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964-04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说略卷八       明 顾起元 撰
  史别中
周有八士马融以为成王时人刘向以为宣王时人他
无所考汲冢周书克殷解乃命南宫忽振鹿台之财乃
命南宫伯达史佚迁九鼎三巫疑南宫忽即仲忽南宫
伯达即伯达也尚书有南宫括疑即伯适也则八士者
南宫氏也以为成王时人近之尚书南宫之姓与汲冢
卷八 第 1b 页 WYG0964-0482b.png
书南宫之姓合伯达伯适与仲忽之名又合似是无疑
范镇碑云膺姿管苏靖共卫上洪氏谓盖法家者流也
范史云律谢皋苏注以苏忿生此云管苏谓夷吾与忿
生也然又考州辅碑云昔管苏之尹楚以直见疏刘梁
传曰管苏以憎忤取进此亦用管苏事考新序楚共王
有疾告诸大夫曰管苏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云云用此
事亦未可知也
汉书薄昭与淮南厉王书曰齐桓杀其弟以反国程子
卷八 第 2a 页 WYG0964-0483a.png
因据此以子纠为桓公之弟然荀子谓桓公杀兄越绝
书谓子纠桓公兄也皆与昭不合盖文帝为厉王兄昭
特避就以为之讳耳自宋儒以来率谓子纠非所当立
考之管子载召忽之言曰百岁之后吾君下世有犯吾
君命而废吾所立夺吾纠也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况与
我齐国之政也观此则纠之立有先君之命矣吕纪曰
初鲍叔管子召忽三人相善欲相与定齐国以公子纠
为必立召忽曰吾三人者于齐国犹鼎之有足去一则
卷八 第 2b 页 WYG0964-0483b.png
不成且小白必不立矣不若三人佐纠也管子曰不可
夫国人恶子纠之母以及纠小白无母而国人怜之事
未可知不若令一人事小白夫有齐国必此二公子也
于是鲍叔傅小白尹文子曰子纠宜立者也小白先入
故齐人立之黄楚望曰考春秋立子以贵之义子纠鲁
出也鲁女贵而班在卫上则子纠当立凡此又皆子纠
为兄与当立之證也
皋陶之后有嬴氏偃氏以其为理则又有理氏李氏理
卷八 第 3a 页 WYG0964-0483c.png
天理也故天官书云左角为理然则李理二字古特通
用之非有他义也陆佃说理用云李水之子又水子也
可谓正矣仁实也故古以为理官之字管子书云冬李
也又云黄帝得后土辨乎北方以为李而吕氏春秋亦
云后土为李又云皋陶为李昔晋文公命李离为李以
为皋陶之后是矣古者理官之理字直为李其义一也
传云一介行李即昭公十三年传之行李也盖在夏商
之代已有此李氏矣而姓氏之书及北史若新旧唐书
卷八 第 3b 页 WYG0964-0483d.png
等乃云老子生于李下而以为姓或云因乱食苦李而
得姓或又以为饥饵木子而姓之均为妄诞暨葛孝先
直谓老子之母李氏女也故老子因母以为姓迨其孙
洪传诸神仙因谓老子生于李家犹为李姓非也汉属
国侯李翊碑以李氏为出于箕子则尤为无所本矣
左氏不载程婴公孙杵臼存赵事而史记言之颇详左
氏称赵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祈奚韩厥言于
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惧矣乃立
卷八 第 4a 页 WYG0964-0484a.png
武而反其田是无婴与杵臼之事也史记则言晋灭赵
之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匿公宫生武公孙杵臼程婴
以死存之越十五年因韩厥得复田邑二说似乎不一
盖左氏为文高简且其所载以立武复田为重故详叙
其后而不暇悉其初然谓赵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则所
谓朔妻匿于公宫与武之生及二子之存孤可一语尽
之矣史记追叙本末故详著焉二说固可会而一也赵
之族灭左氏谓赵婴齐通于庄姬原屏放之于齐庄姬
卷八 第 4b 页 WYG0964-0484b.png
以是怨原屏谮而杀之而赵氏灭史记则谓大夫屠岸
贾讨灵公之贼杀朔与婴齐同括而赵氏灭二说不同
合二书考之盖赵朔赵同赵括之死本各因一事各为
一时史记得之传闻误合为一遂致事词参错不可稽
耳今按赵同于朔死之后见于左氏春秋者不一而足
其非同时被杀甚明且赵世家载晋景公三年屠岸贾
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晋
世家则载景公十二年以赵括与韩厥等五人为卿已
卷八 第 5a 页 WYG0964-0484c.png
自相牴牾不足信矣
史记载孙叔敖优孟事甚详按叔敖浮光期思县人也
期思今废为镇费补之云予得汉延熹中碑书是事微
有不同云病甚临卒令其子曰优孟曾许千金贷吾孟
楚之乐长与相君相善虽言千金实不负也卒后数年
庄王置酒以为乐优孟乃言孙君相楚之功即忼慨高
歌涕泣数行王心感动觉悟问孟孟具列对即求其子
而加封焉子辞父有命如楚不忘亡臣社稷功而欲有
卷八 第 5b 页 WYG0964-0484d.png
