为欲界戒多。为色界戒多。答曰或有说
者。欲戒多。所以者何以根本业前业后业可
得故。又以从正性罪遮罪可得故。色界虽有
根本业性业。非馀处可得。评曰应作是说。色
界戒多。但未至禅所可摄戒。与欲界戒等。
馀者则多。问曰有漏戒多。无漏戒多。答曰或
有说者。有漏戒多。有漏戒有二种。一种少入
无漏戒。少无漏戒有一种。一种少入。评曰应
作是说。无漏戒多。但苦法忍回转戒。则与有
漏戒等。馀则是多。问曰苦法忍回转戒多。尽
智无生智回转戒多。答曰或有说者。苦法智
回转戒。于苦法忍回转戒一倍胜。如是次第
转倍胜。乃至尽智无生智。于施设经说善通。
所谓苦法智胜苦法忍。乃至道比智胜道比
卷十 第 70b 页 T28-007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0.png)
是转转胜。乃至第九解脱。所以者何。如渐渐
舍破戒及破戒烦恼。彼戒亦渐渐增益。如是
次第转转一倍胜。乃至尽智无生智。评曰如
是说者好。如苦法忍戒。乃至尽智无生智戒。
等无有异。所以者何同从身口七善生故。问
曰若然者。施设经说云何通。答曰从因生增
益故。作如是说。如苦法智从苦法忍因生而
得增益。乃至尽智无生智亦如是。如是等戒。
尽是七善。问曰。佛戒多声闻戒多。答曰或有
说者。声闻戒多非佛。所以者何佛唯有一界
身戒。声闻有二界身戒。评曰应作是说。佛戒
多。所以者何力无畏大悲三不共念处。如是
等戒。声闻辟支佛所无。
问曰生欲界中。得阿罗汉道。得几地身回转
戒。答曰如西方沙门。作如是说。得二十六地
身回转戒。所以者何初禅地有三种。所谓梵
迦夷梵富楼大梵。如罽宾沙门说曰。得二十
五地身回转戒。所以者何初禅有二处所。所
谓梵迦夷梵富楼。大梵天即梵富楼摄故。犹
如村落与阿练若处。得彼地身回转戒。未来
世中修。不得起现在前。所以者何即彼地报
身。能起彼地身回转戒现在前。诸馀地身回
转戒。成就不起现在前。生无色界。成就不起
现在前。所以者何此戒是六地所摄。未至禅
乃至第四禅。无色界自地无戒。下地所摄。不
能起现在前。问曰诸生下地。尽能起现在前
耶。答曰不尽起也。所以者何一切功德。不必
尽起现在前故。过恶犹不尽起现在前。何况
卷十 第 70c 页 T28-007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0.png)
地报身。起彼地身回转戒。无有一时起二地
报身现在前者。何况多也。是故得二十五地
身回转戒。不尽起现在前。
问曰何故世尊弟子。生无色界。成就道俱生
戒。不成就定俱生戒。何以故无色界阿罗汉。
成就道俱生戒。不成就定俱生戒。答曰或有
说者。世俗戒缚是系法。是以不成就。无漏戒
不缚。不是系法。是以成就。复有说者。世俗戒
堕在界中。堕在地中。是故不成就。无漏戒。虽
在地中。不堕界中。是故成就。
问曰诸佛世尊。有百年时身戒。乃至八万岁
时身戒。若百年时。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为得八万岁时身戒不耶。若得者。云何此
身得异身中戒。若不得者。施设经说云何通。
如说。诸佛世尊。皆等应作是论得。问曰若
然者。云何此身得异身口戒。答曰若以此
身。得异身戒。复有何过。复次百年时。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于百年时身所得戒。名得
在身中成就现在前。异身中戒。名得不在身
中。名成就不现在前。八万岁时身。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于八万岁时身所得戒。名得
在身中成就现在前。于馀异身。名得不在身
中。名成就不现在前。复有说者。不得。问曰若
然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诸佛皆等。答曰
即彼经说。以三事故等。过去世积行皆等。所
得法身皆等。利世间皆等。过去世积行皆等
者。如一佛于三阿僧祇劫。行四波罗蜜。然后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皆尔。所得法
卷十 第 71a 页 T28-007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1.png)
念处诸佛亦尔。利世间等者。如一佛度百千
万那由他众生令入涅槃。诸佛亦尔。复次根
等故言等。所以者何。皆住增上根故。戒亦等。
皆得增上戒故。地亦等。皆依第四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云何相似因。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
曰为止无过去未来法现在是无为法。以如
此文止无过去未来者意故。复次为止说
相似法沙门意故。彼作是说。心唯与心作因。
受唯与受作因。乃至慧唯与慧作因。为止如
是意故。作如是说。心与心数法。心数法与心。
