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二 第 268a 页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十
二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七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见苦所断乃至几
修所断。问何故作此论。答前门虽已止顿
断沙门意。而未遮顿现观者意。亦未显渐
现观义。今欲遮显顿渐现观。有作是说。前
门虽已遮顿现观者意。亦已显渐现观义。
而不粗显明了现见。今令粗显明了现见。或
有说者。今欲显示五部烦恼及五对治。五
部烦恼者。谓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五部对
治者。谓苦忍苦智是见苦所断对治。乃至道
忍道智是见道所断对治。苦集灭道及世俗
智是修所断对治。由此因缘故作斯论。答
三结中有身见结见苦所断。问何故有身见
唯见苦所断。答此见唯于苦处转故。观察
苦时此见便断。复次此见唯于果处转故。
观察果时此见便断。复次有身见结是倒自
性。一切颠倒皆见苦断。颠倒断时此见亦断。
同对治故。复次此烦恼粗初无间道苦法类
忍现在前时即便永断。若烦恼细后无间道金
刚喻定现在前时方能断尽。如衣有垢不坚
著者。才洗便净。若坚著者以淳灰等。用功
浣之然后得净。亦如瓦器腻不深入。水荡
便净。腻深入者或以汤煮。或以火烧然后得
卷五十二 第 268b 页 T27-0268.png
净。尊者妙音亦作是说。此见粗故初无间道
现在前时即便永断。衣器二喻亦如前说。复
次非此见根深入境地。不深入故其性羸
劣。初无间道苦法类忍现在前时即便永断。
若烦恼根深入境地。后无间道金刚喻定现
在前时方能断尽。譬如树根不深入地。小
风吹之即便摧倒。根深入者大风吹之乃可
摧倒。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此有身见缘五
蕴起。如实观见五取蕴时此见便断。复次
此有身见从常乐净我想而生。四想断时
此见便断。大德说曰。此有身见缘有身生
名有身见。若观有身无我我所此见便断。
故有身见结唯见苦所断。如有身见结。五
顺下分结中有身见结五见中有身见边执
见亦尔。自性同故。俱迷苦故。戒禁取结有
二种。或见苦所断。或见道所断。问何故戒禁
取非见集灭所断耶。答外道唯于苦道起
此戒禁取故。谓诸外道亦能谓集如垢秽处。
亦能谓灭如洗浴处。彼谓集是垢秽处故不
生悕求。彼谓灭是洗浴处故妄生悕求。妄
悕求故发起种种无利苦行。如如发起无利
苦行。如是如是烦恼垢增染污身心去涅
槃远。如人为除身体垢故秽水澡浴。如如
澡浴如是如是更增垢秽。故戒禁取唯通
二部。复次此戒禁取唯于苦道二处转故。
苦处转者见苦所断。道处转者见道所断。复
次此戒禁取唯于秽净二处转故。秽处转者
见苦所断。净处转者见道所断。复次此戒禁
取唯有二种。谓内外道所起差别。内道起者
现在前时即便永断。衣器二喻亦如前说。复
次非此见根深入境地。不深入故其性羸
劣。初无间道苦法类忍现在前时即便永断。
若烦恼根深入境地。后无间道金刚喻定现
在前时方能断尽。譬如树根不深入地。小
风吹之即便摧倒。根深入者大风吹之乃可
摧倒。尊者世友作如是说。此有身见缘五
蕴起。如实观见五取蕴时此见便断。复次
此有身见从常乐净我想而生。四想断时
此见便断。大德说曰。此有身见缘有身生
名有身见。若观有身无我我所此见便断。
故有身见结唯见苦所断。如有身见结。五
顺下分结中有身见结五见中有身见边执
见亦尔。自性同故。俱迷苦故。戒禁取结有
二种。或见苦所断。或见道所断。问何故戒禁
取非见集灭所断耶。答外道唯于苦道起
此戒禁取故。谓诸外道亦能谓集如垢秽处。
亦能谓灭如洗浴处。彼谓集是垢秽处故不
生悕求。彼谓灭是洗浴处故妄生悕求。妄
悕求故发起种种无利苦行。如如发起无利
苦行。如是如是烦恼垢增染污身心去涅
槃远。如人为除身体垢故秽水澡浴。如如
澡浴如是如是更增垢秽。故戒禁取唯通
二部。复次此戒禁取唯于苦道二处转故。
苦处转者见苦所断。道处转者见道所断。复
次此戒禁取唯于秽净二处转故。秽处转者
见苦所断。净处转者见道所断。复次此戒禁
取唯有二种。谓内外道所起差别。内道起者
卷五十二 第 268c 页 T27-0268.png
见苦所断。外道起者见道所断。复次此戒禁
取唯有二种。谓非因计因及非道计道。非
因计因者见苦所断。非道计道者见道所断。
如戒禁取结。四取中戒禁取。四身系中戒
禁取身系。五顺下分结中戒禁取结。五见中
戒禁取亦尔。自性同故。疑结有四种。或见苦
所断乃至或见道所断。问何故无有修所断
疑。答未见事时心有犹豫。见彼事已犹豫
即除故无有疑是修所断。如疑结四瀑流
轭中见瀑流轭。四取中见取。四身系中此实
执身系。五盖中疑盖。五顺下分结中疑结。五
见中邪见见取。七随眠中见疑随眠。九结中
见取疑结亦尔。体类同故。三不善根有五种
或见苦所断。乃至或修所断。五部皆有贪瞋
痴故。如三不善根。三漏四瀑流轭中除见
馀瀑流轭。四取中欲取我语取。四身系中贪