赏必于潘国下湿硗埆人所不贪遂封潘乡潘即固始
也而所载歌绝奇曰贪吏而不可为而可为廉吏而可
为而不可为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而可为者
子孙以家成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而不可为者
子孙困穷被褐而卖薪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独不
见楚相孙叔敖廉洁不受钱味其语愤世嫉邪含思哀
怨过于恸哭比之史记所书远胜听者安得不感动也
欧阳公集古录谓微斯碑后世遂不复知叔敖名饶又
卷八 第 6a 页 WYG0964-0485a.png
谓碑亦罕传余以集录二十馀年间求之博且勤乃得
之云
孔子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十一月庚子生罗泌以
为八月二十七日五行书论孔子以庚戌年二月二十
三日庚子甲申时生明崔铣松窗寤言谓孔子己酉冬
十月二十一日庚子生夏八月也六岁而颜路生九岁
而子路生十五岁而闵子骞生十九而娶开官氏亦非
三十而婚之礼也二十而生伯鱼时为季氏司职吏史
卷八 第 6b 页 WYG0964-0485b.png
记言弟子益进此时诸门人皆未生不知果何弟子也
二十九岁冉有仲弓生三十巫马期生三十一颜渊生
伯鱼年十一矣三十二子贡生三十五樊迟生次年原
宪生本传云夫子自周反鲁弟子稍益进颜子方六岁
不知又何人也又云鲁乱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以通乎
景公夫孔子三十岁时景公与晏婴适鲁既有秦穆公
之对而景公说矣至此又何必自辱为家臣以通乎景
公也不臣于晏婴而臣于高昭子何也三十九澹台灭
卷八 第 7a 页 WYG0964-0485c.png
明生四十二公西华生四十五卜子夏生阳虎乱季氏
僣夫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
不受业时颜子方十五次年而子游曾子方生乃问欹
器夫十七而孟釐子称其达三十三而齐景公称其圣
人之智四十二而知桓子之羵羊辨吴专车之骨反独
不知宥坐之器而问焉何也本传四十七为中都宰史
记在五十一年次年子张生又次年子贱生五十一诛
少正卯史记迟五年五十七畏于匡颜渊后年二十七
卷八 第 7b 页 WYG0964-0485d.png
子路年四十八而由之本传在五十四困陈蔡之后亦
误也自陈迁蔡史记作六十传多三年厄陈蔡之时弟
子有愠心子路时五十四子贡三十二颜子三十三则
伯鱼当四十四传云鲤五十而卒则颜子亦当四十三
四矣以请车之事知之何以曰三十二而卒也梦奠时
传作七十三吴氏曰时伯鱼已殁六年则又当为七十
五矣崔铣以为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十八日己丑卒夏
二月也生从榖梁卒从左氏年七十四此皆人物考之
卷八 第 8a 页 WYG0964-0486a.png
失考者也
子见南子说者皆引史记以谓孔子见卫灵公宠姬南
子孙奕云考家语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
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渠骖乘使孔子为次乘游过
市孔子耻之夫孔子方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而去鲁适
卫至卫又肯为灵公南子次乘哉且六经以至鲁论家
语皆无见卫南子之事南子当为鲁之南蒯耳何以知
之以佛肸召子欲往而知之佛肸以中牟畔子路亦不
卷八 第 8b 页 WYG0964-0486b.png
悦其见盖昭公十四年南蒯之奔齐也侍饮于景公公
曰叛夫对曰臣欲张公室也南蒯欲弱季氏而强鲁此
夫子所以见之也与佛肸不约而同故知其非见卫之
南子而见鲁之南子昭昭矣
论语公山不狃以费叛召孔子史记在定公九年孔子
为中都宰前春秋不书者以费叛季氏非叛鲁也十二
年季孙斯仲孙何忌从孔子堕费时岂有费叛如家语
所云是时孔子既尊用于定公尤见信于季氏三家听
卷八 第 9a 页 WYG0964-0486c.png
其行事如此乃欲舍鲁背季而赴费人之召岂人情哉
不狃召孔子事无之则已若有之则史记九年为得其
实而家语所云与左传所载非矣
孔子列逸民之行而不及朱张朱子谓朱张不见于经
传今按困学纪闻有云朱张行与孔子同故不复论也
其谓行同于孔子盖本王弼之注曰朱张字子弓荀卿
以比孔子释文亦引之
论语申枨郑玄云即申续史记申棠字周家语申续字
卷八 第 9b 页 WYG0964-0486d.png
周史记以棠为党家语以棠为续传写之讹也后汉王
政碑有羔羊之洁无申枨之欲亦以枨为棠则申枨申
棠一人尔开元封申党召陵伯又封申枨鲁伯宋祥符
封枨文登侯又封党淄川侯并列从祀失于详考论语
释文也
魏文侯以卜子夏为师按史记所书子夏少孔子四十
四岁孔子卒时子夏年二十八矣后一年元王立历贞
定王考王至威烈王二十三年魏始为侯去孔子卒时
卷八 第 10a 页 WYG0964-0487a.png