作相似因。以如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以何等故作如是说。前生善根。与后生
善根及善根相应法。作相似因。而不作是说。
过去善根。与现在善根及善根相应法。作相
似因。答曰。欲现过去。有前后义故。过去法
众多。应有前后。若作是说。过去法与现在作
相似因者。则不明过去于过去有相似因。若
作是说。则明过去于过去有相似因。问曰以
何等故。前生善根。不说相应法。后生善根。说
相应法。答曰应作是说。前生善根。善根相应
法。与后生善根及善根相应法。自界中作相
似因中因。而不说者。当知此是有馀说。如先
所说。此文说因处不尽。复有说者。为止说相
似法沙门意故。彼作是说。善根与善根。作相
似因。非善根相应法。善根相应法。与善根相
应法。作相似因。非善根不善无记根亦如是。
为止如是意故。作如是说。善根与善根相应
卷十 第 71b 页 T28-007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1.png)
欲界还与欲界。色界还与色界。无色界还与
无色界。如说自界。自地亦如是。初禅地还
与初禅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还与非想非
非想处。过去善根与未来现在。过去现在与
未来善根。作相似因中因。问曰何以复作此
论。答曰若别世说。于文不乱。乃至广说。自界
无记根亦如是。前生不善根。乃至广说。问曰
以何等故。此不善根中。不说自界耶。答曰以
不善根唯在欲界故。复有说者。应说自种。见
苦所断种还与见苦所断种。乃至修道所断
种还与修道所断种。复有说者。应作是说。说
善根已。不善无记根亦如是。问曰若然者不
善根唯在欲界。云何言自界耶。答曰以自种
故。言是自界。问曰以何等故。不作是说。前生
不善根。与后无记根。前生无记根。与后生不
善根。作相似因耶。答曰或有说者。应作是
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馀说。复有说者。
若作是说则明。不善根在三界中。无记根唯
在欲界。少因则有多果。多因则有少果故。
问曰未来世有相似因不。若有者此中何以
不说。如说云何相似因。答曰前生善根。与后
生善根。善根相应法。自界相似因中因。如是
过去与未来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作相似
因中因。而不说未来与未来作相似因中因。
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转为因。若无者此说
云何通。如说若法能与彼法作因。或时而不
与彼法作因耶。答曰不也。问曰此法与彼法。
或时作因。或时不作因。若法生者则作因。若
卷十 第 71c 页 T28-007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1.png)
伽罗那说云何通。如说非心因法云何。答曰
得正决定人初无漏心是也。诸馀凡夫。必当
得正决定者。初无漏心。问曰如未得正决定
者。一切无漏心。是非心因法。何以但说初
无漏心耶。若无者。复与此经。馀所说相违。如
说苦谛。或以身见为因。不与身见作因。乃至
广说。身见为因。不与身见作因者。除过去现
在见苦所断使及使相应法苦谛。除过去现
在见集所断一切遍使及使相应法苦谛。除
未来世身见及身见相应法。诸馀染污苦谛
是。谓以身见为因。不与身见作因。问曰如未
来身见不能与未来身见作因。何以故除未
来身见及身见相应法。若无者识身经说云
何通。如说过去染污眼识诸使所使。亦是因
耶。若是因。亦使所使耶。应广作四句。是因
不为使所使者。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
遍不缘。若缘已断相应使解脱。为使所使非
因者。诸使在心后。彼是自界一切遍缘而不
断。亦因亦使者。诸使在彼心前。是自界一切
遍缘而不断。相应使不解脱。非因非使者。诸
使在彼心后。是自界一切遍非缘。缘者已断
他界一切遍使。如过去。未来现在亦应如是。
广作四句。问曰过去现在四句可尔。未来云
何通。若无者施设经说云何通。如说诸法以
四事故决定。一因。二果。三所依。四所缘。若无
者云何不无因而有因。无果而有果。答曰应
作是说。未来世无相似因。以无故。所以不说。
亦无二心展转相因过。问曰若然者如所说。
卷十 第 72a 页 T28-007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2.png)
此云何通。答曰或有说者。此中以二因故作
论。所谓相应因。共生因。复有说者以四因故
作论。所谓相应因。共生因。报因。所作因复有
说者。以五因故作论。除所作因。所以者何一
切处不遮故。应作是说。以六因故而作论。问
曰有法或与彼法作因。或时不作因。何故作
如是说。若法能与彼法作因。或时不与彼法
作因。答言不也。答曰此说最后生时。能作一
切遍相似因义。从是已后生者。无不以此法