欲瞋恚身系。五盖中除恶作疑馀盖。五结中
贪瞋慢结。五顺下分结中贪欲瞋恚结。六爱
身中意触所生爱身。七随眠中除见疑馀随
眠。九结中爱恚慢无明结亦尔。体类同故。虽
总说此皆通五部。而别分别有一有二有
四有五。欲漏等中有身见边执见恶作嫉
悭忿覆唯一部。戒禁取唯二部。邪见见取
疑唯四部。贪瞋慢等通五部故。恶作盖修
所断智所断故。如恶作盖五结中嫉悭结。五
顺上分结。六爱身中前五爱身。九结中嫉悭
结亦尔。同依事转品类等故。九十八随眠中。
二十八见苦所断。苦处转故。十九见集所断。
集处转故。十九见灭所断。灭处转故。二十二
取唯有二种。谓非因计因及非道计道。非
因计因者见苦所断。非道计道者见道所断。
如戒禁取结。四取中戒禁取。四身系中戒
禁取身系。五顺下分结中戒禁取结。五见中
戒禁取亦尔。自性同故。疑结有四种。或见苦
所断乃至或见道所断。问何故无有修所断
疑。答未见事时心有犹豫。见彼事已犹豫
即除故无有疑是修所断。如疑结四瀑流
轭中见瀑流轭。四取中见取。四身系中此实
执身系。五盖中疑盖。五顺下分结中疑结。五
见中邪见见取。七随眠中见疑随眠。九结中
见取疑结亦尔。体类同故。三不善根有五种
或见苦所断。乃至或修所断。五部皆有贪瞋
痴故。如三不善根。三漏四瀑流轭中除见
馀瀑流轭。四取中欲取我语取。四身系中贪
欲瞋恚身系。五盖中除恶作疑馀盖。五结中
贪瞋慢结。五顺下分结中贪欲瞋恚结。六爱
身中意触所生爱身。七随眠中除见疑馀随
眠。九结中爱恚慢无明结亦尔。体类同故。虽
总说此皆通五部。而别分别有一有二有
四有五。欲漏等中有身见边执见恶作嫉
悭忿覆唯一部。戒禁取唯二部。邪见见取
疑唯四部。贪瞋慢等通五部故。恶作盖修
所断智所断故。如恶作盖五结中嫉悭结。五
顺上分结。六爱身中前五爱身。九结中嫉悭
结亦尔。同依事转品类等故。九十八随眠中。
二十八见苦所断。苦处转故。十九见集所断。
集处转故。十九见灭所断。灭处转故。二十二
卷五十二 第 269a 页 T27-0269.png
见道所断。道处转故。十修所断。依事转故。问
此中何者名见苦所断。乃至何者名修所断
耶。答若对治决定对治所缘决定者。名见苦
乃至见道所断。若对治不决定对治所缘不
决定者。名修所断。复次若处所决定对治所
缘决定者。名见苦乃至见道所断。若处所不
决定对治所缘不决定者。名修所断。复次若
苦忍苦智为对治者。名见苦所断。乃至若
道忍道智为对治者。名见道所断。若苦集
灭道及世俗智为对治者。名修所断。复次
若苦法类忍断者。名见苦所断。乃至若道法
类忍断者。名见道所断。若四法类智及世俗
智断者。名修所断。复次若观苦谛断者。名
见苦所断。乃至若观道谛断者名见道所断。
若或观苦谛。乃至或观道谛或观馀事断者。
名修所断。复次若违苦谛观者。名见苦所
断。乃至若违道谛观者名见道所断。若违
四谛观。及违馀事观者。名修所断。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见几非见。问何故
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
执。一切烦恼皆是见性。所以者何。行相猛利
说名为见。一切烦恼各于自业行相猛利。
如有身见执我我所行相猛利。边执见执
断执常行相猛利。邪见执无行相猛利。见
取执最胜行相猛利。戒禁取执能净行相
猛利。疑犹豫行相猛利。贪染著行相猛利瞋
憎恶行相猛利。慢高举行相猛利。无明不了
行相猛利。故诸烦恼皆是见性。或复有执。一
切烦恼皆非见性。所以者何。了达诸法说
此中何者名见苦所断。乃至何者名修所断
耶。答若对治决定对治所缘决定者。名见苦
乃至见道所断。若对治不决定对治所缘不
决定者。名修所断。复次若处所决定对治所
缘决定者。名见苦乃至见道所断。若处所不
决定对治所缘不决定者。名修所断。复次若
苦忍苦智为对治者。名见苦所断。乃至若
道忍道智为对治者。名见道所断。若苦集
灭道及世俗智为对治者。名修所断。复次
若苦法类忍断者。名见苦所断。乃至若道法
类忍断者。名见道所断。若四法类智及世俗
智断者。名修所断。复次若观苦谛断者。名
见苦所断。乃至若观道谛断者名见道所断。
若或观苦谛。乃至或观道谛或观馀事断者。
名修所断。复次若违苦谛观者。名见苦所
断。乃至若违道谛观者名见道所断。若违
四谛观。及违馀事观者。名修所断。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见几非见。问何故
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义故。谓或有
执。一切烦恼皆是见性。所以者何。行相猛利
说名为见。一切烦恼各于自业行相猛利。
如有身见执我我所行相猛利。边执见执
断执常行相猛利。邪见执无行相猛利。见
取执最胜行相猛利。戒禁取执能净行相
猛利。疑犹豫行相猛利。贪染著行相猛利瞋
憎恶行相猛利。慢高举行相猛利。无明不了
行相猛利。故诸烦恼皆是见性。或复有执。一
切烦恼皆非见性。所以者何。了达诸法说
卷五十二 第 269b 页 T27-0269.png
名为见。一切烦恼于自所缘皆不了达故
非见性。为止彼意显诸烦恼有是见性
有非见性故作斯论。答三结中二见一非