七十五年文侯为大夫二十二年而为侯又十六年而
卒姑以始封之岁计之则子夏已百三岁矣方始为诸
侯师岂其然乎此出宋永亨搜采异闻录其辨考甚确
余谓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弟子从者甚众文侯或
少时或为大夫时师之后人举其事追叙之因称魏文
侯耳
按春秋左氏周以子正而晋独用夏正故绛老曰臣生
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五甲子矣师旷谓是叔仲
卷八 第 10b 页 WYG0964-0487b.png
惠伯会承匡之岁于今七十三年今起文公之十一年
正月上尽是年二月癸未为七十有四年于旷说不合
长历考之则文之十一年正月一日为乙丑所称甲子
乃三月朔是年二月二十三却为七十三年以传言之
则自此以前晋国已用夏正僖公四年十二月申生缢
经书五年春九年十一月杀卓子经书十年正月十年
冬晋杀丕郑经书十一年春盖传或据晋史而经则周
历也左氏既与经违而杜每以为从赴夫以赴辞必举
卷八 第 11a 页 WYG0964-0487c.png
日月始岂得而更哉国语僖十六年文公过五鹿子犯
曰十有二年岁在鹑火必获此土以十二年则为二十
七年是岁岁在鹑尾而取五鹿乃在二十八年之正月
以夏正数则在二十七年之十一月始应鹑尾之说献
公之伐虢卜偃曰克之其九十月之交乎十二月丙子
朔晋灭虢是以周十二月为十月也据汲冢纪年书特
纪一晋起自殇叔至庄伯十一年鲁隐之元年也皆以
建寅首迨晋灭乃复收纪魏事故预以为魏国之史预
卷八 第 11b 页 WYG0964-0487d.png
盖知此故于正月每云谓夏正月又云正天时以夏正
而已刘知几不之知乃以为春秋诸国皆用夏正鲁以
天子礼乐独用周正斯又大妄左氏所记周夏之时不
一而足鲁隐之元则断以为周月独有合于经指故表
而出之
范雎传雎入秦变姓名为张禄学者盖不知秦先时自
有张禄也初孟尝君柄齐悦张禄先生之教奉之黄金
百斤文织百纯禄辞而不受他日谓孟尝君曰夫秦西
卷八 第 12a 页 WYG0964-0488a.png
塞国也游宦者不得入焉愿君为吾为丈尺之书寄我
于秦王我往而遇乎固君之入也往而不遇乎虽人求
间谋固不遇矣孟尝君曰敬闻命因为之书寄之秦王
往而大遇考之田文之卒在范雎未入秦之先则张禄
之入秦居范雎之前久矣雎入秦而踵名张禄岂禄尝
有闻于诸侯秦特令雎冒其名以诳邻国邪
史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不察者遂以为亲受业
于子思非也考之孔子二十生伯鱼伯鱼先孔子五年
卷八 第 12b 页 WYG0964-0488b.png
卒孔子之卒敬王四十一年子思实为丧主四方来观
礼焉子思生年虽不可知然孔子之卒子思则既长矣
孟子以显王二十三年至魏赧王元年去齐其书论仪
秦当是五年后事距孔子卒百七十馀年孟子即已耆
艾何得及子思之门相为授受哉孔丛子称孟子师子
思论牧民之道盖依放之言也
汉高祖荀悦曰讳邦字季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吕媪
曰何自妄许与刘季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
卷八 第 13a 页 WYG0964-0488c.png
往常得季夫季当为行如古之伯仲季非字也如后曰
追尊兄伯号曰武哀侯伯名演字伯升又曰始大人常
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
仲多仲邰阳侯名喜能为产业见汉书是知伯仲非二
兄之字皆行也古人质朴故以伯仲季为字称耳如云
会羽季父左尹项伯师古曰伯者其字也名缠后赐姓
刘封射阳侯见功臣表吴王濞父字为仲又曰邦之字
曰国者盖臣下以国避讳代邦之义也如惠帝讳盈之
卷八 第 13b 页 WYG0964-0488d.png
字曰满师古曰臣下以满字代盈是也
会稽太守王景兴问士于虞翻翻对曰鄞大里黄公洁
已暴秦之世会稽续志云黄公之贤列于四皓晋夏统
言会稽土地风俗其人循循然犹有黄公之高节杜子
美诗云黄绮终辞汉王逸少有尚想黄绮帖陶渊明诗
云黄绮之商山南史阮孝绪云汉道方盛黄绮无间山
林是皆以黄为姓矣王贡传序四皓名字当读为绮里
季夏而后人误读为夏黄公者亦犹乐正裘牧仲之误
卷八 第 14a 页 WYG0964-0489a.png
耳然考之宋世商于人有得四皓神坐者乃西汉所书
凿石为位以为祭也一曰园公神坐一曰绮里季神坐
一曰夏黄公神坐一曰甪里先生神坐昔王元之在汝
水以诗寄毕文简曰未必颈如樗里子定为头似夏黄
公文简谓绮里季夏当为一人黄公其别一人也元之
检诸书得陶渊明洎唐诗皆言黄绮如李白辈亦如此
即改此诗自是人皆以文简为据得四皓神坐知元之
非误但昔人论四皓或言园绮或言绮夏不必尽举首
卷八 第 14b 页 WYG0964-0489b.png
字取文顺则用之或渊明自读作绮里季夏不可知也
周燮曰追绮季之迹世说曰绮季东园公夏黄公甪里
先生谓之四皓姓书有绮里先生季其字也夏黄公无
可疑者园一曰圈风俗通楚鬻熊之后为圈考之陈留
志圈公自是秦博士周庾字宣明襄邑人以常居圈中