为因。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若法能
与彼作次第。或时不作次第。答曰。若彼法未
生。问曰次第缘最后生时。亦能作次第缘义。
从是已后生者。无不以此为次第缘。何以答
言未生不说最后生时耶。答曰应说而不说
者。当知此义是有馀说。复次现异说异文。若
以异文。庄严于义。义则易解。复次现二门义
故。现二种略义故。现二种入法性故。现二种
炬故。现二事故。现二种文影故。现俱生俱通
故。如说最后生因义。亦应说最后生缘义。如
说次第缘未生义。亦应说因未生义。说现二
门义。乃至广说。如波伽罗那说。非心因法。乃
至广说。云何通。答曰此说究竟非心因法。如
未得正决定者。一切无漏心未生尽。是非心
因法。若得正决定时。初无漏心。是非心因法。
诸馀无漏心。是心因法。是故彼经说。初无漏
心。是非心因法。复有说者。此中不说相似因。
此说二种凡夫。所谓能得涅槃者。不能得涅
槃者。此中说不能得涅槃者。言是非心因。何
卷十 第 72b 页 T28-007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2.png)
决定者。当知亦有不必得正决定者。如是则
所说善通。如此波伽罗那第二所说。除未来
身见及身见相应法。此云何通。答曰应作是
说。除未来身见相应法。诸馀染污苦谛。如是
者此亦善通。如识身经说。复云何通。答曰如
过去作四句。现在亦应作四句。未来世应作
三句。或有是因非使所使。或是因为使所使。
或非是因非使所使。是因非使所使者。诸使
与彼心相应已断。是因为使所使者。诸使与
彼心相应不断。非是因非使所使者。如馀缘
他使所使。他界一切遍使。应作如是说。而不
说者有何意。答曰欲现未来世有前后义故。
如施设经说。一切有为法。有四事决定。此义
云何通。答曰因者说四因。相应因共生因报
因所作因。果者。说三果。功用果报果威势果。
所依者说六种。所谓眼识及相应法依眼。乃
至意识意识相应法依意。缘者眼识眼识相
应法缘色。乃至意识意识相应法缘法。云何
不无因而有因无果而有果者。答曰如我义。
亦无因而有因。无果而有果。言因者。以时故
说非谓无法而有。复有说者。未来世中。有相
似因。
问曰若然者诸所难者。善通经文。何以不说。
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馀说。复
有说者。此说相似因不尽。此中唯说因。有力
能与果取果者。未来世相似因。不能与果取
果。若有者云何不二心展转相因。答曰未来
世中。有四行相随从。以通此事。如无常行有
卷十 第 72c 页 T28-007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2.png)
无常行。先生为因。后生三行。不能与无常行
作因。馀三行亦如是。若作是说。依第四禅。得
阿罗汉。彼第四禅相随从。有九地无漏未来
世修。若出彼禅欲起无漏。初禅现在前时。则
无有因。何以故。以无相随从故。若然者过去
现在无漏道。则有作相似因者。有不能作者。
复违此经文。前生善法。与后生善法。乃至广
说。欲令无如是等过者。未来世中。无相似因。
问曰色法为有相似因不。答曰譬喻者作如
是说。色法无相似因。以缘力故生。其事云何。
如凿地深百肘出泥。天雨日曝风吹。而便生
草。如此泥未曾生物。如屋上生草树。此处亦
未曾生物。谁与彼作相似因。问曰若然者彼
文云何通。如说过去四大。与未来四大因威
势缘。彼作是答。我无如是经。欲去如是文。故
作如先说。以是事故。不必须通。若欲必通
者。当云何通。彼威势缘有二种。有近有远。有
在此身。有在馀身。诸近在此身者。说名为因。
若远在馀身者。说名为缘。阿毗昙人。作如是
说。色法有相似因。问曰若有者。譬喻者说云
何通。答曰以有种子在彼法中住。但未得
生芽因缘故不生。若得便生。屋上生草树
者。若鸟衔种来。若风吹来然后乃生。以是事
故。色法有相似因。复有说者。色法有相似因。
亦与相似法作因。亦与不相似法作因。与相
似法作因者。与此身相似作因。不与馀身相
似作因。与此身相似作因者。如此身歌罗罗
时。与歌罗罗。作相似因。作不相似因者。如歌
卷十 第 73a 页 T28-007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3.png)
作因。乃至老时亦作因。与歌罗罗作缘。如是
此身老时。与老时作因。与馀时作缘非因。若
作如是说者。初歌罗罗则无因。最后从色则
无果。复有说者。色法有相似因。与相似法作
因。不与不相似法作因。亦与此身相似法作
因。亦与馀身相似法作因。馀身相似法。与此
身相似法作因。此身相似法亦与馀身相似法
作因。于馀时作缘非因。如是馀身老时。与此
身老时作因。此身老时。复与馀身老时作因。
于馀时作缘非因。复有能者。色法有相似因。
与相似法作因。亦与不相似法作因。与此身
作因。亦与馀身作因。如馀身歌罗罗与此身
歌罗罗作因。此身歌罗罗。乃至与老时作因。
此身歌罗罗。与馀身歌罗罗作因。乃至与馀
身老时作因。馀身阿浮陀。与此身阿浮陀作
因。乃至老时作因。此身阿浮陀。与馀身阿浮