见。二见者谓有身见戒禁取。一非见者谓疑。
馀广说如本论。广释见义如前已说。谓五
见处。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有寻有伺。几无寻
唯伺。几无寻无伺。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
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从欲界乃至有
顶皆有寻伺。如譬喻者。彼何故作此执。依
契经故。谓契经说。心粗性名寻。心细性名
伺。然粗细性从欲界乃至有顶皆可得。故
知三界皆有寻伺。大德说曰。对法诸师所说
非理。所以者何。心粗细性三界皆有。契经
说此即是寻伺。而言寻伺唯二地有。谓欲
界及梵世。故对法者所说非理。亦名恶说恶
受持者。不名善说善受持者。阿毗达磨诸论
师言。我等所说及所受持是善非恶。所以者
何。施设粗细有多种故。谓有处说。缠是粗
随眠是细。此中寻伺非粗非细。此二非缠
非随眠故。或有处说。色蕴是粗四蕴是细。
此中寻伺是细非粗行蕴摄故。或有处说。欲
界是粗初静虑是细。此中寻伺俱通粗细二
地皆有寻及伺故。或有处说。初静虑是粗第
二静虑是细。此中寻伺是粗非细。初静虑上
无寻伺故。如是等处施设粗细有多品类
不应定执。粗性名寻细性名伺。亦不应
执寻伺二种三界皆有。然契经说。寻伺是心
粗细性者。依下二地能扰动心粗细性说。
非见性。为止彼意显诸烦恼有是见性
有非见性故作斯论。答三结中二见一非
见。二见者谓有身见戒禁取。一非见者谓疑。
馀广说如本论。广释见义如前已说。谓五
见处。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有寻有伺。几无寻
唯伺。几无寻无伺。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
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从欲界乃至有
顶皆有寻伺。如譬喻者。彼何故作此执。依
契经故。谓契经说。心粗性名寻。心细性名
伺。然粗细性从欲界乃至有顶皆可得。故
知三界皆有寻伺。大德说曰。对法诸师所说
非理。所以者何。心粗细性三界皆有。契经
说此即是寻伺。而言寻伺唯二地有。谓欲
界及梵世。故对法者所说非理。亦名恶说恶
受持者。不名善说善受持者。阿毗达磨诸论
师言。我等所说及所受持是善非恶。所以者
何。施设粗细有多种故。谓有处说。缠是粗
随眠是细。此中寻伺非粗非细。此二非缠
非随眠故。或有处说。色蕴是粗四蕴是细。
此中寻伺是细非粗行蕴摄故。或有处说。欲
界是粗初静虑是细。此中寻伺俱通粗细二
地皆有寻及伺故。或有处说。初静虑是粗第
二静虑是细。此中寻伺是粗非细。初静虑上
无寻伺故。如是等处施设粗细有多品类
不应定执。粗性名寻细性名伺。亦不应
执寻伺二种三界皆有。然契经说。寻伺是心
粗细性者。依下二地能扰动心粗细性说。
卷五十二 第 269c 页 T27-0269.png
第二静虑乃至有顶心离扰动故无寻伺。又
彼既说二定以上有寻有伺。云何建立有寻
伺等三地有异。彼作是说。欲界初静虑一切
善染无覆无记及静虑中间。乃至有顶染污
心等名有寻有伺地。静虑中间善及无覆无
记心等名无寻唯伺地。第二静虑乃至有顶
善及无覆无记心等名无寻无伺地。若尔经
说当云何通。如契经说。寻伺寂静无寻无伺
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彼作是说。
此经依善无覆无记。不依染说寻伺寂静。
彼说非理。所以者何。有何因缘入第二定
唯善无记寻伺寂静非染污耶。宁说染污
寻伺寂静非善无记。所以者何。诸染污法离
染时舍。善无记法越界地时方舍尽故。然譬
喻者是无知果黑闇果不勤加行果。故说寻
伺三界皆有而寻与伺。下二地有上七地无。
是为正说。为止如是他宗所说显示正
理故作斯论。答三结三种。谓或有寻有伺。
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云何有寻有伺。
谓在欲界及初静虑。云何无寻唯伺。谓在
静虑中间。云何无寻无伺。谓在上三静虑及
四无色。馀广说如本论。问此中何者名有寻
有伺。何者名无寻唯伺。何者名无寻无伺
耶。答若与寻伺俱寻伺相应。是寻伺等起
寻伺所转者名有寻有伺。若不与寻俱唯
与伺俱。不与寻相应唯与伺相应。非寻等
起唯伺等起。寻已寂静唯伺所转者名无
寻唯伺。若非寻伺俱。非寻伺相应。非寻
伺等起。非寻伺所转者。名无寻无伺。复次
彼既说二定以上有寻有伺。云何建立有寻
伺等三地有异。彼作是说。欲界初静虑一切
善染无覆无记及静虑中间。乃至有顶染污
心等名有寻有伺地。静虑中间善及无覆无
记心等名无寻唯伺地。第二静虑乃至有顶
善及无覆无记心等名无寻无伺地。若尔经
说当云何通。如契经说。寻伺寂静无寻无伺
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彼作是说。
此经依善无覆无记。不依染说寻伺寂静。
彼说非理。所以者何。有何因缘入第二定
唯善无记寻伺寂静非染污耶。宁说染污
寻伺寂静非善无记。所以者何。诸染污法离