故谓圈公或曰姓圈名秉昔圈称撰陈留风俗记蔡邕
集有圈典魏有圈文生皆其后也古者角与禄同文故
乐书作角郑康成于礼角皆作禄陈留志作角唐李湆
卷八 第 15a 页 WYG0964-0489c.png
尝辩之路史又云夏里黄公姓崔名廓字少通齐人隐
居夏里甪里先生则系泰伯之后姓周名术字元道京
师谓之霸上先生甪里亦其号耳神坐路史作神胙杌
引三辅旧事云汉惠帝为四皓作碑于隐所则知神胙
杌俱当时所刻者
夫子云丈夫子也汉严忌字夫子非也当由邹阳传误
本云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师古云先生枚乘夫子
严忌而以夫子为严之字则先生亦当为枚之字耶乘
卷八 第 15b 页 WYG0964-0489d.png
自字叔也忌无考
汉书载张骞穷河源言其奉使之远实无天河之说唯
博物志云客星犯牛斗事后人云得织女支机石以问
君平皆子虚乌有之谈耳宝历中京洛递夫舁张骞槎
不知何物前辈诗往往用张骞槎杜子美亦云奉使虚
随八月查相袭缪误如此
东坡二疏赞云孝宣中兴以法驭人杀盖韩杨盖三良
臣先生怜之振袂脱屣使知区区不足骄士其立意亦
卷八 第 16a 页 WYG0964-0490a.png
超卓矣然考之二疏去位在元康三年后二年盖宽饶
诛又三年韩延寿诛又三年杨恽诛方二疏去时三人
尚无恙也
阮嗣宗诗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注谓李夫人赵飞
燕大误或云赵飞燕李平皆成帝所幸婕妤然不应与
婕妤游从班史谷永传又有为赵李报德复怨注小臣
赵李从微贱尊宠杨用修又言即赵季李疑二人皆阳
翟大侠为何并所杀未审孰是也
卷八 第 16b 页 WYG0964-0490b.png
传称扬雄有大度自守泊如仕成帝哀平间末言仕莽
作符命投阁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考雄至京见成帝
年四十馀矣自成帝建始改元至天凤五年计五十有
二岁以五十二合四十馀已近百年则与所谓年七十
一者又相牴牾矣又考雄至京大司马王音奇其文而
音薨永始初年则雄来必在永始之前无疑然则谓雄
为延于莽年者妄也其云媚莽妄可知矣此泰和胡正
甫所辩也以子云有美厥灵根语为伊川所取信其决
卷八 第 17a 页 WYG0964-0490c.png
非媚莽者此自贤者微显阐幽之意抑子云又言大明
煌煌旁烛无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常岂浮湛乱世危行
孙言别有指邪然以余考之正甫言自成帝建始改元
至天凤五年计五十有二岁以五十二合雄初至京年
四十馀已近百年谓传所云七十一岁者相牴牾是谓
雄至京师在成帝即位之始也今以汉书汉纪子云文
集反覆参校成帝元延二年行幸甘泉河东至王莽建
国二年符命事发雄投阁之岁计二十年王音薨于永
卷八 第 17b 页 WYG0964-0490d.png
始二年正月至建国二年计二十四年至天凤五年计
三十五年传言雄年七十一以是年卒逆推而上至奏
甘泉赋时雄年四十一矣王音前是阳朔三年九月以
王凤荐为大司马传云雄至京师音奇其文则雄之至
京师在阳朔历鸿嘉至永始二年之八年中是时雄年
尚未四十也成帝以即位初年作长安南北郊罢甘泉
汾阴祀至永始三年皇太后诏有司复甘泉泰畤汾阴
后土雍五畤陈仓陈宝祠是时赵飞燕姊妹方大幸四
卷八 第 18a 页 WYG0964-0491a.png
年正月行幸甘泉元延二年正月幸甘泉郊泰畤三月
行幸河东祠后土冬行幸长杨宫从胡客大校猎明年
上将大誇胡人以多禽兽命右扶风等载输长杨射熊
馆雄时从行此雄上河东甘泉羽猎长杨四赋之繇也
成帝即位初改元建始时雄年二十岁未必是年即至
京师也哀帝元寿二年春单于将来朝公卿议勿许雄
为黄门郎上书谏帝召匈奴使而许之赐雄帛五十疋
黄金十斤解嘲作于哀帝时传所称三世不迁官盖合
卷八 第 18b 页 WYG0964-0491b.png
成哀平三世而言之耳今若以献赋时雄年四十一以
是年至京师至天凤五年卒正与传七十一而卒之数
合而又与传所言雄年四十馀自蜀来游至京师大司
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
岁馀奏羽猎赋者不合矣盖以天凤五年上至音卒之
年雄年当三十有七非四十馀其不合一也若音在日
雄至京荐为待诏至奏赋时已五六年音死亦五年矣
不应言音荐雄待诏岁馀奏赋也其不合二也既云雄
卷八 第 19a 页 WYG0964-0491c.png
至京四十馀王音荐之则自永始二年音在日至天凤
五年凡三十五年以雄年四十馀合三十五年当得年
七十五六岁矣不应言七十一而卒果七十一而卒则
卒宜在天凤元年之一年前以建国八年而卒矣不应
言天凤五年其不合三也盖正甫所以攻汉书者言辩
而未尽事理而本传实自相牴牾难以为据正甫又引
郫县志简公绍芳援桓谭新论曰雄作甘泉赋一首梦
肠出而内之明日遂卒且曰祠甘泉在永始四年按祠
卷八 第 19b 页 WYG0964-0491d.png
甘泉在元延二年纪传载之甚明雄先奏甘泉赋后奏
河东赋后又奏羽猎赋后又奏长杨赋哀帝中又上谏
不受单于朝书此云赋甘泉明日而卒者果可为的据
邪简公以班孟坚蚤世曹大家传失其实而必执以子