陀作因。乃至老时作因。于歌罗罗时作缘非
因。馀身老时。与此身老时作因。此身老时。与
馀身老时作因。于馀作缘非因。评曰。应作是
说。馀身十时。与此身十时作因。此身十时。与
馀身十时作因。外法当知随所应亦如是说。
善五阴展转为因。染污亦如是。展转为因。不
隐没无记五阴。或有说者。展转为因。复有说
者。不隐没无记四阴。与不隐没无记色阴为
因。色阴不能与不隐没无记四阴作因。何以
故。性羸劣故。复有说者。不隐没无记色阴。与
不隐没无记四阴作因。不隐没无记四阴。不
与不隐没无记色阴作因。所以者何四阴是
卷十 第 73b 页 T28-007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3.png)
说者。不隐没无记四阴。不与色阴作因。不隐
没无记色阴。不与四阴作因。不隐没无记四
阴。展转为因。不隐没无记四阴有三种。谓威
仪工巧报。彼三种展转为因不。答曰。或有说
者。展转为因。复有说者。报与报作因。亦与威
仪工巧作因。威仪与威仪作因。亦与工巧作
因。不与报作因。胜法不与下法作因故。工巧
与工巧作因。非报非威仪。胜法不与下法作
因故。复有说者。此三法展转为因。所以者何。
同在一界。同一缚故。评曰。不应作如是说。前
所说者好。
染污法有九种。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
上。上下上中上上。问曰。彼为展转作因不。答
曰。展转为因。问曰。若然者。云何有九种。答
曰。对治有九种故。此法亦有九种。其事云何。
如下下修道对治上上烦恼。乃至上上修道。
对治下下烦恼。以对治有九种故。此法亦有
九种复有说者。以现前行有九种故。善法亦
有九种。从下下乃至上上。问曰。此法为展转
为因不。答曰善法有二种。有生得善方便善。
彼生得善九种相。于展转为因。问曰。若然者。
云何有九种。答曰。以报有九种故。此法有九
种。如最胜善能生最胜报。乃至下下善。生下
下报。复有说者。以此法现前。行有九种故。方
便善亦有九种。下下乃至上上。问曰。此法展
转为因不。答曰不也。下下与下下作因。乃至
与上上作因。生得善与方便善作因。以方便
善胜故。方便善不与生得善作因。以生得善
卷十 第 73c 页 T28-007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3.png)
展转作因不。答曰不也。闻慧与闻慧作因。亦
与思慧修慧作因。思慧与思慧作因。不与修
慧作因。以不同界故。不与闻慧作因。以闻慧
下故。修慧与修慧作因。不与闻慧思慧作因。
以异界故。以下故。修慧有四种。有暖顶忍
世第一法。暖法与暖法作因。乃至与世第
一法作因。顶法与顶法作因。乃至与世第一
法作因。忍法与忍法作因。亦与世第一法作
因。
欲界变化心有四种。初禅果乃至第四禅果。
问曰。此四种心。为展转作因不。答曰。初禅果
为初禅果作因。乃至第四禅果。为第四禅果
作因。所以者何。如禅不展转作因。彼果亦如
是。复有说者。初禅果与初禅果作因。乃至
与第四禅果作因。二禅果与二禅果作因。乃
至与第四禅果作因。三禅果与三禅果作因。
亦与第四禅果作因。第四禅果与第四禅果
作因。复有说者。尽展转为因。所以者何。
俱堕一界。同一缚故。评曰。如第二说者好。
问曰。如初禅地。有识身有变化心为展转
作因不。答曰。识身为变化心作因。非变化
心为识身作因。所以者何。胜法不为下法作
因故。
问曰。若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与果耶。答曰。
若能与果。亦能取果。颇有能取果不能与果
耶。答曰。有阿罗汉最后阴。如此是总说。今当
分别说。善不善无记。问曰。若善相似因。能取
果者。亦能与果耶。若能与果者。复能取果耶。
卷十 第 74a 页 T28-007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4.png)
后舍善根得。与果不取果者。善根得最初现
在前。取果与果者。如不断善根馀时。不取果
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善相似因。能取
果亦能与果耶。乃至广作四句。能取果不能
与果者。如离欲界欲最后舍不善得。能与果
不取果者。离欲界欲。退不善得最初生。能取
果能与果者。如不离欲者馀时。不取果不与
果者。除上尔所事。若隐没无记法相似因。能
取果亦能与果耶。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
广作四句。能取果不能与果者。如离非想非
非想处欲。最后舍隐没无记得。与果不取果
者。退阿罗汉果时。隐没无记得最初生。取
果与果者。不离非想非非想处欲馀时。不取
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隐没无记相
似因。取果者亦能与果耶。答曰。若能与果。
彼亦能取果。若不取果云何与。颇有取果不
与果耶。答曰。有阿罗汉最后心。已说善不善
无记相。今当说能缘相。若善相似因。能取果。