染时舍。善无记法越界地时方舍尽故。然譬
喻者是无知果黑闇果不勤加行果。故说寻
伺三界皆有而寻与伺。下二地有上七地无。
是为正说。为止如是他宗所说显示正
理故作斯论。答三结三种。谓或有寻有伺。
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云何有寻有伺。
谓在欲界及初静虑。云何无寻唯伺。谓在
静虑中间。云何无寻无伺。谓在上三静虑及
四无色。馀广说如本论。问此中何者名有寻
有伺。何者名无寻唯伺。何者名无寻无伺
耶。答若与寻伺俱寻伺相应。是寻伺等起
寻伺所转者名有寻有伺。若不与寻俱唯
与伺俱。不与寻相应唯与伺相应。非寻等
起唯伺等起。寻已寂静唯伺所转者名无
寻唯伺。若非寻伺俱。非寻伺相应。非寻
伺等起。非寻伺所转者。名无寻无伺。复次
卷五十二 第 270a 页 T27-0270.png
若有种种寻求种种伺察者名有寻有伺若
无种种寻求有种种伺察者名无寻唯伺。
若无种种寻求。亦无种种伺察者名无寻
无伺。复次若有数数寻求数数伺察者名有
寻有伺。若无数数寻求有数数伺察者名
无寻唯伺。若无数数寻求亦无数数伺察
者名无寻无伺。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乐根相应。几苦喜
忧舍根相应。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
显正理故。谓或有执。诸法生时渐次非顿。
如譬喻者。大德说曰。诸法生时次第而生无
并起义。如经狭路有多商侣一一而过。尚
无二人一时过义。况得有多。诸有为法亦
复如是。一一从自生相而生。别和合生理
不俱起。阿毗达磨诸论师言。有因缘故说
有为法别和合生。一一从自生相生故。有
因缘故说有为法一和合生。不相离者一
时生故。谓依生相说有为法别和合生。若
依刹那说有为法一和合生。不相离者必
俱起故。或复有执。力无力义。是名相应不相
应义。谓若此法由彼力生。即说此法与彼
相应。若法不由彼力生者。虽俱时起无
相应义。如由彼心力此心生故。得说此心
与彼心相应。又由心力心所生故。得说心
所与心相应。又由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说
心所与心所相应。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
不可说心与心所相应。为遮彼意显示
心与心所相应。心所亦与心所相应。心所。
又得与心相应。唯心与心无相应义。一身
无种种寻求有种种伺察者名无寻唯伺。
若无种种寻求。亦无种种伺察者名无寻
无伺。复次若有数数寻求数数伺察者名有
寻有伺。若无数数寻求有数数伺察者名
无寻唯伺。若无数数寻求亦无数数伺察
者名无寻无伺。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乐根相应。几苦喜
忧舍根相应。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
显正理故。谓或有执。诸法生时渐次非顿。
如譬喻者。大德说曰。诸法生时次第而生无
并起义。如经狭路有多商侣一一而过。尚
无二人一时过义。况得有多。诸有为法亦
复如是。一一从自生相而生。别和合生理
不俱起。阿毗达磨诸论师言。有因缘故说
有为法别和合生。一一从自生相生故。有
因缘故说有为法一和合生。不相离者一
时生故。谓依生相说有为法别和合生。若
依刹那说有为法一和合生。不相离者必
俱起故。或复有执。力无力义。是名相应不相
应义。谓若此法由彼力生。即说此法与彼
相应。若法不由彼力生者。虽俱时起无
相应义。如由彼心力此心生故。得说此心
与彼心相应。又由心力心所生故。得说心
所与心相应。又由心所力心所生故。得说
心所与心所相应。不由心所力心得生故。
不可说心与心所相应。为遮彼意显示
心与心所相应。心所亦与心所相应。心所。
又得与心相应。唯心与心无相应义。一身
卷五十二 第 270b 页 T27-0270.png
二心不俱起故。或复有执。诸法各与自性
相应。不与他性。彼作是说相爱重义是相
应义。无法与法极相爱重。如自性者。是故
唯与自性相应。为遮彼意显示唯与他
性相应。相应名义异体相望而建立故。如心
心所展转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缘等互不相
舍名相应故。或复有执。诸法与自性无相
应义亦非不相应。无相应义者诸法不待
自性而生故。非不相应者极相爱重是相应
义故。为遮彼意显示诸法不乱相应故作
斯论。问何故但问与受相应。答是作论者
意欲尔故。谓作论者随欲造论不违法相
故不应责。复次以受与受行相各别不违
成就而违现行是故偏问。不违成就者。一
身容成就五受根故。违现行者。必无二受
俱时现行故。复次以受随根转变而起。于
一受体建立五根馀法不尔故偏问受。复
次受居十二缘起轮中。犹如车毂是故偏
问。复次以一切法皆归趣受是故偏问。复
次除受更问何根相应。若问命等八根相
应便为非理不相应故。若问信等五三无
漏相应。亦为非理唯是善故。若问馀染及
想思等心所相应。亦为非理。无根相故。或