云死在成帝永始四年正甫又以为子云来京师在建
始初死当在平帝末年如此则以七十一岁而卒之逆
推至成帝即位初雄年方三十五亦未得为四十馀也
传与二公之言校之多有不合简又以剧秦美新或出
卷八 第 20a 页 WYG0964-0492a.png
于谷子云按汉书谷永元帝建昭中举为太常丞成帝
建始三年日蚀地震为阳城侯刘庆忌举待诏公车对
策至王莽篡位时已四十五六年矣年七十者自可延
至此时乃按百官表永以成帝元延四年由北地太守
为大司农一年免本传言永病三月有司奏请免故事
公卿病辄赐告至永独即时免数月卒于家谷子云之
死明白如此且其死去莽篡位时十有七年千载而下
乃以美新事悬坐之恐九泉有知亦不肯甘受也余说
卷八 第 20b 页 WYG0964-0492b.png
略中截取正甫之言因为备考诸书之同异如此
后汉二十八将名次不可晓第一人邓禹显者也第二
人马成无闻焉第三人吴汉显者也第四人王梁无闻
第五人贾复显者也第六人陈俊无闻第七人耿弇显
者也第八人杜茂无闻首尾皆然立功次序不应相间
杂如此薛伯宣常州云旧本汉书作两重排列上一重
邓禹居首次吴汉次贾复次耿弇下一重马成次王梁
次陈俊次杜茂后人重刋遂错误此极有理范晔论云
卷八 第 21a 页 WYG0964-0492c.png
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今本乃以
王常臧宫李通马武窦融卓茂为序则将上下重误合
而为一明矣按王应麟玉海绀珠集载二十八将首邓
禹次吴汉又次贾复马成乃第十六王梁第十七陈俊
第十八杜茂第十九则知汉书本文自明特刋书之误

汉书注有曰臣瓒者不知为何人晋中书监鲁和峤尝
领命校正穆天子传五卷瓒乃其校书官属郎中傅瓒
卷八 第 21b 页 WYG0964-0492d.png
也后人取其说以释汉书故有臣瓒注语按汉书余靖
刋误已知有傅瓒然亦疑其未足据矣余考郦道元水
经注多引薛瓒汉书注则臣瓒者安知其非薛耶道元
后魏人去晋不远其书引用不一而足当不误也宋景
文云刘孝标类苑以为于瓒水经注以为薛瓒而终云
不足取信似未深考也
晋书云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
二榼共一口以贮酒帝先饮其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
卷八 第 22a 页 WYG0964-0493a.png
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今通
鉴省其文云通小吏牛金而生元帝牛金可谓枉著一
死又负秽名殊可笑也又按唐元行冲元魏之后著魏
典三十卷引魏明帝时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像
旧史元帝本出牛氏诬辞也按魏道武帝父名什翼犍
或其继之之像而杨慎云魏道武名犍亦可笑道武始
名涉圭后名圭故不名犍也
唐人云君苗无姓吕安无字此言何谓也按文选注吕
卷八 第 22b 页 WYG0964-0493b.png
安字仲悌又应玚有与从弟君苗书则唐人所云者止
谓史失其传耳亦训人不可不通文选也
五臣注文选谓陶渊明诗自晋义熙以后皆题甲子后
世因仍其说独治平中虎丘僧思悦编渊明诗辨其不
然其说曰渊明之诗题甲子者始庚子迄丙辰凡十七
年皆晋安帝时所作至恭帝元熙二年庚申岁宋始受
禅自庚子至庚申盖二十年岂有宋未受禅前二十年
耻事二姓而题甲子之理曾裘父艇斋诗话亦信其说
卷八 第 23a 页 WYG0964-0493c.png
然以余考之元兴二年桓玄篡位晋氏不断如线得刘
裕而始平改元义熙自此天下大权悉归刘裕渊明赋
归去来辞实义熙元年也至十四年刘公为相国恭帝
即位改元元熙至二年庚申禅于宋观恭帝之言曰桓
玄之时晋氏已亡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
之事本所甘心详味此言则刘氏自庚子得政至庚申
革命凡二十年渊明自庚子以后题甲子者盖逆知其
末流必至于此忠之至义之尽也
卷八 第 23b 页 WYG0964-0493d.png
大隐金门者东方朔也见史记又人隐者东方朔也天
隐者仲长子光也见文中子通隐者何点也见本传充
隐者皇甫希之也见桓玄传朝隐者王僧佑也见南史
黄扉隐士者许寂也仕蜀好修鍊见蜀梼杌假隐者卢
藏用也举进士不调始隐终南有意当世见谈宾录游
侠隐士者前何点与弟胤也遨游人间俱见本传蜘蛛
隐者龚舍也见飞虫触蜘蛛网而死因挂冠而退时人
谓蜘蛛隐见金楼子
卷八 第 24a 页 WYG0964-0494a.png
淮阳一老汉应曜也隐于淮阳山中与四皓俱徵曜独
不至时人谓之曰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见白帖隐
侯汉王玄奕也景帝徵不至遂就山而封侯因以为名
见卢元明缑山记居士汉挚峻也与司马迁交好隐
山卒人立祠号曰居士见高士传玄德先生
汉法真也顺帝四徵不屈友人刋石颂之见高士传有
道大夫汉李恢也桓灵间不仕见北史李士谦传竹中
高士晋张廌也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王右军