亦能与果耶。若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
四句。能取果不与果者。善心次第生不善无
记心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若不善心无记
心次第善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如善心次
第善心现在前。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
事。若不善心相似因。能取果者。亦能与果耶。
若与果者。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取果
不与果者。如不善心次第。若善心无记心现
在前。与果不取果者。如善心无记心次第不
善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如不善心次第不
卷十 第 74b 页 T28-007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4.png)
若隐没无记心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
若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能取
果不与果者。隐没无记心次第善不善不隐
没无记心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善不善不
隐没无记心次第隐没无记心现在前。取果
与果者。隐没无记心次第隐没无记心现在
前。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若不隐没
无记心相似因。能取果亦能与果耶。若能与
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四句。取果不与果
者。不隐没无记心次第善不善隐没无记心
现在前。与果不取果者。善不善隐没无记心
次第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取果与果者。不
隐没无记心次第不隐没无记心现在前。不取
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已说相似因有缘
相。相似因相续相。今当说。若相似因。取果亦
能与果耶。若能与果亦能取果耶。乃至广作
四句。善心后相续生二十善心。取果不与果
者。除第二心。馀十八心。与果不取果者。初心
灭在过去。十八心若生现在前。取果与果者。
第二心是也。不取果不与果者除上尔所事。
不善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亦如是。颇一刹那
顷。若得相似因。亦得相似因因耶。若得相似
因因。亦得相似因耶。乃至广作四句。得相似
因不得相似因因者。从上沙门果退。住须陀
洹果胜进道。本得须陀洹初果现在前。是时
不成就见道得。相似因因不得相似因者。如
本住须陀洹果胜进道。能与后生沙门果。作
相似因。得相似因亦得相似因因者。除须陀
卷十 第 74c 页 T28-007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4.png)
似因亦不得相似因因者除上尔所事。颇一
刹那顷。知相似因。不知相似因所缘耶。知相
似因所缘。不知相似因耶。乃至广作四句。知
相似因不知相似因所缘者。见道中道法智。
缘前生苦集灭智分。知相似因所缘不知相
似因者。缘未生法智分。知相似因亦知相似
因所缘者。道法忍是也。不知相似因不知所
缘者除上尔所事。
问曰。相似因有增减不。答曰。有其事云何。或
有前身烦恼作增上相似因非今身。曾闻阿
难入舍卫城乞食时。摩邓伽女。见已随逐而
行。所以者何。以五百世中曾为阿难妻。今见
阿难欲觉炽盛。无心能离。如长老弥祇迦
在庵罗林中坐。是时三恶觉意增上。所以者
何。曾闻此长老本昔曾于此林处作王。若本
五乐自娱乐处则欲觉增上心生厌患。后至
馀处恚觉增上。所以者何。本为王时。恒于此
处。割截人民手足头耳故。恚觉增上心生厌
患。复至馀处害觉增上。所以者何。曾于此处。
系缚鞭打人民。夺其财物故。害觉增上。如是
等过去身烦恼。作增上相似因非此身也。或
有欲心与恚心作增上相似因。令恚心增上。
或有恚心与欲心作相似因。令欲心增上。如
说不善。说善无记亦如是。以是事故。当知相
似因因有增减。是相似因。定在过去现在世
果是依果。
《阿毗昙毗婆沙论》卷第十
卷十 第 75a 页 T28-007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l0011/buddhist/T28-007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