有即是烦恼性故。若问念定及慧相应。亦
为非理。烦恼相应无根相故。或有即是烦
恼性故。若问意根亦不应理依心建立相
应法故。又心相应无差别故。受有根相非
烦恼体能生烦恼故问相应。答三结中有身
见戒禁取结三根相应。除苦忧根。问此何故
相应。不与他性。彼作是说相爱重义是相
应义。无法与法极相爱重。如自性者。是故
唯与自性相应。为遮彼意显示唯与他
性相应。相应名义异体相望而建立故。如心
心所展转相望。同一所依一所缘等互不相
舍名相应故。或复有执。诸法与自性无相
应义亦非不相应。无相应义者诸法不待
自性而生故。非不相应者极相爱重是相应
义故。为遮彼意显示诸法不乱相应故作
斯论。问何故但问与受相应。答是作论者
意欲尔故。谓作论者随欲造论不违法相
故不应责。复次以受与受行相各别不违
成就而违现行是故偏问。不违成就者。一
身容成就五受根故。违现行者。必无二受
俱时现行故。复次以受随根转变而起。于
一受体建立五根馀法不尔故偏问受。复
次受居十二缘起轮中。犹如车毂是故偏
问。复次以一切法皆归趣受是故偏问。复
次除受更问何根相应。若问命等八根相
应便为非理不相应故。若问信等五三无
漏相应。亦为非理唯是善故。若问馀染及
想思等心所相应。亦为非理。无根相故。或
有即是烦恼性故。若问念定及慧相应。亦
为非理。烦恼相应无根相故。或有即是烦
恼性故。若问意根亦不应理依心建立相
应法故。又心相应无差别故。受有根相非
烦恼体能生烦恼故问相应。答三结中有身
见戒禁取结三根相应。除苦忧根。问此何故
卷五十二 第 270c 页 T27-0270.png
除苦根。答苦根在五识。此二结在意地故
不相应。问此何故除忧根。答忧戚行相转。
此二结欢行相转故不相应。总说此二三根
相应。别分别者若在欲界初二静虑喜舍相
应。若在第三静虑乐舍相应。若在第四静
虑及无色界唯舍相应。是故总说三根相
应。疑结四根相应除苦根。问此何故除苦
根。答苦根在五识疑在意地故不相应。总
说疑结四根相应。别分别者若在欲界忧舍
相应。若在初二静虑喜舍相应。若在第三
静虑乐舍相应。若在第四静虑及无色界
唯舍相应。是故总说四根相应。问何故疑
结若在欲界不与喜根相应。若在初二静
虑则与喜根相应耶。答欢戚行相不相应
故。谓欲界疑戚行相转。喜根欢行相转。行相
既别无相应义。初二静虑疑与喜根俱欢行
相转故得相应。以等义是相应义故。复次
欲界喜粗疑细故不相应。问何故欲界喜粗。
答欲界有情不应起而起故。于欲界事亦
不应起而起故。云何欲界有情不应起而
起谓欲界有情本性是苦复加馀苦应生厌
离而更踊跃岂不是粗。云何于欲界事不
应起而起。谓若见他颠蹶迷谬应生慈悯
而更欢笑岂不是粗欲界疑结沈思故细。粗
细既别无相应义。初二静虑疑喜俱细故得
相应。复次欲界疑结敦重喜根轻躁故不相
应。初静虑二俱敦重故得相应。复次欲界疑
结于内门转。欲界喜根于外门转故不相
应。初二静虑俱内门转故得相应。复次欲界
不相应。问此何故除忧根。答忧戚行相转。
此二结欢行相转故不相应。总说此二三根
相应。别分别者若在欲界初二静虑喜舍相
应。若在第三静虑乐舍相应。若在第四静
虑及无色界唯舍相应。是故总说三根相
应。疑结四根相应除苦根。问此何故除苦
根。答苦根在五识疑在意地故不相应。总
说疑结四根相应。别分别者若在欲界忧舍
相应。若在初二静虑喜舍相应。若在第三
静虑乐舍相应。若在第四静虑及无色界
唯舍相应。是故总说四根相应。问何故疑
结若在欲界不与喜根相应。若在初二静
虑则与喜根相应耶。答欢戚行相不相应
故。谓欲界疑戚行相转。喜根欢行相转。行相
既别无相应义。初二静虑疑与喜根俱欢行
相转故得相应。以等义是相应义故。复次
欲界喜粗疑细故不相应。问何故欲界喜粗。
答欲界有情不应起而起故。于欲界事亦
不应起而起故。云何欲界有情不应起而
起谓欲界有情本性是苦复加馀苦应生厌
离而更踊跃岂不是粗。云何于欲界事不
应起而起。谓若见他颠蹶迷谬应生慈悯
而更欢笑岂不是粗欲界疑结沈思故细。粗
细既别无相应义。初二静虑疑喜俱细故得
相应。复次欲界疑结敦重喜根轻躁故不相
应。初静虑二俱敦重故得相应。复次欲界疑
结于内门转。欲界喜根于外门转故不相
应。初二静虑俱内门转故得相应。复次欲界
卷五十二 第 271a 页 T27-0271.png
疑结如主喜根如客故不相应。初二静虑二
皆如主故得相应。复次欲界疑结虽不与
喜受相应而与忧受相应。初二静虑疑结
若不与喜受。相应便为无受。喜是彼地自
性受故。若疑心聚全无受者便违相依及相
应法勿有斯过。是故疑结初二静虑喜根相
应。三不善根中贪不善根三根相应除苦忧
根。以苦忧根戚行相转。贪不善根欢行相转
故不相应。瞋不善根三根相应除乐喜根。
以乐喜根欢行相转瞋不善根戚行相转故
不相应。痴不善根及欲漏无明漏五根相应。
以彼皆通六识身欢戚行相转故。有漏三
根相应除苦忧根。以色无色界无忧苦根
故。彼无忧苦因根蕴当广说。除邪见馀广
说如本论。邪见四根相应除苦根。以苦根
在五识邪见在意地故不相应。总说邪见
四根相应别分别者若在欲界三根相应除
乐苦根。若在初二静虑喜舍根相应。若在
第三静虑乐舍根相应。若在第四静虑及无
色界。唯舍根相应。问欲界邪见何者喜根相
应何者忧根相应耶。答或有本来不好施与
不好爱乐不好祠祀。彼后若遇邪见外道。