卷八 第 24b 页 WYG0964-0494b.png
造之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见永嘉郡志被褐
先生东莞臧荣绪自号也见南齐书物外司马王晞也
王事鞅掌雅志不移人士号之见北齐书逍遥公韦夐
也明帝遗以诗答诗愿不时朝谒帝敕有司日给河东
酒一斗号之曰逍遥公见周书东皋子王绩也游北山
东皋著书见南史梁丘子唐白履中也开元中人见唐
世说烟波钓徒张志和也见一品集江湖散人又天随
子甫里先生皆陆龟蒙自号也见唐书遗名子韦渠牟
卷八 第 25a 页 WYG0964-0494c.png
隐钟山自号见金陵志荆台隐士梁震也唐末进士后
不仕高从诲见五代史
至道九老太子中允张好问年八十五太常少卿李运
年八十故相吏部尚书宋琪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皆
七十九赐紫吴僧赞宁年七十八郢州刺史魏丕年七
十六左谏议大夫杨徽之年七十五故相司空李昉水
部郎中朱昂皆七十一然以蜀寇作不及宴其明年昉
卒遽罢若洛社耆英则前怀州司马胡杲年八十九卫
卷八 第 25b 页 WYG0964-0494d.png
尉卿致仕吉皎年八十六前右龙武军长史郑据年八
十四前益州刺史刘真年八十二前侍御史内供奉官
卢真年七十八前永州刺史张浑刑部尚书白居易俱
年七十而秘书监狄并谟河南尹卢贞以未七十虽与
会而不及列洪景卢谓此会有两卢真盖误以真为贞
也后洛社耆英则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武宁军节度
使致仕韩国公富弼年七十九河东节度使开府仪同
三司守太尉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潞国公文彦
卷八 第 26a 页 WYG0964-0495a.png
博司封郎中席汝言俱年七十七太常少卿致仕王尚
恭七十六太常少卿致仕赵丙秘书监致仕刘几卫州
防禦使致仕冯行已年七十五太中大夫天章阁待制
提举崇福宫楚建中年七十三司农少卿致仕王谨言
年七十二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
通议大夫提举崇福宫张焘俱年七十端明殿学士兼
翰林学士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司马光六十四援卢
狄例在会而不预图检校太尉宣徽南院使判大名府
卷八 第 26b 页 WYG0964-0495b.png
王拱辰年七十一时出镇预列而不在会前社多高寿
而后社名位重乐天又有宴致仕裴宾客九十馀王尚
书八十馀白为太子少傅刘梦得为太子宾客俱七十
三潞公又与中散大夫程𤾉朝议大夫司马旦司封郎
中席汝言作同甲会在洛社之次年元丰十老燕集序
米芾作章岵守杭与郡之长老游从各饮酒赋诗见其
人为内阁清河公正议大夫广平公太中大夫濮阳公
朝议大夫清丰公朝议大夫彭城公朝议大夫徐公朝
卷八 第 27a 页 WYG0964-0495c.png
散大夫郑公承议郎崇君奉议郎黄君不著年岁而序
言貌若辽鹤言为龟鉴则亦皆高年矣又杭州在正统
间大理正郎子贞八十一封吏部员外郎孔希德八十
礼部郎中蒋廷晖七十八处士项伯藏九十三孙适郭
文敏皆七十三又有稽勋郎中邓林布政使姚肇以寓
公与会而年不及
该闻录言皮日休陷黄巢为翰林学士巢败被诛今唐
书取其事按尹师鲁作太常寺丞皮子良墓志称曾祖
卷八 第 27b 页 WYG0964-0495d.png
日休避广明之乱徙籍会稽依钱氏官太常博士赠礼
部尚书祖光业为吴越丞相父璨为元帅府判官三世
皆以文雄江东据此则日休未尝陷贼为其翰林学士
被诛也光业见吴越备史颇详乃知小说谬妄无所不
有师鲁文章传世且刚直有守非欺后世者可信不疑
也按唐浔阳簿刘肃所著唐世语林已明载皮日休黄
巢时遇害其子仕钱镠矣
昔人以冯道比胡广盖言其遘际行履之同也汉顺帝
卷八 第 28a 页 WYG0964-0496a.png
五年胡广已为尚书仆射又十年而以大司农为司徒
质帝元年梁冀弑帝为太尉桓帝元年罢十月为司空
五年致仕又四年以太常为太尉又二年梁冀诛为庶
人又八年以太常为司徒又二年为孝灵元年参录尚
书事其年宦官杀陈蕃等进太傅录尚书事封又四年
卒凡事和顺质冲桓灵六帝周流四公三十馀年冯道
始事唐庄宗庄宗为明宗所篡事明宗三年由端明殿
学士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废帝为从珂所弑事从珂
卷八 第 28b 页 WYG0964-0496b.png
以司空平章出镇义成石晋灭潞王四年入为司徒侍
中出帝初以太尉侍中镇匡国契丹灭晋为太傅汉入
洛为太师周篡汉以太师为中书令瀛王凡历五国十
一主出入将相三公者二十四年
五季时十国称帝改元者七荆楚吴越常行中国年号
欧公五代史著十国世家年谱于吴越云闻之故老亦
尝称帝改元而事迹无可考见独得其封落星石为宝
石山制书称宝正六年辛卯所据止此按至正中徐一
卷八 第 29a 页 WYG0964-0496c.png
夔避乱海宁州有许姓者尝辟一巨室得古墓内有志