闻说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
无妙恶行业果异熟闻已欢喜作是念言。我
从本来不好施与乃至祠祀甚为好事。以
彼无果无异熟故。如是邪见喜根相应。或
有本来好行施与好行爱乐好行祠祀。
彼后若遇邪见外道。闻说无施与无爱乐
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果异熟。
皆如主故得相应。复次欲界疑结虽不与
喜受相应而与忧受相应。初二静虑疑结
若不与喜受。相应便为无受。喜是彼地自
性受故。若疑心聚全无受者便违相依及相
应法勿有斯过。是故疑结初二静虑喜根相
应。三不善根中贪不善根三根相应除苦忧
根。以苦忧根戚行相转。贪不善根欢行相转
故不相应。瞋不善根三根相应除乐喜根。
以乐喜根欢行相转瞋不善根戚行相转故
不相应。痴不善根及欲漏无明漏五根相应。
以彼皆通六识身欢戚行相转故。有漏三
根相应除苦忧根。以色无色界无忧苦根
故。彼无忧苦因根蕴当广说。除邪见馀广
说如本论。邪见四根相应除苦根。以苦根
在五识邪见在意地故不相应。总说邪见
四根相应别分别者若在欲界三根相应除
乐苦根。若在初二静虑喜舍根相应。若在
第三静虑乐舍根相应。若在第四静虑及无
色界。唯舍根相应。问欲界邪见何者喜根相
应何者忧根相应耶。答或有本来不好施与
不好爱乐不好祠祀。彼后若遇邪见外道。
闻说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
无妙恶行业果异熟闻已欢喜作是念言。我
从本来不好施与乃至祠祀甚为好事。以
彼无果无异熟故。如是邪见喜根相应。或
有本来好行施与好行爱乐好行祠祀。
彼后若遇邪见外道。闻说无施与无爱乐
无祠祀无妙行无恶行无妙恶行业果异熟。
卷五十二 第 271b 页 T27-0271.png
闻已忧戚作是念言。我从本来好行施与
乃至祠祀极为唐捐。以彼无果无异熟故。
如是邪见忧根相应广释相应义。六因中已
说。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欲界系几色界系
几无色界系。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
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欲界所有烦恼及随烦
恼名数色无色界亦有。为止彼意显示欲
界是不定地多诸烦恼及随烦恼。色无色界
是定地故少诸烦恼及随烦恼。如瞋随眠及
恶作等。彼界无故。或复有执。有漏瀑流轭我
语取欲界亦有缘内而生诸烦恼等得彼
名故为止彼意显有漏等不通欲界上二
界惑定所摄藏多缘内起得彼名故。或
复有执。嫉悭二缠梵世亦有。如分别论者。问
彼何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谓契经说。大
梵天王告诸梵众。我等不须往诣沙门乔
答摩所礼敬听法。即住此处当令汝等度
生老死證永寂灭。彼说梵王为嫉悭结缠
绕心故作如是语。为遮彼意显嫉悭结
唯欲界有。或复有执。梵世有覆缠。问彼何
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谓契经说。大梵天
王不了尊者马胜所问恐梵众知。方便引
出软言愧谢。彼说梵王由覆缠故引出众
外方申不了。为遮彼意显示覆缠唯欲
界有。然大梵王为慢谄诳覆蔽心故便作
是语。由此因缘故作斯论。
答三结三种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
系。馀广说如本论。问何故名欲界系色界系
乃至祠祀极为唐捐。以彼无果无异熟故。
如是邪见忧根相应广释相应义。六因中已
说。
三结乃至九十八随眠。几欲界系几色界系
几无色界系。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
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欲界所有烦恼及随烦
恼名数色无色界亦有。为止彼意显示欲
界是不定地多诸烦恼及随烦恼。色无色界
是定地故少诸烦恼及随烦恼。如瞋随眠及
恶作等。彼界无故。或复有执。有漏瀑流轭我
语取欲界亦有缘内而生诸烦恼等得彼
名故为止彼意显有漏等不通欲界上二
界惑定所摄藏多缘内起得彼名故。或
复有执。嫉悭二缠梵世亦有。如分别论者。问
彼何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谓契经说。大
梵天王告诸梵众。我等不须往诣沙门乔
答摩所礼敬听法。即住此处当令汝等度
生老死證永寂灭。彼说梵王为嫉悭结缠
绕心故作如是语。为遮彼意显嫉悭结
唯欲界有。或复有执。梵世有覆缠。问彼何
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谓契经说。大梵天
王不了尊者马胜所问恐梵众知。方便引
出软言愧谢。彼说梵王由覆缠故引出众
外方申不了。为遮彼意显示覆缠唯欲
界有。然大梵王为慢谄诳覆蔽心故便作
是语。由此因缘故作斯论。