砖盖钱氏将许俊墓也俊年十八从军以战功累官至
节度使都押衙兼御史中丞宝正三年卒葬于此所载
年月甚明此又钱氏改元之一證惜欧公未之见耳镠
自梁末帝贞明二年加天下兵马都元帅开府置官属
唐庄宗入洛以厚献赐玉册金印自称吴越国王更名
所居曰宫殿官属称臣遣使封拜海中诸国君长盖居
然行帝者事矣又何疑于改元一节乎哉
卷八 第 29b 页 WYG0964-0496d.png
元僧杨连真伽发宋诸陵时有潜裒其骨而葬之者陶
九成辍耕录所载以为唐义士珏周德恭秉烛清谈以
为林义士珏瞿宗吉归田诗话所载则以为林义士塾
周公谨癸辛杂识则以为宋陵使罗铣郑元祜遂昌杂
录则以为林景曦或又传为王英孙云
古人避讳甚严如秦始皇讳政呼正月为征月史记年
表又曰端月卢生曰不敢端言其过秦颂曰端平法度
曰端直厚忠皆避正字也汉高祖讳邦汉史凡言邦者
卷八 第 30a 页 WYG0964-0497a.png
皆曰国吕后讳雉史记封禅书野鸡夜雊惠帝讳盈史
记万盈数作万满数文帝讳恒以恒山为常山景帝讳
启史记微子启作微子开汉书启母石作开母石武帝
讳彻以彻侯为通侯蒯彻为蒯通宣帝讳询以荀卿为
孙卿元帝讳奭以奭氏为盛氏光武讳秀以秀才为茂
才明帝讳庄以老庄为老严以办装为办严殇帝讳隆
以隆虑侯为林虑侯安帝父清河王讳庆以庆氏为贺
氏魏武帝讳操以杜操为杜度吴太子讳和以禾兴为
卷八 第 30b 页 WYG0964-0497b.png
嘉兴蜀后主讳宗以孟宗为孟仁晋景帝讳师以师保
为保傅以京师为京都文帝讳昭以昭穆为韶穆昭君
为明君三国志韦昭为韦曜悯帝讳业以建业为建康
康帝讳岳以邓岳为邓岱山岳为山岱简文帝郑后讳
阿春以春秋为阳秋晋人皮里阳秋是也富春为富阳
蕲春为蕲阳齐太祖讳道成薛道渊但言薛渊梁武帝
小名阿练子孙皆呼练为绢隋祖讳忠凡言郎中皆去
中字侍中为侍内中书为内史殿中侍御为殿内侍御
卷八 第 31a 页 WYG0964-0497c.png
置侍郎不置郎中置御史大夫不置中丞以治书御史
代之中庐为次庐至唐又避太子讳忠亦以中书郎将
为旅贲郎将中舍人为内舍人炀帝讳广以广乐为长
乐广陵但称江都唐祖讳虎凡言虎率改为武如晋书
石虎但言石季龙武贲武丘武林之类是也高祖讳渊
赵渊为赵文深杨渊为杨泉诗人谓陶渊明为泉明太
宗讳世民唐史中凡言世皆曰代凡言民皆曰人如代
宗谥即世宗民部曰户部又所谓治人生人富人侯之
卷八 第 31b 页 WYG0964-0497d.png
类是也高宗讳治唐史中凡言治皆曰理如东汉注引
王吉语而曰至理之主才不代出者章怀太子避当时
讳也武后讳照以诏书为制书鲍照为鲍昭懿德太子
重照改曰重润刘思照改曰思昭睿宗讳旦张仁亶改
曰仁愿玄宗讳隆基惠文太子隆范薛王隆业并去隆
字君基太一民基太一并作其字隆州为阆中隆康为
普康隆龛为崇龛隆山郡更名仁寿郡代宗讳豫以豫
章为钟陵苏预改为源明以薯蓣为薯药至宋避英宗
卷八 第 32a 页 WYG0964-0498a.png
讳曙又改曰山药签署曰签书德宗讳适改括州为处
州宪宗讳纯淳州更名栾州韦纯改名贯之韦淳改名
处厚王纯改名绍陆淳改名质柳淳改名灌严纯改名
休复李行纯改名行湛崔纯亮改名仁范程纯改名弘
冯纯改名约穆宗讳恒以恒山为平山敬宗讳弘徐弘
改名有功文宗讳昆宋绲会要作宋混郑涵避文宗旧
讳改名瀚武宗讳炎贾炎改名嵩宣宗讳忱常谌改名
损穆谌改名仁裕石晋高祖讳敬塘拆敬氏为文氏苟
卷八 第 32b 页 WYG0964-0498b.png
氏至汉而复姓敬宋朝避翼祖讳敬复改姓文或姓苟
元后父讳禁以禁中为省中武后父讳华以华州为太
州韦仁约避武后家讳改名元忠窦怀贞避韦后家讳
而以字行刘穆之避王后讳以宪祖字行后又避桓温
母讳更称小字武生虞茂避明穆后母讳改名预淮南
王安避父讳长故淮南子书凡言长悉曰修晋以毗陵
封东海王世子毗以毗陵为晋陵唐避章怀太子讳贤
以崇贤馆为崇文馆王琯除会稽内史以犯祖讳会字
卷八 第 33a 页 WYG0964-0498c.png
以会稽为郐稽贾曾以父讳至不肯拜中书舍人韦聿
迁秘书郎以父嫌名换太子司议郎柳公绰迁礼部尚
书以祖讳换左丞柳宗元迁监察御史以祖讳察上表
避职诏不许李涵为太子少傅吕滑劾涵不避父名少
康刘温叟以父讳岳不听丝竹之音李贺以父名晋肃
不赴进士举司马迁以父讳谈史记赵谈曰赵同张孟
谈为孟同范晔以父讳泰后汉书郭泰曰郭太李翱祖
父讳楚金故为文皆以今为兹钱王讳镠以石榴为金
卷八 第 33b 页 WYG0964-0498d.png
樱改刘氏为金氏杨行密据扬州扬人呼蜜为蜂糖赵
避石勒讳以罗勒为兰香宋高祖父讳城以武成王为
武明王以武成县为武义县古人避讳似此甚多不可
胜举闻见录谓德宗立议改括州适处士星应括州分
野遂改为处州处州合上呼呼去声非也容斋随笔谓
严州本名睦州宣和中以方寇改严州盖取严陵滩之
意子陵乃庄氏避明帝讳以庄为严合为庄州李祭酒
涪谓晋讳昭改名佋案说文自有佋穆字以昭为佋盖
卷八 第 34a 页 WYG0964-0499a.png
借音耳三公之论如此又观韩退之讳辩谓武帝名彻
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今史记天官书谓车通此非讳车
辙之辙乎谓马迁史记不言谈今李斯传言宦者韩谈
滑稽传谈言微中此非史记言谈乎又谓汉书无庄字