答三结三种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
系。馀广说如本论。问何故名欲界系色界系
卷五十二 第 271c 页 T27-0271.png
无色界系耶。答系在欲故名欲界系。系在
色故名色界系。系在无色故名无色界系。
如牛马等系在于柱或在于栓名柱等系。
复次为欲界足所系缚故名欲界系。为色
界足所系缚故名色界系。为无色界足所
系缚故名无色界系。足谓烦恼如伽他言
佛所行无边无足。谁将去。
如人有足则得自在游涉八方无足不尔。
如是有情有烦恼足则能游涉诸界趣生。
无烦恼足则不如是。诸佛永断烦恼足故。
于界趣生无复流转。然由定慧所行无边。
复次欲界窟宅所摄藏故。欲界我执所执
著故名欲界系。色界窟宅所摄藏故。色界
我执所执著故名色界系。无色界窟宅所
摄藏故。无色界我执所执著故名无色界
系。窟宅谓爱。我执谓见。复次为欲界爱所
滋润。我我所见所执著故名欲界系。为色
界爱所滋润。我我所见所执著故名色界
系为无色界爱所滋润。我我所见所执著
故名无色界系。复次欲界乐欲所坚著故
名欲界系。色界乐欲所坚著故名色界系。
无色界乐欲所坚著故名无色界系。乐者
谓爱欲者谓见。复次为欲界生死所系缚故
名欲界系。为色界生死所系缚故名色界
系。为无色界生死所系缚故名无色界系。
复次为欲界垢所污故毒所害故秽所染
故名欲界系为色界垢所污故。毒所害故
秽所染故名色界系。为无色界垢所污故
毒所害故秽所染故名无色界系。一切烦
色故名色界系。系在无色故名无色界系。
如牛马等系在于柱或在于栓名柱等系。
复次为欲界足所系缚故名欲界系。为色
界足所系缚故名色界系。为无色界足所
系缚故名无色界系。足谓烦恼如伽他言
佛所行无边无足。谁将去。
如人有足则得自在游涉八方无足不尔。
如是有情有烦恼足则能游涉诸界趣生。
无烦恼足则不如是。诸佛永断烦恼足故。
于界趣生无复流转。然由定慧所行无边。
复次欲界窟宅所摄藏故。欲界我执所执
著故名欲界系。色界窟宅所摄藏故。色界
我执所执著故名色界系。无色界窟宅所
摄藏故。无色界我执所执著故名无色界
系。窟宅谓爱。我执谓见。复次为欲界爱所
滋润。我我所见所执著故名欲界系。为色
界爱所滋润。我我所见所执著故名色界
系为无色界爱所滋润。我我所见所执著
故名无色界系。复次欲界乐欲所坚著故
名欲界系。色界乐欲所坚著故名色界系。
无色界乐欲所坚著故名无色界系。乐者
谓爱欲者谓见。复次为欲界生死所系缚故
名欲界系。为色界生死所系缚故名色界
系。为无色界生死所系缚故名无色界系。
复次为欲界垢所污故毒所害故秽所染
故名欲界系为色界垢所污故。毒所害故
秽所染故名色界系。为无色界垢所污故
毒所害故秽所染故名无色界系。一切烦
卷五十二 第 272a 页 T27-0272.png
恼皆名为秽非唯是瞋故通三界。复次为
欲界烦恼所系缚故名欲界系。为色界烦
恼所系缚故名色界系。为无色界烦恼所
系缚故名无色界系。
诸结堕欲界彼结在欲界耶。乃至广说。此
中堕者堕有六种。一界堕。二趣堕三补特伽
罗堕。四处堕。五有漏堕。六自体堕。界堕者。
如此中说诸结堕欲界彼结在欲界等。此
中意说。若是此界法即名堕此界。若欲界法
名堕欲界。若色界法名堕色界。若无色界
法名堕无色界。趣堕者。如说法者行法施
时发是愿言。以此法施令堕诸趣有情
速出生老病死。补特伽罗堕者。如毗奈耶
说。有三补特伽罗堕僧数中令僧和合。
处堕者。如品类足说。云何色蕴谓十色处及
堕法处色。有漏堕者。如品类足说。云何
堕法谓有漏法。自体堕者。如大种蕴说。有
执受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堕自体法。于
六堕中此中唯依界堕作论。此中在者在
有四种。一自体在。二器在。三现行在。四处
在。自体在者。谓一切法各住自体自我自物
自相自分自本性中。器在者。如枣等在盆
中天授等在舍中。现行在者。若法于此现
行可得。处在者。若法于此处可得。此中总
依四在作论。或具不具如应当知。诸结
堕欲界彼结在欲界耶。答应作四句有
结堕欲界彼结非在欲界。谓缠所缠色界
没起欲界中有。色界没生欲界者唯是异
生。彼欲界中有在色界起法应如是。死有
欲界烦恼所系缚故名欲界系。为色界烦
恼所系缚故名色界系。为无色界烦恼所
系缚故名无色界系。
诸结堕欲界彼结在欲界耶。乃至广说。此
中堕者堕有六种。一界堕。二趣堕三补特伽
罗堕。四处堕。五有漏堕。六自体堕。界堕者。
如此中说诸结堕欲界彼结在欲界等。此
中意说。若是此界法即名堕此界。若欲界法
名堕欲界。若色界法名堕色界。若无色界
法名堕无色界。趣堕者。如说法者行法施
时发是愿言。以此法施令堕诸趣有情
速出生老病死。补特伽罗堕者。如毗奈耶
说。有三补特伽罗堕僧数中令僧和合。
处堕者。如品类足说。云何色蕴谓十色处及
堕法处色。有漏堕者。如品类足说。云何
堕法谓有漏法。自体堕者。如大种蕴说。有
执受是何义。答此增语所显堕自体法。于
六堕中此中唯依界堕作论。此中在者在
有四种。一自体在。二器在。三现行在。四处
在。自体在者。谓一切法各住自体自我自物
自相自分自本性中。器在者。如枣等在盆
中天授等在舍中。现行在者。若法于此现
行可得。处在者。若法于此处可得。此中总
依四在作论。或具不具如应当知。诸结