今爰盎传上益庄郑当时传郑庄千里不赍粮兹非汉
书言庄乎汉书注以景字代丙字如干支景戌景辰景
子景科景令之类晋书与唐人文字皆然缃素杂记亦
莫晓所以考之盖唐初为世祖讳耳
卷八 第 34b 页 WYG0964-0499b.png
古称聪敏善记者聊记一二张安世武帝幸河东亡书
三箧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见汉书应奉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为郡
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
遗脱常于彭城相表贺家有车匠于门内开扇出半面
视奉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见谢承汉书延
笃尝借堂溪典左氏传本讽之粮尽辞归典曰卿欲写
传何故辞归笃曰已讽之矣见先贤行状陆续为郡曹
卷八 第 35a 页 WYG0964-0499c.png
史饥荒太守使于都亭赋民饘粥事毕说六百馀人分
别姓名无有谬误见后汉书祢衡见蔡伯喈所为碑一
过视之后援笔书之无所遗失惟第四行中石磨灭两
字不分明见别传王粲与人共读道旁碑背而诵之不
失一字观人围棋局乱粲为覆之比校不误一道见魏
书张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武帝尝问汉宫
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画地成图见晋
书夏侯荣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里名氏世
卷八 第 35b 页 WYG0964-0499d.png
所谓爵里刺也客示荣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见
世语邢邵因霖雨读汉书五日略能遍之广寻经史五
行俱下一览便记尝与客在北海王昕舍宿饮相与赋
诗凡数十首皆在主人奴处旦日奴行诸人求诸邵皆
为诵之见北史裴诹之尝从常景借书百卷十许日便
返景疑其不能读每卷策问应答无遗见北齐书傅昭
魏晋以来官宦簿伐姻连内外举而诵之无所遗失见
南史杨愔聪记彊识半面不忘每有召问或单称姓或
卷八 第 36a 页 WYG0964-0500a.png
单称名罔有误者后有选人鱼漫汉自言猥贱独不见
识愔曰卿前在元子思坊骑秃尾草驴经见我不下以
方曲障面我何不识卿见本传柳庆僧习子也曝书僧
习于杂集中取赋一篇千有馀言庆立读便即诵之无
所遗漏见后周书虞世南太宗令写列女传屏风已装
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见国史补又太宗尝出
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帝曰不须虞世南在此行秘书
也见隋唐嘉话崔仁师为度支郎中尝奏度支财物数
卷八 第 36b 页 WYG0964-0500b.png
千言手不执本太宗怪之令杜正伦赍本仁师对唱一
无差殊见旧唐书萧颖士与李华陆据游洛龙门共读
路旁古碑颖士一阅即能诵华再阅据三方能记之议
者以三人才格高下如此见本传颜真卿调犀浦主簿
尝送徒益州忘其籍至廷口记物色凡千人无所差长
史陆象先异之见唐史魏奉古授封丘尉尝九日公宴
有客草序五百言奉古言此旧文援笔倒疏之草序者
默然自失奉古徐笑曰适览记之非旧习也因是知名
卷八 第 37a 页 WYG0964-0500c.png
见小史张巡生平书不再读人抽案上书随意叩之无
不背诵雍丘城中人一见面即识姓名状貌无有遗误
见韩文公书张中丞传后柳芳开元中有李幼奇对芳
念百韵诗芳暗记便顿之于壁不差一字曰此吾之诗
也李不平芳徐云聊相戏耳因请幼奇更诵所著文章
皆一遍便能写录见尚书故实张方平颖悟绝人家贫
无书常就人借三史旬日辄还曰吾已得其详矣凡书
皆一阅终身不再读属文未尝起草见墓志苏文忠公
卷八 第 37b 页 WYG0964-0500d.png
轼在诏狱中丞李定一日语客曰苏轼真奇才也人愕
莫敢对定曰所作诗文虽数十年前所引用书籍故事
问之无一遗谬者见长公外纪王性之读书能五行俱
下以文投贽者且观且捲俄顷即置之工拙皆能记肃
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悯忠寺寺中有一唐人
碑凡三千言元用素彊记即朗读一再肃王不视且听
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
者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举笔尽补其所阙又
卷八 第 38a 页 WYG0964-0501a.png
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并
见老学庵笔记
 
 
 
 
 
 
卷八 第 38b 页 WYG0964-0501b.png
 
 
 
 
 
 
 
 说略卷八