堕欲界彼结在欲界耶。答应作四句有
结堕欲界彼结非在欲界。谓缠所缠色界
没起欲界中有。色界没生欲界者唯是异
生。彼欲界中有在色界起法应如是。死有
卷五十二 第 272b 页 T27-0272.png
灭处中有现前。如种灭处萌芽现前。彼从死
有至中有时。欲界三十六随眠随一现前令
生相续。及恶魔住梵世缠所缠故诃拒如
来。缠所缠者。有说忿缠。彼忿缠心诃拒佛
故。有说覆缠。彼覆缠心诃拒佛故。有说嫉
缠。彼嫉缠心诃拒佛故。有说悭缠。彼悭缠
心诃拒佛故。评曰。应作是说。于九缠中
随一现前而诃拒佛。除眠不能发语业
故。问何故名魔。答断慧命故。或常放逸而
自害故。问何故名恶。答怀恶意乐成就恶
法及恶慧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勃恶者
死生彼处故说名为恶。问魔住梵世何所
为耶。答诃拒佛故。问彼有何力能住梵
世。答梵所引故如契经说。一时薄伽梵在室
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梵天
住在梵世。起恶见趣。此处是常恒不变易纯
永出离。更无有常恒不变易。纯永出离过
此处者。尔时世尊知彼心已。譬如壮士屈
伸臂顷。从此处没至梵世出去彼梵天不
远而住。时彼梵天遥见佛已即命佛曰。善
来大仙。此处是常恒不变易。纯永出离。更无
有常恒不变易。纯永出离过此处者。仁能
厌舍灾患欲界。而来至此甚为善哉。宜于
此间安乐常住。世尊告曰。此处非常恒不变
易。纯永出离。而汝谓常恒不变易。纯永出
离。由重无明蔽汝心故。汝应省察过去诸
梵堕欲界者如花果落。云何妄计此为常
等。如是梵天再三自赞。佛亦再三诃彼所
说。尔时彼梵睹佛威光难为抗敌。又住寂
有至中有时。欲界三十六随眠随一现前令
生相续。及恶魔住梵世缠所缠故诃拒如
来。缠所缠者。有说忿缠。彼忿缠心诃拒佛
故。有说覆缠。彼覆缠心诃拒佛故。有说嫉
缠。彼嫉缠心诃拒佛故。有说悭缠。彼悭缠
心诃拒佛故。评曰。应作是说。于九缠中
随一现前而诃拒佛。除眠不能发语业
故。问何故名魔。答断慧命故。或常放逸而
自害故。问何故名恶。答怀恶意乐成就恶
法及恶慧故。尊者妙音作如是说。勃恶者
死生彼处故说名为恶。问魔住梵世何所
为耶。答诃拒佛故。问彼有何力能住梵
世。答梵所引故如契经说。一时薄伽梵在室
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尔时有一梵天
住在梵世。起恶见趣。此处是常恒不变易纯
永出离。更无有常恒不变易。纯永出离过
此处者。尔时世尊知彼心已。譬如壮士屈
伸臂顷。从此处没至梵世出去彼梵天不
远而住。时彼梵天遥见佛已即命佛曰。善
来大仙。此处是常恒不变易。纯永出离。更无
有常恒不变易。纯永出离过此处者。仁能
厌舍灾患欲界。而来至此甚为善哉。宜于
此间安乐常住。世尊告曰。此处非常恒不变
易。纯永出离。而汝谓常恒不变易。纯永出
离。由重无明蔽汝心故。汝应省察过去诸
梵堕欲界者如花果落。云何妄计此为常
等。如是梵天再三自赞。佛亦再三诃彼所
说。尔时彼梵睹佛威光难为抗敌。又住寂
卷五十二 第 272c 页 T27-0272.png
静离欲地中。不乐言论便作是念。谁能与
佛为敌论耶。念已便忆。魔与如来恒为怨
对必能抗敌。即以神力引置梵世化作欲
地而安处之。尔时彼梵复白佛言。此处是
常乃至广说。世尊告曰。此处非常广说如上。
魔便白佛大仙。应随梵天所说勿复违拒
当奉行之。若违拒者譬如有人吉祥天神
来过其舍。以刀杖等驱逐令出。亦如有
人从高转堕放舍手足便坠深坑。又如有
人从树端落放舍手足堕必至地故。应
奉顺梵天所说。复白佛言。仁岂不见我等
梵众围绕梵天。敬顺其言不敢违逆。佛时
告曰。汝非梵王亦非梵众。乃是恶魔。无有
耻愧。横来相扰。尔时恶魔知佛觉已。心怀
愧恼不能自退。梵以神力令彼还宫。因
彼契经而作此论。是谓有结堕欲界彼结
非在欲界。堕欲界者。是界堕非馀堕。非
在欲界者色界可得故。此有三在除自体
在不在自界现在前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二
佛为敌论耶。念已便忆。魔与如来恒为怨
对必能抗敌。即以神力引置梵世化作欲
地而安处之。尔时彼梵复白佛言。此处是
常乃至广说。世尊告曰。此处非常广说如上。
魔便白佛大仙。应随梵天所说勿复违拒
当奉行之。若违拒者譬如有人吉祥天神
来过其舍。以刀杖等驱逐令出。亦如有
人从高转堕放舍手足便坠深坑。又如有
人从树端落放舍手足堕必至地故。应
奉顺梵天所说。复白佛言。仁岂不见我等
梵众围绕梵天。敬顺其言不敢违逆。佛时
告曰。汝非梵王亦非梵众。乃是恶魔。无有
耻愧。横来相扰。尔时恶魔知佛觉已。心怀
愧恼不能自退。梵以神力令彼还宫。因
彼契经而作此论。是谓有结堕欲界彼结
非在欲界。堕欲界者。是界堕非馀堕。非
在欲界者色界可得故。此有三在除自体
在不在自界现在前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二
卷五十二 第 273a 页 T27-027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